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秦皇岛七中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秦皇岛七中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秦皇岛七中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3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秦皇岛七中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4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秦皇岛七中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秦皇岛七中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1.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

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目标。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实现该目标的是()

A.绿色出行B.植树造林C.发展氢能源D.推广燃煤发电

2.名称中有“水”字的物质可能是溶液,下列有“水”字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A.硬水B.水银C.泥水D.蒸储水

3.下列图示分别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干燥、收集、验满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4.打火机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如图是普通电子打火机的实物照片.下面可以做到符合燃烧

条件能打火的组合是(

A.①③⑤B.①③④C.①②@D.①②④

5.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燃烧过程中既有物质变化又伴随着能量变化

B.可燃冰的大量发现表明化石燃料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C.车用乙醇汽油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D.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

6.“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

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是()

A.先变红后变紫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C.先变无色后变红D.先变蓝后变紫

7.金刚石、石墨和。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的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黑色固体

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8.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关于。。2与CO的知识总结错误的是()

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通常情况下,。。2不支持燃烧;CO支持燃烧

C.用途:固体。。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作燃料

D.危害: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9.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D.用水洗去手上的泥灰

10.如图所示的两只烧杯(250mL)中分别放有两支高低不同

的燃烧的蜡烛,有关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两个实验中,蜡烛都是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B.A实验中只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C.A、B实验中蜡烛熄灭的原理是隔绝了空气B

D.B实验可知,逃离火灾现场应成站立姿势逃跑

11.可以一次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正确方法是()

A.分别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B.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D.分别加入蒸储水

12.20℃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NaCl,逐渐加入到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不断

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然后分别称量剩余NaCl的质量。记录数据如表:

实验小组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

水的质量/g50505050

所取NaCl的质量/g15202530

剩余NaCl的质量/g0271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20℃时,50g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18gNaCl

B.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第二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25

D.第三组和第二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3.《天工开物》对钢铁冶炼过程有如下记载。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P泸鼎

A.“垦土拾锭”:铁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B.“淘洗铁砂”:铁矿石(主要成分为「02。3)能溶于水

C.“生熟炼铁”:冶炼铁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生铁高温锻打成钢,碳元素含量升高

14.某博物馆藏有一柄古代铁剑,为防止其生锈,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定期用清水冲洗,除去灰尘B.放于体验区,让观众触摸

C.用醋水除去铁剑上的锈斑D.放在充满氮气的展览柜中

15.某同学在图1三颈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暖宝宝原料(主要成分为铁粉和碳粉),并滴加几滴水,

分别用压强、氧气浓度和温度三种数字传感器绘制出数据变化图像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氧气浓度传感器

A.曲线I为氧气变化曲线

B.曲线H为温度变化曲线

C.曲线I、II开始上升是因为铁缓慢氧化放热所致

D.如果暖宝宝原料足量,压强可降至0

16.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工业炼铁的模拟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实验中硬质玻璃管内的现象是红色氧化铁变成黑色的铁粉

C.实验中应该先点燃酒精喷灯,再点燃酒精灯

D.实验结束后,先停止通入CO,再熄灭酒精喷灯

17.通过实验可以比较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下列装置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18.往AgN0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

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分析,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银、硝酸铜B.滤渣中一定有Ag粉,可能有铁

C.滤渣中一定有Fe、Cu、Ag粉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可能有硝酸铜

19.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方法可行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除杂方法

ACuFe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加入适量的锌粉,过滤

BFeS。4溶液CuS04

CCuCuO在氧气流中加热

DKC1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MnO2

A.AB.BC.CD.D

20.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浓度相同的足

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

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是()

A.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

B.金属活动性:乙>甲>丙反应时间s

C.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

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21.填空。

冰丝带冬奥币冬奥会奖牌

(1)冰丝带。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世界跨度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用钢

量仅为传统钢结构屋面的四分之一。钢的主要成分是铁,将生铁冶炼成钢时,组成中发生改

变的是。钢是建筑业使用最多的材料之一,其具有的优良性能是(写一条)。

(2)冬奥币。我国发行了一套冬奥币,每套冬奥币含冰上运动项目与雪上运动项目各1枚。冬

奥币使用的材料是黄铜,黄铜是(填“合成”或“金属”)材料。黄铜(Cu-Zn合金)与

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保存冬奥币的方法是(写一条)。

(3)冬奥会奖牌材质是金镶玉,由圆环加圆心构成牌体,奖牌正面中心刻有奥林匹克五环标志,

背面中心刻有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该金属需具有性质(填一种),奖牌的物质类

别是(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北京冬奥会向全世界展示绿色奥运会,例如火种灯的灯体使用环保材料再生铝合金,耐

