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税港区空港I分区截污干管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保税港区空港I分区截污干管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保税港区空港I分区截污干管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保税港区空港I分区截污干管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保税港区空港I分区截污干管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区位示意图项目背景两路寸滩保税港区:重庆两江新区三大开发平台之一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空港功能区的围网区、预留围网区及相关功能配套区。重点发展保税物流、保税加工、保税贸易、配套居住功能。保税港区空港I分区功能定位为环境优良、配套完善的居住及公共服务区,承担着空港新城、空港产业区的居住功能。作为两江新区核心区的空港新城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城市及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项目建设将推动空港地区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也保证保税港区的发展。根据《重庆市两路组团I标准分区和A、J标准分区(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保税港区空港I分区污水通过马家坝河截污干管接入下游现状跳蹬河截污干管,最终排入城北污水厂。马家坝河截污干管作为二级截污干管,该工程的建设将完善保税港区空港I分区污水接入一级截污干管的通道。程设计范围为保税港区空港I分区截污干管工程,主要为解决保税港区空港I分区污水排出问题。沿现状马家坝河一侧新建一条截污干管,起点位于空港大道东西方向南侧,接顺空港大道东西方向道路污水设计排出口;考虑马家坝河西侧地块污水接入本次设计干管,需沿马家坝河支沟新建三级污水干管,起点位于8号道路东侧,接顺8号道路污水设计排出口;新建二级截污干管沿现状溪沟由北向南接入现状d1000跳蹬河截污干管,最终排入城北污水厂。设计概况空港I分区截污干管工程污水管道全长约2269m,其中d400管道长约53m,d500管道长约576m,d600管道长约1385m,d800管道长约87m,顶管段d1000管道长约168m。本工程涉及架空段约170m,存在3处过河管道架空段。上阶段批复及执行情况前期设计阶段,根据业主要求,考虑征地便利因素,将接入终点至1号道路段的主线调整到马家坝河东侧布置(原规划为西侧布置)。2019年05月29日上午,在两江规划分局进行了该项目的专家咨询会。与会专家建议主线布置于马家坝河西侧,主要原因有:(1)西侧地形条件明显优于东侧;(2)减少跨河及沿线架空,避免景观影响,领导对于污水干管的架空比较敏感;(3)无需废除现状的d600污水管,减少造价,避免已建工程的浪费。在会后根据专家意见分析研究并修改完善。本项目于2019年09月23日,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建字第市政500141201900158号)。本项目于2020年1月14,重庆两江新区建设管理局开展了初设评审会。初设批复正在办理中。初设专家意见及回复如下:1、建议优化架空管道结构形式,采用U型盖板梁内敷设圆管的方式不尽合理,可考虑采用U型盖板去输送污水。回复:根据专家意见复核,着重考虑到管道运行中的防渗漏、防开裂,设计采用U型槽内设管道的形式。2、复核P1~P12段为何要回填。回复:已根据专家意见复核,该段管道布置于陡崖下方,为避免坡脚下大开挖采用浅埋回填的方式处理。3、复核W28~W30段为何采用埋地架空结构形式。回复:W29~W30段为笔误,设计采用回填。4、陡坡支管接入干管需要采取消能措施。回复:已根据专家意见优化,详见纵断面图。5、复核管道过流能力是否过大。回复:已根据专家意见复核,过流能力与管径匹配。6、分类指标法的污水量预测中设计参数取值不合理,且缺污水量的计算过程不完善。回复:已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在初设报批的文本中。7、“表5-4污水干管水力计算表”中:(1)表中用节点编号来表达计算管段不妥,建议划分污水设计计算管段,并分别表达各设计计算管段的本段服务面积及转输服务面积,《污水干管汇水面积图》也应按此表达;(2)表中污水设计流量计算结果偏小,与服务面积不匹配;(3)表中的“过流能力”指的是哪种充满度工况下的过流能力?请明确。回复:已根据专家意见修改,见本施工图5-3计算表及汇水面积图。8、根据“污水干管汇水面积图”,W-10#~W-10-2#段过河架空污水管道无需设置。回复:根据现状管网布置情况及无接入需求,已取消该段架空管。9、本项目截污干管W-28#~W-51#段、W-28#~P-22#段分别在马家坝河及支流的西侧和北侧管敷设,但河道两侧均属于污水管道服务范围,建议落实河道两侧地块的规划地坪高程,复核规划地块的污水能否全部排入沿道路敷设的污水管道。回复:已复核规划及周边地块开发需求,设计管线满足排入需要。10、建议落实马家坝河向北延伸段两侧地块的规划地坪高程,复核规划地块的污水能否全部排入沿道路敷设的污水管道?以便确定截污干管是否需要向北继续延伸。回复:已复核规划及周边地块开发需求,设计管线满足排入需要。11、采用污水管道和人行桥合并建设的形式不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建议补充专项方案的专家论证报告并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回复:本设计管桥非人行桥,并补充论述于7.4.3节。12、污水斜管跌落段的下游检查井设置为普通跌水井不妥,建议设置消能井。回复:已根据专家意见修改,详见平面与纵断面。13、d1000顶管段的检查井间距达88米偏大,不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回复:已根据专家意见复核,施工可增设中继间,满足施工需求。14、建议取消W12-W13段顶管施工,可以考虑沿东侧283米的等高线进行敷设,减小施工难度及工期;W16-W17段顶管也可以取消,优化线位后开挖深度不超过4米。回复:已根据专家意见复核,修改优化了W16-W17管段,采用明开挖方式。15、核实P15-P16段位于规划的9号道路下,该道路在该处为回填区,是否与道路同步实施,如不同步实施应考虑后期道路如何施工的问题。回复:已根据专家意见复核,优化检查井井位、管道回填材质。16、P21-P22陡坡段段建议取消,可以往北敷设后再排入P-20,减小施工难度。回复:已根据专家意见修改。17、加强管道沟槽的回填材质,建议采用便于施工及质量控制的材料,如采用符合要求的原土(明确相关参数要求),应明确现状开挖出来的是否满足回填要求,如不满足,应考虑外借的费用。回复:已根据专家意见修改,详见沟槽开挖及回填大样图。18、优化雨污水纵断面设计,尽量较小其埋深。回复:已根据专家意见优化。19、由于沿河周边有较多的雨水排放口,应核实与污水管道的竖向关系。回复:已根据专家意见优化。20、应结合地勘考虑管道基础及回填的加固措施,如高回填区、挖填方变化区域、软弱地基区域等。回复:已根据专家意见优化。21、建议截污干管材质按两江新区要求,选用优质的管材。回复:已根据专家意见修改。设计依据遵循的规范及标准(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2)《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3)《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4)《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6)《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7)《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9)《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1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版)》(GB50010-2010)(12)《建筑边坡工程设计规范》(GB50330-2013)(1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14)《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2015)(1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1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1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18)《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