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漳州重点中学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漳州重点中学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漳州重点中学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漳州重点中学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漳州重点中学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福建省漳州重点中学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中国,善待自然、善待生态,人与生态和谐共生、与自然和睦相处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在倡

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时代背景下,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的新时代,

生态文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重要性和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生态文学已成为中

国文学的重要生长点。这为我们总结生态文学发展规律、探索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提供了条件。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生态是我们赖以生存生活的基础,是人

的生活之需、生存之要、生命之本。它包括大自然一一大气圈、水圈、动植物生物圈等,也就是

与生命活动和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自然背景。人从属于置身其中的自然与生态,人和自然万物是

一个生命共同体。文学是人学,文学距离人自身最近,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是文学表达的

重要内容,而生态文学很好地体现了这些特征。生态文学可以深入反映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

利用等问题,推动社会反思,承担起文学反映现实、抚慰人心、启发思考的社会责任。在中国,

生态文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古代的生态文学作品主要以诗歌和散文为主。从《诗经》《楚辞》对

自然景物特别是植物细致而生动的描写,到山水田园诗,以及陶渊明的名篇《桃花源记》,都可

以说是古代的生态文学。从中国古代生态文学的理论背景看,其繁荣兴盛与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有

着密切关联。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以和为贵、和谐共生、美美与共等哲学思想,

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积淀,也是中国传统思想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构成了中国生

态文学的哲学和美学基础。在今天,推动中国生态文学的发展,继承这些宝贵的思想和文学遗产

十分必要。中国生态文学具有独特性。其描写的题材和内容形式多样,尤其是反映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生态环境优化美化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多,涌现出环境保护文学、水文学、植物文学、动物

文学等,蔚为兴盛。生态文学作品在历届鲁迅文学奖和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都有耀眼的表现。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存在生态环境破坏和自然资源滥采等现象,反映

生态问题的报告文学也随之出现。徐刚的《伐木者,醒来!》《报告中国:我们将失去长江》等,

都旨在揭示生态毁坏以及水资源、大气和河流污染的危害。此外,生态文学还包括描写树木花草

的植物文学、以动物作为主角或描写对象的动物文学。在动物文学里,动物小说一枝独秀,从姜

戎的《狼图腾》到杨志军的《藏葵》都曾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而在儿童文学中,沈石溪和黑鹤

等人的动物小说,拥有广泛的少儿读者。为江河湖海等“泛生命体”作传是生态文学的一个重要

方面。比如徐刚的《长江传》《地球传》,哲夫的“江河三部曲”以及王若冰的《渭河传》、郭

保林的《大江魂》等。生态文学还包括海洋文学,如邓刚的小说《迷人的海》。因此,生态文学

的中国表达首要是中国主题、中国题材、中国成就、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的表现,它可以为世界

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镜鉴。

(摘编自李朝全《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

材料二:

生态文学具有鲜明的跨学科性质。它是生态学思潮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文学形式,具有强烈的生态

预警特点,同时,它的生态整体观立场给当下的生态危机提供了可能性的出路。生态文学是一个

合成词,很明显,尽管它仍然是文学之一种,但是其中渗透了许多生态学的思想。生态文学的意

义之一就是用文学的形式发出未来世界因素的生态预警。卡逊《寂静的春天》一问世,就引发了

强烈的争议。书中有关农药危害人类的预警在当时看来是惊世骇俗的,这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

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而且强烈地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卡逊本人甚至因此遭遇了有些

人的否定攻击乃至谩骂。但是,卡逊的观点也得到了许多人的肯定和支持。有关这本书的讨论最

后演变成了关于生态的大讨论。回溯20世纪的生态思潮史时,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拉开这场

生态思潮帷幕的,是生态文学。生态文学的生态预警意义正如阿尔•戈尔为《寂静的春天》所写的

前言中评价的:“《寂静的春天》犹如旷野中的一声呐喊,用它深切的感受、全面的研究和雄辩

的论点改变了历史进程。蕾切尔•卡逊的声音永远不会寂静,她惊醒的不但是我们国家,甚至是整

个世界。《寂静的春天》的出版应该恰当地被看成是现代环境运动的肇始。”

(摘编自张晓琴《生态文学的文化建构意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渐入人心的人与生态和谐共生、与自然和睦相处的观念,不断推进的生态文明建设,为生

态文学发展提供了机遇。

B.中国生态文学历史悠久。《诗经》《楚辞》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桃花源记》都可以看

作是中国古代的生态文学。

C.生态文学是一个合成词,具有鲜明的跨学科性质,具有强烈的生态预警特点,它拉开了20

世纪生态思潮的帷幕。

D.《寂静的春天》中有关农药危害人类的预警在当时受到广大民众的抨击,但它体现了生态

文学的生态预警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反映生态问题的报告文学出现,体现了生态文学反映现实、启发思

考的社会责任。

B.徐刚的《报告中国:我们将失去长江》和哲夫的“江河三部曲”等,都是生态文学中国表

达的表现。

C.中国生态文学的题材和内容形式多样,因而在历届鲁迅文学奖和“五个一工程”奖中都有

耀眼表现。

D.继承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以和为贵、和谐共生、美美与共等思想,有利于推动中国,生

态文学的发展。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归入生态文学范畴的一项是

A.出自《庄子》的《庖丁解牛》

B.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C曹禺的《雷雨》

D.沈石溪的《斑羚飞渡》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请结合材料概括“生态文学”的主要特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雷雨》(节选)

曹禺

(仆人下。朴园点着一根吕宋烟,看见桌上的雨衣)

周朴园(向鲁妈)这是太太找出来的雨衣吗?

