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安全知识考试题库300题(供参考)_第1页
辐射安全知识考试题库300题(供参考)_第2页
辐射安全知识考试题库300题(供参考)_第3页
辐射安全知识考试题库300题(供参考)_第4页
辐射安全知识考试题库300题(供参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辐射安全知识考试题库300题(供参考)一、单选题1.关于控制区的设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进出口设立醒目的警告标志。B、警告标志通常设置为黄色。C、控制区通常不需要专门的防护手段或安全措施。D、控制正常工作条件下的正常照射或防止污染扩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控制区设置的理解。控制区是指在该区域内可能存在较高的辐射水平或较高的污染水平,需要采取控制措施以保护人员和环境的区域。因此,选项C错误,控制区需要专门的防护手段或安全措施。选项A、B、D都是正确的,控制区需要设置醒目的警告标志,通常为黄色,目的是提醒人员注意安全,同时需要控制正常工作条件下的正常照射或防止污染扩散。因此,本题答案为C。2.操作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乙、丙级工作场所一般可以用定期取样测量的方法对气态流出物进行监测,最常见的监测项目为()。A、气溶胶、应用核素浓度B、γ剂量率C、γ累积剂量D、α、β表面污染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操作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乙、丙级工作场所对气态流出物进行监测的方法和监测项目。根据题干中的“定期取样测量的方法”和“最常见的监测项目”,可以推断出答案为A,即气溶胶、应用核素浓度。因为气溶胶和应用核素浓度是气态流出物的主要监测项目,而γ剂量率、γ累积剂量和α、β表面污染则不是气态流出物的监测项目。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3.发生辐射事故或者发生可能引发辐射事故的运行故障时,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的应急方案,采取应急措施,并在()小时内填写初始报告,向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A、一B、两C、三D、四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在发生辐射事故或者可能引发辐射事故的运行故障时,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该采取哪些应急措施。根据题干中的描述,应急方案应该立即启动,并在一定时间内填写初始报告并向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因此,正确答案为B,即两小时。4.IAEA是哪一机构的英文缩写()A、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B、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C、国际原子能机构D、国际劳工组织答案:C解析:IAEA是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英文缩写。选项A的英文缩写是UNSCEAR,选项B的英文缩写是ICRP,选项D的英文缩写是ILO。因此,答案为C。5.下图中职业人员照射量的年限值是()。A、20mSv/aB、30mSv/aC、40mSv/aD、50mSv/a答案:A解析:根据图中的职业人员照射量的年限值表格可知,职业人员的年限值为20mSv/a,因此选项A为正确答案。其他选项的数值均高于表格中给出的年限值。6.监测仪器的灵敏度是指()。A、单位辐射量所引起的响应B、单位放射性活度所引起的响应C、单位体积所引起的响应D、单位质量所引起的响应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监测仪器的灵敏度的定义。灵敏度是指仪器对辐射的响应程度,通常用单位辐射量所引起的响应来表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选项B、C、D都不符合灵敏度的定义。7.人工辐射源主要有核设施、核技术应用的辐射源和核试验落下灰等。在人工辐射源中,

()是最大的人工辐射源。A、工业探伤B、核能发电C、医疗照射D、辐射育种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工辐射源中最大的辐射源是什么。选项中,工业探伤、辐射育种都属于核技术应用的辐射源,核能发电属于核设施,而医疗照射则是最常见的人工辐射源之一,因此答案为C。8.关于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固体微粒主要通过皮肤渗入B、液态的氧化氚和碘蒸气、碘溶液或碘化合物溶液主要通过皮肤渗入C、放射性物质污染的食物、水、入口器具主要通过食入D、放射性气体和液体污染空气后经呼吸道吸入体内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正确的说法是:固体微粒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液态的氧化氚和碘蒸气、碘溶液或碘化合物溶液主要通过口腔、鼻腔、眼结膜等黏膜渗入,放射性物质污染的食物、水、入口器具主要通过食入,放射性气体和液体污染空气后经呼吸道吸入体内。因此,选项A说法错误,是本题的正确答案。9.参照GB18871-2002中放射性核素的毒性分组的内容,毒性最高的一组是()。A、极毒组B、高毒组C、中毒组D、有毒组答案:A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提示,参照GB18871-2002中放射性核素的毒性分组的内容,可以得知放射性核素的毒性分为四组,分别是极毒组、高毒组、中毒组和有毒组。而毒性最高的一组是极毒组,因此答案为A。10.对于相同厚度的下列材料,哪种材料对高能X射线的屏蔽效果最好()A、水B、聚乙烯C、铁D、铅答案:D解析:高能X射线的屏蔽效果与材料的密度和原子序数有关。铅的密度和原子序数都比其他选项高,因此铅对高能X射线的屏蔽效果最好。因此,选项D正确。11.关于个人剂量计的佩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带有防护围裙工作的情况,需要使用两个剂量计,即在围裙内侧佩带个人剂量计,在围裙外侧佩带个人剂量报警仪B、带有防护围裙工作的情况,需要使用两个剂量计,即在围裙内侧佩带个人剂量报警仪,在围裙外侧佩带个人剂量计C、带有防护围裙工作的情况,需要使用两个剂量计,一个佩带在围裙内侧用来估算皮肤和眼睛的当量剂量,另一个佩带在围裙外侧用来估算有效剂量D、带有防护围裙工作的情况,需要使用两个剂量计,一个佩带在围裙内侧用来估算有效剂量,另一个佩带在围裙外侧用来估算皮肤和眼睛的当量剂量答案:D解析:个人剂量计是用来测量个人在辐射环境中所接受的辐射剂量的仪器。在带有防护围裙的情况下,应该佩戴两个剂量计,一个佩戴在围裙内侧用来估算有效剂量,另一个佩戴在围裙外侧用来估算皮肤和眼睛的当量剂量。因此,选项D是正确的。选项A和B的区别在于佩戴的剂量计和报警仪的位置,而在带有防护围裙的情况下,只需要佩戴两个剂量计即可。选项C的说法不正确,因为个人剂量计只能测量有效剂量,无法测量皮肤和眼睛的当量剂量。12.γ射线与物质不会发生的相互作用是()。A、光电效应B、康普顿效应C、电子对效应D、韧致辐射答案:D解析:γ射线是一种高能电磁波,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方式有多种,包括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效应和韧致辐射。光电效应是指γ射线与物质中的原子发生相互作用,将能量转移给原子中的电子,使其被激发或被电离。康普顿效应是指γ射线与物质中的自由电子发生相互作用,使γ射线的能量发生散射和损失。电子对效应是指γ射线与物质中的原子核或电子对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正负电子对。韧致辐射是指γ射线在物质中运动时,与物质中的原子核或电子相互作用,产生次级电子和次级γ射线。因此,选项A、B、C都是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方式,而选项D韧致辐射是γ射线与物质不会发生相互作用的方式,故答案为D。13.对于控制区,在进出口及其它适当位置处设立()规定的警告标志。A、橙色的B、醒目的C、小的D、大的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于控制区警告标志的要求。根据交通标志的设计原则,警告标志应该具有醒目性,能够引起驾驶员的注意,因此选项B“醒目的”符合要求,为正确答案。选项A“橙色的”虽然是警告标志常用的颜色,但并不是必须的;选项C“小的”与控制区的特点不符;选项D“大的”也不是必须的,只要符合醒目性的要求即可。因此,本题答案为B。14.关于质子与中子的质量,正确的是()A、质子与中子差不多一样重B、质子比中子重C、电子比质子重D、电子和质子、中子一样重答案:A解析:质子和中子都是构成原子核的基本粒子,它们的质量都很大,通常用原子质量单位(u)来表示。根据实验测定,质子的质量约为1.007276u,中子的质量约为1.008665u,因此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为A,即质子与中子差不多一样重。选项B错误,因为质子比中子轻;选项C错误,因为电子的质量远远小于质子和中子;选项D错误,因为电子的质量远远小于质子和中子。15.流出物监测最主要的目的是()。A、考核排放是否达标B、降低职业照射剂量C、应付管理部门检查D、工艺物料衡算需要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流出物监测的主要目的。流出物监测是指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进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和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根据环保法规,企业必须对其排放的废水、废气等进行监测,以确保排放达到国家标准。因此,选项A“考核排放是否达标”是流出物监测最主要的目的,也是正确答案。选项B“降低职业照射剂量”与流出物监测无关;选项C“应付管理部门检查”只是监测的一个附带目的;选项D“工艺物料衡算需要”也与流出物监测无关。因此,本题答案为A。16.废旧金属回收熔炼企业送贮废弃放射源或者被放射性污染物品所产生的费用,由()承担。