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2023年《心理咨询师》考试必备题库之第4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部分一、单选题1.“灾难症候群”是指()。(2009-05)A、经历破坏性压力后的心理反应B、经历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C、由破坏性压力造成的各种疾病D、由强大自然灾害造成的各种疾病答案:B解析: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称为灾难症候群。2.感觉减退多见于()。(2008-05)A、抑郁状态B、感染后虚弱状态C、睡眠障碍D、精神运动性抑制答案:A解析:感觉减退属于感知觉障碍中的感觉障碍,此症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的患者,患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者也常有感觉减退。3.在郭念锋评估心理健康水平的十个标准中,将个体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定义为()。(2008-11)A、情绪易感性B、心理活动的强度C、情绪的阀限D、心理活动耐受力答案:B解析:郭念锋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标准中的心理活动的强度,是指个体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4.关于“遗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有顺行性遗忘和逆行性遗忘两种类型B、对局限于某一事件或某一时期内的经历不能回忆C、“顺行性遗忘”是指患者忘掉受伤前一段时间的经历D、“逆行性遗忘”是指患者忘掉受伤前一段时间的经历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遗忘”概念的理解。根据题干,我们可以知道,遗忘有顺行性遗忘和逆行性遗忘两种类型,对局限于某一事件或某一时期内的经历不能回忆是正确的,因此选项B正确。而选项C错误,因为“顺行性遗忘”是指患者忘掉受伤后一段时间的经历,而不是受伤前一段时间的经历。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5.适应障碍是指在遭遇生活事件后,()起病。A、2个月到3个月内B、1个月内C、超过6个月D、不超过1年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适应障碍的起病时间。适应障碍是指在遭遇生活事件后,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导致个体难以适应生活环境。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的定义,适应障碍的起病时间应该在遭遇生活事件后的1个月内。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其他选项的时间范围均不符合适应障碍的定义。6.心理活动的形式和效率存在自身的变化规律,叫心理活动的()。A、环境适应能力B、受暗示性C、周期节律性D、社会交往能力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心理学中关于心理活动的变化规律的知识。心理活动是指人类在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活动,它具有周期节律性,即在一定时间内会出现周期性的变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选项A、D与题干无关,选项B虽然与心理活动有关,但不是本题的正确答案。7.对人的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进行判别时,下列表述中反映了“统计学标准”局限性的是()。A、远离平均数的两端被视为“异常”B、多以心理测验法为工具,获得确定正常与异常的界限C、有些心理特征和行为不一定成常态分布D、位于平均值的大多数人属于心理正常范围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心理学中对于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判别方法。选项A和D反映了常用的统计学标准,即以平均数为中心,将远离平均数的两端视为“异常”,而大多数人属于正常范围。选项B提到了心理测验法,这是一种常用的心理学评估方法,但并没有反映出统计学标准的局限性。选项C则指出,有些心理特征和行为并不一定成常态分布,这就限制了使用统计学标准来判别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有效性。因此,选项C是本题的正确答案。8.关于古代“变态心理学”的发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显现出“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推论的雏形B、是东方科学发展的产物C、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提出的“体液学说”无关D、始于公元前800年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变态心理学”的发端。选项A正确,因为古代“变态心理学”的发端可以追溯到希波克里特提出的“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推论的雏形。选项B错误,因为古代“变态心理学”的发端与东方科学发展无关。选项C错误,因为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提出的“体液学说”与古代“变态心理学”的发端无关。选项D错误,因为古代“变态心理学”的发端的时间不确定,但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9.()人格障碍,是以过分要求严格与完美无缺为特征的。A、冲动型B、焦虑型C、强迫型D、表演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格障碍中强迫型人格障碍的特征。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特征是过分要求严格与完美无缺,常常表现为强迫性思维和行为,对细节过分关注,对自己和他人要求过高,容易产生焦虑和压力。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其他选项中,冲动型人格障碍的特征是冲动、易怒、暴力倾向等;焦虑型人格障碍的特征是过分担心、紧张、敏感等;表演型人格障碍的特征是渴望被关注、自我中心、表现欲强等。10.—般单一性生活压力的后效是()。A、灾难性的B、有延缓作用的C、高强度的D、有积极作用的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单一性生活对个体的后效。根据常识和生活经验,单一性生活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压力,但并不一定会是灾难性的、高强度的或有延缓作用的。相反,单一性生活也可能会有积极的作用,例如可以让个体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兴趣爱好等方面,从而提高自我价值感和满足感。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11.“躁狂发作”的主要特点不包括()。A、精神运动性兴奋B、语词新作C、情绪高涨D、思维奔逸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躁狂发作”的主要特点。躁狂发作是一种精神障碍,其主要特点包括精神运动性兴奋、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等,但不包括语词新作。因此,选项B为本题答案。12.心理咨询工作关注来访者是否心理异常,是为了()。A、选出有精神疾病的人立即作为自己的工作对象B、选出没有精神疾病的人作为自己的工作对象C、选出有精神疾病的人,永远不把他们作为自己的工作对象D、将其作为心理健康的指标答案:B解析:心理咨询工作的目的是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而不是仅仅关注是否有心理异常。因此,选出没有精神疾病的人作为自己的工作对象更符合心理咨询工作的目的。选项A和C都是极端的做法,不符合心理咨询工作的原则。选项D虽然与心理健康有关,但并不是心理咨询工作关注来访者是否心理异常的主要目的。因此,答案为B。13.外控型人格()。A、认为命运主宰人的生活B、认为成功是个人努力的结果C、遭遇压力事件后,很少怨天尤人D、体验到的压力强度较低答案:A解析:jin14.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巴甫洛夫对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的解释的是()。A、通过动物试验B、通过高级神经系统功能的病理生理机制C、通过对临床病人的观察D、通过演绎式的方法答案:D解析:巴甫洛夫是俄国的一位生理学家,他提出了条件反射学说,认为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可以通过动物试验和对临床病人的观察来解释,同时也可以通过高级神经系统功能的病理生理机制来解释。因此,选项A、B、C都符合巴甫洛夫的解释。而选项D中的演绎式方法并不是巴甫洛夫用来解释异常心理现象的方法,因此不符合题目要求,故答案为D。15.()描述了适应压力所付出的生理学代价的特征。A、勒温B、坎农C、塞利D、米勒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适应压力所付出的生理学代价的特征,正确答案为B,即坎农。坎农提出了“抗压性模型”,认为适应压力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包括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影响,如焦虑、抑郁、免疫系统下降等。因此,适应压力所付出的生理学代价是其研究的重点之一。其他选项中,勒温提出了“应激模型”,塞利提出了“一般适应综合征”,米勒提出了“短期记忆”的概念,与本题无关。16.个体能够恰如其分地评价和表现自己的这种能力,被称为()。A、自信B、自卑C、自负D、自嘲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的自我评价能力。自信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能力、价值和潜力有正确的认识和信心,能够恰如其分地评价和表现自己。自卑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能力、价值和潜力缺乏信心和自信心,常常低估自己。自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能力、价值和潜力过分自信,常常高估自己。自嘲是指个体自己对自己的缺点、错误或失败进行幽默或讽刺式的评价。因此,选项A自信是正确答案。17.遭受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刺激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病的精神障碍称为()。A、情感障碍B、急性应激障碍C、认知障碍D、创伤后应激障碍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精神障碍中的急性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是指在遭受严重创伤或极度压力后,出现一系列症状,如回忆、噩梦、惊恐、易激惹、失眠等,通常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持续时间不超过一个月。