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改革整合及高考演练_第1页
现代化改革整合及高考演练_第2页
现代化改革整合及高考演练_第3页
现代化改革整合及高考演练_第4页
现代化改革整合及高考演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部分近代化改革整合工业文明冲击下改革

1500年以来的历史是人类社会由分散隔绝状态进入整体发展的一体化进程,其主线是现代化。但在此进程中,不同地区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请简要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在哪些方面促进了本国的现代化。(一)经济上:

——

市场化、工业化

1、俄国改革:

颁布废奴法令,农民赎买份地,使近代工业发展获得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资金和较大的国内市场;颁布政策扶植工业发展;

2、明治维新:

殖产兴业,从西方引进技术和人才,重点发展军工企业、重工业和基础设施,通过国营示范、扶持政策和人才培养等方式,积极推动私人企业发展,初步实现工业化,崛起为东方强国;

3、戊戌变法:

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城市化)(二)政治上:

——民主化、法制化

1、俄国改革:

①颁布“一二九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从法律上承认了农民的人身自由;②统一司法程序,实行公开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建立起近代司法制度;③选举产生(农村)地方自治局、城市杜马等地方自治机构。

2、明治维新:

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天皇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也承认了人民的一些权益,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3、戊戌变法:

维新派变法前曾提出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内容,要求实行君主立宪,表明中国向西方学习已扩展到制度领域。(三)思想文化上:

——科学化、民主化

1、明治维新:倡导文明开化,积极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实行教育改革,传播启蒙思想,大力发展新闻出版事业。

2、戊戌变法:

维新期间,言论、集会、出版、结社活跃,各种社团和报刊层出不穷,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获得较快发展;出版事业进步、近代传媒从通商口岸拓展到内陆,猛烈地抨击了封建思想文化,促进了思想启蒙,开启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遗产。(四)军事上:

——现代化、西方化1、明治维新:

建立新军队,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西方建立常备军,大力改进装备,培养指挥人才,实施武士道教育,只对天皇负责。

2、戊戌变法:

裁汰绿营,西法练兵,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五)社会生活上:

——文明化、西方化

1、明治维新:努力改造衣食住行等社会习俗,发生了深刻变化。

2、戊戌变法:维新派摒除陈规陋习,提倡文明生活方式,戒缠足、兴女学等运动引领时代新风。考向除旧布新求发展

改革是人类历史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尤其在工业文明冲击下,各国都做出了回应,在这场世界性的改革浪潮中,日本取得了成功。学习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从近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中汲取有益的经验教训,关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农业改革和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问题,有利于促进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推动中国现代化改革健康有序地发展。【示例】

(2007·山东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读下图

图一1853年“黑船事年”:图二1871年日本佩里舰队叩关使团出访美国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图一、图二之间的关系。1853年,美国军舰入侵日本,打开日本的大门。面对民族生存危机,日本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在推翻幕府统治后;1871年派出大型使节团历访欧美,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新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了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是什么?举例说明日本民族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

答案(2)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或20世纪30年代侵华战争)。解析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认真分析材料。图一是反映1853年“黑船事件”美国军舰入侵日本,图二是1871年日本使团出访欧美,把两幅图对照,就找出了这两幅图之间的关系,第(1)问迎刃而解。第(2)问结合材料二指出日本学习西方文明发展资本主义,随着日本成为亚洲强国,又发动了侵华战争。主题:评价改革的标准【方法指导】(1)从它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评价。在阶级社会中,一切改革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因此,应该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分析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了或违背了历史的要求,据此对改革做出基本的肯定与否定。(2)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要看改革者的命运如何,而要分析这一改革的积极作用是否得以维持。【典例】阅读材料《又一次的幻灭——昙花一现的“现代化”》,回答问题。图一图二图三图一: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

“成事不足”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

图二: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身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而非紫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殿)与一位“秀才”共谋国事,开始了一场“现代化”运动。图三: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1)图一中“已成定局的悲剧”指的是什么?简要说明图一所示历史事件及其影响。(2)为什么说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一场“现代化”运动?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失败的原因何在?

(3)图三释文没有用“画上了句号”,而是酌字“画上了‘休止符’……”,这里的深层次含义何在?

解析

本题把戊戌变法上升到我国“现代化”的高度予以看待和评价,体现对这一运动不能“以成败论英雄”的评价方法。

答案

(1)悲剧: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事件:“公车上书”。影响:推动了当时维新运动的兴起。(2)原因:从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目的(政治上期望君主

立宪、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挽救民族危机等)、变法内容(政治、经济、军事、文教)、变法性质等角度说明是一次现代化运动。失败原因: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且依靠了没有实权的皇帝;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3)含义:中国的现代化并未终止,如后来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等。1.(2008·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变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

(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

解析

本题是对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内容及特点的考查,旨在考查学生记忆和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题,要注意梭伦改革中关于公民享有权利和参与政治管理的资格由财产决定,而不是取决于出身的规定;回答秦国商鞅变法中提高政治地位的内容时,应结合秦国的时代背景和变法的具体内容回答。第(2)题,可从两者采取的改革指导思想的角度进行归纳。

答案(1)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立军功;努力耕织。(2)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2.(2009·山东卷)阅读下列材料: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亲,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请回答:(1)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原因是什么?

(2)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解析

第一题第一问难度为中,通过比较发现中日改革最主要的区别在政治方面,也可以结合明治维新的特点——“除旧布新”理解材料的含义。但答案部分应该表述为“必须较彻底地改变旧的政治制度”。第二问难度为易,考查了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应从内因的方面加以考虑,即自身的软弱性。第二题难度为易,考查了基本知识中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改革措施。

答案(1)含义: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或“改革必须除旧才能立新”)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或“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封建顽固势力强大。(2)改革措施: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废除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实现四民平等。3.(2009·广东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和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据《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材料二

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

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的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阶层。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但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分配,将权力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

——据《王安石变法简论》

请回答:(1)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有哪些?(2)材料一、二研究王安石变法,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变法运动。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王安石变法及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第(1)题主要考查客观叙述历史事物的能力。学生只要把所学知识归纳复述出来即可。第(2)题是考查历史学习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阶级分析法、辩证分析法(一分为二)。方法相同但角度和立场不同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第(3)题评价历史事件要做到客观全面,论从史出,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