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634政治学概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1页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634政治学概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2页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634政治学概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3页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634政治学概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4页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634政治学概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2013年北京大学635政治学概论考研真

2012年北京大学633政治学概论考研真

2011年北京大学632政治学概论考研真

2010年北京大学632政治学概论考研真

题(含部分答案)

2009年北京大学631政治学概论考研真

题(含部分答案)

2007年北京大学640政治学概论考研真

题(含部分答案)

2006年北京大学353政治学概论考研真

题及答案

2005年北京大学355国际政治概论(含

世界经济)考研真题

1997年北京大学国际政治概论考研真

1996年北京大学国际政治概论考研真

1995年北京大学国际政治概论考研真

1994年北京大学国际政治概论(含世

界经济)考研真题

1993年北京大学国际政治概论(含世

界经济)考研真题

1992年北京大学国际政治概论(含世

界经济)考研真题

1991年北京大学国际政治概论(含世

界经济)考研真题

1990年北京大学国际政治概论(含世

界经济)考研真题

2013年北京大学635政治学概论考研真题

2013北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政治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6题)

1.单一制与联邦制

2.乌托邦

3.政教分立

4.南南合作

5.均势

6.国际政治格局

二、简答(每题15分,共4题)

1.简评韦伯的三种权威类型划分。

2.欧洲封建社会与中国秦以后的政体的异同。

3.进攻性现实主义如何描述大国行为。

4.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基本点。

三、论述(每题30分,共2题)

1.民本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异同。

2.文化因素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2012年北京大学633政治学概论考研真题

2012北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政治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政党分赃制

2.半总统制

3.“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4.集体安全

5.跨国公司

6.文明冲突论

二、简答

1.简述宪政的概念。

2.简述“多数决”的优缺点。

3.分析肯尼思·沃尔兹在书中对冲突起源的三种区分。

4.“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和国际影响。

三、论述

1.从比较历史的角度,讨论中国传统的“无为而治”和西方的“小政

府”理论?

2.《中国的和平发展》把国家主权放在六大核心利益首位,怎么理解?

2011年北京大学632政治学概论考研真题

2011年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政治学概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6题)

1.公民社会

2.影子内阁

3.九品中正制

4.国家外交战略

5.民主和平论

6.全球治理

二、解答题(每题15分,共4题)

1.试述《利维坦》的政治意义。

2.以美国政治结构为例,试分析“分权与制衡”原则。

3.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政治学的影响。

4.简述摩根索现实主义六原则的基本内容。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2题)

1.从政治学角度分析全球化。

2.简述胡锦涛时代观的主要内容,并论述时代观对当代国际政治的影

响。

2010年北京大学632政治学概论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2010年北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政治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6题)

1.政治社会化

2.时代主题

3.托克维尔

4.《里斯本条约》

5.依附论

6.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

二、简答(每题15分,共4题)

1.简述战后亚非国家民族分离运动产生的原因。

2.简述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对现代民主制的贡献。

3.简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4.简述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

三、论述(每题30分,共2题)

1.试论述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对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本。

2.主张主权学说认为说明了主权的统一性,分权制衡理论则强调权力

的分割与平衡,说明二者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2010北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政治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6题)

1.政治社会化

答:政治社会化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

力,形成整治意识和立场的过程。它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相互联

系、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是社会意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是一个持续

不断的过程。在社会的政治领域,对社会成员进行政治训练,使之具备

必要的政治知识,以适应社会的政治生活。这就是最通俗意义上的政治

社会化。“政治社会化”这一术语最先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此

后,一些西方政治学者开始对政治社会化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陆续出

版了一些专著,逐渐使这一概念成为当代政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西方

学者对这一概念的定义不完全一致,一般认为,政治社会化与政治文

化、政治心理的传习有关,它对维持或变革政治体系有重要的影响。

2.时代主题

答:本题出自梁守德的《国际政治理论》指人类社会某一发展阶段中带

有全球性、战略性和关乎全局的核心问题。在梁守德著的《国际政治理

论》上对该问题有清晰的界定。

3.托克维尔

答:托克维尔是法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主要代表作有《论美国的民

主》第一卷、《论美国的民主》第二卷、《旧制度与大革命》。前期热

心于政治,1838年出任众议院议员,1848年二月革命后参与制订第二共

和国宪法,1849年一度出任外交部长。1851年路易·波拿巴建立第二帝

国,托克维尔对政治日益失望,从政治舞台上逐渐淡出,并逐渐认识到

自己“擅长思想胜于行动”。

4.里斯本条约

答:《里斯本条约》是在原《欧盟宪法条约》的基础上修改而成,被视

为“简版”的《欧盟宪法条约》。原《欧盟宪法条约》因遭到法国和荷兰

全民公决否决而陷入僵局。为解决欧盟制宪危机,欧盟领导人2007年12

月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正式签署《里斯本条约》,取代已经失败的《欧

盟宪法条约》。

5.依附论

答:依附论又称“外围——中心论”,是一种研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间相互关系的理论学说。产生于本世纪50—6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阿