鲁侍萍(看着他)大概是的。

周朴园不对,不对,这都是新的。我要我的旧雨衣,你回头跟太太说。

鲁侍萍嗯。

周朴园(看她不走)你不知道这间房子底下人不准随便进来么?

鲁侍萍(看着他)不知道,老爷。

周朴园你是新来的下人?

鲁侍萍不是的,我找我的女儿来的。

周朴园你的女儿?

鲁侍萍四凤是我的女儿。

周朴园那你走错屋子了。

鲁侍萍哦。一一老爷没有事了?

周朴园(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鲁侍萍哦。(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周朴园(看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她很奇怪)你站一站,(鲁妈停)

你一一你贵姓?

鲁侍萍我姓鲁。

周朴园姓鲁。你的口音不像北方人。

鲁侍萍对了,我不是,我是江苏的。

周朴园你好像有点无锡音。

鲁侍萍我自小就在无锡长大的。

周朴园(沉思)无锡?嗯,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鲁侍萍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周朴园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鲁侍萍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周朴园(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

无锡呢。

鲁侍萍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

周朴园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侍萍哦,好地方。

周朴园你三十年前在无锡么?

鲁侍萍是,老爷.

周朴园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件很出名的事情。

鲁侍萍哦。

周朴园你告诉她在我那顶老的箱子里,纺绸的衬衣,没有领子的。

鲁侍萍老爷那种绸衬衣不是一共有五件?您要哪一件?

周朴园要哪一件?

鲁侍萍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

周朴园(惊愕)梅花?

鲁侍萍还有一件绸衬衣,左袖襟上也绣着一朵梅花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还有一件,-

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是你?

6.下列对戏剧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戏剧以“雷雨”做标题,交代了整个作品的自然环境,暗示了剧情特点,也象征沉闷压抑

的旧中国里,一场大变革即将来临。

B.节选部分主要写鲁侍萍与周朴园过去的矛盾,鲁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

悲惨遭遇,揭露周朴园的冷酷。

C.鲁侍萍的行为多次出现悖谬,如与周朴园不期而遇时她欲去还留,对自己的身份始隐终露,

体现她有破镜重圆的幻想。

D.从节选部分可看出周朴园30年来确实对鲁侍萍怀有思念之情,但他怀念的是30年前的梅小

姐,不会对他的地位和声誉造成威胁。

7.尾句“哦,侍萍!(低声)是你?”中包含周朴园复杂的情感,请简要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十八岁的李响

蔡楠

说实话,我比较讨厌李响。我这些天很忙,正忙一件大事。我越忙,他越来添乱,冷不丁就会出

现在我的办公室,还一直蹦来跳去的。他耳不聋眼不花,就是说话含混不清。我讨厌他这一点,

有话就说,说完就走不好吗?还有,我怕他蹦来跳去的,要是摔坏了,我可没时间送他去医院。

李直也没时间。李直比我更讨厌他。

于是我想赶他走.我泡上一杯茶给他端过去,他却轻飘飘地躲开我,像个气球一样飘到了窗户前。

我赶紧关严了窗户,我怕他飘出去。

我把茶水送到了他的嘴边,说,喝点茶吧,喝了茶哪里来的你就回哪里去,我明天还要出门呢!

李响就把一杯茶喝光了。喝完茶,他不蹦不跳了,稳稳当当地站在了那里。

我知道,茶水冲掉了这些年堵在他喉咙里的东西,他的声道开始通畅了。我拿出一把宜兴紫砂陶

壶,又拿出一罐好茶,一并递给他,说,你可以走了。

李响却没有要走的意思,他把东西扒拉到一边,说,我不是来要东西的,我想跟你出门,去南泥

湾!

我吃了一惊,他怎么会知道我要去南泥湾?我赶紧去扶他,我怕他说胡话犯病啥的。我把座椅搬

了出来,放到他的屁股底下。他却不坐,腰板挺直了盯着我,大声说,李游,你说,到底带不带

我去?

我去是有项目做,你去干什么?

我给你当向导,我熟悉那里,我在那里打过仗!李响一字一顿地说。

快别说你打仗的事了,你当年是瞒着父母偷着跑出去的,连新婚十天的媳妇都瞒着。知道李直为

什么讨厌你吗?就是因为当年你偷着离开家。

我那不是偷着跑,是当兵抗日去了。贺龙在冀中打了齐会战斗,大获全胜,部队需要补充兵员,

我就跟上队伍走了•李响争辩着。

那你打仗了吗?打了,不过……李响这回坐下了,他的眼神有些黯淡。他缓缓地说,我跟上队伍

走的第三天,就在石家庄附近的陈庄和鬼子打了一仗。可还没冲锋,我的腿就中了一枪,后来腿

痛了,我就当了炊事员。

我扑哧一声笑了,刚喝进去的一口茶差点喷出来,问,那后来呢?

