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作品小河淌水的演唱分析5900字(论文)】_第1页
【声乐作品小河淌水的演唱分析5900字(论文)】_第2页
【声乐作品小河淌水的演唱分析5900字(论文)】_第3页
【声乐作品小河淌水的演唱分析5900字(论文)】_第4页
【声乐作品小河淌水的演唱分析59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7PAGE18声乐作品《小河淌水》的演唱分析TOC\o'1-3'\h\z\u19584摘要 122492一、引言 12159二、相关概述 21197(一)云南民歌《小河淌水》之艺术背景 251851.《小河淌水》之艺术起源 235932.《小河淌水》的艺术改编 318133(二)歌曲《小河淌水》的曲式及演唱风格分析 328071.歌曲的创作基调 341452.歌曲的多种风格演唱版本分析 429717三、《小河淌水》的演唱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529795(一)《小河淌水》的演唱技法探究 57033(二)《小河淌水》演唱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 727236六、结束语 815501参考文献 8[摘要]民歌,是蕴含着具有地区性的、独特的本土风情、民族特色、人文关怀的产物。倾听着不同类型的民歌,人们可以感受到不同地域所反映的别具一格的风土文情。民歌的特性可以分为原生态的民歌和改编民歌。原生态的民歌是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所口口相传,并且得以传承的民歌;改编民歌则是在此基础上运用专业音乐创作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和改编,从而形成的改变民歌。本研究所针对的《小河淌水》即是经过改编的民歌。《小河淌水》有着民歌的民间风味、质朴情感和文化内涵,并因此闻名中外。[关键词]声乐作品;《小河淌水》;演唱分析一、引言人们在欣赏不同地区的民歌时,感受到的本土风情、民族特色以及人文关怀也各不相同,每一首民歌都有其独特的思想情感。从“人为”的角度分析民歌的特点,可以将民歌划分为原生态民歌和改编民歌。原生态民歌是在人们的劳动中产生的,通过口口相传一直延续至今;而改编民歌则是在原生态民歌的基础上经过专业人员的创作技术处理而产生的。《小河淌水》虽然是经过二次创作的改编民歌,但它在情感和内涵上却与原生态民歌保有着相同的风格和韵味。《小河淌水》是我国音乐艺术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座巨大里程碑,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美誉,并且学术界,许多学者都对它加以研究和分析。“民歌”之所以成为“民歌”,其关键就在于“民”字,歌曲需要围绕情、境、意三方面来表现“民歌”之“民”。情是指少数民族男女之间双方爱慕之意的表达,阿妹与阿哥双方的爱意在悠扬婉转的旋律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境是指歌曲所描绘的阿哥与阿妹相互倾慕的意境。意则是指借助“月亮”、“小河”等景物表达情感的意象,具有复义、含混、蕴藉等特点。二、相关概述(一)云南民歌《小河淌水》之艺术背景1.《小河淌水》之艺术起源《小河淌水》这首歌是出自于云南大理一首传唱度很高的民谣。是弥渡县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将当地民俗、现代文化和民族风情结合诞生的艺术作品。云南地区的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以及生活中进行哼唱、编造,最后产生了具有云南独特的本土特色的民歌。