A、发现废弃放射源或者被放射性污染物品的单位和个人B、送交的单位和个人C、废旧金属回收熔炼企业D、废弃放射源或者被放射性污染物品的原持有者或者供货方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废旧金属回收熔炼企业送贮废弃放射源或者被放射性污染物品所产生的费用由谁承担。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废弃放射源或者被放射性污染物品的原持有者或者供货方应当承担相关费用。因此,本题答案为D。17.某核素的半衰期为1s,则其衰变常数λ是()。A、693/sB、69.3/sC、6.93/sD、0.693/s答案:D解析:半衰期是指放射性核素衰变到其原有数量的一半所需的时间。根据半衰期的定义,可以得到以下公式:$$N=N_0\times2^{-\frac{t}{T_{1/2}}}$$其中,$N$为当前核素的数量,$N_0$为初始核素的数量,$t$为经过的时间,$T_{1/2}$为半衰期。将公式两边取对数,得到:$$\ln\frac{N}{N_0}=-\frac{t}{T_{1/2}}\ln2$$衰变常数λ定义为单位时间内衰变的概率,可以表示为:$$\lambda=\frac{1}{T_{1/2}}\ln2$$将半衰期代入上式,得到:$$\lambda=\frac{\ln2}{T_{1/2}}$$将半衰期$T_{1/2}=1s$代入上式,得到:$$\lambda=\frac{\ln2}{1s}\approx0.693/s$$因此,答案为D。18.下列有关内照射的防护中错误的是()A、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后,将有相当一部分滞留于人体,对人体形成照射B、放射性物质的内照射持续时间都很短C、放射性物质一旦进入人体内,无法通过一般的控制方法来控制内照射D、内照射比外照射的危害性更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内照射的防护知识。内照射是指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内部,对人体造成的照射。选项A正确,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后,会有一部分滞留在人体内,对人体形成照射。选项B错误,放射性物质的内照射持续时间可以很长,甚至可以终身。选项C正确,一旦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内,一般的控制方法无法控制内照射。选项D错误,内照射和外照射的危害性是相同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19.一处使用回旋加速器制备PET用放射性药品,且场所等级为乙级的场所需要办理()。A、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B、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C、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D、环境影响评价备案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相关知识。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乙级环境影响评价适用于放射性物质生产、使用等项目。因此,本题所述的场所需要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即选项B。选项A的“报告书”多用于甲级环境影响评价,选项C的“登记表”和选项D的“备案表”则不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正式名称。因此,本题答案为B。20.关于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异常的报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报告个人剂量计使用人即可B、报告本单位辐射防护安全负责人即可C、报告本单位辐射防护安全负责人和法定代表人即可D、报告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机关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异常的报告应该向哪个机关报告。个人剂量监测是指对个人在辐射环境中接受的辐射剂量进行监测和评估,是辐射防护的重要措施之一。如果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异常,应该及时向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机关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护个人健康和安全。因此,选项D为正确答案。选项A、B、C都不全面,不能完整回答问题。21.在室外、野外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应当按照国家安全和防护标准的要求划出()区域,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必要时设专人警戒。A、安全防护B、控制C、监督D、无人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防护措施。根据题干中的“应当按照国家安全和防护标准的要求划出()区域,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必要时设专人警戒”,可知正确答案为A选项,即应当划出安全防护区域。选项B、C、D都与题干所述不符。因此,本题答案为A。22.生物效应按照效应发生和照射剂量的关系可分为()A、急性效应和慢性效应B、内照射和外照射C、远期效应和早期效应D、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生物效应的分类。根据效应发生和照射剂量的关系,生物效应可分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确定性效应是指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照射剂量越高,效应越明显,且存在一个阈值;随机性效应是指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效应的发生是随机的,与照射剂量大小无关。因此,选项D正确,其他选项与题目所述不符。23.医疗使用碘-131时产生的废物属于()。A、极短寿命放射性废物B、极低水平放射性废物C、低水平放射性废物D、中水平放射性废物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医疗废物的分类。碘-131是一种极短寿命放射性核素,其半衰期为8.02天,因此医疗使用碘-131时产生的废物属于极短寿命放射性废物。选项A正确,其他选项错误。24.()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法律和国务院行政法规在本部门权限范围内制定,主要包括国务院条例实施细则及其附件、行政管理规定等两部分,以部令发布,具有法律约束力。A、法律B、行政法规C、部门规章D、指导性文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部门规章。部门规章是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法律和国务院行政法规在本部门权限范围内制定的,主要包括国务院条例实施细则及其附件、行政管理规定等两部分,以部令发布,具有法律约束力。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其他选项的解释如下:法律是国家最高的法律规范,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规范性文件,具有法律效力;指导性文件是国务院或其有关部门发布的,对行政管理工作具有指导作用的文件,不具有法律效力。25.G-M计数管因(),不适用于脉冲辐射场的测量。A、探测效率低B、能量分辨率差C、死时间较长D、对X射线不灵敏答案:C解析:G-M计数管是一种常用的放射性测量仪器,但是在测量脉冲辐射场时,由于脉冲辐射场的脉冲重叠时间很短,会导致G-M计数管的死时间较长,从而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选项C正确。选项A、B、D与脉冲辐射场的测量无关,不是本题的正确答案。26.()是指Ⅰ类、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含3人)急性死亡。A、特别重大辐射事故B、重大辐射事故C、较大辐射事故D、一般辐射事故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放射事故的分类。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规定,放射事故分为一般辐射事故、较大辐射事故、重大辐射事故和特别重大辐射事故四类。根据题干中的描述,丢失、被盗、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急性死亡,属于特别重大辐射事故。因此,选项A为正确答案。27.β辐射是()。A、是氦的原子核B、是光子C、是不稳定原子核发射的电子D、是核外电子答案:C解析:β辐射是指不稳定原子核发射的电子,这些电子带有负电荷,速度很快,能够穿透物质,具有一定的辐射危害性。选项A中的氦原子核是α粒子的组成部分,选项B中的光子是电磁波的量子,与β辐射不同,选项D中的核外电子是原子中电子的一种,与β辐射也不同。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28.电离辐射监测仪器角响应是指()A、辐射测量设备的响应随辐射入射角变化的关系B、单位辐射量所引起的响应C、实际记录到的粒子数目与放射源发出的粒子数之比D、记录到的粒子数目与射到探测器灵敏体积内的粒子数之比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电离辐射监测仪器的角响应。角响应是指辐射测量设备的响应随辐射入射角变化的关系,因此选项A为正确答案。选项B是指灵敏度,选项C是指探测效率,选项D是指几何效率。29.乙级和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放射源。A、Ⅰ、Ⅲ类B、Ⅱ、Ⅲ类C、Ⅲ、Ⅳ类D、Ⅳ、Ⅴ类答案:B解析:根据《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放射源分为Ⅰ、Ⅱ、Ⅲ、Ⅳ、Ⅴ类。