根廷的劳尔·普雷维什、埃及的萨米尔·阿明、英国的A.G.弗兰克和美

国的I·沃勒斯坦等。他们认为,世界被分为中心国家(发达国家)和外

围国家(发展中国家),前者在世界经济中居支配地位,后者受前者的

剥削和控制,后者依附于前者。由于中心与外围之间国际地位的不平

等,导致中心与外围之间的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各国学者对于如何解

决这种不平等的依附的观点大相径庭。弗兰克和沃勒斯坦主张调整和改

善国际经济秩序;普雷维什主张致力于外围国家的工业化;阿明则主张

彻底消灭世界资本主义制度。

6.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

答:“联合国千年计划”是一个由联合国秘书长任命的顾问团,其使命在

于提供实现“千年发展目标(MDGs)”所需的战略。MDGs是一个世界

性的目标,其目的是到2015年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力减少极端贫困,包

括低收入、饥饿、疾病、孤立无援、基础设施和住房缺乏等。同时大力

促进男女平等、教育、卫生保健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计划绝大部分分

析性工作由10个专题项目组完成,这些项目组由250名来自世界各国的

专家组成,他们当中有科学家、专门从事“发展”研究的人员、国会议

员、国家政策制订者,以及民间社团、联合国机构、世界银行、世界倾

向基金组织和私营商业界的代表。这份报告却建议政策制订者们从全球

发展经验的大潮中吸取营养,避免人工地把国家分门别类,从而限制了

政策学习的范围。报告指出,为了应对在经济生产率、农业、教育、男

女平等、健康、饮用水、卫生、环境等领域的挑战和参与全球经济,科

学和技术知识的应用必须加强。科技创新以及与之紧密相连的教育机构

必须调整巩固和长期发展,因而必须把科技创新放在加强私营企业界战

略的中心上。

二、简答(每题15分,共4题)

1.简述战后亚非国家民族分离运动产生的原因

答:原因:冷战后涌现的民族分离主义运动以国际法上的民族自决权

为其理论依据,提出“民族自决权至上论”。这一思潮的泛滥,使世界上

许多不明事理的人们难辨是非,使国际法上的民族自决原则遭到曲解,

进而使一国主权的合法性受到质疑,严重威胁国家的稳定与世界的安

宁。

2.简述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对现代民主制的贡献

答:(1)卢梭认为政府的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认可。卢梭声称,一个

完美的社会是为人民的“公共意志”(公意)所控制的,在社会契约中,

每个人都放弃天然自由,而获取契约自由;在参与政治的过程中,只有

每个人同等地放弃全部天然自由,转让给整个集体,人类才能得到平等

的契约自由。

(2)人民应该在政府中承担活跃的角色。人民根据个人意志投票产生

公共意志。如果主权者走向公共意志的反面,那么社会契约就遭到破

坏;人民有权决定和变更政府形式和执政者的权力,包括用起义的手段

推翻违反契约的统治者。社会契约论对于历史上国家形成的大多数情形

都不适用,却适用于新宪法的制定,如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就是如

此,这部宪法至少有一部份确实是在社会契约论指导下制定的。

3.简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答:

4.简述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

答: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涉及到政治现代化、政治衰朽、政治制度

化、政治稳定、政治参与、革命、改革等诸多方面。如何概括亨廷顿政

治发展理论的体系是学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1)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是以政治秩序(政治稳定,前期)和政治

民主(后期)为目标的,其政治发展的手段和标准是政治制度化,政治

发展的动力在于革命和改革。

(2)政治发展是“现代化的政治性后果”,这种后果可以是积极的,也

可以是消极的,它既可能有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现代化,也可能导致政

治的衰败。政治现代化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政治的制度化。强有力的

政党制度的形成是提高制度化水平的核心。只有大力提高政治制度化的

程度,才可能缓解现代化中国家在社会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大

众政治参与压力,从而确保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稳定,最终实现社会的

现代化。一个政治体系的组织与程序的适应性、复杂性、自立性和凝聚

性,是界定其制度化程度的四个主要变量。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的基

本特征之一,是强调在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稳定与政治秩序。他认

为,“人类可以无自由而有秩序,但不能无秩序而有自由”,“权威的确

立先于对权威的限制”,这实际上赋予政治稳定同政治民主同等的价值

地位。

三、论述(每题30分,共2题)

1.试论述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对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本主张。

答:略

2.主权学说认为说明了主权的统一性,分权制衡理论则强调权力的分

割与平衡,说明二者间的关系。

答:18世纪,经过启蒙思想的传播,主权与分权学说已经普遍为西方社

会所接受。资产阶级以主权与分权学说为武器,展开了争取掌握国家权

力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斗争。

(1)在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主权学说与分权学说是相辅相成的。尽管

在古代只有分权学说而无主权学说,但是这并不代表主权学说不重要,

而是在那个社会条件下还不具备产生主权学说的土壤。

(2)主权解决的是权力的归属问题,即权力由谁来行使的问题,而分

权则是在主权的形式上更具体划分由哪个阶层或由哪部分人来行使哪部

分权力,权力应该怎样分立并能够达到相互制衡,以致使权力更好地得

到行使。这两部分是相辅相成以及相互促进的。资产阶级不断宣传主权

与分权学说,并把它运用于国家政权的建构之中。

2009年北京大学631政治学概论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2009年北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政治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利维坦

