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QC/TXXXXX—XXXX带充电机的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电缆组件本文件规定了带充电机的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电缆组件(以下简称便携式直流充电机)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的相关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单相交流供电电路,输入额定电压不超过250VAC,且输入额定电流不超过10A的带充电机的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电缆组件。本文件在各类非车载充电机相关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随车辆运输、使用等应用工况进行了更严格的功能与性能的相关定义。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002家用和类似用途单相插头插座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GB/T2099.1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2423.5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GB/T2423.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8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d:自由跌落GB/T3956电缆的导体GB/T4207固体绝缘材料耐电痕化指数和相比电痕化指数的测定方法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试验GB/T5023.1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1部分:一般要求GB/T5013.1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第1部分:一般要求GB/T6829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电器(RCD)的一般要求GB/T9254-200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GB/T11918.1工业用插头插座和耦合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14048.2-2020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2部分:断路器GB/T16935.1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GB18384-2020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T18487.1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18487.2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2部分:非车载传导供电设备电磁兼容要求GB/T19596电动汽车术语GB/T20234.1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20234.2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接口GB/T20234.3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3部分:直流接口GB/T22794-2017家用和类似用途的不带和带过流保护的F型和B型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GB/T27930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2QC/TXXXXX—XXXXGB/T28046.1-2011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