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调研究百年综论_第1页
英语语调研究百年综论_第2页
英语语调研究百年综论_第3页
英语语调研究百年综论_第4页
英语语调研究百年综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英语语调研究百年综论来源:英语专业论文/

英语语调研究;构形方式;音高音位方式;AM方式引言语调是人类语言共有的以音高运动为主要特征的超音段现象,在自然语言的口语系统中有重要作。近百年来,随着研究手段的不断进步以及现代语言学的产生与发展,尤其是以布拉格学派为代表的功能主义语言学的兴起,口语在语言研究中的地位日益受到关注,语调研究也开始盛行。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语调研究数量激增,内容涉及语调的形式、功能、感知、合成、习得、教学等众多领域,形成了所谓的“语调繁荣”(Rossi,2000)。英语作为典型的语调语言,①语调十分发达,形式多样,功能复杂,地位显著。对此,Halliday指出:“如不参照由语调所表达的种种对立,就无法对英语的口语语法做出完整的描述。”(1963:169)英语语调研究最早可追溯到十六七世纪出现的英语发音手册,如Cruttenden。现代英语语调研究始自weet,此后百余年来又有长足发展,重要论述层出不穷,视角迥异,形成了若干流派。各流派之间既有共识,又有分歧,引发了人们对于英语语调研究的广泛讨论与深入思考。本文对近百年来英语语调研究进行回顾,侧重介绍当前英语语调研究主要流派的研究方法、特点以及重要发现,比较它们的异同,并对由此引发的理论问题做出评论。本文所关注的英语语调研究均以音高运动为主要对象,同时涉及与音高变化相关的重音、停顿等其他超音段要素,均属于语音学与音系学层面的语调研究,其中所关注的音高运动形式虽然涉及调域与调阶,但以调形变化为主。现有的英语语调研究按其研究方式的不同总体上可分为三类,按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为:构形(configurational)方式、音高音位(level)方式、以及自主音段—节律(autosegmental2metrical)方式(以下简称AM方式)。(Ladd,1996)下面分别对这三类研究进行述评。1.构形方式研究述评所谓构形方式,就是认为英语语调主要是由某些具有特定结构或形状的调形所构成并以此来分析英语语调的方式。根据分析侧重点的不同,构形方式又可分为三个小类,即音调(tone)分析、曲调(tune)分析以及核心调(nucleartone)分析。音调分析把英语语调分解为若干具有特定调形的音调。在英语语调研究中,音调分析的方法由来已久,其目的旨在为早期的英语语音教学服务。由于缺乏必要的科学仪器,最初的研究主要也只能依靠语调在听觉上的高低升降等特征。Butler(1634/1910)最初使用四个音调:平调、降调、超低调以及升调。Walker(1781/1969;1787/1970)进而提出了“屈折调理论”(theoryofinflexions),确定了用以表达强调的五个音调,即升调、降调、独调、降升调以及升降调,并首先使用了现在仍然广为使用的标调符号:’‘ˉˇ^。19世纪末,音调分析的方法被誉为“英国语音学之父”的Sweet继承并发展。Sweet(1892)提出,英语语调包含三个基本调(即平调、升调、降调);两个或多个升调和降调可以连在一起构成复合调,复合调的分类要以其最后的运动方向为标准,如升调、降升调以及升降升调统属升调,只是所表达的强调程度依次递增。Sweet之后,各种音调的种类不断扩展。Kingdon(1958)将音调进一步区分为动调(kinetictones,即升调、降调、升降调、降升调)和静调(statictones,即平调)。两类音调在被置于高、低音域时则会产生高升调、低升调、高平调、低平调等共计十种音调。与音调分析不同,曲调分析把对英语语调的分析简化为几个整体的曲拱或调形,即曲调,而不再分析这些曲调的内部结构。曲调分析的主要提出者与倡导者是Jones与Armstrong&Ward等。Jones(1909)开创性地利用留声机与人耳听辨相配合的方法转写了英语对话与戏剧录音的音高曲线,并将结果记录在五线谱上,以此为基础将英语语调初步分为两个基本曲调,一个对应于陈述、命令与特指问句,另一个对应于是非问句与请求句。