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点传染病防治2009年11月1日~25日发热门诊走势图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第三阶段2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新突发传染病霍乱鼠疫
我国目前重点传染病
卫科教发[2004]131号《卫生部关于加强对在职卫生人员进行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的通知》3第一部分传染病防治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我国重点传染病学简介内容4第一部分传染病防治的重要性5历史回顾
——传染病一个古老的疾病公元前3700年,古埃及雕像上患脊髓灰质炎下肢麻痹的牧师公元前1196年,古埃及木乃伊脸面上的脓泡性病灶三千多年前,我国甲骨文中记载的“虫”“蛊”“疟疾”等疾病6
plague,smallpox,cholera,influenza,malaria,schistosomiasis,kala-azar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瘟疫pestilence7传染病只能控制,不可能彻底消灭传染病的暴发与人类侵犯自然相关忽略对传染病的防控将带来新、老疾病的流行历史常常重演,使传染病的格局不断发生变化传染病暴发的历史带给我们的启迪8YearScientistachievement1683Hoekfoundbacteria1876Kochbacteriaofanthrax,cholera,tuberculosis1880PastearFerment&rottenisrelatedwithmicrobe;Pasteurizarion发酵和腐烂1880Laveranplasmodium1892Ivanowskfilterablevirus1898Beijerinckpickupthevirus1965BlumbergHBsAg1970DaneHBVDNA1.微生物的发现传染病防治的辉煌战果9YearScientistachievement1796Jennersmallpoxvaccine牛痘苗1880Pastearvaccinesagainstanthrax,rabies
炭疽疫苗,狂犬病1890Behring&KitasatoDiphtheriaantitoxin白喉抗毒素;
1921Calmette&GuerinB.C.G.Vaccine卡介苗
1969BlumberghepatitisBvaccinefromhumanplasma1986unknownrecombinanthepatitisBvaccine2.免疫学的兴起消灭或基本控制——smallpox,poliomyelitis传染病防治的辉煌战果10YearScientistachievement1928Flemingpenicillin1942Waksmanstreptomycin1961Abrahamcephalosporin1950unknownmycostatin1960unknownAmphotericinB1990unknownfluconazol1957Isaacsinterferon1998unknownLamivudinetohepatitisB1996何大一highlyactiveanti-retroviraltherapy,HAART3.抗微生物药物的发现和应用传染病防治的辉煌战果11传染病防治的辉煌战果4.感染病学理论的形成1884“Koch法则”——单一因果律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在健康者中不存在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到纯种该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病症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原菌的纯培养1854“Snow调查”——流行病学的开端12人类对传染病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科学家在面对残酷严峻的疫情时,要怀有神圣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心意外发现有时是点燃科学灵感的火花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问题,才能最终找到疾病流行的原因以及控制流行的措施尽早明确病原体及疾病流行的原因是最终控制感染病流行的关键预防与治疗同样重要,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根本的方法辉煌战果带给我们的启迪13
法定传染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
—viralhepatitis,HFRS,infectiousdiarrhea—zoonoses(footandmouthdisease,plague,anthrax,rabies,tuberculosis)
已基本消灭的传染病再现(re-emerging)—TB,schistosomiasis,cholera,syphilis,measles“再现传染病”不断流行14被认为非传染病但发现病原体
—Helicobacterpyloyi早已存在但发现病原体
