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做阅读理解的3个步骤和5个解题技巧_第1页
小学生做阅读理解的3个步骤和5个解题技巧_第2页
小学生做阅读理解的3个步骤和5个解题技巧_第3页
小学生做阅读理解的3个步骤和5个解题技巧_第4页
小学生做阅读理解的3个步骤和5个解题技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小学生做阅读理解的3个步骤和5个解题技巧小学阅读理解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的运用能力。高年级的阅读重点是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等。一、做阅读理解的三个步骤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同学们先要快速的浏览一下整篇文章,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每认真读完一段,要及时概括段意。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同学们可浏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要做到认真读题目中的每个字,并在原文找出大体范围,就等于答对该题的一半了。)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简要概括来说:一、纵观全文,把握主旨。二、认真审题,定向扫描。三、筛选组合,定向表述二、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点拨1、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体型:在首段总领全文、首尾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进行对比,反衬出…2、概括某段大意:第一:要准确的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读懂段落每句话的意思,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的相互关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谓的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如果没有中心句的,就要抓住全段的中心意思,自己总结概括。第二:摘句法即找出段落中的中心句。例如《我的老师》中的第二自然段,就可摘取其中的“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一句来概括段意。第三:概述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例如《故乡》的第二部分,内容很丰富,记述的人物事件很多,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第四:联合法有些段落讲的不止一个意思,概括时必须用简练的语言把几个意思表述出来,缺一不可,这就是联合内容要点加以概述。例如《记一辆纺车》的第四段,就要综合三层意思:纺线使衣着自给,纺线使大家爱惜自己制作的衣服,纺线是大家形成了新的美的观念。三、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的答题模式:谁为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四、说说主人公思想性格变化题型:关键要答出“变”来,如:他从以前……变得……五、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所记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赞扬,为什么赞扬;或反对,为什么反对。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情。它一般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六、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目的。它是通过文章的字、词、段、篇的结构形式表达出来的。我们要归纳中心思想,首先必须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段意或文章的中心句来概括总结,也可以从审题、文章的开头、结尾、重点段、议论部分或从考题中得到提示入手。其主要方法有:1、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然后领会写作目的,即中心思想。如《穷人》主要描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管自己家境困难依然收养了自己已故邻居的两个孤儿这件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呢,从文中可以分析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反映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互相帮主的高尚品质。2、分析课文的重点段从文中找出中心思想,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二段,描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所产生的美好的幻觉以及幻觉瞬间消逝,重新回到冷酷的现实,再联系第一段和第三段“惨死接头”就不拿找出中心:作者的目的就是要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他对小女孩的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3、从文题找中心有些文章的题目就直接点明了中心。如《伟大的友谊》,文章歌颂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的革命友谊。4、从中心句找中心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最后一句:“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又如《我的心事》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说话要算话”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5、景物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6、“根据语境解释词语”题型有两种答题方式,一种是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直接写出该词语的意思;另一种更为完整,即在解释完该词语后,再加上在文中指的是……7、“赏析优美语句”题型(主要有两种题型)A、“××”词好在哪里?★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B、“××”词能不能删掉?★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

