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模拟一年创新)高考地理 第八单元 人口与环境-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_第1页
(三年模拟一年创新)高考地理 第八单元 人口与环境-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_第2页
(三年模拟一年创新)高考地理 第八单元 人口与环境-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_第3页
(三年模拟一年创新)高考地理 第八单元 人口与环境-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_第4页
(三年模拟一年创新)高考地理 第八单元 人口与环境-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人口与环境A组基础题组一、选择题(2015·河南开封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大于65岁的人口达到7%即为人口老龄化。预计中国大于65岁的人口从7%达到14%将用27年时间,而法国用了115年,瑞典用了85年,美国用了66年。读“大于65岁行动不便的人口变化表”,回答1~2题。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发达国家中国1.资料所示的我国人口问题是()①人口基数过大②人口老龄化速度快③老龄人口生活质量降低④人口增长速度过快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资料所示人口问题对我国发展的影响有()①养老保障问题凸显②存储收益增加③产业结构调整加快④劳动力短缺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预计中国大于65岁的人口从7%达到14%将用27年时间,……美国用366年”中国老人口老龄化速度快,我国大于65岁行动不便的人口比例上升,也突显了老龄人口生活质量降低。第2题,材料显示了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相应的养老保障问题和劳动短缺问题也就更加明显了。答案1.D2.C(2015·湖南湘中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下图为不考虑“单独二胎”实施情况下我国某省三项常住人口统计及预测数据,其中扶养比是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读图完成3~4题。3.在不考虑“单独二胎”实施情况下,2013~2020年()A.人口总抚养比先降后升B.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先升后降C.总人口最大峰值在2016年D.人口总抚养比增长先慢后快4.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后十年内,该省()A.应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B.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减轻C.总人口规模提前达到峰值D.“用工荒”问题会得到部分缓解解析第3题,根据等值线分析,少年抚养比变化不大,老年抚养比上升导致人口总抚养比上升,A错;图中显示的是劳动年龄人口而不是比重,劳动年龄人口数先上升后下降,B错;图中只能显示2016年劳动人口数最大,但不一定是总人口最大,C错;老年人口抚养比增长先慢后快,少年抚养比变化不大,人口总抚养比增长先慢后快,故选D项。第4题,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后10年内,老龄化问题不能得到缓解,且老年人口抚养比上升,应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A正确;劳动年龄人口面临下降,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增加,B错;总人口规模不一定提前达到峰值,C错,少年成长需要时间,10年未能成为劳动人口,“用工荒”问题不会得到缓解。答案3.D4.A5.(2015·陕西宝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如下图甲、乙、丙表示三个不同地域,有关甲、乙、丙三地域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A.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农村到城市,是由于文化教育引起的迁移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是由于收入差距引起的迁移C.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D.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出,甲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乙地位于长江三角洲、丙地位于珠江三角洲,前者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后两者属于经济发达地区,现代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收入差距是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人口主要由农村迁到城市,从甲地迁到乙、丙两地;这种人口的迁移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加快经济发展,缩小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答案C(2015·四川成都联考)某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持续增长,下图示意该地区25人/平方千米等人口密度线的变化。据此完成6~7题。6.对该地区人口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A.西北多,东南少B.南多北少C.东北多,西南少D.均匀分布7.若A地区人口密度高于周边地域,其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A.水源充足B.资源开发C.交通便利D.地势高峻解析第6题,该地区人口持续增长,图示25人/平方千米等人口密度线东(南)移,说明人口西(北)多东(南)少。第7题,若A地区人口密度高于周边地域,说明其自然条件或人文条件优于周边,故排除人口容量更小的“地势高峻”。答案6.A7.D(2014·浙江金华第一学期期末)读我国X省人口的相关资料,完成8~9题。全省城镇乡村其中省外流入人口总数(万人)54433355208811820~14岁占比(%)13.212.813.89.515~59岁占比(%)72.976.467.389.460岁及以上占比(%)13.910.818.91.1X省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人口年龄构成表8.目前,该省人口增长模式为()A.“高—高—极低”模式B.“高—高—较低”模式C.“高—低—高”模式D.“低—低—低”模式9.该省城镇和乡村的“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差异显著,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环境污染程度B.医疗卫生条件C.人口迁移数量D.人口生育政策解析第8题,图示我国X省出生率为10‰,而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皆远低于10‰,故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第9题,由于城乡差异,该省省内人口迁移以乡村迁往城市为主;省际人口迁移,该省以人口迁入为主,并且大多迁入城镇。省内人口迁移和省际人口迁移都以15~59岁年龄段为主,从而导致城镇老年人口比重小。答案8.D9.C(2015·黑龙江大庆高三第二次质检)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结合下表及所学知识回答10~11题。某岛国2014年环境与人口信息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最适宜的人口数实际供养的人口数45万25万35万10.