2010)(19)《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20)《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_246:2008)(21)《建筑设计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22)《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23)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版)(24)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2019版)(25)《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建部令第37号)(26)《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办质〔2018〕31号)(27)《重庆市城市排水设施管理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2000.04)(28)《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设计变更管理办法(试行)》(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18.12)(29)《重庆市建设领域禁止、限制使用落后技术通告(2019年版)》(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19.11.18)(30)《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排水管网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渝建发〔2019〕10号2019年4月3日)设计资料(1)《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2)《保税港区I分区给水规划》(重庆中法供水有限公司2016.11)(3)《重庆市两路组团I标准分区和A、J标准分区(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4.08)(4)保税港区(空港片区)控规拼合图(2015.09)(5)《渝北区空港大道(东西方向)西延段排水施工图设计》(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2015.01)(6)《渝北区空港大道(南北方向)排水施工图设计》(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2013.08)(7)《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空港综合配套区(北区)基础设施项目一期工程施工图设计》(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2017.04)(8)《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空港综合配套区(北区)基础设施项目二期工程施工图设计》(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2018.10)(9)《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空港I分区截污干管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山东新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019.10)(10)《保税港区空港I分区截污干管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2019.12)(11)建设单位提供的1:500实测地形图设计原则(1)执行国家关于环境的保护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2)以城市总体规划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指导,对该项目进行系统的工程设计,为规划区内人口和经济增长提供安全的水环境。(3)污水干管的设计应满足地区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同时注意远期发展与分期实施相结合的原则。污水干管按远期设计,并能适应片区建设需要。(4)污水干管应充分考虑区域污水现状及地块建设的情况,结合地块建设规划,在管道断面、平面布置、高程布置上适应功能的需要和接入的可能性、便利性。(5)污水干管设计注意技术性与经济性相结合。尊重事实,在满足设计标准的前提下,尽量考虑利用现有管网体系和排水设施,并将其整合以发挥功能。建设条件地形地貌图3-1片区高程分析图及起伏度分析图拟建工程区属构造剥蚀浅丘及河谷浅切割地貌。地貌类型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控制明显,砂岩发育位置地势相对较高、地面起伏较大,多以陡崖、陡坎等地形为主。泥岩出露位置,地面起伏变化小,多以斜坡、平坝、沟谷等地形为主。综合配套区(北区)场地西侧为龙王洞山,东侧为磨滩河,场地内最高高程443.99m,位于210国道西侧,最低高程297.05m,位于跳蹬河支流河岸,相对高差146.94m,地形起伏较大。拟建工程区属构造剥蚀浅丘及河谷浅切割地貌。地貌类型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控制明显,砂岩发育位置地势相对较高、地面起伏较大,多以陡崖、陡坎等地形为主。砂质泥岩出露位置,地面起伏变化小,多以斜坡、平坝、沟谷等地形为主。拟建管线沿河沟一侧延伸,地形多为倾向河流的单面斜坡,坡地较陡,一般12~30°左右,上部多为陡坎,坡角70~90°。场地内最高高程342m,马家坝河支流上游附近,最低高程265m,位于马家坝汇入跳蹬河入河点,相对高差78m,地形起伏较大。总之,场地地形地貌较复杂。图3-2马家坝河下游现状图图3-3马家坝河上游游现状图气象项目区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暖春早,湿度大,雨量充沛,雾日多。极端最高气温42.2℃(1951年8月15日),最低气温-3.1℃(1975年12月15日),年平均气温约17.1℃。年最大降水量1532.3毫米(1998年),多年年平均降水量1150.7毫米;最大日降水量214.8毫米(1964年8月28日),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124.8毫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2.1毫米;最大连续降水量过程总降水量214.8毫米,降雨集中每年的5~10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0%,夜间降雨量占全部降雨量的60~70%,降雨强度大,与降雨集中季节同步。多年平均蒸发量1034.3毫米,平均相对湿度79%,极大风18.7米/秒,平均风速1.6米/秒。水文工程区属长江水系嘉陵江流域,由嘉陵江支流跳蹬河(下游河段清溪河)及其次级河沟磨滩河和跳蹬河支流构成了区内的树枝状水系。跳蹬河支流(马家坝河)由南向北从片区流过,在空港乐园公租房小区南侧汇入跳蹬河,磨滩河位于设计范围以东,由南向北汇入跳蹬河;设计范围内有水库一座,为山湾塘水库,位于空港大道东西方向以北。地质构造工程位置工程位置图3-4地质构造纲要图拟建场地位于重庆-沙坪向斜北西翼(具体见图3.4-1),岩层呈单斜产出,层面波状起伏,岩层产状倾向106°~114,倾角14~18,优势产状110∠16°,岩层面在砂岩内部多呈闭合状,在砂质泥岩内部和砂砂质泥岩分层处一般夹有泥化层。一般情况下无水,雨后有少量渗水,结合程度很差,为软弱结构面。主要发育二组裂隙:裂隙1:倾向290°,倾角61°,裂面平直、光滑,以闭合状为主,部分张开宽度1~3mm,大部分无充填,裂隙间距1~2m,延伸长度1~4m,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裂隙2:倾向20°,倾角81°,裂面较平直、光滑,多呈闭合状,大部分无充填,裂隙间距1~3m,延伸长度1~3m,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区内未见未见断层﹑构造破碎带通过,地质构造简单。地层岩性拟建管道沿线地表覆盖层主要为人工填土和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和砂岩。各地层岩性特征由新至老分述如下:第四系全新统①人工素填土(Q4ml):杂色,黄褐色,干~稍湿,结构多呈松散状态,局部稍密,成分为粉质粘土夹砂、砂质泥岩块碎石,碎块石含量20~60%,碎块石直径2~70cm不等,最大约200cm。主要分布于在建或已建的道路填方区、管道沿线民房、塘址回填处,厚度不均匀。正在修建的道路填方区未经严格压实或强夯处理,回填最大深度大于15m(位于管道外填方),回填时间一般小于1年,其余路段回填时间大于3年。