其中Ⅰ、Ⅱ类放射源为密封放射性物质,Ⅲ、Ⅳ、Ⅴ类放射源为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根据题目中所述,乙级和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Ⅱ、Ⅲ类放射源,因此答案为B。30.生态环境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组织核实,确认事故类型,在()小时内报告国务院,并通报公安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A、一B、两C、三D、四答案:B解析:根据题目中的信息,生态环境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需要进行以下三个步骤:1.组织核实;2.确认事故类型;3.在两小时内报告国务院,并通报公安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因此,正确答案为B选项,即需要在两小时内报告国务院。31.X射线的性质是()。A、带负电B、带正电C、有质量D、不带电答案:D解析: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不带电,也没有质量。X射线是由高速电子撞击物质原子时产生的电磁辐射,其能量高于紫外线,但低于伽马射线。因此,选项D正确。32.1eV的定义是一个()穿越1V电位差所获得的能量A、α粒子B、中子C、电子D、γ光子答案:C解析:1eV的定义是一个电子穿越1V电位差所获得的能量。因此,选项C电子是正确答案。选项Aα粒子、选项B中子、选项Dγ光子都不符合定义。33.辐射事故主要指除核设施事故以外,()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造成人员受到意外的异常照射或环境放射性污染的事件。A、放射源B、射线装置C、非密封放射性物质D、货包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辐射事故的定义。辐射事故是指除核设施事故以外,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造成人员受到意外的异常照射或环境放射性污染的事件。选项A中的放射源是指放射性物质或射线装置等能够产生辐射的物质或设备,符合题目描述,因此选A。选项B中的射线装置是放射源的一种,但不包括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和货包,因此选项B、C、D均不符合题目描述。34.核技术利用中,工作场所外照射监测最常见的监测项目是()。A、α射线B、β射线C、γ射线D、中子答案:C解析:核技术利用中,工作场所外照射监测是指对工作场所外环境中的辐射进行监测。常见的辐射类型有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和中子。其中,γ射线是最常见的一种辐射类型,因为γ射线具有穿透力强、能量高、易于测量等特点,因此在核技术利用中广泛应用。因此,本题答案为C。35.根据设施不同阶段,环境监测可分为()。A、本底调查、常规监测、退役监测、应急监测B、常规监测、应急监测C、常规监测、退役监测D、本底调查、常规监测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环境监测的不同阶段。根据常规的分类方法,环境监测可分为本底调查、常规监测、退役监测和应急监测四个阶段。因此,选项A正确,是本题的正确答案。选项B、C、D都只列举了部分阶段,不符合题意。36.工作场所的放射性表面污染控制水平中,工作台控制区的β放射性物质应低于40()。A、Bq/cm2B、Bq/m2C、Ci/cm2D、Ci/m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放射性污染控制标准。工作场所的放射性表面污染控制水平中,工作台控制区的β放射性物质应低于40Bq/cm2。因此,答案选A。Bq是放射性活度单位,cm2是面积单位。Ci是居里,是放射性活度单位,m2是面积单位。37.相同厚度的下列物质,哪种对MeV能量量级的γ射线屏蔽效果好()A、水B、水泥C、铁D、铅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不同物质对γ射线的屏蔽效果。γ射线是一种高能电磁波,能量量级通常在MeV级别,因此需要较厚的物质来屏蔽。根据物质的密度和原子序数,不同物质对γ射线的屏蔽效果也不同。一般来说,密度大、原子序数大的物质对γ射线的屏蔽效果更好。选项中,水的密度较小,原子序数也较小,屏蔽效果较差;水泥的密度较大,但原子序数也不高,屏蔽效果一般;铁的密度和原子序数都比水泥高,屏蔽效果较好;而铅的密度和原子序数都是四个选项中最大的,因此对γ射线的屏蔽效果最好,选项D为正确答案。38.在内照射防护的措施中,对于放射性物质,在操作过程中,通过采用()等方法,将放射性物质密闭起来A、通风橱B、通风橱、手套箱C、手套箱D、通风、隔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内照射防护的措施,针对放射性物质的操作过程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根据题干中的提示,应该选择将放射性物质密闭起来的方法。而在内照射防护中,常用的密闭方法包括通风橱和手套箱。因此,选项B“通风橱、手套箱”是正确的答案。选项A“通风橱”只是其中一种方法,不够全面;选项C“手套箱”也只是其中一种方法,不够全面;选项D“通风、隔离”虽然包含了通风橱,但是没有提到手套箱,也不够全面。因此,这三个选项都不是正确答案。39.监测仪器检定周期一般为()。A、1个月B、1个季度C、半年D、1年答案:D解析:监测仪器检定周期是指对监测仪器进行检定的时间间隔。一般来说,监测仪器的检定周期应该根据其使用环境、使用频率、精度要求等因素来确定。但是,根据国家标准《计量器具检定规程》的规定,大部分监测仪器的检定周期为1年。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40.下列关于电离辐射的警告标志的设置,描述错误的是()A、警告标志可设置在放射性同位素、含放射源的射线装置的运输工具上。B、警告标志通常只设置在放射性工作场所入口,出口不需要设置。C、警告标志可设置在室外、野外作业安全防护区域。D、警告标志可设置在放射性同位素包装容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设备和射线装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电离辐射警告标志设置的理解。选项A、C、D描述正确,符合相关规定。而选项B描述错误,根据相关规定,放射性工作场所的入口和出口都应设置警告标志,以提醒人员注意辐射防护。因此,选项B为本题答案。41.辐射事故和运行故障处理过程中的安全责任,以及由事故、故障导致的应急处置费用,由()承担。A、发生辐射事故或者运行故障的单位B、发生辐射事故或者运行故障单位的主管部门C、发生事故或故障单位所在地的生态环境部门D、发生事故或故障的肇事者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辐射事故和运行故障处理过程中的安全责任和应急处置费用的承担方。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发生辐射事故或者运行故障的单位应当承担安全责任和应急处置费用。因此,答案为A。其他选项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42.环境监测用X、γ辐射空气比释动能(吸收剂量)率仪相对固有误差不超过()。A、±5%B、±15%C、±30%D、±4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环境监测用X、γ辐射空气比释动能(吸收剂量)率仪的相对固有误差。相对固有误差是指仪器本身固有误差与测量值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根据国家标准《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监测仪器通用技术条件》(GB/T18871-2002)规定,环境监测用X、γ辐射空气比释动能(吸收剂量)率仪的相对固有误差不超过±15%。因此,本题答案为B。43.在整个事故应急期间,各类人员所受的外照射剂量()。A、可自行监测并各自保存B、需统一监测,但无异常则无需保存C、需统一监测、登记和管理D、无需监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事故应急期间各类人员所受的外照射剂量的监测和管理。根据放射性事故应急管理的要求,应对事故现场进行辐射监测,对参与应急救援的人员进行辐射监测和管理,以确保他们的安全。因此,选项C“需统一监测、登记和管理”是正确的。选项A“可自行监测并各自保存”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辐射监测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不是个人可以自行完成的。选项B“需统一监测,但无异常则无需保存”不完全正确,因为即使没有异常,也需要将监测结果进行登记和保存,以备后续参考。选项D“无需监测”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放射性事故应急期间的辐射监测是必要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44.工作场所β外照射监测比较好的仪器是()。A、闪烁计数型巡测仪B、自由空气电离室C、热释光个人剂量计D、液体闪烁计数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工作场所β外照射监测的仪器选择。β粒子是一种高速电子,能够穿透人体皮肤和眼结膜,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工作场所β外照射监测是非常必要的。根据不同的监测目的和场合,选择不同的仪器进行监测。A.闪烁计数型巡测仪:适用于β、γ辐射的现场监测,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测量范围广等优点,是工作场所β外照射监测比较好的仪器之一。B.自由空气电离室:适用于γ辐射的现场监测,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测量范围广等优点,但对于β辐射的监测不太适用。C.热释光个人剂量计:适用于个人剂量监测,主要用于评估个人在工作场所中的辐射暴露情况,对于β外照射监测的效果不如闪烁计数型巡测仪。D.液体闪烁计数器:适用于β、γ辐射的实验室监测,对于工作场所β外照射监测不太适用。综上所述,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闪烁计数型巡测仪是工作场所β外照射监测比较好的仪器。因此,答案为A。45.