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思想与今日之中国_第1页
孙中山思想与今日之中国_第2页
孙中山思想与今日之中国_第3页
孙中山思想与今日之中国_第4页
孙中山思想与今日之中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孙中山思想与今日之中国(2011-09-1522:59:40)转载▼孙中山思想与今日之中国—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概述一、复兴中华仍是当今中国实现中山先生思想理论的伟大事业。二、三民主义仍是当今中国治国的良策。三、孙中山先生是近现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躯者。四、孙中山思想是今日之中国实现海峡两岸和平发展和平统一的共识基础。海峡两岸和平发展和平统一有五点共识:第一、世界只有一个中国。第二、两岸有一个共同祖先。第三、五千年文明、文化是两岸人民共同财富。第四、辛亥革命成功为现代中国实现共和奠定了基石。这是两岸中国人的共识,两岸同庆辛亥革命100周年。第五、中山先生反腐倡廉思想理论是两岸执政者共同理念。结束语

2011年2月4日

孙中山思想与今日之中国—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孙中山先生1866年生人,今年是中山先生诞辰145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国民党与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86周年,又是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75周年。笔者最近拜读了《孙中山选集》并写了一些笔记,感触很深。中山先生为推翻封建的清王朝,结束中国近几千年的封建帝王统治的历史,创造了中华民国,倡导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实现共和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奋斗了终生。中山先生是近现代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中山先生的思想为今日之中国快速发展成为较强盛之大国奠定了基础。今天重温孙中山先生思想理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对今日之中国实现海峡两岸和平发展和平统一继而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不仅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更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笔者试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学习《孙中山选集》的心得体会。一、复兴中华仍是当今中国实现中山先生思想的伟大事业。

1912年1月1日中山先生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指出,“中华民国缔造之始,尽扫中国封建王朝专制政治之流毒,确立共和以达革命之目的。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诸族为一人,曰之领土统一、民族统一、军政统一、内治统一、财政统一。至此,满清时代辱国之举一洗而去,将使中国重见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鄙人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于自身之肩上”。

孙中山先生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帝王统治制度,在一九一二年建立了中华民国完成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任务。为中华民族复兴统一大业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开辟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新纪元,被称之国父孙中山。《总统宣言书》发表至今100周年了,看看今日之中国的现实形势任务,依然是振兴中华完成中国统一大业。中山先生百年前的思想理论建国方略仍然是发展今日之中国的指导方针和行动的指南。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了90年的事业仍然是中山先生的未竟之业,也是中山先生主持倡导的国共合作为之奋斗的共同事业。

中山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面旗帜,这面旗帜上写着:铲除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实现共和,统一中国振兴中华。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共同的旗帜,这是中国人民永远应高举的旗帜。这面旗帜将继续指引中国实现和平统一大业,在建设和谐的中华强国的道路上阔步前进!二、“三民主义”仍是当今中国治国的良策。

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中山先生1924年1月8日在演讲三民主义时指出,“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主义是一种思想、一种信仰、一种力量。民族主义就是国族主义。中国人最崇拜的是家族主义和宗族主义。全国的宗族联合扩充起来,就是国族主义。要救中国,就必须提倡民族主义,发扬中华民族精神来救中国。民族主义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宝贝,要以此来促进中国国际地位的平等、政治地位平等、经济地位平等,使中国永久适存于世界。中国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最讲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中华民族被称之为文明的民族,历史上曾是强盛的国家,自称为堂堂大国。因居世界之中心位置所以叫中国。让拥有四亿人口的中国复兴起来,是中国人的天职“。

中山先生讲民权主义时指出,“民者应为人民,权就是威势,就是力量,就是权力,就是政治。民权就是人民的政治力量,政治权力。我们革命就是夺封建帝王的权,建立共和国。把皇权还给民众,还权于民。讲民权不能不讲自由、平等、博爱。讲民权就是让人民作主,实行民权政治。民权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制定法律权)、复决权(修改、复议权),人民有了这‘四权’才算真正有了直接的民权。”“人民有了‘四权’可以制约政府和官员要为人民谋幸福。政府为了治理好国家,要执行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用人权)、监察(弹劾权)等五大治权,执行五权宪法。这样国家才能成为民有、民治、民享的国家。”