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选项。其他选项中,情感障碍、认知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都是精神障碍的一种,但与急性应激障碍不同,因此都不是本题的正确答案。18.“思维贫乏”和“思维迟缓”两个症状的鉴别要点之一,是前者()。A、在回答问题时的语速明显地减慢B、在回答问题时的语言中断C、在回答问题时的语速加快D、在回答问题时的内容极为简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思维贫乏”和“思维迟缓”两个症状的鉴别要点。根据题干中的选项,可以排除选项A和B,因为它们都与语言有关,而与思维贫乏和思维迟缓无关。选项C也不正确,因为思维迟缓的人在回答问题时不可能语速加快。因此,正确答案为D,因为思维贫乏的人在回答问题时内容极为简单,缺乏深度和广度。19.神经官能症类的症状会出现在()时。A、严重中毒现象存在B、疾病迁延发展C、疾病迅速发展D、康复答案:B解析:神经官能症是一种由于长期的精神、情感压力和紧张引起的一系列身体症状,如头痛、胃痛、失眠、心悸等。这些症状通常会在疾病迁延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出现,而不是在严重中毒现象存在或疾病迅速发展时出现。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康复时症状也会逐渐消失,但本题并未提及康复时的情况。20.当同时面临两种既有利、又有弊的选择时,我们将体验到的冲突称为()。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理学中的冲突概念。当我们面临两种既有利、又有弊的选择时,会产生一种既想去又不想去的矛盾心理,这种心理状态被称为“双重趋避冲突”。选项A“双趋冲突”指的是两种都是有利的选择之间的冲突,不符合题意;选项B“双避冲突”指的是两种都是有弊的选择之间的冲突,也不符合题意;选项C“趋避冲突”指的是一种选择既有利又有弊,而我们既想去又不想去的矛盾心理,与题目中的描述相符,但不够准确;选项D“双重趋避冲突”恰好描述了题目中的情况,是正确答案。因此,本题答案为D。21.经受破坏性压力的个体,出现逢人就述说自己遭遇的行为,可推断其处在()。A、初始期B、惊吓期C、恢复期D、康复阶段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于心理创伤的恢复过程的理解。经受破坏性压力的个体,可能会出现逢人就述说自己遭遇的行为,这是一种心理上的宣泄和寻求支持的方式。根据心理创伤的恢复过程,经历了惊吓期后,个体会进入恢复期,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寻求支持、接受帮助、重新建立信任等方式来缓解心理创伤。因此,可推断出该个体处于恢复期。故选C。22.心理健康咨询的对象不应当是()。A、心理不健康状态B、严重心理问题C、心理问题D、升学、就业时的困惑答案:D解析:心理健康咨询是一种针对个体心理问题的专业服务,旨在帮助个体解决心理困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心理健康咨询的对象应当是存在心理问题或心理不健康状态的人群,如焦虑、抑郁、自卑、人际关系问题等。而升学、就业时的困惑并不属于心理问题或心理不健康状态,因此不应当是心理健康咨询的对象。因此,本题答案为D。23.以下不属于“感知障碍”的是()。A、感知综合障碍B、感觉障碍C、躯体障碍D、知觉障碍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感知障碍”的概念和分类。感知障碍是指人们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受到了影响,包括感觉障碍、知觉障碍和感知综合障碍。其中,感觉障碍是指感觉器官本身的功能受到影响,如视力、听力、触觉等;知觉障碍是指人们对感觉信息的处理和理解能力受到影响,如认知、记忆、思维等;感知综合障碍是指人们对多种感觉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受到影响,如空间定向、身体协调等。而躯体障碍则是指身体本身的疾病或损伤,如骨折、烧伤等,并不属于感知障碍的范畴。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24.“失魂落魄”的状态,意味着个体处在灾难综合征的()。A、初始期B、惊吓期C、恢复期D、康复阶段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灾难综合征中的不同阶段。灾难综合征是指在遭受灾难后,个体可能会出现的一系列心理和生理反应。根据研究,灾难综合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初始期、惊吓期、恢复期和康复阶段。其中,惊吓期是指在灾难发生后的最初几天内,个体处于一种紧张、恐惧、不安的状态,常常出现失眠、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因此“失魂落魄”的状态正是惊吓期的表现。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25.躯体疾病患者伴有()的症状时,是意识模糊的先兆,应请精神科医生会诊。A、虚弱症B、谵妄C、抑郁D、夸大疾病体验答案:B解析:jin26.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不包括()。A、疾病控制的管理问题B、躯体疾病患者的心理学问题C、健康和疾病中的心理学问题D、促进和维护健康的心理学问题答案:A解析:健康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健康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其工作领域主要包括躯体疾病患者的心理学问题、健康和疾病中的心理学问题、促进和维护健康的心理学问题等。而疾病控制的管理问题并不属于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因此选项A为本题答案。27.区分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的依据是()。A、幻觉体验的形式B、幻觉体验的来源C、产生幻觉的器官D、产生幻觉的原因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区分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的依据。真性幻觉是指由于某种病理因素引起的幻觉,如精神分裂症、躯体形式障碍等;假性幻觉是指由于外界刺激或心理因素引起的幻觉,如视觉疲劳、暗示效应等。因此,区分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的依据应该是幻觉体验的来源,即幻觉产生的原因。因此,选项B“幻觉体验的来源”是正确答案。选项A“幻觉体验的形式”虽然也是幻觉的一个特征,但并不能区分真假幻觉;选项C“产生幻觉的器官”和选项D“产生幻觉的原因”都只是幻觉的产生过程,不能作为区分真假幻觉的依据。因此,本题答案为B。28.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在受到强烈的或灾难性的精神创伤之后,在()出现的精神障碍。.A、数分钟后B、数周至数月内C、一至两天内D、半年以后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定义和症状表现的理解。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在受到强烈的或灾难性的精神创伤之后,在数周至数月内出现的精神障碍。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选项A数分钟后不符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表现;选项C一至两天内也不符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表现;选项D半年以后更不符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表现。29.焦虑性人格障碍的主要表现是()。A、过分要求严格与完美B、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C、不能独立地解决问题D、习惯性夸大潜在危险答案:D解析:焦虑性人格障碍是一种常见的人格障碍,其主要表现为习惯性夸大潜在危险。焦虑性人格障碍的患者往往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都感到不安和担忧,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和风险过分敏感,并且往往夸大这些危险和风险的程度。这种表现常常导致患者过分担心和紧张,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选项D是正确答案。选项A、B、C虽然也与焦虑有关,但并不是焦虑性人格障碍的主要表现。30.“心理正常”意味着()。A、包含精神病症状在内的心理活动B、包含心理不正常在内的心理活动C、一切可能的心理活动D、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心理正常”的理解。选项A和B都是错误的,因为“心理正常”不包含精神病症状和心理不正常的情况。选项C也是错误的,因为“一切可能的心理活动”太过宽泛,不符合“心理正常”的定义。因此,正确答案为D,即“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这意味着个体的心理活动符合社会和文化的期望,能够适应环境和生活,不会对个体的生活和社会交往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31.下列表述中符合人本主义对异常心理的解释的是()。(A)“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和趋于完善的“潜能”特征受阻A、“自我”法实现的结果和趋于完善的“潜能”特征受阻B、“人格结构”和“行为过程”的不平衡C、“心理动力学”特征发展受阻D、“情绪”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偏离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人本主义对异常心理的解释。人本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积极向上的,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潜能。因此,符合人本主义对异常心理的解释应该是指“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和趋于完善的“潜能”特征受阻。选项A符合这一解释,因此是正确答案。选项B、C、D都不符合人本主义的观点,因此排除。32.心理咨询师掌握心理异常的症状,是为了()。A、诊断精神障碍和进行治疗B、鉴别精神障碍和非精神障碍C、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心理咨询D、对变态人格进行有效的咨询答案:B解析:心理咨询师需要掌握心理异常的症状,以便能够鉴别精神障碍和非精神障碍。这是因为心理咨询师的职责是为客户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而不是进行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因此,心理咨询师需要能够识别出客户是否存在精神障碍,以便能够为其提供正确的咨询服务。