本次钻探揭露最大厚度为3.1m②粉质粘土(Q4el+dl):黄褐色、灰色,多呈可塑状,表层多含植物根系,水田及溪沟处呈流塑~软塑状,断面稍有光泽,摇震反应慢,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其中W-1~W-14段夹杂较多碎块石,河沟边粉质黏土普遍含砂质较重。该层在场地内广泛分布,厚度整体较小,局部沟槽处厚度较大,一般0.1m~6.6m。=3\*GB3③碎块石土(Q4col+dl):崩坡积,灰色、深红色,色杂,主要由砂岩碎块石组成,碎块石直径差别较大,10~3000cm不等,含粉质粘土。该层在场地W-1~W-14段西侧陡崖下部斜坡分布,厚度整体较小,局部沟槽处厚度较大,本次一般0.5m~5.6m。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线路区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和砂岩,局部夹少量泥质粉砂岩夹层和透镜体。①砂质泥岩:紫红色、暗紫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偶见灰绿色斑团块,主要由粘土矿物和少量石英、长石组成。岩层局部含砂较重,并间断夹砂岩、泥岩薄层及透镜体。强风化岩体较破碎,中等风化砂质泥岩岩体较完整。整个场地皆有揭露。根据室内试验测试,该岩石抗压强度变异性大。②砂岩:灰色,深灰色,砖红色,细~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长石、石英及岩屑组成。岩层局部含泥较重,并间断夹有少量砂质泥岩夹层及透镜体。强风化岩体较破碎。中等风化砂质泥岩岩体较完整。整个场地皆有揭露。基岩面及基岩风化特征基岩面特征根据野外调查及钻探成果,场地基岩面与现状地形起伏相近,局部陡坎段基岩面坡度较大,最大约76°,一般地段3~30°。基岩风化带特征①强风化带: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岩芯呈土状,碎块状、短柱状,风化后易崩解,手捏岩芯易碎散,质极软。风化带厚度总体较均匀,厚度不大,局部较厚,厚度0.20~3.50m。②中等风化带:裂隙较发育至不发育,砂质泥岩及含泥质较重的砂岩具有揭露后易风化崩解、遇水软化的特点。砂质泥岩岩芯呈短柱~柱状,岩质较软,锤击易碎;砂岩岩芯呈短柱~柱状,岩质总体较软,局部软。不良地质现象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经地面调查,管道沿线未发现滑坡、泥石流等;根据钻探资料,拟建场区内没有发现软弱夹层、地下采空区、地下硐室等不良地质现象;也未见孤石、河道、洞穴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地陡崖段发育欠稳定孤石及危岩,主要分布在W6-W14检查井段南西侧陡崖段。根据现场调查,陡崖段为厚层至巨厚层砂岩组成,受裂隙切割为块体状,大部分块体现状基本稳定,少量块体处于欠稳定状态,可能下落,对管道施工及管道运行存在危害,建议清除陡崖段欠稳定块体,并加强施工期及建成后对陡崖带的监测工作,确保施工及运营安全。地表水工程区属长江水系嘉陵江流域,由嘉陵江支流跳蹬河(下游河段清溪河)及其次级河沟磨滩河和跳蹬河支流构成了区内的树枝状水系。主要发育跳蹬河支流即马家坝河,由北向南从片区流过。场地内还发育一些季节性小溪沟,小溪沟汇水面积较小,补给源短,径流量受区内降雨量控制,具有季节性变化大的特征。场地溪沟水具雨涨晴消的特点,一般夏季流量大,冬季流量小甚至断流。位于线路区的马家坝河属常年性溪沟,河面宽约3~17m,水流较急,勘察期间降雨较多,水深0.50~2.60m,最大洪水位为268.65~316.1m。勘察区内其它地表水体主要表现为井泉及水田。水、土腐蚀性判定水腐蚀性判定拟建场地水系主要为马家坝河及其支流,场区内水田局部分布,除此之外未发现其他地表水体。未见工业厂房等污染源,主要污染源为生活污水和化肥农药等,水量、水质变化与居民生产生活规律基本一致。根据地区经验及临近工程经验,并依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附录K综合判定如下:在III类环境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在II类环境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在B类条件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有微腐蚀性;水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土腐蚀性判定拟建场区内主要为人工填土、粉质粘土,斜坡上部地带土层厚度较薄,靠近河流等坡脚地带土层厚度相对较大。结合地区经验及临近工程经验,并依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附录K综合判定如下:在III类环境下,土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在Ⅱ类环境下,土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在B类条件下,土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有微腐蚀性;土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用地规划依据《重庆两路组团I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空港综合配套区(北区)规划用地性质以居住用地功能为主,兼有公共、服务、市政设施、绿地等用地功能。规划用地情况如图3-5所示。图3-5综合配套区(北区)用地性质图防洪标准项目主要涉河建筑物为截污干管及其附属建筑物,本次截污干管建设工程为中型城市排水工程。按照《防洪标准》(GB50201-2014)表6.5.1规定,工程规模中型管道工程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考虑到本项目位于渝北区,另根《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第6.1.1条污水厂防洪标准不应低于城镇防洪标准,截污干管工程为污水厂配套工程,采取该标准的要求。本工程防洪标准取100年一遇(P=1.0%)。(摘自《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空港I分区截污干管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山东新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019.10))排水现状分析排水规划重庆两路组团I标准分区综合配套区(北区)排水现状重庆两路组团I标准分区重庆两路组团I标准分区目前,区内空港西路、5号道路、8号道路、空港大道东西方向已完成施工图设计,正在施工中。本设计工程设计定线原则综合配套区(北区)设计标准及基本参数设计年限本工程为新建区域永久性市政排水工程,排水系统规模均按远期进行设计。排水体制排水系统一般分为合流制排水系统和分流制排水系统两种。本系统采用分流制。基本设计参数(1)最大控制设计流速:Vmax(污水)=6.0m/s;(原则上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最大设计流速5.0m/s为标准,考虑山地城市特色,可按《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最大设计流速》污水6.0m/s为标准)(2)最小控制流速:Vmin=0.6m/s;(3)塑料管粗糙系数n=0.011;(4)污水按非满流设计其最大设计充满度按下表:表5-1污水管道最大设计充满度管径最大设计充满度4000.65500~9000.70≥10000.75(5)本工程排水管道均采用管顶平接。污水量的确定预测方法本项目在上阶段采用人均综合日用水量指标计算法、分类用水量指标法进行了计算,根据两种预测方法计算结果,取较大值,即选用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法计算确定。1)人均综合用水量标准综合配套区(北区)规划用水人口当量为6.0万人,本项目服务面积内用水人口当量为4.7万人;人均最高日综合用水量指标取值范围为300~540(升/人·日),日变化系数取1.2。由于综合配套区(北区)并无工业,且人口密度低,所以综合配套区(北区)人均综合用水指标应低于主城区指标,本次平均日人均用水指标按450升/人·日计。2)污水量预测人均综合污水量按下式计算:人均综合污水量=人均综合平均日用水量×ζ;式中,人均综合平均日用水量为人均综合最高日用水量除以日变化系数,日变化系数考虑为1.2;ζ:排放(产污)系数,污水量/用水量;考虑到城市污水主要以综合生活污水为主,污水排放系数取0.85。根据重庆地区的经验及我国其他城市污水管网设计数据,管道地下水渗入量和雨水混入量总和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为污水量的5%~10%,取5%。表5-2污水量预测表人口(万人)平均日用水指标(lpc)产污系数污水收集率地下水和雨水渗入系数污水量(万吨/天)4.74500.85100%1.051.89污水规模确定综合配套区(北区)污水规模为1.89万m3/d。