800摄氏度以上高温。铝合金中的铝虽然化学性质活泼,抗腐蚀性能却很好,原因是(

用方程式表示)。

22.某同学进行验证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的改进实验如下:

(1)如图1,平底烧瓶底部放有一种固体物质,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水,滴入水后气球明显胀

大,则瓶底放入的固体物质可能是。

(2)如图2,若往试管内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则可看到U形管中。

(3)图3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要使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使用的液体M和固体N可以

是(填序号)。

①水和氢氧化钠

②盐酸和石灰石

③水和氯化钠

④稀硫酸和锌

⑤水和氧化钙

23.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

(1)下列中学实验室常见用品中,材质为陶瓷的是(填标号)。

A.烧杯

B.集气瓶

C.蒸发皿

D.用期钳

(2)烧制陶瓷的原料为黏土,某黏土的成分如表,所列出的四种氧化物中属于非金属氧化物的

是(写化学式)。

成分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镁其它

质量分数/%69.5114.152.551.3112.48

(3)“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描述的是著名的青瓷。

①手工制作陶瓷的过程如图1,陶瓷丰富的色彩与烧制过程中的还原反应有关。燃料(以木炭

为例)在窑体内燃烧。通过两步反应生成。。2,化学方程式为。

温合一适5!―干燥■*烧制一冷却

图1

②青瓷的“翠色”来源十分复杂,涉及窑体内的co和瓷器表面釉料中的氧化铁在高温下反

应生成氧化亚铁,化学方程式为。

(4)古代窑炉(如图2)构造不断变迁。为了提高窑体内CO的体积分数,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有哪

些?(填标号)

A.相对增加燃料用量

B.相对增加空气鼓入

C.增加排气口数量

D.减少排气口数量

图2

24.在研究“铁生锈的条件”的实验中,某兴趣小组对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请把实验报告补

充完整。

(1)甲实验①②无明显现象;实验③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2)当铁丝足量,时间足够长,实验③进入试管内的水的体积约占试管体积的。

(3)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填名称)发生反应的结果,铁锈的主要成

分(写化学式)。

(4)乙是探究影响铁锈蚀快慢因素的实验,为探究氯化钠是否可以加快铁的锈蚀,试管①中的

物质X和试管②中的物质Y分别是,。

25.4~G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B、C、D都是氧化物,E、F、G都是金属单质,

A和G均为红色,他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2)写出②的反应方程式:;B的一种用途是

(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4)E、F、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26.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鸡蛋壳一滨彘二三六人.

食酷.二三封鸡蛋壳金星学食酉日

甲乙

图2

(1)实验室制取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2)若要制备几瓶CO2,并在制取过程中便于补充稀盐酸,发生装置应选择(填字母)。

(3)用装置F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用方程式表

示)。

(4)实验室通过加热亚硝酸钠和氯化钺的混合溶液的方法制取并收集纯净的N2时,应选择的装

置组合是(填字母)。

(5)小明选用片状的鸡蛋壳和食醋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并利用矿泉水瓶、玻璃杯,橡皮塞,

导管,止水夹等组装了如图2所示甲、乙气体发生装置。

①比较甲,乙装置,甲装置的优点是(填字母,下同)。

A.反应过程中可以添加固体药品

B.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②选用甲装置还可以进行的实验是。

A.块状的胡萝卜与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B.氯酸钾固体制氧气

C.粉末状的锌与稀硫酸制氢气

D.浓硫酸与甲酸共热制一氧化碳

27.实验探究:

央视频道《是真的吗?》栏目中有一段视频:将“锡纸”剪成一段两头宽中间窄的纸条,然

后两头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观察到“锡纸”立即燃烧。据此,某同学取“锡纸”进行了

以下探究:

探究一:“锡纸”燃烧的原因

“锡纸”两端接入电池两极后造成短路致使“锡纸”燃烧,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开始“锡纸”

不燃烧但短路后却能燃烧的原因是。

探究二:“锡纸”中金属的成分

【提出问题】“锡纸”中的金属是锡吗?