若a、b、c、d代表该岛国的四类资源在某一时期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且a>b>c>d,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是()A.aB.bC.cD.d11.若2014年该岛国的人口总量用X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Y表示、环境承载力用Z表示,则三者的关系是()A.Z>Y>XB.X>Y>ZC.Y>Z>XD.Z>X>Y解析第10题,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地区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是指环境允许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即能养活多少人。若a、b、c、d代表该岛国的四类资源在某一时期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且a>b>c>d,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取决于资源量最小的那一个,即d,所以本题D正确。第11题,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允许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即能养活多少人,而人口合理容量代表了合理生活的最大人口、国家发展与安全的最小人口数量(最佳人口),即适合养活多少人。若2014年该岛国的人口总量用X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Y表示,环境承载力用Z表示,则三者的关系是Z>X>Y,所以本题D正确。答案10.D11.D二、非选择题12.(2015·浙江杭州高三第一次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联合国人口类型划分标准。人口类型少儿人口比重(0~14岁)老年人口比重(65岁以上)年轻型人口40%以上4%及以下成年型人口30%~40% 4%~7%老年型人口30%及以下7%及以上材料二国际比较中的中国老龄化进程。注:发展中国家数据剔除了中国材料三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2013年世界移民报告显示,全球国际移民的总数持续上升,下表为部分主要移民国家的相关资料。排名国家移民人口数(人)移民人口占世界总移民人口比(%)移民人口占本国人口比(%)1美国4578509019.814.32俄罗斯110480644.87.75阿联酋78269813.483.76英国78241313.412.4(1)说明我国老龄化的特点。(2)为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可采取哪些措施?(3)说出阿联酋国际移民主要特点并分析原因。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一,根据材料二曲线分析,中国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口规模大,不断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第(2)题,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可以适度调整人口生育政策。适当推迟退休年龄。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保险制度。发扬传统美德,尊老爱老,家庭养老。第(3)题,根据材料三表格判断,阿联酋国际移民总量不大,移民占本国总人口的比重大。主要是因为阿联酋石油开采,金融业、旅游业和会展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快,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吸引大量外来务工者。阿联酋本国人口少,青壮年劳动力缺乏。实行宽松的移民政策,吸引移民进入。答案(1)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口规模大,不断接近发达国家水平。(2)适度调整人口生育政策;适当推迟退休年龄;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保险制度;发扬传统美德,尊老爱老,家庭养老。(3)特点:国际移民总量不大;占本国总人口的比重大。原因:石油开采,金融业、旅游业和会展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吸引大量外来务工者;本国青壮年劳动力缺乏;宽松的移民政策。B组能力提升一、选择题(2015·河南濮阳模拟)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某特大城市2000、2005、2010年各年龄段人口数量。读图完成1~2题。1.图中代表2010、2005、2000年的曲线依次是()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①、③、②2.导致城市2000~2010年青壮年人口数量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产业转移B.交通通信C.计划生育D.职业需求解析第1题,读图,东部特大城市的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外来青壮年打工创业人口比重不断增加。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水平逐渐增加。根据图中青壮年人口比重、老龄人口比重,代表2010、2005、2000年的曲线依次是①、②、③,A对。第2题,图中,青壮年人口比重占最大,增长最明显,说明该年龄段人口数量最多,数量增长快,主要因素是职业需求,D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不是该市人口增长的因素,A错。交通通信、计划生育与人口增加关系不大,B、C错。答案1.A2.D(2015·江苏南通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下图为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图。读图完成3~4题。3.2000~2013年期间()A.珠三角人口死亡率高于粤东西北B.粤东西北常住人口总数高于珠三角C.广东常住人口增速呈减缓趋势D.珠三角人口主要迁往粤东西北4.珠三角常住人口增速变化,其原因最不可能是珠三角当地()A.产业转型、升级B.生育政策调整C.部分企业迁出D.环境质量下降解析第3题,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有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人口增长率下降,不能表示人口死亡率高,A错。只表示增长率的变化,不表示总人口的数量,B错。说明常住人口增速呈减缓趋势,C对。图示内容不能表示人口迁移方向,D错。第4题,珠三角常住人口增速变化,可能是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减少,A可能。生育政策是全国性的,不是一个地区可以改变的,B不可能,选B。可能是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出,也可能是该地环境质量下降,C、D可能。答案3.C4.B(2015·湖南长沙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166万平方公里。下表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统计数据。读资料,回答5~7题。常住人口(万)出生率(‰)死亡率(‰)城市人口比重(%)2000年184617.575.4033.82010年218115.995.4339.95.新疆()A.2010年人口增长已接近“三低”模式B.人口密度增大已经接近全国平均水平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与本地城镇化无关D.农业人口2010年比2000年大为减少6.新疆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增多,其原因是()A.环境改善,合理人口容量增大,自然增长率上升B.矿产资源开发、商贸活跃,劳务输入人口数量增多C.政策扶持、文化教育发展,0~14岁人口比重上升D.少数民族地区医疗保健水平提高,死亡率大幅下降7.下列地区环境承载力大小与其主要制约资源正确的是()A.塔里木盆地-淡水资源B.三江平原-土地资源C.珠江三角洲-气候资源D.青藏高原-生物资源解析第5题,根据表格数据,2010年新疆人口自然增长率约10%左右,已接近“三低”模式,A对。