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II科技发展与治安维护摘要:在2012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会议上有相关报告指出:“要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党和国家都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信息化建设上面做出了巨大的投入,警务信息化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不过,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迅猛发展,社会生活形态的快速变化,传统的信息化治理下的简单人防加物防加技防的手段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变化的社会治安防控需求,暴露出诸如警力资源严重短缺、信息处理上传失真导致处理失当、数据信息研判不准确、各部门间数据壁垒严重等问题。本文主要分析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治安维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办法。关键词:科技;治安维护;大数据;信息技术
目录一、绪论 1(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二)研究现状 1二、利用科技进行治安维护的现状分析 3(一)科技对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管理所产生的影响 3(二)依托科技治安防控由传统转向现代化模式 3三、利用科技进行治安维护存在的问题 4(一)在治安防控方面缺乏科技文化 4(二)保安数据解析和运用方式的标准化有所欠缺 5(三)每个组织的信息数据缺少一定的分享以及整理 6(四)犯罪信息的公开化以及透明度不够 6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科技应用的具体举措 7(一)树立科技理念,弘扬科技文化 7(二)做好顶层设计,强化数据应用管理 8(三)研发大数据分析技术,重视专门人才培养 10(四)重视信息资源共享,提升社会治安防控智慧化程度 10结束语 11参考文献 12PAGE2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科技进步达到一定水平,犯罪人才有可能以高科技作为手段实施犯罪活动。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化学技术、激光技术、核技术等高新科学技术的产生和运用,在为社会贡献巨大能量的同时,也为犯罪事实提供机会和条件。特别是我国,目前正处于高科技发展迅速和科技应用领域极度扩张的黄金时期,人们往往更关注高科技能否带来经济、社会效益,而忽略了科学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和和其自身可能潜藏的隐患。技术本身引发的问题最终还是要靠科技的发展来解决。区别于传统犯罪,高新科技犯罪的作案手法具有较高的智能性和极强的隐蔽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才能获取证据,抓获犯罪嫌疑人。高新科技犯罪是社会多方面因素共同塑造的结果因此对其采取的防控方式也应当尽可能调动社会一切有利因素,充分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教育、文化、技术等多种手段,以实现对高薪科技犯罪的综合治理。(二)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文献综述一些发达国家早期对社区治安的研究提出了两种理论,一种为“技治主义”,还有一种为“空间主义”。技治主义认为技术进步是社区治安的关键所在,包括电子监控技术、巡逻技术等,用以提高警察的迅速机动能力。技治主义是社区治安的经典理论。空间主义则认为把社区治安的“空间性(也就是自治传统和公众直接参与)”忽略掉而去过度夸大治安技术是不对的,这是对技治主义的反思和修正,空间主义主张“空间管理”,将管理权力归还社区。国外研究的社区警政策略虽然看见成效,但实质是驱逐犯罪离开社区的行为,从根本上对降低犯罪率没有什么帮助。于是西方国家又研究了一些针对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社区教育行动,如同伴教育、家庭行动计划等,这在预防犯罪方面的有着更显著的效果。总体而言西方国家的城市治安防控体系有其自身的优势,相对符合其国家、城市、经济人文等特征。如西方国家强调警务的整体性和迅速性,强调动态管理和时空控制,实现了扁平化指挥。