后来我参加了百团大战,跟着部队去了晋西北,再后来就去了延安。说到这,李响的眼神突然有

了光芒,慢慢地说,我是跟着部队一痛一拐地来到延安的。那时候,我和战友们都觉得这回有仗

要打了,我们得保卫延安啊!可是……上级却让我们去南泥湾种地了。

你是说,你去南泥湾开过荒?怎么这些年没听你说过呢?我觉得李响的话有点离谱。这有什么好

炫耀的,我在老家又不是没种过地!再说了,你和李直哪里关心过我啊,啥时候耐心地听我说过

话呀?

李响说得对,我和李直确实不大关心他。他十八岁就扔下媳妇偷着跑了,李直出生的时候都不知

道他爹是谁。李直和娘在动乱的时光里能熬过来就不错了,哪里还能关心他!

李响叹了口气,接着说,你们不关心我,可我惦记你们!原来我想打完鬼子就回来,后来我又想

等南泥湾的地种好了再回来,可南泥湾很难缠啊……

你就别找理由了,你根本没想过回来!我对李响喊道。别……别瞎说,我李响不是那种人。那时

候的南泥湾,确实难缠,天寒地冻,荒无人烟。部队开拔到那里,没吃、没穿、没住的地儿,我

当炊事员还不知道吗?红米饭、南瓜汤,那是后来才有的。挖野菜也当粮,可大冬天的到哪里去

挖野菜啊?反正,炊事班里也没饭可做,我就拿起做饭的铁铲,穿着单衣,去开荒了……

听到这,我不说话了。听李直讲过,他两岁的时候,县上的干部把李响的包裹送回来时,里面确

实有一把铁铲,不过铲子只剩了个破片片。

见我不说话,李响来劲了,说,你相信我说的是真的吧,那就带我去吧!

我凑近李响,把他抱住了。他的身体很轻,我知道我抱住的不单是李响,还有李响的故事。我决

定带李响走,不乘飞机了,我要亲自开车去南泥湾。

李响跟着我来到了南泥湾镇,却蒙了。

他怎么也找不到开过荒的地方在哪里了。他不吭声了,任由我给他当向导。

我开着导航,带他去了三五九旅旅部旧址、南泥湾垦区政府旧址、党徽广场、稻香门广场,还带

他去了南泥湾风景区,参观了南泥湾特有的民宿……

看,我就是在这里开过荒,在这里住过!李响在一个被改造成农家院的窑洞前站住了,大呼小叫

起来。

我知道,我应该办我的大事了。

我走进窑洞,一群人早已等在那里了.这些人是南泥湾开发区的领导,我从电脑包里拿了一份签

好字的合同,说,这是我们公司引进的石墨烯技术,现在我把它无偿献给南泥湾,用上这种材料,

窑洞加热快,也非常环保。再有,我的公司想捐赠一批环保充电车,方便南泥湾的旅游,第一批

己经在路上了……

办完这件大事,我回头再找李响,却看不见他的踪影了.

这下我可急坏了,弄丢了李响,我没法向我的父亲李直交代,他正在家辛苦地帮我带孩子。

我猜到李响去了哪里。我急匆匆赶到九龙泉烈士纪念碑前,果然看到李响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

确切地说,是他的名字嵌在了纪念碑里。

这时,我听到了导游的讲解:李响,河北雄安人,曾经创造一天开荒四亩的纪录,他用铁铲和蹶

头连续开荒一个月,最后累倒在了地里,那年他只有十八岁……

我的眼泪疾速地涌了出来,我大声喊道,爷爷,你的孙子来看你了!

【注】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

8.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直讨厌父亲李响,这种“讨厌”,源于孤儿寡母对漫长岁月里独自承受艰辛、无处述说

的委屈、埋怨以及无法排解的思念。

B.小说开篇“我越忙,他越来添乱”“冷不丁就会出现”“蹦来跳去”等词句,暗示了李响

的形象萦绕在“我”心里挥之不去。

C.李响回忆南泥湾开荒的情形,表现了生产运动的艰苦、革命形势的严峻,导游的讲解则让

读者更客观地了解了李响的伟大。

D.李响从一线战士到后勤炊事员、南泥湾开荒者,身份的变化,既展现了他跌宕起伏的人生

经历,又使小说主题更多元化。

9.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前文李响要给“我”当向导,到后文“我”给李响当向导,小说情节前后照应,侧面表

现出不同时代的南泥湾发展变化之大。

B.一把“只剩了个破片片的“铁铲,既符合李响部队炊事员的身份,又是他后来在南泥湾垦

荒的工具,更是革命先烈精神的象征。

C.导游在讲解李响事迹时,将“一天”“四亩”“一个月”“十八岁”这些数字放在一起对

比,冲击力大,感染力强,使人深受震撼。

D.爷孙间的对话描写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李响”“他”“爷爷”这些不同的称呼,体

现出“我”与李响的情感距离由远及近。

10.简要分析“我抱住的不单是李响,还有李响的故事”这句话的内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初淮阴人也信家贫无行丕得推择为吏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值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信度何等已数言王,王不我用,即亡去。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王曰:“丞相何

亡。”王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王,王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日:

“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王复骂日:“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日: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

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日:“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王日:“吾为公以为将。”何日:“虽为将,信不留。”王日:“以为大将。”何日:“幸甚。”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日:“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

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

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辞谢,因王问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

