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15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12月10日发布的《中国传统村
落蓝皮书》列出了传统村落保护的五大挑战,其中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过度商业开发、“空心村”现象等。
有人说,中国人往上数三代,多数来自农村,来自泥土。即使人在城市,也经常会遐想“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
烟”的恬淡意境。然而现实中,为了保护古村落,往往不得不与时间赛跑。有的村子年久失修;有的村民翻新住房,
拆掉祖屋,抹去壁画;有的全村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儿童;有的地方把古村落当“摇钱树”,随意搭速破坏古貌正如
著名作家冯骥才所感叹的那样:“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
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
对于发源于农耕文化的中华文明来说,村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汉书》所言“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
聚落”的自然萌生,到社会学家林橇华在《金翼》里所言“别忘了把种子埋进土里”的朴素信仰,村落承载着中华文
明的物质基础、文化属性。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写道:“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这里,“乡
土”并不是一个贬义的概念,而是对千百年来农业社会发展特点的高度总结。即使是今天,城镇化成为通往现代化的
必由之路,当高楼大厦伸向天际之时,也要从历史文脉中吸纳地气。因而,保护村落、振兴乡村,就成了追索“从哪
里来”的方式,也成了标记“向何处去”的注脚。
城乡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需要顺势而为,水到渠成。这就意味着保护古村落,不仅要关注建筑风貌上的
岁月留痕,还要聚焦村庄中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抢救者感慨:“我们走进许多美丽的村子,有老树、山庙、石板房,
但是没有人。”贵州黎平铜关侗寨被称为“时光边缘的古村落”,当地侗族人居住的干栏式民居有着700多年的历史。
然而,在纳入国家保护试点后,有的村民却因木房子容易起火,不愿再建具有民族特色的木居。这启示我们,保护要
见物,更要见人。村民固然是村落保护的第一责任人,但同时也要让他们成为村落保护的受益者。只有传统村落更加
宜居,人们在这里生活的质量更好,村落保护才有更坚实的基础。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城镇化的目标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建设美丽乡村不是“涂脂抹粉”,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
落要保护好。
对许多一辈子种田劳作的村民来说,村子就是他们的家;对拥挤在钢筋混凝土森林中的人们而言,乡村又是他们
的精神归宿?村落不可能也不应该一成不变,只是,这样的变化不应是衰败,而应是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守护好我
们的乡愁,留住我们的根。
(选自盛玉雷《守护好乡愁才能留住根》,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新时代为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新机遇,因此,保护古村落不得不与时间赛跑。
B.传统村落保护的五大挑战,包括村落数量锐减、过度商业开发、“空心村”现象等。
C.保护村落、振兴乡村,是继承传统的需要,也是走向未来的需要。
D.近15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未来可能将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村落更加宜居,村落中的人们生活质量更好,村落保护才会有更坚实的基础。
B.如果能够顺势而为,城乡关系重构过程中衍生出的所有问题都能得到彻底解决。
C.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要保留乡村风貌,注意乡村味道,否则就可能偏离发展目标。
D.只有让村落不再衰败,而是不断成长,才能把“记得住乡愁”“留住我们的根”变成现实。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指出传统村落锐减的现象后,又阐述了村落的文化意义并就村落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B.文章以传统村落锐减为立论的前提,由此引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C.文章引用《汉书》和《金翼》里的论述,意在强调村落是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
D.文章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指出乡村是人们的精神归宿,只有让乡村不断成长,才能留住我们的根。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当今世界,各国利益日益交融、命运更加_是大势所趋,不断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
世界很大,问题不少。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但不能因此而否定经济全球化。闭门筑墙、诿过他人都不是解决问
题的正确方法。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_的结果,不会以哪些人、哪些国家的意志为转
移,其潮流不可逆转。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国际分工体系加速演变,全球价值链深度重塑,这些都赋
予经济全球化新的孕育新的发展动能。
正是因为对世界经济的长远趋势有着_把握,中国积极引领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
的方向发展。这一主动拥抱未来的开阔视野,被视为“握住了通向明天的钥匙”。在各国观察人士眼中,举办进博会,
正是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的有力一项举措。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休戚相关水到渠成内涵精准B.息息相关顺水推舟内含精准
C.休戚相关顺水推舟内涵准确D.息息相关水到渠成内含准确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0
A.各国政府的共同责任是让经济全球化更好地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B.更好地造福世界各国人民让经济全球化是各国政府的共同责任
C.让经济全球化更好地造福世界各国人民是各国政府的共同责任
D.各国政府的共同责任是更好地造福世界各国人民让经济全球化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举办进博会,在各国观察人士眼中,正是支持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的一项有力举措。
B.在各国观察人士眼中,开展进博会,正是中国支持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的有力一项举措。
C.在各国观察人士眼中,中国开展进博会,正是支持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的有力一项举措。
D.在各国观察人士眼中,中国举办进博会,正是支持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的一项有力举措。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得益于中国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卓著进步,人工智能在国内发展迅猛。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
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
从娱乐、出行到支付手段,人工智能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
划》,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带来社会建设的新机遇,同时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不
确定性也带来了新挑战。在这些新挑战中,最令普通人关注的,或许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高阶人工智
