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孙子兵法新解》补议
《孙子兵法》出版于2500年前,被全世界称为经典军事科学大师和军事杰作。这是东方战略概念的杰作,也是人类永恒智慧的源泉。千百年来,有关《孙子兵法》的专著可谓林林总总,然而,没有一位学者、也没有一家出版社将书名定为《孙子兵法新解》,现在,摆在我案头,以《孙子兵法新解》(以下简称《新解》),为书名的这部学术专著,是我的同事、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军事学副教授施芝华新近力作。因为此书有新意,有独到的见解,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一、“法”取“则”,译法多样《孙子兵法》的研究历经千百年,有关文字的考证和释义纷纷繁繁。作者研究《孙子兵法》重思想研究而疏文字考证,但是,作者认为,如果文字考证关联到对孙子思想的研究,则必须下工夫。作者在《新解》中有许多文字释义上的独到见解。比如,《作战篇》。“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中的“拙速”,郭化若解释为“老老实实地求得速胜”,作者认为尚未完全表达出孙子此观点的全部含义。他解释为:拙速就是立足实际,不搞花架子地、打破常规和程序地、简捷而不烦琐地求得速胜。这一处的文字释义,直接同权威大家商榷,体现了作者学术研究的胆气,是孙子兵法学术界对此句话的前所未有的诠释。比如,《形篇》。“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这句话,颇为费解。作者在征引了古今众多注家的解释后指出:陶汉章的解释虽同原文“法”(“兵法”)的本来字面意义相近,但以下文所列“度、量、数、称、胜”之内容看,以“用兵之法”概括不恰切。郭化若的解释虽然不认为“度、量、数、称、胜”是用兵之法,但“五个范畴”的解释一是与原文“法”(“兵法”)的意义相去较远,二是似觉抽象。《武经七书注译》的解释虽然较好地将“度、量、数、称、胜”概括为估计胜利可能性的五个步骤,但意译的色彩略大。《孙子校释》的解释一是离原文“法”的本来意义较远,二是比较笼统,没有讲明什么“基本原则”。几番比较,笔者认为《孙子解故》的解释比较好,理由有三:一是能忠实于原文的“法”,译为“兵法上”;二是将“度、量、数、称、胜”概括为“法则”比较妥当;三是意译加上括号对“法则”作了限定,更加客观而含义明确。作者又指出:“度、量、数、称、胜”的不同解释,除“胜”字,前四字的分歧集中在动词和名词之争。朱军《孙子兵法释义》认为,“度、量、数、称”在这里都作动词用。其他注家虽未明确指出,但其解释分明是指名词。笔者以为,从内涵上讲,“度、量、数、称”都是动词,从文字表达形式上讲,“度、量、数、称”又作为名词出现。因为只强调它们是动词,那么,这一段话不好理解更难翻译;只强调他们是名词,虽然便于翻译,但没有从内涵上理解其意。不少的注本只将这一段译为“一是‘度’,二是‘量’,三是‘数’,四是‘称’,五是‘胜’”,便是例证。比较归纳了众多注家的解释之后,作者认为:此段的译文,“法”取《孙子解故》的译法,下文取《孙子校释》的译法。合为:兵法上有五项(一串相生,都是从地起算的)法则:一是土地面积的“度”,二是物产资源的“量”,三是兵员众寡的“数”,四是军力强弱的“称”,五是胜负优劣的“胜”。比如,《势篇》。作者对“形圆而不可败也”一句中的“形圆”有独特的见解:“形圆”的深层含义是指“势”,是“战势”在“纷纷纭纭”“浑浑沌沌”战况下的体现。作者认为这句话中的“‘圆’字,甚耐琢磨。‘圆’是形象与抽象的融会,是文、史、哲与数、理、化的融会,是柔与刚的融会,是智胜与力胜的融会。”这一见解是孙子兵法学术界迄今为止的绝无仅有。比如,《虚实篇》。“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中的“害”字,《武经七书注译》和《孙子解故》均释为“设法妨害”;《孙子兵法概论》释为“各种方法阻碍”;《孙子译注》和《孙子校释》均释为“制造困难阻止”。作者认为:这里的“害”固然指“妨害”“阻碍”“阻止”,但“害”的深层含义是指“威害”。威而胁之,“使敌人不得至”。作者认为:对“害”字的研究,关联到对孙子思想的探讨。孙子在这里表达的“威害”思想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全胜战略思想在作战指导上的具体化。“威害”不是抽象空洞的,还包括政治态势的威慑,战略、战役、战术态势上的威慑。这种威慑力量,如同《形篇》所概括的“若决积水于千仞之奚谷”之“形”,如同《势篇》所概括的“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之“势”。因此,作者认为“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应当释为“能使敌人不能到达其预定地域的,是施加威害的结果”。这种力透纸背的解释,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九地篇》。