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豁免水平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其国内生产单位或者进口产品的国内总代理单位(以下简称进口总代理单位)及其使用单位可填写《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豁免备案表》,报()生态环境部门备案。A、国务院B、所在地省级C、所在地市级D、所在地县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关于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豁免水平以及备案要求。根据标准规定,符合豁免水平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国内生产单位或进口产品的国内总代理单位及其使用单位需填写《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豁免备案表》,并报所在地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备案。因此,本题答案为B。46.工作场所在线监测系统最主要的作用是()。A、控制工艺过程B、监测辐射源的运行状态C、控制污染物的排放D、提高生产效率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工作场所在线监测系统的主要作用。根据选项可知,A、C、D三个选项都是工作场所在线监测系统的作用之一,但是题目要求选择最主要的作用,因此需要进一步分析。工艺过程的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和生产效率的提高都是工作场所在线监测系统的辅助作用,而监测辐射源的运行状态则是其最主要的作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47.用于环境γ辐射在线连续监测的仪器,应考虑的环境因素是()A、温度B、仪器生产厂家C、仪器检定单位D、仪器自身本底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环境γ辐射在线连续监测仪器应考虑的环境因素。根据常识和专业知识可知,γ辐射的强度与环境温度有关,因此应考虑温度因素。选项B、C与仪器的环境因素无关,选项D是仪器自身的特性,不属于环境因素。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48.放射性活度指的是()。A、核素的化学性质是否活跃B、稳定核素是否能发生衰变的概率C、放射性核素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数D、核素的寿命长短答案:C解析:放射性活度是指放射性核素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数,通常用贝可(Bq)作为单位。选项A和D与放射性活度无关,选项B虽然涉及到核素的衰变,但没有涉及到单位时间内的数量,因此不正确。因此,正确答案为C。49.年销售量超过豁免水平()倍(有条件豁免含源设备()台)或者持有量超过豁免水平()倍(有条件豁免含源设备()台)的单位,属于销售或者使用较大批量豁免放射性同位素产品的单位,应当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并接受辐射安全监管。A、100,100,10,10B、1000,1000,100,100C、1000,100,100,10D、500,500,50,5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辐射安全许可证的申请条件。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年销售量或持有量超过豁免水平的倍数不同,需要办理许可证的条件也不同。其中,销售或持有量超过豁免水平10倍且有条件豁免含源设备10台的单位需要办理许可证。因此,符合条件的选项为A,年销售量和持有量均超过豁免水平100倍,且有条件豁免含源设备10台的单位需要办理许可证。其他选项均不符合条件。因此,答案为A。50.测量仪器的灵敏度是衡量仪器()的量。A、探测效率B、能量分辨率C、单位辐射量所引起的响应能力D、耐辐射能力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测量仪器的灵敏度的衡量标准。灵敏度是指仪器对被测量物理量变化的响应能力,而衡量灵敏度的标准是单位辐射量所引起的响应能力。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A探测效率是指探测器探测到的粒子数与入射粒子数之比,与灵敏度不同;选项B能量分辨率是指探测器对不同能量粒子的区分能力,也与灵敏度不同;选项D耐辐射能力是指仪器在辐射环境下的稳定性和耐受能力,也与灵敏度不同。因此,这些选项都不是本题的正确答案。51.α粒子由()构成A、一个质子B、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C、一个质子三个中子D、三个质子一个中子答案:B解析:α粒子是指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的带正电荷的粒子,因此选项B正确。选项A只有一个质子,不符合α粒子的组成;选项C中有三个中子,不符合α粒子的组成;选项D中有三个质子,不符合α粒子的组成。52.省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接到辐射事故报告,确认属于特别重大辐射事故或者重大辐射事故的,应当及时通报省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和卫生主管部门,并在()小时内上报生态环境部。A、一B、两C、三D、四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辐射防护法》中有关特别重大辐射事故或者重大辐射事故的处理程序的掌握。根据该法规定,省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接到辐射事故报告,确认属于特别重大辐射事故或者重大辐射事故的,应当及时通报省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和卫生主管部门,并在两小时内上报生态环境部。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53.丽丽发现一张放射源编码卡,编码为0203CS012345,这是()类放射源?A、ⅡB、ⅢC、ⅣD、Ⅴ答案:D解析:根据放射源编码规则,第一位数字表示放射源的类别,其中Ⅰ类为天然放射源,Ⅱ类为人工放射源,Ⅲ类为封装放射源,Ⅳ类为非封装放射源,Ⅴ类为特殊放射源。因此,根据编码0203CS012345可知,该放射源为Ⅴ类放射源,故选D。54.辐射防护要解决的是辐射应用与辐射危害之间的矛盾,下列关于辐射防护基本任务说法错误的是()A、辐射防护的基本任务是保护环境。B、保障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和安全,保护他们的后代。C、促进原子能事业的发展D、只需要考虑经济因素,不需要考虑辐射水平。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辐射防护基本任务的理解。辐射防护的基本任务是保护人类和环境,防止辐射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选项A、B都是正确的,选项C也是正确的,因为辐射防护的发展可以促进原子能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选项D是错误的,因为经济因素不能取代对辐射水平的考虑,辐射防护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55.测量β表面污染时,应考虑探测器对()的响应。A、α射线B、γ射线C、中子D、重离子答案:B解析:β射线是一种高速电子,其能量范围较窄,容易被物质吸收,因此在测量β表面污染时,需要使用能够探测到高能电子的探测器。而γ射线是一种高能电磁波,能够穿透物质,因此在测量β表面污染时,探测器对γ射线的响应也需要考虑。而α射线、中子和重离子都不是电子,探测器对它们的响应与测量β表面污染无关。因此,本题答案为B。56.生产、销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对()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辐射安全和防护工作负全面责任,并依法对其造成的放射性危害承担责任。A、本单位B、使用单位C、购买单位D、使用和购买单位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的是生产、销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对其造成的放射性危害承担责任的问题。根据题干中的描述,应当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辐射安全和防护工作负全面责任,并依法对其造成的放射性危害承担责任。因此,正确答案为A,即本单位。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57.进口的放射源应当有明确标号和必要说明文件,其中()放射源的标号应当刻制在放射源本体或者密封包壳体,()放射源的标号应当记录在相应的说明文件中。A、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B、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C、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D、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放射源标号的规定。根据《放射性物质运输安全规定》的规定,Ⅰ类、Ⅱ类、Ⅲ类放射源的标号应当刻制在放射源本体或者密封包壳体上,Ⅳ类、Ⅴ类放射源的标号应当记录在相应的说明文件中。因此,选项C正确。选项A、B、D中都存在错误。58.设备、设施、放射性物质的容器以及密封源的α表面污染测定常用的方法是()A、《表面污染测定第1部分β发射体(Eβmax>0.15MeV)和α发射体》(GB/T14056.1-2008)B、《表面污染测定第2部分氚表面污染》(GB/T14056.1-2011)C、《职业性皮肤放射性污染个人监测规范》(GBZ166-2005)D、《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GB/T14583-9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设备、设施、放射性物质的容器以及密封源的α表面污染测定常用的方法。