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民版必修2学案专题七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历史人民版必修2学案专题七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历史人民版必修2学案专题七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历史人民版必修2学案专题七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历史人民版必修2学案专题七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程标准素养解读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从史料实证角度,理解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特点与结果。从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角度,全面认识二战后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q\a\vs4\al(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2)1953年斯大林逝世,为苏联体制的改革提供了契机。eq\a\vs4\al(2.)内容(1)经济方面①以农业为改革突破口: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鼓励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②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地方权力有所扩大,但没有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2)政治方面: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种种表现及其后果进行了批判。eq\a\vs4\al(3.)评价(1)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2)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最终未能从根本上打破苏联模式的框架。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q\a\vs4\al(1.)内容:前期将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改进工业管理,完善计划工作,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eq\a\vs4\al(2.)评价(1)改革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大为增强,苏联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2)改革并未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政策,20世纪70年代后,勃列日涅夫过分追求稳定,放慢改革步伐,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莫斯科落日——戈尔巴乔夫改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q\a\vs4\al(1.)背景: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eq\a\vs4\al(2.)目的:为改变国民经济发展衰退的趋势,维持苏联的超级大国地位。eq\a\vs4\al(3.)内容(1)经济方面:改革初期将注意力集中在经济领域,制定了发展苏联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战略”,但由于困难重重,遂将改革重心转到政治领域。(2)政治方面①提出背离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党内和社会上的思想混乱。②纵容自由化思想,倡导“民主化”和“公开性”,使党内外各种反对势力成为难以控制的政治力量。③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从根本上动摇了苏共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领导地位。eq\a\vs4\al(4.)影响:导致苏联解体(1)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整个社会陷入失控状态,政局不稳,经济滑坡,思想混乱,民族分裂运动加剧。(2)1991年,苏共党内一些高级干部发动“八一九”事件。苏共被排挤出政权,苏联国家政权发生了质变,各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3)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4)1991年12月25日,飘扬了69年的苏联镰刀锤子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落,第二天,“苏联”被宣布正式停止存在。【知识拓展】农业改革是赫鲁晓夫改革的突破口和重点,工业改革侧重于管理体制,政治改革具有“以新的个人崇拜取代旧的个人崇拜”的特点。【易错提醒】1.赫鲁晓夫改革≠废除苏联模式赫鲁晓夫改革是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斯大林模式发起的一次冲击,但从总体上说,只是在斯大林模式的基础上,对斯大林经济模式中明显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进行改革。从宏观上看,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继承者,而不是叛逆者;是苏联模式的修补者,而不是抛弃苏联模式的革新者。2.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使苏联实力超过美国。只是军事实力可以与美国相匹敌,而综合国力与美国还有相当的差距。由于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故效果不大。【思维拓展】全面认识苏联的三次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局部改革,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则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彻底否定,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三次改革的侧重点不同,赫鲁晓夫改革侧重于农业,勃列日涅夫改革侧重于工业,戈尔巴乔夫改革则侧重于政治体制改革。【误区警示】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这些矛盾,从而导致苏联解体。【轻巧识记】“三、二、一”归纳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知识卡片】赫鲁晓夫改革与苏联的“解冻文学”苏联的“解冻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是赫鲁晓夫上台之后。斯大林时期国家政治生活的僵化、专制化使得斯大林时代的文坛大都是歌颂文学,宣扬“无冲突论”,造成了文学的公式化、概念化,文学作品回避矛盾、粉饰生活、歌功颂德,对于一些稍微触及现实的作品,动辄加以粗暴的攻击、批判。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第二次作代会召开,彻底纠正“左”的偏向,作家们开始大胆的表现生活矛盾的冲突和社会的黑暗面,“解冻文学”由此出现。“解冻文学”以爱伦堡的《解冻》为发端,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戈尔巴乔夫改革及评价与教训1.苏联解体的原因史料西方学者把戈尔巴乔夫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纳为三点……其二,①他在经济改革问题上存在严重的决策失误。其三……②根本没有跨越体制转换的门槛。①指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②说明西方学者认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提示经济改革严重的决策失误;没有根本改变苏联模式;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2.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评价史料“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认为只要①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一位苏联杂志主编讽刺戈尔巴乔夫有人曾形象地说:“戈氏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②挥向了党的脖子。”①形象地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没有策略,具有随意性。