云南民歌包括云南山歌、云南劳动歌曲、云南小调和云南舞蹈歌曲等,代表作品有《耍山调》、《赶马调》、《弥渡山歌》以及《\t"/item/%E4%BA%91%E5%8D%97%E6%B0%91%E6%AD%8C/_blank"大河涨水沙浪沙》等。云南民歌的歌词、组成结构、腔调和旋律各有千秋、别具一格。当地的人民大多数都因为民族文化而充满了艺术天赋,他们创作的作品极具民族特色,文化艺术价值在云南山歌上得以呈现。2.《小河淌水》的艺术改编《小河淌水》是著名音乐才子尹宜公改编的一首悦耳动听、宛转悠扬的云南情歌。这首歌从一开始到现在的转型与内容小范围性改变,主题从赞美劳动、思想怀远转向对爱意的表达;旋律从苍劲悠扬转为温柔委婉。仅通过歌词和旋律你就可以想象《小河淌水》中的优美景色:小河缓缓流淌,阿妹睹月思人,向明月表达着自己的爱意。这不仅生动地描绘了阿妹的质朴真实,还体现了人的纯真本性。借着景物来表达作者内心的真实世界。《小河淌水》是一首具有少数民族地方特色的民歌,作曲家将切分音与自由延长符号的运用恰如其分,使歌曲中内秀自然、羞涩含蓄的情感得到了完美表现,使听者在倾听这首歌时能够一览无余的感受到云南地方独特的人文风情。高粱是云南省音乐舞蹈家协会前主席,他曾声明《小河淌水》借用了他年轻时创作的曲调《大田栽秧秧连秧》,所以,《小河淌水》不是原生态民歌,而是创作歌曲。但十多年来,即使经过了有关部门的相关调查,但结论如何至今尚未定棺盖椁。实际上来说,经过多次变化的《小河淌水》已经形成了迥然不同的发展路线和曲风。但不管它是民歌还是创作歌曲,不管它的词曲原作者或改编整理者是谁,他们都拥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与想法。其歌词朴素清纯,曲调优美动听,成为海内外的经典传唱的作品。(二)歌曲《小河淌水》的曲式及演唱风格分析《小河淌水》的音域宽广,旋律优美,曲调婉转悦耳,以景喻人。听者在聆听这首曲子的过程中,仿佛能切身的感受到温柔、和善的阿美对阿哥的情深意切。小河的流水声和优美的歌声结合在一起,使听众从优美的歌声中体会到了劳动人民最纯真的感情,给予了听众听觉感官上的盛宴。正如《小河淌水》这首歌的名字一样,歌曲犹如蜿蜒的河水一样细细流淌,反映着阿妹和阿哥彼此间绵延的情意。这首云南民歌的创作风格不仅比独具匠心,还充满特色,不仅有易于接受的朴实大方的作词作曲,还有像山涧流水一般蜿蜒潺湲的旋律。《小河淌水》富有文学气息,它像一段优美的文字,声色并具,情景交融,用爱情故事打动观者,引人入胜。总体而言,其创作风格虽然简单却令人印象深刻,里面的风景和文字展现了浪漫的色彩,效果流畅大气,渲染简洁明了。1.歌曲的创作基调从音乐节奏方面来看,其节奏简单、柔和、流畅,从头到尾速度稍慢,自由舒展,所以乐曲的节奏非常灵活自由,节拍为4/4和3/4,看起来轻盈自然,这种节奏使文本发挥出了最大的表现力,从韵律上表现出了《小河淌水》鲜明的力量对比和浓烈的情感色彩。《小河淌水》以呼喊式的自由长音“哎——”作为开头,音调逐渐由弱转强,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歌表现方法,它还将运用到后面的组曲中。尽管歌曲中频繁出现了多次音节的自由延长,但这种自由延长音的反复加入,使旋律更加悠长、自然,留给了听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在歌曲的最开始,由4拍子的“la”音作“引子”衔接“哎”的余音,人们瞬间被引进空灵的山谷幽涧,转入乐曲的核心部分。旋律婉转流畅,回环往复,乐曲运用上下五度模进、五声音阶级进、四音列的逆行和四度跳进的方法来表现旋律,让普通的基本音变得丰富多彩。以“羽”调为首的每个章节都紧密相连,相互的转换烨烨生姿。曲调展现了阿妹对阿哥的浓浓的思念,像河水一样流淌、奔涌。这四个段落在节奏上没有太大的区别,在旋律上采用了反复吟唱的手法,重复表现“哥啊,哥啊,哥啊,啊”这一段,语调逐步加重,表现出了阿妹对阿哥浓厚的思念,这种表现手法不同于传统女儿撒娇式的温柔,为歌曲添加了别样兴味。