【查阅资料】①“锡纸”是锡箔或铝箔

②锌粉是一种深灰色固体

③锡(Sn)与酸或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生成+2价锡的化合物

【提出猜想】猜想I:“锡纸”中的金属是锡猜想H:“锡纸”中的金属是铝

【进行实验】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分析与结论

“锡纸”表面

取打磨后的“锡纸”片根据实验现象,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

放入可知猜想______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深灰色固体析

试管中,滴加氯化锌溶液______________O

【交流讨论】(1)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o

(2)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替代氯化锌溶液完成上述实验的是(填字母序号)

A.氯化铜B.硝酸银C.硫酸钠。.硫酸亚铁

【拓展应用】证明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方案如下,请将内容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T-TT-若A/B为金属,则C为______(填名称)溶液,则铁、铜、银三种金属

发生反应的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的活动性顺序是:

口r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Fe>Cu>Ag

28.为测定某铁粉样品(含少量木炭粉)中铁的含量,往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不断加入铁粉

样品,测得生成氢气质量与所加铁粉样品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求:

(1)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go

(2)求该铁粉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绿色出行,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故选项

说法正确。

B、植树造林,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可保持大气中CO2含量的相对稳定,有

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发展氢能源,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故选项说法正确。

D、推广燃煤发电,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等,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碳达峰”,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碳中和”是指单位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

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抵消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目的,

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碳达峰、碳中和”的含义、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是正确解答本

题的关键。

2.【答案】A

【解析】解:A、硬水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正确;

B、水银属于汞,是纯净物,故B错;

C、泥水属于悬浊液,故C错;

D、蒸储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错。

故选:A„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

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3.【答案】C

【解析】解:4使用长颈漏斗制取气体时,长颈漏斗的末端应伸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二氧

化碳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图中所示装置错误;

B.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图中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相

反,所示装置错误;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中为向上排空气法,所示装置正确;

D.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而不是伸入集气瓶内部,图中所示

装置错误。

故选:Co

A.根据使用长颈漏斗制取气体时,长颈漏斗的末端应伸入液面以下,进行分析;

B.根据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进行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进行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二氧化碳制取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掌握长颈漏斗的末端应伸入液面以下、

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与验满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A

【解析】解: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

温度即着火点,可知要使打火机燃烧必须具备:电火花,氧气即通风口,可燃物。

故选:A。

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即着火点)解答本题.

本题考查学生依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5.【答案】B

【解析】解:A、物质燃烧过程中既有物质的变化,又伴随着能量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B、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可以燃烧的“可燃冰”,可燃冰的大量发现,不

能表明化石燃料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事实上,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不是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车用乙醇汽油是乙醇和汽油以一定的比例混合而形成的一种汽车燃料,乙醇的燃烧产物是二

氧化碳和水,能一定程度上减少空气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D、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

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o

A、根据物质燃烧过程中的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人们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可以燃烧的“可燃冰”,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优点,进行分析判断。

D、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新能源的特征和种类、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优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A

【解析】解: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色。加热时碳酸分解成二氧化

碳和水,水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石蕊试液又变成紫色。

故选:Ao

碳酸属于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碳酸受热时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水不能使石蕊试液

变色。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碳酸的性质和显酸性的物质与石蕊试液相互作用显色方面的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7.【答案】B

【解析】解:A、金刚石、石墨分别是无色、深灰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碳单质具有可燃性,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C、金刚石、石墨、。6。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o

根据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结合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

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B

【解析】解: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通常情况下,CO?不支持燃烧,CO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C、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CO有毒,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和一个一氧化碳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一氧化碳有毒,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B

【解析】解: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考虑,故A错误;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符合乳化作用的特点,属于乳化作用,故B正确;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是利用酒精能溶解碘所以能洗去,故C错误;

D、用水洗去手上的泥灰是利用溶解原理洗去可溶性污物,利用悬浊液形成的原理洗去不溶性污

物,故D错误.

故选:B.

A、根据汽油能溶解油污去考虑;

B、根据乳化作用的特点考虑;

C、根据碘能溶于酒精考虑;

D、用水可洗去手上的泥灰.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哪些现象属于乳化作用,哪些现象属于溶解现象,哪些属于化学变化.