1部分:一般规定GB/T28046.3-2011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3部分:机械负荷GB/T28046.4-2011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4部分:气候负荷GB/T28046.5-2013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5部分:化学负荷GB/T33594-2017电动汽车充电用电缆GB/T34657.1电动汽车传导充电互操作性测试规范第1部分:供电设备GB/T34658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一致性测试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NB/T33001-2018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技术条件NB/T33008.1-2018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检验试验规范第1部分:非车载充电机3术语和定义GB/T19596-2017、GB/T18487.1-2015、GB/T20234.1-2015和NB/T33001-2018中界定的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便携式直流充电机portableDCcharger可由人员携带或者可随电动汽车运送的通过标准插头、线缆和插座连接至交流电源,并将其电能转化为直流电能,采用传导方式,通过车辆插头连接车辆,并为车载储能装置充电的专用装置。3.2功能盒functionbox控制功能、功率变换单元、安全功能集成在一合适的外壳内,此外壳构成便携式直流充电机的一部3.3标准插头和标准插座standardplug/socket-outlet符合GB/T1002、GB/T2099.1标准要求的插头和插座。3.4供电连接装置connectionsetforpower能将电缆连接到电源或电动汽车供电设备的器件,由标准插头或供电插头和标准插座或供电插座组成。对应于符合GB/T2099.1和GB/T1002要求的家用标准插头,或符合GB/T20234.1和GB/T20234.2的供电插头或供电插座。供电连接装置见图2和图3所示。4系统构成4.1充电场景用户通过连接标准插座(GB/T1002,GB/T2099.1标准插座)进行充电的场景(如图1)。3QC/TXXXXX—XXXX图1连接标准插座的充电场景用户通过连接交流充电桩上的供电插头/供电插座的充电场景(如图2和图3)。图2连接现有交流充电设备(供电插座)的充电场景图3连接现有交流充电设备(供电插头)的充电场景4.2基本构成便携式直流充电机的基本构成如图4所示,包括:供电连接装置、供电输入接口、功率变换单元、车辆插头、控制单元、低压辅助电源,也可包括有计量单元和人机交互界单元等可选单元。其中供电连接装置可为图1中的符合GB/T2099.1和GB/T1002要求的家用标准插头,或为图2中的符合GB/T20234.1和GB/T20234.2的供电插头或供电插座。4功率变换供电连接装置→-------QC/TXXXXX—XXXX功率变换供电连接装置→-------接口图4便携式直流充电机基本框图4.3工作模式工作模式1:被测样品未连接输入输出;工作模式2:被测样品输入输出均在额定状态。5通用要求5.1工作环境条件5.1.1环境温度:-30℃~+60℃(满功率运行)。5.1.2相对湿度:5%~95%。5.1.3工作环境海拔不高于4000m,海拔超过4000m应考虑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等应符合GB/T16935.1的要求。特殊环境应用:运营商与厂家协商一致。5.2控制导引电路控制导引电路应符合GB/T18487.1的相关要求,直流输出侧应符合GB/T34657.1的相关要求。5QC/TXXXXX—XXXX图5便携式直流充电机控制导引电路原理图(家用交流供电)图6便携式直流充电机控制导引电路原理图(交流充电桩-连接方式C供电)图7便携式直流充电机控制导引电路原理图(交流充电桩-连接方式B供电)5.3电气要求6QC/TXXXXX—XXXX5.3.1输入要求5.3.1.1交流输入电压额定值和额定工作电流便携式直流充电机的交流输入额定电压和频率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输入电压和电流要求5.3.2低压辅助电源低压辅助电源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低压辅助电源电压和电流要求要求的额定电流值,可时,恒流限制输出,负载异常条件结束后可自动过温保护:关闭输出电压,温度恢复正常后通过5.3.3输入/输出端口输入/输出端口在输出侧与车端连接,在输入侧既考虑与车端连接的场景,还应考虑与供电插座连接的场景,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输入/输出端口要求5.4功能状态等级要求便携式直流充电机的功能等级应符合GB/T28046.1中第6章的相关要求。