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双福镇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_第1页
重庆市江津区双福镇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_第2页
重庆市江津区双福镇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_第3页
重庆市江津区双福镇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_第4页
重庆市江津区双福镇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本文通过对双福镇地区走访调研,深入了解当地农业、工业、服务业等行业的经济发展现状级存在的问题,然后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最终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通过实践走访了解到双福镇房地产建设在不断扩大,房价走高,轨道交通五号线正在建设中,双福国际农贸城搬来近几年商户增加。农业用地在减少,工业园区内工厂经济效益不景气工人人均收入低。关键词:江津区双福镇;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转型;产业升级Abstract:ThisarticlethroughthedoubleChongfuareavisitinvestigation,in-depthunderstandingofthelocalagriculture,industry,servicesandotherindustriesintheeconomicdevelopmentstatusoftheexistingproblems,andthenthefactorsthatproducetheseproblemstoinvestigateandanalyze,andfinallyputforwardsomepracticalsolutions.ThroughthepracticevisittounderstandthatdoubleChongfurealestateconstructionisexpanding,housepricesarehigher,railtransitlineLine5isunderconstruction,doubleFuinternationalagriculturalandcommercialcitymovedinrecentyearstoincreasethenumberofmerchants.Agriculturallandisdecreasing,theeconomicbenefitsoffactoriesinindustrialparksaredepressed,andthepercapitaincomeofworkersislow.Keywords:JiangjinDistrictdoubleChongfu;economicdevelopment;Economicstructuretransformation;industrialupgrading目录一.双福镇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1(一)双福镇农业发展现状 11.十大特色农业产业种植面积及产值 12.农民人均收入 2(二)双福镇工业发展现状 21.双福镇工业园区占地面积 22.入驻双福工业园区企业数量 33.双福镇工业园区主导产业总产值 3(三)双福镇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31.双福镇第三产业各行业综合收入 32.双福镇第三产业各行业增长率 4二.双福镇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4(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 4(二)工业增长步伐放缓 5(三)第三产业增长乏力 6三.加快双福镇经济发展的对策 7(一)加大特色农业发展力度 7(二)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8(三)做大、做好第三产业 9四.结语 9参考文献 11致谢 12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深刻把握我国国情农情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其中所说的组织振兴,则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保障。因此,本文根据商务经济相关学术理论知识,充分学习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以江津区双福镇经济发展现状为分析对象,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深入双福园区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调研,收集大量经济数据指标对江津区双福镇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一、双福镇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表1:2017年全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指标名称单位2017年计划2017年实际绝对值增长%绝对值增长%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3554.712.8

#工业增加值亿元16.5298.313.52.固定资产投资亿元54.21857.525.4

#工业投资亿元23.52030.2454.63.工业总产值亿元134.222132.520.5

#规模工业总产值亿元110.522110.922.44.农业总产值亿元10.61010.25.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20.11520.1615.56.批发零售业销售额亿元41.62043.2424.77.旅游接待游客数万人108020109021.1

#四面山万人22520225.621.18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亿元5651456113.19.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亿元30518335.929.910.进出口总额亿美元6.4108.318.7

#

出口亿美元4.8126.216.21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35.21547.423.3

#税收收入亿元27.41829.225.512.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亿元4391844618.61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5550102566710.51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2374131231812.515.城镇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扩大5平方公里扩大5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面积平方公里扩大2.5平方公里扩大2.5平方公里16.城镇化率%621.5621.517.城镇登记失业率%<32.818.城镇新增就业人300005050219.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征收额万元828284312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征收额万元4000432421.单位地区GDP能耗%