大部分地区会将一半以上的装备警力放在街面,以实现其警务机制,最大限度地压缩和消除犯罪的空间和时间。再如西方国家运用市场经济的规律去建设治安防控体系,利用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引导、调节、管理。例如西方国家对于社会治安监控系统的建设,充分运用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避免了资金保障、日常管理等难题。发达国家对于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研究也不止于传统模式,其高新技术的开发及运用也走在前端,对数据的收集,以大数据的分析引导警务等方面也有我们值得借鉴的地方。发达国家的治安防控体系有很多优势,我国在建设治安防控体系过程中可以借鉴,但不应生搬硬套,应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建设与我国经济状况、社会状况、法律体系相适应的治安防控体系。2.国内研究文献综述我国近代开始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行探索、研究,不断发展进步,慢慢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符合社会现状的理论实践体系。从发展史来看一共经历了三个时期。;,首先是探索期:20世纪80年代,社会经济极速增长,导致城市之间人员流动量增加,这就诱发暴力性、突发性的案件爆发,给社会治安稳定带来极大隐患。为此公安机关对社会治安防控做出相应改进,各地建立起巡逻防暴队。与此同时,还成立了指挥中心,指挥中心的成立使得处警反应迅速,加强了各警种之间的协调,从而迅速打压各类犯罪案件的高发势头。这一时期公安机关这些机构的设立表明我国治安防控体系已经形成。其次是发展期:十几年的发展,公安机关指挥中心这一机构的职能不断完善,科学技术的应用在警务工作中变得重要起来,如计算机、无线电设备等,推动了全国报警服务的发展,报警服务、指挥中心、巡逻警察使得公安机关的处警速度明显增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快速发展,一些发达地区公安机关开始探索防控体系的建设以来适应当前社会。与此同时,通讯网络、信息化的建设、高新设备的引进等在公安系统中的应用,在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得到长远发展,这个时候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初具规模。最后是规范期:随着电子地图、卫星定位、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运用,社区警务的建设,推动了科学警务模式的发展,形成了人、物、技防的“打防控一体化”,同时公安部提出社会治安以防为主,以打促防推动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加速发展,这意味着发展进入规范期。二、利用科技进行治安维护的现状分析(一)科技对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管理所产生的影响大数据与云计算是相对而生的,伴随我们这个时代的还有移动互联网,这些新时代的新事物悄然的渗透到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影响着各行各业,充斥着现代社会的每个角落。(1)大数据对政务的影响:大数据能从很多方面反应出一个人的财产状况,这样可以帮助纪检部门预防和打击腐败问题。(2)大数据对医学的价值,现在医学上有了检测人类基因序列的能力,将这些基因信息转化为数据汇聚到医疗机构的数据池中,对于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帮助医生为病人分析患病的可能性,从而实现预防。(3)大数据对于社科研究的价值,收集社会舆情并进行监测,运用大数据追踪大家的关注点,从而提升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4)大数据与精准营销:每个人在互联网上的交易行为,都能被记录下来,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精准营销。如,当我们每次登陆某购物网站时,网站就会自动推送我们可能感兴趣的新产品。(5)大数据与客户需求分析:企业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判断客户的需求,这样可以帮助企业整合资源节省成本,精准的为客户开发产品。如,广告业运用好大数据,就可以分析出大众的偏向喜好,从而运用到产品广告中,提高接受度。制造业运用好大数据,可以分析到面向群体的需求,从而生产出针对性强的产品。旅游服务企业运用好大数据,可以为每一位客户制定出一份针对其个人自身喜好的旅行计划,真正的实现私人订制。