分流制污水管道设计流量公式分流制污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公式:Qmax=Ks×Qave×Kz(L/S)式中Qmax:设计污水流量(L/S)——最高日最高时污水秒流量。Qave:平均日平均时污水流量(L/S),根据综合污水量标准q计算Qave=q×流域面积/(24×3600)(L/S)Qave=用水量标准×85%×95%Kz:总变化系数,按下表取值平均日流量(L/S)5154070100200500≥1000总变化系数Kz2.32.0污水管道水力计算公式Q=vA(l/s)水力计算按满宁公式:(m/s)过水断面:A=(θ-sinθcosθ)r2(m2)——h﹤D/2水力半径:(m)Or:A=(π-θ+sinθcosθ)r2(m2)——h﹥D/2(m)n:管材粗糙系数,HDPE双壁波纹管取0.011。污水量计算表5-3污水干管水力计算表节点编号计算管段服务面积(ha)设计流量(L/s)设计管径(mm)充满度设计坡度(‰)设计流速(m/s)过流能力(L/s)起点1W-48~35102.5162.7d6000.4531.34332.7起点2P-22~W-2827.351.6d5000.3231.00204.6节点2W-35~W-28128.9201.3d6000.4451.71429.6节点3W-28~W-1184.3277.7d6000.5251.84429.6节点4220.2326.8d8000.4331.59716.6注:此表中过流能力为相应坡度下最大设计充满度时,管道的最大过水能力。总体方案设计规划平面布置根据《重庆市两路组团I标准分区和A、J标准分区(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保税港区空港I分区截污干管的主线沿马家坝河西岸敷设,支线沿马家坝河支沟的南岸敷设。规划线位存在3处过河管道架空段。设计平面布置设计方案主线干管总体线位遵循规划,根据地形条件及周边污水管接入情况综合分析,对规划总体线位进行优化,设计总体线位如下:污水干管主线布置于马家坝河的西侧,污水干管支线布置于河沟北侧。I分区截污干管截污干管存在3处过河管道架空段。根据片区用地规划分析、场平标高分析、开发商建筑总图设计分析,本次设计截污干管主线起点位于空港大道东西方向南侧,空港大道以北沿河沟地块基本位于绿化公园用地,居住用地根据场地标高可接入已设计道路污水系统。污水干管布置控制因素本次设计污水干管主线上游起点接空港大道东西方向道路设计污水管,根据地形条件沿马家坝河西岸敷设,终点接现状d1000跳蹬河截污干管的预留d800接口。支线上游起点接8号道路规划设计污水管,根据地形条件沿河沟北岸敷设,终点接本次设计污水干管主线。污水干管布置综合考虑前期业主意见、周边地块用地性质、河沟洪水位标高、现状地形等因素,具体布置控制因素如下:(1)污水干管沿河沟两侧的公园绿地、防护绿地敷设,不占用规划建设用地;污水干管敷设结合自然地形尽量浅埋,尽量减少边坡支护等措施,覆土深度按0.7~1.5m控制;(2)污水干管终点标高控制因素:现状跳蹬河截污干管的预留d800接口管底标高为272.45m;(3)污水干管起点标高控制因素:空港大道东西方向道路已设计d500管道的管底标高为333.40m;(4)空港西路拟建桥梁段桥墩的布置位置。主线布置(沿马家坝河西岸敷设)主线设计终点接入现状跳蹬河截污干管预留接口(现状管底标高为272.45m),预留接口为架空井,现状地面标高为268.50m。W-1~W-3段管径d800,为架空段,架空长度约54m;该段地下水较发育,基础施工时可能发生大量涌水及侧壁垮塌现象,应考虑护壁及抽排水措施,确保施工顺利进行。W3井现状地形低洼,受规划地块边界线及下游标高控制,该井及就近管道采用管基回填措施。W-4~W-10段位于斜坡处,该段纵向地形整体较缓,横断面方向地形(斜坡)较陡,坡角24~48°,局部呈坎状。斜坡未见明显变形迹象,整体现状基本稳定。布置于堡坎脚下,为减少对堡坎下的土方扰动,对现状地形清表并基础处理,管道敷设后进行适当回填土以保证覆土0.7m。对于W-3~W-5段管道沟槽坡顶开挖超过3m的边坡采用挂网喷砼措施保证边坡稳固。W-12~W-13段管道经过区域为陡崖区,沿山体等高线敷设施工难度较大,并考虑到尽量破坏山体、减少边坡支护措施,采用顶管施工工艺;W-14~W-16段现状地形较陡,管道采用斜管跌落方式,管道处存在现状冲沟,冲沟下敷设临时排水管道保证该冲沟顺畅排水;W-16~W-17段拟建管道考虑采用浅埋,尽量减少对山体的破坏。W-17~W-19段,现状为耕地及农田,整体较稳定。设计考虑该段线位尽量靠近公用绿地边线(远离河岸侧)敷设。管道处于粉质粘土层及强至中风化基岩范围内,施工过程中,在管道两侧形成临时岩质及土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边坡坡体岩土界面埋置较浅,岩土界面较陡,边坡土体沿岩土界面发生整体滑移的可能性较大,对于W-17~W-18段管道坡顶开挖超过3m的边坡采用挂网喷砼保证边坡稳固。W-19~W-23段西侧边坡岩质段为顺向坡,边坡稳定性受岩层面控制,岩层倾角较大16°左右,开挖后可能发生顺层滑移,其余段西侧边坡为切向坡,结合实际开挖情况在W-21~W-23段采取适宜临时支挡措施。W-23~W-26段,靠近河道侧开挖地段设计地面高程高于现有地面高层,后期回填土建议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砾(角砾)类土、砂类土应优先作为填料;底部选用不易风化的片石、块石或砂、砾等透水性较好的材料,填土压实度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对于W-24~W-26段,远离河道侧边坡开挖影响较大,结合实际开挖情况在管道沟槽坡顶开挖超过3m的边坡采用挂网锚喷、挂网喷砼措施保证边坡稳固。W-26~W-27段,拟建管道经过区域为陡坡区,且受规划桥梁的下部结构影响,线位布置于山体高处,埋深很大(4.0m~19.0m),采用顶管施工工艺;W27~W28段,沿线区地形为岸坡及陡坡,主线需跨越马家坝河支沟,采用管桥架空敷设;W-28~W-29段,受西侧陡崖影响难以明挖直埋,该段管底标高高于现状地面标高井结构地形低洼,采用管桥架空敷设。W-29~W-33段西侧为陡崖,管道处于粉质粘土层及强至中风化基岩范围内,软塑状粉质粘土及松散填土不能满足管道要求,采用碎石土进行换填处理,压实度满足相关规范要求。W-35~W-37段,西侧边坡岩质段为顺向坡,边坡稳定性受岩层面控制,岩层倾角较大16°左右,开挖后可能发生顺层滑移,其余段西侧岩质边坡为切向坡,稳定性受自身强度控制,结合实际开挖情况采取适宜临时支挡措施。W-43~W-44段,根据现场踏勘,该段西侧边坡为现状抛填土,抛填高度约12.0m,抛填土边界处恰是百年一遇洪水位线,管道若布置于百年一遇洪水位线以上位置,则需对该抛填土进行极大体量的开挖,设计考虑管道向河道偏移,距离抛填土边线5m左右,避开沟槽开挖对抛填土的影响,管道适当覆土。详见《污水干管典型横断面图》第11页的39-39'剖面。支线布置(沿马家坝河支沟的南岸敷设)P-1~P-2北侧边坡岩质段坡向为191°,开挖坡角按最不利情况90°考虑。边坡现状为斜坡,边坡开挖高度最大为3.5m,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上部0.2m为粉质粘土,下部3.3m为泥岩及砂岩。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自身强度控制,局部不稳定块体应清除或加固。P-2~P-9北侧为陡崖段,陡崖边界底部恰是百年一遇洪水位线,管道若布置于百年一遇洪水位线以上位置,则需布置于陡崖上,极难施工,为减少对陡崖下的土方扰动,设计考虑管道向河道侧偏移,管道布置于陡崖南侧1.5m处,对现状地形清表并基础处理,管道敷设后进行适当回填土以保证覆土0.7m。详见《污水干管典型横断面图》第14页的46-46'剖面。P-11~P-13段,位于农田,水田表层分布0.5~1.0m软塑粉质粘土,管道基础进行换填,底部选用不易风化的片石、块石或砂、砾等透水性较好的材料,填土压实度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P-14~P-15段、P-20~P-22段,位于陡坡处,采用斜管跌落方式。支线干管设计起点接8号道路规划污水管线,设计预留接入口。管道过河方案管道过河通常有倒虹吸管和管桥两种形式过河,二者各有优缺点:倒虹吸管敷设方案优点:对周边建筑景观影响较小;缺点:1)由于倒虹吸进、出水井较深,且倒虹吸管相对容易堵塞,故维护管理较困难;2)进水井和出水井都较深,入井维护时,需采取相应安全措施,维护较为不便;3)施工较困难,由于倒虹吸管需在河沟底埋设,为防止被冲刷,其管顶覆土通常不应小于1m,一般采用围堰施工,且施工时需避开洪水季节,其实施难度相对较大。4)由于需要保证倒虹吸管内流速大于0.9m/s且大于上游管段流速,需降低下游管道埋设标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下游管道的覆土深度。5)由于倒虹吸管容易堵塞,除需设置冲洗设施外,还需设置事故排放口。采用管桥敷设过河优点:1)后期维护较容易;2)施工难度较小(本项目跨河的河沟宽度较窄,可一跨架设,减小施工难度);3)管道构筑物位于河沟两侧,不影响河道行洪;4)对下游管道埋深不影响。缺点:由于管道明设,可能对周边建筑景观有一定影响。综上所述,本工程推荐采用管桥过河方案。管道架空方案(1)设计荷载:d500mm的污水管每米5.0KN;d600mm的污水管每米8.0KN;d800mm的污水管每米11.0KN。人群荷载:1.5kN/m2。