边坡支护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边坡支护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边坡支护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边坡支护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边坡支护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边坡支护施工图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1.1建设方提供的《110千伏金曾线迁改电缆通道边坡支护及景观工程地质勘察(直接详细勘察)重庆宏源勘测设计有限公司2019年11月编制);1.2建筑方提供的相关区域的规划、红线、道路、管线资料。1.3110千伏金曾线迁改电缆通道边坡支护及景观工程边坡支护方案设计安全专项论证意见及方案可行性评估报告。1.4设计采用的规范标准1)《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3)《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2006)4)《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T50-100-2010);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5110千伏金曾线迁改电缆通道边坡支护及景观工程边坡支护方案设计安全专项论证意见回复:(1)补充平、剖面图电缆沟信息表达,完善电缆沟临时基坑边坡与环境边坡叠加后影响评价及支护设计。回复:已在平面图、剖面图增加电缆沟表达,电缆沟开挖施工对环境边坡无影响。(2)坡脚宜增设护脚墙、截排水沟。回复:已增加坡脚护脚墙、排水沟。详见剖面图。(3)岩土混合边坡的岩土界面处宜加强支护。回复:岩土混合边坡的岩土界面处已增加坡脚护脚墙,护脚墙置于基岩上。(4)加强截排水设计和边坡监测工作,强调执行“动态化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回复:已补充截排水沟和边坡监测内容,详见平、剖面图和设计说明第7节;本工程遵循“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加强施工期的监测及和信息反馈。2.工程概况110千伏金曾线迁改电缆通道边坡位于新洲大道东侧,边坡坡脚距离人行道5m范围为电缆通道,AFN段边坡为土质和岩质边坡,其中岩质边坡长366.6m,最大高度17.66m;土质边坡长713.4m,最大高度19.9m;OP、QR段边坡总长255m,高2m,边坡需要治理。边坡坡面范围及5m通道范围需要景观打造。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为永久边坡。永久边坡设计合理使用年限50年。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坡顶限制使用荷载20kPa。3工程地质条件3.1地理位置场地位于重庆市高新区金凤园区新洲大道及白鹭大道附近,隶属重庆市高新区,勘察区临近主干道,交通位置方便。3.2气象、水文勘察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空气湿润、冬季温暖、夏季炎热、春秋多雨、四季分明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为17.72℃,月平均气温最高是8月为28.5℃,最低是1月为7.2℃。日极端最高气温为44.5℃(2006.8.17),最低为-1.8℃(1955.1.11)。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月份有5、6、7、8、9月;10℃以下的冬寒期为12、1、2月。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区内以降雨为主,雪、冰雹少见,多年年平均降雨量为1163.3mm,降雨量多集中于4~9月,其降雨量高达866.2mm,占全年降雨量的76%。年平均降雨日为168天,最大日降雨量266.6mm。勘察范围内无地表水、溪流等地表水体。3.3地形地貌勘察区场地属剥蚀丘陵地貌,总体上地形东高西低,最高点位于勘察区东侧坡顶处,标高315.92m,最低点位于勘察区南侧,高程297.04m,高差约18.9m。原始地形斜坡坡度8-21°,边坡因金凤园区巨腾项目一期平场工程对原始地貌进行切割而形成,边坡坡顶、坡脚地势平坦,边坡坡度32~55。综上所述,场地地貌单一,地形较复杂。3.4地质构造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场地位于北碚向斜西翼。岩层产状为115°∠6°,层面无充填,层面起伏粗糙,结合状况分离,结合程度很差,为软弱结构面。勘察区发育两组裂隙:第一组裂隙产状172°∠65°,裂隙面不平整,张开1~5mm,无充填或少量泥质充填,结合状况为分离,间距0.8~4.0m,延伸1.2~5.0m,结合程度很差,为软弱结构面;第二组裂隙产状265°∠68°,裂隙面不平整,张开1~6mm,结合状况为分离,间距0.30~1.00m,延伸0.5~2.5m,结合程度很差,为软弱结构面。场地内未见断层迹象。