作者指出:“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中的“犯”有两种解释,曹操、李筌、梅尧臣等人认为作“用”,清朝学者毕以王旬等人认为作“动”,《孙子校释》认为两种解释皆可。笔者以为可作“驱使”和“使用”解,在这里指“指挥”,故而此段意为:施行超越管理的奖赏,颁布打破常规的号令,指挥全军就如同指挥一个人一样。像这样的既重视从字面上解释《孙子兵法》,又不囿于字面而从孙子思想上解释《孙子兵法》的学术研究基点,正是作者忠实于原文的学术研究姿态。作者在文字释义上的独到见解还体现在作者对《孙子兵法》的字词和叠字的细致研究。例如作者指出:《孙子兵法》十三篇中一共只有四处“神”字。两处即《虚实篇》中的“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和“神乎神乎”,另两处是《用间篇》中的“不可取于鬼神”和“是谓神纪”。后两个“神”皆与他字组合,惟有《虚实篇》中“谓之神”的“神”是作为“神”字的本义而独立使用。由此可见,孙子对“因敌变化而取胜”的极端重视,对“因敌变化而取胜”的极端崇尚。又如作者指出:《孙子兵法》十三篇只用了两个“司命”,一是《作战篇》中提出的“民之司命”,二是《虚实篇》中提出的“敌之司命”。作者分析指出:知兵之将是“民之司命”,善战之军是“敌之司命”。这便是孙子的“司命观”。孙子的“司命观”虽然是分别针对民众和敌军而言,但实质是为了国家安危。孙子的“司命观”是其“将帅观”的组成部分。此外作者还对《孙子》中的三处叠字进行了剖析。还有许多解释跳出了从字面释义的窠臼,更符合孙子的思想。二、开掘与发掘—思想开掘上的独到见解《孙子兵法》问世两千五百年而之所以经久不衰,就在于其思想的博大精深。对孙子思想的研究历经千百年,可以称得上是说尽说全。然而,《新解》的最有价值处,却在于作者对《孙子兵法》思想开掘上的独到新解,不仅是思想内涵上的开掘,而且是思想应用上的发掘。这便是出版社将书名确定为《新解》的重要原因。(一)思想内涵的探索1.“奇正”与“正”作者在新解《谋攻篇》时指出: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中的“不战”包含着军事辩证法:战而不战,不战而战。所谓战而不战,是指变军事斗争的“战”为军事斗争的“不战”;所谓不战而战,是指变军事斗争的“不战”为非军事斗争的“战”。前者是表象,后者是实质。由此,笔者认为,孙子提出的“不战”是一个以军事斗争的“不战”为表象,以非军事斗争的“战”为实质的杰出的军事命题。这个军事命题被融入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中,便使它陡然跃入战略思想的殿堂,豁然显出其战略的高超。概而言之,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全胜战略思想的内涵是: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以军事斗争的“不战”为表象,以非军事斗争的“战”为实质,以“伐谋”、“伐交”为主要手段,以迫敌屈服为浅层目标,以“全”为最终目的,安国全军以益天下。作者认为,“迫敌屈服”只是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的浅层内涵,“以‘全’为最终目的,安国全军以益天下”才是其深层和深刻的内涵。“不战而屈人之兵”实质上是刚、强、柔、弱融为一体,灵活运用的最高境界。作者对孙子“谋攻四策”的研究更为醒目:孙子“谋攻四策”的核心与灵魂是“上兵伐谋”。作者指出《谋攻篇》中五条知胜法的玄机分别在“知”、“用”、“欲”、“虞”、“御”。“奇正”是兵家研究了几千年的命题,也是《孙子兵法》研究中的难题。作者不避难题,正视难题,对“奇正”问题发表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作者指出:孙子在提出取胜的两个方面“正”和“奇”之后,敛聚笔峰单论“奇”,还因为要从“正”的不败转化为“奇”的胜利,这中间有着丰富多采的活动。这种丰富多采的活动,孙子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借用两个比喻,孙子此喻说明两点:第一,要出奇制胜,战法必须变化,这种变化须像天地那样不可穷尽;第二,要出奇制胜,战法必须多样,这种多样须像江河那样不会枯竭。作者深刻而独到地指出:五种正声是“正”,由五种正声变化出的使人听也听不完的各种各样的声(变声)是“奇”;五种正色是“正”,由五种正色变化出的叫人看也看不尽的各种各样的色(彩色)是“奇”;五种正味是“正”,由五种正味变化出的令人尝也尝不全的各种各样的味(多味)是“奇”。作者还深刻地指出:孙子论述“奇正”有两个层次。“以正合,以奇胜”是第一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通则。“奇正相生”是第二个层次,第二个层次是变则。历代兵家和注家之所以理解“奇正”各不相同,其缺陷之一是以“正”为“正”,以“奇”为“奇”,刻板地划分“奇”“正”的范畴,死板地运用“奇”“正”的战术。原因是理解了孙子论述“奇正”的通则,却忽略了“奇正”的变则。