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顶级名校高三(上)调研
历史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
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秦汉以来,创造
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朝前期,曲辕犁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
因而特别适于土质黏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这说明()
A.南方农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B.生产工具的革新推动了农业发展
C.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已确立D.农业已经彻底摆脱了自然的束缚
2.近年考古发掘出土了春秋晚期的一些文物,如湖南长沙出土了小铁雨,河南洛阳出
土了空首铁锢。这些考古发现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A.北方耕作技术落后于南方B.农业生产的范围拓展
C.铁制农具已用于农业生产D.精耕细作已走向成熟
3.北魏均田制规定,凡种桑养蚕的地区,男子每人给桑田20亩。北朝晚期的文人颜
之推说:“河北妇人……锦绣罗绮之工,大优于江东也。”这说明当时()
A.北方纺织手工业较发达B.手工业的发展超越农业
C.丝织业区域生产专业化D.农民与市场的联系密切
4.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据研究,三星堆
出土的青铜人头像双耳所饰的云纹、青铜神树的夔龙纹等,都是当时中原青铜器常
见的纹饰类型。据此可知,该时期()
A.手工业生产趋于标准化B.中外之间交流频繁
C.已出现跨区域文化交流D.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5,唐代初期,市场上钱帛兼行,既有多种实物货币,又有单位价值较小的铜钱;唐代
中后期,市场流通中的铜钱的私铸现象十分严重。这折射出唐朝中后期()
A.抑商政策松弛B.通货膨胀严重C.封建剥削加重D.商品经济发展
6.在宋元话本里,故事的主人公不是仕宦之子,便是将门之后,而到了明代的小说里,
主人公却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和“市井细民”了。这一变化说明明朝()
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出现变化B.土农工商的界限逐渐被打破
C.孕育着社会转型的新因素D.政府以农为本的思想发生动摇
7.据《汉书》记述,西汉中后期地方家庭常以土地和资产分给亲戚、贫穷邻居、村民,
还建立起对本地名山、神灵祭拜的控制权。国家对其管理难度也逐渐加大。据此可
知,西汉中后期()
A.自耕小农数量减少B.地方监察制度缺失
C.思想统一进程受阻D.庄园经济基础动摇
8,宋代,在官方发布的劝农文中,频繁出现主客户关系的描述。苏轼说:“客户乃主
户之本,若客户阙食流散,主户亦须荒废田土矣。”朱熹也说:“佃户不可侵犯田
主,田主不可挠虐佃户。”据此可知,宋代()
A.主客户人身依附关系不断加强B.土地兼并使主佃矛盾有所激化
C.国家对社会阶层控制相对松弛D.程朱理学重视百姓的生计问题
9.如表反映二人争论的问题是()
1889年张之洞与李鸿章的争论
主张
储铁宜急,勘路宜缓……前六七年积款积铁,后三四年兴工修造(铁
张之洞
路)……岂有地球之上独中华之铁皆是弃物?
