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4课人与环境教师用书_第1页
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4课人与环境教师用书_第2页
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4课人与环境教师用书_第3页
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4课人与环境教师用书_第4页
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4课人与环境教师用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4课人与环境►学业质量水平要求◄1.通过分析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建立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生命观念)2.通过分析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关注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形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社会责任)3.通过生态工程原理的学习和生态工程实例的分析。理解生态工程的目的和意义,并应用相关原理指导生产、生活。(社会责任)考点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生态足迹(1)概念: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2)意义: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3)特点:生态足迹的大小与人类的生活方式有关。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2.人口增长(1)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人口的持续增长,给生态环境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2)我国人口现状:我国人口出生率和增长率明显下降;未来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将加速。3.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答案:①—c②—f③—a④—d⑤—e⑥—b1.人类的生态足迹大于碳足迹。 (√)2.目前我国人口发展处于高增长率高增长量的态势。 (×)3.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南极冰川融化。 (×)4.绿色出行会降低生态足迹的数值。 (√)【教材细节命题】(选择性必修2P83思考)食用牛肉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要大的原因:(1)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分析,原因是牛处于第二营养级,蔬菜处于第一营养级,而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食用牛肉消耗的资源多。(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原因是养牛与种植蔬菜相比,前者释放更多的CO2,所需要的林地面积和水域面积更大。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项目危害防治措施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大量植树造林酸雨水体酸化,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伤害植物的叶和芽,腐蚀建筑物和金属材料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脱硫煤;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臭氧层破坏导致人患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农作物减产减少氮氧化物和氟氯烃的排放水体污染水体富营养化,若出现在海洋中会形成赤潮;若出现在湖泊等淡水流域会形成水华减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污染物进入水体土地荒漠化沙尘暴遮天蔽日,破坏力极强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植被;大量营造防护林;部分地区退耕还林、还草2.水体富营养化产生机制考向1|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1.(2022·辽宁卷)“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体现了日常生活中减少生态足迹的理念,下列选项中都能减少生态足迹的是()①“光盘行动”②自驾旅游③高效农业④桑基鱼塘⑤一次性餐具使用⑥秸秆焚烧A.①③④ B.①④⑥C.②③⑤ D.②⑤⑥A解析:“光盘行动”可以避免食物浪费,能够减少生态足迹,①符合题意;自驾旅游会增大生态足迹,②不符合题意;高效农业、桑基鱼塘,能够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能量利用率,减少生态足迹,③④符合题意;一次性餐具使用,会造成木材浪费,会增大生态足迹,⑤不符合题意;秸秆焚烧,使秸秆中的能量不能合理利用,会造成浪费且空气污染,增大生态足迹,⑥不符合题意。2.下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环境容纳量可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变化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C解析: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在平衡、协调发展的情况下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即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A正确;环境容纳量与环境有关,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环境容纳量也会随之变化,B正确;综合三个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纳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纳量(图Ⅱ、Ⅲ),最终还是会降下来,C错误;人类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的稳态为基础,D正确。考向2|环境问题及治理的实例分析3.(2023·北京模拟)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人类的生存空间都是有限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经济的迅速发展,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压力,并引发了诸多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温室效应加剧问题主要是通过各国的节能减排来解决B.坚持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臭氧层破坏是导致雾霾、酸雨频发的主要原因D.