能有没有失控风险?未来的机器会不会挑战人类社会的秩序,甚至获得自主塑造和控制未来的能力?随着人工智能日
新月异的发展,很多人有了这样的担心。
人工智能会带来福祉还是挑战,是许多文学、影视、哲学作品不断探讨的主题。近年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
注,无形中也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以音源库和全息投影技术为支撑的“二次元”虚拟偶像上台劲歌热
舞,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技术与深度学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阿尔法狗”击败各国围棋大师,攻占了人类智力
游戏的高地……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对战”为噱头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
紧张的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
事实上,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是将要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
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作家韩少功提出了
“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的有趣假设,从文学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对于人机对立关系的看法。他认为价值观才是人类
最终的特点和优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存在的
价值。
尽管如此,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国务院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
划》中提出,“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未来,应通过
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社
会。这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共识。微软、谷歌等巨头也因人工智能的发展风险而成立了伦理委员会。越来越多的机
器人专家呼吁,在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上安装“道德黑匣子”以记录机器的决定与行为。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
的发展应该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为前提。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在未来构建人机关系格局上,也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面对人工智能,既
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也要用文明和伦理赋予其更多开放的弹性。在这方面,相信中国文明传统会比偏重逻辑
与实证的西方文明传统更有用武之地,更有助于开拓兼顾科技与人文的“中国智造”。
(《人民日报》(2017年08月23日05版,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它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B.人工智能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同时机器人专家对人工智能将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表现出了恐慌。
C.人工智能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提。
D.“人机对战”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使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对立起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时下热门的人工智能为分析对象,借用现实例子,探讨未来发展走向,体现了时评文章及时性的基本特点。
B.文章既肯定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发展和机遇,又深入地分析了未来人工智能发展风险的问题。
C.对于人工智能,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提出在未来构建人机关系格局上,也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
的优势。
D.文章引用相关的文件规定和专家的观点,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我们能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深刻探索自身存在的本质,将会更好地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
B."人机关系"是人工智能时代最令普通人关注的问题,所以面对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必须谨慎界定人机之
间的关系格局。
C.我们应深入探讨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
更好地服务社会。
D.只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人工智能,并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就能避免未来人工智能失控的风险。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下列小题。
中国印章文化源远流长。印章在古代主要用作身份凭证和行使职权的工具。《说文解字》言“印,执政所持信也”,
揭示了印章功能的核心——信。“示信”',是印章文化功能最本质之点。秦以前,官、私印都称“玺”,起初作为
商业交流货物时的凭证。秦以后,印章范围扩大为证明当权者权益的法物。印章和政治仪礼结下了不解之缘,汉初名
臣张良解印绶辞归,意味着权力的卸除。
印章的发展史出现过两次高潮,一次在秦汉时期,另一次在明清时期。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印文、章法,还是
外形,都套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明清是印章热的时代,期间名家竞起,流派争衡,印学理论更是,促成印
章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潮。印章在发展中,出现了丰富的品类,如表字印、室名印、别号印、收藏印、鉴赏印、考订
印等等,。印章可分为实用的、非艺术性的印章和艺术性的印章。这两部分不是截然分开、互不包容的,
而是变动不居、互为转换的。
今天,印章的示信功能已明显削弱,但它的美学系统正在加强甚至扩展。(),已显露其“出蓝”之势。
印章艺术,正以一种中国的语言方式,向世界讲述着文明古国的历史和文化。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功成身退层出不穷俯拾皆是因而
韬光隐晦应接不暇不一而足然而
功成身退层出不穷不一而足然而
D.韬光隐晦应接不暇俯拾皆是因而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秦印注重实用,无论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
秦印注重实用,无论是外形,还是印文、章法,都呈现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
C.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外形,还是印文、章法,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
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呈现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对秦汉范型来说,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
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对秦汉范型来说
C.对秦汉范型来说,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
D.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对秦汉范型来说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壶中九华诗®
苏轼
清溪电转失云峰,梦里犹惊翠扫空.