选项A和C都涉及到了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而选项D则是针对特定的人格障碍进行咨询,因此都不是正确答案。因此,答案为B。33.个体对事件的实际反应取决于经过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后,压力的()。A、稳定程度B、相对强度C、主要特点D、本质属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个体对事件的实际反应与压力的关系。经过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后,压力的相对强度会影响个体的实际反应。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A、C、D都与题干无关,是干扰项。34.关于“继发性妄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指以错觉、幻觉、情感高涨或低落等精神异常为基础所产生的妄想B、在某些妄想的基础上产生的另一种妄想C、在诊断精神分裂症时,其临床价值大于原发性妄想D、可以见于多种精神疾病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继发性妄想”的理解。继发性妄想是指在某些妄想的基础上产生的另一种妄想,以错觉、幻觉、情感高涨或低落等精神异常为基础所产生的妄想。选项A、B、D都是正确的描述。而选项C中的“在诊断精神分裂症时,其临床价值大于原发性妄想”是错误的,因为在诊断精神分裂症时,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不能说哪一个更重要。因此,选项C是本题的答案。35.不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能()。A、使压力的强度相对降低B、使压力的强度相对增加C、能更好的抵抗压力D、减少压力造成的不良反应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支持系统对于压力的影响。社会支持系统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时,能够得到来自社会环境中的支持和帮助,包括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实质支持等。社会支持系统的好坏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应对压力的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选项A、C、D都是社会支持系统对于压力的积极影响,而本题要求选择不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因此排除这三个选项。选项B表示不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会使压力的强度相对增加。这是因为不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能会让个体感到孤立无援、无法得到有效的支持和帮助,从而增加个体应对压力的难度和压力的强度。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B。36.个体表现出呼吸、心跳加速,汗腺加快分泌,血压、体温升高等促进新陈代谢的状态时,表明该个体处于适应压力的()。A、警觉阶段B、搏斗阶段C、衰竭阶段D、恢复阶段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生理心理学中的应激反应。应激反应是机体对外界刺激做出的生理和心理的反应,包括警觉阶段、搏斗阶段、衰竭阶段和恢复阶段。根据题干中个体表现出的生理反应,如呼吸、心跳加速,汗腺加快分泌,血压、体温升高等,可以判断该个体处于应激反应的警觉阶段,即机体对外界刺激做出的第一反应阶段。因此,答案为A。37.关于情绪迟钝特征性症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正常情感反应量减少B、患者的义务感、责任感和荣誉感等受损C、见于焦虑症患者D、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情绪迟钝特征性症状的相关知识。情绪迟钝是指情感反应的数量和强度减少,表现为情感淡漠、冷漠、无动于衷等。选项A正确,是情绪迟钝的特征之一;选项B正确,情绪迟钝会影响患者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等;选项C不正确,情绪迟钝与焦虑症无关;选项D正确,情绪迟钝是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常见症状之一。因此,本题答案为C。38.—般情况下,躯体疾病患者在住院时不大可能产生的心理变化是()。A、感到自己更独立、自由B、情绪低落C、更多地关心自己身体的感觉和状态D、感到时间过得很慢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躯体疾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可能产生的心理变化。选项A表示患者可能会感到更独立、自由,与住院期间的限制相反,因此是不大可能的心理变化。选项B、C、D都是住院期间常见的心理变化,因此排除。综上,答案为A。39.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出现时,称为()。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一个成语的意义。根据题干中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可以知道这是一个表示两个事物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而在机器人领域中,这种情况被称为“双趋冲突”,因此答案选A。其他选项的意义与题干不符。40.下列描述中不符合“感知综合障碍”的涵义的是()。A、感知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大小、长短、远近时产生变形B、感觉周围的人在监视自己C、感觉周围的事物像“水中月”、“镜中花”D、感觉自己的面孔或体形改变了形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感知综合障碍”的理解。感知综合障碍是指感知信息的能力受到损害,导致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出现问题,如A、C、D选项所描述的。而B选项描述的是妄想症状,不属于感知综合障碍的范畴。因此,答案为B。41.紧张性木僵,是紧张症性综合症的一部分,其临床症状不包括()。A、以木僵为主要临床表现B、被动服从、刻板动作C、缄默、模仿动作和言语D、意向倒错、作态等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紧张性木僵的临床表现。紧张性木僵是紧张症性综合症的一部分,主要表现为肌肉紧张、僵硬,呈现出一种“木头人”般的状态。选项A正确,因为紧张性木僵的主要临床表现就是木僵。选项B和C也正确,因为紧张性木僵患者常常表现出被动服从、刻板动作、缄默、模仿动作和言语等症状。选项D不正确,因为意向倒错、作态等症状并不是紧张性木僵的临床表现。因此,本题答案为D。42.把与自己本无关系的事情认为有关,这种临床表现最可能出现于()。A、被害妄想B、钟情妄想C、关系妄想D、夸大妄想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精神病学中的妄想类型。妄想是一种固定、不合理、不可动摇的信念,与现实不符合,但患者坚信不疑。根据题干中的描述,患者把与自己本无关系的事情认为有关,这种表现最可能是关系妄想。关系妄想是患者认为自己与某个人或某些人之间存在某种特殊的关系,这种关系通常是不真实的、不合理的,但患者坚信不疑。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其他选项的描述与题干不符,可以排除。43.关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技术路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通过动物实验的结果,进而演绎和推论人的心理过程B、以一种动物为实验对象,并与其他动物的实验结果相比较C、通过人的行为功能实验,推论动物的心理现象D、以人为实验对象,研究其行为与思维的关系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的技术路线。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认为心理过程是不可观察的,因此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实验来观察和测量行为。在动物实验中,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反应,推论其心理过程,再进一步推论人的心理过程。因此,选项A正确。选项B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不符,选项C虽然提到了人的行为功能实验,但是推论的是动物的心理现象,不符合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选项D虽然提到了以人为实验对象,但是没有提到研究行为与思维的关系,不符合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重点。因此,选项A是正确答案。44.行为主义心理学介人变态心理学的早期记载是()。A、从现象学角度描述异常的心理与行为B、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说明了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C、从纯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角度说明异常心理现象D、通过意识分析来说明异常心理现象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介人变态心理学的早期记载。行为主义心理学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它认为人的行为是由环境和刺激所决定的,而不是由内在的心理过程所决定的。变态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异常心理现象的学科。因此,本题的答案应该是介绍了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并说明了人类异常心理现象的选项。A选项从现象学角度描述异常的心理与行为,没有涉及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因此排除。B选项中提到了巴甫洛夫,他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说明了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符合题目要求,是正确答案。C选项从纯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角度说明异常心理现象,没有涉及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因此排除。D选项通过意识分析来说明异常心理现象,没有涉及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因此排除。综上所述,本题的答案是B。45.创伤后应激障碍又称()。A、延迟性心因反应B、急性心因反应C、反应性精神病D、灾难综合征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创伤后心理障碍的命名。