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传统散剂与中药微粉经皮给药药效学比较研究_第1页
中药传统散剂与中药微粉经皮给药药效学比较研究_第2页
中药传统散剂与中药微粉经皮给药药效学比较研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传统散剂与中药微粉经皮给药药效学比较研究

齐白散是由四川省著名的杨殿兴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的。这种中药散剂的外包治疗黄褐斑。在中药膏丹丸散中,散剂是一种或多种药物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在外治法中起到重要作用,如金黄散、止血散、生肌散、二味拔毒散等,被临床广泛使用。传统散剂在制作过程中,一般达到细粉、最细粉通过5-7号筛,即通过80~100目筛。而中药微粉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门新型制药技术,将中药材超微细粉化,使其粒径达到微米级,在保持中药药效学物质基础的前提下,提高了细胞破壁率、比表面积,从而增加其有效成分的溶出率、生物利用率,减少用药量,增强药理作用等,而中药微粉经过细胞级微粉碎工艺作业,可以通过300目筛。皮肤的吸收作用是外用药物治疗皮肤病的理论基础,可以通过皮肤毛囊皮脂腺或汗管,透过角质层细胞间隙,透过表皮角质层细胞本身吸收。本课题拟通过传统散剂与微粉的药效学比较研究,来证实或证伪中药微粉外用药效优于散剂,为临床合理中药外用提供依据。试验报告如下。1实验材料1.1实验动物豚鼠,体重130g±12g,均为雌性。四川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并提供颗粒饲料。1.2测试试剂黄体酮注射液:每支20mg/ml,批号050708,上海第九制药厂生产,使用前用灭菌注射用水稀释至所需浓度。1.3中医临床使用超微七白散、普通七白散(白术、白芷、白蒺藜、白僵蚕、白茯苓、白及各500g,浙贝母250g)均由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研究所提供。临床为局部外敷使用。实验时将超微七白散、普通七白散用蒸馏水配制成2g/ml、1g/ml、0.5g/ml的超微七白散混悬液和1g/ml普通七白散混悬液供实验时豚鼠涂擦使用。2实验方法2.1超微七白散的临床应用取豚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正常组按5ml/kg体重肌肉注射灭菌注射用水。其余5组以黄体酮注射液于豚鼠后腿肌肉注射,两腿交替,每周注射6d,连续30d,剂量为0.4%的黄体酮注射液5ml/kg,相当于人临床等效剂量的8倍。攻击同时,开始按分组将豚鼠背部脱毛后涂擦给药,每次涂擦量为1ml/100g,每天1次,连续30d。①正常组:蒸馏水每次涂擦量为1ml/100g;②模型组:同正常组;③超微七白散高剂量组:以2g/ml的超微七白散混悬液,每次涂擦量为1ml/100g,即剂量为20g/kg;④超微七白散中剂量组:以1g/ml的超微七白散混悬液,每次涂擦量为1ml/100g,即剂量为10g/kg;⑤超微七白散低剂量组:以0.5g/ml的超微七白散混悬液,每次涂擦量为1ml/100g,即剂量为5g/kg;⑥普通七白散对照组:以2g/ml的普通七白散混悬液,每次涂擦量为1ml/100g,即剂量为20g/kg。2.2理盐水预处理攻击用药30d后颈椎脱臼,处死豚鼠,背部取皮肤、肝脏各一块,用预冷生理盐水(4℃)冲洗,除净杂质,滤纸拭干,切取皮肤、肝脏各0.5g分别放入装有9倍于组织块重的预冷生理盐水的小烧杯内,剪碎后高速分散粉碎、匀浆。匀浆液以3500r/min离心15min取上清液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2.3试验指标2.3.1测定了甘油含量用同步荧光分析法。2.3.2丙二醇mda和超氧化物诱导酶sod的测定按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试剂盒操作要求进行测定。3对皮肤、肝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模型组豚鼠在连续30d注射0.4%的黄体酮注射液5ml/kg后,其皮肤、肝脏的酪氨酸值、丙二醛值明显较正常对照组高,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皮肤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造模的同时采用超微七白散、普通七白散背部涂擦预先治疗,结果高剂量的超微七白散可明显对抗黄体酮造成豚鼠皮肤、肝脏的酪氨酸值、丙二醛值升高和皮肤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明显降低的作用,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其作用强于同剂量的普通七白散。详见表1。4讨论4.1黄色素细胞激素水平增长因子合合黄褐斑发病原因和机理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与遗传因素、日光照射、血清酶及微量元素、慢性疾病、应用化妆品不当有关,内分泌变化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郑乐认为血液中雌激素、孕激素或促黄色素细胞激素水平增高,从而使黑色素细胞活性增加,黑色素增多。本研究用黄体酮注射液于豚鼠后腿肌肉注射,两腿交替,每周注射6d连续30d剂量为0.4%的黄体酮注射液5ml/kg·BW,相当于人临床等效剂量的8倍,造成体内激素水平增加,模型组的SOD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DA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易运连等研究结果一致,说明造模成功。4.2、白茯苓茯苓、白验七白散是四川名医杨殿兴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而成,用于治疗黄褐斑。白术、白芷为君药,和利血脉,主面光悦,驻颜去皮干;白僵蚕、白蒺藜为臣药,去皮肤诸风;白茯苓、浙贝母为佐药,除湿化痰;白及性涩而收,药质粘腻,调和诸药为使药,治面上皮干疱,令肌肤滑。与现代药效学研究有共同之处。尚靖等报道,单味白茯苓、白蒺藜对酪氨酸酶活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雷铁池等报道单味白术、白芷、白僵蚕、白及的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与熊果苷无统计学差异。4.3对黄斑发病的影响皮肤色素的合成是酪氨酸通过酪氨酸酶的作用而缓慢地氧化成多巴,多巴又在多巴氧化酶的影响下氧化成无色的中间物质,这种物质在酪氨酸酶的进一步影响下,逐步并最后氧化成棕色黑色素。可见,酪氨酸增多为黄褐斑发病的主要物质基础。由于黑色素的形成是酪氨酸酶一系列氧化反应的结果。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之间的平衡紊乱,可能是黄褐斑发病的重要环节之一。酪氨酸酶参与黑色素的生物合成,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中药具有祛斑脱色的作用。普通七白散及七白微粉剂,进行动物药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七白散、七白微粉经皮给药有抑制酪氨酸酶作用,且高剂量的超微七白散可明显对抗黄体酮造成豚鼠皮肤、肝脏的酪氨酸酶明显降低的作用,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其作用强于同剂量的普通七白散。因此可得出结论:中药微粉外用抑制酪氨酸酶作用优于散剂,为临床推广提供了试验依据。4.4抗氧自由基活性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抗氧化作用的指标。王国丽等测定女性黄褐斑患者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较健康人显著降低。过氧化脂质含量明显增多,提示黄褐斑患者抗氧自由基能力下降。SOD是氧自由基的重要清除剂,近年来研究证明,黄褐斑的起因和转归与氧自由基有关。本研究模型组超氧化物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