中国的人口密度约138人/km2,新疆人口密度增大到约13人/km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B错。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与本地城镇化密切相关,C错。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农业人口比重下降,但总人口增长,农业人口数量2010年比2000年不一定减少,D错。第6题,新疆十年来常住人口数量增多,主要是西部大开发政策,促进了矿产资源开发、商贸活跃,劳务输入人口数量增多,B对。资源开发,环境可能恶化,增多人口主要是迁移人口,自然增长率仍是三低模式,A错。表中数据显示,出生率下降,C错。医疗水平比东部低,D错。第7题,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主要制约因素是淡水资源,A对。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B错。珠江三角洲,雨热同期,气候资源优越,C错。青藏高原,生态脆弱,生物资源少,D错。答案5.A6.B7.A(2015·山西临汾高三第二次联考)我国于2010年计划有条件的放开二胎生育政策。某大学生根据某地调查数据(政策改变后生育率为原生育率的1.4倍左右)设计了人口政策变化前后的人口增长数学模型图。读图完成8~9题。8.图中能正确表达该地政策改变后劳动力(15~60岁)增长趋势的是()A.模型1B.模型2C.模型3D9.我国人口政策改变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劳动力数量变化最快B.劳动力数量增加,抚养比立即减小C.劳动力负担持续增加D.低龄人口增长较快,导致前期负担加重解析第8题,2010年开始放开二胎生育政策,那么生育率上升,小孩比重上升,劳动力(15~60岁)比重下降,到2035年新生的儿童长成劳动力人口,然后劳动力人口比重开始上升,所以模型2符合,B正确。第9题,由于我国人口政策改变后,出生率提高,使我国新出生的人口会大量增加,劳动力数量变化较小,A错误;劳动力数量不会立即增加,B错误;劳动力负担短期内增加,C错误;低龄人口增长较快,导致前期负担加重,D正确。答案8.B9.D(2014·吉林长春高三期末检测)人口迁移率是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人口迁入、迁出的绝对量,与该时期、该地区平均人口数之比。读下图“我国某地区迁移人口曲线图”(单位:万人),完成10~11题。10.该地区图示时段内净人口迁移率最低的时间约是()A.1995年、2010年B.1990年、2000年C.1985年、2015年D.2005年、2010年11.该地区该时段内()①人口数量呈递增趋势②人口迁移率最高的时段约为1985年至1990年③早期人口迁移的原因与经济因素有关④增加了人口性别比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解析第10题,1995年和2010年迁入量等于迁出量,净人口迁入量为0,则净人口迁移率为0,最小。第11题,①人口数量由自然增长率和净人口迁移率共同决定,无自然增长率无法判断,②1985年至1990年迁移量最大,③中国某地区在图示早期可能由经济因素导致人口迁移;④增加性别比,主要是男性增加,女性减少,迁移人口的性别不好确定。答案10.A11.B12.(2014·广东梅州一模)适宜人口是指人口数量与其资源、环境和产业经济条件是相互匹配,从而达到一个合理的人口规模。下图为我国某地某年三大产业适宜人口与实际人口图。下列有关该地产业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进一步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B.面临的人口压力不大C.应增加第二产业的劳动人口D.应重点发展第三产业解析图示该地第一、二产业已超过了适宜人口规模,发展适宜人口容量大的第三产业,可以转移第一、二产业人口,降低第一、二产业的人口比重和压力。答案D二、非选择题13.(2014·江苏扬州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下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材料二我国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表。年份比重(%)地区2010年2005年东北地区6.206.95北部沿海13.2211.97大西北地区4.133.13黄河中游地区11.147.98大西南地区13.5310.98长江中下游地区11.019.71东部沿海地区19.8620.58南部沿海地区20.9128.70(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2)据材料二分析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_,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哪些影响?(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________,原因主要有哪些?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占全国人口比重的变化。第(2)题,南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早,经济发展迅速,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劳动力需求大,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南部沿海地区。人口大量涌入对南部沿海地区的有利影响主要是经济和城市化进程方面;不利影响主要是环境压力和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第(3)题,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增多,主要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中部崛起等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等因素。答案(1)数量大,规模持续增长,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长。(2)南部沿海地区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不利影响: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秩序造成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3)增多国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考查角度一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读某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示意图(图甲)及该国某城市人口的年龄结构示意图(图乙)(M为2004年资料,N为2014年资料),完成1~2题。1.(原创)关于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是N—P—MB.M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N点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D.P时期劳动力不足2.(原创)该市老年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①青壮年人口的大量迁出②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③自然灾害频发④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⑤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⑤D.②④⑤解析第1题,N点过后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值转为负值,此时人口数量最多。M时期人口死亡率较高,P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劳动力充足;该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是M—P—N。第2题,读取两个时间的数据,M(25%,70%,5%)、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