筹划开矿,炼成铁条(钢轨),器款甚巨,岂能各省同开?……日本铁
李鸿章
路日增,至今工料皆用土产,惟钢轨等项仍购西洋。
A.洋务运动要不要借鉴明治维新B.兴办炼铁业可否举借外债
C.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孰重孰轻D.修筑铁路与炼铁孰先孰后
10.1875年,左宗棠上奏:“窃维泰西诸国之所以谋我也,其志专在通商取利……缘
其国用取给于征商,故所历各国一以占埠头、争海口为事,……自通商定议,埠头、
口岸己成,各国久以为利,知败约必妨国用也;商贾计日求赢,知败约必碍生计也”。
可见,当时左宗棠()
A.致力发展官商合办的民用企业B.尚未认清西方列强侵略的本质
C.认为列强已经改变了侵华方式D.受到近代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11.如表为1867-1894年期间中国金属进口量值状况统计表。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
是()
均每年进口金属值(银两)进口量指
年份平均每年进口金属量(公吨)
数
1867-1869288902813211100.0
1870-1874312313429377108.1
1880-1884689664888249238.7
1890-18941071508016895370.9
A.民族工业发展环境的改善B.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
C.列强加强对华的资本输出D.近代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2.1872年,李鸿章主持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并向民间发行股票。如表是招商局利
润分配表,据此推知招商局()
1874-1884(10年)1886-1893(8年)
净利2926665100%3109661100%
股息97083433.17%148000047.59%
利息178119160.86%52515916.89%
其他1590775.44%1533044.93%
余额155630.53%95119830.59%
A.充分保障了广大股民的利益B.通过利益共享机制促进发展
C.在甲午中日战争后走向衰落D.在企业制度方面具有开创性
13.如表是1843年-1855年中国丝、茶叶出口的统计数据,据表可知()
项目/时间1843年1855年
丝1300多万斤8400万斤
茶1000多包56000多包
A.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B.民族工业有一定的发展
C.丝茶的市场依存度加深D.自然经济顽强抵制侵略
14.据记载,1927年时,中国农村的情况已是“厂布之原料、造屋之钉、缝衣之针……
大都外货也”。而1931年,对河北省定县两个区的调查,所生产的土布自用部分
只占全部产值的0.36%。这反映当地()
A.国内棉纺织业发展迅速B.进口纺织品竞争力不明显
C.区域经济水平差距巨大D.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较大
15.1939年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对成都192个家庭模式进行了调查,结果一夫一妻的小家
庭最多,共95个,占调查总数的49.5%:其次为组成折中(三代)家庭,共57个,
占调查总数的29.7%;大家庭(四代以上)只占调查总数的16.7%。出现上述现象
的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的瓦解B.四川地区宗族观念的淡化
C.新文化运动影响D.企业内迁加快工业化进程
16.1938至1939年,闽、粤、豫等九省先后制定禁酿(酒)或限酿政策,国民政府行
政院强令各省解禁,至1941年准许各省禁酿。导致行政院态度前后变化的直接因
素是()
A.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B.粮食危机日益严重
C.抗战时期酒的需求减少D.国民政府经济崩溃
17.1950年初,中央人民政府规定:“所有关税、盐税、货物税、工商税的一切收入,
均归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统一调度使用”“各地国营贸易机构业务范围的规定与
物资调动,均由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统一负责”。这一规定()
A.导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缩小了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D.使国营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18.1953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紧急指示,要求继续贯彻重点建设的方针,一切部门都
要坚决削减那些可以削减的,可以推迟的,或可办可不办的事业拨款,动员党政军
民特别是农民注意节约粮食,并使之成为一种良好的风气。该指示()
A.为国民经济恢复创造了条件B.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热情D.加速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19.从1953年起,报纸上的广告虽然保留着传达商业情报的职能,但只局限在产品信
息、包装等范围内。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报纸上的个人消费品广告急剧减少,
仅剩下生产资料、文化书籍等广告。这体现出这一时期()
A.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巩固B.社会勤俭节约意识增强
C.“双百”方针得到全面贯彻D.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20.如图为I960年与1962年国家支付工资的职工人数与全国城镇人口变化示意图,这
一变化()
I960年与1962年僧家支付工量的安工人改与城依人
口(单位:亿)
■四*&WLHLL人!IBIMAa
A.缘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B.引发“上山下乡”运动
C.体现国民经济调整成效初显D.反映城市经济遭到破坏
21.如图1982-2010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及增长率,如图反映了()
淀25(XK)
动
人
2000()10年
口
均
规
增
I54MM)8
模
长
(率
万KNXM)6
人
)
SIMM)4
0
年份1982198719901995200a20052010
A.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B.城乡一体化的实现
C.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D.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22.1982年4月,邓小平同志同胡乔木和邓力群谈话:“经济体制改革还只是试点。……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全国一盘棋,主要经济活动都要纳入国家计划轨