孙中山先生在民生主义讲演中指出,“民生就是人民生活,社会生存,国民生计,群众的生命。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就是大同主义。民生问题已成为世界潮流。一百多年前欧美国家研究民权问题,都崇拜卢骚为民权研究中的圣人。如同中国人崇拜孔子一样。民生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本题。研究社会主义科学最透彻的最有成就的就是马克思,如卢骚一样,马克思是科学社会主义研究中的圣人。马克思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举世风从,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之大成。民生是政治的中心,是经济的中心,是历史活动的中心。民生问题就是政治、经济、历史所有社会问题的中心。民生是社会前进的原动力。只有把民生问题研究清楚了,社会其他问题才有解决的办法。”

中山先生在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指出:“共产主义同民生主义毫无冲突民生主义包括了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三民主义同共产主义是相同的,三民主义同共产主义是好朋友,既是好朋友,我们国民党就不能用三民主义反对共产主义和共产党,国民党员就不应该反对共产党员。民有、民治、民享就是国家人民共有、政治人民共管、利益人民共享,就是孔子所希望的大同世界。也是中华民国建国大纲所追求的目的。”

纵观今日新中国六十年来建设发展的历史,既中华民族振兴的历史,可见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正在一步步的在实现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的建国理想。今天中华民族屹立东方,成为名符其实的大国、强国,为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强大是世界各国人民之福,不是世界之祸。一九0四年中山先生就指出:“中国人民的本性是一个勤劳、守法、热爱和平的民族,绝不是侵略的民族。中国的觉醒,不但对中国人,而且对世界各国人民都有好处。任何把中国的发展、强盛看做是黄祸,这种黄祸论将自行破产,黄祸必将变成黄福。”今天中国的强大,国际地位的提高对世界贡献越来越大,事实完全验证了中山先生的上述论点的英明正确,显示出巨大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全党坚持了毛泽东倡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用实际行动实现了这一宗旨。西安事变后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共中央发表宣言明确指出,要坚持实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建国大纲,并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全面关注民生,建设和谐社会主义,这些举措都写进了宪法。我们国家宪法条款中完全体现了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的思想理论。1894年中山先生就提出了,“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不足食胡以养民,不养民胡以立国。”的主张。这些主张在今天已进入小康生活水平的中国已变成了现实。

今天中国的发展实践证明了,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的建国大纲,仍是我们振兴中华,建设强国应该遵循的良策。三、孙中山先生是近现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躯者。

1894年中山先生就提出,“要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生产技术,要利用外资,借异国之资金和人才发展中国经济,改变贫穷落后的局面。‘夫天下之事不患不能行,而患无行之人也。此为中国之不振兴之因也。’”

中山先生于一九一七年在《建国方略》一文中指出,“科学者,系统之学也,条理之学也。凡真知特知必从科学而来也。除此,多为非知识也。中国的天圆地方论,此数千年来之思想见识,实则大缪不然者也,非科学也。我国如能仿效西法,达到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地能尽其利,则民食足;物能尽其用,则材力丰;货能畅其流,则财源广。此四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欧美其能匹哉!然而在中国言及外资便畏之鸩毒,不知外资外债以营生产之利。美、日国家皆因得外债之利而发达也。美国革命当时300万人口,与英国苦战八年,于1776年宣布独立,到1919年仅用了143年时间,美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富强之国。日本维新之初人口不到我国十分之一(即4000万),其土地不如四川省之大,其国力尚不及当时中国,然而能翻然觉悟锁国之非计,立变法维新,学习欧美之良法,聘用各国人才,利用外国资金,不过50年即步入世界强国之列。观我中国,有五千年传统文明史,四亿人口的优秀民族,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如能奋起效仿日、美国家,中国文明进步,进入世界强国之列,诚如反掌之易也。中国所以落后之因,不缺实行家,而缺改革国事之家,缺理想家,缺计划、策略家也。倘吾国人能举国一致,欢迎外资,欢迎外才,精炼技术,为我策划,为我训练,为我组织,为我经营,则中国必兴盛发达,列世界强国之林,与美、日并驾齐躯。”