10.【答案】C

【解析】解:A、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温度高,所以密度小于空气密度,上升到顶部,

较高的蜡烛因缺氧气而先熄灭,所以B中的蜡烛由高到低依次熄灭,A错误;

B、A实验中不但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而且证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故B错误;

C、A、B实验中蜡烛熄灭的原理是隔绝了空气,故C正确;

D、B实验可知,逃离火灾现场应成匍匐姿势逃跑,而不是站立,故D错误.

故选C.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而且密度比空气的大,沿烧杯内壁缓缓倾倒二氧化碳时,可观察

到下面的蜡烛先熄灭,过一会上面的蜡烛再熄灭;

常温下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但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温度高,所以密度小

于空气密度,上升到顶部,较高的蜡烛因缺氧气而先熄灭.

物质的密度受温度影响能改变,气体密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11.【答案】C

【解析】解:A、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只有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难以鉴别气体是空

气和氧气。方案不可行;

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复燃的气体为氧气;木条在空气和二氧化碳中都有可能熄灭,

现象不明显,方案不可行;

C、将燃烧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燃烧无明显变化的气体为空气;木条燃烧更旺的气体为氧气;

木条熄灭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气体。现象明显,方案可行;

D、分别加入蒸镭水,三种气体均不能产生明显现象,无法完成鉴别。

故选:Co

一次性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要求根据三种气体性质差别,所设计的方案能

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达到鉴别气体的目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氧气、空气、二氧化碳这三种气体的性质的了解,解题时需要认真分析题目

给出的条件,联系实际,逐一分析推断。

12.【答案】A

【解析】解:由表格中的数据分析知,第一组中的15gNaCl在20℃时固体全部溶解,而第二三、

四组的NaCl固体,在20℃时均溶解了18g,所以20℃时,NaCl固体的溶解度是36g,

A、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8g氯化钠,50g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18gNaCL故说法错误;

B、用蒸发的方法减少溶剂,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说法正确;

C、第二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8:50=9:25,故说法正确;

D、第三组和第二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说法正确;

故选:Ao

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可以判断20℃时,NaCl固体的溶解度是18g,结合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和溶液的组成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在判断溶液是否饱和时一定要指明温度,因为溶解度与温度有关。

13.【答案】C

【解析】解:4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选项说法错误;

B.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02。3)难溶于水,选项说法错误;

C.冶炼铁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选项说法正确;

D.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因此生铁高

温锻打成钢,碳元素含量降低,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o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解题时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物质的溶解性、物质变化的判断方法以

及炼钢的原理来分析解答即可,难度不大。

14.【答案】D

【解析】解:A、定期用清水冲洗,铁易与氧气、水分接触,容易生锈,故选项错误。

B、放于体验区,让观众触摸,铁易与氧气、水分接触,特别是人的汗液中含有氯化钠,能加快

锈蚀速率,故选项错误.

C、用醋水除去铁剑上的锈斑,醋酸能与铁反应,能加快锈蚀速率,故选项错误。

D、放在充满氮气的展览柜中,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能防止其生锈,故选项

正确。

故选:D。

铁与水、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原理(隔绝氧气和水)与措施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C

【解析】解:A、曲线I中,反应前后数值相等,为温度变化曲线,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曲线II中数值先增大后减小,为压强变化曲线,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曲线I、n开始上升是因为铁缓慢氧化放热所致,该选项说法正确;

D、如果暖宝宝原料足量,压强不能降至0,是因为不能消耗氮气、稀有气体等气体,该选项说法

不正确。

故选:Co

铁和水、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放热。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

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6.【答案】A

【解析】解:A、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高温下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玻

璃管A中出现的现象是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红色氧化铁变成黑色的铁粉,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

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于实验前要先通一会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会对空气造成污染,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

中,在要在点燃酒精喷灯前先点燃酒精灯做燃烧处理,故选项说法错误。

D、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喷灯,继续通入CO至冷却,防止灼热的铁被氧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o

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结合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

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等)、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现象等并能灵

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D

【解析】解:A、由于铜、银都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无法比较铜、银二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故A

不符合题意;

B、由于铜、银都不能与硫酸亚铁反应,无法比较铜、银二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故B不符合题

意;

C、由于铜、银都不能与硫酸亚铁反应,无法比较铜、银二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故C不符合题

意;

D、由于铁能与硫酸铜反应,银不能与硫酸铜反应,可比较出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是铁>铜>银,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根据金属单质和盐溶液可以比较金属的活泼性