-2

-2双福镇农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54.7亿元,同比增长12.8%,增幅居全市第三位,其中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69.5亿元、349.9亿元、13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14.7%、11.3%。农业特色显现,品牌效应初显。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首过百亿大关,位居全市第一,达到102亿元,增长5.5%。主导产业发展量增质优,粮油、蔬菜、柑橘、畜禽和花椒五大农业支柱产业稳定发展,保供能力进一步提升。富硒特色效益明显,建成富硒绿色大米、茶叶、花椒等标准化种植基地24万亩,富硒水产基地2.23万亩,富硒畜禽年出栏超过300万头(只);命名32个富硒特色产业示范场(园),授权企业15个产品使用江津区富硒农产品标志,工商注册富硒商标达到25个,富硒农产品年产值达到25亿元。农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面积58.92万亩,规模经营度达到34.86%,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新培育农民合作社99个、家庭农场150家,全区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151家(其中国家级1家、市级23家)。工业产业集聚,园区贡献突出。全社会工业总产值实现1325亿元,同比增长20.5%;规模工业总产值实现1109亿元,同比增长22.4%。企业规模迅速扩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313户,比上年底净增40户;规模以上企业户均产值达到3.5亿元,比上年增加0.2亿元;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达194户,比上年同期增加38户,其中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26户,比上年同期增加6户。产业集群效应显现,五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62户,实现工业总产值957.6亿元,同比增长22.3%,总量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6.8%,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汽摩及零部件业实现产值298.7亿元,增长31.2%;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264.7亿元,增长16.6%;材料工业实现产值247.7亿元,增长24.9%;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95.7亿元,增长17.9%;食品工业实现产值50.8亿元,增长4.7%。园区规模企业产值超千亿,四个园区26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034.6亿元,同比增长25.2%,其中,双福园区实现340.4亿元,增长26.8%;珞璜园区实现359.6亿元,增长24.3%;德感园区实现330.6亿元,增长25.2%;白沙园区实现4亿元,增长135.3%。大商贸格局渐成,服务业发展提速。社零总额首次突破200亿元,增长15.5%,增幅居全市第二位;批零销售额超过400亿元,增长24.7%,增幅居全市第一位。全区净增限上商贸企业79家,发展电子商务企业1200余家;永辉超市、重百电器开业,奥特莱斯商业街开街营业;双福农贸城、和润汽摩城、攀宝钢材市场分别实现销售额30亿元、10亿元、50亿元。英利国际五金机电市场、五洲博览城签约入驻,珞璜铁路综合物流枢纽破土动工,双福汽车4S城、珞璜工艺品物流基地等项目加快推进。旅游人数首破千万人次,全年接待游客1090万人次,增长21.1%;旅游综合收入35.7亿元,增长37.1%。四面山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日臻完善,中山古镇改造项目加快实施,双峰寺主体完工,白沙影视基地加快建设,恒大金碧天下游乐园及健康养生度假中心破土动工,光彩国际(江津)游艇产业园开工建设,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精彩纷呈。房地产业平稳运行,全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19亿元,同比增长23.7%;房屋施工面积达882.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8%;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221.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3%。由于商贸、旅游、房地产的带动,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5.3亿元,同比增长11.3%,为近年来最高。业发展现状1.十大特色农业产业种植面积及产值现代农业园区成功挂牌市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工程区,新增规模流转土地7300余亩,新增设施农用地1000亩,新引进农业企业5家,园区完成投资8亿元,年产400万株柑橘无病毒种苗繁育中心开工建设,永兴黄庄现代粮油科技示范基地2000亩核心区基本建成。发展富硒农业产业基地7万亩,培育富硒大米、金银花、茶叶、猕猴桃等农产品13个。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1家。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115个。推广水稻机插秧暨超高产栽培18万亩,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38%,粮食总产量达65.8万吨,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区县”、“全国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示范县”。2.农民人均收入双福镇位于江津城区东北面,东北与走马接壤,西南与元明交界,北面与璧山毗邻,距重庆主城区18公里,江北机场50公里,江津城区15公里。