五岭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
天池水落层层见,玉女窗②明处处通。
念我仇池®太孤绝,百金归买碧玲珑。
(注)①苏轼南迁之时,在鄱阳湖口见李正臣藏石——“壶中九华”,十分喜欢,写成此诗。②玉女窗,嵩山古迹之
一,宋时已不存在,传说汉武帝于此窗中见到玉女(仙女)。③仇池:是苏轼在扬州所蓄异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写清清的溪流,斗折蛇行,迅转如电,舟行疾速,岸上入云的诸峰很快从眼中消失。
B.“翠扫空”是说苍翠的山色,就像画家用大笔横扫,涂抹在广阔的天宇中的一幅画图。
C.第三句说苏轼虽被贬千里之外的岭南,但他却不觉得愁苦,以此抒发了诗人的豁达之情。
D.“太孤绝”照应“失云峰”,使得全诗内在的抒情脉络贯串一气,抒写了诗人的孤愤之情。
E.壶中九华是一个“广袤尺余”的石山,经过诗人吟咏,此石和仇池石一样传为石中珍宝。
2.这首诗的颈联历来为后人传诵,请赏析这两句的精妙之处。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是可忍也,?(《论语》)
(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3)彼童子之师,,»(韩愈《师说》)
(4),?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楚辞•渔父》)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o(刘禹锡《陋室铭》)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0VID-19)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其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
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传播途径主要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正处在早期快速变化阶段。中国已公布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
列,这将有助于全球科学家和公共卫生组织加入诊断试剂的研发及病毒致病性研究。
国家卫健委已发布1号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传染病仿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但采取甲类传染
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将其纳入检疫传染病管理。
(摘编自搜狗百科)
材料二:
2月29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573例,新增死亡病例35
例(湖北34例,河南1例),新增疑似病例132例。
当日新增冶愈出院病例2623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8620人,重症病例减少22例。
截止2月29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35329例(其中重症
病例7365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41625例,累计死亡病例2870例,现有疑似病例851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
660716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51856人。
新筑肺炎确诊病例走向图
全W新增硼i公---湖北新增的海■湖北以外新增确渗
16000
11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1000
一
三
一
二
二
一
二
二
二
二
二
一
二
二
一
一
二
=二
:=一
二
m-二
元
元
£鼠
V。
三
三
二-
最
*舄
二
二
离
三
三
五
2三»
亘
二
一
一
U一
_二
二
工
七
:一:
一
一
l一
二二=
大
工
二
二
二
不
Z言=
二5
£言
Z不-
工
二
1一
】7-
数据来源:国宝-t川会N方⑼站(注:图中数据均不过台彼澳台地区)
数据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注:图中数据均不包含港澳台地区)
(摘自《最新通报!湖北以外新增确诊连续三天个位数》,国家卫健委,3月1日)
材料三:
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帮助邻国也是帮助我们自己。在疫魔面前,没有谁能独善其身,只有全球携起
手来,共同御“敌”,把任何一个国家的新冠疫魔都制服,把任何一个国家的新冠病毒都清除干净,人类才会安全。
几周前,当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在中国肆虐之时,日本、韩国等东亚邻邦,以种种形式支援和帮助中国。捐助物资
上写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等文字,打动了无数国人。
而今,韩国和日本的疫情发生重大变化,形势严峻,中国投桃报李,积极施以援手。中国向日本提供病毒试剂盒
等抗疫物资,试剂盒上写到“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中国驻韩使馆日前向韩国大邱市紧急捐助2.5万余个医用口
罩,运送爱心口罩的货车悬挂着新罗旅唐学者崔致远的名句“道不远人、人无异国”。
君送我“风月同天”,我报君以“道不远人”——严峻的疫情让中日韩三个东亚友邻更加团结在一起,感同身受,
休戚与共,携手应对,抒写了东亚命运与共的时代篇章。而文化的共通,为这种携手互助、和衷共济抹上了让人心动、
让人感怀的文化光芒,
(摘自《日韩已3871人确诊,中国回馈“风月同天”也是帮自己》,新华社2020年3月1日)
材料四:
“中医在减轻发热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减少激素用量、减轻并发症等方面具有疗效。”张伯礼说,新型冠状病
毒感染的肺炎是病毒感染和机体免疫状态博弈的结果。中医治疗往往不是着眼于病,而是调动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
在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独到优势。“这和靶点治疗-一样,同样可以治好疾病。”
“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可以全疗程、全方位发挥作用,但我还是提倡中西医结合治疗。”他说,
中医西医各有所长,各有侧重,优势互补,协同取效。治疗此次肺炎目前尚无有效药物,主要是支持和对症治疗,中
西协同教治病患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一切以病人受益最大为原则。”
2019年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大会明确,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
优势和作用。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
详细阐述了中医治疗方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已成立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中
医药专家积极参与医疗救治特别是重症、危重症病例的医疗救治工作。
1.下列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新型冠状以发热、乏呼吸道诔1-14人,匕
传播逢往K满伏期
病1号肺炎------►力.1做为主------►和密切接触------►为3-7天
B.H水、
新型冠状在中国以种种形式上中国枳极施
开始M国等反之
病毒帏炎肆虐接和精助以提F
C.协同救治病|
新型冠状尚无行以中医为匕
U前可以越刎
病#肺炎效药物西医为辅患的n的
D.
