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位熵的陕西装备制造业集聚度研究_第1页
基于区位熵的陕西装备制造业集聚度研究_第2页
基于区位熵的陕西装备制造业集聚度研究_第3页
基于区位熵的陕西装备制造业集聚度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区位熵的陕西装备制造业集聚度研究

工业一体化是现代工业经济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热点。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产业集聚已经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表现出日益显著的特征与优势,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及竞争力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国内外众多学者从多个领域与角度对产业集聚现象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涉及到产业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使得产业集聚理论日臻成熟与完善。装备制造业作为制造业的核心,在区域产业经济调整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陕西省政府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在编制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时,把装备制造业排在了三大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能源化工)之首。由此可见,对陕西省装备制造业特别是其集中度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无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将从实证角度出发,以区位熵作为量化指标,对陕西省装备制造业的集聚现状进行深入探讨,采用定性描述、定量分析及纵横向对比的方法,推出陕西装备制造业及其各子行业的集聚状况,为提高陕西装备制造业的集中度提供客观、可靠的数据参考,也为相关政府部门规划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提供决策依据。1衡量产业在国内所占比重衡量产业集聚度的指标有多种,目前学术界使用最多的是集中率和赫芬达尔指数。但集中率与赫芬达尔指数都是站在产业组织的角度,以产业内的各个企业为考察对象来分析产业的市场集聚度。而本文既要从区域的角度去研究装备制造业在陕西省的集聚度,又要从产业组织的角度去考察其在内部各子行业的分布与集聚状况。鉴于此研究目的,本文将选取区位熵作为定量分析工具。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由哈盖特(P.Haggett)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是指某地区某工业产业在该地区其上一级产业中所占比重与全国该产业在全国其上一级产业中所占比重的比值。在实际应用时,可以选择企业数量、资产总额、销售收入、总产值和从业人数等指标分别进行度量。其计算公式如下所示:βij=⎧⎩⎨⎪⎪⎪⎪qij∑i=1nqij⎫⎭⎬⎪⎪⎪⎪/⎧⎩⎨⎪⎪⎪⎪∑j=1mqij∑i=1n∑j=1mqij⎫⎭⎬⎪⎪⎪⎪βij={qij∑i=1nqij}/{∑j=1mqij∑i=1n∑j=1mqij}其中:βij表示i产业在j地区的区位熵;n表示与产业i同级别的产业数量;m表示与地区j同级别的地区数量;qij表示i产业在j地区的相应指标值(如总产值、销售收入、资产总额、从业人数等)。如果区位熵大于1,则说明产业i在区域j的集聚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生产较为集中,具有比较优势,反之亦成立。由此可见,区位熵能清楚地反映出地区产业结构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差异,从而测度了i产业在j地区的相对集聚度,i产业在全国的平均集聚状况即为其横向比较的对象。不难看出,选择区位熵指标对陕西省装备制造业的分布与集聚状况进行测度可在数据的可获得性、分析的可操作性和研究的客观性之间取得平衡。2通过分析陕西省装备制造业的一体化程度2.1第四阶段:2013年—陕西省装备制造业的总体集聚状况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陕西省装备制造业的从业人数10年间减少了近一半,从1996年的62.06万人下降到2005年的34.03万人,但区位熵的情况却与之不尽相同,表1清楚地反映了其在10年间的变化幅度与趋势。本文将结合表1对陕西省装备制造业的区位熵进行相关分析。从静态的角度来看,陕西省装备制造业的区位熵连续10年均大于1。其最大值出现在1998年,达到1.47,即当年陕西省装备制造业的集聚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一半。最小值出现在2005年,为1.23,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0多个百分点。10年间区位熵的算术平均值为1.3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简言之,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陕西省装备制造业的生产较为集中,在规模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从动态的角度来看,陕西省装备制造业的区位熵处于相对平稳的发展状况之中。就变化幅度而言,除1998年的环比增长率突破10个百分点达到12.40%外,其它年份的变化幅度均维持在10%以内,其中变化最小的为2002年,其区位熵基本上与2001年持平(因为四舍五入的关系,表中数字表现为二者相等),2005年相对于1996年的变化幅度也不到5个百分点。