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主要症状包括回忆创伤事件、避免创伤相关的刺激、情感麻木、易激惹、失眠等。选项A中的“延迟性心因反应”正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另一种称呼,因此选A。选项B中的“急性心因反应”是指在遭受创伤事件后立即出现的心理反应,不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称呼。选项C中的“反应性精神病”是指在遭受创伤事件后出现的精神病性症状,不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称呼。选项D中的“灾难综合征”是指在灾难事件中出现的心理反应,不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称呼。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46.关于“超价观念”,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患者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必要的,甚至是荒谬的,并力图加以摆脱B、它的发生虽然常常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是这种观念是片面的C、是一种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D、多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患者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超价观念”的理解。超价观念是指患者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或治疗费用等过高估价的一种错误观念。选项A描述了患者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必要的,并力图加以摆脱,符合超价观念的特点。选项B、C、D都正确描述了超价观念的特点,因此不是本题的正确答案。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47.符合精神分析理论关于变态心理的解释的是()。A、意识与潜意识同样的重要B、性的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C、“超我”与神经症绝对没有关系D、心理过程主要是意识的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精神分析理论关于变态心理的解释。根据精神分析理论,变态心理是由于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不良的性经验或者性压抑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性冲动不能得到正常的表达和满足,从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此,选项B“性的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符合精神分析理论关于变态心理的解释。而选项A“意识与潜意识同样的重要”和选项D“心理过程主要是意识的”都是错误的,因为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潜意识对于个体的心理发展和行为表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选项C“‘超我’与神经症绝对没有关系”也是错误的,因为“超我”是精神分析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与神经症的发生和治疗密切相关。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48.梦游属于()。A、分离性障碍B、转换性障碍C、睡眠障碍D、运动障碍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梦游的障碍类型。梦游是一种睡眠障碍,属于睡眠行为障碍的一种。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其他选项的解释如下:A.分离性障碍:指个体对离开亲密关系的人或环境产生的过度焦虑和恐惧,表现为分离焦虑症状,如拒绝离开家人或离开家人时出现身体不适等。B.转换性障碍:指身体症状的出现和持续不能用任何已知的生理机制来解释,但是可以与心理因素联系起来,如失声、失明、瘫痪等。D.运动障碍:指由于神经系统或肌肉系统的病变或损伤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如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等。49.个体始终不脱离生存的环境,并随其做顺应性改变的能力,叫()。A、环境适应能力B、受暗示性C、周期节律性D、社会交往能力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个体在生存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才能够生存下去。因此,选项A“环境适应能力”是正确的答案。选项B“受暗示性”是指个体受到他人的暗示而产生的行为变化,与题目所考查的内容不符。选项C“周期节律性”是指生物体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内出现的生理和行为变化,也与题目所考查的内容不符。选项D“社会交往能力”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能力,与题目所考查的内容不符。综上所述,选项A“环境适应能力”是本题的正确答案。50.情绪反应与现实刺激的性质不相称,这种表现可出现于()。A、情绪淡漠B、意志增强C、情绪倒错D、意志减退答案:C解析:情绪反应与现实刺激的性质不相称,是指个体对于某种刺激产生的情绪反应与该刺激的性质不相符合。例如,对于一件小事情,个体可能会产生过度的情绪反应,或者对于一件大事情,个体可能会表现出情绪淡漠。因此,选项A和D都不符合题意。意志增强是指个体的意志力增强,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与题目所描述的情况不符合。因此,选项B也不符合题意。情绪倒错是指个体的情绪反应与刺激的性质相反,与题目所描述的情况相符合。因此,选项C是正确答案。51.癔症分离性障碍又称癔症性精神障碍,是癔症较常见的表现形式,其中包括()。A、意识障碍B、遗忘障碍C、梦游D、情感爆发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癔症分离性障碍的表现形式。癔症分离性障碍是一种精神障碍,其主要表现为情感爆发,即突然出现的强烈情感反应,如哭泣、尖叫、抽搐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其他选项中,意识障碍和遗忘障碍虽然也是癔症的表现形式,但不属于癔症分离性障碍;梦游也是一种精神障碍,但不属于癔症分离性障碍的表现形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52.个体响应压力后,经过中介系统处理,迅速表现出的临床症状是()。A、及时型症状B、滞后型症状C、中间型症状D、附带症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个体响应压力后的临床表现。个体在面对压力时,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这些反应需要经过中介系统的处理才能表现出来。及时型症状是指在压力刺激后迅速出现的症状,通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如心悸、出汗、呼吸急促等。滞后型症状则是指在压力刺激后较长时间才出现的症状,如失眠、焦虑、抑郁等。中间型症状则是指在压力刺激后较短时间内出现,但持续时间较长的症状,如头痛、肌肉紧张等。附带症状则是指与主要症状无关的其他症状,如恶心、呕吐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53.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不包括()。A、疾病防御和治疗中的心理学问题B、促进健康服务和健康服务政策的制定C、生活方式及心理活动与疾病的关系D、心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答案:D解析:健康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健康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其工作领域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A.疾病防御和治疗中的心理学问题:研究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影响,探讨心理干预对疾病防治的作用。B.促进健康服务和健康服务政策的制定:研究如何通过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等手段,促进人们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制定健康服务政策,提高健康服务的质量和效果。C.生活方式及心理活动与疾病的关系:研究生活方式和心理活动对健康的影响,探讨如何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心理活动,预防和治疗疾病。D.心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并不属于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这是医学领域的工作内容。因此,选项D为本题的正确答案。54.巴甫洛夫通过(),来解释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A、现象描述结果B、精神病学结果C、实验研究结果D、心理研究结果答案:C解析:巴甫洛夫是一位俄国的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他通过实验研究结果来解释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他的著名实验是关于狗的唾液分泌反应,他通过对狗的实验观察,发现狗在听到铃声时会分泌唾液,而当铃声和食物同时出现时,狗会将铃声和食物联系起来,最终只要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这个实验结果被称为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成为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础。因此,选项C实验研究结果是正确答案。55.压力和个体的身体素质对疾病的发生同时起作用,这种观点的理论被称为()。A、器官敏感理论B、心身特化理论C、心身一体理论D、体质一压力理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理学中的心身健康理论。根据题干中的描述,压力和个体的身体素质对疾病的发生同时起作用,这种观点的理论被称为什么。根据选项,A选项的器官敏感理论和B选项的心身特化理论都不能完全解释题干中的现象,因此排除。C选项的心身一体理论虽然能够解释心理和生理之间的相互作用,但是没有涉及到个体身体素质的因素,因此也不是正确答案。D选项的体质一压力理论则完全符合题干中的描述,因此是正确答案。因此,本题的答案是D。