(6)大数据的智能交通管理,大数据可以按照卡口名称,车道名称,车辆类型、颜色,车牌号码,牌照类型,车流状况,通过时间等多项内容为分析条件,以此来科学合理的制定交通管理方案。(7)大数据与社会信用评估体系的建立,收集每一位社会成员的日常行为数据,为其建立一套个人信用档案,运用大数据分析进行信用评估。(二)依托科技治安防控由传统转向现代化模式大数据使得粗放的传统警务模式变为精准的现代化警务,大数据背景下的警务模式也被称为警务大数据,警务大数据其核心要义,就是实施“以数据来推动警务警情的预测、用数据来升级警务模式、用数据来提升警务管理”,即用大数据来革新警务模式,实现警务效能的集约化、合成化、规范化。同时大数据给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带来机遇,由传统治安防控变为现代治安防控,从而提高了治安防控的能力和水平。第一,大数据对情报指挥的影响,着力提升治安防控快速反应能力。大数据深化警务实战指挥调度体系建设,实现警力科学调度。大数据包含信息量大、涉及面广,推动分析研判,实现精准打击。第二,大数据对侦查防控的影响,强化合成侦查,着力提升打击防范能力。大数据在案件串并、锁定目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数据相关警务平台的搭建实现集约化打击。通过“大数据”深度、精准分析的特点,在做好分析类案规律特点、高发区域以及嫌疑对象作案手段、高危地区、活动轨迹等涉案信息的基础上,找出防范薄弱环节,从而由事后处置转向事前防范,实现主动、动态的警务模式。大数据促使社会治安防控动态化、精细化。第三,大数据对社会管控的影响,强化重点管理,着力提升现实管控能力。大数据的深度分析和预判功能,使得对重点人员、重点物品的管控做到其行动轨迹、居住定所、日常动态心中有数。较传统的定期走访、巡查等管控模式,显得更为实时、更为精准、更加智能,可控性更强。大数据的影响体现在各个警种,举个例一子说明,一辆汽车为了逃避交通违章处罚,遮挡了牌照上的几个数字,同时在市区路口闯了红灯,路口没有交警,过后司机担心被查,在路边将号牌遮挡物取下继续行驶,结果十几分后在其他路口被交警拦停。这就依靠了智能化的视频监控系统,当这辆车在路口闯红灯时,路口监控系统就己经记录下并将违章信息推送到交警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在数据池中研判分析发现车牌与车不符,并查出真实号牌,系统在几秒钟内将违法信息发送到距离最近警员的终端警务手机上下达截停查处的指令,传统的模式只能是定时定期的设卡查处,如今利用视频监控将各类交通违法行为收集到大数据池中,通过筛选分析,进行准确指挥调度,实现精准打击。大数据的智能、迅速、精准很大程度的提升了社会治安防控的效能。三、利用科技进行治安维护存在的问题(一)在治安防控方面缺乏科技文化事实上,治安数据以及犯罪情报在公安机关、法院、监察院等相关部门长年的治安防控工作中得到了大量积累。这些数据存在于这些机构和部门各种文件、报表、档案和案卷中。近些年来,我国办公信息化也在不断地加强,因而,在各机构的局域网内,还有很多城市管理、治安案件、居民户籍等大量数据,以及在辖区内保存的刑事案件。所以,在我国治安防控工作方面,不足的不是数据本身,而是相关部门对科技的重视度。我国历来缺乏科技文化,到了现代社会,我们更是遇到了定义数据的一致性差,数据质量低下,数据公信力差等情况。尽管曾经实地考察与融入群众等较为有效的方法一直沿用到了至今,在信息数据时代却更依赖于科学的分析方法及数据收集方式。眼下,相关主管部门在分析治安数据时,还习惯使用以往的经验与方式,缺乏对深度分析方法的使用,不能够准确地预估和防范违法犯罪风险;在决策问题上亦没有足够的量化支持,在犯罪问题的研究上,重防范而轻预测,重原因而轻影响,这些现象都表明在我国社会治安防控部门领域中,尚没有滋生出科技文化。(二)保安数据解析和运用方式的标准化有所欠缺现在,保安信息(包含触犯法律的犯罪事件)的取得己经是比较容易的了,现在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怎样去解析、安排和运用。随着我国警务信息化的建设以及公安部“金盾工程”的实施,我国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的硬件设备条件己经取得显著提升,但是对于这部分采集的数据的处理分析是下一步着重需要对待的问题。在解析方面,从前关于保安信息的解析要比总体方面的简单描述的信息要多,保安信息和周围环境、空间特点、社会经济条件以及人口等方面的解析有所欠缺,以其为基础所建立的信息模式和保安危险警告体制也很少;对于较小的地理方面的单位和相对长时间的保安危险解析也比较少;针对地理数据体系(GIS)的保安信息可视化的解析还在不断的发展和探究层面;对于保安因素的解析大多数仍然仅仅是表面的基础性描述。在运用层面上,因为正常的保安危险评价和估算的缺乏,所以保安信息数据就缺少一定的可实用性、可运用性以及针对性,特别是对于保安信息数据的预估落后。