A级:试验中和试验后便携式直流充电机所有功能满足设计要求。B级:试验中便携式直流充电机所有功能满足设计要求,但允许有一个或多个超出规定允差。试验后所有功能应自动恢复到规定限值。存储器功能应符合A级。C级:试验中便携式直流充电机一个或多个功能不满足设计要求,但试验后所有功能能自动恢复到7QC/TXXXXX—XXXX正常运行。D级:试验中便携式直流充电机一个或多个功能不满足设计要求且试验后不能自动恢复到正常运行,需要对装置或系统通过简单操作重新激活。E级:试验中便携式直流充电机一个或多个功能不满足设计要求且试验后不能自动恢复到规定运行,需要对便携式直流充电机进行修理或更换。6通用要求6.1一般要求6.1.1便携式直流充电机易触及表面应无毛刺、飞边及类似尖锐边缘等影响安全或表面感官的质量缺6.1.2便携式直流充电机宜不可拆卸连接,应具备其各自组件相互连接之间的锁紧措施,确保使用者需要二次操作或者专门的解锁装置打开连接装置之间的锁紧状态。6.1.3便携式直流充电机中的充电电缆组件应符合GB/T33594-2017中第6章的相关要求。6.1.4便携式直流充电机中的充电线缆组件,对于长度超过7.5m电缆的设备,应采取相关管理和储存措施使电缆在未使用时可自由活动的长度不超过7.5m。6.2通信协议便携式直流充电机的通讯协议应符合GB/T27930的相关规定,还应满足GB/T34658的相关要求。6.3电气绝缘性能6.3.1绝缘电阻便携式直流充电机的绝缘电阻应符合NB/T33001-2018中第7.6.1节的相关要求。6.3.2介电强度便携式直流充电机的介电强度应符合NB/T33001-2018中第7.6.2节的相关要求。6.3.3冲击耐压便携式直流充电机的冲击耐压应符合NB/T33001-2018中第7.6.3节的相关要求。6.4安全要求6.4.1接地要求a)便携式直流充电机外壳宜采用非金属材质,当采用金属材质(含金属材质的螺钉或螺母)时应保证金属材质与内部带电体之间电气隔离;b)接地要求应满足NB/T33001-2018中7.5.4节c小节相关要求。工作接地与保护接地应单独连接到接地导体上。c)当检测到供电回路接地连续性断开后,便携式直流充电机应在100ms内停止充电或不允许启动充电。6.4.2电气隔离要求8QC/TXXXXX—XXXX便携式直流充电机的供电输入和直流输出之间应采取电气隔离防护措施,应满足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电气隔离要求。6.4.3分断要求便携式直流充电机应至少具备直流输出位置的电源分断装置。6.4.4剩余电流保护便携式直流充电机剩余电流保护应至少满足GB/T18487.1中第10.3的相关要求。6.4.5输出过载保护便携式直流充电机应具备输出过载保护功能。实际输出电流大于等于9A,并持续5s时,应在5s内切断输出;输出电流大于等于10A时,便携式直流充电机应在100ms内切断输出,不能自动恢复充电,满足功能状态D。6.4.6输出短路保护便携式直流充电机应具备输出短路保护功能。当输出回路发生输出短路时,短路电流值参考GB/T18487.1相关要求,设备应在100ms内切断输出,不起明火,不发生燃烧等危险。6.4.7过温保护便携式直流充电机应具备过温保护功能。当温度超过其设定值时,便携式直流充电机应进入过温保护状态,功能状态等级不低于等级D;当温度恢复正常后,应能正常充电,具体温度值与响应时间以厂家协定要求为准。6.4.8雷电防护便携式直流充电机宜具备电涌保护器或应用到具备电涌保护器的供电回路中,该设备的安装与选型应根据安装场所情况并满足GB50057-2010中6.4的要求,当设备应用必须采取避雷防护措施时,应在导电体和保护接地导体(PE)之间安装浪涌保护装置。6.4.9充电电缆保护便携式直流充电机的车辆插头内部宜具备熔断器,充电电缆铜导体截面积不宜低于2.5mm2。熔断器的选型依据:电缆大电流承受的时间应大于保险丝熔断的时间,熔断器额定电流不应大于16A,最大分断电流不宜小于20kA,车辆插头内置熔断器的I2t不应超过60000A2s。若车辆插头内部不具备熔断器保护装置时,保护导体的最小横截面积应满足GB/T18487.1中的相关要求。注:铜导体在不同绝缘类型下的电阻率的最小值,截面积300mm2取值范围从100-143。