56.个体与亲友、同伴和其他社会成员沟通交流的能力,叫()。A、环境适应能力B、受暗示性C、从众D、社会交往能力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与亲友、同伴和其他社会成员沟通交流的能力,根据常识和常见的心理学知识,我们可以知道这种能力应该是社会交往能力。因此,答案为D。其他选项的解释如下:A.环境适应能力:指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与本题所考查的内容无关。B.受暗示性:指个体容易受到他人暗示的程度,与本题所考查的内容无关。C.从众:指个体在群体中跟随大多数人的行为和观点,与本题所考查的内容无关。57.将过去事实上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说成是确有其事,这种症状属于()。A、错觉B、幻觉C、虚构D、错构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理学中的一种症状。将过去事实上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说成是确有其事,这种症状称为虚构。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其他选项的含义如下:A.错觉:指对客观事物的感觉或认识出现错误的情况。B.幻觉:指没有客观存在的事物或情境出现在人的感知中,是一种主观的错觉。D.错构:指对已有的事实或信息进行错误的组合或解释。58.()不属于特殊条件下的幻觉类型。A、心因性幻觉B、功能性幻觉C、假性幻觉D、思维鸣响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幻觉类型的特殊条件。心因性幻觉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幻觉,如情感、压力等;功能性幻觉是由身体器官功能障碍引起的幻觉,如听觉、视觉等;思维鸣响是指思维中出现的声音,属于一种特殊的幻觉类型。而假性幻觉是指虽然有外界刺激,但由于个体的主观解释或心理因素的影响,导致出现了不真实的感觉或体验,不属于特殊条件下的幻觉类型。因此,选项C假性幻觉不属于特殊条件下的幻觉类型,是本题的正确答案。59.精神分析理论关于变态心理的解释,下列基本命题中不正确的是()。A、意识与潜意识同样的重要B、性的冲动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C、潜意识在心理异常中具有重要意义D、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精神分析理论对于变态心理的解释。根据精神分析理论,潜意识在心理异常中具有重要意义,性的冲动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因此,选项B、C、D都是正确的。而选项A不正确,因为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潜意识比意识更为重要。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60.塞利提出的压力适应三阶段又被称为()。A、战场疲劳综合征B、一般适应症侯群C、创伤后应激障碍D、灾难综合征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理学中的压力适应三阶段,即塞利提提出的一般适应症侯群。选项A的战场疲劳综合征是指在战争中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下的士兵出现的一系列身体和心理症状;选项C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在遭受创伤后出现的一系列心理症状;选项D的灾难综合征是指在灾难中受到创伤的人出现的一系列心理症状。因此,正确答案为B。61.下列说法中符合“偏执性精神障碍”的特点的是()。A、病程演进迅速B、妄想常有系统化的倾向C、以意识障碍为主的精神性障碍D、常有人格分裂样改变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偏执性精神障碍的特点。偏执性精神障碍是一种以妄想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患者常常对某些事物或人产生过度的猜疑、不信任和敌对情绪,认为自己受到了迫害或陷害,常常有系统化的倾向。因此,选项B符合偏执性精神障碍的特点,是正确答案。选项A、C、D都不符合偏执性精神障碍的特点,因此排除。62.下列说法中符合巴甫洛夫关于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的描述的是()。A、是大脑结构和功能这两个基本因素的相互关系B、是大脑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C、是脑的新陈代谢障碍D、是弱的、经常性的精神刺激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巴甫洛夫关于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的描述。根据巴甫洛夫的理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是大脑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是正确答案。选项A、C、D都与巴甫洛夫的理论不符。63.关于社会再适应量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量表有局限性B、该量表针对重大生活事件而设计C、该量表中,负面生活事件遭遇者易患精神障碍D、得分低的个体易患感冒、心脏病、骨质疏松等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社会再适应量表的了解。社会再适应量表是一种用于评估个体在面对重大生活事件后的适应能力的量表,包括积极和消极的适应反应。选项A正确,因为社会再适应量表的局限性在于只能评估个体在特定时间点的适应情况,不能预测未来的适应能力。选项B正确,因为社会再适应量表是针对重大生活事件而设计的,如失业、离婚、丧偶等。选项C正确,因为社会再适应量表中,负面生活事件遭遇者易患精神障碍,这是该量表的一个重要发现。选项D不正确,因为得分低的个体易患的疾病与社会再适应量表无关。因此,答案为D。64.拉扎鲁斯认为,认知影响压力相对强度的方式不包括()。A、当事人对自我能力的评估B、认知结果是两可的C、对客观事件严重性的评估D、对个性特征的认识程度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拉扎鲁斯认为什么不是影响压力相对强度的方式。根据题干中的选项,我们可以逐一排除。A选项,当事人对自我能力的评估,是影响压力相对强度的一种方式。当事人对自己的能力评估越高,面对同样的压力时,其感受到的压力相对较小。B选项,认知结果是两可的,也是影响压力相对强度的一种方式。当事人对于某个事件的认知结果不确定,会增加其面对该事件时的压力。C选项,对客观事件严重性的评估,同样是影响压力相对强度的一种方式。当事人对某个事件的严重性评估越高,面对该事件时的压力相对较大。因此,D选项,对个性特征的认识程度,是不影响压力相对强度的一种方式,是本题的正确答案。65.非现实感属于()。A、感觉功能障碍B、感知综合障碍C、思维功能障碍D、思维综合障碍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非现实感的归属问题。非现实感是指感知、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异常体验,包括幻觉、妄想、错觉等。选项A、C、D分别涉及感觉功能障碍、思维功能障碍和思维综合障碍,都与非现实感有一定的关联,但并不是非现实感的直接表现。而选项B中的感知综合障碍则是指大脑对感觉信息的处理和整合出现问题,导致感知异常,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异常。因此,选项B是本题的正确答案。66.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心理结构”的看法的是()。A、人的心理结构缺乏层次性B、心理结构与心理防御机制的含义相类似C、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D、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弗洛伊德关于“心理结构”的看法。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个部分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的心理结构。因此,选项C符合弗洛伊德的观点,是正确答案。选项A错误,因为弗洛伊德认为心理结构具有层次性;选项B错误,因为心理结构和心理防御机制是不同的概念;选项D错误,因为心理结构不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67.关于社会人群的心理活动,正确的说法是()。A、有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两个方面B、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就属于精神异常C、精神障碍者的心理活动是完全异常的D、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无法转换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人群的心理活动,正确的说法是什么。选项A指出社会人群的心理活动有正常和异常两个方面,符合实际情况,是正确的。选项B错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不一定就属于精神异常,可能只是心理健康水平稍低。选项C错误,精神障碍者的心理活动不一定是完全异常的,也可能有正常的心理活动。选项D错误,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例如一个人可能在某些情况下表现正常,但在另一些情况下表现异常。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68.无对象性的知觉是()。A、幻觉B、错觉C、妄想D、谵妄答案:A对象性的知觉指的是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个体产生的主观体验,这种体验与现实世界不符合,也无法被他人所共享。幻觉就是一种典型的无对象性的知觉,是指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个体产生的虚假感觉或错觉,这种感觉与现实世界不符合。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B、C、D选项分别指的是错觉、妄想和谵妄,与无对象性的知觉不同。69.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心理学标准”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原则的是()。A、主、客观世界统一的原则B、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C、个人理想与他人理想一致的原则D、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理学中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原则。根据心理学的标准,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判断应该符合以下原则:A.主、客观世界统一的原则:即个体的心理活动应该与客观世界相一致,不应该出现明显的偏差或失真。B.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即个体的心理活动应该具有内在的协调性,不应该出现明显的矛盾或冲突。