②说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史料是如何看待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提示戈尔巴乔夫剥卷心菜的过程喻指其改革的过程,先改革经济,未取得成效后转向政治改革。在政治上,倡导“民主化”“公开性”,实行多党制,最后把问题全都暴露,导致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并没有指向“肿瘤”,“肿瘤”指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体现了戈尔巴乔夫否定了党的领导,否定了社会主义方向,从而造成苏联解体。eq\a\vs4\al()二战后苏联改革的不足及经验教训(1)不足之处: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有利于推动对僵化的苏联模式的改革,但也造成人们思想混乱,增添改革的阻力;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做法,忽视了对经济困难的充分认识,阻碍了改革的进程;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中阻力重重,转向政治体制的改革太快,导致国内局势逐渐失控。(2)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要处理好政策、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改革必须走改革开放和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社会主义改革必须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宗旨。多角度理解苏联的经济改革1.知识角度:苏联模式的弊端是二战后苏联多次改革的根源。赫鲁晓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农业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工业方面,二者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而戈尔巴乔夫制定经济发展的加速战略,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以苏联解体而告终。2.史观角度: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考虑,在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时期,全球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半球化”的发展模式,即世界上主要存在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二者互相斗争、此消彼长可以带来很多值得深思的经验和教训。3.热点角度:中国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给中国经济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活力。从这一现实热点出发,对苏联改革留下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深思是非常有必要的。【对点演练】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实行国有资产分散化和国营企业私有化,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混合经济”的路子,其实质是()A.放弃了苏联的传统做法B.社会主义改革成功尝试C.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D.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解析:选C。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实行国有资产分散化和国营企业私有化,实质是从根本上改变苏联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不是其实质,故A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失败的改革,不是社会主义改革的成功尝试,故B项错误;戈尔巴乔夫实行国有资产分散化和国营企业私有化,实质是从根本上改变苏联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也就是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故C项正确;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而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故D项错误。1.俄国历史学家德米特连科评述道:“这样,到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的极权体制事实上在社会上失去了支持,不再有合法性。它的崩溃只是时间问题。”据此可得出()A.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实现理论上的突破B.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架C.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具有历史必然性D.斯大林模式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因素解析:选C。赫鲁晓夫的改革在1964年结束,A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架的内容,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20世纪80年代苏联极权体制衰落可知,在20世纪80年代苏联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故C项正确;苏联模式长期得不到改正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2.1993年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难以决断的岁月》一书中写道:“经济方面的改革,如果从农业、轻工业、食品工业方面开始改革,也就是从最有效、最快速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的途径进行改革,那就要好得多。”这说明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A.需转变经济管理关系B.突破了斯大林模式C.突破口选择不当D.需要优化经济结构解析:选C。材料中戈尔巴乔夫反思经济改革应该“从农业、轻工业、食品工业方面开始改革”,这说明其改革时突破口选择不当,故C项正确;材料与经济管理关系无关,故A项错误;由材料无法推断是否突破了斯大林模式,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要优化经济结构,故D项错误。3.据统计,到20世纪80年代,苏联2/3的外汇收入来自向西方出口石油及油气产品,同时又大量进口西方的机械设备、粮食和食品,1984年仅从美国和加拿大进口粮食就达2680万吨。这一状况()A.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B.使得苏联保持国际收支平衡C.弱化了苏联经济的更新能力D.提高了美、苏世界经济话语权解析:选C。材料没有体现苏联跟全球市场的联系,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当时苏联进出口数据的对比,无法体现收支的平衡,故B项错误;苏联更依赖于出卖自然资源获取所需,自然弱化了其经济的更新能力,故C项正确;苏联的这种贸易体制不能提高其世界经济的话语权,故D项错误。4.1984-1986年苏联农产品年均增产速度为2.6%,1987-1989年下降为1.5%;1986-1989年,年均进口粮食3430万吨;另外,肉、糖、黄油、土豆和水果等的进口量也日益增加。据此可推知,苏联()A.重工业的增长过快B.国产粮食用于工业C.经济结构持续恶化D.农民生产积极性低解析:选C。材料没有体现出重工业的增长速度快慢,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国产粮食的用途是工业,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以看出苏联的农业和轻工业发展问题越来越严重,其经济结构出现持续恶化的倾向,故C项正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低是可以推导出来的,但并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故D项错误。5.关于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A.从政治领域转向经济领域B.对“斯大林模式”有所突破C.改革取得了极大成功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选B。戈尔巴乔夫改革从经济领域转向政治领域,故排除A项;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走向失败,故排除C项;戈尔巴乔夫改革并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排除D项。戈尔巴乔夫改革对斯大林模式有所突破,故选B项。6.