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稳态造成严重威胁C解析:温室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因此应对温室效应加剧问题主要是通过各国节能减排来解决,A正确;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开采使用,使碳循环不平衡,导致温室效应的发生,因此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B正确;大气污染会导致雾霾、酸雨频发,酸雨的形成是空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硫等导致的,雾霾的形成与PM2.5有关,臭氧层破坏会导致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C错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性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这些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D正确。4.(2022·江苏卷)采用原位治理技术治理污染水体,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应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的生态浮床植物可吸收水体营养和富集重金属B.为了增加溶解氧,可以采取曝气、投放高效功能性菌剂及其促生剂等措施C.重建食物链时放养蚌、螺等底栖动物作为初级消费者,摄食浮游动、植物D.人为操纵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有利于调整能量流动方向和提高能量传递效率A解析:根据生态浮床的原理可知,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高分子材料等为载体和基质,应用物种间共生关系,充分利用水体空间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从而建立高效人工生态系统,通过吸收水中的N、P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削减富营养化水体中的N、P及有机物质,此外,植物还起富集水中重金属的作用,A正确;采取曝气可以增加水体的溶氧量,但是投放高效功能性菌剂及其促生剂等措施会导致耗氧量增加,B错误;蚌、螺等底栖动物作为初级消费者,主要摄食有机碎屑和藻类等,有效降低水体中富营养物质的含量,C错误;根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调整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有利于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是不能改变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考点二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1.生物多样性含义答案:①—c②—a③—b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连线)3.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1)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使某些物种的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2)掠夺式利用:过度采伐、滥捕乱猎。(3)其他原因:环境污染;农业和林业品种的单一化;外来物种的盲目引入。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2.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3.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4.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5.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其直接价值。 (√)1.分析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在关系2.从分子水平及进化角度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1)分子水平(2)进化角度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的自然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考向1|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1.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历史上曾是树木葱茏的皇家猎苑,后来由于人类的活动退化为荒原。1962年在塞罕坝组建林场,在塞罕坝的生态修复过程中,开始时人们在荒原上种植品种单一的人工林,结果出现了病虫害严重等问题。经过一代代人的艰苦努力,2014年塞罕坝的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前的11.4%提高到75.5%,可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还能固碳并释放氧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塞罕坝的森林覆盖率提高这一演变过程,说明人类生产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塞罕坝从森林退化为荒原的演变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C.治理开始时种植单一人工林出现严重的病虫害的主要原因是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D.塞罕坝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解析:塞罕坝从森林退化为荒原,又由荒原被人为治理成森林,充分体现了人类生产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同时这一演变也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应该控制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A、B正确;在塞罕坝的生态修复过程中,开始时人们在荒原上种植品种单一的人工林,结果出现严重病虫害的主要原因是人工林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应该选择多种适合在本地生长的树种混合种植,C正确;塞罕坝人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2.(2021·广东卷)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环境也持续改善。研究人员对该地区的水鸟进行研究,记录到146种水鸟,隶属9目21科,其中有国家级保护鸟类14种,近海与海岸带湿地、城市水域都是水鸟的主要栖息地。该调查结果直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A.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B.种群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C.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题干中描述了146种水鸟,体现了物种多样性,而近海与海岸带湿地、城市水域等生态系统,体现了生态系统多样性,综上所述,C正确。【易错警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三个易错点(1)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大自然,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2)引入外来物种不一定会使当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如果入侵的物种对当地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则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锐减。(3)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考向2|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及保护3.