C.个人理想与他人理想一致的原则:这个说法不符合心理学标准,因为个人的理想并不一定要与他人的理想一致,这是一种主观的判断,不应该作为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标准。D.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即个体的人格应该相对稳定,不应该出现明显的变化或波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70.精神病学研究的侧重点是()。A、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B、个体的心理差异C、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D、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精神病学研究的侧重点。选项A、B、C都是精神病学研究的内容,但并不是其侧重点。选项D涵盖了精神病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因此,答案为D。71.下列表述中符合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的是()。A、“高级神经类型”的功能协调B、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C、各种情绪活动和情感活动的协调、一致D、意识活动和心理动力过程的一致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理学中的“内在协调性原则”。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知道,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是指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因此,选项B符合题目要求,是正确答案。选项A、C、D虽然也涉及到心理活动的协调,但并不符合“内在协调性原则”的定义。因此,本题答案为B。72.在判断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时,按照“社会适应标准”的要求,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准则,能够()。A、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B、根据自己的思想意识行事C、按照自我认可的方式行事D、与自我要求一致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理学中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根据“社会适应标准”的要求,正常人的行为应该符合社会准则,能够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因此选项A为正确答案。选项B、C、D都不符合正常心理的判断标准。选项B强调个体的思想意识,而不是社会准则;选项C强调个体的自我认可,而不是社会准则;选项D强调个体的自我要求,而不是社会准则。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73.关于“注意”,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属性B、注意对判断有无行为障碍具有重要的意义C、意识障碍总是伴随有注意障碍D、注意障碍也可见于激情状态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注意的理解和注意障碍的表现。选项A正确,因为注意是心理活动中的一个基本属性,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基础。选项B不正确,因为注意障碍并不一定会导致判断有无行为障碍,例如在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下,人仍然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选项C不正确,因为意识障碍和注意障碍并不总是同时出现,例如在睡眠状态下,意识障碍存在但注意障碍不存在。选项D正确,因为激情状态下,人的注意力会受到影响,导致注意障碍的出现。因此,本题答案为B。74.关于“恐怖情绪”,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出现与处境不符的情绪反应B、属于心理学性质,一般无明显的自主神经紊乱的症状C、伴随明显的、无法摆脱的紧张、害怕D、紧张、害怕的感受与特定环境或事物有紧密联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恐怖情绪”的理解。根据题干中的四个选项,可以得出以下答案解析:A选项:出现与处境不符的情绪反应,符合恐怖情绪的特点,故该选项正确。B选项:属于心理学性质,一般无明显的自主神经紊乱的症状,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恐怖情绪是一种情绪反应,会伴随着自主神经紊乱的症状,如心跳加速、出汗、呼吸急促等。故该选项不正确。C选项:伴随明显的、无法摆脱的紧张、害怕,符合恐怖情绪的特点,故该选项正确。D选项:紧张、害怕的感受与特定环境或事物有紧密联系,符合恐怖情绪的特点,故该选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75.从静态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是一种()。A、健康常模B、心理状态C、心理相对平衡的过程D、内心无任何矛盾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心理健康的理解。从静态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是否健康。因此,选项B“心理状态”是正确的答案。选项A“健康常模”是不正确的,因为健康常模是指人群中健康水平的平均值,而不是个体的心理状态。选项C“心理相对平衡的过程”是不准确的,因为心理健康是一个状态,而不是一个过程。选项D“内心无任何矛盾”也是不准确的,因为心理健康并不意味着内心没有任何矛盾,而是指个体的心理状态相对稳定、健康。因此,答案为B。76.()的心态不会产生压力体验。A、无法选择B、无所适从C、左右为难D、漠不关心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态对压力体验的影响。选项A、B、C都是在面对选择、决策时会产生压力的情况,而选项D的“漠不关心”则表示对事情不关心,不会产生压力体验。因此,答案为D。77.许又新综合考察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包括()。A、操作标准B、体验标准C、统计学标准D、发展标准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许又新综合考察心理健康的标准,根据常识和相关知识可知,心理健康的评估标准包括操作标准、体验标准、发展标准等,而统计学标准并不是心理健康的评估标准,因此选项C为正确答案。78.关于“注意狭窄”,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注意范围显著地缩小B、可见于激情状态C、见于智能障碍患者D、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减弱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注意狭窄”的理解。注意狭窄是指注意的范围显著地缩小,注意力难以集中于多个刺激之上,而只能集中于某一点上。因此,选项A正确。选项B也正确,因为在激情状态下,人们的注意力容易被某些刺激所吸引,难以集中于其他事物上。选项C也正确,因为智能障碍患者的注意力常常受到影响,难以集中于某一点上。而选项D不正确,因为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减弱是指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减弱,而不是注意力的范围缩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79.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偏执性精神障碍”的特点的是()。A、以思维障碍为主的精神性障碍B、妄想常有系统化的倾向C、病程进展快速D、有时人格可以保持完整答案:C解析:偏执性精神障碍是一种以妄想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其特点包括:思维障碍、妄想常有系统化的倾向、人格障碍、病程缓慢等。因此,选项A和B符合偏执性精神障碍的特点;选项D虽然提到人格可以保持完整,但并不排除偏执性精神障碍的可能性。而选项C中提到病程进展快速,与偏执性精神障碍的特点不符,因此是不正确的选项。综上所述,答案为C。80.关于滞后型临床症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压力初次经由认知系统处理时,形成意义模糊的观念并积存起来B、当类似的事件出现时,积存的观念被激活并还原为其原来的意义C、原先模糊的观念在事件中被明朗化D、明朗化的观念对个体再次发生作用而形成临床症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滞后型临床症状的形成过程。滞后型临床症状是指在创伤或压力事件发生后,一段时间内没有出现明显的症状,但在类似事件再次出现时,才出现明显的症状。其形成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压力初次经由认知系统处理时,形成意义模糊的观念并积存起来;当类似的事件出现时,积存的观念被激活并还原为其原来的意义;原先模糊的观念在事件中被明朗化;明朗化的观念对个体再次发生作用而形成临床症状。因此,选项B中的说法是正确的,其他选项中的说法都是正确的,因此不正确的选项是B。81.躯体疾病患者伴有()的症状时,是意识模糊的先兆,应请精神科医生会诊。A、虚弱症B、谵妄C、抑郁D、夸大疾病体验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躯体疾病患者伴有哪种症状时需要请精神科医生会诊。根据题干中的提示,应该是一种意识模糊的先兆,而选项中只有B选项“谵妄”符合这一特征,因此答案为B。谵妄是一种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模糊、错乱、幻觉、妄想等症状,常见于脑部疾病、感染、药物中毒等情况。对于躯体疾病患者伴有谵妄症状的情况,需要请精神科医生会诊,以便进行综合治疗。其他选项中,虚弱症、抑郁和夸大疾病体验都不符合题干中的提示,因此不是正确答案。82.自然科学诞生后,人们对变态心理学的新见解有()。A、把心理异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起来B、变态心理学比精神病学更为活跃C、变态心理学更为独立了D、更倾向于用唯心的思维对待心理异常的问题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自然科学对变态心理学的影响。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大脑的功能和心理异常现象之间的联系,因此选项A正确。选项B和C虽然也提到了变态心理学的发展,但并没有直接与自然科学联系起来,因此不正确。选项D则与题干相反,因为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更倾向于用科学的思维去解决心理异常的问题,而非唯心主义的思维,因此也不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A。