2.立宪政体

3.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国家利益

5.国际格局

6.软实力

二、简答

1.简要分析人民主权思想的内容及其发展。

2.简述政治权力的本质。

3.文明冲突论的基本内容和提出背景。

4.简述非传统安全。

三、论述

1.结合政治理论与实践,分析政治中人与制度的作用。

2.试析冷战后世界政治的发展特点。

参考答案

2009北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政治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利维坦

答:利维坦是英国作家霍布斯的著作,《利维坦》全书分为四部分。第

一部分开宗明义宣布了作者的彻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一般的哲学观点,

声称宇宙是由物质的微粒构成,物体是独立的客观存在,物质永恒存

在,既非人所创造,也非人所能消灭,一切物质都于运动状态中。第二

部分是全书的主干,主要描述自然状态中人们不幸的生活中都享有“生

而平等”的自然权利,又都有渴望和平和安定生活的共同要求,于是出

于人的理性,人们相互间同意订立契约,放弃各人的自然权利,把它托

付给某一个人或一个由多人组成的集体,这个人或集体能把大家的意志

化为一个意志,能把大家的人格统一为一个人格;大家则服从他的意

志,服从他的判断。第三部分《论基督教国家》旨在否认自成一统的教

会,抨击教皇掌有超越世俗政权的大权。第四部分《论黑暗的王国》,

其主要矛头是针对罗马教会,大量揭发了罗马教会的腐败黑暗、剥削贪

婪的种种丑行劣迹,从而神的圣洁尊崇,教会的威严神秘,已经在霍布

斯的笔下黯然失色。

2.立宪政体

答:略

3.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略

4.国家利益

答:国家利益的概念就是在欧洲最早的民族国家形成之后才出现的,由

法国的黎塞留主教首先提出国家至上理论,可见国家是最高的本源,国

家主权至高无上,国家利益自然就源于国家主权,是国家的最高目标,

国家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于是,国家利益成了决定国家对外政策与行

动的基本动因,影响国际关系的核心因素,也是国家间关系最基本的驱动

因素。关于国家利益的概念辨析,中西方学者乃至不同派系的认知都不

尽相同。现实主义代表摩根索曾对国家利益的概念提出明确的定义,他

说,国家利益应当包括三个重要的方面:领土完整、国家主权和文化完

整。他认为,在这三个方面中,最本质的问题就是一个国家的生存问

题,其余方面都是次要的问题。结构现实主义学派代表人华尔兹以简约

的模式来分析体系结构从而得出结论:生存是国家惟一的利益。新自由

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基欧汉则主张三种国家利益:生存,独立,经济财

富。而建构主义学派代表人温特又在其后加了第四种利益—集体自尊。

5.国际格局

答:国际格局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周期内国际关系构成中,在国家利益

和国家力量集合的基础上,以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等战略力量角色及其

组合形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和局

面。构成要素:①行为主体,即国际关系中起举足轻重作用的国家或国

家集团,或者称为战略力量,这是构成国际格局的基础性要素;②相互

战略关系,国际格局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必须由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许多行为主体并存,二是行为主体彼此之间发生相当程度的交往;

③相互关系结构状态,这一点是由客观环境和主观因素所决定的。

6.软权力

答:“软权力”概念的提出者约瑟夫·奈的定义:它是一种“影响别人选择

的能力,如有吸引力的文化、意识形态和制度”。约瑟夫·奈指出,有很多

种影响他人行为的方式,既可以通过威胁和奖励他人,也可以通过吸引他

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前者是运用“硬权力”,后者是施展“软权力”,“软

权力”指的是与诸如文化、意识形态和制度等抽象资源相关的、决定他

人偏好的“软性同化式权力”,指通过吸引力而非强制手段,让他人自愿追

求你所要的东西之能力,通过自己思想的吸引力或者决定政治议题的能

力,让其他国家自愿效仿或者接受体系的规则,从而间接地促使他人确定

自身的偏好。实际上,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软权力就是吸引力。

二、简答

1.简要分析人民主权思想的内容及其发展。

答:略

2.简述政治权力的本质。

答:政治权力就是在政治领域的特殊表现,是一切权力中最重要的权

利。是在阶级社会里,在特定的社会政治共同体中,经济上占统治地位

的阶级,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原则,凭借国家这种物质的强制

力,对其他阶级和个人进行控制和制约的能力。政治权力实际上是在特

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

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

系,形式上是特定的公共权力。

3.文明冲突论的基本内容和提出背景。

答:略

4.简述非传统安全。

答:略

三、论述

1.结合政治理论与实践,分析政治中人与制度的作用。

答:主要从制度的重要性与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角度出发。

2.试析冷战后世界政治的发展特点。

答:首先,探讨当前国际形势大背景。

其次,分析主要大国关系。

最后,总结论述当前国际政治发展。

2008年北京大学政治学概论考研真题及答案

2008年北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政治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6题)