—hepatitisC/E,lymedisease,legionellosis新出现
—AIDS,SARS,humanavianinfluenza,
resistantmutants“新发传染病”输入及发现15
生物恐怖bioterrorism
—病原体可被用作生物武器
anthrax,plague,smallpox,Ebola“生物恐怖”的警示16病原体:新发生的(朊粒),又有新变异的(新型冠状病毒、新布尼亚病毒、H7N9流感病毒)传染性:取决于其传播途径的特殊性以及病原体的毒力(SARS、朊粒病、炭疽、西尼罗热、艾滋病\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和外来性(难以把握)感染后免疫:人群无免疫力,且一时也找不到有效方法如何认识新发/特发传染病?基本特征方面的特殊性流行病学方面的特殊性①不确定性;②突发性;③盲目性;④传播范围广,不易控制17对新发/特发传染病形成原因的思考1.微生物进化和变异逃逸机体免疫改变致病性产生抗药性艾滋病降低致病性:多种革兰阴性菌慢性病毒性肝炎多种活疫苗金黄色葡萄球菌疱疹病毒感染增加致病性:疟疾
流行性感冒淋球菌
柯萨奇病毒-B3结核杆菌
O139霍乱弧菌肺炎球菌
O157:H7大肠埃希菌百日咳霍乱等18对新发/特发传染病形成原因的思考2.社会、环境因素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人类社会行为的改变气候及生态环境的改变免疫虚损人群的增多抗生素和杀虫剂的广泛应用烈性微生物的散布治理上述现象还有相当困难,消灭传染病任重道远19第二部分我国重点传染病学简介20概念传染病communicablediseases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diseases21传染病的四大基本特征
有病原体
pathogens
有传染性
infectivity有流行病学特征
epidemiologicfeature
有感染后免疫
postinfectionimmunity22共生状态(commensalism)(病原体和机体相互适应,互不侵犯)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infection)感染谱(infectionspectrum)发展过程各种不同的表现。首发感染(primaryinfection)重叠感染(superinfection)重复感染(re-infection)混合感染(mixedinfection)感染(传染):微生物和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23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显性感染/临床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感染过程的表现(感染谱)
潜伏
显性
携带状态
隐性感染
病原体被清除
频度24病原体的四大致病能力侵袭力
invasiveness毒力
virulence数量
quantityofpathogens变异性
variability25急性传染病的四期经过
潜伏期
incubationperiod
前驱期
prodromalperiod症状明显期
periodofapparentmanifestation恢复期
convalescentperiod26传染病常见的症状与体征发热
fever皮疹
rash(eruption)毒血症状toxemicsymptoms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反应27传染病流行的三大条件传染源
sourcesofinfection
传播途径
routesoftransmission易感人群
susceptibilityofthepopulation28传染病的诊断依据临床资料
clinicaldata
—详尽的病史、细致的体检流行病学资料
epidemiologicaldata
—发病年龄、职业、季节、地区,集体发病史
—预防接种史、过去史、家族史实验室检查
laboratorydata
—常规检查、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等29病原学检查
—直接检出
microscopeormacroscopy30
—培养分离
culturedorisolated31—分子生物学检测分子杂交hybridizationassay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32免疫学检测:
特异性抗体检测特异性抗原检测免疫标记技术细胞免疫功能检查其他:
内镜检查、影像检查、活检33传染病的治疗方法一般及支持疗法
generalandsupporting病原/特效疗法
anti-pathogenic对症疗法
symptomatic中医中药
Chinesetraditional34传染病的预防方法控制传染源
managementofthesourcesofinfection
—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及时上报切断传播途径
interruptionoftherouteoftransmission
—主要针对:消化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寄生虫病
—方法:消毒\杀虫\卫生措施保护易感人群
protectionofsusceptiblepopulation