83.对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咨询是有条件的,下列表述中不符合这些条件的规定的是()。A、必须是在经过系统的临床治疗,病理性症狄基本消失以后B、主要以社会功能的康复为主C、必须停药以后才能进行心理咨询D、必须密切地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精神病患者心理咨询的条件的理解。根据常识和专业知识可知,精神病患者进行心理咨询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必须在经过系统的临床治疗,病理性症状基本消失以后,必须密切地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等。选项A、B、D均符合这些条件,而选项C则错误,因为精神病患者在进行心理咨询时不需要停药。因此,选项C是本题的正确答案。84.心理活动耐受力强是指在遇到精神刺激时,()。A、有较强的抵抗能力B、有较快的恢复能力C、有较持久的经受力D、有自如的控制能力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理活动耐受力强的定义。心理活动耐受力强是指在遇到精神刺激时,能够持久地经受住精神刺激的影响,不易受到影响而产生负面情绪或行为。因此,选项C“有较持久的经受力”是正确的。选项A“有较强的抵抗能力”、B“有较快的恢复能力”和D“有自如的控制能力”虽然也与心理活动耐受力有关,但并不是其定义,因此不是本题的正确答案。85.如果出现注意范围缩小、主动注意减弱,这可能是()。A、注意减弱B、自知力不完整C、注意狭窄D、内心被披露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注意力方面的问题。注意力是人类认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个体在感知、思考、行动等过程中,对某些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和集中处理的能力。而注意狭窄则是指个体在注意过程中,只关注某些特定的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的现象。因此,如果出现注意范围缩小、主动注意减弱的情况,很可能是由于注意狭窄所导致的。选项A的“注意减弱”虽然也与注意力有关,但并不能准确地解释出现注意范围缩小、主动注意减弱的原因。选项B的“自知力不完整”与注意力无关,不符合题意。选项D的“内心被披露感”也与注意力无关,不符合题意。因此,正确答案为C。86.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不包括()。A、偏执型人格B、内向型人格C、反社会型人格D、强迫型人格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格障碍的类型,要求考生了解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选项A、C、D都是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而选项B是一种正常的人格类型,不属于人格障碍类型,因此选项B是本题的正确答案。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87.癔症多以()为发病基础,在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病程反复迁移。A、躯体疾病B、人格倾向C、社会环境D、季节变化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癔症的发病基础和影响因素。癔症是一种以身体症状为主的心理障碍,其发病基础是人格倾向,即个体在心理上的特点和倾向。在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下,癔症会产生,并且病程反复迁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其他选项与癔症的发病基础和影响因素无关,可以排除。88.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绪障碍不包括()。A、情绪迟钝B、情绪焦虑C、情绪淡漠D、情绪倒错答案:B解析:情绪障碍是指情绪出现异常,影响个体正常生活和工作的一类心理障碍。其中,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绪障碍包括情感性精神障碍、情感性躯体障碍、情感性性障碍等。而情绪焦虑属于以“程度改变”为主的情绪障碍,不属于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绪障碍,因此选项B为本题答案。其他选项中,情绪迟钝、情绪淡漠和情绪倒错均属于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绪障碍。89.下列说法中不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界定的是()。A、不良情绪持续一个月或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B、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C、情绪反应已经泛化D、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局限于最初事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一般心理问题”的界定的理解。根据常识和常见的心理问题的特点,一般心理问题应该是具有以下特点的:1.持续时间较短,通常不超过一个月;2.情绪反应是针对某个具体事件或情境的;3.情绪反应是可预测的,即在相同的情境下,不同的人会有相似的情绪反应。因此,选项A、B、D都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界定,而选项C中的“情绪反应已经泛化”则不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特点,因此选C。90.对人的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进行判别时,下列表述中符合“医学标准”的涵义的是()。A、将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B、将心理问题与统计学标准联系起来C、将症状当作内省经验标准D、将心理过程当作重要的分析点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心理学中“医学标准”的理解。医学标准是指将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采用医学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标准。因此,选项A符合医学标准的涵义,是正确答案。选项B是统计学标准,选项C是内省经验标准,选项D是心理过程分析的标准,都不符合医学标准的涵义。因此,本题答案为A。91.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共同的研究对象是()。A、心理与行为的联系B、心理与行为的异常C、各种不良行为模式D、各种脑的器质性病变答案:B解析:jin92.“灾难症候群”是指()。A、经历破坏性压力后的心理反应B、经历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C、由破坏性压力造成的各种疾病D、由强大自然灾害造成的各种疾病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灾难症候群”的定义。选项A和C都只是部分描述了“灾难症候群”的特征,而选项D则是错误的,因为“灾难症候群”并不一定会导致各种疾病。只有选项B完整地描述了“灾难症候群”的含义,即经历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因此,答案为B。93.对情绪、思维和行为的控制程度进行调节的能力被称为()。A、心理活动强度B、心理活动耐受力C、心理康复能力D、心理自控力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理学中的概念。对情绪、思维和行为的控制程度进行调节的能力被称为心理自控力。选项A、B、C都与心理自控力不符,因此正确答案为D。94.衡量心理健康水平,从长期经受精神刺激的能力来判断,被称为()。A、心理活动强度B、心理活动耐受力C、心理康复能力D、心理自控力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心理健康水平的衡量方式。选项A的“心理活动强度”并不能准确地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因为心理活动强度高并不一定代表心理健康水平好。选项C的“心理康复能力”是指在心理创伤或疾病后的恢复能力,与长期经受精神刺激的能力不是同一个概念。选项D的“心理自控力”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绪、行为等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也不能准确地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正确答案为B,即“心理活动耐受力”,它是指个体长期经受精神刺激的能力,是衡量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95.遭遇精神打击时,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类精神刺激,反应各不相同。这种对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被称为()。A、心理活动强度B、心理活动耐受力C、心理康复能力D、心理自控力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理学中的概念。遭遇精神打击时,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类精神刺激,反应各不相同,这是因为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心理活动强度,即心理活动的强度和持久程度不同。因此,选项A“心理活动强度”是正确答案。选项B“心理活动耐受力”是指心理活动的持久程度,不是本题所考查的内容。选项C“心理康复能力”是指人们在遭受心理创伤后,恢复正常心理状态的能力,与本题无关。选项D“心理自控力”是指人们对自己的情绪、行为等进行自我控制的能力,也与本题无关。96.对人的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进行判别时,下列表达中不属于“标准化区分”法的内容的是()。A、医学标准B、伦理学标准C、内省经验标准D、社会适应标准答案:B解析: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判别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常用的方法包括标准化区分法、临床诊断法、统计判别法等。其中,标准化区分法是指将被测者的得分与一定的标准进行比较,以确定其是否属于正常范围。而医学标准、内省经验标准、社会适应标准都是常用的标准化区分法的内容,可以用于判别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选项B伦理学标准与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判别无关,因此不属于标准化区分法的内容。因此,答案为B。97.我们往往用“飞来横祸”来形容()。