1.民主集中制

2.司法审查

3.乌托邦

4.民族主义

5.NGO

6.危机处理

二、简答(每题10分,共4题)

1.美国新保守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形成背景。

2.总统制与议会内阁制的区别。

3.国家对外战略与外交政策的关系。

4.试析时代论对国际政治研究的意义。

三、论述(每题30分,共2题)

1.试论对权力限制的意义,并试举不同时代不同国家限制政治权力的

政治实践和制度。

2.结合大国关系分析当今国际政治格局的特点。

参考答案

2008北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政治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民主集中制

答:民主集中制在高度民主的基础上实行高度集中的制度,民主是集中

指导下的民主,在集中的前提下发扬民主,所以民主集中制的重点在集

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根本的组织原

则。它规定了领导和群众、上级和下级、部分和整体、组织和个人的正

确关系,是胜利推进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保证,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

主义国家机构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

2.司法审查

答:司法审查亦称“违宪审查”,是西方国家通过司法程序来审查、裁决

立法和行政机关是否违宪的一种基本制度。司法审查制度的理论依据

是: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议会、政府)立

法执法的基础和根据,宪法至上,法律和法令从形式到内容都不得同宪

法条文相抵触;司法机关(主要是最高法院或宪法院)是保障宪法的机

关,对宪法有最后的解释权,议会、政府的法律、法令如果违反宪法,

司法机关可以裁决该项法律、法令违宪而无效。

3.乌托邦

答:乌托邦(Utopia)本意为“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延伸为还有理

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其中文翻译也可以理解为“乌”是没

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即为“空想

的国家”。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托马斯·莫尔(英国人)在他的名著

《乌托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

闻。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

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由秘密投票产生。他认

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必须消灭它。

4.民族主义

答:“民族主义”是指将自我民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主体而置于至

上至尊价值观考虑的思想或运动。美国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民族主义

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思想状态。”英国学者爱德华·卡

尔认为:“民族主义通常被用来表示个人、群体和一个民族内部成员的

一种意识,或者是增进自我民族的力量、自由或财富的一种愿望。”英

国民族学家安东尼·史密斯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运动,目的

在于为一个社会群体谋取和维持自治及个性,他们中的某些成员期望民

族主义能够形成一个事实上的或潜在的民族。”据美国学者路易斯·斯奈

德研究统计,近代以来至少存在有200种以上的不同含义的民族主义。

5.NGO

答:NGO是英文“non-governmentorganization”一词的缩写,是指在特定

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

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NGO在全球范围

的兴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全球人口、贫困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

出,人们发现仅仅依靠传统的政府和市场两级还无法解决人类的可持续

发展问题。作为一种回应,NGO迅速成长并构成社会新的一级。NGO

不是政府,不靠权力驱动;也不是经济体,尤其不靠经济利益驱动。

NGO的原动力是志愿精神。一个发达的现代社会需要发达的非政府组

织。

6.危机处理

答:危机处理是指公共关系活动中日益引起重视的管理思想和生存策

略,特别是在全球化加剧的今天,企业或组织一个小小的意外或者事故

就会被扩大到全国、甚至更大的范围内,产生掩耳不及迅雷的恶化后

果。因此在新时代,企业或组织更应该建立起完备的危机紧急处理系

统,并懂得如何运用新的技术全方位地有效传播和控制信息,使损失降

低至最低限度。

二、简答

1.美国新保守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形成背景。

答:新保守主义是政治动向及运动的一种,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开始

出现,并于20世纪70年代成型,在己故的总统罗纳德·威尔逊·里根及乔

治·沃克·布什执政期间,均推崇“新保守主义”。新保守主义之所以称之

为“新”,是有以下两个原因:

(1)当时提出这种主义的具自由主义、民主主义及社会主义背景者,

不少均首度接触保守主义;

(2)新保守主义较为曲解现时的保守社会政治思维,这种主义是从不

少二战后的知识根源中导出,包括文艺批判及社会科学。学者崔之元

曾归纳新保守主义不同于传统保守主义的三点新意﹕

①新保守主义致力于将美国从“非正式帝国”转变为“正式帝国”;

②新保守主义同美国南方新教原教旨主义建立了政治同盟。或者说﹐新

保守主义是美国南方基督新教忠诚和中西部牛仔精神所综合形成的“大

美国主义”,布什总统可以说是他们的典型人物;