从这个意义上说,通则是浅层次的,变则才是深层次的。作者认为《军争篇》中的“悬权而动”可谓“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的注脚。作者指出:《九变篇》开篇论述的五种地形和五种情况的用兵法则,只是举隅,并非囊括;字面上论述的固为用兵法则,字骨里洋溢的却是机变思想。这个见解,犹如拂去汤面的浮油而见到了清醇的汤汁。作者指出:《火攻篇》在论述了火攻的形式、目的和条件,实行火攻和预防火攻的法则,以及火攻的效力优于水攻之后,笔锋一转,转而论述国君、将帅要懂得“安国全军”之道的哲理上来了。这是孙子借自然之火转而论述将帅精神与心理之火,进而阐明慎战思想和“安国全军”之道。这种论述上的跳跃,凸现出孙子思想的深邃。作者指出:孙子关于使用间谍的论述,拓展了知彼的手段,升华了用间的意义。所谓拓展了知彼的手段,是指孙子强调必须使用间谍来知彼。所谓升华了用间的意义,是指孙子认为对敌施诡道而用间(用间本身就是对敌施诡道)是对己“仁”,否则是对己“不仁”。因为对敌施诡道,就是对敌“不仁”,对敌“不仁”就是对己“仁”;同理,不对敌用间,即不对敌施诡道,不对敌施诡道就是对敌“仁”,对敌“仁”就是对己“不仁”。总之,不对敌用间而不知彼,则难于取胜、甚至失败,这样就会白白地“日费千金”,深深地祸国殃民,这样做就是“不仁之至也,非民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2.“慎战思想,理念更科学,其重点在于能例如,《势篇》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毕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石段投卵者,虚实是也。”作者力透纸背地指出:“分数”、“形名”论述的是“形”;“奇正”、“虚实”论述的是“势”。前后两层意思紧密相连。由此可见,“形”和“势”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又如,作者在新解《军争篇》时指出:“军争为利,军争为危”是孙子军事辩证法思想的名句,也是孙子战争观的组成部分。这不仅是孙子慎战思想的显露,而且可以由此探索到孙子战略思想的初衷和真谛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从另一个侧面表明孙子谋略思想的核心是“全”。作者指出:孙子列举军争原则的实质是具体阐述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作者指出:孙子“治气、治心、治力、治变”的法则同《形篇》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的思想是相通的,是孙子“先为不可胜”思想的具体阐述。贯穿于“治气、治心、治力、治变”四法则中的红线,是“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原则,而“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则是整部《孙子兵法》中论述争取主动权的一项重要原则。作者指出:孙子的慎战思想体现在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主不可以怒而兴军,将不可以愠而致战”、“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等论述是战略上的慎战,“胜兵先胜而后求战”以及“用兵八戒”等论述则是战术上的慎战。又如,作者指出:《计篇》中孙子论述了将帅的“五德”,《九变篇》中论述了将帅的“五危”,一前一后,一正一反,相辅相成,体现了孙子的将帅观。将帅“五德”从正面论述,说明将帅应当具备的品格;将帅“五危”从反面阐述,说明将帅应当避免、克服的性格缺陷。孙子告诫将帅克服“五危”,其本意仍然是倡导将帅“五德”。“必死”源于勇,“必生”源于智,“忿速”源于义,“廉洁”源于信,“爱民”源于仁。然而,如果不知变通,一味执着,就会走向极端而变利为害。由此可见,孙子论述的将帅“五危”也是对将帅“五德”的补充和完善,“五危”中有“五德”,“五德”中有“五危”,告诫将帅切勿失之偏颇。又如,作者指出:孙子为什么在《谋攻篇》的结尾只强调“知彼知己”,而一直到《地形篇》的末尾才在重申“知彼知己”的基础上又加上“知天知地”,从而完整地表述了他“先知原理”所包括的四个方面的内容呢?笔者以为,一是内容上的需要。《谋攻篇》强调作战要知彼己双方,所以孙子用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这样的论证方式。《地形篇》强调作战要以地形为辅助手段,所以孙子用了三个“胜之半也”这样的论证方式。二是孙子科学严密的思维及阐述问题的由浅入深。关于“知”的内容,由“知彼知己”到“知天知地”,体现了由浅入深;关于“知”的论述,由《谋攻篇》的突出“知彼知己”到《地形篇》的突出“知天知地”,不仅体现了由浅入深,而且展现了科学严密的思维。作者认为:孙子在这里虽然将“知”从“知彼知己”扩展到“知天知地”,但其深层的涵义则是强调:“知”全局是制胜的要诀。