从实际方面来看,在统计数据上建立的模式以及拥有来往数据统计功能的治安预估对于防范以及控制信息资源的调动和防控布置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实践层面上,各个地区防控组织的保安信息解析和运用在目标的确立、解析方式、信息的标准、信息库的构建、解析工具的抉择、解析报告的构思、报表的信息化、信息解析专家的培训等各个方面都没有相对一致的、合理和过硬的标准化的方式。(三)每个组织的信息数据缺少一定的分享以及整理公安机关得到被害人的报案,通过被害人的银行对账信息得知涉案资金的去向。办案民警人工前往对方开户行获得犯罪嫌疑人使用的银行卡信息以及使用记录。同城银行基于对用户信息的保护,在接到公安机关的协助调查函后会上报主管领导审批等等,整个案件侦破的过程就是一个数据信息收集的过程。虽然本地区的保安和犯罪信息等数据为其所管辖的公安部门所有用,但是各个级别的公安部门、公安部门和别的防控部门之间、公安机关与社会其他机构之间数据缺乏有效兼容、交流与整合。通常的数据交流整合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数据孤岛”。“数据孤岛”在中国现在的社会现状中的保安组织的信息科技化的体系中是相当常见,“数据孤岛”准确地来讲并不是有技术方面的问题,而是在法律以及机制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这种问题使得保安防控机制很难确立社会各治安防控参与主体的网络化协作,影响着各部门的相互沟通、信息资源的分享、最新的信息数据的运用。(四)犯罪信息的公开化以及透明度不够将社会治安防御以及监控的信息公开不但使得人民的知情权利得到了保证,还可以将政府部门的权利运用更加透明化、公开化,以及促进社会各部门各机构有效协同,共同参与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与运营。通常各地的治安数据只在公安系统或者说政法系统内部交流,社会民众很少有机会获取。而以前中国的犯罪信息只在《中国法律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上公布,且只公开我国公安部门各年份刑事立案的数量以及一些重要案件的立案数量,和“两高”汇报、少数省份的公安每年的主要犯罪信息数据。其余目前并无太多信息的公开,例如社会治安违法信息、社区矫正人员数据、紧急治安事件的及时公开等。最近几年,由于各类犯罪信息数据的逐步公开透明化,这些数据包含刑事案件的判决书和刑事案件的主要信息数据(除了未成年人犯罪事件以及和国家机密相关的案件)都已经在中国范围内逐步透明公开,然而刑事司法方面的数据并没有进行透明公开。因为仅仅只有那些以所有判决书为基础的刑事司法数据才可以更加合理且准确地反映出犯罪的形势。因为刑事判决文件上的信息没有被更系统地整合,从判决书上来收集一些信息数据只能通过最简单的人工选择,换句话说也就是由人来仔细分析所有的判决书,并将web格式文本中的信息,比如说犯罪名称、时间、地点、受刑时间等,来转化成更为清晰的表格格式,然而通过机器智能收集信息和整理并没有完全的实现。除此之外,治安犯罪事件并不在公开透明化的范畴之内,因为犯罪信息数据拥有漏斗效应,治安事件的信息数据更加巨大且有着更加重要的参考意义。由于犯罪信息的透明化拥有上述的约束性,这就很难会出现比较专业的独立第三方的犯罪危险估算,普通老百姓很难依据这些治安犯罪信息来采取相对的防范措施。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科技应用的具体举措(一)树立科技理念,弘扬科技文化大数据的合理利用,不是单纯的为了“数据”而“数据”,应用大数据的第一步,的理念就是应在在社会治安防控领域的各部门,甚至是全社会牢固树立大数据大力弘扬科技文化。任何一种科学的完善,都离不开数学的运用,这是马克思的观点。英国物力学家开尔文也说过,“当你量化你谈论的事务,并且能够用数字描述它时,你对它就确实有了深入的了解。我国历来是重经验,轻实证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数据确实没有,有待收集;有些数据水分比较大,缺乏科学的收集方法指导,在逻辑推敲和检验过程中就会夭折;有关部门对多数的数据实行保密,与广大科研工作者和社会管理一线的人员无缘一见,更不用谈利用。在社会治安管理以及防控工作中,传统的工作方法定性种类多定量却少,不计成本的运动式执法习惯性地被用于社会治安防控的实践中。而就政府的现状来讲,,不可否认,我国官方的数据公信力弱、质量低,数据定义的一致性也有待提高。在数据理念的树立、科技文化的弘扬上,应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将数据治理理念广泛地推行到公共领域。除此之外,系统的数据比个人经验和领导的主观意志更科学合理地指导着公安决策,警务部门需要充分地认清这个观点。之前不断地深入到实地和群众紧密地结合到一起开展考察工作的益处是不可否认的,并应继续继承和发扬,但是对治安工作而言,系统采集的数据、科学分析的结果将更为重要。