—特异性主动免疫:疫苗、菌苗、类毒素—特异性被动免疫:抗毒素、丙球、高滴度免球35丙类11种法定传染病乙类26种甲类2种鼠疫、霍乱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09年)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其中: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甲型H1N1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我国法定传染病36病毒性肝炎概述5月19日“世界肝炎日”3月18日“爱肝日”病毒性肝炎是由甲~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出现肝功能衰竭。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主要引起急性感染,乙、丙、丁型肝炎常表现为慢性经过,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37HAVHBVHCVHDVHEV发现73年Feiston70年Dane89年Chroo77年Rizzeetto89年Reyes归属嗜肝RNA病毒科嗜肝DNA病毒科黄病毒科卫星病毒科杯状病毒结构无包膜球形核衣壳(27~32nm)包膜:HbsAg核心:HBcAg、HBeAg、DNA、DNA-P(Dane颗粒42/27nm)包膜核心(55nm)缺陷病毒(依赖HBsAg复制)(36nm)(同HAV)(32~34nm)基因组(Kb)RNA(7.5)单股线状正链DNA(3.2)双股环状有缺口负链上四个ORF10个亚型RNA(9.4)单股线状正链UTR-编码区(S/NS)-UTR6个基因型,准种RNA(1.7)单股环状负链RNA(7.5)(同HAV)编码区三个ORF抗原/抗体1
3111五种主要肝炎病毒38甲型
乙型
丙型
丁型
戊型
传染源
急性病人隐性感染者
急性病人慢性病人病毒携带者
急性病人
慢性病人病毒携带者
急性病人慢性病人病毒携带者
急性病人
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
粪-口
体液(水平)
母婴(垂直)
体液(水平)母婴(垂直)
体液粪-口
易感性免疫力
终身免疫
较持久(产生抗-HBs)
未明
未明
不持久
流行特征
可暴发
秋冬(散发)全球不均衡
散发/家庭集聚
不明显
全球不均衡
散发/输血流行
不明显
全球不均衡
散发不明显全球不均衡可暴发
秋冬(散发)
全球不均衡
病原学分类394041携带者慢性乙肝HBeAg-乙肝乙肝、肝硬化乙肝相关肝癌隐匿性慢性乙肝HBV携带者(HBVDNA+)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HBVDNA-)轻、中、重活动期和静止期代偿期失代偿期HBeAg+乙肝中华医学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12慢性HBV感染:临床类型42肝炎类型急性病毒性肝炎黄疸型和无黄疸型慢性病毒性肝炎(轻、中、重度)淤胆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特殊类型肝炎(儿童、老年)43病毒性肝炎治疗44㈠急性病毒性肝炎
急性甲型、乙型和戊型肝炎:对症及支持治疗。孕妇和老年人患急性戊型肝炎,较易发展为重型肝炎,应按较重肝炎处理。急性丙型肝炎:尽早抗病毒治疗,早期应用干扰素可减少慢性化,加用利巴韦林口服,800~1000mg/d,可增强疗效。45㈡轻度慢性肝炎一般治疗:合理休息、饮食、心理平衡对症治疗非特异性护肝药:维生素、还原型谷胱甘肽、肝泰乐等降酶药:甘草甜素、联苯双酯、垂盆草、齐墩果酸等退黄药:茵栀黄、苦黄、腺苷蛋氨酸、门冬氨酸钾镁等抗病毒治疗:α干扰素、核苷类似物等免疫调节治疗:胸腺肽等抗肝纤维化治疗46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药核苷(酸)类似物仅用于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可分为二类核苷类似物:包括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恩曲赛他平、替比夫定、克拉夫定等;核苷酸类似物:包括阿德福韦酯、替诺福韦等。47A.拉米夫定(lamivudine):剂量为每日100mg。耐受性良好。随用药时间的延长患者发生病毒耐药变异的比例增高。阿德福韦酯(adefovirdipivoxil):剂量为每日10mg。在较大剂量时有一定肾毒性。应定期监测血清肌酐和血磷。其耐药发生率较低。恩替卡韦(entecavir):每日口服0.5mg;对发生YMDD变异者剂量每日1mg(目前已不常用)。对初治患者治疗1年时耐药发生率为0。动物长期治疗瘤化增加。替比夫定(telbivudine)
:剂量为600mg,每天一次口服,不受进食影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美国FDA药物妊娠安全性分类的B级药物。CK↑
治疗药物选择48治疗的疗程根据患者情况而定: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HBeAg血清转换后继续用药1年以上;总疗程2年以上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至少3年以上;肝硬化患者:需长期应用。核苷(酸)类抗病毒治疗无论在治疗中还是治疗结束时都不宜减量给药。