6.5环境适应性6.5.1防护等级便携式直流充电机外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GB/T4208中下列的规定:a)功能盒带电部分不低于IP67;b)供电插头和供电插座插合后:1)在图1所示充电场景中不低于IP20;2)在图2和图3所示充电场景中不低于IP55;c)车辆插头和车辆插座插合后不低于IP55(满足GB/T20234.1-2015中6.9的相关要求d)功能盒和线缆组合后外壳防护等级应至少满足:IPXXD9QC/TXXXXX—XXXX6.5.2低温存储按照7.7.2进行试验,试验后,恢复常温,外观应无损坏,功能状态应达到C级。6.5.3低温工作按照7.7.3进行试验,试验中及试验后,产品应能正常工作,外观应无损坏,功能状态应达到A级。6.5.4高温存储按照7.7.4进行试验,试验后,恢复常温,外观应无损坏,功能状态应达到C级。6.5.5高温工作按照7.7.5进行试验,试验中及试验后,产品应能正常工作,外观应无损坏,功能状态应达到A级。6.5.6温度循环按照7.7.6进行试验,试验后,恢复常温,外观应无损坏,功能状态应达到A级。6.5.7温度冲击按照7.7.7进行试验,试验后,恢复常温,外观应无损坏,功能状态应达到C级。6.5.8湿热循环按照7.7.8进行试验,试验后,恢复常温,外观应无损坏,功能状态应达到A级。6.5.9盐雾按照7.7.9进行试验,试验后,外观应无腐蚀,功能状态应达到C级。6.5.10高海拔按照7.7.10进行试验,试验后,外观应无损坏,功能状态应达到A级,且满足5.1的要求。6.6温升要求6.6.1表面温升便携式直流充电机的表面温度应符合GB/T18487.1中的相关规定。6.6.2内部温升便携式直流充电机的内部温升应符合NB/T33001-2018中7.4节的规定。6.6.3供电连接装置温升供电连接装置中的标准插头、供电插头和供电插座应参考GB/T20234.1中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应满足如下要求:a)插头和插座的抓握部位,其允许的最高温度不应超过60℃;b)插销、触头、端子位置的温升不超过50K。6.6.4充电连接装置温升应符合GB/T20234.1-2015中6.13节的规定。6.7输出要求6.7.1充电效率便携式直流充电机宜采用加权效率核算方法,效率取值点应不少于10个。效率取值点根据输出电压范围,由设备厂商与汽车厂协商确定。加权效率优选值:≥92%加权效率参考算法如下,加权系数和取值点由厂商自行确定:QC/TXXXXX—XXXXE=A1*E1+A2*E2+…+AnAn:A为加权系数,且A1+A2+…+An=1;En:E为实际的效率值,En表示第n个效率取值点的效率实测值;注:效率测试不应计算输入/输出线缆的损耗。6.7.2输出响应要求在充电状态下,便携式直流充电机应能快速响应电池管理系统的电流下降请求,响应时间不应低于表4的要求。表4输出电流控制要求1在充电状态下,当便携式直流充电机达到正常充电结束条件(如操作人员设定的充电结束条件)或收到电池管理系统中止充电报文时,应能快速停止充电,输出电流的停止速率不应小于100A/s。6.7.3输出侧Y电容要求a)当直流输出电压小于等于500V时,每个充电口的直流输出正、负极与PE之间的总电容不应大于0.4μF;b)当直流输出电压大于500V且小于1000V时,便携式直流充电机输出回路采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或在充电过程中,便携式直流充电机保证直流输出回路中:正、负极与PE之间的总电容在其最大工作电压时所储存的能量不大于0.2J。6.7.4泄放功能在设备启动充电前,设备进行IMD检测,并及时对充电输出电压进行泄放。充电结束后,设备应及时对充电输出电压进行泄放,并至少保证泄放回路开关后1s内将输出电压降低到60VDC以下。6.8功率因数在额定输入电压下,便携式直流充电机输入功率因数应不低于0.99。6.9待机功耗在额定输入电压下,便携式直流充电机的待机功耗应不大于10W。6.10机械性能6.10.1跌落性能按照7.11.1进行试验,试验后,样品IP等级应不降低,功能状态应达到C级。6.10.2振动按照7.11.2进行试验,试验后,样品IP等级应不降低,功能状态应达到C级。6.10.3机械冲击按照7.11.3进行试验,试验后,样品IP等级应不降低,功能状态应达到C级。6.10.4电缆连接功能盒两端的电缆经受的拉力和力矩值,以及试验后电缆的位移最大允许值应符合GB/T11918.1—2014的表14的要求。注:对于车辆插头,应配有制造商所要求的和额定工作值相适应的电缆,且作为电缆组件进行试验。QC/TXXXXX—XXXX6.10.5电缆弯曲按照7.11.5进行试验,试验后,电缆应不存在断线、拉脱或松动的现象,样品功能状态等级满足A。6.11耐久性按照7.12进行试验,试验中及试验后样品应无损坏,功能状态应达到A级。