选项A《表面污染测定第1部分β发射体(Eβmax>0.15MeV)和α发射体》(GB/T14056.1-2008)是正确的答案。该标准规定了表面污染测定的方法和要求,适用于α和β发射体的表面污染测定。选项B《表面污染测定第2部分氚表面污染》(GB/T14056.1-2011)是针对氚表面污染的标准,不适用于本题所述的α表面污染测定。选项C《职业性皮肤放射性污染个人监测规范》(GBZ166-2005)是针对职业性皮肤放射性污染个人监测的标准,与本题所述的设备、设施、放射性物质的容器以及密封源的α表面污染测定无关。选项D《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GB/T14583-93)是针对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的标准,与本题所述的设备、设施、放射性物质的容器以及密封源的α表面污染测定无关。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59.在辐射实践中,人们发展了辐射防护体系,来保护人们免受不必要的或者过量的电离辐射照射。下面哪一个不属于得到国际高度认可的电离辐射防护组织中的一个()A、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B、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C、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D、世界卫生组织(WHO)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电离辐射防护组织的相关知识。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都是得到国际高度认可的电离辐射防护组织,而世界卫生组织(WHO)不属于电离辐射防护组织,因此选项D不属于正确答案。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60.公众的外照射剂量一般依靠测定环境剂量率和统计公众的()来估算。A、计数率B、性别C、停留时间D、污染水平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公众外照射剂量的估算方法。根据题干中的“依靠测定环境剂量率和统计公众的”,可以推断出本题的答案应该是与公众在环境中停留的时间有关。因此,选项C“停留时间”是正确答案。选项A“计数率”与剂量率有关,但不是本题的答案;选项B“性别”与公众外照射剂量的估算无关;选项D“污染水平”与环境剂量率有关,但不是本题的答案。因此,本题答案为C。61.表面污染间接测量法测量的结果是()。A、可去除的表面污染B、固定的表面污染C、可去除的和固定的表面污染D、以上全错答案:A解析:表面污染间接测量法是通过测量可去除的表面污染的重量或者面积来间接推算出固定的表面污染的含量。因此,该方法测量的结果是可去除的表面污染,即选项A。选项B和C都包含了固定的表面污染,不符合该方法的测量原理。选项D则是全错的。62.辐射防护的目的()A、彻底消除辐射的危害B、避免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将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降低到可以合理达到到的最低水平C、避免有害的确定性效应的发生D、降低随机性效应的发生几率答案:B解析:辐射防护的目的是保护人体免受辐射的危害。辐射的危害有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两种。确定性效应是指辐射剂量超过一定阈值后,必然会引起某种生物效应,如白血病、皮肤红斑等。随机性效应是指辐射剂量越高,引起生物效应的概率越大,但不一定发生,如癌症、遗传突变等。因此,辐射防护的目的是避免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并将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降低到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和C都只考虑了一种效应,不全面;选项D只强调了随机性效应,忽略了确定性效应。63.辐射工作单位每季度开展的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为()。A、常规监测B、任务相关监测C、特殊监测D、场所监测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辐射工作单位的个人剂量监测。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是指对辐射工作人员在工作场所外接受的辐射剂量进行监测。常规监测是指按照规定周期对辐射工作人员进行的定期监测,包括外照射和内照射监测。因此,本题答案为A。任务相关监测是指对某些特定任务或工作环境下的辐射剂量进行监测;特殊监测是指对某些特殊情况下的辐射剂量进行监测;场所监测是指对辐射工作场所内的辐射剂量进行监测。64.环境监测的主要对象是()。A、宇宙射线B、陆地γ辐射及环境介质和生物体中放射性核素的浓度或含量C、设施流出物D、公众个人剂量答案:B解析: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中各种污染物质的浓度、分布、变化等进行监测和评价的活动。根据题干所给出的选项,可以排除选项A和C,因为宇宙射线和设施流出物不是环境中的污染物质,不属于环境监测的对象。选项D中的公众个人剂量是指个人接受辐射的剂量,也不是环境监测的主要对象。因此,正确答案为B,即陆地γ辐射及环境介质和生物体中放射性核素的浓度或含量是环境监测的主要对象。65.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输入放射性废物和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由()责令退运该放射性废物和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A、生态环境部门B、卫生部门C、公安部门D、海关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于放射性废物和被放射性污染物品的输入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于向中国境内输入放射性废物和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由海关负责责令退运该放射性废物和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其他选项生态环境部门、卫生部门、公安部门虽然也有可能参与相关工作,但不是主要负责单位。6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符合《基本标准》有条件豁免要求的含Ⅴ类放射源设备,其国内生产单位或进口总代理单位可填写《含源设备有条件豁免备案申报表》,向生态环境部申报备案B、仅从事免于辐射安全监管的活动的单位,也需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C、年销售量不超过豁免水平100倍或者持有量不超过豁免水平10倍的单位,也需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D、有条件豁免含源设备中的放射源如发生个别丢失、被盗,应作为辐射事故处理答案:A解析:A选项正确。根据《辐射安全许可证管理办法》和《含源设备有条件豁免备案管理办法》,符合《基本标准》有条件豁免要求的含Ⅴ类放射源设备,其国内生产单位或进口总代理单位可填写《含源设备有条件豁免备案申报表》,向生态环境部申报备案。B选项错误。根据《辐射安全许可证管理办法》,只有从事辐射安全监管活动的单位才需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C选项错误。根据《辐射安全许可证管理办法》,年销售量不超过豁免水平100倍或者持有量不超过豁免水平10倍的单位,可以申请豁免备案,不需要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D选项错误。有条件豁免含源设备中的放射源如发生个别丢失、被盗,应按照规定及时报告,但不属于辐射事故处理的范畴。67.按照操作放射性核素的(),把非密封放射工作场所分为甲、乙、丙三级。A、日等效最大操作量B、月等效最大操作量C、年等效最大操作量D、日等效最小操作量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放射性核素操作的安全控制措施的理解。根据国家标准《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使用安全规程》(GBZ122-2006),非密封放射工作场所应按照操作放射性核素的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将其分为甲、乙、丙三级。因此,本题答案为A。其他选项中,月等效最大操作量和年等效最大操作量是用于限制个人接受辐射剂量的指标,而日等效最小操作量并不是用于安全控制的指标。68.内照射防护的措施包括()A、远离B、不使用C、隔离D、缩短接触时间答案:C解析:内照射是指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内部,对人体造成辐射损伤的情况。内照射防护的措施包括远离、不使用、隔离和缩短接触时间。选项A和B都是针对外照射的防护措施,不适用于内照射。选项D虽然是内照射防护的措施之一,但不是本题的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是C,隔离是内照射防护的重要措施,可以通过隔离放射性物质的源头或者隔离受污染的区域来减少人员接触放射性物质的机会,从而保护人员的健康。69.气体探测器主要是利用()来获得辐射的信息。A、电离效应B、热效应C、化学效应D、核反应答案:A解析:气体探测器是一种用于探测辐射的仪器,主要利用气体中的电离效应来获得辐射的信息。当辐射穿过气体时,会与气体分子发生碰撞,使得部分分子电离,产生自由电子和正离子。这些电离粒子会在电场的作用下向探测器的电极移动,产生电流信号,从而实现对辐射的探测和测量。因此,选项A“电离效应”是正确答案。选项B“热效应”、“化学效应”和选项D“核反应”与气体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无关,不是正确答案。70.屏蔽β射线时一般采用双层材料组合屏蔽,下列哪种屏蔽方式最佳()A、第一层铅+第二层塑料B、第一层塑料+第二层铅C、第一层塑料+第二层铝D、第一层铅+第二层铝答案:B解析:β射线是带电粒子,其能量较低,穿透能力较强,需要采用双层材料组合屏蔽。第一层材料应该是低密度、低原子序数的材料,用来减缓β粒子的速度,使其能量降低,例如塑料。