③新保守主义的哲学基础不是伯克(EdmundBurke)式的传统保守主义学

说﹐而是列奥?施特劳斯的“自然权利学说”。

2、总统制与议会内阁制的区别。

答:总统制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与议会内阁制

相对称,指由选民分别选举总统和国会,由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同时担

任政府首脑的制度。实行总统制的国家,在宪法中都规定了总统的职

权;议会内阁制是议会内阁制是以议会(国会)为权力核心,行政系统

受议会的节制,行政权与立法权合一,政府(内阁)则对议会负责。而

且不同于总统制的制衡(checkandbalances)理念,议会内阁制的基本原

则是责任政府(responsiblegovernment),不但个别之阁员需对议会负

责,内阁整体亦需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对某位阁员或整体内阁不信

任,个别阁员或整体内阁便需要辞职以示负责。二者区别如下:

(1)政府的组织方式不同。在议会制共和制下,政府(内阁)一般由议会

中(两院制议会中,一般指众议院)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来组

织;在总统制共和制下,政府成员由当选的总统任命并领导。

(2)议会的职权不同。议会制共和制下的议会不仅具有立法、监督政

府和决定财政预算等权力,还具有组织政府的权力;总统制共和制下的

议会仅具有一般议会所拥有的立法、监督政府和决定财政预算等权力,

而没有组织政府的权力。

(3)政府与议会的关系不同。在议会制共和制下,政府对议会负责。

如果议会对政府的政策不满而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时,政府就得辞

职,或者呈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在总统制共和制下,总统

领导下的政府只对选民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作为立法机关的议会,

其议员不得兼任行政官员,而作为行政机关的政府官员也不能兼任议员

(议会制共和制下的政府成员却同时也是议员)。总统行使权力时对议会

不负政策上的责任,议会不能因政策问题对总统和政府提出不信任案,

以迫使其辞职,但在总统有违宪行为时,可以对总统提出弹劾。总统应

向议会报告工作,且无权解散议会,但是对议会通过的法律可以行使否

决权。

(4)国家元首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在议会制共和制

下,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只拥有虚位没有实权;而在总统制共和制

下,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实权。

(5)执政党的产生方式不同。议会制共和制下的执政党一般是指在议

会大选中获胜的那个政党或政党联盟;而总统制共和制下的执政党则是

指在总统大选中获胜的那个政党或政党联盟。

(6)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不同。在议会制共和制下,作为国家元首的

总统,大部分国家由议会选举产生,只有少数国家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

举产生;而在总统制共和制下,总统一般由全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

3.国家对外战略与外交政策的关系

答:外交政策是指一国处理国际、对外关系问题,进行外交活动所遵循

的基本原则和行动方针。外交政策的结构包括:政策目标、外交政策的

基本原则、达到外交政策目标的行动方案和具体手段。外交政策目标的

分类:(1)从时间角度可分为短期、中期、长期目标;(2)从作用的

对象可分为对俄政策目标、对美政策目标等等;(3)从涉及的问题可

分为对外安全、经济、援助目标等。制约外交政策的因素:自然因素和

社会因素,对外战略是对外交政策总体上的规划。

4.试析时代论对国际政治研究的意义。

答:本题也属于记忆性的题目,参考书有明确阐述。列宁根据对帝国

主义的全面分析,发现了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及政治发展不平衡

的规律。他根据这个规律,深刻地分析了战争在帝国主义时代产生的历

史条件及战争的起因和阶级性,科学地阐述了战争与政治的相互关系,

指出了帝国主义战争必然引起革命的规律性,论述了由战争性质所决定

的战争类型及对待战争的态度和策略,明确提出了"变现时的帝国主义

战争为国内战争"的伟大策略思想,同时还指明了消除战争的根本途径

和方法,从而形成了关于帝国主义时代的战争学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战

争学说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参见梁守德《国际政治学概论》

三、论述

1.试论对权力限制的意义,并试举不同时代不同国家限制政治权力的

政治实践和制度。

答:论述题没有标准答案,分析的合理,言之成章即可。

首先,介绍权力限制所采用的力量。

其次,举例介绍不同时代不同国家限制政治权力的实践。

最后,总结。

2.结合大国关系分析当今国际政治格局的特点

答:本题非常灵活,但是还是要从参考书出发,不要脱离课本去回答问

题。以下的分析思路可以作为参考。首先,分析当今国际格局。

其次,分析当今主要的大国关系。

最后,结合大国关系分析国际政治格局的特点。

2007年北京大学640政治学概论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2007年北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政治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6题)

1.政治

2.宪法政府

3.现代西方国家的地方分权(decentralization)

4.文官制

5.计划经济

6.政治伊斯兰

二、简答(每题15分,共4题)

1.试述西欧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异同。

2.权利与权力的关系?

3.习惯法的价值何在?