6.12耐老化按照7.13进行试验,试验后,样品IP等级不应降低,满足5.1的要求,且温升应满足GB/T20234.1-2015中7.13的的要求。6.13氙灯老化按照7.14进行试验,试验后,变色、失光、开裂应符合等级1,其余检验项应符合等级2。其中:——等级1:变色≥3级,失光、粉化≤1级,开裂≤2(S1)a级;——等级2:变色≥3-4级,失光≤1级,粉化0级,开裂≤1(S1)a级,气泡、生锈10级,剥落、长霉、斑点0(S0)级,泛金0级,针孔、附着力≤1级,桔皮无明显变化。6.14车辆碾压功能盒按照7.15进行试验,试验后,不得出现以下程度的严重开裂、折断或变形:——除外露接线端子外,带电部件及内部线路可通过标准试验丝触及;——外壳完整性受破损,使得功能盒内部部件得不到完整的机械或环境保护;——功能盒的动作、功能或安装受损。6.15绝缘材料耐异常发热和耐燃试验按照7.16进行灼热丝试验,试验后,应至少满足下列一个条件:——无可见的火焰和无持续的辉光;——灼热丝移开30s内,样品上的火焰和辉光在30s内自动熄灭。6.16耐电痕化按照7.17进行耐电痕化试验,试验后不得出现闪络或击穿现象。6.17电磁兼容性设备制造商应按照B类(住宅区、直接连接至住宅低压电网)设备,说明供电设备的安装使用场所,如未说明则应实施最严格的发射和抗扰度试验,即采用最低的发射限值和最高的抗扰度试验等级。便携式直流充电机的试验配置应符合GB/T18487.2-2017中第4章的规定。6.17.1便携式直流充电机试验负载条件便携式直流充电机的试验负载条件应符合GB/T18487.2-2017中第5章的规定。6.17.2测试过程中的操作条件充电机测试过程中的操作条件应符合GB/T18487.2-2017中第6章的规定。6.17.3抗扰度要求便携式直流充电机抗扰度试验要求、性能判据应符合GB/T18487.2-2017中第7章的规定。6.17.4发射要求QC/TXXXXX—XXXX6.17.4.1输入电压波动和闪烁便携式直流充电机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发射要求应符合GB/T18487.2-2017中第8.2.1节的规定。6.17.4.2输入谐波电流要求便携式直流充电机产生的谐波电流要求应符合GB/T18487.2-2017中第8.2.2节的规定。6.17.4.3射频骚扰的限值和试验条件便携式直流充电机射频骚扰的限值和试验条件,应符合GB/T18487.2-2017中第8.3节的规定。7试验方法7.1一般规定7.1.1试样应以(15~35)℃的环境温度,按交货状态下进行试验,除非另有规定。7.1.2所有测试仪表、设备其精度应高于被测指标精度至少一个数量级或误差小于被测参数允许误差的三分之一。7.1.3便携式直流充电机当试验需要用导线进行时,所用导线采用制造商提供的导线,或者采用满足GB/T5023.1、GB/T3956和GB/T5013.1的铜导线。7.1.4除非另有规定,便携式直流充电机内置的不可更换的熔断器(如果有)在试验时不应断开。7.2外观结构7.2.1通过观察和手动试验对产品的外观和结构进行检查。7.2.2用手拿一块浸透水的棉布擦标志5s,接着再用手拿一块浸透汽油的棉布擦5s,擦拭后的标识仍清晰可见。点约为65℃,干点约为69℃,浓度约为0.68g/cm。7.3直流充电互操作性测试按照GB/T34657.1-2017中6.3的要求进行试验。7.4通信协议一致性测试按照GB/T34658-2017中的要求进行试验。7.5电气绝缘试验7.5.1绝缘电阻测试电压:1000VDC。测试位置:1)输出侧DC+/DC-对地;2)输入侧L/N对地。测试时间:1分钟。7.5.2介电强度测试电压:2000VAC或者2800VDC,50Hz;试验过程中,漏电流不应大于10mA。测试位置:1)输出侧DC+/DC-对地;2)输入侧L/N对地。测试时间:1分钟。7.5.3冲击耐压QC/TXXXXX—XXXX施加3次正极性和3次负极性雷电波的短时冲击电压,每次间隙不小于5s,冲击电压2.5kV-AC或2kV-DC,脉冲波形1.2/50μs,电源阻抗500Ω,试验时其他回路和外露的导电部分接地。测试位置:非电气连接的各带电路之间、各独立带电回路与地(金属外壳)之间位置。7.6安全要求试验7.6.1接地措施按照GB/T11918.1—2014中第10章进行试验。按照如下步骤进行短时耐大电流试验:a)模拟实际使用状态,将供电插头/插座、便携式直流充电机、车辆插头/插座进行安装;b)将长度不小于0.6m的满足表1尺寸的导线按照制造商规定的紧固条件连接到保护接地端子:供电插座和车辆插座连接所允许最小尺寸的铜导体电缆,供电插头和车辆插头连接和额定电流相匹配的电缆,允许直接使用已经连接好的组件。c)按照表5所示的电流和时间进行试验;d)试验结束后用欧姆表或类似设备检查接地导体间连接的连续性。表5接地端子短时耐大电流测试参数AmmsA47.6.2电气隔离试验便携式直流充电机在试验前应确认外观及各项功能完好。试验温度为室温(25℃),湿度40%。