区内未发现断层及次级褶皱,地质构造简单。岩体属薄~中厚层状构造,岩层层面结合程度为差,其中砂岩与泥岩层理间岩层面结合程度差,为软弱结构面,构造纲要图见下图2-2。3.5地层岩性根据工程地质测绘和野外钻探揭示,勘察区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Q4ml)素填土。岩层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泥岩。勘察区范围内上部覆盖层主要为素填土;勘察区范围内下伏基岩主要为泥岩,局部段夹砂岩。各岩土层岩性特征分述如下:2.5.1第四系全新统(Q4)土层:素填土(Q4ml):杂色。主要以粉质粘土为主,夹部分砂泥岩碎石。碎石粒径30~310mm,含量约30%~50%。分布于边坡上部场平区,为平场时回填,堆填时间6~8年。稍湿,松散-稍密状态。钻孔揭示厚度:0.1m~16.3m(ZK12)。~~~~~~不~~~整~~~合~~~~~~2.5.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1、泥岩(J2s-MS):红褐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强风化层裂隙发育,岩芯破碎,呈碎块状,手捏易碎;中等风化层岩心呈柱状,锤击声哑。该层广泛分布于场地内,为本场地主要岩层。本次钻探揭露最大厚度为22.1m(ZK37)。2、砂岩(J2s-SS):青灰色、灰白色。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并含云母等。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质胶结。强风化层裂隙发育,岩芯破碎,呈碎块状,手捏易碎;中风化层岩芯呈柱状,锤击声较清脆。该层局部段有揭露,本次钻探最大揭露厚度为6.9m(ZK48)。各钻孔岩层厚度、高程详见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3.6不良地质现象经工程地质钻探和测绘表明,场地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未发现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也未见断层。3.7岩土参数取值表3.1岩土(体)工程参数取值表岩土名称天然重度kN/m3单轴极限抗压强度标准值(MPa)承载力特征值kPa岩石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基底摩擦系数岩体极限抗拉强度标准值(kPa)岩体水平抗力系数抗剪强度指标泊松比内摩擦角(度)粘聚力kPa天然饱和素填土20.0*////0.30*//28*3*/强风化泥岩24.5*//300*120*0.30*/20*///中风化泥岩24.86.504.242283320*0.40*18060*30.34210.36强风化砂岩23.5*//500*200*0.40*/30*///中风化砂岩23.919.2416.375140820*0.50*504150*32.713100.28注:带*为经验值,岩体水平抗力系数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并结合地区经验取得,素填土抗剪强度指标饱和状态下取值。施工阶段宜实测填土抗剪指标。表3.2边坡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取值表结构面编号结构面的结合程度内摩擦角φ(度)粘聚力c(kPa)裂隙1裂隙面不平整,张开1~5mm,无充填或少量泥质充填,结合状况为分离,间距0.8~4.0m,延伸1.2~5.0m,结合程度很差,为软弱结构面。1640裂隙2,裂隙面不平整,张开1~6mm,结合状况为分离,间距0.30~1.00m,延伸0.5~2.5m,结合程度很差,为软弱结构面。1535层面层面无充填,层面起伏粗糙,结合状况分离,结合程度差,为硬性结构面。18504.边坡治理设计4.1边坡稳定性分析4.1.1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赤平投影图如下:该段边坡坡面倾向为271°,岩层产状1150∠60,与边坡大角度反向,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①(产状1720∠650)与边坡切向切向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小;裂隙②(产状2650∠680)与边坡顺向,按设计坡率1:1.5放坡后,清除裂隙②,故裂隙②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故该段边坡稳定性岩体强度控制。4.1.2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土质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稳定安全系数1.35;边坡破坏模式为沿岩土界面滑动和沿内部的圆弧滑动。根据稳定性计算,边坡稳定系数均大于安全系数1.35,故边坡整体稳定。4.2边坡治理设计AFN段边坡按缓于1:1.5分阶放坡,分阶高度8m,平台宽2m;坡面设置拱形格构护坡,格构采用C20片石混凝土浇筑,拱形格构内部种植灌木、花草进行景观打造。OP、QR段边坡高度2m,采用1:1.5放坡处理,放坡后坡面撒播草籽绿化。