或问:孙子为什么只讲知“彼己天地”而不加别的方面呢?笔者理解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使然。古人认为人的所作所为和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相关的,对敌作战,更要讲究占天时、得地利。彼己,是人的、内在的、主体的高度概括;天地,是物的、外界的、客体的高度概括。“天人合一”是最高境界,达到最高境界则必胜。3.从“倍则分之”到“以淤为直”作者比较了古今众多《孙子兵法》专著以及《三十六计》等开掘孙子的思想,将《行军篇》中的“三十二相敌”作了前所未有的精细概括。在研究孙子“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思想时,独家归纳了后代众多兵家对孙子这一思想的继承阐述——《尉缭子》《鬼谷子》《兵》《淮南子》分别提出了“夺人而不夺于人”、“制人而不制于人”、“误人而不误于人”、“凌人而不凌于人”的观点,作者随后进行了分析比较。作者指出,“倍则分之”同“十则围之”“五则攻之”是有内在联系的整体,是孙子集中兵力思想的三部曲。孙子集中兵力思想的实质并不只是以“力”消灭敌人,而是力争“不战而屈人之兵”。作者在阐解孙子“以迂为直”思想时指出:战争取胜的路径往往是迂曲之道,绿茵场上的得主亦然。那小小足球在运动员的脚下,经迂回曲折的盘带,前后左右的传递,七拐八弯的路径,灵巧机变的配合,竟在不意之中射进了。倘若将进球的录象慢放,并画下进攻路线,十有八九呈迂回曲折之状。这样的比喻,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把孙子深邃的思想之养分灌进了读者渴望的理解之心田。(二)《新解》中“又前见”作者认为,学术著作不应当脱离应用,因为学术研究的终极目的是应用。作者在其专著的目录中,就用明快的笔调织就出一幅应用的帷幕。作者着力挖掘孙子思想在人生中的内涵,提出了二百多个运用孙子思想于人生的新观点。比如,《计篇》中有:人生避难第一箴言——“不可不察也”;人生成功万事的正道——“五事七计”;人生取胜绝技——“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等等。《作战篇》中有:不讲究的“快”胜过考究的“慢”——“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从对手身上获资源——“因粮于敌”“智将务食于敌”;越赚越能赚——“胜敌而益强”等等。《谋攻篇》中有:人生最小损失法——破中求全;排除万难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排除万难完整策略——谋攻四策等等。《形篇》中有:人生不败第一计——“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人生曲伸金刚经——“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人生取胜的最高境界——“故善战者之胜也,无奇胜,无智名,无勇功”等等。《势篇》中有:万胜不离其宗——“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胜利的内链——“奇正相生”;胜利的底片——“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等等。《虚实篇》中有:争取主动的要诀——“先佚后劳”;取胜之魂——“战胜不复”,“因敌制胜”;取胜通则——“避实而击虚”等等。《军争篇》中有:人生最快前进法——“以迂为直”;万事行动第一动——“悬权而动”;取胜禁忌——“高陵勿向”等。《九变篇》中有:万事行动第一想——“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操纵他人的策略——“屈诸侯者以害”等;摈弃侥幸的箴言——“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人性致命的弱点——“必死,可杀也”等等。《行军篇》中有:是非之地生存原则——“半济而击”“无附于水”“视生处高,无迎水流”;突遇发怒处置法——“止涉待其定”;管理教育的要旨——“合之以文,齐之以武”等等。《地形篇》中有:做人做官的高胆识——“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做人做官的高境界——“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合于主”;做人做官的败笔——“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等等。《九地篇》中有:指挥众人如一人的诀窍——“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取胜第一策——“顺详敌之意”;人生进取的“静”与“动”——“始如处女”“后如脱兔”等等。