4.简述势力均衡和集体安全的异同。

三、讨论下列各题(每题30分,共2题)

1.试从比较的角度出发,讨论中国传统政府制度和政治文化中的正面

因素。

2.试分析西欧北美国家福利制度的得与失,并讨论其进行市场化改革

的阻碍因素。

参考答案

2007年北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政治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政治

答:政治是指在一定的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

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这一定义有三基本点:①强调社会政治关系是围绕着一切特定利益,借

助于一切社会公共权力形成的;②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实现

和形成的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③指出了政治的全部本质

内容,一方面它是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它包括

了利益、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三个基本方面。

2.宪法政府

答:宪法是政府正当性的根本准则。宪法本身的正当性是由它制定程序

的正当性来保证的。恶法非法,政府不应遵守。可以参照课本来回

答。

3.西方现代国家的地方分权(decentralization)

答:“地方分权”是“中央集权”的对称。单一制国家的一种类型。在中央

政权统一领导下,按照全国统一的法律,地方居民自主地组织地方公共

机关,自主地处理本地区事务。以英国为典型。国家权力依法由中央政

府和地方政府分别行使的制度。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权范围一般

规定在宪法和法律中。除军事、外交等全国性重要事项由中央政府统一

掌管外,凡是地方可以处理的事项,如工农业、商业等,均由地方政府

负责。有的如交通、财政等项,则由中央与地方分管。地方政府除依法

行使其职权外,还须执行中央政府交办的全国性政务。实行联邦制或地

方自治的国家,多采用地方分权。

4.文官制

答:略

5.计划经济

答:计划经济相对与市场经济,是指一种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新型

科学的社会经济体系。计划经济,顾名思义就是有规划、计划地发展经

济,避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盲目性、不确定性等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

造成的危害;计划经济是共产主义的经济体系,它的建立为社会经济的

发展提供科学的保证,只有实现计划经济这一科学体系,社会经济才能

消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产生的弊端,才能达到社会经济高速、平稳和

健康的发展。

6.政治伊斯兰

答:政治伊斯兰是政治的宗教化和宗教的政治化,即以宗教为工具或载

体,表达政治诉求的一种方式,是一些追求政治目标的个人、团体和组

织对伊斯兰教工具化而产生的一种形式,它通过对未来的构想,为应对

社会挑战提出政治回应,为重新界定和解读从伊斯兰传统中借用来的概

念提供基础。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当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势力向阿拉

伯世界扩张时,伊斯兰政治运动开始冒起。这些伊斯兰政治运动有着各

种各样流派。保守的流派主张“净化”伊斯兰教;进步的流派,则主张伊

斯兰教改革或现代化,而这些进步的伊斯兰教政治运动,大都在西方帝

国主义将伊斯兰世界瓜分后,形成了伊斯兰世界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

义的激进力量;在20世纪的前半叶,这些伊斯兰教激进力量,经常跟民

族主义者、左翼力量结合在一起。

二、简答

1.西欧与中国封建制度的异同。

答:西欧封建制度和中国的封建制度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具体来看

(1)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概念是:封建主之间形成了特殊的封建君主

封建臣子;并形成了与封建君主和封建臣子相适应的封土制度;中央权

力衰落,各封建主在其领地内有独立的政治权力。封建土地关系的确

立;在东西法兰克王国,分别以《米兰敕令》和《克尔西敕令》为标

志,承认贵族领地世袭。

(2)中国封建制度的基本概念是:在中国,“封建”的概念可以意指三

个不同的对象∶第一是指中国古代的封建,如西周的“封建亲戚,以蕃

屏周”;第二是指中国从古代延续到近代的“封建社会”,久讼不已的中

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与中国封建社会为何长期延续等问题即由此而来。

(3)中国与欧洲国体的相异点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是欧洲自统一的罗马帝国崩溃以后仍为列国处在分裂状态,而中国自

两汉以来却永为一统。中国与欧洲的国体在春秋以前大略相同,而从春

秋以后则截然相异。秦废封建置郡县以后,二千年循其轨而不易。虽然

西汉有七国之反,晋有八王之乱,明有燕王、朱宸濠之变,但都为时不

长,不构成列国之形。至于汉末的州牧,唐代的藩镇,也都是涌乱一

时。所以,中国自秦汉以来就可以说是进入了一个“统一时代”。考察其

原因,一是因为儒教被定于一尊;二是因为种族的界限在中国不严,不

同种族之间可以互相通婚,渐渐就没有了差别。至于一统与列国孰优孰

劣,则前者利于安民,后者则由于竞争而能发扬民气。

②欧洲有分国民阶级之风而中国却没有。与世界万国不同,中国历来此

风不盛,至汉以后,尤绝无之。布衣卿相之局已是司空见惯。魏晋九品

中正制虽然有“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贵族”的流弊,但这并不是创立这种

制度的本意。至于唐以后设科取士,下层平民更是可以“平地青云”。虽

然还有皂隶奴才不许登仕版之禁,但这些人其数甚微,不能目为一种阶

级。产生这一差别的原因是由于战国时各国不能不延揽人才,敬礼处

士,招致客卿,从而破除了世卿的藩篱,而孔子、墨子等圣哲,又都大

倡平等之义,孔讥世卿,墨明尚贤,他们的门人弟子多出身微贱,遂使

天然阶级之陋习一扫而空。然而,中国无阶级这一情况也是有利有弊,

利在国民比较平等幸福,弊在没有竞争,相博而不能使“民气日昌,民

智日开”,又由于“被治之民”中的潜在不满者有渠道可以上升为“治人之

人”,得到富贵,所以“民气不聚而民心不奋”。

2.权力与权利的关系?