试验过程中按照NB/T33008.1-2018之5.7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动力电源输入和直流输出之间电气隔离情况符合表5的相关要求。表6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测试要求7.6.3分断能力按GB/T11918.1—2014第20章的规定进行分断能力试验。应使控制导引电路处于非工作状态,并按表6的参数进行分断能力测试。直流接口用等值的交流电流进行试验。表7分断能力测试参数QC/TXXXXX—XXXXA7.6.4剩余电流保护按照GB/T6829进行试验。7.6.5输出过载保护将便携式直流充电机连接负载和控制导引模拟装置,调节负载模拟输出过载,便携式直流充电机应能满足要求。7.6.6输出短路保护将便携式直流充电机连接负载和控制导引模拟装置,模拟短路故障,便携式直流充电机应能满足要7.6.7过温保护将便携式直流充电机放入温箱中,连接负载和控制导引模拟装置,设定温箱温度超过其设定值时,便携式直流充电机应能满足要求,进入过温保护。7.7环境适应性7.7.1防护等级按GB/T4208的规定进行防护等级试验。7.7.2低温储存按照GB/T28046.4-2011中5.1.1的要求,将便携式直流充电机放入温度箱内,调节温度至-40℃,试验时长24h,工作模式为1。7.7.3低温工作按照GB/T28046.4-2011中5.1.1的要求,将便携式直流充电机放入温度箱内,调节温度至-30℃,连接额定负载和控制导引模拟装置,试验时长48h,工作模式为2。7.7.4高温储存按照GB/T28046.4-2011中5.1.2的要求,将便携式直流充电机放入温度箱内,调节温度至85℃,试验时长48h,工作模式为1。7.7.5高温工作按照GB/T28046.4-2011中5.1.2的要求,将便携式直流充电机放入温度箱内,调节温度至60℃,连接额定负载和控制导引模拟装置,试验时长48h,工作模式为2。7.7.6温度循环试验按照GB/T28046.4-2011中5.3.1的要求,将便携式直流充电机放入温度箱内,执行以下温度变化环境,要求电缆组件在达到-30℃时能够正常工作,并且在210min-410min期间,工作模式为2,试验循环30次,测试时间与对应温度要求如表8所示。表8温度循环对照表温度(℃)0QC/TXXXXX—XXXX7.7.7温度冲击试验按照GB/T28046.4-2011中5.3.2的要求,设定高温:85℃,20min;低温:-40℃,20min;转换时间小于30s;循环次数100次(冷热交替为1次),工作模式为1。7.7.8湿热循环试验按照GB/T28046.4-2011中5.6.2.2的要求,设定上限温度:55ºC;循环次数:6个,每个循环为24h。在湿热试验结束前2h进行绝缘电阻和介电强度复试。7.7.9盐雾试验按照GB/T28046.4-2011中5.5.1的要求,试验时,便携式直流充电机工作模式为1。试验箱温度:35℃±1℃;盐水浓度:5%;盐水PH值6.5-7.2;启动试验机进行试验,时间:48小时。7.7.10高海拔试验将便携式直流充电机置于高海拔环境仓,模拟海拔高度4000m大气压(62kPa),连接额定负载和控制导引模拟装置,便携式直流充电机工作模式为2,试验时间:24h。7.7.11腐蚀环境试验按照GB/T28046.5-2013中表1要求的“行李舱”和“外部安装”进行试验,选择至少3种溶剂进行试验,便携式直流充电机工作模式为1。7.8温升温升试验在(25±5)℃环境温度下进行,按GB/T11918.1—2014第22章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测试电流使用交流电,具体电流值见表9(代替GB/T11918.1—2014的表11)。试验时,推荐使用制造商提供的带有电缆的充电连接装置,若制造商未提供电缆,则使用表7规定的横截面积的电缆。测试时,应在达到温度稳定状态后,读取温升数值。表9温升试验的测试电流AA117.9功率因数将便携式直流充电机连接试验系统,并设置在恒压状态下运行,输入额定电压,设定输出电压为上限值,调整负载电流为20%额定输出电流~最大输出电流范围内,测量便携式直流充电机的输入功率因数;调整便携式直流充电机在恒流状态下运行,输入额定电压,设定输出电压为上限值,调整负载电流为20%额定输出电流~最大输出电流范围内,在上下限范围内改变输出电压设定值,再次测量便携式直流充电机的输入功率因数。7.10待机功率QC/TXXXXX—XXXX在额定输入电压下,便携式直流充电机不连接试验系统且无人操作,仅保留其后台通信、状态指示灯等基本功能的状态,测试便携式直流充电机的待机功率。7.11机械性能试验7.11.1跌落试验按照GB/T2423.8中的试验方法进行,将便携式直流充电机分别进行低温和高温预处理,置于低温-30℃和高温55℃温箱内放置16h,取出样品置于1m高,不受外力作用下自由跌落至混凝土地面。