幅员面积6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6平方公里,辖11社区、111个居民小组,总人口2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5.3万人),地区国民生产总值125亿元,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3527元和18361元,是“成渝经济带”的战略支点、重庆“都市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的重要衔接带。(二)双福镇工业发展现状1.双福镇工业园区占地面积中心城区按照“一核两副、组团发展”推进,面积扩大到52.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48万人。迎宾长江大桥完成合龙,几江大桥主塔基础动工,艾坪山隧道及津马大道“四改八”建成通车,“五馆三中心”加快建设,重庆金科、北京智元新天等地产项目签约入驻,云南城投项目顺利开工。双福镇城市建设全面提速,恒大三期等地产项目加快推进,全年建成城市综合体55万平方米,新开工100万平方米,城市连线连片初见成效。10公里支坪防洪堤开工建设,小南海水电站实物指标调查圆满完成。渝泸高速江津段二期建成通车,三环高速江綦段、江永段开工建设,都市快轨前期工作推进有序,连通周边的快速通道日趋成型。艾坪山公园开工建设,几江、鼎山城区及滨江路景观优化升级工程完工,元帅广场音乐喷泉、鼎山景观广场及黄桷故道建成投用。创模工作顺利通过市验收,中心城区品质进一步提升。建筑和房地产开发业健康发展,完成建筑业在地总产值161.2亿元,连续8年荣获全市房地产开发目标管理一等奖。2.入驻双福工业园区企业数量连续十年被评为十强工业区县。完成全社会工业总产值906.6亿元,增长24.3%。装备制造、汽摩及零部件、新型材料等产业集群产值均超百亿元。完成工业投资149.5亿元,赛迪二期、群光电子一期、哈维斯特铝业等建成投产。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45家,产值超亿元企业增至135家。3.双福镇工业园区主导产业总产值连续十年跻身“重庆市十强工业园区”,完成产值619亿元,增长44.4%,被科技部评为“国家绿色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万元GDP能耗下降4%。民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增至5万户,从业人员35万人,实现增加值220亿元。(三)双福镇第三产业发展现状1.双福镇第三产业各行业综合收入“六个一”旅游精品工程推进顺利。四面山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取得成效,游客中心、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中心等一批基础设施建成投用,君华五星级酒店签约入驻。双峰寺改扩建及恒大国际滑雪健康养生度假中心开工建设,白沙、塘河影视基地建设有序推进。“追爱品情四面山”获“重庆非去不可十大创新案例”奖,“爱情天梯”成为重庆新地标之一。石门生态农业观光园确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城乡商贸稳步推进。加快建设专业市场和城市商圈,攀宝钢材交易市场建成试运营,和润国际汽摩城一期全面建成,双福国际农贸城加快建设,鼎山商贸城招商顺利,遗爱池商圈一期全面开建,标志性建筑“盛世莲花台”主体完工。香港奥特莱斯、永辉超市签约入驻,滨江美食夜市建成开业,家电下乡销售居全市第一。金融服务业发展迅速。重庆金融后援服务中心开工建设。三峡银行、安诚保险等4家金融机构开业运营,浦发银行签约入驻,片区性金融机构增至10家。存、贷款余额分别达418亿元、222亿元。金融机构累计政府贷款授信超300亿元,向中小微企业贷款超40亿元。整合国有资产,进一步做大做强融资平台。成功发行二期企业债券13亿元,政府重大项目累计融资超40亿元,全年累计偿还金融部门贷款本息24.7亿元,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2.双福镇第三产业各行业增长率旅游经济持续升温。累计接待游客671万人次,增长31.6%,旅游综合收入19亿元,增长33%。限上商贸单位增至477家,全镇商品销售总额287亿元,增长18.2%;住宿餐饮业营业额36.2亿元,增长21.6%。二.双福镇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农村和农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表现在:一是落后的思想观念是农户走入市场,致富的障碍,部分农民延续过去计划体制下的习惯,思想不解放、保守,在需求资金项目上希望政府给予扶助,“等、靠、要”思想严重;二是种植结构单一,优质产品的比重依然很低,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较小,科技扶持的力度不够,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林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比重不高,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主导产业优势没有发挥,辐射带动能力不强,这导致农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幅较慢。其次,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多年来,农业科技、信息、标准化生产、防疫体系建设以及农产品检测等方面的投入还是不足,农村经济体系十分脆弱,农民生产的盲目性未得到根本改变,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冲击较大。1.认识不到位,思路不清晰。一提到调整,就简单地理解为减少什么,增加什么,少种什么,多种什么。或是仍以种粮为主,结构单一,效益低下,或是完全放弃粮食生产,盲目改种经济作物,一哄而上。由于主栽品种的单一和农产品成熟收获期集中,造成了农产品价格低、销售难,农民增产不增收,挫伤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结构调整造成了新的困难。2.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长期以来,农民习惯于种植传统的粮棉油,对农作物新品种、科学的生产技术掌握不多,而基层的农业技术人员知识老化,信息不灵,对需要推广的农业高新技术以及多种经济作物、新特品种又缺乏了解。因此,农民想调整,想尽快致富,但又不知调什么,不会调,不敢调。以至农业生产仍停留在数量上的调整和粗话型经营的水平上,农产品的质量档次难以提高,经济价值相应难以提高。3.农户分散经营,种植模式和品种很难统一。你想种西瓜,他想种棉花,农田象个老和尚的“百衲衣”或者象个“百花园”,作物品种多、乱、杂,不能成方连片,难以形成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农业效益降低。4.