下图所示的是某一期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这一期周刊最有可能出版于()A.1949年 B.1955年C.1985年 D.1991年解析:选D。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在1985—1991年,故A、B项错误;1985年戈尔巴乔夫出任苏联总书记,着手开始改革,C项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1991年苏联解体,与题干中的“他现在已经是一个没有国家的人了”相符,故D项正确。教材答疑·名师指津)一、学习思考1.赫鲁晓夫采取了哪些措施对苏联模式进行改革?成效如何?提示(1)在工业体制方面,主要是精简机构、权力下放。这项改革改变了高度的集中管理,但出现了严重的地方主义、地区本位主义,全国经济宏观失控,工业增长率下降的趋势没有扭转,反而加剧。(2)农业改革的主要措施: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整体来看,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虽有盲目冒进的现象,但总体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3)在政治体制方面,反对个人崇拜和个人集权;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实行干部任期制和轮换制。第一次揭开了苏联旧体制矛盾和弊端的盖子,改变了旧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些方面,促进了苏联社会的发展;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有巨大影响。2.结合以前所学内容和本课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苏联解体的原因的认识。提示(1)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2)内部矛盾: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导致解体的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3)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二、自我测评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相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具有什么特点?如何认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整个历程?提示(1)特点:试图打破斯大林模式;背离社会主义方向。(2)认识: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苏联对传统经济和政治体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积重难返,进展缓慢,收效甚微,致使苏联的社会生产力得不到快速发展,社会主义优越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三、材料阅读与思考阅读以上两段材料,结合苏联和中国改革的情况以及政治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认识。提示一方面,社会主义建设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必须从实际出发,走符合国情的道路;另一方面,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不断改革来完善。(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1981—1985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5.1%、3.1%、2.2%、1.8%。因此,戈尔巴乔夫一上任就惊呼,“国内形势已经潜伏着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据此,戈尔巴乔夫()A.优先发展军事工业B.制定“加速发展战略”C.加强执政党地位D.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选B。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从经济上进行改革,制定“加速发展战略”,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2.1986年,戈尔巴乔夫在其改革之初提出:国家将加大对机器制造业投资,达到“成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带动整个国民经济“五年内赶上美国”。他的改革()A.针对苏联经济停滞对症下药B.开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先声C.未认清苏联经济问题的实质D.借鉴中国的“大跃进”运动解析:选C。本题旨在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题干提到,戈尔巴乔夫要对制造业加大投资。苏联经济的实质问题在于经济发展体制有问题,即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而戈尔巴乔夫没有涉及体制问题,即没有认清苏联经济问题的实质,故C项正确。3.尼克松说:对于苏联来说,最大的危险之一,就是他们的思想和我们的思想之间的接触。这种接触……播下不满的种子,这些种子有朝一日将结出和平演变之果。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中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A.“加速发展战略”B.“更新联盟”的政治构想C.重视科技的作用D.“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解析:选D。“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其实是背离社会主义道路的,是美国和平演变政策的结果。4.有人曾形象地说:“戈氏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这从本质上揭示了()A.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B.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日益僵化C.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D.戈尔巴乔夫改革力图突破“斯大林模式”解析:选C。“戈氏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C项正确。5.有人曾把20世纪80年代末的某大国比喻为一艘满载军火的航船,船体锈蚀,方向不明,运转缓慢,在茫茫大海中濒临下沉,当时的“船长”很不称职,缺乏应有的胆略和能力,仓促应对,危难关头,“船长”竟弃船而逃,使得这个大国走向衰败。对此解释错误的是()A.“满载军火”讽喻该大国大搞军备竞赛B.“方向不明”是由于背离社会主义方向C.“船长”弃船喻指他辞去最高领导人职务D.“船长”是该大国走向衰败的祸首根源解析:选D。本题要求选出错误选项。“船长”指的是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大国走向衰败、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该大国走向衰败的祸首根源,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是本题正确选项。“满载军火”讽喻该大国大搞军备竞赛,A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方向不明”是因为背离社会主义方向,B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船长”先后进行了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船长”弃船是喻指他辞去最高领导人职务,C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6.戈尔巴乔夫改革对苏联的命运影响很大,其结果说明()①这是由于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而产生的必然结果②个人能力决定了历史发展的方向③执政者的政策调整往往对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有着重要影响④社会主义制度下各种体制都必须讲究稳定,不能更改A.①③④ B.②③C.①③ D.①②④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评价。②说法错误,历史是由人民大众创造的,个人能力只能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方向。④说法明显错误,直接排除。排除含②和④的A、B、D三项,本题选C项。二、非选择题7.(2019·镇江模拟)抚今思昔,研究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对我国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列宁曾提出过这样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