就变化趋势而言,1997年、1998年、2000年、2003年和2004年相对于其上一年均有所上升,其它年度区位熵的环比增长率均为负值,2005年相对于2004年也下降了8.83%,由此可见,陕西省装备制造业的集聚度大体上呈稳中有降的发展态势。2.2行业发展特征表1同时也反映了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内部6个子行业自1996年到2005年的区位熵水平。总体上来看,各子行业的集聚特征已非常明显。10年间集聚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行业有专用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均小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为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的区位熵则有6年大于1,4年小于1。在变化趋势方面,除专用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外,剩下各行业的区位熵增长率均为负值,其中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的降幅最大,达到36.20%。为了更加明确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在内部各个子行业上集聚度的差异,本文对6个子行业的区位熵在2005年及研究时段内的平均水平进行了横向对比分析,如图1所示,无论是对于最近的2005年还是考察期的平均水平而言,均有同样的比较结果: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区位熵稳居行业第一、第二;金属制品业的区位熵均处于行业最末位;普通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则一直位于中间位置。结合前面的图表,还会发现更多与此一致的结果,如10年间区位熵的最大值1.84、次大值1.57也分别出现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最小值0.26仍出现在金属制品业,考察期内的区位熵一直大于1、区位熵的环比增长率一直大于0的子行业也只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等。为了对上述分析结果有效地加以系统与综合,本文将参照定性分析工具——波士顿矩阵的原理,以各子行业考察期区位熵的平均值为横坐标,以2005年对1996年区位熵的增长率为纵坐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分别以x=1、y=0为高低标准分界线,将坐标系划分为4个象限,把6个子行业按各自的计算结果分别归入相应的象限之中(见图2),得到以下集聚特征各异的3种类型。类型1:集聚优势行业。包括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这2个子行业在考察期的平均区位熵大于1,定基增长率大于0,即其集聚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呈现出上升之势,是整个陕西装备制造产业中集聚度最高、集聚优势最为明显的行业。尤其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除了上述2个指标外,在与集聚度有关的多项指标中均处于产业绝对领先地位,是整个陕西装备制造业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专用设备制造业在各项指标中均排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之后,居产业第2,10年间集聚度增长了28.21%,紧逼交通运输设备的29.53%,颇具后来者居上之气势,是陕西装备制造业在集聚度上最具发展潜力的子行业。类型2:集聚度衰退行业。该类型仅包括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行业。其在考察时间段内的平均区位熵大于1,定基增长率小于0,表明10年间的平均集聚度比全国水平要高,但各年的值总体上却表现出递减的趋势。需进一步指出的是,无论就区位熵本身的值还是环比增长率而言,该行业前2年均处于产业集聚度水平的领先地位,但自1998年开始则表现出异常不稳定的发展状态,总体上呈显著衰退之势,10年间区位熵暴跌36.20个百分点,下降速度仅次于金属制品业。因此,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是陕西装备制造业中具有最高初始集聚度与较快下降速度的行业。类型3:集聚劣势行业。包括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在内。其在考察期的平均区位熵小于1,定基增长率小于0,即不仅平均集聚度要低于全国水平,且10年内呈下降之势。特别是金属制品业,在各项指标的排名中几乎都处于最不利的位置,无论是各年的区位熵还是10年的平均区位熵,该行业的值都是整个产业中最低的,10年内区位熵的最小值0.26、最快的下降率50.22%也出现在该行业,等等。可见金属制品业的集聚度在陕西装备制造业领域处于绝对劣势地位。3陕西省装备制造业企业集中度和长对整个产业而言,在1996~2005的10年间,陕西省装备制造业的生产一直处于相对集中的状态,其集中度连续10年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具有一定比较优势,且总体上呈现出稳中有降的发展态势。在产业内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表现出高的区位熵值和增长率,是整个产业生产最为集中、最具集聚优势的子行业,前者的集中度水平处于产业绝对领先地位,后者则因高的区位熵增长率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子行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拥有最高的初始集中度和较快的下降速度,是集中度衰退最为显著的行业;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具有低区位熵值、负增长率的特点,属于集中劣势行业,其中金属制品业的生产最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