《小河淌水》中传递的思想感情被循序渐进的旋律推至高潮。曲调流露出阿妹对阿哥发自内心的深情,动人心弦。听众也能从歌声中身临其境的感受到阿妹对阿哥的一片痴心。2.歌曲的多种风格演唱版本分析由于各个时期的音乐审美和对歌曲处理方式的不同,所以同一首歌的演唱版本也日新月异。想要对一首歌曲进行完整的深入了解,就需要对歌曲不同的演唱版本从风格、音色等方面进行分析。同一歌曲的不同演唱版本也会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音色处理。只有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才能从中各取所长,从而提高自己的歌唱水平。(1)彭丽媛的演唱分析著名女高音家彭丽媛的独特唱腔和歌曲艺术处理,使其成为现代中国民乐界的一棵常青树。她对《小河淌水》的演唱,声音高昂、气息宽广、情感深沉。她用带着名额特点的山歌唱腔,充分表达了歌曲中,阿妹与阿哥的朴实情感。彭丽媛用带着强烈对比的细腻唱腔,表现出了阿妹对阿哥真挚的思念。(2)谭晶的演唱分析新生代民族歌唱家谭晶在当代歌坛开创了\t"/item/%E8%B0%AD%E6%99%B6/_blank"民族唱法、\t"/item/%E8%B0%AD%E6%99%B6/_blank"通俗唱法、\t"/item/%E8%B0%AD%E6%99%B6/_blank"美声唱法融为一体的跨界演唱风格。在谭晶对《小河淌水》的演唱中,她将自己的音色与民歌蕴含的情感和曲调特色相糅合。柔美的演唱,将阿妹对阿哥的真诚情感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悦耳动听、绕梁三日的歌声让听者回味无穷。(3)吴碧霞的演唱分析吴碧霞在表演《小河淌水》时体现了单纯的学生气质,属于学院风格。在处理引子的歌唱部分时,采用了弱化的方式,音调由上转下,逐渐过渡到歌曲的主体部分。在对“哥”字的处理上,每一拍都尽显风情,音调各不相同,让听众切身的感受到思念的情感,增加了歌曲的表现力。在听者聆听其演唱的《小河淌水》时,会感受到她的歌声犹如浪涛一般,拍打、冲击着听众心中最柔软的部分。(4)龚琳娜的演唱分析龚琳娜的演唱让听者在《小河淌水》中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天地。龚琳娜在《小河淌水》引子部分的演唱婉转动人,能让听众感觉到云南少数民族独特的韵味。她在歌唱主歌时,特意将“哥”字以及一些语气词隔断开,运用换气的方式来表现阿妹对阿哥的思念。这与流行的版本不同,她所歌唱的阿妹是撒着娇的思念,这又为歌曲的表现增添了别样情致。三、《小河淌水》的演唱探究(一)《小河淌水》的演唱技法探究《小河淌水》全曲民族羽调式,一共5个乐句,演唱者需要用嘹亮或者婉转的声音唱出阿妹对阿哥的浓烈思念。谱例1如谱例1所示,歌曲第1小节,《小河淌水》以一声清脆明亮的“哎——”作为开头,仿佛构造了一幅充满着云南民族风情特色、山明水秀的云南风景画卷,使听者身临其境。伴随着开头的这一声“哎——”,听者也能很快的融入旋律的走向,逐渐被优美的旋律和歌声拉入这个别有洞天的世界中。在演唱要注意口腔保持打开的状态,腔体要吸开,可以通过“闻花”或“打哈欠”这样的方式去感受歌唱时的呼吸状态,这样才能保持歌唱时气息的稳定,在唱歌之前先练习读词,要保证每一个字咬准再发声,避免“漏气”的情况出现。在演唱时注意牙关保持张开,笑肌抬起保持声音的“高位置”,不要唱成“ai”,而要注意咬准字头,类似“A”字母的发音。歌曲第2-3小节,“月亮出来亮汪汪”旋律是级进音型,由羽音到角音,这句在演唱时的难点是“汪”字,在演唱转音时要注意音准的变化,把声音挂在哼鸣的位置进行演唱,这一句在演唱时不能换气,所以气息要做足准备支撑乐句。后半句的“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再由角音回到羽音,曲调回环,有一种隔山望月寄相思,月把相思赋远山的感觉,空中的月华披在了阿妹的肩头与心间,然后阿妹将月华通过嘹亮而又柔软的歌声传递给远山的阿哥,传达一种爱慕、思念的深情。