日:“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

以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

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

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逐其故主而王其将相,又迁逐义帝置江南,所过无不残灭,百姓

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

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

三章,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

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帝灭楚》)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淮阴人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B.初/淮阴人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C.初/淮阴人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D.初/淮阴人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听说韩信逃走,便去追赶他,汉王大怒,误以为萧何逃跑了,萧何回来后向汉王解释

了原因,汉王认为萧何纯粹是在骗人,并责罚了萧何。

B.萧何认为汉王想争夺天下,就必须留下韩信,并劝说汉王重用韩信,并且说如果汉王重用

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如果不能重用韩信,韩信终归还是要逃跑的。

C.汉王在萧何的劝说下任命韩信为大将军,又为韩信举行了授职的仪式,然后向韩信询问平

定天下的计策,在听了韩信的看法后,汉王十分高兴,认为得到韩信太晚了。

D.韩信认为汉王终将夺取天下,因为汉王在入关以后,没有伤害任何东西,还废除了秦朝的

严酷的法令,与秦地的百姓约法三章,受到了秦地百姓的欢迎。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信度何等己数言王,王不我用,即亡去。

②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

15.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1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17.下列课内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斋戒指古人在祭祀时,穿整洁衣服,戒除嗜欲,以表示虔诚。

B.寡人,意为“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C.三秦,项羽破秦入关,三分关中之地给秦三个投降的将领,合称“三秦”。

D.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冠礼,叫做“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

较年少,故称“弱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

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前三句,点出词人的立足点、地点、季节,为全词设置出悲凉的气氛。

B.上片末三句,以水中的彩舟、江洲中的白鹭,展现了金陵多姿多彩的美景。

C.下片起句,“念往昔,繁华竞逐”,总结上片内容,并引起下文。

D.下片中“繁华竞逐”四字道出了六朝更替的根本原因。

19.请简要分析“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是使用

哪些艺术手法写景的。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

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2)《登岳阳楼》中“,”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

景色宏伟奇丽。

(3)《念奴娇•过洞庭》中,点出了在这秋草无色,秋水无波,美玉一般的空灵画面上,湖上

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真似仙境的句子是:,o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联不仅要字数相等,词性相当,而且要结构相称,节律相谐。①李渔写过一本联语入门书,题

为“笠翁对韵”,假如您认真阅读应能参悟其中门道。据说,铁嘴铜牙的纪晓岚年轻时,有人给

他出了个刁钻古怪的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②纪晓岚略加思索,就对出了下联:“鹦有雌雄

都叫哥”。《红楼梦》中有一场彰显贾宝玉才华的重头戏,其中就有他为“沁芳亭”即兴拟的对

联——“,"。

而老百姓生活中最熟悉的,自是春联。③写春联、贴春联,是年味的一个载体;也是人们祝福美

好生活的一个方式。贴对联本身不是技术活,却也有讲究,④首先必须分清哪是上联贴右边?哪

是下联贴左边?这就涉及对句的平仄问题。不懂其中门道的人家,需向明白人问清楚了,贴反了

就会闹笑话。

过去的商号、酒馆、药店等铺面,都会挂楹联。酒馆如“东不管西不管酒管,兴也罢衰也罢喝罢”,

药店如“但愿世间无疾苦,宁可架上药生尘”。

21.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①李渔写过一本联语入门书,题为“笠翁对韵”,假如您认真阅读应能参悟其中门道。

B.②纪晓岚略加思索,就对出了下联:“鹦有雌雄都叫哥”。

C.③写春联、贴春联,是年味的一个载体:也是人们祝福美好生活的一个方式。

D.④首先必须分清哪是上联贴右边?哪是下联贴左边?这就涉及对句的平仄问题。

22.根据语境,画线处填入对联最适合的一项是

A.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B.山静水流开画景,莺飞鱼跃悟天机

C.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D.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个人得有多少烟火气才算合适?①,终日高飘于俗世之上,与世界隔绝开来,不合群,

也不合流,最后只能()»可要是烟火气过多,浑身铜臭,三句话不离钱,或开口就是()

的闲事,也难免油腻得可怕。一本书应该有烟火气。俗世烟火,是书中()的源泉。有了烟

火气,才能与读书的人产生共鸣。但一本好书,在烟火之上,总得有那么一些人和事是()

的。烟火气是书的基本,而高于烟火气的,②,两者缺一不可。

一个人也该如此。一个人身上的烟火气,总归得多一点,③.一个人身上那些高飘在上的

非烟火气,也多少得有点,再少也不能少于三分。七分俗气,三分仙气,一个人的身上也就同时

兼容了俗味与趣味。

23.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孤芳自赏鸡零狗碎喜怒哀乐超尘脱俗

B.孤芳自赏乱七八糟嬉笑怒骂出类拔萃

C.顾影自怜乱七八糟喜怒哀乐出类拔萃

D.顾影自怜鸡零狗碎嬉笑怒骂超尘脱俗

24.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D.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5.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12个字。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激战正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足球运动所展现出的精神与激情

让很多人为之着迷。

众所周知,足球是一项团队运动,队友间默契的配合与协助将成为赢得比赛的关键。而

同时,足球也是一项动态的、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运动,我们可能在瞬息万变的赛场上遇到许