同,Armstrong&Ward也提出英语语调可以概括为两个主要曲调,即曲调Ⅰ和曲调Ⅱ,并详细描述了它们的整体音高运动:曲调Ⅰ始于一个中等的音高,然后在重读音节处发生上抬,并在句末处迅速下降;曲调Ⅱ始于一个高或中等的音高,然后逐渐下降,但在结尾处音高上抬或趋平。在语调功能上,曲调Ⅰ主要用于陈述与祈使句,而曲调Ⅱ主要用于是非问句、请求以及非确定或未完的意群。对于曲调Ⅱ而言,当其末尾没有非重读音节时,句末升调则落在最后一个重读音节上。曲调分析的方法提出之后,其概括力受到了质疑。一方面,并非所有英语变体的功能语调都适合用曲调Ⅰ、Ⅱ来进行区分;另一方面,两个基本曲调不足以概括英语的全部调形。所谓核心调分析,就是将英语语调的整体曲拱分成以核心调(即调核)为核心的几个部分并应用音调分析分别对各部分的音高特征加以描述。Palmer首先提出将英语语调从前往后依次切分为调头(head)、调核(nucleus)及调尾(tail)三部分。其中,调核落在突显程度最高的音节上(通常是最后一个重读音节),是语调中唯一不可缺少的部分。调核的音调延伸至调群末尾,称做核心调(nucleartone),核心调之前的一段音高曲线称做调头,通常由类型及运动方向一致的几个重音共同组成,核心调内调核之后的一段音高曲线则称为调尾。英语核心调数目有限,并往往决定着调尾的走向,但调头可以有独立的选择。鉴于英语语调中除核心调之外还可能包含多个重ingdon(1958)建议将核心调之前的音高曲线进一步切分为调头和调冠(pre2head)。调头始于重读音节,调头之前的非重读音节的音高曲线称做调冠。这样,英语语调结构就被重新分析为:(调冠)—(调头)—调核—(调尾)。在此结构中,除调核外,其他部分都可选择性出现或共现。关于核心调,虽然Crystal、Halliday、OπConnor&Arnold、Cruttenden都确定为七种,但具体类别不一。Crystal包括:升调、降调、平调、降升、升降、降加升、升加降;Halliday包括降调、高升、低升、降升、升降、降调加低升复合调、升降加低升复合调(统称做“基本调”);OπConnor&Arnold包括低降、高降、升降、低升、高升、降升、中平调(统称做“曲调”);Cruttenden包括高降、低降、高升、低升、降升、升降、平调。不同研究对于调头的描写也不尽一致。如Crystal将英语调头归纳为升、降、降升(降)、升降(升)等四大类;Halliday将调头(称做“二级调”)分为连贯(包含平、递升、递降、递升加递降等四种)、非连贯(一组降升调)、列举(一组平升调)等三类;OπConnor&Arnold区分的调头有高、低、升、降、阶降、滑降、爬升等七种。尽管如此,在核心调分析中,各研究都认定调头内的不同重音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走向,在核心调之前共同构成调头曲线。不同研究所确定的调冠与调尾也有所不同。如Crystal确定了四种调冠(高、超高、低、超低)和三种调尾(延续、延续并趋平、带相对突显的延续并趋平);OπConnor&Arnold确定了两类调头(高、低)和两类调尾(高于或降于最低音高水平);Halliday明确提出,所有调尾都可归结为调核段末尾音高运动的延续。还有学者认为,虽然在理论上调冠、调头与调核可以自由组合,但实际情况是,某些组合的出现频率远远高于其他组合,且并非所有的组合与其他组合之间都存在语意差别。据此,Palmer&Blandford将不同的调头与调核组合在一起,给出了六种常见的“音高模式”(toneatterns)。如下图所示:图1.六种常见的音高模式同,Halliday也提出调核前后的音高曲线由调核决定。OπConnor&Arnold则明确建立了十种音调群,每个音调群都包含一个特定的调核,有些还包含特定的调头(甚至调冠),其余部分虽然不是必然出现,但出现时的音高特征确是特定的。这样,核心调分析法虽以核心调为中心,实际上却体现了音调分析和曲调分析的结合,兼顾了语调的整体与局部的描写。构形方式下的英语语调功能研究比较发达,有些侧重调群整体功能,有些侧重音调功能。前者以曲调分析为主,上文已有介绍,此处主要介绍后者。Cruttenden指出,语调意义被总体分为降调与升调两个大类,后者又分为附着升调与独立升调。在降调中,高降调、低降调以及升降调用于陈述语气时均涉及意义的终结、完整及确定。其中低降调一般表示无兴趣、不激动、无感情,而高降调则相反,升降调则兼有印象深刻、挑战或讽刺意味。在附着升调中,低升调、高升调、降升调与中平调都用于非句末调群,其中低升调、高升调与中平调之间的差异是文体风格上的,低升调最为雄辩、正式,高升调更为随意,而中平调只出现在非句末位置,除表示未完外没有特别意义。