道。”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重申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提法。这
表明()
A.有关计划和市场的理论探索取得根本突破
B.开始冲破了否定商品经济的“左”的束缚
C.深刻反思了传统经济体制的弊端
D.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仍需要深入
23.改革开放初期,从事个体商业活动的人绝大多数来自社会底层,他们往往是失业者、
返城“知青”、有刑事前科的人和低文化程度者。这些人被排挤在“温暖”的体制
之外,为了生活被迫走上经商创业的“不归路”。这反映出改革亟待()
A.解放思想观念B.实行政企分开C.调整分配方式D.扩大救济范围
24.1982年,很多来深圳参观的老干部惊呼“深圳除了五星红旗还在,社会主义已经
看不见了”,“特区姓'资‘不姓‘社’了",北方党报甚至还刊登文章《旧中国
租界的由来》,影射深圳特区是新的“租界”。这种现象说明,当时()
A.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B.深圳率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存在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不清现象D.深圳未充分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
第H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云梦秦简《关市律》中提到“为作务及官府市”,这证明了官营商业的存
在;在《金布律》《仓律》等书中都有官府出卖器物、原材料和牲畜的记载,盐、
铁更是由官府垄断经营,利润巨大。《汉书•食货志》曾引援董仲舒的说法,商鞅
变法后,官府的“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西汉初期在“无为而治”的大环境下,
官营商业有所削弱,但汉武帝又实行盐铁官营政策。东汉把盐、铁统改为各郡国主
管,实行“民营官税”,仅仅个别郡仍由官府经营采矿、冶炼和铁器销售,虽然东
汉依然存在其他官府手工业部门,但总体上其官营商业的规模已经无法与西汉相比。
一一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二:茶盐本为人民的生活必需品,茶盐之税也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官府经
营茶盐,与民争利,实为下下策,不仅获利不比通商多,而且由于“利之所诱,虽
日刑人,号痛之声动乎天地,弗能禁也”,也极易导致人民的反抗、威胁朝廷的统
治和社会的稳定。宋王朝又几次变异茶盐之法,或禁或驰,致使社会秩序更加不稳。
因此进步的土人主张“今日之宜,莫如一切通商,官勿卖买,听其自为”,“诏天
下茶盐之法,尽使行商,以去苛刻之刑,以息运置之劳,以取长久之利”。
——摘编自徐红《两宋时期土大夫商业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和西汉中后期强化官营垄断商业的共同
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官营商业的发展趋势,并论述
材料二中两宋时期士大夫商业思想的合理性。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9〜2018年中国粮食生产情况
一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不包含港澳台地区)材料二:1949年国家粮食管理
局成立,加强了对粮食的管控。1953年为配合工业化之需求,实行粮食等产品统
购统销,进行计划收购和计划销售。1958-1962年,国家对统购统销制度进行改进,
普遍实行定量配给制,以粮油票来供应粮油。“文革”时期,粮食供应问题再度恶
化。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在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的同时,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开始
逐渐恢复粮食贸易市场,实行多渠道的粮食经营策略,粮食产量回升,但财政补贴
日益加重。1993年起,粮票制度被废除,全国的粮食统销制度被取消,并且逐步
开放粮价。我国加入WTO后,使得中国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
局面。
——摘编自何思源《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949〜2018年我国粮食生产总体发展趋
势并分别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变迁
及其影响。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一本历史教科书前三个单元编排和主要内容的初稿。现在要新增一课
“古代非洲和美洲”,主要内容是“4-15世纪非洲出现的一系列国家,阿拉伯商人
用印度、中国的手工业品交换当地的黄金、象牙和奴隶”。“印第安人在中美洲1、
南美洲创造的玛雅、印加文明,在12-16世纪的鼎盛时期,这里的农业兴盛,培育
了其他大陆没有的马铃薯、玉米、番茄等,城市和交通建设比较完善”。
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6世纪)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印度和古代希腊的文明产生和特点)
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交流(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的兴起和衰落)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5-15世纪)
第1课中古时期的欧洲(西欧封建社会的庄园。城市与教会;拜占庭与俄罗斯)
第2课中古时期的亚洲(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印度、日本等国情况)
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15-16世纪)
第1课全球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和其他航路的开辟)
第2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人类第一次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的建
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将新增一课放入哪一单元作为第几课比较适合并阐
述理由。(要求:明确说明新增一课作为第几单元的第几课;结合时间、内容和历
史联系等方面综合阐述理由;观点正确,论述有据清晰。)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为了改良麦、棉品种,荣氏兄弟在20世纪20年代初设立了农事试验场,进
行实验工作。荣氏兄弟接受爱国实业家张骞“用教育来创进实业”的主张,积极兴
办教育事业。从1906年起,先后在无锡创办了公益第一、二、三、四小学,在上
海申新一厂办子弟学校,鼓励工人子弟就学。1919年,为了培养企业技术管理人