政府职能转变不力,服务工作跟不上,有的地方,农业结构调整仍处于一种放任自流或顺其自然的状态,盲目性和随意性很大,结构调整朝三暮四,见异思迁,究竟怎样调整,调整什么心中没有数,当然也不能持之以恒,基层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主导产业变了一次又一次,最终开不成固定的模式和主导产业。5.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有的地方重新出现了“网破线断人散”的现象,农业技术部门职能弱化,设备陈旧落后,技术人员知识老化,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二)工业增长步伐放缓今年以来,全镇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受在库项目减少、投资规模减小、投资统计改革等影响,投资额呈逐月回落态势。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9.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34.2个百分点。今年是固定资产统计的重大改革年,所有入库项目必须有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统一代码,此代码作为该项目的唯一身份识别,对项目从审批落地、开工建设、竣工验收整个过程进行监管。加之在上年同期高基数的影响下,全镇投资动力明显减弱,呈负增长态势。近年来,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连续下降,部分行业受产能过剩、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钢材、包装纸、尿素等工业产品价格持续走低,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虽然有所回暖,但增长乏力且增产不增收。受市场需求不振、出厂价格下降、企业订单减少等因素影响,2014年,全镇52户规模企业产值呈现负增长,占全部规模企业总量的16.6%,共下降产值59.4亿元,影响全镇规模工业增速6.4个百分点。全镇60户规模企业利润下降,占全镇规模企业总量的19.2%,共减少利润13.9亿元;18户企业出现亏损,累计亏损额达到6.3亿元;隆创动力、高林建材等4户企业倒闭或破产。江津工业园区工业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江津多数企业生产的产品附加值低,许多企业属于制造、组装等加工或代工企业,位于产业链附加值曲线的最底端,利润来源主要靠赚取劳动力、加工费,主要依赖产品规模扩张来追求效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建设能力有限,向研发设计、试制品开发、品牌、服务等微笑曲线两端发展不够,导致经济效益差。江津区双福镇化工、建材、冶金、消费品、传统装备等传统产业运行比较困难,钢铁、电解铝、平板玻璃、水泥产能过剩矛盾突出。江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不足,去年新兴产业规模产值仅占江津规模工业总产值的7.8%,围绕新兴产业的政策配套及引导、财政扶持、金融支撑、招商引资等力度不够,新兴产业集中、集群、集聚发展不明显,新兴产业、新产品等对江津的工业经济拉动不够。(三)第三产业增长乏力一是限上企业个数偏少成为制约全镇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限下企业对消费品市场的拉动作用不太明显,消费品市场的发展主要由限上企业推动,全镇限上企业15家,拉动经济增长仅0.4个百分点,限上企业个数偏少成为制约全镇消费品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二是传统消费占比过大,新型消费尚未形成。长期以来,全镇消费市场发展过于依赖汽车、成品油等少数权重类商品,缺乏新的具有较强带动力的消费热点。金融业和其它服务业均表现出低位增长态势,第三产业中金融业占比达到19%,其它服务业占比达到56.3%。由此可见,金融业和其它服务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全镇第三产业的发展。上半年,全镇金融业增加值增长4.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6.2个百分点,拉动第三产业增长0.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3个百分点。其它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6%,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6.1个百分点,其它服务业中非营利性服务业占比为58%,而非营利性服务业影响因素为财政八项支出。上半年,全镇财政八项支出增速为14.2%,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拉动第三产业增长1.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2.1个百分点。三.加快双福镇经济发展的对策(一)加大特色农业发展力度按照农业“115”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效益为中心,提升江津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快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按照“三集中三提高”模式,在园区探索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增强农村活力的新路子。大力推进以“一带两基地”为集中区的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发展壮大晚熟柑橘、优质蔬菜、花卉苗木、特种养殖等产业,积极扶持锦程、渝欣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在核心区引导组建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组织,引进3家以上产业链条长、市场营销好、带动能力强的特色效益企业;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治、农村公路、水利建设等政策资源,集中建设现代农业核心展示区。着力做大效益农业。做大做强粮油、蔬菜、畜牧、柑橘、花椒五大支柱产业,努力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程度。粮食播种面积保持152万亩,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0%以上。