第二层材料应该是高密度、高原子序数的材料,用来吸收β粒子,例如铅。因此,选项B第一层为塑料,第二层为铅,符合屏蔽要求,是最佳的屏蔽方式。选项A第一层为铅,第二层为塑料,虽然铅可以吸收β粒子,但是第一层铅会使β粒子散射,增加穿透能力,不利于屏蔽。选项C第一层为塑料,第二层为铝,铝的原子序数较低,吸收能力不如铅,不适合作为第二层材料。选项D第一层为铅,第二层为铝,铝的吸收能力不如铅,不适合作为第二层材料。因此,选项B是正确答案。71.使用放射源的单位应当按照废旧放射源返回协议规定将()废旧放射源交回生产单位或者返回原出口方,其余()废旧放射源进行包装整备后送交有相应资质的放射性废物集中贮存单位贮存。A、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B、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C、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D、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放射性废物的分类和处理。根据题意,使用放射源的单位应当按照废旧放射源返回协议规定将Ⅰ类、Ⅱ类、Ⅲ类废旧放射源交回生产单位或者返回原出口方,其余Ⅳ类、Ⅴ类废旧放射源进行包装整备后送交有相应资质的放射性废物集中贮存单位贮存。因此,答案为A。72.放射性同位素的包装容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设备和射线装置,应当设置明显的()。A、防火标志B、防破标志C、放射性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D、禁烟标志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放射性同位素的包装容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设备和射线装置应当设置的标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应当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以便于人们识别和避免接触放射性物质。因此,选项C为正确答案。选项A、B、D与放射性物质无关,不符合题意。73.通常对中子的屏蔽分为慢化和吸收两步,以下材料中,最适合用来慢化中子的是()A、铅板B、铁板C、水D、玻璃答案:C解析:中子的能量越高,其运动速度越快,对物质的穿透力也越强。因此,为了减少中子对人体和设备的伤害,需要将中子的速度降低,即慢化中子。慢化中子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让中子与轻原子核碰撞,使其速度降低;二是让中子与重原子核碰撞,使其速度降低。其中,第一种方法更为常用,而水是一种常用的慢化中子材料,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氢原子核,与中子碰撞后能够有效地减慢中子的速度。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74.在异常情况发生或怀疑其发生时进行的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称为()。A、常规监测B、任务相关监测C、特殊监测D、场所监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辐射防护中的个人剂量监测。常规监测是指对辐射环境进行定期监测,任务相关监测是指对特定任务或工作场所进行监测,场所监测是指对辐射场所进行监测。而特殊监测则是指在异常情况发生或怀疑其发生时进行的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以确保个人剂量不超过规定的限值。因此,选项C为正确答案。75.石蜡是常来屏蔽中子的材料之一,它有许多优点,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石蜡屏蔽中子的优点()A、价格便宜B、容易成型C、气温高时易软化D、含氢量高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石蜡屏蔽中子的优点的理解。石蜡是一种常用的中子屏蔽材料,具有价格便宜、容易成型、含氢量高等优点,可以有效地屏蔽中子。而选项C中提到的气温高时易软化并不是石蜡屏蔽中子的优点,因此选项C不属于石蜡屏蔽中子的优点。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76.γ、χ射线的常用屏蔽材料是()。A、石蜡。B、有机玻璃C、铝D、铅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γ、χ射线的常用屏蔽材料的了解。γ、χ射线是一种高能电磁波,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因此需要使用较厚的屏蔽材料进行防护。常用的屏蔽材料有铅、混凝土、钨等。其中,铅是最常用的屏蔽材料,因为它具有高密度、高吸收能力、易加工等优点,能够有效地阻挡γ、χ射线的穿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即铅。其他选项中,石蜡和有机玻璃的密度较低,无法有效地屏蔽γ、χ射线;铝的密度较高,但吸收能力不如铅,因此不是常用的屏蔽材料。77.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依法实施统一监督管理。A、卫生B、标准化C、生态环境D、发展与改革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全国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全国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应该是生态环境部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78.石蜡是常来屏蔽中子的材料之一,但它有许多缺点,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石蜡屏蔽中子时存在的缺点()A、易燃B、气温高时易软化C、对γ防护性能差D、含氢量高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石蜡屏蔽中子的了解。石蜡是一种常用的中子屏蔽材料,但它也有一些缺点。选项A指出石蜡易燃,这是其缺点之一;选项B指出在高温下石蜡易软化,也是其缺点之一;选项C指出石蜡对γ防护性能差,也是其缺点之一。而选项D则是错误的,因为石蜡含有较高的氢含量,正是这种氢原子可以有效地屏蔽中子,使其成为一种常用的中子屏蔽材料。因此,选项D不属于石蜡屏蔽中子时存在的缺点。综上所述,答案为D。79.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豁免水平的放射性同位素在进出口时,进出口单位应:()。A、主动向海关提供经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备案的《豁免备案表》,以办理有关手续B、在完成进出口活动后20日内向国务院生态环境部门备案C、在完成进出口活动后20日内报其许可证发证机关D、无需办理任何手续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放射性同位素进出口的相关规定。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的规定,符合豁免水平的放射性同位素在进出口时,进出口单位应主动向海关提供经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备案的《豁免备案表》,以办理有关手续。因此,选项A为正确答案。选项B和C的备案机关不正确,选项D则与实际情况不符。80.不属于辐射损伤确定性效应特点的是()A、辐射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B、剂量越大,辐射效应越严重。C、有明确的阈值。D、主要针对小剂量、小剂量率的慢性照射。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辐射损伤的确定性效应特点。确定性效应是指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辐射损伤的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成正比,没有阈值,即剂量越大,辐射效应越严重。因此,选项A和B都是辐射损伤确定性效应的特点。选项C说有明确的阈值,与确定性效应相反,是随机效应的特点。选项D说主要针对小剂量、小剂量率的慢性照射,与确定性效应不符,因为确定性效应主要发生在高剂量、高剂量率的急性照射。因此,本题答案为D。81.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有条件豁免要求的含Ⅴ类放射源设备,其国内生产单位或进口总代理单位可填写《含源设备有条件豁免备案申报表》,向()申报备案。A、国务院生态环境部门B、所在地省级生态环境部门C、所在地市级生态环境部门D、所在地县级生态环境部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含Ⅴ类放射源设备的备案申报单位。根据题干中提到的《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含Ⅴ类放射源设备符合有条件豁免要求,可以填写《含源设备有条件豁免备案申报表》进行备案申报。根据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生态环境部门属于国务院管理,因此答案为A,即国务院生态环境部门。82.γ射线是从()发出的。A、核外电子放出的光子B、原子核能级跃迁退激时释放出的射线。C、质子发出的光子D、中子发出光子答案:B解析:γ射线是一种高能电磁波,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和能量。根据其产生机制,可以知道γ射线是从原子核能级跃迁退激时释放出的射线。因此,答案为B。选项A、C、D都不符合γ射线的产生机制。83.最早用于辐射测量的探测器是()。A、气体探测器B、半导体探测器C、闪烁探测器D、热释光探测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辐射测量中最早使用的探测器类型。根据历史发展,最早用于辐射测量的探测器是气体探测器,因为早期的辐射测量主要是通过气体电离来实现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其他选项中,半导体探测器、闪烁探测器和热释光探测器都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探测器类型,不符合题目要求。