多需要个人为团队创造机会的瞬间,特别是对于边锋等位置来说,通过一对一突破防守队员、

直接面对球门或为队友吸引防守等都是必要的能力。在一支队伍中,强大的团队执行力和默

契的配合是实现战术意图的基础,能够确保队伍的下限,而上限的高度则离不开“长板”的

出色个人发挥与灵光一现。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寓意、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

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和解析

1~5.【答案】D、C、D、、

【解析】(1)D.“受到广大民众的抨击”错误。原文是“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

猛烈抨击”,而广大民众则是被“强烈地震撼了”。

故选D。

(2)C.“中国生态文学的题材和内容形式多样,因而在历届鲁迅文学奖和'五个一工程'奖中都

有耀眼表现。”强加因果,“有耀眼表现”不一定是因为“题材和内容形式多样”。原文只是说

“其描写的题材和内容形式多样,尤其是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环境优化美化的文学作品

越来越多。涌现出环境保护文学、水文学、植物文学、动物文学等,蔚为兴盛。生态文学作品在

历届鲁迅文学奖和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都有耀眼的表现”,看不出二者的因果关系。

故选Co

(3)原文“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生态是我们赖以生存生活的

基础,是人的生活之需、生存之要、生命之本。它包括大自然一一大气圈、水圈、动植物生物圈

等,也就是与生命活动和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自然背景”可知,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

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

A.《庖丁解牛》是寓言故事,是以人物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

B.曹禺的《雷雨》是话剧,是以人物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

C.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抒情散文,是以人物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

D.正确。

故选D。

(4)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首先要概括段落大意,然后依据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层次结构,

最后加以概括即可。

①结合材料“在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时代背景下,在生态文明建设不

断推进的新时代,生态文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可知,生态文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机遇,第一段首先指出了中国生态文学的发展背景;

②结合材料“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生态文学可以深入反映

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推动社会反思,承担起文学反映现实、抚慰人心、启发思

考的社会责任”等可知,第二、三段主要分析了生态文学的内涵、作用;

③结合材料“在中国,生态文学拥有悠久的历史”从中国古代生态文学的理论背景看,其繁荣兴

盛与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有着密切关联“在今天,推动中国生态文学的发展,继承这些宝贵的思想

和文学遗产十分必要”可知,第四、五段主要讲述了生态文学的历史与发展;

④结合材料“中国生态文学具有独特性。其描写的题材和内容形式多样”“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存在生态环境破坏和自然资源滥采等现象,反映生态问题的报告文学

也随之出现”“此外,生态文学还包括描写树木花草的植物文学、以动物作为主角或描写对象的

动物文学”“生态文学还包括海洋文学,如邓刚的小说《迷人的海》”可知,反映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生态环境优化美化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多,生态文学还包括植物文学、动物文学和海洋文学,

可见,第六至九段主要分析生态文学的题材和内容;

⑤结合材料“因此,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首要是中国主题、中国题材、中国成就、中国经验和中

国模式的表现”可知,结尾总结指出了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的首要表现。

(5)①结合材料一“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材料二“生态文

学具有鲜明的跨学科性质”可知,从其本质属性看,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具有鲜明的跨

学科性质是“生态文学”的主要特征之一;

②结合材料二“生态文学是一个合成词,很明显,尽管它仍然是文学之一种,但是其中渗透了许

多生态学的思想”、材料一“生态文学可以深入反映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可知,

从其主要内容看,渗透了许多生态学的思想,深入反映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是“生

态文学”的又一个主要特征;

③结合材料一“生态文学可以……推动社会反思,承担起文学反映现实、抚慰人心、启发思考的

社会责任”、材料二“生态文学的意义之一就是用文学的形式发出未来世界因素的生态预

警”“它是生态学思潮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文学形式,具有强烈的生态预警特点”可知,从其意义

作用看,推动社会反思,承担起文学反映现实、抚慰人心、启发思考的社会责任(或者:其意义

之一就是用文学的形式发出未来世界因素的生态预警)也是“生态文学”的主要特征之一。

答案:

(1)D

(2)C

(3)D

(4)①材料首先指出中国生态文学的发展背景,②接着分析了生态文学的内涵、作用等,③再讲

述了生态文学的历史与发展,④然后分析生态文学的题材和内容,⑤最后指出了生态文学的中国

表达的首要表现0

(5)①生态文学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具有鲜明的跨学科性质;

②渗透了许多生态学的思想,深入反映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

③推动社会反思,承担起文学反映现实、抚慰人心、启发思考的社会责任(或者:其意义之一就

是用文学的形式发出未来世界因素的生态预警)。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

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

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是否适合归入生态文学范畴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

概念,仔细比对各个选项,正确选择。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行文脉络的梳理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理清文章的层次关系,结合

具体内容进行梳理。

(5)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找出与题干相关的内

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选择题干扰项设置常见错误类型:

1.扩大范围。2.偷换概念。3.无中生有。4.已然未然混为一谈。5.强加因果。6.答非所问。7.相互矛

盾。8.张冠李戴。9.过于绝对。10.断章取义。

6~7.【答案】C、

【解析】(1)C.“体现她有破镜重圆的幻想”错误,鲁侍萍是意外遇到周朴园,早已认清了资本

家的本质,并无破镜重圆之念。

故选C。

(2)结合上文“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可知,在周朴园眼中,鲁侍萍已经死去,“哦,侍