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1.比喻:生动形象2.拟人:形象生动3.夸张:突出特征4.排比:加强语气5.反问:态度鲜明,增强语气)】;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结构(在全文中的作用)。8、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属于插叙的一种)9、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小学语文阅读题解题技巧一、平心静气审题,切忌粗心在解答阅读题时,千万不要慌,要静下心来,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先从容易的入手,逐渐的打开思路。二、仔细研读语段,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通常阅读一篇文章,第一遍需要速读,首先要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过,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采用"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后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对文章后面所给的问题,分别用"一次判断"、"逐个分析"以及"排除法"等方式来进行判断解答了。三、巧妙借助"原话",确定解题空间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将要回答的问题放到阅读的文章中来,再去浏览所要回答的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有些试题它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如果它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我们也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如若它指定必需要使用学生自己的话来回答的话,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将文中的原话加以翻译,再换言之。力求挖掘原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有些题目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语文试题的开放性要求试题答案能,自圆其说,答案最佳。汉语词汇如此丰富,感**彩如此浓烈,因此在阅读的时候,要仔细认真、深入分析,回答问题时,对于遣词造句要仔细揣摩、反复推敲,根据不同体裁的特点,不同的语境,要准确的使用词语。四、选择适当方法,答题力求言之有理在做阅读理解题时还是有一定方法可寻的,我们在教学时可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类型的题目,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解答。我这里大致总结为4种。第一:置于语境:即将问题放在上下文中思考。此方法适用于"理解词义;理解含义深刻句子;找近义词、反义词体验情景等。第二:体验情景:就是让学生与作者进行角色互换,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并做出回答。此方法特适用于问答以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等题目。第三:联系生活:即从文本中跳出来,把思维的范围再扩大,想想与此有联系的东西:如学过的课文、知识的积累、生活经验是否可帮助自己解题。此方法特别适用于谈自自己的感想、体会或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类题目。第四:结合中心:这是解答阅读题最不能忽视的一种方法。从文章中心出发来思考每一个问题,答案就有了落脚点。一般来说,"置于语境"是最基本的思考方法,遇到题目首先考虑运用这种方法思考;在运用置于语境的方法仍然无法解答时可用"情景体验"这种方法来思考;如果运用前几种方法仍无法解出题目,就可运用"联系生活实际"这种方法来思考问题,以求得到比较准确的答案;"结合中心"是思考问题时时常都不能忽略的方法,只有结合中心来思考问题,回答才会对路子。所谓"言之有理"就是让学生根据问题能够说一个所以然来,能说一个道道来,或谓之"自圆其说"。只要学生言之有据,持之有理,就可以酌情得分了。同时学生要注意组织规范语言答题,认真书写。答案基本考虑成熟之后,还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语言。语言简洁明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复罗嗦,不得要领,往往会出力不讨好。五、合理控制答题时间,先易后难首先应浏览阅读理解的全文,了解阅读理解全文的概貌。看完后,应记住阅读理解文章的要点,阅读理解重要的结论以及阅读理解中的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碰到阅读理解的难题时,千万不要钻牛角尖,耽误太多时间。一时做不出的阅读理解的题,要果断舍弃,以免影响解别的较有把握的阅读理解题。待全部阅读理解题解完后,如有剩余时间再回来做放弃的阅读理解题。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华版)1.标题的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2.动词理解:(1)这个词生动地表现了人(事)物的XX特点(情状)(2)这个词生动地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3.例题: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4.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1)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2)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5.例题:某段起什么作用:(1)开头,作用:A、引起下文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C、照应文章标题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2)此段在文中,作用: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3)结尾,作用:A、总结全文B、揭示文章主旨C、照应前文D、照应题目E、引人深思6.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2)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用:(1)人物: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2)环境:烘托一种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7.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8.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9.这句话中某个词可以换成另一个词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这个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这个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10.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11.段意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12.归纳文章的中心公式: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③写景状物: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⑤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13.记叙的要素的作用公式: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1小学语文阅读常见问题总结及答题技巧1.文章体裁是什么?此文是一篇: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要会找六要素。3,如何找文章的中心句?文章的中心句就是能揭示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捕捉文章的中心句,首先要熟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再找出能揭示文章中心的句子。其次,是要掌握文章中心句子的特点。那么如何找中心句呢?一般在开篇,或结尾,一般是议论性总结性的句子。1)从题目去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的题目就是中心句。2)从总起句去找。