抗病毒治疗疗程49人工肝支持系统人工肝支持系统是一套治疗肝功能衰竭的系列组合方法,它借助非生物型或生物型的体外装置,清除各种有害物质,暂时代偿肝脏的部分功能,从而使肝细胞得以再生直至自体肝脏恢复或等待机会进行肝移植。目前的人工肝多数只能取代肝脏的部分功能,因此又被称为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liversupportsystem,ALSS),简称人工肝。50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适应证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衰竭早、中期,PTA在20%~40%之间和血小板>50×109/L为宜;晚期肝衰竭患者也可进行治疗,但并发症多见,应慎重;未达到肝衰竭诊断标准,但有肝衰竭倾向者,也可考虑早期干预;晚期肝衰竭肝移植术前等待供体、肝移植术后排异反应、移植肝无功能期。51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禁忌证有严重活动性出血情况、出现DIC者。对治疗过程中所用药品如血浆、肝素、鱼精蛋白等高度过敏者。循环功能衰竭者。心脑梗塞非稳定期者。严重全身感染者。妊娠晚期。52肝移植肝移植:该技术治疗终末期肝病基本成熟。肝(干)细胞移植53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艾滋病概述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内科学(传染病)54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传播发病机制:病毒侵犯、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严重缺陷,最终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临床特点:发病缓慢,多系统损害,病死率高艾滋病概述内科学(传染病)55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艾滋病前期艾滋病期:CD+细胞计数<200个/ul,出现艾滋病指征性疾病
卡氏肺孢菌肺炎、卡波济肉瘤、肺部或食管念珠菌病、隐球菌脑膜炎、肠道隐孢子虫病、巨细胞病毒感染、HIV相关性脑病、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组织胞浆菌病、淋巴瘤、结核病、弓形虫脑病、HIV相关性消瘦综合征内科学(传染病)艾滋病临床分期56最常见的艾滋病指征性疾病最常见的威胁生命的机会性感染发热、盗汗、乏力、消瘦,逐渐出现胸骨后不适、干咳、呼吸短促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扩散效率均减少典型胸片:肺门周围间质性浸润病原学诊断:痰、支气管灌洗液中查出卡氏肺孢菌卡氏肺孢菌肺炎
PCP,Pneumocystiscariniipneumonia内科学(传染病)57与人类疱疹病毒8型有关,多见于男同性恋和双性恋人群可发生在HIV感染的各个阶段,甚至在CD4+细胞水平较高时可侵犯皮肤、黏膜、内脏和淋巴结卡波济肉瘤
KS,Kaposi’ssarcoma内科学(传染病)58非何杰金淋巴瘤弓形虫脑病内科学(传染病)59孢子丝菌病真菌性角膜炎内科学(传染病)60带状疱疹内科学(传染病)疣61口腔真菌感染内科学(传染病)62尖锐湿疣内科学(传染病)63淋巴结核淋巴瘤内科学(传染病)64恶液质表现消瘦综合征内科学(传染病)65内科学(传染病)结核病概述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再现”传染病:发展中国家疫情严重,我国是全球22个高负担国家之一WHO估计:至2050年将有1亿人死于结核病1993年WHO宣布“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66Ⅰ原发型肺结核—原发综合征多见于儿童和青年90%以上患者可自愈好发于胸膜下通气良好的肺叶菌血症→肺外结核肺部原发病灶引流淋巴管炎淋巴结炎
——哑铃状内科学(传染病)67Ⅱ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急性起病,高热早期胸片不易发现免疫力下降,大量结核菌短时间侵入血循环为全身结核的一部分粟粒结节
大小一致
分布一致
密度一致内科学(传染病)68Ⅱ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亚急性或慢性)
起病缓慢,慢性消耗机体抵抗力较强,少量结核菌多次反复进血流全身性结核病弥漫性病灶
分布不一致
大小不一致
密度不一致(新旧)内科学(传染病)69Ⅲ继发型肺结核是成人最常见的类型以“内燃”发病为主病灶好发于两上肺叶尖后段和两下肺背段胸部X线改变以多种形态存在:渗出、增殖、纤维化、硬结、钙化、空洞、干酪性病变等内科学(传染病)70Ⅲ继发型肺结核—结核球大小不等,多<3cm内有钙化灶周围可见卫星灶边缘清楚,无毛刺和切迹等好发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内科学(传染病)71Ⅲ继发型肺结核—干酪性肺炎急性起病,高热呈大叶或段叶分布密度高,不均匀,有播散病灶与大叶性肺炎鉴别内科学(传染病)72Ⅲ继发型肺结核—慢纤空是继发型肺结核未治疗或治疗不当的结果痰菌可阳性,是重要的社会传染源,部分病人长期误诊纤维增殖,空洞,收缩性改变,“毁损肺”内科学(传染病)73Ⅳ结核性胸膜炎内科学(传染病)74Ⅴ肺外结核淋巴结结核肝胆肠结核浆膜腔结核泌尿器官结核生殖器官结核中枢神经结核骨与关节结核其它结核病内科学(传染病)75
霍乱76一.