(2)最大纵坡:0.3%。(3)桥面横坡:双向1.5%。(4)桥面宽度:全宽1.5米。(5)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图5-1架空空心矩形箱梁示意图图5-2自承式平直形架空钢管示意图管桥上部结构主梁采用空心矩形箱梁,梁体采用C40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对于d500、d500、d600和d800不同直径管道,箱梁梁高分别采用90cm、90cm、100cm和120cm,箱梁顶板宽度统一为1.5m,箱梁顶部为检修通道,设人行栏杆。桥跨布置均设计为单跨简支梁,跨径平直段统一采用15米,折弯位置处适当调整跨径以适应平面线形。下部桥墩为圆形桩柱加盖梁式桥墩,盖梁高0.8米,宽度根据不同管道直径,采用1.5m、1.6m和1.8m三种宽度,墩柱直径统一采用1.2米,桩基直径为1.5米。此外补充说明:根据经验,截污干管排水箱涵仅采用单一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多发生结构开裂,容易造成污水渗漏;且即使采用单一的钢筋混土结构,需要设置防水。本设计综合考虑,采用U型槽内设置管道的架空形式。图5-3架空空心矩形箱梁管桥实例图景观打造架空截污干管景观装饰突兀的架空截污干管影响城市景观形象。全线干管底部种植爬山虎,使其自然生长并包裹架空干管裸露面,遮蔽不良景观。下埋截污干管边坡绿化处理用生态植被恢复为基本理论,倡导科学、自然的理念,恢复自然健康的植物生长环境。通过人为措施和自然作用,实现生态恢复的目标。截污干管,放于垂直挡墙下截污干管,放于垂直挡墙下边坡种植固土能力较强的草本植物,如狗牙根、黑麦草等,能有效抵抗雨水冲刷,防止水土流失,同时有保水性,又有透水性、透气性,适于植物生长。顶管设计顶管范围W-12至W-13、W-26至W-27两段管道埋深过大,设计采用顶管施工。顶管较长段,施工中做好注浆减阻。顶管段地质条件分析依据《保税港区空港I分区截污干管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间成果):W-12至W-13段拟建管道经过区域为陡崖区,坡度10°~80°,现状整体基本稳定。根据钻探资料,该段管道沿线覆盖层厚度约1.9~6.6m,主要为粉质粘土夹碎块石及孤石,可塑至硬塑状;下伏基岩主要为砂质泥岩和砂岩,强风化厚度一般为0.60~1.60m。W-27至W-28段拟建管道经过区域为陡坡区,坡度30°~81°,现状整体基本稳定。根据钻探资料,该段管道沿线覆盖层厚度约0.2~1.0m,主要为粉质粘土夹碎块石,可塑至硬塑状;下伏基岩主要为砂质泥岩和砂岩,强风化厚度一般为0.60~1.20m。管道顶管施工范围内穿越强至中风化砂岩及砂质泥岩,管道位置位于现状河水位之上,河流水位对其影响不大。穿越段围岩级别划分为V类,支护不当可能发生大面积塌顶现象,顶管施工时应短进尺掘进,对围岩采取临时支护,及时顶进,防止垮塌。主要材料(1)顶管采用钢筋混凝土成品管,规格为d1000。预制混凝土成品管采用钢承口接头,钢承口接头采用不锈钢制成或需采取防腐措施。混凝土管节表面应光洁、平整,无砂眼、气泡。(2)钢筋:采用HPB300钢筋及HRB400钢筋,相关力学性能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规范》GB50010相关规定。(3)预制管采用C40钢筋混凝土制成,防水等级为P8。预制钢筋混凝土管达到Ⅲ级,产品的制作和检验执行GB/T11836-2009标准。(4)橡胶圈:无压排水管接头采用单橡胶圈,密封圈材料应符合《橡胶密封件给、排水管及污水管道用接口密封圈材料规范》HG/T3091规定。木垫圈选用富有弹性的松木、杉木和胶合板。压缩模量140MPa,厚度10~30mm。(5)钢板:本工程采用的钢环和钢套管均为R235.B.Z钢。(6)接口:管节接口由外套环(钢套环)橡胶止水带和软土衬垫组成。钢环套在进场前还必须做好防腐处理。橡胶止水带应保持清洁、无油污,并存放在阴暗处,防止老化。(7)井身、井底板以及井盖板采用C30混凝土,井体和井底板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8;垫层采用C25砼100mm厚。(8)砂子: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碎石:中碎。(9)木垫圈:木垫圈选用富有弹性的松木、杉木和胶合板。压缩模量140MPa,厚度10~30mm。混凝土管木垫圈外径应与橡胶密封圈槽口齐平,内径应比管道内径大20mm。顶管工程管壁减阻设计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减阻:(1)扩孔后管周间隙可取10~20mm;(2)管底弧形支承角度135°内部不能能超挖;(3)采用触变泥浆进行减阻,触变泥浆应根据现场实际顶进情况进行调配。工作井和接收井工作井为顶管施工所需的施工临时构筑物,工作井定位由施工单位根据现场情况分析顶推方向后确定,并应经相关单位认可。本工程顶管段工作井设计暂定位置具体详见平面图。工作井的结构设计属施工组织设计,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工作井采用逆做法现浇施工,每次向下掘进深度不超过一米,施工工作井时,需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工作井的平面尺寸取决于管径和管节的长度、顶管掘进机的类型、排土方式、操作工具以及后座墙等因素。本工作井暂按内径5m钢筋混凝土圆形井设计,再根据其施工机具和方式加以完善并提交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以指导顶管施工。本工程本着可行、经济考虑,工作井、接收井采用圆形井,内径分别为5m、3.5m,施工时采用逆做法施工,施工时应保证施工质量,施工完成后改造成永久性检查井使用。井身采用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开挖过程中应对井身应力,变形进行检测,若遇突发情况,及时通知相关单位进行处理。顶管工作井临时支护设计本次设计顶管工作井内净空尺寸均为D=5.0m,顶管工作井为临时工作井,顶管完成后进行回填处理。护壁与底板均采用C30钢筋砼浇筑,底板厚为400mm,0-5m深度范围内护壁厚300mm,5-10m深度范围内护壁厚350mm,10m以下护壁采用厚400mm;若为中风化岩层则取消护壁。施工排水与通风若顶管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排水,防止水流从工作面涌入管道。由于本段顶管较长,需采取通风设备进行通风。若地下存在有害气体,则必须采取封闭式顶管机,且加大通风量。施工量测与控制(1)量测目的:顶管施工要求高,且在施工过程中保证管道不发生偏差,合理控制地表沉降,顶管施工比选严格按照设定的管道中心线河工作坑位建立地下和地面测量控制系统。(2)测量内容:1)顶进方向的垂直偏差;2)顶进方向的水平偏差;3)掘进机身的转动;4)顶进长度。(3)误差要求1)轴线误差小于20mm;2)管底高程+40~-50mm;3)相邻管节错口15%且不大于20mm。降水措施根据地勘资料,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尽量选择在枯水期进行施工,若条件不允许,则在施工期间应做好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排水工作。针对地表水,可在工作井或接收井附近布置截水沟和排水沟,同时将井内抽出水流引离工作井或者接收井。针对地下水,可配备简易排水设备进行降水,条件实在困难的地方可将相邻桩孔兼作降水井,或者选择在工作井外均匀布置3个降水井,降水井采用机械成孔,孔径800mm,井内安装无砂混凝土管,管径600,在管周填土碎石滤水层,每口井内布置一台50m扬尘潜水泵抽水。顶管施工注意事项(1)在施工前熟悉地质勘察资料,根据施工需要进行调查并掌握管道沿线的工程地质状况、地下管线及构筑物分布情况,并且复测顶管沿线的原状地面高程,以利于更好的组织施工,并合理的选用施工方案。施工范围内,须进行详细的地勘测量和现场控制,保障施工安全。(2)管道顶进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管道所处土层性质,管径、地下水位、附近地上与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和各种市政设施等因素综合考虑后确定。(3)顶管施工前要检查全部设备,并试运转;工具管在导轨上的中心线、坡度和高程应该与管道设计坡度一致。(4)顶管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应建立地面与地下测量控制系统,控制点应设在不易扰动、视线清楚、方便校核、易于保护处。同时应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确定纠偏的措施。(5)顶管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有关国家规范的要求加强监控,特别是对于地面隆陷和地面建筑物基础的监控,避免发生断裂、塌方等破坏现象。有关施工监控的内容应包含在施工组织设计中。(6)工具管纠偏应平稳,避免用大角度纠偏。(7)减少触变泥浆的厚度,顶管后期用迟凝泥浆置换触变泥浆。(8)加强施工管理,不超量出泥,严守操作规程。(9)如遇过于松散的土体,要事先压力灌浆,提高土层的稳定性。