看今日之中国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让人带着崇敬的心情怀念新中国缔造者改革家毛泽东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从毛泽东、邓小平,江译民到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思想形成和践行的成果都是孙中山先生改革开放思想理论的体现和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结晶。百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了孙中山先生是近现代中国改革、开放当之不愧的先躯者和奠基人。四、孙中山思想是今日之中国实现海峡两岸和平发展和平统一的共识基础。

中山先生1924年在《上海新闻记者招聘会演说》中指出:“和平统一是中国前途的一线生机。国民会议如能开得圆满成果,实行三民主义,实现真正的和平统一,全国人民便享共和的幸福,中国便可以造成一个民有、民治、民享的国家,这将是全国人民子子孙孙万世的幸福。”同年在《神户欢迎会的演说》中又指出,“我主张和平统一,希望赶快和平统一,中国能够实现和平统一。和平统一是中国内政问题,要清除军阀混战,实现永久和平统一。洗去国耻,使中国重见于国际社会,使世界趋向大同,实现振兴中华之大业。”为了中国实现和平统一,中山先生在实践中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是平定军阀混战,求得和平统一。践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工作。主张容共政策,接受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改组国民党,重用共产党员中有才干的陈独秀、谭平山、林祖涵、毛泽东等在国民党中央秘书处、组织部、农民部等部门担任重要职务。倡导并主持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而推动了国民党的改组和振兴中华的进程。百年来由于国内军阀混战不断,后来国共又发生了多年内战,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失败退守台湾至今。毛泽东领导共产党战胜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在大陆建立了新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文中讲,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就是新三民主义共和国,就是名符其实的中华民国。可见中共是认同中华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就是中华民国。1912年孙中山建立的中华民国是最早的新中国。六十年过去了,海峡两岸一直没能统一,孙中山先生统一中国的理想一直没能实现。

2008年马英九为首的国民党执政以来,台湾与大陆和平发展的形势十分可观,是六十多年来海峡两岸关系最好的时期。在“九二”共识和反对“台独”的前提下,国共领导者互访;两岸“三通”;签订了两岸经贸合作框架协议;开通了两岸人民旅游事业;开展了两岸中华文化教育体育交流论坛;开展宗教交流、文物交流、青年学生交流、农产品交流、企业家交流论坛、两岸老兵探亲交流、司法交流、反腐倡廉交流等。海协会与海基会领导人定期会议制度化。这一切使两岸和平发展出现了崭新的局面。中山先生百年前的和平统一的理想正在逐步变为现实。和平发展和平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必然的历史发展趋势。

实践证明两岸和平发展,共创双赢,进而实现和平统一有着诸多共识之处。第一.世界只有一个中国,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识。从孙中山到蒋介石、毛泽东以及现今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及两岸人民都承认世界只有一个中国,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第二.海峡两岸人民有共同的祖先。每年清明节海峡两岸人民都共同祭祀祖先黄帝。台湾、大陆人民有共同的血缘关系,台湾心中华情,是不可分割的同胞兄弟,两岸人民同根一家亲,都是炎黄子孙,应珍惜民族同根爱护手足之情。第三.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文明是两岸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中山先生早在1917年《建国方略》一文中就指出,“中国人民之聪明才智自古无匹,承五千年之文化,为世界所未有,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千百年前已尝为世界之雄矣。”第四.辛亥革命的成功为近现代中国实现共和奠定了基石。这是两岸中国人的共识,两岸中国人正在筹备同庆辛亥革命100周年。第五.中山先生反腐倡廉的思想是两岸执政者共同理念。中山先生1917年在《建国方略》一文中指出,“官吏贪污,政治腐败之为害也。倘此害一除,则中国之富强也,官吏不过为人民之公扑,当受人民之监督制裁也。其循良者吾民当用之,其酷劣者当为民所淘汰也。”在《兴中会章程》一文中指出,“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上下相蒙相结,贪婪之风已成习惯,官以财得,政以贿成,非经惩治不可也。”在《改造中国之第一步》一文中指出,“国家腐败到了极点,图一己之私,任意作恶,倒行逆施,国害不除,国自难兴。改造中华民国,建筑灿烂庄严的民国,就要除去这些‘陈土’,才能立起坚固的建国基础,这便是改造中国之第一步。”

回顾中共执政历史,一直主张反腐倡廉的理念,从延安反腐败到七届二中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