新型冠状发生后国家中医成立验炎疫情防捽中贝药’.;家枳极
病毒肺炎药管理局工作装5Ml型芍用了救治
A.AB.BC.CD.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重点首先介绍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特点,接着介绍了我国对此的研究以及对全球研发诊断试剂、开展病
毒致病性研究的帮助,最后介绍国家卫健委的防控措施。
B.材料二统计了2020年2月29日024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增确诊病例、新增死
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新增出院病例和各项累计数据。
C.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走向图来看,全国新增确诊与湖北新增确诊走向高度类似,二者均在2月12日达到高峰,而
湖北以外新增确诊在在2月3日最高,以后一直缓慢下降。
D.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走向图来看,湖北新增确诊病例占了全国新增确诊病例的绝大多数,可见,湖北胜则全国胜,
动员全国医疗资源支援湖北的决策无疑是正确的。
3.面对新冠肺炎的肆虐,我国应该如何应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梨花白
赵淑萍
这世上,大部分的良善之人,不会咒别人死,当然,谋财害命者除外。但是,对于村里一个叫“梨花白”的人来
说,就不一定了。
因为,他是给死人穿衣的。村里的老人们,在生前,就准备好了一套寿衣,专为以后赴阴曹地府时穿。
入殓或者火化前这行头就得全副换上。那寿衣,往往是中式衣服,老太太的鞋子,还绣着繁密的花,和戏文里的
一样。为了留在阳间的最后印象,这衣服当然要穿得光鲜、体面,不能皱巴巴的。可是,死者的身体僵硬了,不好穿,
而且亲人们穿,又怕眼泪掉在上面,怕逝者后世流泪烦忧。于是,就有了专门给死人穿衣的人。这钱好赚,以前两三
百现在七八百了。而且,主家还得给穿衣人好酒好烟伺候着,伺候他也等于在给死者尽孝。
这村里能够给死人穿衣服的也就两人。有一人已经很老了,穿得不利索了,现在,有丧事的人家都来找“梨花白”,
甚至,外村的人也慕名来请他。
“梨花白”眉清目秀,长得不赖。他爹娘去世得早,就剩下了他和弟弟两个。以前大家都穷,这两兄弟孤苦伶仃
的日子更难过。平时,就种点庄稼,还给人家干点杂活。“梨花白”的弟弟,绰号叫“猫头鹰”,经常小偷小摸。比
如别人家地里的瓜熟了,番薯可收了,他就半在三更去偷,但是,绝对是东家偷一点,西家偷一点,匀开偷,偷瓜挑
熟的,决不踩死瓜藤和生瓜蛋子。偷桃子常偷那种歪劣干瘪的,但不偷饱满丰泗的。除了吃的,其它东西都不偷。日
子长了,村里人知道是他,只是骂几声,也不怎么理论。因为昼伏夜出,就有了“猫头鹰”的绰号。起初,人们怀疑
“梨花白”也参与了。但一天,有人经过他们破败的屋,漏风的墙里传出了“梨花白”的厉声呵斥:“你我管不了了,
但偷来的东西,我饿死也不吃!吃了,脏了手,怎么给死去的人穿衣?”有一次,人高马大的“猫头鹰”,在一个外
乡人这里讹钱(按今天的话说就是“碰瓷”).