(10)本工程中工作井为顶管施工所需的施工临时构筑物,顶管施工完成后可利用其作为基坑浇筑检查井,检查井浇筑完成后将工作井及接收井回填。工作井及接收井的结构设计属施工组织设计,建议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结构,工作井采用护壁施工,以减小对周围道路和建筑的影响,同时对周围建构筑物采取必需的保护措施。(11)工作井的位置选在便于排水、出土和运输,对地上和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和各种市政设施易于采取保护和安全措施的地方,同时距电源和水源较近,交通方便。工作井的平面尺寸取决于管径和管节的长度、顶管掘进机的类型、派土方式、操作工具以及后座墙等因素。(12)工作井和接收井的具体构造设计待顶管施工单位最终确定后,根据其施工机具和方式加以完善并提交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以指导顶管施工。(13)基础地基承载力要求≥200KPa,达不到要求的地方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块石或砂土换填以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14)顶管施工段高填方区应做好场地系统排水。(15)由于顶进钢筋混凝土管,管壁四周土层有所扰动,管壁与地层间有少量空隙,为使顶进管与地层间空隙密实,确保顶进管段不沉陷,一般要做压浆处理;注浆材料采用M30微膨胀水泥砂浆,工程量根据现场实际灌注验方为准。架空管桥设计采用规范、规程《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2019年版)《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主要技术指标本工程,d400管桥全长46.5米,d500管桥全长32.5米,d600管桥全长31.5米,d800管桥全长46.5米。(1)设计荷载:d400的污水管每米1.5KN,d500的污水管每米4.0KN,d600的污水管每米4.2KN,d800的污水管每米11.0KN;人群荷载:3.0kN/m2。(2)最大纵坡:1.0%。(3)桥面宽度:d400,d500,d600的全宽1.5米,d800的全宽1.7米。(4)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5)各管桥百年洪水位(见下表):1号2号4号5号269.920m312.970m316.100327.250m架空管桥设计范围位置起点终点1号管桥X=93654.671Y=71790.181X=93698.748Y=71775.6492号管桥X=94322.231Y=71186.640X=94353.203Y=71183.1543号管桥X=94340.712Y=71169.309X=94342.549Y=71183.0024号管桥X=94438.693Y=71131.662X=94425.406Y=71176.0915号管桥X=94742.838Y=71120.929X=94741.795Y=71140.398本次管桥设计范围未包含桥梁起终点边坡及景观梯道部分,该部分纳入景观设计统一考虑。主要材料及性能要求混凝土(1)C40混凝土:箱梁、挡块、盖梁(2)C35混凝土:墩柱、桩基普通钢筋设计采用HPB300钢筋、HRB400钢筋,HPB300钢筋其质量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的规定,HRB400钢筋其质量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要求。除特别说明外直径≥20mm的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连接等级为I级,连接区段内的接头率不大于50%,并满足《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6)要求。HPB300钢筋:抗拉设计强度fsd≥250MPa,标准强度fsk≥300MPa,弹性模量E=2.1×105MPa。HRB400钢筋:抗拉设计强度fsd≥330MPa,标准强度fsk≥400MPa,弹性模量E=2.0×105MPa。支座支座采用板式橡胶支座,必须符合《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663-2006)的有关规定。栏杆设计管桥非人行桥,仅为管道桥。设计考虑检修人员需求,管桥外侧设置栏杆,栏杆形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经济适用,美观、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的栏杆,架空管桥利用栏杆进行封闭,避免无关人员进入。架空管桥结构设计桥跨布置位置桥跨布置(m)全长(m)1号管桥15+15+1546.52号管桥20+1031.53号管桥12134号管桥10+10+15+1046.55号管桥1819.5结构形式(1)上部结构 DN400管桥主梁宽1.5m,为直腹板单箱单室开口箱形截面,箱梁顶宽1.5m,底宽1.0m。箱梁翼缘宽0.25m,梁高0.9m。箱梁底板厚为20cm,腹板厚20cm。DN500管桥主梁宽1.5m,为直腹板单箱单室开口箱形截面,箱梁顶宽1.5m,底宽1.0m。箱梁翼缘宽0.25m,梁高1.0m。箱梁底板厚为20cm,腹板厚20cm。DN600管桥主梁宽1.5m,为直腹板单箱单室开口箱形截面,箱梁顶宽1.5m,底宽1.2m。箱梁翼缘宽0.15m,梁高1.1m。箱梁底板厚为20cm,腹板厚20cm。DN800管桥主梁宽1.7m,为直腹板单箱单室开口箱形截面,箱梁顶宽1.7m,底宽1.4m。箱梁翼缘宽0.15m,梁高1.3m。箱梁底板厚为20cm,腹板厚20cm。(2)下部结构下部桥墩为圆墩加盖梁及扩大基础形式,标准盖梁高0.8m,宽1.2m,具体参见桥墩一般构造图;桥墩直径为0.8m;桩基采用直径1.0m钻孔灌注桩。桩基嵌入中风化岩层不得小于3倍桩径,桩底岩石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不得小于5.0Mpa(黏土质岩取天然湿度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扩大基础嵌入中风化岩层不小于0.5m,基底容许承载力不小于300KPa,嵌岩岩石襟边宽度大于5m。施工注意事项施工必须严格遵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和《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的要求,施工放样时,需确认各部位坐标及高程准确无误,并用多种可能的方法校核后方进行施工。应充分了解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熟悉场地工程地质状况,以便更好地组织施工。混凝土(1)施工前必须做好配合比试验,综合考虑施工程序、工期安排、环境影响等各种因素,通过试验,保证混凝土强度,减小混凝土收缩徐变的不良影响。(2)宜使用同一厂家同一品牌的水泥,并应尽可能采用同一料场的石料,砂料,以保证结构外观色泽一致。(3)混凝土的内在质量和外观均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浇筑进度和振捣密实,所有工作缝应认真凿毛清洁,确保新老混凝土的结合强度,并应注意混凝土的养生,所有外表面均应达到平整、光洁。(4)梁部均应掺加微膨胀高效抗裂防水剂,建议其掺量为水泥用量的8%,具体用量根据配合比试验确定。(5)梁体混凝土试件应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养护。钢材(1)普通钢筋应按设计技术指标进行采购,并按有关质量检验标准进行严格的检验,遵照施工技术规范及有关要求进行施工。(2)凡因施工需要,断开的钢筋当再次连接时,必须进行焊接,并应符合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当钢筋直径20mm时采用机械连接,接头等级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6)级要求。(3)施工时应结合施工条件和施工工艺安排,尽量考虑先预制钢筋骨架(或钢筋骨架片),钢筋网片,在现场就位后进行焊接或绑扎,以保证安装质量和加快施工进度。下部结构(1)桩柱基础施工桥墩基础距既有桥基础较近时,施工过程应加强对既有周边其他结构物的监测。桥墩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每根桩需按照设计设置声测管,待成桩后进行超声波检测成桩质量,施工时应确保检测管内畅通。桩基施工时应做好地质层记录及详细的钻孔施工记录,如发现地质情况与钻孔资料相差较大时,应及时通知设计、地勘协商解决。基底取持力岩层强度和设计嵌岩深度指标双控,即施工至设计高程后应检查嵌岩深度,并取岩样进行试验。(2)盖梁施工桩柱桥墩露出地面部分及盖梁建议采用支架施工,并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对桥墩的竖直度进行校核,支座位置及高程控制要求准确,支座水平安放,并应按厂家要求施工。施工过程中,应做好必要的安全设施,以确保施工和人员安全。