84.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职责分工,生态环境部建立了()的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A、“两级审批,四级监督”B、“三级审批,四级监督”C、“两级审批,三级监督”D、“三级审批,两级监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环境部的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职责分工,生态环境部建立了“两级审批,四级监督”的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其中,“两级审批”指的是核技术利用项目的立项和核安全许可证的审批,分别由国家核安全局和生态环境部核安全中心负责;“四级监督”指的是对核技术利用项目的安全监督,分别由国家核安全局、生态环境部核安全中心、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市县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85.()对已获得豁免备案证明文件的活动或者活动中的射线装置、放射源或者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定期公告。A、国务院B、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C、生态环境部D、公安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已获得豁免备案证明文件的活动或者活动中的射线装置、放射源或者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定期公告的主体是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这个主体应该是负责辐射安全监管的部门。选项中,只有C选项是生态环境部,而生态环境部是负责辐射安全监管的部门之一,因此C选项是正确答案。A选项的国务院不是具体的部门,不符合题意;B选项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虽然也有辐射安全监管的职责,但不是主要负责部门;D选项的公安部与辐射安全监管无关,也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答案为C。86.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剂量分担”常被用于减少放射性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那么“剂量分担”按方法论分,属于下列哪种辐射方法()A、时间防护法B、距离防护法C、屏蔽防护法D、源项控制法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辐射防护方法。剂量分担是指将同一任务的辐射剂量分配给多个工作人员,使每个人员的个人剂量降低,从而达到减少辐射剂量的目的。按照方法论分,剂量分担属于时间防护法。时间防护法是指通过缩短接触辐射源的时间来减少个人剂量的方法。因此,本题答案为A。87.适用于皮肤和工作服表面污染测量方法是()A、《表面污染测定第1部分β发射体(Eβmax>0.15MeV)和α发射体》(GB/T14056.1-2008)B、《表面污染测定第2部分氚表面污染》(GB/T14056.1-2011)C、《职业性皮肤放射性污染个人监测规范》(GBZ166-2005)D、《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GB/T14583-9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适用于皮肤和工作服表面污染测量的方法。选项A和D分别是关于环境辐射剂量率和表面污染测定的规范,与本题所考查的内容不符。选项B是关于氚表面污染测定的规范,虽然与本题所考查的内容有关,但是不包括皮肤污染的测量。因此,正确答案为C,即《职业性皮肤放射性污染个人监测规范》。该规范是针对职业性皮肤放射性污染的个人监测而制定的,包括了皮肤和工作服表面污染的测量方法。88.关于内照射的特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多见于非密封放射性物质B、常见致电离子主要是γC、常见致电离子主要是α、βD、危害方式为电离或化学毒性答案:B解析:内照射是指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后,放射性物质在人体内发生核反应,释放出的辐射对人体造成伤害的过程。其特点包括:A.多见于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内照射主要发生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中,如放射性气体、放射性粉尘等。B.常见致电离子主要是γ: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内照射中,常见的致电离子主要是α、β粒子,因为它们能够与人体组织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导致电离和化学反应。C.常见致电离子主要是α、β:这个说法是正确的。α、β粒子能够与人体组织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导致电离和化学反应,对人体造成伤害。D.危害方式为电离或化学毒性:这个说法是正确的。内照射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通过电离和化学毒性两种方式造成的。综上所述,选项B是错误的,其他选项都是正确的。89.根据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A、Ⅰ类、Ⅱ类B、Ⅰ类、Ⅱ类、Ⅲ类C、Ⅰ类、Ⅱ类、Ⅲ类、Ⅳ类D、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放射源分类的了解。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分类标准,放射源分为五类,从高到低分别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因此,本题答案为D。90.对于()产生的放射性废液,应先放入()A、工作场所、处理设备B、工作场所、任意设备C、任意场所、处理设备D、任意场所、任意设备答案:A解析:除工作场所之外的其它场所,难道不用吗?91.()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生产、销售、使用活动的类别,制定本行政区域的监督检查计划。A、县级B、县级以上C、省级D、省级以上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计划制定的层级。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生产、销售、使用活动的类别,制定本行政区域的监督检查计划。而该条例中规定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为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因此,答案为B,即县级以上。92.辐射工作单位需要同时分别向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请许可证的,其许可证由()审批颁发。A、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B、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C、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商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D、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商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答案:B解析:根据题目所述,辐射工作单位需要向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请许可证,因此选项C和D都是包含了这两个部门的,不符合题意。而根据中国政府的层级结构,国务院是最高行政机关,其下设有各个部门,包括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辐射工作单位的许可证由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审批颁发。93.下面是同位素的是()。A、208Tl和208PbB、90Sr和91YC、1H.2H和3HD、60Co和60mCo答案:C解析:同位素是指原子核质量相同,但原子序数不同的同种元素。根据题目给出的选项,我们可以分别进行判断:A.208Tl和208Pb:这两个元素的原子序数不同,因此不是同位素。B.90Sr和91Y:这两个元素的原子序数不同,因此不是同位素。C.1H、2H和3H:这三个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同,但质量数不同,因此它们是同位素。D.60Co和60mCo:这两个元素的质量数相同,但核能级不同,因此不是同位素。综上所述,选项C正确,是同位素。94.衰变规律是指()。A、衰变没有规律B、所有的原子瞬间一次全部完成衰变C、放射性的原子数量越衰变越多D、衰变过程遵循明确的统计规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衰变规律的概念。选项A显然不正确,因为衰变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现象都有其规律性。选项B也不正确,因为衰变是一个随机过程,不可能所有原子同时完成衰变。选项C也不正确,因为放射性原子数量的变化是随机的,不一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选项D是正确的,因为衰变过程遵循明确的统计规律,可以用数学模型来描述和预测。因此,答案为D。95.在内照射防护的措施中,操作强放射性物质,应在()的热室内用机械手操作。A、密闭B、经过防护处理C、密闭和经过防护处理D、普通的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内照射防护的措施。内照射是指放射性物质在人体内部发生放射性衰变所产生的辐射。