才,创办了公益工商中学,开设工商两班,并设有商店、银行和工厂,供学生实习
用。
经过五四爱国运动,荣家企业在抵制外货的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到1922
年,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已经达到12个,其中茂新有4个厂,福新有8个厂。
其生产能力,已占全国民族资本面粉厂生产量的1/3左右。申新纺织厂在这期间也
发展至4个厂,拥有纱锭13万余枚,比创办时期增长了9.4倍。1921年,茂新、
福新、申新总公司在上海成立,荣宗敬任总经理。这标志荣氏企业系统基本形成。
一一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荣氏企业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荣氏兄弟的事迹。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了我国古代铁犁牛耕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古代农业的进步,B正确;
A是在南宋,排除;
C是在春秋战国,排除;
D说法错误,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改善的历
程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
料主旨的能力。
2.【答案】C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材料中铁器文物
符合春秋晚期的这一史实,故选C;
材料中南北方都有铁农具,并未体现孰优孰劣,排除A项;
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材料中涉及的生产范围不是在春秋晚期才
拓展,排除B项;
春秋晚期精耕细作尚未成熟,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结合所学春秋时期铁农具使用的概括分析作答。
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
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北魏在种桑养蚕的地区,给每个男子20亩桑田,这有利
于纺织业的发展,北朝晚期,河北妇女的纺织技术发达,且“优于江东”,这说明北朝
时期北方的纺织手工业发达,A项正确;
北朝时期,农业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项;
材料体现不出丝织业区域生产专业化,排除C项;
材料没有说明纺织品被投入市场,排除D项。
故选:Ao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手工业,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手工业,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
的能力。
4.【答案】C
【解析】根据“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头像双耳所饰的云纹、青铜神树的夔龙纹等,都是
当时中原青铜器常见的纹饰类型。”可得出四川地区的文明与中原地区的文明有一定的
交流,体现在青铜器的风格上,因此反映出当时已出现跨区域文化交流,C项正确;
标准化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
材料没有体现对外交流,排除B项;
当时没有重心南移,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三星堆的历史文化遗址,要求学生结合三星堆历史文化遗址的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三星堆的历史文化遗址,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
主旨的能力。
5.【答案】D
【解析】商品经济发展不意味着抑商政策松弛,排除A项;
材料没有说明商品价格的涨跌情况,“通货膨胀严重”的依据不足,排除B项;
铜钱私铸与封建剥削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唐朝中后期,市场流通中的铜钱私铸现象严重,这说明当时铜钱价
值较高,受到追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唐朝商品经济,解答本题根据材料“唐代中后期,市场流通中的铜钱的私铸
现象十分严重。”结合所学商品经济发展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唐朝商品经济,考查了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6.【答案】C
【解析】根据“宋元话本中,故事主人公不是仕宦之子,便是将门之后”“明代小说主
人公主要是'生药铺主管'或‘市井细民'”可得出,明代商人成为小说主角。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明代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新的经济和阶级因素产生,孕育着社会
转型的新因素,C项正确;
社会主流价值观仍是儒家思想,并没有发生变化,排除A项;
土农工商的界限没有被打破,排除B项;
明清封建政府仍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考生需要结合明清时期的社会变化来回答。
本题主要通过明清小说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迁移与运用的能力和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素养。
7.【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西汉中后期,地方家族通过分土地、资产给邻居、村民和建立
对本地神灵的祭拜控制权等,这说明土地兼并日渐严重,家族影响力扩大,自耕农数量
减少,故A项正确;
西汉武帝用刺史监察地方,地方监察制度并不缺失,故B项错误;
汉武帝时期推行儒学独尊,思想统一并未受阻,故C项错误;
豪强势力发展是庄园经济形成的基础,西汉中后期还没有形成庄园经济,故D项错误。
故选:Ao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西汉中后期土地兼并
的影响分析。
本题考查西汉中后期土地兼并的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
力。
8.【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佃户不可侵犯田主,田主不可挠虐佃户”以及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宋
代不抑制兼并,导致宋王朝统治时期土地兼并现象严重,造成了大量农民破产,自耕农
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成为佃农,这激化了当时的阶级矛盾,为了缓和矛盾,政府才多
次颁布劝农文试图缓和二者之间的矛盾,B项正确;
材料并未反映地主阶级加强了对农民阶级的人身控制,排除A项;
材料反映的是国家试图缓和阶级矛盾,并未体现国家对社会各阶层的控制情况,排除C