上部结构有关施工工艺及施工质量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的有关条文进行。箱梁建议采用满堂支架现浇方式整联浇筑,施工单位也可根据自身设备进行选择浇筑方案,浇注混凝土前必须对支架进行预压,预压重量不得小于箱梁恒载及施工荷载的1.2倍。箱梁混凝土的颜色应保持一致,表面光滑平整。应严格保证箱梁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在浇筑新混凝土前应将旧混凝土的接缝面凿毛洁净,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的整体性,并注意混凝土的养生;各梁段应严格控制断面尺寸,施工误差应限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偏差之内。浇筑箱梁时,注意预留泄水管的孔道,并且注意不要遗漏预埋在梁中的部件,如预埋在梁中的支座螺栓、伸缩缝钢筋等。(3)主梁梁体外模须尺寸准确、表面平整、涂刷正规的脱模剂,以保证混凝土外观质量。注意事项及建议(1)本图坐标采用重庆独立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2)现场实际地质情况与地质报告存在差异时,应及时与设计单位及地勘单位联系,会同参建各方协商解决。(3)主梁混凝土中应加入替代水泥用量8%的抗裂防渗微膨胀剂GNA。(4)建设方应选择有资质、有桥梁施工经验的施工单位施工,严格把握质量关。(5)桥上污水管道应与地面污水井顺接,本管桥设计不包括接口处地基设计,接口管道基础应达到要求的地基承载能力,防止基础沉降变形。(6)如实际地勘与本设计资料不符,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7)架空管桥利用栏杆进行封闭,并设置明显严禁攀爬标志,防止行人攀爬。(8)施工单位与现场监理对设计图纸产生疑问时,请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9)未尽事宜,详见各相关图册设计图和技术要求,图纸上未予以注明的施工要求应严格按有关施工规范执行。管材、基础及接口管材本工程管材按照管道敷设方式区分:埋地段管道采用PVC-U双层轴向中空壁管,非开挖段管道采用非开挖施工专用管材,斜管跌落段采用K9级球墨铸铁管。临时排水管采用国标II级钢筋混凝土排水管。本工程的污水管道均采用采用圆形断面。PVC-U双层轴向中空壁管,埋深≤6.0m,环刚度SN≥8KN/m2;6.0m≤埋深<10.0m,环刚度SN≥10KN/m2。塑料管道环柔性要求试样圆滑,无反向弯曲,无开裂,两壁无脱开;冲击强度(TIR)≤10%;烘箱实验,无分层,无开裂。接口PVC-U双层轴向中空壁管、球墨铸铁管、II级钢筋混凝土管波纹管与检查井的连接可采用“中介层”作法,详见技术规程CECS164:2004。基础临时排水钢筋混凝土管管道基础埋深≤5.5m采用120°砼带状基础;5.5m<埋深≤10m的排水管基础采用满包混凝土加固,详见国标图集06MS201-1/第17、18页。附属构筑物普通检查井(1)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检查井。检查井做法详见本图册排水检查井大样图相关部分。(2)根据《重庆市城市道路品质提升技术指南》(重庆市城市管理局,2019年5月):检查井统一采用具有“防响、防滑、防位移、防坠落、防盗”功能的“五防”铸铁井盖及盖座。按其承载能力,选用D400类型。井座采用圆形,井盖采用方形。所选井盖应符合国家标准《检查井盖》(GB/T23858-2009)的要求。(3)本次设计的普通排水检查井采用C30素混凝土现浇。爬梯均采用球墨铸铁成品,爬梯尺寸为:长295×宽220。(4)为避免在检查井盖损坏或缺失时发生行人坠落检查井的事故,检查井应按排水规范4.4.7A要求安装高强度防腐聚乙烯防坠落网装置。跌水井雨水跌水高度大于1.5m时采用跌水井,污水跌水高度大于1.0m时采用跌水井;跌水井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其做法见跌水检查井大样图。深型检查井当检查井埋深大于6.0m时采用深型井,对于深度超过8.0m的井身,竖向每隔4.0m设置一道休息平台,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其做法见深型检查井大样图。临时排水进(出)水口在管道接顺、排入水体处设置进(出)水口,本次设计出水口参见国标图集06MS201-9第5、6页,采用C30混凝土现浇。管桥检查井管桥段污水检查井设置于管桥桩基上,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结构设计根据《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第1.0.8条,本项目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管道结构可不进行抗震验算,需按7度设防的要求采用抗震措施,为此,本次排水管道采用以下的抗震措施:(1)管道接口根据管道材质和地质条件确定均采取柔性接口;(2)禁止采用砖砌检查井,均统一采用C30砼现浇检查井;混合结构的矩形管道及沉砂井基础应采用整体底板,底板应为钢筋混凝土结构;(3)直埋承插式圆形管道应在下列部位设置柔性接头及变形缝:①地基土质突变处;②穿越重要交通干线两段;③承插式管道的三通、四通、大于45°的弯头等附件与直线管段连接处。(4)结构材料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块石砌体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20,砂浆不低于M7.5,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25。管道施工管道放线本工程排水管道放线均按检查井坐标表严格放线,检查井坐标点为主线管道轴线投影与检查井横轴线交点。现场复核本工程雨、污水上下游管线必须接顺。设计要求在施工放线时首先复核上下游现状管渠、接纳水体等的位置、标高、断面尺寸等,若与设计有不符之处,必须立即通知设计单位研究处理。沟槽开挖管道及构筑物沟槽开挖边坡应有一定的坡度以保证施工安全。沟槽开挖应遵循“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边坡最陡值根据不同土质按1:0.3~1.25控制(详见管道开挖断面图),如放坡条件受限时,可采取加临时横撑或斜撑加固等措施确保基坑稳定,如现场实际情况与设计不符,如按设计坡率开挖后边坡稳定性较差,则应及时通知各参建单位共同协商解决。管道沟槽开挖每侧临时堆土距沟槽边缘不小于0.8m,且高度不应超过1.5m。管道沟槽开挖过程中沟槽两侧严禁堆载。沟槽临时边坡支护主要根据现场周边条件、用地红线及岩土体本身特性结合结构类型采取放坡或垂直支挡。在不受用地红线及周边建筑影响的情况下,中风化岩层采用不陡于1:0.3的坡率放坡,强风化岩层采用不陡于1:0.5的坡率放坡,土层采用不陡于1:1.25放坡。局部不稳定块体应清除或加固,应结合地形设置系统的截排水措施,减小地表地下水对边坡的不利影响。若结构高度范围地质条件较好,为完整中风化岩层,为节约投资,在征得参建各方一致同意后可采取垂直开挖,开挖应采用跳槽开挖,跳槽长度为两个检查井的间距,临时边坡开挖后应及时敷设水管,及时回填。本次设计考虑对于边坡高于3.0m的临时沟槽边坡采用锚喷支护,具体做法详见大样图。根据地勘资料初步确支护范围为W-3~W-5、W-21~W-23、W-17~W-18、W-23~W-26、P-16~P-19。地基处理管道及构筑物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15Mpa(有特殊要求的,按相关设计图说)。沟槽在填方地段、地基受到扰动或沟槽超挖的,管道基础以下必须分层夯实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0%。管道安装所有管道的安装必须严格执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规定。塑料管的安装主要参考生产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书技术要求,还必须符合相关专业规程。测试与试验所有的材料、产品均应有出厂检验合格证书,进场应按相关程序进行进场检验。承插式弹性密封圈接口在安装完毕后,须进行接口的水密性试验,试验方法按照各自相关专业规范进行。所有的污水管道在回填前还必须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规定做管段闭水试验。在排水管网工程覆土达到场地设计标高后、竣工验收前,应当委托专业检测机构,按照《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有关规定,对排水管网进行内窥检测。内窥检测不合格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相关单位进行整改。鉴于排水管网沉降、塌陷、变形、开裂等质量缺陷隐蔽期较长,建设单位可以在施工合同中约定,在排水管网保修期结束以前进行二次内窥检测。内窥检测需符合《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排水管网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渝建发〔2019〕10号2019年4月3日)的要求。