答:权力和权利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1)权力是指产生某种特定事件的能力或潜力;许多心理学家视权力

为人们行动和互相作用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的动机;还有人认为,权力

就是一种与理解的预测行为特别有联系的动机。这些定义均没有揭示权

力的真正本质。人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必须有效地建立各种社会关

系,并充分地利用各种价值资源,这就需要人对自己的价值资源和他人

的价值资源进行有效地影响和制约,这就是权力的根本目的。总之,权

力的本质就是主体以威胁或惩罚的方式强制影响和制约自己或其他主体

价值和资源的能力。

(2)权利是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人与人之间建立了各种各样

的社会关系,按维系方式的不同,所有社会关系可以分为亲戚关系、朋

友关系与同事关系,按社会领域的不同,所有社会关系可以分为经济关

系、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而所有社会关系的核心内容都是价值关系或

利益关系,即在所有的社会关系中,任何人一方面应该进行一定的价值

付出,另一方面又应该得到一定的价值回报。

(3)二者相互区别。权力是一个政治概念,一般是指有权支配他人的

强制之力,它总是和服从联结在一起。任何社会都是一定的权力和一定

的服从的统一。权力有两层含义:一是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如国家权

力,就是国家的强制力量,像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等;二是职责范

围内的支配力量,它同一定的职务相联系,即有了一定职务就有了相应

的某种权力,如行使大会主席的权力;而权利是一个法律概念,一般指

了赋予人们的权力和利益,即自身拥有的维护利益之权。它表现为享有

权利的公民有权做出一定的行为和要求他人做出相应的行为。权利的行

使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即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正当的权利。权利和义务

相对应而存在。具体表现在:

①行使主体不同。权利的行使是一般主体,而权力主要是国家机关及其

工作人员。

②处分方式不同。权利一般可以放弃和转让,而权力必须依法行使,不

得放弃和转让。

③推定规则不同。权利的推定规则为“法无明文禁止及可为。”而权力只

以明文规定为限,否则为越权。

④社会功能不同。权利一般体现私人利益,权力一般体现公共利益。

(4)两者也是相互联系的,具体表现在:

①相互依存。一方面,一国最高权力来源于其公民对自身部分权利的让

渡;另一方面,权力在将自然权利确认为法定权利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

用。

②相互作用。一方面,公民可以以权利控制权力;另一方面,法定权利

的实现,救济也离不开权力。

③相互冲突。一方面,权力是保障权力必不可少的力量;另一方面,为

了切实保护权利又必须限制权利。

3.习惯法的价值何在?

答:“习惯法”在许振洲的《政治学》里有所阐述。在回答本题的时候,

要先从“习惯法”的定义出发。习惯法是独立于国家制定法之外,依据某

种社会权威和社会组织,具有一定强制性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在现代

法律体系中,习惯法的作用大大减弱了,除了在非洲一些国家习惯法仍

然在实际上起着比较大的作用外,在其他主要法律体系,习惯法已经不

是主要渊源。但是,习惯法仍然在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中扮演着不可或

缺的角色。

4.简述势力均衡与集体安全的异同。

答:实力均衡与集体安全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也是相互区别的。

(1)势力均衡主要指在相互竞争的国家间,没有一个国家集团在力量

对比上占有优势地位的暂时均衡状态。实际上,在寻求这种暂时均衡状

态中,每个国家和集团都力争有利于自己的优势,因此势力均衡本身就

是强权政治的主要原则。首先阐述均势理论的是16世纪的N.马基雅维

利的《君主论》。

(2)集体安全:集体安全理论的代表人物I.克劳德认为,集体安全有两

层涵义:①建立稳定有效的集体安全保障体系,以集体的优势实力制止

战争和侵略行为;②不仅保障大国的利益,而且确保弱小国家的独立主

权和安全,这是集体安全能否实现的关键。集体安全体系一向被看作是

全球性的,其成员具有世界性(universality)和全球责任感(global

obligation)。20世纪前,在国际关系中主要实行单独安全保障体系,即各

国依靠自身力量或与别国结盟以保障安全。这种体制是以大国军事集团

的对抗和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特征的,结果酿成了两次世界大战。集体

安全主张是在预防世界大战的背景下产生的。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建

立,是迄今为止国际社会所作的实现集体安全体系的两次重大努力。

(3)异同:略

三、论述

1.从比较政治的角度看,中国传统政府制度与政治文化中的正面因素

有哪些?

答:首先,介绍中国传统政府制度与政治文化。然后,从比较的角度,

分析其正负面因素。最后,总结。

2.分析西欧北美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得失,讨论对这种制度进行市场

化改革的限制因素。

答:首先,分析北美国际社会福利制度,举例说明。其次,分析这种

社会福利制度的积极与消极作用。最后,具体讨论对这种制度进行市

场化改革的限制因素。

2006年北京大学353政治学概论考研真题及答案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政治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6题)

1.政党

2.代议制民主

3.联邦制

4.分权与制衡

5.国际格局

6.综合国力

二、简答(每题15分,共4题)

1.行为主义革命的主要诉求?