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所以就是中心句。3)从结尾上去找。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4)从反复句上去找。有的文章为了突出某种意思,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反复出现同一个句子,它就是中心句。5)从议论句上去找。文中议论处往往透露出文章的中心,因此,议论句中的关键句就是中心句。6)从哲理性句上去找。有的句子很有哲理性,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7)从含义深长的句子上去找。有的句子中意义含而不露,蕴藏着深长的意义,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8)从过渡句上去找。有的文章往往用过渡句来点明中心句。4.如何概括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5,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途径1)借助题目。2)要素归纳法。3)摘录主要句子。4)合并段意。格式1:1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谁做了什么。2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3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格式2:①简略式:人物+事件②详尽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6.划分段落?(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关键还是看文章的意思。7.从哪几个方面为文章拟标题。(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或者中心8,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思想内容和结构)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思想内容方面)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抓表层义和深层义答题。总体来讲,要分析句子的深刻含义,要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至少要写出它在文章里的字面意思和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或深刻道理。表达效果上,抓住关键词、修辞方法、描写方法等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答题模式(主要从结构上大的):1.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引起下文;点题。2.文中: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3.文末:点明中心;升华中心;总结全文;升华感情;深化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9,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10,修辞方法及作用(1)比喻:使事物描写生动形象/具体可感。(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事物描写生动形象/具体可感。(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给人一气呵成之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发人深思,给人深刻印象。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11,重点词语相关题目(1)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2)词语能否替换类题目: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12,描写的种类?按描写对象分:人物描写:(1)肖像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为了“以形传神,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2)神态描写:是心理描写的外化。(3)动作描写: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心情。(4)语言(对话)描写:言为心声。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5)心理描写:生动地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性格特点。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场面描写:人物与人物之间在一定时间、地点且相互发生联系构成的画面。场面描写可以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烘托人物,渲染气氛,深化主题。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是对日月星辰、天气、自然风光的描写。作用:1、渲染气氛;2、烘托心情;3、表现人物品质;4、推动情节发展;5、突出中心。社会环境:是对人物活动的场所、风土人情、社会背景的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13,段意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或做阅读测试题的基本方法与技巧一、

怎样理解文中的词语:理解词语含义的方法:1、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抓住词语中一两个关键的的难字,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查处它们的意思,那么整个词语的意思也就显而易见了。2、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句中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因而理解时要做到词不离句,这样才能准确理解。3、用近义词和反义词进行比较分析。4、探求词的本义或来源,弄清词语的引申义或比喻义。二、

怎样理解句子的含义:1、词语理解法:抓住句子中的疑难字词,利用工具书,先理解难字难词。疑难词语理解了,整个句子的意思也就弄明白了。2、联系全文的方法:联系文章中心思想、作者的思想情感来理解文中重点句。3、用心琢磨、品出深义:遇到文中运用修辞方法的句子,如比喻句、拟人句等,要用心体会,既要弄清文章为什么要运用这些修辞方法,还要揣摩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和句子所包含的意思。三、怎样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1、抓住关联词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2、从内容上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比如总说与分说的关系、承上启下的关系、前后照应关系。3、从表达形式上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句式相同的句子是并列关系,也有少数呈递进关系。四、怎样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1、分总关系:前面段落总起,后面段落分说的关系;或前面段落分说,后面段落总结的关系。2、照应关系:前面段落说道某一内容,后面段落又以重复再现的方法表达这一内容;或前面交代因,后面交代果;前面设概念,后面释概念。3、并列关系:从并列的几个方面描述或阐述某一内容的几个段落,一般也称它们为排比段。4、承上启下的关系:即承接上面的短落内容,又引出下面的段落内容,一般我们称它为过渡段,它与前面段落之间就是承上启下的衔接关系。