降升调在非句末位置除表示未完外往往含有对比或强调意义。在独立升调中,低升调用在陈述句中含有不确定意味,当其前面没有高重音时,表示非承诺或抱怨,有高重音时则表示抚慰、使放心等,高升调用于重复问句中表示怀疑,而降升调可在陈述句与祈使句中表示自我辩白、恳求,或者在有些陈述句中表示保留、矛盾之意。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学派对于语调整体调阶与调域的功能也有较多关注。如Sweet很早就提到了基调(key)和调域对语调的影响,指出兴奋时说话的音高或基调高,沮丧时基调低,非平音调可以跨越不同的间距,间距越大,音调越是强调。Crystal更对调阶高、低与调域宽、窄的语调意义做了系统描述。Crystal提出,高调阶表示傲慢、开心或担心,低调阶表示沮丧、反对、恼怒、密谋、不耐烦、满意等,宽调域表示兴奋,窄调域表示无聊,高调阶、宽调域表示迷惑、高兴、质询,低调阶、窄调域表示阴沉。总体而言,包括音调分析、曲调分析及核心调分析在内的构形方式研究最大的优点在于对语调的描写比较直观,转写一致性高,同时也适合应用于语调教学。构形方式的主要不足包括:第一,根据音高音位方式和AM方式(以及构形方式中的曲调分析),调尾曲拱的走向具有重要的语气和语篇功能,但在音调分析与核心调分析中,这部分音高运动都没有独立地位,而是作为调核的一部分或延续而存在的。这种分析在描写单音节调群时很直观,但在调尾与调核分属不同的音节时,实际语调中完全可能出现调尾与调核音调分离甚至运动方向不一致的情况。例如:‘Legumesareagoodsourceofvitamins.升-降低-升显然,此时调尾并非调核的延续,而是具有独立的语调意义。实际上,调核与调尾的区分在语音上也是有依据的,Halliday就明确提出降升调核的重音在降,而升降调核的重音在升。第二,根据构形方式的分析,调形相似的音高运动一般归入同一音调。但根据AM方式,相似的音高运动也可能由于重调位置的前后不同而分属不同的音高重音。当然,如前所述,构形方式可以通过附加描述音调(起点或终点)所处音域高低的方法(如区别高升、低升)来弥补这一不足。(Kingdo)但是,这样处理带来了理论上的冗余,因为既要使用调形,又要使用调阶。2.音高音位方式研究述评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结构主义的影响逐步扩展到语调研究领域。Bloomfield首先提出,相对于音段音位而言,英语中的音高和重音构成所谓的“二级音位”(secondaryphonemes)。其中,音高音位(pitchphoneme)构成单独的语素,表达独立于句子词汇意义之外的意义。在英语中,音高音位用来标记句末,并区分三种主要句型:陈述句、是非问句以及特指问句。同样,Harris也明确提出,语调曲拱构成超音段语素,并建议使用七级对立(0至6)的音高等级。继Bloomfield和Harris之后,在对美洲印第安声调语言分析的基础上,美国形成了一种新的语调分析方式,即音高音位方式。众所周知,在美洲印第安声调语言中也普遍存在区别性调阶(distinctivepitchlevel)的对立。因此,音高音位方式提出,英语语调也可用区别性调阶即音高音位来进行分析。Wells提出将音段音位学的原则与方法应用到音高分析上,并按照互补分布的原则确定了四个音高音位,由低到高分别用数字1到4来标记。在此基础上,Wells还提出,音高音位“被组织成有意义的序列,称做音高语素,完全类比于音段语素由音段音位所构成”。但Wells并未详述音高语素到底是什么以及能表达哪些意义。作为“首部真正详尽描写英语任一方言语调系统”(Crystal)以及“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全面描写美国英语语调”(Tench)的著作,Pike在分析语调曲拱时,也区分了四个音高等级(pitchlevels),但标记的顺序与Wells正好相反,从1到4分别对应于超高、高、中、低。四个音高等级的定义是相对的,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确定的标准是相互间的替换是否会导致语意的改变。关于音高等级的数目,Pike特别指出,定义四个等级“并非任意,……四个等级足够记录和区分所有目前已经发现的具有不同语意的曲拱,……使用五个或六个等级进行描述则会留下许多理论上可能、而实际上未被使用的音高组合。”