(2021·辽宁卷)辽宁省盘锦市的蛤蜊岗是由河流入海冲积而成的具有潮间带特征的水下浅滩,也是我国北方地区滩涂贝类的重要产地之一,其中的底栖动物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作用。科研人员利用样方法对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底栖动物主要包括滤食性的双壳类、碎屑食性的多毛类和肉食性的虾蟹类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本次调查的采样地点应选择底栖动物集中分布的区域B.底栖动物中既有消费者,又有分解者C.蛤蜊岗所有的底栖动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D.蛤蜊岗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于间接价值B解析:采用样方法调查物种丰富度要做到随机取样,A错误;底栖动物主要包括滤食性的双壳类、碎屑食性的多毛类和肉食性的虾蟹类等,则底栖动物中既有消费者,又有分解者,B正确;生物群落是该区域所有生物的集合,蛤蜊岗所有的底栖动物只是其中一部分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错误;蛤蜊岗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D错误。4.(2022·北京卷)2022年4月,国家植物园依托中科院植物所和北京市植物园建立,以植物易地保护为重点开展工作。这些工作不应包括()A.模拟建立濒危植物的原生生境B.从多地移植濒危植物C.研究濒危植物的繁育D.将濒危植物与其近缘种杂交培育观赏植物D解析:模拟建立濒危植物的原生生境,可为濒危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以保护濒危植物,A不符合题意;将濒危植物迁出原地,移入植物园,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可以保护濒危植物,B不符合题意;研究濒危植物的繁育,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C不符合题意;将濒危植物与其近缘种杂交培育观赏植物,不是保护濒危植物的有利措施,D符合题意。5.(2023·广东佛山一模)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城市,佛山市通过多种措施持续推进森林城市和自然生态文明建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持续增加城市森林绿地总量可以提高生态足迹B.建设城市生态公园体系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C.建设生态廊道工程可为动物的扩散、迁徙提供通道D.人类活动也可以使环境朝着改善的方向演变A解析: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就越大,故持续增加城市森林绿地总量可以降低生态足迹,A错误。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建设城市生态公园体系属于就地保护,B正确。通过生态廊道建设可以连通破碎化的栖息地,构建起一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网络,为野生动物的扩散、迁徙提供了通道,C正确。人类活动的影响已经达到可以改变地表环境演化方向的程度,但人类活动也可以使环境朝着改善的方向演变,D正确。考点三生态工程1.关注生态工程建设2.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1)自生①含义:由生物组分而产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②应用: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创造有益于生物组分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它们形成互利共存关系的条件。(2)循环①含义: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既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顺畅,也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较高。②应用:使前一环节的废物尽可能地被后一环节利用,减少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产生。(3)协调: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问题,如环境容纳量问题。(4)整体: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3.实例答案:①—a—Ⅲ②—c—Ⅱ③—b—Ⅰ4.发展前景(1)存在问题:缺乏定量化模型的指导;缺乏及时准确的监测技术的支持,缺乏理论性指导等。(2)指导原则:不但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要注重与经济、社会效益的结合。1.“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的是协调原理。 (×)2.在建设高新农业时,沼气池的建立遵循了循环原理。 (√)3.在建设生态工程时,既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4.设计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5.根据协调原理,一个生态系统中种群的数量不应超过环境容纳量。 (√)1.生态工程的类型与案例类型问题原理对策案例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人多地少,资源有限循环、整体、自生原理建立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北京郊区的某村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工程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湿地的缩小和环境污染以及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自生、协调原理控制污染、退田还湖江西鄱阳湖生态恢复工程、厦门筼筜湖生态恢复工程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矿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和重金属污染自生、协调、整体原理修复土地、恢复植被赤峰市元宝山矿区生态恢复工程2.生态工程设计的常用方法——食物链(网)的“相接”与“加环”(1)生态工程设计的常用方法之一是食物链(网)的“相接”。例如,鱼与水稻属于不同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网),但在稻田养鱼的农业生态工程中,人为地将一些草食性鱼、滤食性鱼和杂食性鱼的鱼苗放养在稻田中,使稻田生态系统的结构有所改变,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更为合理。(2)生态工程设计的常用方法之二是食物链(网)的“加环”。“加环”可为未被利用的能量部分找到出路。例如,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等,其残余物用来培养食用菌,栽培食用菌后的残余物再用来养殖蛆蛹,蛆蛹粪再作为优良有机肥还田等。考向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1.(2022·浙江6月选考)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防治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种群内个体的竞争B.套种、间种和轮种体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C.风能和潮汐能的开发技术不属于生态工程范畴D.