本题的难度不大,会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强弱是解答本题的方法。

18.【答案】C

【解析】解:由金属活动性尸e>Cu>4g知,往AgN/和C"(N0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

粉,铁先与4gN03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AgN3反应完,若还有铁粉,铁才能与。“6/3其反应

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铁,即

铁是过量的,则硝酸银、硝酸铜全部参加反应,

滤渣中一定有Fe、Cu、Ag粉,滤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银、硝酸铜。

故选:Co

由金属活动性尸0>。&>49知,往AgN/和Ca(NC>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先与

AgN/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AgNO3反应完,若还有铁粉,铁才能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亚

铁和铜,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确定能发生的反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9.【答案】A

【解析】解:A、铁粉能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粉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再

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FeS。,、CuS04都能与锌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的原则,

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铜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反而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的原则,故选项所采

取的方法错误。

D、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镒难溶于水,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

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

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

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

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0.【答案】C

【解析】解:A、由纵坐标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由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

至完全反应,乙用的时间少,甲其次,丙用的时间多,由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的速率越

快,则金属活动性顺序为乙>甲>丙,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与浓度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正二价金属硫酸盐和

氢气,由于化合价相同,产生的氢气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产生氢气质量越多,说

明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则相对原子质量丙>乙>甲,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生成氢气的质量来源于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则消耗硫酸的质

量:甲>乙>丙,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o

等质量的三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由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时间可以确定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由图示可以确定生成氢气的质量的多少,进而能确定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结合金属的活动性越

强,与酸反应的速率越快,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明确确定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方法

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1.【答案】含碳量硬度较大且有韧性金属Zn+也5。4=ZnS/+H2T密封保存延展性混

合物44+3。2=2Al2O3

【解析】解:(1)生铁中的含碳量约为2%—4.3%,钢中的含碳量约为0.03%-2%,将生铁冶炼成

钢时,组成中发生改变的是的含碳量;钢是建筑业使用最多的材料之一,其具有的优良性能是硬

度较大且有韧性。

(2)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黄铜是由Cu、Zn组成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由金属活动性顺

序可知,金属活动性Zn>4>Cu,将黄铜(Cu-Zn合金)放入稀硫酸中,只有Zn与稀硫酸反应

生成硫酸锌与氢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Zn+H2sO4=ZnS04+H2T;Zn的金属活动性较强,为

防止被氧化,最好将冬奥币密封保存。

(3)该金属要具良好的延展性,才可以被加工成各种的形状;该奖牌中含有不止一种物质,所以奖

牌的物质类别是混合物。

(4)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铝容易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里面的铝进一

步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4+3。2=24%。3。

故答案为:

(1)含碳量;硬度较大且有韧性;

(2)金属;Zn+H2SO4=ZnS04+H2T;密封保存;

(3)延展性;混合物;

(4)44+3G=2施。3。

根据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合金的性质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合金的性质,难度不大,根据所学知识,结合题中

信息,认真分析即可解答。

22.【答案】硝酸铁红墨水左低右高①②④⑤

【解析】解:(1)硝酸镂溶于水吸热,使溶液的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气球明显胀大;

(2)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溶液的温度升高,广口瓶中的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则可看到U

形管中红墨水左低右高;

(3)①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使注射器中的活塞明显向右移

动;

②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有气体生成,使注射器中的活塞明显向右移动;

③氯化钠溶于水,装置内温度不变,不能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

④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氢气,有气体生成,使注射器中的活塞明显向右移动;

⑤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导致装置内的气压增大,使注射器中的活塞明显向右移动;

故①②④⑤使注射器中的活塞明显向右移动,故填:①②④⑤。

故答案为:(1)硝酸核;

(2)红墨水左低右高;

(3)①②④⑤。

(1)根据硝酸镇溶于水吸热,使溶液的温度降低,压强减小进行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溶液的温度升高进行分析;

(3)根据要使注射器中的活塞明显向右移动,说明装置内的气体体积增大,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

可能是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或产生大量的气体,也可能是溶解放出大量的热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溶解时的能量变化等,注意识记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溶液的温度升高。

点燃点燃高温

23.【答案】CSiOz2C+O2—2CO.2C0+O2-2CO2Fe2O3+CO—2FeO+C02AD

【解析】解:(1)蒸发皿的材质为陶瓷。

故答案为:C。

(2)如表所列出的四种氧化物中属于非金属氧化物的是Si。?。

故答案为:SiO2«

(3)①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

点燃点燃

。2—2c0、2C。+。2—2co2。

点燃点燃

故答案为:2c+。2二2c0、2co+。2二2co2。

②氧化铁在高温下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比2。3+

高逑

C0—2Fe0+CO20

故答案为:fe2O3+C0—2Fe0+C02.