项;
材料并未反映程朱理学,排除D项。
故选:Bo
本题主要考查了宋明理学,要求学生结合宋明理学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宋明理学,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9.【答案】D
【解析】材料“储铁宜急,勘路宜缓”体现了张之洞认为应先练铁再修路,材料“筹划
开矿,炼成铁条(钢轨),器款甚巨,岂能各省同开”“日本铁路日增,至今工料皆用
土产,惟钢轨等项仍购西洋”则体现了炼钢铁需要巨额款项,并非一朝之事,况且日本
铁路日增,而刚铁仍需购买西方,表明李鸿章认为应先修路,因此二人争论的问题是修
筑铁路与炼铁孰先孰后,D正确;
材料并没有提到对日本是否借鉴,排除A项;
“兴办炼铁业可否举借外债”不是二者争论的问题,排除B项;
张之洞和李鸿章并没有争论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孰重孰轻,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洋务运动,要求学生结合洋务运动的进程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洋务运动,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0.【答案】B
【解析】材料“窃维泰西诸国之所以谋我也,其志专在通商取利缘其国用取给于征商,”
体现了左宗棠认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只是为了通商取利,说明尚未认清西方列强侵略的
本质,B项正确;
材料体现不出致力发展官商合办的民用企业,排除A项;
材料体现的是左宗棠认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只是为了通商取利,侵华方式没有发生变化,
排除C项;
材料体现不出实业救国,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要求学生结合洋务运动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1.【答案】A
【解析】根据1867-1894年期间中国金属进口量值状况统计表信息可知,19世纪60-90
年代,中国均每年进口金属值及金属量大量增加,有利于为中国工业化建设提供必要原
料,A项正确;
甲午战后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排除B项;
《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加强对华的资本输出,排除C项;
材料不能直接反映近代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影响、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结合1867-1894年期间
中国金属进口量值状况统计表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影响、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进行
分析理解的能力。
1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数据可以看出,上海轮船招商局向民间发行股票,而招商局的利润在
增加,这意味着招商局通过利益共享机制促进发展,B项正确;A项错在“充分保障”,
排除A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招商局有衰落趋势,排除C项;D项错在“开创性”,
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要求学生结合洋务运动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3.【答案】C
【解析】有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丝、茶农产品出口量激增,这样使得一些地区的农民
放弃粮食生产而种植桑茶,与商品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对国际市场依存度加深,逐渐
沦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附庸,C符合题干的意思;
ABD选项都不符合材料的特点,排除。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列强对华的侵略,要求学生结合近代列强对华侵略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列强对华的侵略,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
能力。
14.【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厂布之原料、造屋之钉、缝衣之针……大都外货也……土布自用部
分只占全部产值的0.36%”可知,20世纪30年代近代中国农村生产原料来自进口,产
品多投向市场,故D项正确。材料并不能反映国内棉纺织业发展情况,排除A项;材
料不能反映进口纺织品的竞争能力不足,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区域间的经济差异,
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影响。结合题干“厂布之原料、造屋之钉、缝衣之针……
大都外货也……土布自用部分只占全部产值的0.36%”及近代西方侵略中国的经济历
程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影响,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理解的能力。
1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39年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对成都192个家庭模式的调查结果显
示,当时成都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占比最多。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因为抗战时期,沿
海企业内迁,工业化进程加快所致,故D项正确。
“小农经济的瓦解”与史实不符,而且不是材料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
“四川地区宗族观念的淡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
新文化运动发生在1915年,其影响是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与材料主旨不
符,故C项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解读材料信息,结合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内迁对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响分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6.【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酿酒的主要原材料是粮食,至1941年准许各省禁酿,
