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竞争力的演化与要素的作用_第1页
知识竞争力的演化与要素的作用_第2页
知识竞争力的演化与要素的作用_第3页
知识竞争力的演化与要素的作用_第4页
知识竞争力的演化与要素的作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识竞争力的演化与要素的作用

根据作者掌握的文献,国内外科学家对区域知识竞争力的研究正在开始,主要包括知识竞争力概念的定义、知识竞争来源的研究、知识竞争评价体系和模型的研究三个方面。1知识与竞争力的内涵2002年,全球著名的咨询评估机构——英国的罗伯特·哈金斯协会(RobertHugginsAssociates,RHA)首先提出了“知识竞争力”的概念:“知识竞争力是创造新的想法、思想、程序和产品,并且把它们转化为经济价值和财富的生产力及能力”。这个概念不仅包括提出新创意的能力,还包括开发其经济价值的能力。英国、日本、美国、中国等学者也对“知识竞争力”的概念提出了各自的观点。日本尤妮佳(UNICHARM)公司的社长高原庆一郎(KoizumiPlateau)提出企业的发展要有七种力:市场发现力、商品开发力、自我革新力、学习反省力、人才培育力、组织发展力、以及理念追求力。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以及竹内弘高在他们对日本企业活动的研究报告中,提出“知识”是日本公司成长的重要基石的论点。他们认为新知识的创造过程不但需要处理思想,还要处理人们的理想。公司的文化和价值与公司产品的质量与工艺重组是同样重要的。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在《后资本主义社会》一书中说:知识将成为社会的主要财富和社会的基本资源,知识已成为生产力、竞争力构成的关键因素。美国学者艾米顿(1997年)指出“知识创新是指为了企业的成功、民族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创造、演化、分配和应用新的思想,使其转变成为市场化的商品和服务。”艾米顿的“知识创新”概念与RHA提出的“知识竞争力”概念在内涵上十分接近。即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新技术和新发明的源泉,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彼得·圣吉(1995年)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中提倡学习性组织。他认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应该是企业所拥有的并造成企业独特性及优势来源的知识。我国学者对“知识竞争力”概念的理解:吴惠阳认为知识竞争力强调知识的升华和自主创新能力,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动力。罗伯特·哈金斯协会提出的知识竞争力的定义实际上把知识竞争力看成是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它充分体现了知识经济的实用价值,标志着世界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以知识竞争为核心的时代。王江和金占明认为,基于知识和技能的核心竞争力称为核心知识竞争力。从价值链的角度来看,可以将核心知识竞争力理解为企业在价值链关键环节上所具备的独有知识、技能和技术。姚国琴认为,知识竞争力就是以知识、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为基础,以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手段,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实现可持续性经济增长的能力。陈舒、王健认为,知识竞争力是知识经济时代为区域提供竞争优势的知识群,它能将区域的资源转化为一组知识、技术或机制的有机综合体,是一个地区长期形成的专有能力,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源泉。笔者认为,知识竞争力是知识社会企业、城市、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包括知识创新能力和知识转化为经济价值与财富的能力与生产力。2知识竞争力的来源研究竞争力的来源,即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对竞争力来源的研究主要是从国际竞争力来源开始的,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时期。2.1西方古典经济竞争理论主导下的比较优势论对竞争力来源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70年代的规模经济时代。早期的竞争力来源被认为是产品的价格和市场份额。谁拥有较低的产品价格和较高的市场份额,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古典经济竞争理论把自由竞争看成是一个导致利益和谐和市场均衡的过程。其中的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哈勃勒、赫克歇尔和俄林等。亚当·斯密确认了竞争力来源的4个生产要素:土地、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1817年,大卫·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论,并进一步指出劳动生产力率的差异是竞争力的基础。1919年赫克歇尔和瑞典经济学家俄林提出要素禀赋理论,指出资源数量和要素价格的差异是各国竞争力差异的根本原因。2.2代竞争理论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范围经济时代,西方市场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消费需求开始出现差异化,不只是价格和市场份额,更多的转向满足消费者需求,谁能满足消费者需求,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因此,这一时期对竞争力来源的探讨不仅有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也出现了管理学的理论研究。现代竞争理论不再把完全竞争作为现实和理想的竞争模式,而且竞争也不再被看作是一种静止状态。认为竞争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研究的重点也从价格决定和市场均衡的实现转向了现实市场竞争过程中各种竞争要素的组合形式以及怎样实现技术进步和创新。以熊彼特、德鲁克等为代表。