“过腹还田”可使农作物秸秆得到多途径的利用D解析:生物防治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种间的捕食关系和种间竞争关系,A错误;套种、间种和轮种是合理使用资源,体现协调原理,无物质循环的体现,B错误;风能和潮汐能的开发技术属于洁净可再生的新能源开发技术,体现整体原理,是生态工程范畴,C错误;“过腹还田”是指将动物粪便施投到农田,实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和多途径利用,D正确。2.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原理和事例中,错误的是()选项相关事例相关的生态工程原理A无废弃物农业循环原理B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的层次自生原理C无锡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华违反协调原理D前面造林,后面砍林违反协调原理D解析:D项中讲的是在追求生态效益时必须考虑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这明显是整体原理。【方法规律】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判断方法(1)强调物质循环、废物利用、减轻环境污染→循环原理。(2)体现物种多,营养关系复杂→自生原理。(3)强调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涉及环境承载力→协调原理。(4)涉及自然、经济和社会整个系统,如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整体原理。考向2|生态工程实例分析3.下图为某人工生态系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由于饲养猪、鸡延长了食物链,最终使人获得的能量减少B.蝇蛆和蚯蚓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可促进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进行C.合理使用农家肥在提高土壤肥力的同时增加大气中CO2浓度,利于葡萄和蔬菜增产D.该生态系统遵循了循环原理A解析:饲养猪、鸡延长了食物链,但经过废弃物再利用,人获得的能量增多,A错误;蝇蛆和蚯蚓是分解者,可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进行,B正确;农家肥经过微生物分解后可以产生CO2和无机盐,故能在提高土壤肥力的同时增加大气中CO2浓度,利于葡萄和蔬菜增产,C正确;该生态系统遵循了循环原理,D正确。4.“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以沼气为纽带,将沼气池、猪禽舍、蔬菜栽培与日光温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将牛粪、猪粪直接投入沼气池,可以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B.建立该系统遵循的主要原理是循环原理C.该系统的主要成分是蔬菜,人、牛、猪等均为消费者,它们构成食物网D.废物的再利用提高了该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解析:将牛粪、猪粪直接投入沼气池,微生物可以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从而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A正确;生态农业遵循循环原理,以实现物质的分层次多级利用,B正确;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蔬菜、人、牛、猪可构成食物网,C正确;废物的再利用只能提高该系统中总能量的利用率,不能提高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命题动态】本考点常结合温室效应、生物入侵、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农业等热点问题,考查人类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题型多为选择题,非选择题中也会有涉及,难度较小。(2022·海南卷)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拥有我国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包括霸王岭、鹦哥岭、五指山等片区。回答下列问题:(1)海南热带雨林具有固碳功能,能够吸收并固定________,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2)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物种丰富、景色优美,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旅游观赏价值,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为了保护海南热带雨林的生物资源,特别是保护濒危物种的基因资源,除建立精子库外,还可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3)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中,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具有较高的间接价值,该价值主要体现为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如固碳供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答出2点即可)。(4)生活在霸王岭片区的中国特有长臂猿——海南长臂猿,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物种。研究发现,海南长臂猿栖息地的丧失和碎片化导致其种群数量减少,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针对栖息地的丧失,应采取的具体保护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以增加海南长臂猿的栖息地面积;针对栖息地的碎片化,应建立________,使海南长臂猿碎片化的栖息地连成片。[思维培养]解析:(1)海南热带雨林具有固碳功能,能够吸收并固定CO2,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2)科学研究和旅游观赏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为了保护海南热带雨林的生物资源,特别是保护濒危物种的基因资源,除建立精子库外,还可以建立种子库、基因库等。(3)生物多样性具有的间接价值表现在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固碳供氧、调节气候等。(4)海南长臂猿栖息地的丧失和碎片化导致种群的生存环境恶劣,食物和栖息空间减少,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减少,近亲繁殖的机会增加,患隐性遗传病的概率增加,死亡率升高。针对栖息地的丧失,可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增加海南长臂猿的栖息地面积;针对栖息地的碎片化,应建立生态廊道,使海南长臂猿碎片化的栖息地连成片,增加种群间不同个体的基因交流。答案:(1)CO2(2)直接种子库、基因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进行保护(3)防风固沙、水土保持(4)种群的生存环境变得恶劣,食物和栖息空间减少,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减少,近亲繁殖的机会增加,患隐性遗传病的概率增加,死亡率升高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廊道1.(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2021年3月15日,北京市气象台发布沙尘暴黄色预警信号,大部分地区能见度小于1000m。沙尘物质、强风和不稳定的空气状态是沙尘暴形成的重要条件。下列有关推测或叙述不正确的是()A.沙尘暴的形成没有受到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B.