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候课要求.迅速安静,端正坐姿,准备上课2.拿出学案和课本,预习所学内容3.准备三色笔

才艺展示课标要求:

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重点难点】【学习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三省六部的确立、租庸调制的进步作用与两税法的特点。【学习难点】:汉唐间赋税制度的变化自学指导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本40-41页的知识,认真填写夯实基础部分的填空,5分钟后对桌互改。一、选官制度血缘关系商周时期军功战国-秦朝品行学问汉代门第德才魏晋南北朝分科考试隋唐-1905世卿世禄军功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选官制度的变化历程贵族时代垄断高官以军功受爵禄自下而上推举人才中正以家德评级公平公开选拔人才1、九品中正制时间:曹魏政权首倡:陈群中央任命中正官(士族)评定人才等级任命官职初创时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并重主要看重家世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为主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武举、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其地位。进士科:科举考试最高等级。要求考生根据特定题目创作诗、赋。明经科:主要考试内容包括帖经和墨义。知识链接2.科举制(1)宋朝:锁院(将考官锁于贡院以防泄题)、

弥封(纸糊考生信息)

誊录(朝廷雇请抄写书手将考卷重新誊录)

别试(针对考官子弟特设考场)(2)明朝: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3)清朝:1905年废除,以便推广学堂。影响积极:①政治: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统治基础,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提高官员文化素质。②思想文化: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风气,促进文化教育发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消极: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忽视实用性的学问,不利于科技的新发展。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东汉童谣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提问:在这两首歌谣中,涉及到古代中国哪两种选官制度?察举制、科举制二、中枢机构---三省六部制皇帝御史大夫丞相太尉奉常廷尉少府卫尉宗正郎中令太仆典客治粟内史秦:三公九卿制皇帝中朝外朝尚书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有事上报西汉:中外朝制东汉设尚书台魏晋南北朝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共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隋文帝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皇帝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唐朝:逐步完善政事堂(议政)决策机构执行机构草拟诏书封驳审议负责执行

政事堂(议政)群相制中国官制重大变革影响:分散相权、加强皇权;分工明确、效率提高;协商政务、集思广益;井田制西周均田制租调制魏晋编户齐民田租、人头税、更赋秦汉均田制租庸调制隋-唐初两税法唐中期初税亩春秋战国汉武帝刘彻

三·税收之源——赋税制度——两税法

北魏太和九年(485),颁布了均田制(把无主荒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农民耕种),规定男子年15岁以上,授给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在均田制的基础上,次年颁布实行了新的租调制,规定一夫一妇为纳税单位,租额相对减轻,即一对夫妇每年纳粟2石(租),帛1匹(调)。——吕建中:《中国古代赋税制度述略》北魏(孝文帝):均田制,按户征租调均田制是否如其名是均分土地的制度?

“此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国史大纲》国有,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永业田,私有,可以买卖实质:封建土地国有制名称物品实质租粟土地税庸绢或布代役代役税调绢或布财产税保证农时,增加税收按丁征收以庸代役材料一: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cù)取办,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于是,炎建议作两税法。——《资治通鉴》卷226

唐德宗:两税法土地兼并,均田制崩溃

户口不实

贫富差距大

官吏盘剥严重材料二:唐玄宗天宝年间,人口不过891万户,免税的有350万户。安史之乱后,人口只剩下天宝年间的1/3,而免税户达到总户数的2/3。皇帝规定了更加高昂的税额,但这些税一部分要留在州政府,一部分交给了节度使。

——据郭建龙《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1、背景

财政收入锐减租庸调制两税法征税前提税额固定量出制入征税标准人丁资产和田亩征税项目田租、户调、力役、杂税等户税、地税征税对象授田农民

主客农商,一律纳税征税次数一年一次夏、秋两季征收方式实物为主货币为主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按资产纳户税按田亩纳地税夏秋两季征收2、内容“量出制入”原则(1)积极:①简化了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增加政府财政收入。②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政府对人民的人身控制。3、影响材料一:“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缲丝未盈斤。吏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白居易《重赋》

官吏盘剥材料二:“桑拓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杜荀鹤《山中寡妇》

征收繁重(2)消极: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加重民众负担。征税标准人身控制税收种类征税内容(租庸调制)以“人丁”为本,不论土地、财产的多少,都要按丁交纳同等数量的绢、粟。(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租庸调制)“以庸代役”(两税法)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役(两税法)每户缴纳户税和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租庸调制)纳粮为租;纳布为调;纳布代役为庸(两税法)户税按户等高低征钱,地税按亩缴纳谷物。①征税标准:以人丁为主→以财产为主②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③税收种类减少④从实物地租到货币地租尝试比较租庸调制与两税法,概括两税法的创新之处魏晋南北朝的结束与隋朝的建立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九品中正制度隋文帝——分科考试隋炀帝——始建进士科唐太宗——增加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为主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科举制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租调制与均田令(魏晋南北朝时期)租庸调制(唐朝初期)两税法(唐朝中后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