四个音高等级以各种方式组合起来,形成所谓的“语调语素”(intonationmorphs),叠加于词汇意义之上,体现说话者对所说话语内容的态度。同时,Pike还区分了两种停顿,即尝试性停顿(记作“/”)与末尾停顿(记作“//”)。前者“往往维持(前面)曲拱的末尾音高的高度”,尽管“有时会轻微地向上偏移”;后者则是“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前面曲拱的正常高度从而对前面的曲拱(或曲拱群)做出改变”。(Pike)功能上,尝试性停顿“往往出现在说话者的态度包含不确定或非终结的一切地方”;末尾停顿则出现在“说话者的态度在停顿发生时属于某种终结处”。(Pike)实际使用中,尝试性停顿常用在各种大、小语法单元中间以帮助其形成内在连贯性,而末尾停顿则最常出现在陈述句末。中间没有停顿的一串音节称做一个节奏群(rhythmunit)。依据音高与重音的关系,Pike区分了基本调(primarycontour)与前调(precontour)。基本调均以重读音节开始,用符号“o”标记。基本调之前通常还有非重读音节,其音高曲拱称做前调。与Pike相似,Trager&Smith对英语语调的分析主要也由三部分构成。首先,他们也使用了四个相对的音高音位等级,但标记的顺序与Wells)一致,改为由低到高依次用数字1到4标记。第二,区分了三种不同的句末间断(terminaljunctures),即音高速降、升调以及音高维持。第三,区分了四个重音的等级,由强至弱分别为:基本重音、次重音、三级重音以及弱重音。关于音高音位方式下的语调意义,Pike也提供了详细的描述。Pike将语调意义分为基本调与前调两类,又以四级调阶分别作为音高运动的起点与终点来逐一说明其语调意义。以基本调为例,降至第4(低)、3(中)、2(高)级调阶分别表示终结、未完与轻快,降至2与1(超高)分别表示适度与强烈,升至4、3、2分别表示故意、未完与礼貌,升至3、2、1分别表示未完、序列与强烈等。同时,Pike也论及了调素的组合意义,如2—1表示礼貌,2—4加3—3表示温和的尖刻,3—1加4—3表示鼓励,等等。此外,Pike还深入地讨论了由说话者的心理状态所带来的某些语调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语调曲拱的区别。他认为,兴奋的言语往往使用广域,语速也较快,基调也较高;反之,单调、疲惫或职业化的语言则往往使用窄域;审慎、哀诉或悲伤的语言则往往语速较慢,表达悲伤或轻蔑时则往往基调较低。(Pike,1945)总体来看,这些定性特征应用的范围较广,可以是一整句或若干段话语,甚至是说话者在某一时间所说的全部话语。对比而言,语调曲拱则通常只局限于一个短语。Pike的这些分析实际上体现了当前所谓的语言与副语言层面的语调现象间的区别。音高音位方式的主要优点有:第一,与构形方式相比,音高音位方式拓展了语调研究的范围,使语调研究开始从语音层面进入到音系层面,它所设立的音高音位及语调语素都具有音系学意义;第二,同构形方式的曲调分析一样,音高音位方式区分了三种不同的句末间断(升、平、降)。音高音位方式的主要不足在于调阶的定义不够明确,且划分多级调阶在理论上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Bolinger)一方面,由于说话人的音域与音阶在言语中往往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中,这就使得音阶等级的多级区分毫无意义,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使用音高音位方式进行语调转写时转写一致性较差。另一方面,区分多个音高等级在对英语语调的表征中会处于两难的境地。首先,音阶的级数不能太多,否则过多的音高等级必然会生成一些并不存在明确语义区别的调形对立。其次,音阶的级数也不能太少,否则就不足以描述某些实际存在的多级语调曲拱。3.AM方式研究述评20世纪70年代,在现代生成音系学的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两个重要分支,即自主音段音系学(autosegmentalphonology)与节律音系学(metricalphonology),标志着生成音系学从线性进入了非线性的理论阶段。语调研究AM方式的出现正是这两种非线性音系学理论结合的产物。