2.比例代表与多选制(多数胜出的选举)对政党格局的影响?

3.违宪审查及其意义。

4.中国和平崛起的内容。

三、论述(每题30分,共2题)

1.试分析社会公正,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2.试论述不同政治制度产生的社会基础。

参考答案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政治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政党

答: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它是在阶级社会中,一

定的阶级或阶层的政治上最积极的代表,为了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政治

目的,特别是为了取得政权和保持政权,而在阶级斗争中形成的政治组

织。

2.代议制民主

答:代议制民主(representativedemocracy)是公民选举代表掌握国家决策

权力的民主形式。代议制民主下,公民的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选举代表

的权利上。古代的直接民主随城邦的解体而消逝,民主在中世纪末期再

生时便采取了代议制形式。近代民主思想家虽然承认国家权力属于人

民,但他们几乎众口一词,认为人民不适合直接掌握国家权力。他们认

同中世纪成长起来的代议制民主,由人民选举出代表掌握国家权力。公

民的民主权利体现在他们选举代表的权利上。代议制民主方案的出现,

使近代思想家解决了一个困扰民主制度拥护者的一个难题,即在理论上

必须承认人人平等,但在实践上,只能由少数精英掌握国家权力。实行

代议制民主的另一个绝对的理由在于,近代民族国家地域广大人口众

多,经济发展和社会交往水平以及交通通讯等技术手段的限制,使直接

民主在实际操作上是不可能的。

3.联邦制

答:联邦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共和国、州、邦)结合而成

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联邦制国家由各个联邦成员组成,各成员单位先

于联邦国家存在。联邦成员国在联邦国家成立之前,是单独的享有主权

的政治实体;加入联邦之后,虽然不再有完全独立的主权,但在联邦宪

法规定的范围内,联邦成员的主权仍受到法律的保护,联邦成员有自己

的宪法和法律。在组成联邦制国家时,联邦成员单位把各自的部分权力

让渡给联邦政府,同时又保留了部分管理内部事务的权力。

4.分权与制衡

答:分权制衡是被西方国家普遍运用在政治体制和其他国家管理活动中

的重要法理。制衡学说源于分权思想,分权思想可以溯源于古希腊的亚

里士多德。这位古希腊的先哲在阐释他的“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的思

想时,主张把政府的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个要素,而权力活动

又应当普遍地、严格地遵守制定得完好的法律。在分权思想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制衡学说,形成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当时尚未掌握政权的资产

阶级为了同封建主分享统治权并反对封建主的专横,便提出了分权制衡

学说,主张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项权力应当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国

家机关去行使,形成三项权力间的相互牵制和相互约束的格局,以保持

国家权力间的平衡状态.防止某个机关或某个人的独断专行。

5.国际格局

答:国际格局是指在一定的历史发展周期内国际关系构成中,在国家利

益和国家力量集合的基础上,以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等战略力量角色及

其组合形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和局

面。构成要素:①行为主体。即国际关系中起举足轻重作用的国家或国

家集团,或者称为战略力量,这是构成国际格局的基础性要素。②相互

战略关系国际格局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必须由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许多行为主体并存,二是行为主体彼此之间发生相当程度的交往。

③相互关系结构状态这一点是由客观环境和主观因素所决定的。

6.综合国力

答:综合国力(NationalPower)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

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技术实力的综

合性指标。如何界定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或战略资源,国际上尚无

统一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阿什利·泰利斯将国家实力定义为两个分量相

互作用的产物,即一个国家在给定时间上具有掌握经济创新周期的能

力,并利用这种控制能力形成有效的军事能力,反过来创造一个稳定的

政治环境,加强现存的经济优势,也为保持国家的战略优势以及从国际

体系中获益提供基本条件。概言之,综合国力可以简单地定义为一个国

家通过有目的的行动追求其战略目标的综合能力。

二、简答题

1.行为主义革命的主要诉求。

答:(1)二战结束后,沉寂已久的政治论坛重新活跃起来,一些政治

学者纷纷著书立说,在反思传统的政治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许多有关政

治研究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战后十几年中,这些反思与创新逐

渐会继成了西方政治思想领域内一场深刻而广泛的变革,这就是人们通

常所说的“行为主义革命”。

(2)这场变革突破了西方传统政治理论的模式,将一批自然科学和社

会科学的理论方法引入政治研究,采用新的思维方式与分析方法,重新

认识和解释社会政治现象,建立起一整套独特的政治概念的逻辑体系。

行为主义革命结束了传统政治理论一统天下的局面,确立了现代政治学

的主导地位,从而开辟了西方政治理论发展的新阶段。

2.比例代表制与多选制对政党格局的影响。

答:比例代表制相对于多数制来说,是三权分立体制中议会选举中分配

议席的两种方法之一,以每一参选组别所得选票占全部票数目的百分比

分配议席。此方法最早出现于瑞士,并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