A、单一性压力B、同时性叠加压力C、继时性叠加压力D、破坏性压力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于“飞来横祸”这个词语的理解。根据常识和语境,我们可以知道“飞来横祸”通常指的是突然而且猛烈的破坏性压力,例如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选项。其他选项中,A选项的“单一性压力”和B选项的“同时性叠加压力”都没有体现出“飞来横祸”的突然性和猛烈性,而C选项的“继时性叠加压力”虽然有一定的突然性,但并不强调破坏性。因此,排除A、B、C三个选项,选择D选项作为正确答案。98.在判断人的心理正常与否的情形下,下列表述中符合“内省经验标准”的涵义的是()。A、病人的内省经验B、亚健康人群的内省经验C、健康人群的内省经验D、普通人的内省经验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内省经验标准”的涵义。内省经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状态、思维过程、情感体验等进行主观反思和观察的过程。内省经验标准是指通过对个体内省经验的观察和分析,来判断其心理正常与否的标准。根据常识和专业知识,病人的内省经验往往会受到心理障碍、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其内省经验可以作为判断心理正常与否的标准。而亚健康人群、健康人群、普通人的内省经验则不能作为判断心理正常与否的标准,因为这些人群的内省经验并不一定能反映出心理健康状态。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99.异常心理活动得到矫正,需要经过()。A、健康咨询B、心理咨询C、系统治疗D、发展咨询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异常心理活动的矫正方法。选项A健康咨询和选项B心理咨询都是一种针对个体的辅导方式,主要是通过对个体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但是对于异常心理活动的矫正来说,这两种方式可能不够有效。选项D发展咨询是一种针对个体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的辅导方式,与异常心理活动的矫正无关。因此,正确答案为C系统治疗,这是一种通过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治疗,以达到矫正异常心理活动的目的。100.着重对人的个体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与分析并作为评价指标,被称为()。A、体验标准B、综合标准C、发展标准D、操作标准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的个体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与分析并作为评价指标的术语。根据常识和相关知识可知,这个术语应该是“发展标准”。因此,本题的答案是C。其他选项的解释如下:A.体验标准:指以个体的主观体验为基础,对某种现象或事物进行评价的标准。B.综合标准:指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某种现象或事物进行评价的标准。D.操作标准:指规定了操作过程中应该遵循的步骤、方法和标准,以确保操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10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持续性心境障碍”的主要特点的是()。A、每次发作极少严重到足以描述为轻躁狂B、情绪高涨与情绪低落交错发作C、持续性并常有起伏的心境障碍D、不足以达到轻度抑郁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持续性心境障碍的主要特点。持续性心境障碍是一种心境波动较小,但持续存在的心境障碍,其主要特点包括情绪低落、消极、无助、自卑等,但不会出现明显的情绪高涨。因此,选项B不符合持续性心境障碍的主要特点,是本题的正确答案。选项A、C、D都符合持续性心境障碍的特点,不是本题的答案。102.关于“缄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患者缄默不语,也不回答问题B、有时可用手势或写字与人交流C、机械、刻板地反复重复某一单调的动作D、多见于癔症患者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缄默”的理解。根据题干中的四个选项,可以得出以下结论:A.患者缄默不语,也不回答问题。这是“缄默”的基本表现,符合事实。B.有时可用手势或写字与人交流。这也是“缄默”的一种表现形式,符合事实。C.机械、刻板地反复重复某一单调的动作。这个选项描述的是强迫症状,与“缄默”无关,不正确。D.多见于癔症患者。这个选项是“缄默”症状的一个特点,符合事实。综上所述,选项C不正确,是本题的答案。103.当生活环境的条件改变时,个体试图采用忍耐环境的这种适应方式是()。A、积极适应B、消极适应C、主动适应D、拒绝适应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生态心理学中的适应方式。当生活环境的条件改变时,个体可以采用积极适应、消极适应、主动适应或拒绝适应等不同的适应方式。其中,消极适应是指个体试图忍耐环境,不主动寻求改变环境的方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104.个体是否患有心理疾病,()。A、只有在心理咨询工作中被关心B、只有在精神病学工作中被关心C、心理咨询学与精神病学都不关心D、咨询心理学与精神病学都关心,但关心的动机和目的不同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个体是否患有心理疾病,不仅在心理咨询工作中被关心,也在精神病学工作中被关心。因此,选项A和B都是错误的。选项C也是错误的,因为心理咨询学和精神病学都是关心个体是否患有心理疾病的。正确答案是D,因为咨询心理学和精神病学都关心个体是否患有心理疾病,但关心的动机和目的不同。咨询心理学的目的是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提高生活质量;而精神病学的目的是诊断和治疗心理疾病,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105.借鉴许又新对神经症分类的模式,我们对“心理不健康状态”进行分类的目的,不包括()。A、限定心理健康咨询的范围、对心理健康问题深入研究B、咨询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区分、自我心理保健的需要C、进行个体心理过程的研究和探索D、进行合理的临床诊断、进行职业培训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心理不健康状态分类目的的理解。根据题干中的“不包括”关键词,需要排除一个不属于心理不健康状态分类目的的选项。选项A、B、D都是心理不健康状态分类目的的内容,只有选项C是与之无关的个体心理过程的研究和探索。因此,答案为C。106.因社会交往不良而形成的压力源属于()。A、生物性压力源B、社会性压力源C、精神性压力源D、混合性压力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压力源的分类,根据题干中的“因社会交往不良而形成的”可以判断出,这是一种社会性压力源。因此,答案为B。其他选项的解释如下:A.生物性压力源:指来自身体内部的压力源,如疾病、疼痛、饥饿、疲劳等。C.精神性压力源:指来自心理方面的压力源,如焦虑、抑郁、失眠、考试压力等。D.混合性压力源:指来自多个方面的压力源,如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经济压力等。107.病理性错觉的特点是()。A、能够进行自我校正B、感知综合障碍C、不能接受现实检验D、感觉功能障碍答案:C解析:病理性错觉是指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患者出现了虚假的感觉体验,这种感觉体验与现实不符合。病理性错觉的特点是不能接受现实检验,即患者无法通过外界的刺激或其他人的证实来纠正自己的感觉体验。因此,选项C为正确答案。选项A、B、D都与病理性错觉的特点不符合。108.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情绪低落”的临床特点的是()。A、自我评价降低、自信心不足B、自责自罪、有自杀企图和行为C、常常伴有思维内容的极度贫乏D、思维迟缓、愉快感消失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情绪低落的临床特点。情绪低落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其临床特点包括自我评价降低、自信心不足、自责自罪、有自杀企图和行为、思维迟缓、愉快感消失等。而选项C中提到的“常常伴有思维内容的极度贫乏”并不是情绪低落的典型表现,因此选C。109.弗洛伊德认为,道德性焦虑中的危险来自于()。A、超我B、冲动C、自我D、现实答案:A解析: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结构由三个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其中,超我是道德规范和社会规范的内化,是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来源。道德性焦虑是指人在道德决策和行为中所感受到的焦虑和不安。弗洛伊德认为,道德性焦虑中的危险来自于超我,即人内心深处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规范,因为这些规范往往与个体的冲动和欲望相冲突,导致人在道德决策和行为中感到焦虑和不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即道德性焦虑中的危险来自于超我。110.关于“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负性情绪过程为对象B、以变态心理的治疗过程为对象C、以心理与行为的异常表现为对象D、以错误的认知结构为对象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变态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选项A的“负性情绪过程”过于笼统,不足以涵盖“变态心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心血管内科护理制度
- 器材管理制度
- 11.3全等三角形判定SAS课件
- 2024年黄山考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目
- 吉首大学《复变函数》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吉林艺术学院《电视节目策划》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协议书范文离婚书范本模板
- 2024年大棚种植蔬菜回收合同范本
- 肉鸡养殖场收购协议书范文模板
- 公安派出所建筑外观形象设计规范1
- 产品标识控制程序文件
- (施工方案)双梁桥式起重机安装施工方案
- 提高内镜中心内镜洗消合格率PDCA
- DBJ∕T13-354-2021 既有房屋结构安全隐患排查技术标准
-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手册
- 调机品管理规定
- 园长思想政治鉴定范文(5篇)
-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分类与编号规定
- 2022年工程项目技术管理人员批评与自我批评
- 检测公司检验检测工作控制程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