萍!”表明周朴园确认了侍萍的身份,她的到来让周朴园很意外,所以,面对鲁侍萍不期而至的

惊恐;

“(低声)”的表明周朴园与鲁侍萍对话中回忆起了三十年前的事,确认身份后鲁侍萍的话让他

感到很心虚、惶恐;

三十年过去了,周朴园并没有一见面就认出鲁侍萍,说明鲁侍萍的变化极大,现在确认了眼前人,

这句话表明周朴园对鲁侍萍的衰老感到震惊;

“(低声)是你?”中问号表明,周朴园见到昔日恋人并没有惊喜,更多的反而是疑惑,所以,

这句话也表明周朴园警惕。

答案:

(DC

(2)①面对鲁侍萍不期而至的惊恐;②谎言被击穿后的惶恐;③对鲁侍萍衰老的震惊;④面对昔

日恋人出现目的不明的警惕。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通读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

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戏剧相关台词包含的人物复杂情感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剧本,结合相

关剧情进行分析。

解答对文本赏析的选择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

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

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

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

点,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

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8~10.【答案】D、C、

【解析】(1)D.“小说主题更多元化”错误。李响从一线战士到后勤炊事员、南泥湾开荒者,不

管身份怎样变化,小说主题表现的都是对革命先烈精神的颂扬,对老一辈革命者的尊敬。

故选D。

(2)C.“对比”错误。“一天”“四亩”“一个月”“十八岁”这些数字之间不是对比,是以数

字凸显李响的形象。

故选C。

(3)从爷孙间情感的角度看,“李响的故事”就是爷爷当年的故事;“抱住”而不是“推开”,

这个词语说明“我”理解了爷爷李响的行为,对爷爷产生由衷的敬意。

从“我”对先辈事迹了解的角度看,“李响的故事”就是当年革命先辈们从一线战士到后勤炊事

员、南泥湾开荒者的故事,“抱住”代表“我”了解了革命先辈们的事迹,对他们产生由衷的敬

意。

从“我”对先辈们精神的理解和继承的角度看,“我抱住的不单是李响,还有李响的故事”表明,

“我”不但了解了先辈们的革命事迹,理解了他们的革命精神,还要以他们为榜样,继承他们的

革命遗志,把先烈的精神发扬光大。

答案:

(1)D

(2)C

(3)①“我"理解了爷爷李响的行为,对爷爷产生由衷的敬意。②“我”了解了革命先辈们的事

迹,对革命先辈产生由衷的敬意。③“我”不但了解了先辈们的革命事迹,理解了他们的革命精

神,还要以他们为榜样,继承他们的革命遗志,把革命先烈的精神发扬光大。

(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

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项

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关键句子内涵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画线句在文中的位置

及其语境分析其内涵。

解答对文本赏析的选择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

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

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

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

点,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

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1~13.【答案】B、A、

【解析】(1)句意:当初,淮阴人韩信,家里贫穷没有什么善行,不能被推选担任官吏。汉王刘

邦进入蜀地之后,韩信又逃离楚军归属到汉王,韩信数次与萧何谈话,萧何感到他不同寻常。“家

贫无行”是“不得推择为吏”的原因,应分别单独成句,排除C、D;“语”作“信数与萧何”

的谓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A。

故选:Bo

(2)A.“并责罚了萧何”错误,从文中来看,汉王只是“骂何”,且听取了萧何封韩信为大将军

的提议。

故选:Ao

(3)①“度”,推测;“数”,多次;“王不我用”,宾语前置句;“亡”,逃亡,逃跑。译文:

韩信推测萧何等人己多次向汉王举荐过他,但汉王一直没有重用自己,于是韩信逃跑了。

②“诚”,如果;“任”,任用;“何所”,哪里有,“诛”,被诛灭。译文:现在大王如果确

实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威武、勇猛的将士,那还有什么敌人不能被诛灭!

答案:

(1)B

(2)A

(3)①韩信推测萧何等人已多次向汉王举荐过他,但汉王一直没有重用自己,于是韩信逃跑了。

②现在大王如果确实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威武、勇猛的将士,那还有什么敌人不能被诛灭!

参考译文:

当初,淮阴人韩信因为他家里贫穷没有什么善行,所以就不能被推选担任官吏。汉王刘邦进

入蜀地之后,韩信又逃离楚军归属到汉王,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话,萧何通过韩信的话语感到他不

同寻常。

韩信推测萧何等人多次向汉王举荐过他,但汉王一直没有重用韩信,于是韩信逃跑了。萧何

听说韩信逃走了,连向汉王报告都没来得及就直接去追赶他了。有人对汉王报告说:“丞相萧何

逃跑了。”汉王听闻后大怒,因为汉王觉得萧何的离去如同自己失去自己的左右手。过了一两天

萧何回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恼怒又惊喜,骂萧何说:“你为什么逃跑?"萧何答道:“我不敢逃

跑,臣是去追赶逃跑的人。”汉王又骂道:“逃跑的诸将们数以十计你都不去追,为什么专去追

韩信,你纯粹是在骗人!”萧何说:“汉王如果您只是想在汉中称王,必然不会用到韩信;如果

您想争夺天下,非韩信不可,其他没有人能和您共谋大业。这就看汉王您的选择了。”汉王说:

“我是想要东进的,怎么能闷在这里长期久居呢!”萧何说:“如果您计划向东发展,就一定能

用到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如果不能用他,韩信终归还是要逃跑的。”汉王说:“那我就看你

的面子任韩信为将军吧。”萧何说:“只任他为将军,韩信也一定不会留下来的。”汉王说:“就

任他为大将军吧。”萧何说:“太好了。”于是汉王想召见韩信任命他官职。萧何说:“汉王平

日向来傲慢无礼,今天要任命大将军,如同招呼小孩儿一样,这就是韩信要离去的原因啊。汉王

如果真的想任命他官职,必须选择一个良辰吉日,沐浴斋戒,设置坛场拜将,举行授职的仪式才

行。”汉王答应了萧何的要求。韩信被拜为大将军的仪式结束后就径自坐在上座。汉王说道:“丞

相多次向我说到将军,将军有什么计策来教导我呢?”韩信谦谢了一番后,便问汉王说:“现在

大王如果向东去争夺天下,您的对手难道不正是项羽吗?”汉王说:“对。”韩信接着说:“大

王您自己估计一下在勇敢、强悍、仁爱、刚强等方面您与项王相比一下,谁会更强呢?”汉王沉

默了许久,说:“我在这些方面都不如他。”韩信听了汉王的话后拜了两拜接着称赞地说:“我

韩信也认为大王比不上他。然而我曾经侍奉过项羽,请让我来谈谈他的为人处事吧。项王发怒大

吼,厉声呵斥时,上千的人都胆战心惊,但是他不能任用有才能的将领,所以项王只不过是匹夫

之勇而已。项羽对人恭敬慈爱说话的时候言语温和,他的部下有人生了病他就会同情地流下眼泪,

还把自己吃的东西分给他们吃;但是,当他所用的人立了功应当给予封赏爵位时,他却不舍得授

给人家,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妇道人家的仁慈。他还驱逐原来的诸侯王封诸侯国的将相为王,又将

义帝驱逐迁徙到江南,军队所过之处没有不被伤害毁灭的,百姓们都不亲近拥戴他,之所以不敢

反叛他只不过是受他威势与强权的胁迫罢了。虽然他名义上称霸天下了,而实际上早已失去了天

下人的心,所以他的强很容易变成弱.现在大王如果确实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威武、勇猛

的将士,那还有什么敌人不能被诛灭!将天下的城邑封给有功的将士,那还有什么人会不心服口

服呢!大王您最初进入武关时,没有去伤害丝毫的东西,还废除了秦朝的严酷的法令,与秦地的

百姓约法三章、秦地的百姓没有不希望大王做秦王的。而且依照当初与诸侯们的约定,大王理应

在关中称王,这件事关中的百姓都知道。大王失掉了关中的王位被封到汉中地区,秦地的百姓没

有不怨恨项羽的。现在大王举兵东进,三秦之地只要发布一道檄文就可以平定了。”于是汉王听

了大喜,自认为得到韩信太晚了。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

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分,关

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

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

题。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

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

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

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

“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

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

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

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

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14~16.【答案】(1)谨:认真兴办;庠、序:古代的学校;申:反复陈述;孝:尊敬父母;悌:

敬爱兄长;颁:通“斑”,花白。译文:慎重办理学校教育,反复地用善事父母,敬爱兄长的道

理告诫他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2)因:依靠。敝:损害。与:结交,亲附。知:通“智”,明智。其:语气副词,还是。译文:

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

相攻取代和谐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3)所以:……的原因;出入:偏义复词,义在“入”;非常:意外的变故。译文:我派遣将领

把守边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发生)。

答案:

(1)慎重办理学校教育,反复地用善事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告诫他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

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2)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

混乱相攻取代和谐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3)我派遣将领把守边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发生)。、、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

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

名词。“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

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17.【答案】D

【解析】D.“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冠礼”错误。古代男子20岁时举行冠礼。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理解诗句的能力。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

语境,认真分析,进行判断。

文学文化常识:

多读、多看、多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重要的文学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

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

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18~19.【答案】C、

【解析】(DC.“总结上片内容”错误,“念往昔”一句,由登临所见自然过渡到登临所想;“繁

华竞逐”涵盖千古兴亡的故事,揭露了金陵繁华表面掩盖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故选:C。

(2)①“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是说澄江宛如一条白练,青翠山峰像箭簇耸立前方。运用比

喻的手法,把千里奔波的长江澄湖比喻成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像一束束聚集一起的箭

头,景象开阔高远,既有平面的铺展,又有立体的呈现,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眼前。

②‘'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是说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

小街飘扬。这是在大背景之下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残阳”“西风”,点出时下是黄昏时节,具

有典型的秋日景物特点,是大的时空背景。“酒旗”“归帆”是暗写在秋日黄昏里来来往往的行

旅,人事匆匆,由纯自然的活动景物写到人的活动,画面顿时生动起来。动静结合,在水、陆、

空静态的大背景下,描写动态的景物,使金陵秋景更开阔旷远。

答案:

(DC

(2)①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千里奔波的长江澄湖比喻成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像一束束

聚集一起的箭头,使开阔高远的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眼前。②动静结合,在残阳夕照中,江中船

来来往往,江岸的酒旗背负着西风斜插着。在水、陆、空静态的大背景下,描写动态的景物,使

金陵秋景更开阔旷远。

白话译文:

登山临水,举目望远,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已变得飒爽清凉。奔腾千里的长江澄澈得好

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

酒旗在小街飘扬。华丽的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

景色就是丹青妙笔也难描画。

遥想当年,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楼,六朝君主一个个地相继

败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

唯有江上的烟波与草上凝结的露珠常在。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

庭花》遗曲。

诗歌鉴赏:

此词通过对金陵(今江苏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

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上阕写登临金陵故都之所见。“澄江”“翠峰”“归帆”“斜

阳”“酒旗”“西风”“云淡”“鹭起”,依次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场面,境界苍凉。下阕写

在金陵之所想。“念”字作转折,今昔对比,时空交错,虚实相生,对历史和现实,表达出深沉

的抑郁和沉重的叹息。全词情景交融,境界雄浑阔大,风格沉郁悲壮,把壮丽的景色和历史内容

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堪称名篇。

词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为词拓出一个高远的视野。”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点明了

地点和季节,因为是六朝故都,乃称“故国”,“晚秋”与下句“初肃”相对,瑟瑟秋风,万物

凋零,呈现出一种“悲秋”的氛围。此时此景,登斯楼也,则情以物迁,辞必情发,这就为下片

的怀古所描述的遥远的时间作铺垫。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千里”二字,上承首句“登临送目”一一登高远望即可纵目千

里;下启“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的大全景扫描,景象开阔高远。“澄江似练”,脱化于谢眺诗

句“澄江静如练”,在此与“翠峰如簇”相对,不仅在语词上对仗严谨、工整,构图上还以曲线

绵延(“澄江似练”)与散点铺展(“翠峰如簇”)相映成趣。既有平面的铺展,又有立体的呈

现,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眼前。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是在大背景之下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残阳”“西风”,

点出时下是黄昏时节,具有典型的秋日景物特点。“酒旗”“归帆”是暗写在秋日黄昏里来来往

往的行旅,人事匆匆,由纯自然的活动景物写到人的活动,画面顿时生动起来。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是大手笔中的点睛之处。“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

起”,动静相生。远在天际的船罩上一层薄雾,水上的白鹭纷纷从银河上惊起,不仅把整幅金陵

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而且进一步开拓观察的视野一一在广漠的空间上,随着征帆渐渐远去,

水天已融为一体,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如此雄壮宽广的气度,如此开阔旷远的视野与王勃

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比较,两者展现的气度与视野不相上下,

一为千古传诵的骈文警句,一为前所未有的词中创境,可谓异曲同工。正如林逋《宿洞霄宫》“秋

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所言,眼前所见,美不胜收,难以尽述,因此总赞一句“画图难足”,

结束上阕。

下阕怀古抒情。“念往昔”一句,由登临所见自然过渡到登临所想。“繁华竞逐”涵盖千古

兴亡的故事,揭露了金陵繁华表面掩盖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紧接着一声叹息,“叹门外楼头,悲

恨相续”,此语出自杜牧的《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诗句,化用其意,以典型化

手法,再现当时隋兵已临城下,陈后主居然对国事置若罔闻,在危难之际还在和妃子们寻欢作乐

的可悲。这是亡国悲剧艺术缩影,嘲讽中深含叹惋。“悲恨相续”,是指其后的统治阶级不以此

为鉴,挥霍无度,沉溺酒色,江南各朝,覆亡相继:遗恨之余,嗟叹不已。

“千古凭高”二句,是直接抒情,凭吊古迹,追述往事,抒对前代吊古、怀古不满之情。“六朝

旧事”二句,化用窦巩《南游感兴》“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眷草绿,鹏

古鸟飞上越王台”之意,借“寒烟、衰草”寄惆怅心情。去的毕竟去了,六朝旧事随着流水一样消

逝,如今除了眼前的一些衰飒的自然景象,更不能再见到什么。

更可悲的是“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融化了杜牧的《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

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隋书•五行志》说:“祯明初,后主创新歌,词甚哀怨,令后

宫美人习而歌之0其辞曰:'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时人以为歌谶,此其不久兆也。”后

来《玉树后庭花》就作为亡国之音。此句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感慨:不是商女忘记了亡国之恨,是

统治者的醉生梦死,才使亡国的靡靡之音充斥在金陵的市井之上。

同时,这首词在艺术上也有成就,它体现了作者“一洗五代旧习”的文学主张。词本倚声,

但王安石说:“古之歌者,皆先为词,后有声,故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如

今先撰腔子,后填词,却是‘永依声’也。”(赵令畤《侯鳍录》卷七引)显然是不满意只把词

当作一种倚声之作。这在当时是异端之论,但今天看来却不失其锐敏和先知先觉之处。北宋当时

的词坛虽然已有晏殊、柳永这样一批有名词人,但都没有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词风柔弱无

力。他曾在读晏殊小词后,感叹说:“宰相为此可乎?”(魏泰《东轩笔录》引)。所以他自己

作词,便力戒此弊,“一洗五代旧习”(刘熙载《艺概》卷四),指出向上一路,为苏轼等士大

夫之词的全面登台,铺下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这首词写景奇伟壮丽,气象开阔绵邈,充分显示出作者立足之高、胸襟之广。开头三

句是泛写,寥寥数语即交代清楚时令、地点、天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