以龙华、支坪、吴滩、白沙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为示范,大力发展绿色优质蔬菜,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达53万亩。扩大畜牧生产基地,积极发展南部山区草食性养殖,生猪出栏稳定在100万头。做大石门、李市等优质晚熟柑橘基地,新增精品柑橘果园2万亩,形成集柑橘种苗培育、新品种示范、鲜果加工等于一体的柑橘产业链。提升50万亩花椒质量,建成绿色花椒基地4万亩。全面完成富硒资源普查及富硒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中国长寿之乡”品牌,大力发展富硒大米、水果、花椒、畜禽、反季节蔬菜等产业,新培育富硒农产品特色品牌3个以上。继续做特石蟆橄榄、油溪龙眼、西湖脐橙、杜市花木、永兴百合、嘉平西瓜等特色效益产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积极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千亿斤粮食建设、农业机械化发展、新型农民培训等项目,进一步筑牢农业基础,提高生产能力。加快现代农业气象试验站建设。大力培育现代经营主体,新增加工型、流通性农业龙头企业15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建成2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冷链物流项目,加快农超对接。新建小(二)型水库1座,整治病险水库38座,建设农村人行便道600公里。(二)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以创新推动转型升级,促进工业上规模、上水平、上质量、上效益,加快打造全市先进制造业基地。优化五大产业结构。全力推动装备制造、汽摩及零部件等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推动重齿风电二期、嘉川乘用车、重庆水轮机等项目动工建设,力争重庆起重机厂等项目建成投产。促进新型材料、食品加工等产业做大做强,力争玖龙纸业三期、伟星建材、益海嘉里面粉等项目基本建成。扶持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加快群光电子二期、敏达电子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市级笔电核心配套基地。加快发展工业园区。双福镇要围绕先进制造业,重点引进汽车、电子、智能终端等投资强度大、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产出关联度高的项目,壮大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升级转型。珞璜工业园要充分利用“低丘缓坡”试点的用地优势以及水、公、铁一体的便捷交通,抓好现代装备项目入驻,发展新型材料工业,做大汽摩和品牌服装纺织基地,打造重庆大工业基地。德感工业园要延长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加快建设移民生态工业园,着力打造江津工业的亮点和品牌,依托中粮集团等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白沙工业园要加大开工企业促建力度,招引一批企业入驻,全力打造市级中小企业基地。园区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800亿元。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平台,加强技术创新。力争新增市级以上技术中心1个、发明专利15件、市长质量奖1个、重庆名牌产品15个。实施创新驱动,促进“两化融合”,提高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深化产业链垂直整合,发展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形成亿级、10亿级、50亿级企业梯次发展格局。落实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民营经济“1+3”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万元GDP能耗下降4%以上。(三)做大、做好第三产业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提升传统服务业与发展新兴服务业并举,提高江津消费水平,增强对经济的拉动能力。打造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积极推进“六个一”精品旅游工程建设,实施“增星添A”工程,力争四面山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山古镇、塘河古镇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完成爱情天梯保护性修缮工程,建成恒大国际滑雪健康养生度假中心一期及双峰寺改扩建项目,力争光彩国际游艇产业园示范区、中山古镇老街升级改造、白沙及塘河影视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强旅游宣传营销,继续组织实施中国七夕东方爱情节等旅游节会,提升江津旅游知名度。力争全年接待游客9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亿元。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实施“六场一圈一街”工程,主动承接重庆主城大型市场外迁,促进双福国际农贸城一期五大市场及和润国际汽摩城一期开市营业,加快攀宝钢材交易中心建设,启动冠强国际汽车商贸城、西部公路物流商贸城建设,打造外环周边大型专业批发市场集聚区。加快遗爱池商圈一期建设,力争完成二、三期征收拆迁。提升滨江美食特色街、元帅广场休闲商业街档次,促进奥特莱斯项目开街运营,努力打造商业特色街区。大力培育各镇街商贸中心或特色商品街,繁荣城乡商贸。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业态。规划建设珞璜综合物流园,着力打造一批港口物流平台。四.结语2017年,双福镇紧紧围绕区委“一三三六”发展思路找准定位,按照“工业园区是发展线,街道是稳定线、双福建司是保障线”,以及“新区统筹,各线主抓,权责一致,协调有序”的原则,立足“抓稳定”工作主线,紧紧围绕园区“融城、同城、产城”同步协调发展工作思路,突出“服务园区、服务群众;保障发展、保障民生”工作重点,切实担负起社会治理、城市管理、民生事务、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职责,行使好相应的行政管理及行政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