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熊彼特从动态的观点出发分析了“创新”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经济周期波动中的作用,并把“创新”或生产要素的“新组合”看成是资本主义的最根本特征。现代竞争理论将技术进步和创新作为竞争力的又一新的要素。内生增长理论(又称新增长理论)以罗默、罗伯特·卢卡斯、加里·贝克尔、杨小凯、博兰德等人为代表,认为知识或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这一理论成为管理学对竞争力来源应用研究的理论基石,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的评价体系正是吸收了新增长理论的成果,在八大竞争因素中专门设立了技术水平和国民素质分别反映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对竞争力的影响。新制度经济学家诺斯等提出,对经济增长起决定作用的是制度因素及其创新,而在制度因素中产权制度的作用最为重要。新制度经济学认为,通过制度选择,降低交易成本,可以有效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强调产权是生产制度中的决定因素,有效率的产权结构能促进经济增长,因为清晰的产权能增加获利的可能性与减少费用,体制正是通过定义和保护产权降低交易费用和交易中的不确定性促进经济增长的。由于国家在制度创新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政府通过推行制度上的创新使产权结构更有效率是实现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早期的八因素评价体系中的政府管理和后期的四因素中的政府效率均是该理论在国际竞争力评价中的具体应用。竞争优势理论对竞争力的来源则呈现出众多不同的观点:企业竞争优势外生派(结构学派)的代表迈克尔·波特把竞争优势的来源归结为产业吸引力和相对市场位势,在他建立的5种竞争力分析模式中指出竞争力来源的5要素:新进入者的威胁(进人壁垒)、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替代威胁)、客户侃价能力、供应商侃价能力和竞争对手。这5种力量决定了行业的盈利能力和水平,其合力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水平。企业竞争优势内生派的代表沃纳菲尔特指出,企业内部资源是决定企业能否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企业资源位势决定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位势。此后,他进一步指出只有少数关键资源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差异化。巴尼把战略要素市场概念引入竞争优势研究中,并把战略要素市场定义为获得执行战略所必须的资源市场,而战略要素是指长期通过选择资产流量的适当时间、适当路径而积累形成的资产存量。他在“企业资源是异质的”和“这些异质资源是不可流动的”两个假设基础上,建立了分析框架,即企业要想获得并维持竞争优势,其资源必须具备价值性、稀缺性、不完全可模仿性和不完全可替代性等4个特性。迪尔科斯和库尔(1989年)指出企业能否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要看该项资产的积累过程,因为许多资产的积累过程具有路径依赖、因果模糊等关系,在短时间内竞争对手很难模仿。2.3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竞争优势的源泉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知识经济的产生使知识的生产、传播和运用在世界经济贸易的竞争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不但商品技术附加值的高低已成为商品价值的决定因素,知识产品本身也作为一种独立的商品成为国际贸易的对象。知识经济时代竞争力来源的研究围绕着企业能力与企业知识展开。企业能力论从企业配置和利用资源的能力来分析竞争优势的来源,认为人们认识到隐藏在资源背后的开发资源、利用资源和保护资源的能力才是竞争优势深层次的来源。1990年,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首次提出“核心能力”这一概念,认为核心能力“是组织中共享的知识,特别是如何协调分散的生产的技巧及如何综合多样化技术的知识”。核心能力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表现在对顾客所重视的价值必定有超水准的贡献,而且它是企业获得独特竞争力的前提,也是通向未来市场之门的关键。总之,核心能力是一种系统能力,它是造成企业间差异的根本原因。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在《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中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集体学习,尤其是如何协调多种多样的生产技术以及把众多的技术流一体化的能力。”核心能力构成了公司的竞争优势,是日积月累形成的、难以效仿的。随着“核心能力”概念的出现,使竞争力理论框架建立在一个明确或特定的命题上:工业社会中,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此后的研究学者围绕这一命题,从不同角度、不同的层面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展开了研究,并形成了不同的理论观点。1992年,伦纳德巴顿明确提出:企业核心能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它包括4个维度:技巧和知识基础、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以及价值观系统,它们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1997年,提斯等进一步提出了动态能力的概念,认为动态能力是能让企业产生产品和创建新流程,对变化的市场环境作出反应的那部分能力。企业动态能力中最重要的是惯例,它是企业的例规、习俗、制度、隐含的制度性知识。企业的动态能力是企业内部隐性的知识,因而最难被竞争对手模仿。温特尔认为,动态能力不是竞争优势的来源,被扩大、改变、整合和重新配置的组织惯例才是竞争优势的来源,而动态能力是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布莱尔和科斯夫认为,竞争优势来源于动态能力配置的资源,而不是来源于动态能力本身。