病原学古典生物型(classicalbiotype)
爱尔托(ElTorbiotype)生物型毒素:Ⅰ毒素(内毒素)
Ⅱ毒素(外毒素)——引起剧烈腹泻
Ⅲ毒素(在发病作用上意义不大)
G-
杆菌,弧型或逗点状,有鞭毛,悬滴镜检呈穿梭状运动在碱性环境(ph8.8~9.0)肉烫或蛋白胨水中繁殖,最佳培养温度37℃。
77
二、
流行病学
1.传染源:重要传染源:重型患者,排菌量大危险传染源:轻型患者、健康带菌者(易忽视)
2.传播途径:经口——胃肠道传染病,病人粪便、排泄物污染食物和水源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4.流行特点:1)地方性(沿江、沿海为主)
2)外来性
3)季节性:7~8月78三、病理生理:
粪便为等渗液:K+15mmol/L,Na+135mmol/LCl-100mmol/L,HCO3-45mmol/L,K+和HCO3-为血浓度的2-5倍,剧烈泻吐可导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
四、
临床表现潜伏期:1~3日(一)典型表现:三期
1.泻吐期:先剧烈腹泻,后呕吐。腹泻特点:无痛性、无里急后重大便一黄水样或清水样多见,少数为米泔样,量每次>1000ml、每日10多次甚至难以计数;呕吐特点:在腹泻以后,常为喷射性和连续性、先是胃内容物、后米泔水样或清水样时间:1~2日。
80
2.脱水期:数小时至2~3日因泻吐:(1)出现脱水、微循环衰竭(2)低钾引起全身肌肉张力降低、心律失常。(3)HCO3-大量丢失及少尿、无尿,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813.恢复期:
脱水纠正后,症状消失;
1/3出现发热:
特点:38~39℃(循环纠正,大量毒素被吸收),
1~3日消退82
五.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血中各种细胞数相对↑(血液浓缩),血清Na+↓、K+↓、Cl-↓、HCO-3↓、PH↓、Bun↑
(酸中毒纠正后K+内流,低血钾加重)
2.尿液检查:酸性,有蛋白、红、白细胞及管型
3.大便检查:黏液;少数白细胞。
4.细菌学检查:粪;呕吐物;弧菌鱼群样排列
5.血清学检查:第2周凝集效价达1:100以上或4倍以上,抗弧菌抗体达1:32以上或8倍以上。83六、诊断.
1、可疑病例:(1)有典型临床症状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之前。(2)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有泻吐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84
2、确诊病例:有下列条件之一者
※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
※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有霍乱典型症状,粪便培养(—),但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流行期间的疫区内有腹泻症状,血清学检查阳性。
※粪便检查出弧菌前后各5日内有腹泻症状者85七.治疗
1.一般治疗:严格隔离,所有物品彻底消毒。隔离时间:症状消失后6日,大便培养隔日1次、连续2次阴性。86
2.补液疗法:
1)静脉补液:3:2:1液体(5%GS3份、NS2份、1.4%NaHCO3
1份)成人:24小时补液量:轻型3000~4000ml、中型4000~
8000ml、重型8000~12000ml
儿童:24小时补液量:轻型100~150ml/Kg、中型150~
200ml/Kg、重型200~250ml/Kg2)口服补液:轻、中型患者;重型经静脉补液呕吐停止后;成人750ml/h,小儿250ml/h(20Kg以下)87
3.抗菌治疗:四环素0.5qid,诺氟沙星0.2Tid,疗程3~5日
4、补钾
88
伤寒概述:
分别由伤寒杆菌与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病理特点: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临床特点:持续高热、特殊中毒状态、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和血白细胞、嗜酸粒细胞减少主要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89
伤寒病理:
特点: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增生反应。最具特征:回肠下端的集合淋巴结、孤立淋巴滤泡;回肠下端附近肠系膜淋巴结显著肿大玫瑰疹:皮肤表层Cap因细菌栓塞而引起小灶性炎症+Cap扩张充血
9091抗击H7N9禽流感
浙一院收治患者情况内科学(传染病)92截止2013年4月27日收治H7N9禽流感患者44例,其中:轻症3例,重症患者10例,危重病例18例,极危重病例14例上呼吸机17例病人,人工肝治疗17例病人,ECMO治疗10例病人死亡3例出院8例93判断标准:早期:咳嗽咳痰,体温低于38摄氏度进展期:体温超过38摄氏度,同时有气促表现,未脏器衰竭极期:呼吸衰竭或者肾功能衰竭好转期:体温正常,无需氧疗H7N9禽流感病人病情发展过程94均有禽类接触史潜伏期(3-8天):从接触病原体到起病