电缆通道5m范围内进行景观打造,种植灌木、花草绿化处理。施工过程中,破坏现状人行道部分应按原样修复。坡脚电缆沟开挖回填后再施工护脚墙,电缆沟开挖不能影响护脚墙地基范围。电缆沟和护脚墙分段跳槽施工。6格构护坡施工要求6.1施工工序人工清坡→施工钢筋混凝土格构梁及护脚墙→格内覆土绿化→养护。6.2材料及质量要求所有的结构用材均应有质量保证及产品合格的相关资料证书,且符合现行国家的标准和设计要求。对进场的材料,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做现场材料抽检,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严禁先使用后补检。1、钢筋必需具备出厂证明,使用前,应对钢筋进行随机抽样,做力学性能。2、在施工中,任何钢筋的替换,均应经设计院同意后方可替换。3、水泥:采用普通水泥或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42.5MPa。4、混凝土采用C20混凝土,强度不得采用增加水泥用量来提高,应选用最佳配合比、良好的骨料级配、合理的砂率和水灰比以及适度的振捣和加强养护来达到其强度要求,避免水泥用量过大而出现收缩裂缝。5、混凝土的集料:石子不得采用强风化岩石,要求有良好的粒径级配,拌合水应无侵蚀性;6、结构混凝土耐久性应满足最大水灰比为0.5、最小水泥用量为250kg/m3、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1%、最大碱含量为3%。7、砂:水泥砂浆注浆料中采用中砂,砂子粒径不宜大于2mm,并要求含泥量不应大于3%(以重计),砂中有害物质(如云母、轻物质、有机质、硫化物等)含量应低于1%~2%。8、水:拌合水宜为饮用水,水中硫酸盐含量不超过0.1%,氯盐含量不超过0.5%且不得含有糖类、悬浮和有机质。9、格构施工前应清除开挖过程中的碎屑及松动体。10、格构梁及基础混凝土采用C20片石混凝土。C20混凝土中均匀掺入不大于总体积的20%片石,其强度等级不低于MU30,片石要求无裂纹,中部最小厚度不得小于200mm。7其他7.1边坡施工采用逆作法施工工艺,边开挖边支护,以保证边坡的稳定性。7.2本工程遵循“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加强施工期的监测及和信息反馈。1)施工时地质情况要与地勘报告仔细核对,如果出现地质情况与地勘报告不符的情况时,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及地勘部门,并会同有关单位对设计进行更改。2)信息法施工的要求参见《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第67~68页。3)该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将边坡开挖过程视为再勘察过程对待,施工中务必做好地质编录,加强监测。明确施工期间和施工后的监测内容及监测频率。如发现地质情况与原勘察设计不符,应立即通知勘察、设计单位,及时调整有关设计、施工方案和参数,以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7.3施工中出现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应立即知通勘察设计人员,并会同有关单位协商解决,必要时应进行补充勘察。7.4为保证施工质量,必须选择具有相应施工资质等级的专业队伍来进行施工。7.5应作好坡顶防水和坡脚排水工作。坡面有渗水的地方应采取措施,以免渗水对边坡的侵蚀和冲刷。当坡面是点状渗水时,应设置导水管(软式透水管)引排地下水至坡外;当坡面呈面状出水时,在坡面渗水处开挖斜槽,槽内回填碎石,将水汇集至一处再用PVC管排出坡外。所发生工程量根据实际情况另计。7.6坡顶根据场地用途采取相应防护措施,设置1.2m高防护栏杆,栏杆做法详见(图集06J403-1第23页B11)。7.7在施工期间和竣工后二年内,甲方应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测量单位进行监测。该边坡的安全等级为一级,根据其边坡的地质条件和支护结构特点,该边坡的监测应建立地表综合监测网,施工与长期监测相结合。该该边坡的监测拟以地表位移监测、群测群防、简易监测。监测重点为挡墙顶部水平位移、格构内力、垂直位移、地表裂缝和坡顶构筑物变形进行监测。监测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执行;监测工作布置如下:a)位移监测水平位移监测点与垂直位移监测相结合,不分开设点。水平位移可以使用高精度经纬仪进行测量,垂直位移用高精度水准仪进行测量。b)地表裂缝的观测地表裂缝的观测方法主要采取在裂缝两测设固定标尺、或在建筑物两侧设砂浆贴片等方法量得位移量,裂缝宽度观测精确到0.5mm。如发现该边坡地表产生裂缝,应在裂缝位置设的裂缝观测点。c)巡视检查检查内容有地表、排水沟及支挡建筑物裂缝出现的位置,发生时间;地面发鼓胀、沉降的位置、形态、面积、幅度及发生时间;塌方位置、范围、规模及时间;临近建筑破坏情况等。7.8本工程按目前设计现况设计,如今后发生其它工程活动,应保证不影响本支护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7.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