说明这一时期出现了粮食问题,B项正确;
日本局部侵华民族矛盾就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排除A项;
抗战时期酒的需求减少不是直接原因,排除C项;
国民政府经济崩溃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学生结合抗日战争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950年初”“均归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统一调度使用”“均由中
央人民政府贸易部统一负责”并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主要任务是
恢复经济巩固政权,而中央政府的统一行动有利于经济的恢复,B项正确;
计划经济是在一五计划时期,排除A项;
成立主旨强调政府的统一行动有利于经济恢复,无法得出是否缩小了地区间经济发展差
距,排除C项;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使国营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国民经济的恢复,要求学生结合国民经济恢复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国民经济的恢复,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
能力。
18.【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1953年8月,要求继续贯彻重点建设的方针”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是
一五计划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B项正确。
1952年国民经济己经恢复,排除A项;
材料未涉及农民积极性问题,排除C项;
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才开始,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一五计划,要求学生结合一五计划的内容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一五计划,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9.【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从1953年起,报纸上的广告虽然保留着传达商业情报的职能,但
只局限在产品信息、包装等范围内。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报纸上的个人消费品广告
急剧减少,仅剩下生产资料、文化书籍等广告”可知,从1953至60年代,报纸广告内
容逐渐去商业化,实质上反映计划经济体制不断确立,私营市场走向萎缩,故A项正确;
材料并未直接反映节俭意识,排除B项;
题干与“双百”方针的贯彻,排除C项;
1953年国民经济调整并未开始,排除D项。
故选:Ao
本题考查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
活,结合题干“从1953年起,报纸上的广告虽然保留着传达商业情报的职能,但只局
限在产品信息、包装等范围内。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报纸上的个人消费品广告急剧
减少,仅剩下生产资料、文化书籍等广告”及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的历程进行分
析。
本题考查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
活,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理解的能力。
20.【答案】C
【解析】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后,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1961年全国
经济出现严重困难。面对困难,国家调整经济政策,1960年提出了“调整、巩固、充
实、提高"八字方针,八字方针核心是调整,主要是调整城市工业建设的速度及规模,
材料所述变化正是贯彻八字方针的成果,故C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反思和调整,故A项错误;
上山下乡运动主要是在文革时期,故B项错误;
材料的变化,是调整的结果,不是城市经济遭到破坏的表现,故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20世纪60年代国民经济的调整。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信息的正确解读是解决
问题的关键。
本题考查20世纪60年代国民经济的调整,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
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
21.【答案】A
【解析】依据图示信息可知,1982-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及增长率均在增长,尤其
是1995—2010年,增长迅猛。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后,我国开始经济体制改革,到
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人口流
动。因此图示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A项正确;
材料只是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流动人口规模及增长率,没有涉及城市、乡村的具体情况,
无法得出“城乡一体化的实现”,排除B项;
材料与对外开放无关,排除C项;
材料反映的是这一时期中国流动人口规模及增长率,不能得出人口数量增长,排除D
项。
故选:Ao
本题主要考查了改革开放,要求学生结合改革开放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改革开放,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2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当时国内还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强调“主要
经济活动都要纳入国家计划轨道”这说明经济体制改革还不够,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D项正确;有关计划和市场的理论探索取得根本突破,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
料强调的是当时经济体制改革思想需进一步深化,不是开始冲破了否定商品经济的“左”