这时,“梨花白”赶来了,甩手就是一巴掌,“猫头鹰”就乖乖地跟着哥哥走了,从此再无此行径。
“梨花白”面庞白皙,空闲的日子,夏天,常穿一件雪白的纺绸衫,摇着一把折扇,很有点文化味。因为爱听说
书,那三国、水浒、隋唐英雄传之类的,他熟了,乘凉时就讲给别人听。他讲得最生动的是“三请美梨花”。凡此种
种,就是他被叫“梨花白”的由来。要说他那双手,不仅白,而且巧。他穿寿衣,平整,妥帖,整个像被熨过一样。
穿时,他戴上手套、口罩,那神情是凝重肃穆的,如在进行一项无比庄重的仪式。人们对他客气,也跟他聊天,但终
究不会长谈,更不会深交,可能多少有点忌讳。
村里死人,对这家来说是噩耗,对“梨花白”来说无疑是个好日子。有一年夏天大热,村里的老人被生生热死的
就有七八个。“这下可好,'梨花白'发财了。”村人说。可是,“梨花白”的一大半钱都给了弟弟。
“猫头鹰”就带着这笔钱和一位寡妇住在了一起,不久,四十多岁的寡妇,居然添了一个漂亮的女娃。
村西的一位孤老婆子,年岁高了。不知什么时候起她每晚都穿着寿衣睡。她怕自己有一天睡着睡着就醒不来了。
她孤身一人,又没钱,没人给她穿寿衣的。你想,大热天捂着寿衣睡,不病也得捂出病来。
后来,“梨花白”特地跑来劝她:“别担心,有我呢,我会给你穿寿衣的,我不要一分钱。''老婆婆顿时神清气
爽,身体硬朗了不少。
但是,人们还是判断,“梨花白”一定每天盼着这村子死人,死了人他才有生意。特别是富户李三,就说过,人
不为己天诛地灭,“梨花白”铁定盼着有人归天。李三因为自己好多种病在身,当面对“梨花白”时,客气地说:“我
说‘梨花白',我高血压、心脏又不好,什么时候两眼一闭就去了,到时,你给我穿衣,我备了上十一下九件,你一
件件都要给我穿得齐整、舒服,我儿子一定给你双倍价。”
那天,李三从外面回来,天色已晚,抄近路走小道,走得急了点,突然感到晕眩、气闷,跌倒在路边。而这时,
路边只有“梨花白”一人经过。“梨花白”二话不说,平时文质彬彬的他,咬破了李三的手指,然后背起李三狂奔,
跑到附近的诊所。就这样,李三捡回了一条命。后来,人们再没说过他盼村里死人的话了。
年复一年,“梨花白”也老了,头发雪白了,但身子很硬朗,他孑然一身,仍然在给逝者穿衣。
那天,“猫头鹰”亭亭玉立的女儿,在梨花地里举着手机拍照。“梨花白”和“猫头鹰”打路边走过。“我说侄
女,你别拍梨花了,拍我们吧。我们两个,头发也跟梨花一样白。”夕阳中,“梨花白”笑得很灿烂,像一树盛开的
梨花。可是不久,不知怎么,“梨花白”的笑容变得黯淡了,他不无伤感地对弟弟说:“我给那么多人穿寿衣,让他
们安心地走了,我心无遗撼;可现在村里没人喜欢做这件事了,我死了后,谁给他人穿寿衣呢?”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开头不仅引出了主人公“梨花白”,而且通过对比,说明他与“大部分的良善之人”对待人死上的不同态
度,为下文设置了悬念。
B.作者描写人物立体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即使写其缺点,也写出其可爱之处,如“猫头鹰”偷瓜和桃子,似乎有
“惜农”“爱农”的一面。
C.小说以顺叙为主,中间插叙“给死人穿衣”的风俗和弟弟绰号的由来,前者点明了社会环境,后者引出下文“梨
花白”教育弟弟等情节。
D.作者对“梨花白”多处进行心理描写和细节刻画,如正面描写“梨花白”为死者穿衣服;另外,小说语言清新自
然,意韵深厚,耐人寻味。
2.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梨花白”的形象特征。
3.请分析文章结尾画线句子的作用。
9、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宋明儒学的“天地之心”论及其意义
陈来
“天地之心”是中国古代文献中常见的术语。这个概念并不意味着这个天地之心看意识、能知觉、能思维,或是
一种精神,而是类似人心对身体的主导作用那样,成为宇宙运行的内在主导,也是宇宙生生不已的生机和动源。
先秦有两种天地之心的讲法,一种认为天地之心就是宇宙生育方物的内在导向,是所有生命生长的根源,是指天
地、宇宙、世界运行的一种深微的主宰趋势;另外一种就是以人为天地之心的讲法。《礼记》中就有这样的说法:“故
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人者天地之心”
认为人是五行之气的精华,是万物之灵,是掌握善恶的主体,是实践仁德、引导世界向善的主体。
以人为天地之心,更多地是从价值的角度突出人在宇宙中的意义。
天地之心的思想对宋儒影响甚大,南宋学者发挥“人者天地之心”主张,认为人是天地之心,所谓为天地立心,
就是立以仁心,完全以人之仁心为天地之心。