为了保护操作人员不受到内照射的伤害,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其中,操作强放射性物质时,应在密闭和经过防护处理的热室内用机械手操作,以避免放射性物质外泄和操作人员受到辐射的伤害。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96.下列表述最符合工作场所监测的目的是()。A、为公众受照剂量评价提供资料B、满足公众的知情权C、检验工作场所是否符合辐射防护标准D、为了应付管理部门的检查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工作场所监测的目的。选项A和B虽然与辐射有关,但是并不是工作场所监测的主要目的,因为工作场所监测主要是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而不是为了公众的受照剂量评价或知情权。选项D更是与工作场所监测的目的背道而驰,因为工作场所监测是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而不是为了应付管理部门的检查。因此,正确答案为C,即检验工作场所是否符合辐射防护标准,这是工作场所监测的主要目的之一。97.非电离辐射是指能量低,不能从原子、分子或其他束缚释放出()的辐射。A、电子B、质子C、中子D、原子答案:A解析:非电离辐射是指能量低,不能从原子、分子或其他束缚释放出电子的辐射。因此,选项A电子是正确答案。选项B质子、选项C中子和选项D原子都不符合非电离辐射的定义。98.用于工作场所防护监测的便携式剂量率仪除必须经检定合格外,还必须注意()。A、仪器的能量响应是否符合要求B、是否具有远程传输数据功能C、能否具备核素识别功能D、是否具备自动扣除本底功能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便携式剂量率仪在工作场所防护监测中的注意事项。根据题干中的“除必须经检定合格外”,可以得知便携式剂量率仪必须经过检定合格才能使用。而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仪器的能量响应是否符合要求,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选项A“仪器的能量响应是否符合要求”是正确答案。选项B“是否具有远程传输数据功能”和选项C“能否具备核素识别功能”虽然也是便携式剂量率仪的功能,但并不是本题考查的重点。选项D“是否具备自动扣除本底功能”虽然也是便携式剂量率仪的功能之一,但并不是必须注意的事项。因此,选项A是本题的正确答案。99.在内照射防护中,可通过吸附、过滤、除尘等净化方式,降低物体表面()水平A、放射性污染B、污染C、辐射D、放射性吸附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内照射防护中的净化方式,通过吸附、过滤、除尘等方式可以降低物体表面的放射性污染水平。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B、C、D都与内照射防护中的净化方式无关。100.有关电离辐射测量的干扰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β射线的测量要注意γ射线的影响B、β射线的测量要注意α射线的影响C、β射线的测量要注意中子的影响D、β射线的测量要注意质子的影响答案:A解析:电离辐射测量中,β射线的测量要注意γ射线的影响。因为γ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能够穿透物质并与探测器发生作用,产生电离辐射信号,从而干扰β射线的测量。而α射线、中子和质子的穿透能力相对较弱,对β射线的测量影响较小。因此,选项A正确。101.生产、销售、使用、贮存放射源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指定专人负责,落实安全责任制,制定必要的()措施。A、安全防护B、污染监测C、防失窃D、事故应急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产、销售、使用、贮存放射源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制定必要的措施。根据题干中的“制定必要的措施”可以推断出答案为D,即事故应急措施。因为在生产、销售、使用、贮存放射源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如放射源泄漏、放射源丢失等,因此需要制定事故应急措施,以便在出现意外情况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保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而其他选项如安全防护、污染监测、防失窃等虽然也是安全保卫制度中的重要内容,但并不是本题所要求的“必要的措施”。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102.辐射的本质是()A、能量B、质量C、数量D、速度答案:A解析:辐射是指物质或能量从一个地方向外传播的过程。辐射的本质是能量,因为辐射是由能量的传播而产生的。辐射可以是电磁辐射,如光、射线等,也可以是粒子辐射,如α、β、γ射线等。这些辐射都是由能量的传播而产生的,因此辐射的本质是能量。选项A为正确答案。选项B、C、D都不是辐射的本质。103.有关监测仪器的量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低于或超过量程范围时,仪器还会有读数,但测量结果是不可靠的。B、只要仪器有读数,测量结果是可靠的C、高于仪器本身本底的读数是可靠的D、高于环境本底的读数是可靠的答案:A解析:量程是指仪器能够测量的最大或最小值范围。当测量值低于或超过量程范围时,仪器仍然会有读数,但是由于超出了仪器的测量范围,测量结果是不可靠的。因此,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选项C和D也都是错误的,因为高于仪器本身本底或环境本底的读数并不一定是可靠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104.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根据可能发生的辐射事故的风险,制定单位的()方案,做好应急准备。A、质量保证B、污染监测C、应急D、个人剂量监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根据可能发生的辐射事故的风险,制定单位的哪个方案,做好应急准备。根据常识和相关知识可知,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而制定的,旨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选项C“应急”是正确答案。选项A“质量保证”是指保证产品质量的一种管理方式,与本题无关;选项B“污染监测”是指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监测,也与本题无关;选项D“个人剂量监测”是指对个人接受的辐射剂量进行监测,也与本题无关。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C。105.对于一项实践,只有在考虑了社会、经济和其他有关因素之后,其对受照个人或社会所带来的利益足以弥补其可能引起的辐射危害时,该实践才是正当的,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利益指的是对社会的利益;B、任何一项实践,对于不具有正当性的实践以及该实践中的源,不应予于批准;C、在对复杂的医疗诊断实践中,应逐例进行正当性判断。D、正当性是指应用辐射带来的利益要足够大,要保证企业能够获益的实践活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于实践正当性的理解。根据题干中的描述,实践的正当性需要考虑到其对受照个人或社会所带来的利益是否足以弥补其可能引起的辐射危害。因此,选项A中的“利益指的是对社会的利益”是正确的;选项B中的“任何一项实践,对于不具有正当性的实践以及该实践中的源,不应予以批准”也是正确的;选项C中的“在对复杂的医疗诊断实践中,应逐例进行正当性判断”也是正确的。而选项D中的“正当性是指应用辐射带来的利益要足够大,要保证企业能够获益的实践活动”则是错误的,因为正当性的判断并不是只考虑企业获益,而是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其他有关因素。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106.废旧金属回收熔炼企业,为了防止放射源被误熔炼,要求建立辐射监测系统对()进行监测。A、来料B、排放的烟尘C、排放的炉渣D、排放的废水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废旧金属回收熔炼企业建立辐射监测系统的目的和监测对象。根据题干中的要求,企业需要建立辐射监测系统来防止放射源被误熔炼,因此监测对象应该是来料,即废旧金属的原材料。选项A符合题意,是正确答案。选项B、C、D虽然也是企业排放的废物,但与辐射监测系统的目的不符,因此不是正确答案。107.生产、使用放射性药物且场所等级达到甲级的单位,非医疗使用Ⅰ类源单位,销售(含建造)、使用Ⅰ类射线装置单位,辐射安全关键岗位一个,为(),最少在岗人数1名。A、辐射防护负责人B、辐射环境监测专职人员C、辐射防护专职人员D、辐射环境评价专职人员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辐射安全关键岗位的人员要求。根据题干中的条件,可以排除选项B、D,因为这两个岗位并不是辐射安全关键岗位。选项C虽然是辐射防护专职人员,但并没有明确要求在甲级场所等级的单位中必须有人员担任该岗位。因此,正确答案为A,即辐射防护负责人,根据《辐射安全许可证管理办法》规定,甲级场所等级的单位必须设立辐射防护负责人,且该岗位为辐射安全关键岗位,最少在岗人数为1名。108.关于固定工作场所在线监测系统应具备的功能,下列不属于非必备的功能是()。A、可靠性好B、具有能谱分析功能C、超阈值报警D、与防护门联锁答案:B解析:"不属于非必备"?必备?109.发生辐射事故时,事故单位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的辐射事故应急方案,采取必要防范措施,并在()内填写《辐射事故初始报告表》,向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和公安部门报告。A、2小时B、3小时C、4小时D、5小时答案:A解析:当发生辐射事故时,事故单位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的辐射事故应急方案,采取必要防范措施,并在2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