《火攻篇》中有:巧借“水”“火”助成功——“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得福须修功——“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慎战的金玉良言——“主不可以怒而兴军,将不可以愠而致战”等等。《用间篇》中有:获取真实情报的品格——“圣”“仁”“微妙”;刺探情报的突破口——“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破对手刺探我情报的方法——“因而利之,导而舍之”等等。《新解》中随处可见作者对孙子思想应用于人生各个领域的阐述。比如,在阐述孙子“兵贵胜,不贵久”和“兵闻拙速”的思想应用时,作者列举了科索沃战争中俄罗斯抢占普里什蒂纳机场的战例,令人信服地指出:俄军这一“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违规抢跑”的作战行动,审时度势地活用了孙子“兵贵胜,不贵久”的作战思想,得其神髓地体现了孙子“兵闻拙速”的主张,无可争议地作为20世纪末的经典战例载入了世界战争史册。又如,作者指出:邓小平提出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一个国家内部两种不同制度的和平共存、和平共处,这一思路同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是契合的:一是前提的一致性,二是手段的相同性,三是目的的共通性,四是利益的互惠性,五是思路的独创性,六是效果的完善性。作者指出:孙子“以不败而求胜”的战略意识,不仅在军事上十分重要,而且可以运用于政治工作领域,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有广泛的指导意义。人生中“九地”和“九天”的含义非常宽泛,譬如,蓄力待机是“九地”,发力制胜是“九天”;艰苦磨砺是“九地”,成功事业是“九天”;潜修积累是“九地”,得道结果是“九天”;潜藏真形是“九地”,一鸣惊人是“九天”……。如此思想应用上的开掘,令人茅塞顿开。作者对未被学术界和有关研究者所关注的《形篇》中“善战者之胜也,无奇胜,无智名,无勇功”一语,作了发人深省的分析:孙子“善战者之胜也,无奇胜,无智名,无勇功”的思想,启示的人生哲理是:人生大胜无奇无智无勇;人生大胜是大胜若败,大智若愚,大勇若怯。大胜若败的“败”,意为没有冒尖,没有注目,没有卓绝非常的胜利;大智若愚的“愚”,意为看似无智,看似愚钝,没有传诵智慧的名声;大勇若怯的“怯”,意为没有激昂,没有张扬,没有显赫勇武的战功。然而,这是境界,是老到,是高手,是睿智,是无形,是入神。正如俗话所说:“名贾若虚。”有实力的经营者往往深藏不露,看不出气势凌人之处;有潜力的大赢家常常凡人俗相,窥不见眉飞色舞之貌。孙子的“善战者之胜也,无奇胜,无智名,无勇功”的思想,是人生取胜的最高境界。作者对“奇正”的应用问题有许多阐述。他指出:孙子“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的作战原则,运用到航空兵作战,则可认为担负佯攻的、掩护的是正兵,担负主攻的、轰炸的是奇兵。空中作战虽不同于陆战、海战,但孙子“以正合,以奇胜”的作战原则是相通的,不能违背。他指出:领悟了孙子“以正合,以奇胜”作战原则的精髓,我们可以在社会生活中触类旁通地运用。大凡要成功一件事,进行外围的、基础的、铺垫的等等工作是“以正合”,发挥主观能动性取得成功的那一招是“以奇胜”。作者对“奇正相生”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有独特的见解:对方以为我是“奇兵”(直接达到目的者),而实际上我是(或应变为)“正兵”(外围的、敲边鼓的、间接达到目的者);对方以为他是“正兵“(外围的、敲边鼓的、间接达到目的者),而我实际上是以他为“奇兵”(直接达成目的者)。《虚实篇》说:“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作者认为:孙子这段论述充满辩证法,不仅是在论述兵力配备的问题,而且是在进行军事辩证法思想的指导。今天研究这段论述,应当赋予它新的合符时代的内涵。我之兵力配备以致我之国防,不仅要进行“前后左右”的平面思考和权衡,而且要进行海、陆、空、天、电的立体的思考和权衡;不仅要从军力的天上地下前后左右思考和权衡国防,而且要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诸因素的综合国力的天上地下前后左右思考和权衡国防。三、“兵者,坦,致人而不致于人”,具有自然和内在双重特征作者认为,研究《孙子兵法》不能孤立地研究各篇、各段、各句、各字,而应当始终把握贯穿十三篇的主线。作者在孙子兵法学术界独家提出:“贯穿《孙子》十三篇的主线是‘上兵伐谋’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全胜战略思想。”作者提出:“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全胜战略思想是整部《孙子兵法》的精髓。”