南宋张九成认为天地的一切生成物都是共生同体的同胞,因此,天地之心是体现共生、吾与的心;天地之仁是体
现这种共生、互爱的仁。朱条提出吾之心即天地之心,直接指出天地生物之心就是仁,禀受天地之心而成为自己的心,
故仁爱恻隐之心就是天地生生之道。他更重视把“天地之心”作为仁性的来源,把关注点从天地之心转移到人之心,
以为人得天地之心以为仁心。南宋学者方逢辰《石块书院讲义》言天地之生机在人,人之生机在心,天地之心不能直
接作用于天地万物,必须依托于人心。“心仁则天地之心活,心不仁则天地之心死,心不仁天地便不能发育流行。”“仁
天心”把仁规定为天的意志,仁被视为寓藏于天地万物内的深微的价值。明代王阳明把“人者天地之心”当作万物一
体思想的一种说法。既然人是天地之心,则天地万物与其心共为一整体,他因此认为圣人之心自然地就是天地之心,
常人则必须达到圣人的境界才能与天地之心相似。但王阳明过于关注心,相对忽视了仁,所以他对天地之心的用发,
只是着重于强调心之灵明如被隔蔽,人与人之间,人与万物之间,便成间隔,不能成为一体。王门二孟以气说心,认
为人是天地之心,而人心即浩然之气,人心浩然之气顷;则天地之气顺,天下之伦理秩序顺。这种思想也是王阳明心
学中的思想。
冯友兰在《新理学》一书中讨论过“宇宙的心”,他提出;程朱讲天地生物之心,表示他们认为有宇宙的心,但
这个字宙的心不是知觉,而是生。这种宇宙的心的特性,与人心知觉不同。他又认为,心学是把个体的知觉灵明的心
作为宇宙的心,虽然这个天心并不是思维的精神,但天心主导着沃远生成的基本趋势,而天地人间都体现着其作用和
指引。
注:①指王阳明的学生孟化鲤与孟我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无碗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天地之心”属于宇宙论的问题,“心”指的是一种内在的主导方向和主宰趋势。
B.朱子认为仁心来源于天地之心,是天地生生不息之道,这个观点突出了人在宇宙中的价值与意义。
C.王门二孟以气说心,强调浩然之正气对宇宙万物和社会伦理的导向作用,其实是对王阳明思想的发展。
D.“仁天心”思想和“人者天地之心”一样,认为天地宇宙具有“仁”的精神,可以对人间起到引导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氐旗的一项是
A.文章运用比较的方法对“天地之心”在宋明两代的发展流变进行了总体阐述。
B.文章引用《礼记》《石峡书院讲义》和古今哲人论述,使说理准确,有说服力。
C.文章引述先秦两种天地之心是说明了宋明儒学“天地之心”论发展的历史源头。
D.文章末段冯友兰在《新理学》中的论述显示了宋代理学与明代心学的本质不同。
3.简要比较宋明儒学“天地之心”论的差异。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少即通百家,善言老、庄。周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异之日圣童也顾器大难为用尔及长居
太白山。隋文帝辅政,以国子博士召,不拜。太宗初,召诣京师,年已老,而听视聪瞭。欲官之,不受。显庆中,高
宗召见,拜谏议大夫,固辞。上元元年,称疾还山,赐良马,假鄱阳公主邑司以居之。
思邈于阴阳、推岁、医药无不善,盂诜、卢照邻等师事之。照邻问日:“高医愈疾,其道如何?”答日:“吾闻
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居,和为雨,怒为风,凝为霜雪,张为虹霓,
天常数也。人有四支五藏,一觉一寐,吐纳往来,流为荣卫①,章为气色,发为音声,人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
天人所同也。失则蒸生热,否生寒,结为瘤赘,陷为痈疽,奔则喘乏,端则燃槁,发平面,动乎形。天地亦然。高医
导以药石,救以针剂;圣人和以至德,辅以人事。故体有可愈之疾,天有可振之灾。”
照邻日:“人事奈何?"日:“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之谓也。'赳
赳武夫,公侯干城',大之谓也。'不为利回,不为义疚',方之谓也。'见机而作,不俟终日',圆之谓也。”
复问养生之要,答日:“天有盈虚,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济也。故养生必先知自慎也。慎以畏为本,故土无
畏则简仁义,农无畏则堕稼稽,工无畏则慢规矩,商无畏则货不殖,子无畏则忘孝,父无畏则废慈,臣无畏则勋不立,
君无畏则乱不治。是以太上畏道,其次畏天,其次畏物,其次畏人,其次畏身。忧于身者不拘于人,畏于己者不制于