(4)为了提高窑体内CO的体积分数,可以相对增加燃料用量(促进不完全燃烧,得到更多的一氧

化碳)、减少排气口数量(促进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故答案为:ADo

(1)蒸发皿的材质为陶瓷。

(2)二氧化硅是非金属氧化物。

(3)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氧化铁在高温下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

(4)为了提高窑体内CO的体积分数,可以相对增加燃料用量(促进不完全燃烧,得到更多的一氧

化碳)、减少排气口数量(促进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o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

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4.【答案】铁丝生锈,试管中液面上升五分之一水氧气厂02。3氧气氯化钠溶液

【解析】解:(1)铁在有水和氧气同时存在时会生锈,所以实验①中只有氧气,不会生锈,实验②

中只有水,不会生锈,实验③中与空气和水都接触,会生锈,铁丝与氧气和水接触生锈,消耗氧

气,则试管内水面上升,所以甲实验①②无明显现象;实验③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生锈,试

管内液面上升;

(2)铁丝足量,时间足够长,则空气中的氧气全部被消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五分之一,故实

验③进入试管内的水的体积约占试管体积的五分之一;

(3)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发生反应的结果,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化学式为

尸02。3;

(4)探究氯化钠是否可以加快铁的锈蚀,根据控制变量的原则,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

应该是相同的,则试管①中的物质X和试管②中的物质Y分别是氧气、氯化钠溶液。

故答案为:(1)铁丝生锈,试管中液面上升;

(2)五分之一;

(3)水;氧气;Fe203;

(4)氧气;氯化钠溶液。

(1)根据铁生锈的条件,铁在有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进行分析;

(2)根据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五分之一进行分析;

(3)根据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发生反应的结果进行分析;

(4)根据乙是探究影响铁锈蚀快慢因素的实验,探究氯化钠是否可以加快铁的锈蚀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金属的锈蚀的条件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

知识进行。

25.【答案】辰2。3CO+CuO-Cu+CO2冶炼金属置换反应E>G>F

【解析】解:(1)由分析可知,A是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

(2)反应②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CuO-Cu+CO2;B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的一种用途是冶炼金属或作燃料。

(3)反应③是铁转化为铜,可以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

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4)根据上述分析可知E是铁,G是铜,F可以是银,银的金属活动比铁、铜都要弱,则三者金属

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E>G>F。

故答案为:

⑴叫。3;

A

(2)C0+CuO-Cu+C02;冶炼金属;

(3)置换反应;

(4)E>G>尸。

4〜G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B、C、D都是氧化物,E、F、G都是金属单质。A和G均为

红色,则A是氧化铁,G是铜;氧化铁和B反应会生成金属单质E和氧化物D,一氧化碳和氧化

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则B是一氧化碳,D是二氧化碳,E是铁;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

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则C是氧化铜;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铜都会生

成金属E则F可以是银;将推出的物质代入转化关系验证即可。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

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6.【答案】CaCO3+2HCI=CaCl2+H20+C02TC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复燃,则

瓶中充满了氧气C02+Ca(OH)2=CaCO3I+H2ODGBA

【解析】解:(1)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2HCI=CaCl2+H20+C02T;故答案为:CaCO3+2HCI=CaCl2+H20+C02T;

(2)实验室制取C3,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

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为了方便添加稀盐酸,需要添加长颈漏斗,则选择

装置C来制取:故答案为:C;

(3)氧气具有助燃性,用装置F收集氧气时的验满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复燃,

则瓶中充满了氧气;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将气体通入

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原理是:CO2+Ca(O")2=CaC031+为0;

故答案为: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复燃,则瓶中充满了氧气;C02+Ca(0H)2=CaCO3I

+“2。;

(4)实验室通过加热亚硝酸钠和氯化核的混合溶液的方法制取氮气时,反应条件需要加热,因此发

生装置应选择D;收集纯净的N2应用排水法收集;故选: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