技术变革已经不足以将“大数据”时代概括,变革思想观念也是其范围之一,“大数据”观念的形成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对事物发展趋势进行判断时,结合之前的定式思维即利用主观意识弊端越来越明显,要树立数据是说话的依据这种观念;第二,要尽可能多地采集大量的有效数据应用到分析判断过程中;第三,注意对现有数据的分析,并从中挖掘出其潜在价值,并总结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从而对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对治安大数据的发展规定进行深入地研究并制定。治安防控工作自身有其复杂性,又存在着许多交叉重复的部门,为了避免出现严重浪费资源的现象,需要制定研究相关计划时进行分门别类地进行。从社会治理层面上应用发展“大数据”,各部门分环节实施,环环推进,注意在实践中不断对其进行调整、补充。(二)做好顶层设计,强化数据应用管理1.做好统一规划,建立公安数据管理机构治安防控中的大数据发展战略,需要在不同的警种、部门、领域设置该数据管理的部门和人员,建立统一的公安数据制度体系,并在硬件破解、建设软件和数据方面实现相互割裂,打破公安数据建设过程中管理部门不明确、不统一的局面。警务作战数据的持续良好发展离不开组织保证,因此要求管理机构在建立过程中,准确定位,明确责任,更好地服务于警务作战。根据我国公安机关智慧体系的实际,应依托警务信息部门,公安大数据建设管理组织的设置中,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在不同警种、部门中进行设置。数据的价值在于使用,目前我国政府部门以及警务部门并不是没有数据,而是缺少数据整合、分析的能力和部门人员。因此我们建议在社会治安防控的立体防控体系中设立专门大数据管理分析部分,配备专业人员,专门负责跨警种、跨部门的数据整合和分析工作,为治安管理甚至整个警务工作提供决策的数据支持。2.对警务数据标准进行统一准,有助于整合治安数据整合数据对数据的增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统一数据标准是实现数据整合有效的前提,这里就需要在整个社会防控体系中的各部门、各警种之间建立统一的数据定义。前述提到的警务部门数据管理分析处理机构,应在社会管理的各部门之间起到协作协调作用,推动建立整个社会统一的数据标准制定工作,并与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相接轨衔接,以促进和方便社会治安防控管理部门与社会其他部门、机构能够有效进行数据交换、整合。标准化的数据定义是为了实现社会治安管理统一化、网络服务统一化、业务流程标准化,使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参与者能够明确自我定位,度身边数据能够及时采集、及时分析、及时处理。3.盘活现有数据资产,消除现存数据壁垒对于目前社会治安的管理部门来讲,要让大数据落地,首先不能让花巨大成本建设起来的信息化成果浪费。在当前的警务信息化体制下,社会各行各业都在无时不刻地产生海量数据,社会治安防控参与部门应当行之有效地对数据进行收集储存,不能让信息成为转瞬即逝的无用品。其次,要重视历史数据的使用和挖掘。过去,无论是警务部门、机构还是个人,往往不注意积累历史数据,大量的历史数据在不断消逝,或者闲置。建议实务部门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历史数据进行保存、识别、检索、云端存储,进而进行分析统计,以发现现实规律,对社会治安情况进行有效预测,也有利于对历史教训进行总结。最后,要对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整合,将不同部门、不同层级、不同地域、甚至不同类别形式的数据进行整个,破除既有信息的信息壁垒,进行统一的规划,建设云端数据库,利用多级网络和数据交换中心,构建统一的警务信息平台,进而形成大规模的数据共享机制。4.注重社会数据质量,加强对治安数据的开发数据采集、使用、分析、处理等所有过程都和数据质量的问题密切相关,是数据质量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言。近年来,随着我国警务信息化的建设推进,整个社会治安管理体系重视数据的数量,却忽视了数据的质量,缺乏数据开发意识。事实的前身是数据,数据是事实没有经过加工、分析的体现。经过分析、处理过的数据将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数据,而是信息,是记录事实的符号,是信息材料的基础构成。大数据的核心不在于数据,而是在于基于数据的信息,关键在于数据的分析。就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而言,社会各部门时刻在收集到的数据并非真正的意义的大数据信息。