彼,慎于小者不惧于大,戒于近者不侮于远。”
永淳初,卒,年百余岁,遗令薄葬,不藏明器,祭去浩军。
(选自《唐书•孙思邈传》有删改)
(注)①容卫:中医名词,荣指血的循环,卫指气的周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异之日/圣童也/顾器大难/为用尔/及长/居太白山
B.周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异之日/圣童也/顾器大难为用尔/及长/居太白山
C.周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异之/日/圣童也/顾器大难为用尔/及长/居太白山
D.周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异之/日/圣童也/顾器大难为/用尔及长/居太白山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博士,古代国子学的学官名。主要职掌教授国子学学生的学业,有的还担当政治咨询及参与祭典的顾问。
B.太宗,和“文帝”“高宗”一样是帝王的庙号。开国皇帝常为“太祖”,第二代多为“太宗”,这里是指唐太宗。
C.推步,推算天象历法,也指推命。古人谓日月五星转运于天,及其对人的影响,犹如人之行步,可推算而知。
D.牲牢,古代特指祭祀用的牲畜。根据祭祀者和受祭者不同,以及所用牺牲的搭配不同,分为“太牢”和“少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思邈自幼聪明过人。年轻时就精通诸子百家,擅长谈论老子、庄周的学说,被洛州总管称赞为“圣童”。
B.孙思邈学问渊博高超。他擅长阴阳、推步、医药,有自己独到的行医之道,孟诜、卢照邻等都尊他为师。
C.孙思邈不图功名利禄。隋文帝让他做国子博士,唐太宗想封他做官,后又请他做谏议大夫,他都不接受。
D.孙思邈思想天人贯通。他认为人和天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无论行医治病还是行事养生,都要顺应天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称疾还山,赐良马,假鄱阳公主邑司以居之。
(2)“不为利回,不为义疚”,方之谓也。
5.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孙思邈所说的“养生之要”。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燧,字洵美。大历中,汴将李灵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今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
史过之师次郑显耀多囊禳恨必犯工师忠臣之兵溃而西。燧军顿荥泽,郑人震骇。忠臣将遂归,燧止之,忠臣乃还收亡
卒,复振。忠臣行汴南,燧行汴北,败贼于西梁固。灵耀以锐卒八千,号“饿狼军”,燧独战破之,进至浚仪。是时
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汴一令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奇兵击之,
悦单躺遁,汴州平。华河东节度留后,进干房,。太原承鲍防之败,兵力衰单,燧募厮役,得数千人,悉补骑士,教
之战,数月成精卒。造铠必短长三制,称土所衣,以便进趋。为战车,冒以狡猊象,列戟于后,行以载兵,止则为阵,
遇险则制冲冒。器用完锐。居一年,辟广场,罗兵三万以肄,威震北方。建中二年,朝京师,封豳国公,还军。李怀
光反河中,诏燧为河东保宁、奉诚军行营副元帅,与浑城、骆元光合兵讨之。于时天下蝗,兵艰食,物货翔踊,中朝
臣多请宥怀光者,帝未决。燧以“怀光逆计久,反覆不可信。河中近句,舍之屈威灵,无以示天下”,乃舍军入朝,
为天子自言之:“且得三十日粮,足平河中。”许之。贼将徐廷光守长春宫城。燧度长春不下,则怀光国守,久攻所
伤必众,乃挺身至城下见廷光。廷光惮燧威,拜城上。燧顾其心已屈,徐日:“我自朝廷来,可西向受命。”廷光再
拜。燧日:“公等朔方士,自禄山以来,功高天下,奈何弃之为族灭计?若从吾言,非止免祸,富贵可遂也。”未对,
燧日;“尔以吾为欺邪?今不远数步,可射我。”披而示之心。廷光感泣,一军皆流涕,即率众降。燧以数骑入其城,
众大呼日:“吾等更为不勺矣!”浑城亦自以为不及也,叹日:“尝疑马公能窘田悦,今观其制敌,因有过人者,吾
不逮远矣!”