“山”字在演唱时注意把气息叹下来同时保持软腭的抬起。在本曲的演唱中,要充分运用“胸腔共鸣”及“头腔共鸣”。比如在歌唱“你可听见阿妹叫阿哥”和“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这两部分时,可以采用较低的旋律来演唱,就像是在跟人们诉说着这个故事的结局,声音需要放在胸腔前中支点进行演唱,注意声音保持高位置同时气息往下沉。云南的方言具有吐字清晰、饱满圆润的特点,这首歌曲的主旨是表达阿妹内心对阿哥的思念,所以在演唱时,可以结合云南方言的特色打开牙关,张大嘴巴,在拖腔和高音中表现出字的力量。为了保证句子之间的顺畅连接,每个句子的字尾还要求吐字要轻,这样才能保证音乐的流畅性和协调性。在声区的转变过程中保留民歌婉转和谐的特色。(二)《小河淌水》之意境美听者能在《小河淌水》中感受到震撼人心的音乐表达。听者的感官随着自由的节奏和起起伏伏的旋律而感受到了一幅“水上明月浮”的美丽意境。听者的心情也在空旷幽雅的人声中得到了舒缓和放松。这首歌是阿妹对阿哥的诚挚的思念的表达,想要在歌唱中彰显《小河淌水》蕴含的特殊情感和本土风情,就需要采用传统民族唱法。演唱者需要做到平稳呼吸、咬字清楚、情感充沛、音色优美、共鸣充分。共鸣是歌曲表演的关键。共鸣可以美化音色,将共鸣运用到歌曲演唱中可以丰富音色。《小河淌水》的音域很广,演唱者需要在演唱过程中做到呼吸与共鸣的完美结合,以达到音调和谐统一的理想境界。音乐作品的表达条件离不开音色。音色应该在保持个性的前提下,随着歌曲中心思想的变化而变化。音色能有效的让听者与歌曲中所描绘和表达的世界观和情感观产生共鸣。《小河淌水》经过多位歌唱家的演绎形成了不同风格的演唱版本,但不管用民族、美声、或是通俗唱法,在演唱时应用温柔秀美、婉转清丽的音色来刻画阿妹忠贞不渝的性格特征和阿妹阿哥的质朴感情,并且营造出轻盈平静、细腻丰富的歌曲意境,让真挚的感情更为完整的表达出来。民族歌唱技巧中的细节是否完美取决于演唱者咬字是否清晰。在对民族歌曲进行演唱时,干净的音色是前提,辅之以饱满的气息,加之以真切的情感,通过对声音的掌控将歌曲如同小桥流水般娓娓道来。《小河淌水》起源于一个悲哀的爱情故事,情深语切,故事内容紧扣人心,为了道出阿妹对阿哥的那份纯真的思恋,演唱者必须将自己带到情节中,把自己融入进去,运用情感来打动听众的心灵。最后,艺术加工改造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在歌唱中对于情感的表达。演唱者在演唱中要牢牢把握演唱中如何将歌声和情感相融合,使听者能感受到歌声中的情感。只有演唱者对对音乐作品的深情赋予、对歌曲情感的到位分析和对人物形象的恰当表达,才能让歌曲深入人心。在《小河淌水》中,我们可以看出,阿妹将自己对阿哥的真诚的思念、以及对爱情的质朴渴望,寄托在了小河和明月上。在演唱中,演唱者应将这幅优美的自然画卷和阿妹阿哥间的质朴情感娓娓道来。六、结束语我国发展到现在有数千年的文明历史,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繁荣后的昌盛,而歌曲中美好的爱情和其他意境都是我们喜欢的东西,民族歌曲不但凝聚了民族的智慧,同时也赞美了如今的繁华面貌。而土家族中歌曲歌颂不但是对爱情的憧憬,同时也在为我国文化传承的品德而默默付出,他们并没有脱离传统的爱情观,只不过会在爱情的观念上添加了美丽的音乐艺术。文化传承是我国人民骨子里刻下的抹不掉的印记,不管是在战国、民国或者现在,无论用任何的方式都会传承下来。而歌曲作为一种能够弘扬我国民族文化气息的方式,将会呈现给我们不同的美丽面貌。歌曲在创作时就有了生命,而美丽独到的去歌颂就为它赋予了灵魂,还要让它的灵魂更加美丽,同时也需要演唱者能够标新立异,使声乐作品的情感得以升华,达到尽善尽美的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