警务部门需要通过系统性整合,从技术和体制层面提升对数据的处理,提炼能力。(三)研发大数据分析技术,重视专门人才培养警务部门数据技术和系统的自主研发有助于保护数据安全和进行防护工作。欧美国家的海量数据分析、分布式计算等众多大数据重要技术上的发展程度远超与我国当前的技术。如果在警务部门中一味地对国外前沿技术进行引进和使用将会对国家信息和社会公共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可见,全力对大数据的研发的必要性,牢牢掌握住数据主权,为其提供技术支持,保障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的早日建立。此外,在对推选数据化训练方面一定要加强,让公安工作实践中的每个人都坚定警务数据建设的必要性和变革作用。在警务训练过程中,将警务数据的采集。生成、利用和处理作为对警务深层规律进行揭示的方法,对信息警务实践进行指导,在信息系统的作用下,提高整体警务部门的执法水平是其最终目的。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利用先进成熟的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符合我国社会治安管理现状和警务实践的数据资料,也可以根据其自主性决策功能的系统分析功能,将其决策模式由经验性转变为数据性。(四)重视信息资源共享,提升社会治安防控智慧化程度从目前各地区社会防控监控资源看,现有信息系统主要利用道路交通监控资源、各街道监控资源等。这些监控资源主要由各地区自建完成,但仍然存在很多监控死角和盲点问题。从监控资源分布情况看,一般来讲,监控摄像头遍及社会的各个角落,从政府、监狱等社会司法行政部门,到银行、医院等社会服务行业;从学校、商场等人群聚集场所,到宾馆茶楼、道路交通等社会公共场所,可以调取的监控视频资源非常多,能够提取大量证据、解决很多案件事实问题。如果能够将这些不同单位和部门的监控资源整合到警务部门现有监控系统中,必将提高社会防控效率。但这类监控设施所属的负责单位不同,实现资源共享的难度较大,整合到警务部门现有系统中不仅需要提高网络传输带宽,还需要对现有街面监控系统进行升级和改造。因此,应从社会管理部门,尤其是警务部门高层牵头指导和监督,设计监控资源共享的技术标准和方式,实现全市监控资源的全整合。全市监控资源的全整合。警务部门系统开发的各类信息系统,最终需要人来使用,设计一种友好的、人性化的、便捷的管理平台,不仅可以便于相关人员使用、管理和维护系统,更有利于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从目前各地区有关信息系统现状看,各地区信息系统还不能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工作人员在使用信息系统过程中,还不能便捷地通过一个界面检索到想要的所有信息情报。利用信息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大力改造现有信息系统,使不同工作人员能够通过一个平台,一个界面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可以有效提高信息资源应用的一站式服务水平。这种改造必须结合警务部门各个职能部门,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的不同分工情况,设计出个性化的、友好的、一站式的平台,使信息资源管理进行内在升级换代,实现应用层次高的智慧政法工作系统构建。结束语随着计算机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及微电子(芯片)技术的突飞猛进,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所有的领域在科技的顺风车上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警务部门来讲,科学技术的使用能够解决传统治安防控人防、物防、技防等遇到的若干问题,能够使新时代的社会治安防控进入智慧警务、智慧防控的新阶段,极大地解放生产力。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应用科技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涉及到技术、制度、人员以及思维等诸多方面。有关部门应当重视科技在社会治安防控中的应用,树立“科技治理”的理念,接受并培养科技决策、科技治理的新思维。笔者相信,在插上科技这对“天使之翼”后,警务部门的社会治安防控管理工作定能迈向新的高度,进而实现党中央“全面建设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1]方小兵.互联网社会的治安管理问题与对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