五、怎样划分段落: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2、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分3、按空间地点的变化分4、按事物的不同方面分5、按总分关系分。六、怎样划分层次:1、首先要弄清这一段落文章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了什么。2、弄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3、要善于抓住每个段落的结构特点:总分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因果关系、转折关系、说明关系、时间推移、空间方位变换。七、怎样概括段落层次的大意:1、摘录引用法:就是摘用文段中重点的词语或重点句子。2、选主舍次法:一段中有几层意思的,舍去次要的层次,选取主要的一层意思作为段落大意。3、归并综合法:其一是合并法,就是把一段的几层意思合并起来进行概括;其二是综合法,就是围绕文章的中心进行概括。4、加小标题法:给段落加小标题也是概括段落大意的一种方法。八、怎样概括主要内容:1、段意归并法:把段落大意连起来,就是主要内容,有时候还要将连起来的文字做适当的调整。2、题目扩展法:有些文章的题目,就是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概括主要内容是、时,只要将题目加以扩展就可以了。3、“六要素”串接法:即按照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的形式来概括。4、抓重点段落法:有些文章,详略很明显。我们只要住重点段落,把重点段落的大意叙述详细一点,就可以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5、摘句概括法:有些文章有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的,我们可以采用摘句法来概括主要内容。九、怎样拟小标题:1、根据各段的主要内容提炼。2、根据各段的中心思想提炼。3、选用各段中的中心词中心句。十、怎样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1、了解时代背景,奠定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2、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3、再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基础上深入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4、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十一、怎样归纳文中的中心思想:1、分析文章题目,由题目引出中心思想。2、分析文章开头结尾,由此引出中心思想。3、分析文章重点段落,由主要内容引出中心思想。4、分析文章的主要人物,由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引出中心思想。5、分析作者或文中人物的议论,由议论引出中心思想。十二、怎样体会标点符号的作用:1、引号:⑴表示引用;⑵表示特定称谓;⑶表示强调指出;⑷表示讽刺否定。2、省略号:⑴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⑵表示列举内容的省略;⑶表示话没有说完;⑷表示思维的停顿或跳跃。3、破折号:⑴表示声音的延长;⑵表示解释说明;⑶表示补充说明;⑷表示话题的转折;⑸表示递进。4、分号:并列的分句之间用分号。十三、怎样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1、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想开去。2、要能从文章的内容想到更多的人和事,即包括正面的也包括反面的。十四、怎样根据文章的内容写感语:1、抓住文章的主旨句或主旨段写感语。2、抓住文中作者议论性的语言写感语。3、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根据中心思想写感语。4、抓住文章主要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写感语。十五、怎样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修辞方法:1、比喻: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熟悉的事物去比方抽象的、深奥的、人们少见的事物。比喻句一般包括本体、喻体、比喻词三部分。2、拟人:就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象人一样能说话,会做人的动作、有思想、有感情。3、夸张:就是把事物明显的夸大或缩小,以增强表达效果。4、排比:就是把语意相关、结构相似的一组分句排列在一起,借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5、设问:自问自答,它的作用是引起别人的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6、反问:就是用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是无疑而问,答在问中。它能增强语气,是表达的意思更强烈。十六、怎样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其他表达方法:1、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2、照应: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照应文题。3、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4、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第三人称“她、他”。5、描写方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6、联想和想象。十七、怎样积累优美词句:(一)积累优美话语:1、集合法:就是把含有相同特点的词语集合在一起,进行积累掌握的方法。(相同开头的、含有近义词或反义词的、含有数词、叠词、拟声词)。2、接龙法:就是把词的词尾同另一词的词头接起来的积累词语的一种方法。3、讲述故事法:有些成语是一个小故事的概括,最适合这种方法的积累。4、成语对偶法:运用对偶的方法让同类成语结成对子。5、归类卡片法。(二)积累优美句子:1、归类卡片法:如动作描写卡、肖像描写卡、心理描写卡、景物描写卡、惜时名言卡、立志名言卡等等。2、片段背诵法:即将精彩的片段背诵,以丰富写作语言,获得写作样板。十八、怎样朗读文章:1、正确:用普通话朗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别字、不漏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能读出句逗、轻声和儿化韵。2、流利:能按文章内容读出适当的节奏和速度,词儿连续,句逗分明。3、有感情: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正确地运用停顿、重音、速度、语调、节奏等进行朗读,表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十九、怎样从阅读中观察:1、要有明确的观察点。2、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3、要有重点的观察。4、要调动各种感觉器官观察。二十、怎样从阅读中阅读:1、学会用阅读理论指导阅读实践。2、掌握分类和选择读物的阅读知识。3、培养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边读边思考圈点评注,写读书笔记,积累阅读资料等良好的读书习惯。4、积累高效读书的经验,从而构建起自己的阅读能力体系。二十一、怎样从阅读中学写作文:1、在阅读中学习作者怎样确定中心,怎样选择材料,怎样组织材料。2、在阅读中学习作者怎样写人记事,怎样写景状物。3、在阅读中学习作者怎样遣词造句,怎样谋篇布局。二十二、怎样写读书笔记:1、摘录好词佳句精段。2、编提纲,包括题目、中心材料。3、写体会,即写自己读后的心得、感受。二十三、怎样做好阅读检测题:1、把文章读懂。2、把题目看懂。3、把要求搞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