年龄(39-68岁)均有基础疾病症状显现时均有咳嗽、咳痰均有呼吸困难APACHEII评分很高:14-18分四例重症病例的临床特征针对疫情初期4例重症病例进行研究95实验室检查发现重要特点
发病初期白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减少CRP升高心肌酶谱升高D-二聚体升高补体下降96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HA)进化树分析首次证明人感染H7N9病毒与农贸市场鸡分离到的病毒密切相关人感染H7N9病毒与农贸市场鸡分离到的病毒密切相关,病毒8个基因片段中有6个是禽源性,其中H7基因与浙江家鸭上的毒株亲缘关系较近,N9基因与韩国候鸟上的毒株亲缘关系较近禽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NA)进化树分析禽流感病毒多聚酶蛋白基因(PB2)进化树分析97率先提出“四抗二平衡”救治策略抗病毒:及时消除病原体抗休克:维持全身脏器的有效灌注抗低氧血症和MODS:维持生命体征抗感染:控制继发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维持微生态平衡:减少细菌移位降低病死率该策略受到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在全国推广应用早发现,早诊断,早抗病毒治疗98复习名词解释:1.慢性HBsAg携带者血清HBsAg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无明显临床症状;肝功能正常;是乙肝主要传染源。2.SARS即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新出现的传染性较强的呼吸系统疾病,其病原体是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主要经呼吸道和接触传播;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少痰)、呼吸困难等。3.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指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致病性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病毒主要侵犯和破坏CD4+淋巴细胞,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最后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99复习4.人兽共患病(zoonosis)该类疾病的特点:其病原体可不依赖人类,即能在自然界中生存繁殖,在野生动物间传播、致病;当人类进入这些环境中时,可发生动物-人的传染;如:钩端螺旋体病、恙虫病、莱姆病、人禽流感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5.肥达反应(Widalreaction)应用伤寒沙门菌“O”与“H”抗原,副伤寒甲、乙、丙的鞭毛抗原(A、B、C)等5种抗原;通过凝集反应,检测患者血清中相应的抗体;对伤寒、副伤寒有辅助诊断价值。6、伤寒“复发”:体温降到正常,症状消失,突然体温又上升,再度出现伤寒症状,但较前轻。血培养阳性,感染未控制。100复习简答题1.简述当今人类面临的传染病新威胁。当今人类在传染病方面所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①新现传染病:指由新种或新型病原微生物引发的传染病,其病原体包括:新病原、变异病原、机会感染性病原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山东省土地集团有限公司权属公司招聘4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山西省大同一中等重点中学2025年高三测试(四)数学试题
- 2024年下半年广西现代物流集团社会招聘校园公开招聘10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县区防汛培训课件
- 买卖房屋补充协议书
- 物流管理自我介绍
- 书画家作品代理合同
-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 运输业务委托合同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离婚买房协议书
- 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使用维护手册
- 2022年青海大学医学院附属藏医院医护人员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英语四级仔细阅读讲解及技巧
- 城市地理学-第八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 3,5-二甲基吡唑生产工艺规程
- 拆除工程安全的应急预案工程应急预案
- A4横线稿纸模板(可直接打印)
- 四线制方向电路
- 食堂干货类食材临时采购需求书
- 注射模具设计说明书
- 《DVT深静脉血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