吴如嵩主编的《孙子兵法辞典》的“《孙子》思想的精髓问题”条目中,记载了自古以来对《孙子兵法》精髓问题的四种观点:一是《李卫公问对》提出的“致人而不致于人”,二是现代学者提出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即作者在1990年10月第二届《孙子兵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的论文——《论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全胜战略思想》中提出);三是《孙子》的战争哲学和朴素辩证法思想;四是“避实击虚”。《孙子兵法辞典》指出:“但后两种观点赞同的人不多。”那么,作者为什么说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是整部《孙子兵法》的精髓呢?作者指出:“精髓者,精华也。衡量一部书的精髓,应当看它示于人类的价值。那么,《孙子兵法》示于人类的价值是什么呢?至理名言,醒世警句,精辟论述,独到见解,虽皆可谓金玉瑰宝,但笔者认为,《孙子兵法》示于人类最重要、最有益的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作者在书中阐述了他的主要观点。作者在全书把握上的独到见解,还体现在他对各篇章的不囿于篇章的剖析。现列举数例——《作战篇》结尾语是“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张文穆在《孙子解故》中认为,可能是古时“错简窜入”,“与文意不吻”。作者却独到地指出:“笔者以为,末句不仅与文意相吻,而且寓意深刻。”并作了剖析。《作战篇》末句,孙子把将领比为民众生死的掌握者,国家安危的主宰。一般的学术见解认为,这是孙子对将帅作用的肯定,是对历史的总结,是对世人的告诫。然而作者却与众不同地指出:“《作战篇》末句固然肯定将帅重要,说明将帅作用,但笔者以为孙子这句话的深层涵义是:正因为将帅掌握着民众的生死,主宰着国家的安危,所以更要慎重对待战争。这句话同《火攻篇》的名句‘主不可以怒而兴军,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可谓面貌各异、血液相同的孪生兄弟。两句话如同孙子慎战思想的两簇色彩迥异的礼花,在十三篇兵法的一前一后的对应位置上,闪烁着警世的光亮。”作者指出:“孙子在《计篇》提出了“兵者,诡道”的思想,阐述了“诡道十二法”。“诡道十二法”不是孙子“兵者,诡道”思想的全部,而是孙子为了阐述“兵者,诡道”思想的举例。“诡道十二法”是孙子论述“兵者,诡道”思想的前奏曲,其主旋律则融会在其余篇章中。那么,什么是“兵者,诡道”思想的主旋律呢?一是“奇正”,二是“虚实”。《计篇》中的“诡道十二法”是战术上运用“奇正”的方法,《势篇》中论述的“奇正”是战术上运用奇正的原则。作者指出:“致人而不致于人”是争取主动的真谛。他分析了孙子之所以在《虚实篇》揭示争取主动的真谛的原因,指出:“致人而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水果饼干课程设计
- 弯架板课程设计
- 房地产企业股权转让专项法律合同
- 针对中小企业的借款合同样本
- 高效节能建筑绿色环保技术推广使用合同
- SMO推广服务合同
- 合同规章制度
- 高代中合同的定义
- 钢材采购合同风险防范
- 汽车回租租赁合同模板
- Unit 6 My sweet home(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2024)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
- 北师大版教案正比例函数案例分析
- 行政文秘笔试题
-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索外来食料作物传播史》精美课件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学期 期末模拟测试卷(湘教版)
- 职业素质养成(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红楼梦》第5课时:欣赏小说人物创作的诗词(教学教学设计)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下册)
- 【新教材】苏科版(2024)七年级上册数学第1-6章全册教案设计
- 天津2024年天津市应急管理局招聘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专职技术检查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附答案解析
- 工业物联网(IIoT)行业发展全景调研与投资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 佛山市、三水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带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