AM方式把语调曲拱看作是独立于文本之外的、由各种音高事件线性连接而成的音系实体,所有音高事件均由两个基本平调H(高)、L(低)构成,同时又根据文本的韵律结构与文本相联,并可通过一系列音高映射规则将语调音系表征的结果映射为实际的音高曲拱。Pierrehumbert(1980)提出,英语语调包含三类不同的音高事件,即七个音高重音(pitchaccents)、两个短语重音(phraseaccents)和两个边界调(boundarytones)。各类音高事件的列表如下所示:④音高重音:H3,L3,H3+L-,H-+L3,L3+H-,L-+H3,H3+H-短语重音:H-,L-边界调:H%,L%其中,短语重音的位置介于边界调与最后一个音高重音之间,与边界调共同构成四种广义的边界调:L-L%(低),H-H%(高升),L-H%(低),H-L%(高平)。⑤七种音高重音分别如2所示:七种音高重音在音高事件列表的基础上,Pierrehumber(1980)进一步提出了英语语调短语(intonationphrase,简称IP)的有限状态文法,规定一个合格的英语语调曲拱应包含一个或多个音高重音,最后是短语重音和边界调,调首也可以有边界调。此文法的提出有两个直接的理论后果,一方面,照此文法所生成的所有的音高事件的组合都是合法的,这意味着语调短语内如果有多个音高重音,则它们是可以彼此独立自由选择的,或者说可以是互不相同的;另一方面,由于在最后一个音高重音之后设立了独立的边界调,因而所有的音高重音都共用相同的列表,这意味着在AM方式下并不存在英国学派核心调分析所强调的调头重音与核心调的区别。语调的音系表征与相应文本间的联接分为两步。首先,根据文本音步节律的强弱确定文本的节律栅。然后,将音高重音中用“3”标记的重调与相应音步节律的强节拍位置的音节相联,短语重音与边界调和节律结构无关,直接依次联到语调短语末尾。语调的音系表征向基频曲线的映射也分为两步。首先,音高事件根据音调映射规则投射为基频曲线。音调映射规则分为两类,一类与节律强弱有关,高重调(H3)越强则基频值越高,低重调(L3)越强则基频值越低,但易于接近音域底线而达到饱和。另一类与音调环境有关,在H+LH或HL+H等高、低音调交替的语调环境中,第二个高调受其前低调的影响有发生降阶的趋势。此外高调短语重音(H-)对其后的边界调均有升阶的作用。其次,音高事件之间的基频曲线直接映射为相邻音高目标间的插值。Pierrehumbert的上述分析,开创了用AM方式研究英语语调的先河,为语调音系学逐步发展成为现代音系学研究的独立分支奠定了基础。此后,AM方式被广泛应用到许多英语变体以及包括法语、荷兰语、日语、孟加拉语等在内的多种不同类型的语言的语调分析中,并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形成了应用AM方式标记英语语调的规范系统ToBI,即“音调及间断标记”(ToneandBreakIndices)系统。该系统包括四层:音调层、正则层、间断标记层以及其他信息层。其间,Beckman&Pierrehumbert(1986)、Silverman,etal.(1992)等对Pierrehumbert(1980)所提出的英语音高重音列表进行了修改,先后取消了H3+H及H3+L与H+L3,并增加了H+!H3。⑥这样,ToBI系统共有五个音高重音:H3(峰形重音)、L3(低重音)、L3+H(勺形重音)、L+H3(升峰重音)以及H+!H3(降峰重音)。同时,针对语调短语内部常常出现的音高重音间的基频重设现象,Beckman&Pierrehumbert(1986)提出,作为降阶的范域,在语调短语之下还有必要设立一个中间层级,即中间短语,由音高重音后接短语重音构成,而语调短语的最后一个中间短语之后是边界调。关于各类音高事件的语调意义,与构形方式及音高音位方式相,AM方式的讨论相对薄弱。总体上,H3用以表示新信息,而L3则表示在开放表达中无需实例化的信息项。总体来看,AM方式的主要优点有:第一,明确区分了音高重音与边界调,因而既能充分地表征语调曲拱,又能有效地体现二者在语调功能上的差异,因而在表征语调时不仅与语言事实更为相符,并且有更好的概念一致性。第二,单从边界调的表征效果来看,AM方式也是很充分的。如上所述,AM方式区分了四种(广义)边界调,即L-L%、H-H%、L-H%、H-L%,它们可分别对应于降尾、高升尾、低升尾及平调尾,包含曲调分析及音高音位方式的关于调尾音高走势的所有分类。第三,通过区分重调位置的前后不同,AM方式可以有效地区分音高运动相似但功能不同的音高重音,如L3+H与L+H3。