动态能力是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动态能力通过提高现有资源的配置来追求长期竞争优势,动态能力通过建立新的资源配置来追求短期竞争优势。萨特认为,动态能力不是竞争优势的来源,而动态能力配置的资源才是竞争优势的来源。长期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比竞争对手更快、更有效、更准确地应用动态能力。创新理论认为高效率的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制胜的关键。在创新理论中存在的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向就是,专业技术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与企业核心能力在概念上具有越来越强的同性,一些学者的研究就把技术创新能力几乎视为等同于核心的能力。1996年,荷兰学者若宾(R.Rabbinge)和伊瓦洛斯(K.G.Eveleens)提出知识创新系统。他们认为:“知识创新系统可以看作是一个金字塔型结构,在这个结构里,初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高等教育、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等所有的基本要素,以协调的方式理想地运行。”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企业或组织的核心能力就是保证其不断创新的知识。1996年,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在《国家知识评估报告》中提出国家知识系统;1998年,OECD公布的国家创新系统专题研究报告简本提出了从创新企业网络、产业群、人力资源流动和组织结构关系等4个方面对国家创新系统的运行绩效进行分析和测度的指标体系,使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量化。企业知识理论认为企业是知识一体化的制度,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投入是知识。组织的优势或功能之一就是用共同的表达方式进行交流,使得知识的交流、转移、与共享更为经济。科格特(Kogut)和詹德(Zander)认为,企业是知识的贮藏库,在贮藏库中,个人经验和社会经验被转化成有价值的知识,由于知识的暗默性、社会复杂性等特性,知识存量是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而在所有知识中,集体隐性知识是最具有战略意义的。知识经济理论的代表人物彼得·德鲁克认为,知识将成为社会的主要财富和社会的基本资源,知识已成为生产力、竞争力构成的关键因素。迈克尔·波特认为,一国的竞争力来源于一组因素,即“钻石因素”和附加因素,“钻石因素”包括生产要素、需求因素、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和企业战略、企业结构与同业竞争,附加因素包括机会和政府。而且,波特指出,国家是企业最基本的竞争优势,理由是它创造并延续了企业的竞争条件。国家不仅能够影响企业战略,而且也是促进生产和技术发展的核心。综上所述,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对竞争力来源的研究是沿着劳动(劳动生产率)、资本、技术、能力、知识要素的路径演变的。3争力评价研究的相关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先后出现了关于区域竞争力评价的相关研究,即通过评价找到影响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以及各因素的贡献度。相关研究集中在区域(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类型与结构、测评方法与模型几个方面。3.1基于我国调查的知识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区域知识竞争力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80年代学者们对知识经济的理论研究。1996年以后,国外出现了一些国际组织机构对知识经济测度的指标体系,笔者认为,这些指标体系是对知识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初步研究。国内外区域知识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类型大致分为4个方面:知识经济测度的指标体系、国际(城市)竞争力综合测评体系、国家创新体系、区域知识竞争力评价体系。前三种指标体系,特别是国家创新体系可以说是区域知识竞争力测评体系的前期研究成果,这里不再复述。区域知识竞争力测评体系笔者以2002年英国罗伯特·哈金斯协会(RHA)建立的《世界知识竞争力指数》(WKCI)指标体系为准,它是直接对全球主要地区和国家的知识竞争力进行评价的测评体系。国内区域知识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研究刚刚开始,除了对RHA的知识竞争力评价体系、WEF的全球竞争力指标体系、IMD的国家竞争力指标体系的介绍与评价外,一些学者在参照罗伯特·哈金斯协会的《世界知识竞争力指数》及世界经济论坛(WEF)《全球竞争力报告》和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世界竞争力年鉴》的有关“知识能力”指标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对个别指标进行处理与更换,构建我国的区域知识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林善浪,王健构建的我国区域知识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共三个一级指标:知识要素层、资源要素层和市场要素层,8个二级指标。张川蕾在构建知识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2003-2005年区域知识竞争力进行了定量评估及比较分析。采用由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知识资本、地区经济产出和知识的可持续性5个一级指标下的16个二级指标来进行分析。相丽玲等在分析国际三大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构建的知识竞争力的评价体系,采用由知识经济产出、人力资本、知识资本、金融资本、基础设施、知识的经济转化能力6个一级指标下的18个二级指标来进行分析。曹如中等将城市知识竞争力指标分为与知识资本有关的指标、与知识创新能力有关的指标、与信息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