的束缚,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仍需要深入,不是深刻反思
了传统经济体制的弊端,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的历史功绩,要求学生结合改革开放的过程和邓小平理论的内容来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的历史功绩,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
的能力。
2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之初,从事个体商业的群体多为社会边缘群体,
是被迫谋生而创业,这说明当时人们的思想依然较为保守,A项正确;
政企分开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
当时的分配方式是在体制内,与材料涉及的群体不符,排除C项;
改革不等于救济,排除D项。
故选:Ao
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要求学生结合改革开放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2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深圳除了五星红旗还在,社会主义已经看不见了"“特区姓'资'
不姓‘社'了"可知,经济特区设立后,一些人不能转变思想观念,看不到经济特区设
立的真实意义,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不清,C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
1984年,排除A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于1992年提出,排除B项;深圳未充分发
挥改革“试验田”作用说法错误,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要求学生结合改革开放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25.【答案】【小题1】目的:直接目的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根本目的是通过掌控商
业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
【小题2】趋势:总体上呈现出逐渐衰退的趋势。
合理性: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政府统治;以促进商业流通为手段且不与民争利,
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放松对重要工商业部门的掌控,有利于激发民众经营商业的热情,
促进经济的长久发展,也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但“听其所为”容易导致大商人围积居
奇,影响民生;在自然经济条件下,易诱使民众弃农从商,威胁国家经济基础。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第一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秦朝和西
汉中后期强化官营垄断商业的共同目的;第二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中国古代官营商业
的发展趋势和两宋时期土大夫商业思想的合理性。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
运用知识等能力和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26.【答案】【小题1】趋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基本稳定;粮食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
量在波动中稳步增长;出现了两次较大波动。
增长原因:党和政府的重农;农村改革的推动;农业科技的投入;退耕还林政策的影响。
波动原因:“左”倾错误的影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全球化的冲击。
【小题2】变迁:从计划经济的流通体制逐渐变为市场经济的流通体制。
影响:计划经济的流通体制有利于“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完成,促进了工业化建设;
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市场经济的流通体制有利于调动农民
的积极性,促进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经济发展,第一小问要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来分析;
第二小问要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经济发展,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温室气体减排-洞察分析
- 2025年沪科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外研版七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
- 2025年冀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
- 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铁路客运服务水平提升-洞察分析
- 颜料色彩一致性研究-洞察分析
- 2025年沪科版八年级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外研版九年级科学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外研衔接版八年级科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一年级上学期20以内加减法混合运算(不包含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 湘美版七年级上册美术 2.卡通故事 教案( )
- 单位档案三合一制度怎么写范文
- 【课件】跨学科实践:探索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 GB 30254-2024高压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 房地产企业岗位招聘笔试题题库之四(含答案)营销副总经理
- 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与相关事故案例培训课件
- 某集团下属子公司年度经营绩效管理办法全套
- 2024-2030年中国汽车防撞梁行业发展动态与市场需求研究报告
- 高中语文新课标必背古诗文72篇
- 大学俄语一级课程考试试卷 (A 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