(节选自《新唐书•马燧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
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B.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
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C.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
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D.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
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此处意思与成语“退避三舍”中的“舍”相同。
B.迁:古代指官职的晋升、调动或贬谪。根据语境,在文中是“晋升”的意思。
C.节度使:唐代始设。统管所辖地区的军政大权,初仅设于京畿,后边境也相继增设。
D.王人:古代指国君、天子的使臣或君王的臣民。文中意思为“君王的臣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燧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他先是独当一面,打败李灵耀率领的八千“饿狼军”;后来又出奇制胜,歼灭缺
乏战斗力的田悦大军,最终平定了汴州。
B.马燧练兵有方,完成边防重任。他在担任河东节度使期间,招募厮役,将其训练成精锐部队;制造铠甲、战车,
非常精巧实用,完备了军需,震慑了敌人。
C.马燧思虑深远,认识时局清醒。李怀光谋反,因蝗灾导致军粮匮乏,朝中大臣大多主张宽恕,他却坚决主张讨伐,
并入朝进谏,主动请缨,要求平定河中。
D.马燧胆略过人,善于争取敌人。他考虑攻打李怀光难度大,亲临长春宫城下,对不敢下城的徐廷光晓以大义,待
其投降之后,仅率领数骑入城,折服对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时天下蝗,兵艰食,物货翔踊,中朝臣多请宥怀光者,帝未决。
(2)尝疑马公能窘田悦,今观其制敌,固有过人者,吾不逮远矣!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国人民投入到抗击病毒的战斗中。然而,一些地方却出现湖北人、武汉人在
外地无法入住酒店、返乡人员信息泄露遭歧视、鄂A牌照私家车被围堵等现象。在网络上,甚至有一些人对武汉人贴
标签、冷嘲热讽、恶语相向。
读完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1、1.C
2.B
3.C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
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A项,强加因果。“新时代为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新机遇”与“保护古村落不得不与时间赛跑”没有因果关系。
B项,“村落数量锐减”,无中生有。原文第一段“列出了传统村落保护的五大挑战,其中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过度商业开发、'空心村'现象等”,并未提及“村落数量锐减”。
D项,“并可能将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错误,原文是“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把“已然”说成
“将然”。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
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B项,“城乡关系重构过程中衍生出的所有问题都能得到彻底的解决”错误,说法太绝对。“顺势而为”是一种方略,
它可能用来指导城乡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却不能解决这个过程中行生出的所有问题。
故选B。
3.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
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
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C项,“意在强调村落是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错误,应意在表明“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文化属性”。
故选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淮阴师范学院《电子技术基础(2)》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淮阴工学院《资本运营》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电机与拖动》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DB5111T48-2024乐山市餐饮食品中异物防控指南
- DB3303T+079-2024《网络餐饮“阳光厨房”建设运行规范》
- 卫生材料的安全生产与质量控制考核试卷
- 水利工程的调度与规划考核试卷
- 白酒的企业品牌与社会责任考核试卷
- 构建和谐工作氛围重视企业安全生产培训考核试卷
- 塑料制品在包装领域的应用与创新考核试卷
- 2024年中考英语题型复习:阅读理解(含练习题及答案)
- 2024-2030年中国农业机械产业发展格局与需求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 DZ∕T 0214-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铜、铅、锌、银、镍、钼(正式版)
- HYT 087-2005 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
-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学科试卷(附带答案和考察要点解说)
- 士官生生涯规划
- 青年你为什么要入团-团员教育主题班会-热点主题班会课件
- (正式版)SHT 3158-2024 石油化工管壳式余热锅炉
-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 2024年畜禽屠宰企业兽医卫生检验人员考试试题
- (高清版)WST 433-2023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