第四,AM方式在表征英语语调中的所有音高事件时,无论是区分音高重音、短语重音和边界调,还是区分升调、降调、平调,或是区分上述L3+H与L+H3之间的差别,均只使用H、L两个原始调,这样既符合生成音系学的表达规范,又具有很好的概念一致性和符号经济性。第五,AM方式只设立两级对立音高等级,因而可以自然地将声调语言中普遍存在的降阶现象引入语调中,从而可以很容易地表征传统四级音高音位方式所无法表征的多级降阶问题。最后,AM方式设立了两类分别针对前后音高目标和相对突显的音调投射规则,既可有效地表征多重降阶,又允许每个音高重音在调域上做出新的选择。当然,以ToBI为代表的AM方式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由于较多地强调了理论一致性,ToBI在表征某些英语语调时存在不透明性。比如,在H3...L-L%及L3...H-H%等语调中,短语重音的存在实际上很难找到可以感知的音高线索。此外,AM方式对高调短语重音(H-)的升阶功能的规定在语言事实上不具有普遍性,在理论上,则导致边界调序列H-H%、H-L%分别对应于高升尾与平调尾,这一结果既与人们的直觉相悖,也与H、L在别处的使用不一致,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AM方式表征的一致性。针对上述问题,有学者提出在AM方式主流研究中放弃降阶、升阶的概念,转而引入某些语音特征以更好地实现语调的表征。如Ladd提出将音高事件列表简化为四个音高重音(H、L、HL、LH)与两个边界调(L%、H%)。在此基础上,引入三个语音特征:调峰延迟、调峰上抬、降阶,分别用以说明:第一,英国传统研究中升降调与降调之间的相似性;第二,超高重音与普通重音间的区别;第三,降阶高调与非降阶高调之间的区别。Gussenhoven则在吸收英国核心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英语语调包含三种基本音调:L3H、H3L和H3LH,并引入两类语音特征,一类称做调整,包括延迟、平延、半完成以及调域四种,分别用以说明:英国传统研究中升降调与降调之间的关系;呼唤调中平调尾的形成;半高降的形成;音高重音调域的宽窄变化。另一类称做“联接规则”,用以说明调头内各音高重音间的联接关系,包括未联接、部分联接、完全联接三种。上述特征模型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们实际上均试图通过引入特征即各类语音投射规则以简化英语语调的音系表征。简化目的虽然达到了,但被引入特征的必要性、普遍性及其应用条件均有待进一步研究。除表征透明性问题,Pierrehumbert统一音高重音列表的观点也引发了一些语言事实方面的争议。如前文所述,英国学派提出,调头通常由类型及运动方向一致的几个音高重音共同组成,而调头重音与核心调在类型上存在分别。那么,由于Pierrehumbert提出所有的音高重音都可以从共同的重音列表中自由选择,这实际上就否认了调头重音与核心重音的区别,从而也就否定了英国学派中起重要作用的调头的概念。语言事实究竟如何,两种观点的分歧是否仅仅体现出英音与美音语调间的差异,现在仍没有定论。尽管如此,Ladd提出通过调头重音与调核重音的独立选择以及调头重音的重复应用的方式将英国学派的调头概念并入AM方式分析的设想。4.英语语调研究总论通过对百年来英语语调研究的三种主要方式的述评,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英语语调研究中,总体来看,构形方式偏重于语音层面,音高音位方式偏重于音位层面,而AM方式则试图在音系与语音层面之间建立联系。这主要表现在各种方式所用的表征手段的不同及研究目的的差异。构形方式借助听觉感知的高低升降,其描写比较直观,适用于语调教学;音高音位方式的表征借助多级音高音位,具有明显理论动因;而AM方式则借助二级音高特征H与L间的对立,将其组合为具有特定形状及重音模式的音高事件,其目的不仅在于提供英语语调的音系表征,而且要通过音调映射规则进一步将表征结果投射为实际的基频曲线。其次,就表征的充分性而言,三种方式的研究各有特色。构形方式尤其是核心调分析除对各类英语核心调的详尽描写之外,对英语调头的模式与功能的描写也比较细致,同时对各类常见的音调组合也有系统描写,但对调头重音与调尾的独立性未能充分确认。音高音位方式的表征结果相对精确,但四级音位系统在表征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