沟槽回填管道及构筑物沟槽回填必须在混凝土及砂浆达到80%以上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回填要求分层压实、对称均匀回填,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5%;在道路范围内,压实度应达到道路路基密实度要求,同时必须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相关规定。管道及构筑物沟槽开挖边坡应有一定的坡度以保证施工安全。沟槽开挖边坡最陡值根据不同土质按1:0.1~1.5控制,具体适用条件详见《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如果现场条件不允许,施工必须采取加支撑等措施。管区(沟槽底至管顶以上1.5m范围内)禁止采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进行回填。管顶严禁使用重锤夯实。管道保护性回填对于管道高于现状地面,管道敷设后须管顶覆土,沿管道梯形放坡,覆土顶部宽度不小1.5m,放坡坡度按1:1.50考虑。管顶覆土至少保证0.7m。回填区域场地范围内先进行场地清理,植被、树木、杂物等应清除,再实施管道基础处理,地表清理可参照道路相关规范执行,清理后的弃土运至业主指定弃土场。施工前,必须调查清楚场地内地质情况,施工时采取必要的可靠措施,以确保安全。回填土区域的原表面不得有积水,并应保持适当干燥。回填施工时,填土层应分层压实,每层填土厚度不应超过30cm,每层填筑土压实度应不小于90%。场地环境条件整治危岩临时支撑根据地勘报告,场地内9-9’地质剖面处——对应污水W-10#井上方发育有危岩体W1,该危岩体高约9m,宽度2m左右,长度5m,属于大型危岩体,危岩相对高度50.1m,属于高位危岩。围岩两侧受构造裂隙切割,背侧受卸荷裂隙切割,下部形成凹岩腔,现状工况下稳定性1.00<K=1.104<1.25,处于基本稳定状态,由于该处危岩体位于截污干管工程施工区范围以外,本次设计考虑在截污干管工程施工前对危岩体W1进行临时支撑。本次设计考虑在W1危岩底部或基座岩腔设置临时支撑以增加危岩的稳定性,可采用圆木或型钢等进行支撑,临时支撑可做成三角形状以增加支撑的稳定性,支撑底部可做成扫地杆状以增加基础面积。由于危岩位于本项目红线范围外,本次设计危岩临时支撑仅用于施工期间临时支护,运营期间加强对危岩的变形监测,建议将危岩纳入地灾治理范围,对危岩工程进行彻底整治。既有片石堡坎加固根据地勘报告,场地内4-4’、7-7’、9-9’、10-10’地质剖面进行稳定性计算,经计算天然工况下稳定系数=1.26~1.812,处于基本稳定~稳定状态,暴雨工况下稳定系数K=1.051~1.28,边坡基本稳定;29-29’地质剖面经计算天然工况下稳定系数K=1.26>1.05,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暴雨工况下稳定系数K=1.052>1.05,边坡基本稳定;地勘报告进行稳定性评价计算时皆未考虑现状堡坎的抗滑作用以及河水位变化影响,建议对该段边坡结合现状堡坎,对现状堡坎加固增强阻滑力,前缘减小开挖或采取适当回填,并加强边坡的截排水措施,边坡坡脚为马加坝河,河水对岸坡冲刷较严重,现状堡坎整体较稳定,仅局部损毁。如前缘堡坎年久失修或被损毁后,河水不断冲刷坡脚导致土体被掏空后,可能引起边坡沿土体内部滑移及整体滑移,建议对既有临河堡坎进行加固处理,确保场地稳定。本次截污干管工程W-29~W-34#井对应地勘29-29’地质剖面、W-4~W-11#井对应地勘4-4’~9-9’地质剖面,管线线位布置于马家坝河濒河片石堡坎顶部后缘,为增加现状堡坎耐久性和稳定性,本次设计考虑对W-29~W-34#段(长度约100m)、W-4~W-11#(长度约250m)段对应的濒河片石堡坎进行修复和加固、并对墙前地表进行封闭处理,确保满足管道施工期间以及运营期间的稳定性要求。对于局部水毁的片石堡坎,本次设计考虑原状恢复,片石石材可就地取材或采购,片石强度不低于MU30,堡坎基础埋深及断面面积、构造等以出露断面为参照,砌筑时应浆砌,砂浆标号采用M10水泥砂浆,砌筑时砂浆应饱满。对于既有濒河片石堡坎,本次设计考虑采取砂浆灌缝加固处理,以增加片石堡坎的自稳和抗冲刷能力。加固处理之前应对现状片石堡坎进行踏勘和调查,确定待加固片石堡坎的长度、断面尺寸以及基础埋深和地质情况等现状条件,同时应清除墙体表面杂草、淤泥等附着物,清掏墙面、墙顶片石间裂缝,如有条件应对石材表面进行凿毛处理。灌缝加固时可使用橡胶管将水泥砂浆直接导入裂隙中进行重力灌浆或人工砂浆抹灰填缝,砂浆采用M10水泥砂浆,砂浆可添加适量缓凝剂,使浆体尽可能渗透进入缝隙内部。为防止暴雨期间河水冲刷濒河片石堡坎前地面土体,造成水土流失,导致堡坎基础出露,影响堡坎稳定性,本次设计考虑对W-29~W-34#段(长度约100m)、W-4~W-11#(长度约250m)段对应的濒河片石堡坎墙前地面进行封闭处理。墙前地面封闭处理前应清除地表浮土、浮渣等软弱层,清表后应采用小型碾压机具或人工对地基进行夯实,有条件时可做成倒坡以增加封闭层的稳定性,封闭层采用C20细石混凝土,厚30cm,宽2.0m,宽度不足时,可适当减窄。封闭层表面应做成不小于5%的外倾坡度,以利排水,每10m左右或地质变化处、高度变化处等应设置沉降缝,缝宽20mm,缝内沥青麻丝满填。边坡监测本次截污干管工程基坑开挖以及环境条件整治涉及的W 1危岩单体和濒河片石堡坎均应进行施工监测及第三方监测,确保施工安全和治理工程的长期稳定,监测要求严格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的相关规定执行。监测水准基点设置应以保证其稳定可靠为原则,其位置宜靠近观测对象。施工前应做好场地地质及周边建构筑物的摸底调查工作,施工过程中若发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工并及时通知各参建单位共同研究解决。基坑开挖的土石方严禁随意堆放,应有组织的排放基坑内积水,同时应设置观测网,用全站仪、地表位移伸长计等观测位移量,移动速度和方向;在出水点应测地下水,渗水与降雨关系。施工期间监测以及竣工后长期监测,均应按照相关规范制定监测方案、布置监测点,监测项目、频率等也应严格按规范执行。除仪器监测以外,施工期间施工范围及周边区域应派人定期巡查、观测危岩、陡崖等是否存在变形迹象,如遇下雨等不利天气,应加密仪器监测以及人工巡查和观测的次数,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通报。监测工点本工程自开挖之日起应由业主委托的具有专业资质的第三方监测单位进行监测,同时施工单位应进行施工监测,施工监测与第三方监测相互独立、相互校核,确保施工期间能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以便动态设计和施工。监测项目本工程的施工监测项目根据各个工点的具体需要选定,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组织方案制定监测方案,报业主、监理批准后执行。本工程的第三方监测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监测单位,编制监测方案,并经业主、设计和监理共同认可后实施。施工过程中除日常监控量测和巡视外,当遇到连续多日降雨或降大暴雨等不利天气时,应加密监测并增加安全员进行巡视,做好安全防范工作。边坡周边地面最大沉降量及边坡位移不应大于30mm,施工单位对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地下管线及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在开工前应再次进行详细调查并提前做好保护措施。监测时间及频度监测工作重点主要为施工期和使用初期,监测频度应与施工和降雨量相适应,在雨季、边坡开挖期间或边坡出现变形破坏时应加密观测。定量监测频次不少于2次/d,巡视检查不少于2次/d,每个作业循环监测一次,连续3日降雨量大于50mm/日时,应连续观测并加密监测频次。治理工程竣工后由业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监测单位对边坡进行长期监测,监测时间不小于2年。设计要点及施工注意事项(1)本工程采用“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基坑边坡应严格执行逆做法、跳槽开挖,开挖前应做好截排水、临边防护、设置警示标志等措施,开挖过程中应做好监测工作,监测资料应及时记录并反馈给各参建单位。(2)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根据地勘报告及设计文件仔细踏勘现场,对环境边坡存在的潜在不稳定因素应仔细梳理并标记,如超出本工程用地范围或实施范围,应及时反馈各参建单位共同协商解决,如已进入本工程用地范围或实施范围,应先予以治理,确保边坡稳定后方可施工;基坑开挖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对地质的复核,按坡率法放坡开挖时应仔细核对放坡开挖线,放坡坡率应满足设计及相关施工规范要求,临时边坡需支护时应严格按逆作法跳槽开挖,边开挖边支护,不得出现支护滞后的情况,确保基坑边坡稳定。施工过程中如基坑开挖靠近既有堡坎等建构筑物基础或墙顶位置时,应采用钢管斜撑或跳槽开挖等措施对既有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