试验次数:六面跌落,每面3次(每个温度环境下试验后,样品外壳应满足IPXXB相关要求,且保证带电导体不外露,绝缘强度不下降。7.11.2振动试验便携式直流充电机按GB/T2423.5-2018中随机振动试验方法进行,应能经受X、Y、Z三个方向随机振动试验,每个轴向的试验持续时间为30min,加速度频谱密度为1.0(m2/s3分频斜率为-3dB/Oct,位移幅值3mm,频率范围:10Hz-200Hz。试验结束后检查便携式直流充电机内部元器件无松动脱落现象;便携式直流充电机通电,各项功能和技术指标均正常。7.11.3机械冲击试验按照GB/T28046.3中4.2.2章节相关要求进行试验。工作模式:DUT工作模式:3.2(参见GB/T28046.1)。脉冲波形:半个正弦波;加速度:100m/s2;持续时间:6ms;试验部位:控制盒。试验方向:±X、±Y、±Z,共6个方向;冲击次数:每个方向10次。冲击试验加速度方向应在6个方向上进行试验,测试样件可增加外包装,测试后功能状态应满足功能等级C。注:实际试验时,宜按车企提供的加速度频谱进行;当车企未提供加速度频谱时,则按照至少100m/s2进行。7.11.4电缆弯曲试验依据GB/T11918.1—2014中24.4规定的方法,分别对线缆的连接处进行试验,重物施加的力为20N,样品工作模式为1。分别沿电缆所在平面X、Y轴向,向前向后转动90°(铅垂线两侧各45°),弯曲次数为10000次,速率为每分钟60次。7.12耐久性测试将便携式直流充电机放入-30℃环境仓中静置不低于12h,在-30℃环境下,测试便携式直流充电机连续充电循环次数至少10次,每次充电持续时间5分钟;-15℃时连续充电循环次数至少300次,每次充电持续时间2分钟;60℃时连续充电循环次数至少300次,每次充电持续时间2分钟;每次启动前应确保便携式直流充电机处于初始环境温度,每次充电停止后立即启动下一次充电。测试中与测试后,便携式直流充电机各项功能及输出性能指标保持不变。7.13耐老化模拟实际使用中可能遇到的温湿度变化、雨水、沙尘、盐雾、疲劳磨损等情况,进行如下耐老化试验:QC/TXXXXX—XXXX(1)高温高湿放置将便携式直流充电机,打开充电接口部分配属的保护盖等防护装置,在空气温度85℃±2℃、空气相对湿度95%±2%的恒温恒湿箱内静置240h;(2)泥盐水浸泡将车辆插头的端子部位完全浸入搅拌均匀的泥盐水中5秒,浸泡完成后,将咬合面朝下静置15分钟,不可擦干、甩干。泥盐水成分为5%体积比的亚利桑那A4粗试验粉尘,5%体积比的氯化钠,90%体积比的蒸馏水;(3)插拔耐久试验对便携式直流充电机进行空载带电(额定电压、无电流)插拔循环2500次;(4)重复步骤(2)和步骤(3)共计完成4次循环共10000次插拔耐久试验;(5)高温高湿放置将插拔耐久试验后的便携式直流充电机,打开配属的保护盖等防护装置,在空气温度85℃±2℃、空气相对湿度95%±2%的恒温恒湿箱内静置240h。7.14氙灯老化依据以下试验步骤及方法,对便携式直流充电机进行检验,试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买卖租赁房屋合同
-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环保产业供应链合作框架协议
- 抹灰分项工程劳务合同书
- 结婚财产分割协议
- 项目季度工作总结与成果展示报告
- 离婚协议谈话笔录
-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所有权转移
- 专利权转让协议书
- 个人房屋转让合同协议
- 在线教育课程设计开发合作协议
- 2025年天津市政集团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仓库礼仪培训
- 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指南2024解读
- 2024土方工程承包合同包含进度支付与违约责任条款范本3篇
-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租赁)服务方案投标文件
- 2022年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英语题库及答案解析
- 中建医院幕墙工程专项方案
- 基于OBE理念的世界现代史教学与学生历史思维培养探究
- 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概述演示
- TSG11-2020锅炉安全技术规程(现行)
- 一年级20以内加减及混合口算练习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