沙尘暴会破坏植被、掩埋农田、影响交通、损害人体健康等C.可通过营造防护林、控制载畜量等方式治理沙尘暴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A解析:沙尘暴的形成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的共同影响,A错误;沙尘暴会影响交通、破坏植被和基础设施、掩埋农田和房屋,损害人体健康威胁生命安全,造成经济和财产损失等,B正确;人工防治沙尘暴可以设置沙障(草方格),可以控制载畜量,减少植被的破坏,营造并完善防护林体系等,C正确;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在相互影响中协同进化,D正确。2.(科学实验和探究情境)改造盐碱化草原是利用多种恢复生态学技术治理退化的生态系统,使这一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或接近受干扰前的状态,下图为一个简化的技术流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人为恢复生态系统时需向生态系统输入物质和能量B.演替过程中食物链逐渐缩短以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盐碱化草地的改造使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B解析:人为恢复生态系统时需向生态系统输入物质和能量,A正确;演替过程中食物链逐渐缩短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B错误;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盐碱化草地的改造使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D正确。3.(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下图表示某河流随着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a地有机物浓度低于b地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无影响C.在a、b两地间,DO值的增加是水体的稀释使植物数量增加的结果D.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D解析:由题图可知,a地的有机物浓度较高,随着有机物的分解,到了b地有机物浓度较低,A错误;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无机物(N、P)的浓度增加,B错误;在a、b两地间随着无机物(N、P)的增加,植物的数量也随之逐渐增加,使得DO值不断增加,C错误;随着大量无机物(N、P)进入湖泊,湖水中的藻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D正确。课时质量评价(三十四)(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2020·北京卷)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组成部分。新冠感染疫情蔓延对我国生物安全防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引起了全社会对生物安全形势的高度关注。以下选项中不会给我国带来生物安全风险的是()A.人类及动植物中可能爆发的重大疫病B.保护沿海滩涂红树林中的生物多样性C.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生态环境发生改变D.收集我国公民及生物资源的遗传信息B解析:人类及动植物中可能爆发的重大疫病,会给我国带来生物安全风险,A不符合题意;保护沿海滩涂红树林中的生物多样性,不会给我国带来生物安全风险,B符合题意;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生态环境发生改变,会给我国带来生物安全风险,C不符合题意;收集我国公民及生物资源的遗传信息,会给我国带来生物安全风险,D不符合题意。2.(2020·山东卷)为加大对濒危物种绿孔雀的保护,我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促进了绿孔雀种群数量的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促进了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B.提高出生率是增加绿孔雀种群数量的重要途径C.绿孔雀成年雄鸟在繁殖期为驱赶其他雄鸟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D.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是保护绿孔雀的有效措施D解析: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有利于绿孔雀的繁殖和生存,促进了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A正确;提高出生率能有效增加绿孔雀的种群数量,B正确;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C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D错误。3.(2023·江苏高邮模拟)“猪—沼—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由茶树、猪和微生物等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了该生态系统B.该生态农业模式利用了循环原理、整体原理等C.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D.该生态农业中生物群落内和生物群落与环境间碳的循环形式是二氧化碳D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由茶树、猪和微生物等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了该生态系统,A正确;该生态系统将农业废弃物的转化、再生和资源化等综合起来,同时又增加了蔬菜的种植和猪牛等家畜的饲养,遵循了自生、循环、整体原理等,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B、C正确;该生态农业中在生物群落内碳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在生物群落与环境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D错误。4.(2021·辽宁卷)辽河流域是辽宁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为恢复辽河某段“水体—河岸带”的生物群落,研究人员选择辽河流域常见的植物进行栽种。植物种类、分布及叶片或茎的横切面见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注:右侧为对应植物叶片或茎的横切面示意图,空白处示气腔A.丙与丁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四种植物都有发达的气腔,利于根系的呼吸,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不同位置上植物种类的选择,遵循了协调与平衡原理D.生态恢复工程使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A解析:丙与丁的分布是由地形起伏导致的,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四种植物生活在水体—河岸带,都有发达的气腔,利于根系的呼吸,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正确;不同位置上植物种类的选择,充分利用了环境资源,遵循了协调原理,C正确;生态恢复工程使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抵抗力稳定性增强,D正确。5.某池塘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污染后,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鱼虾死亡。水中微生物分解死亡的藻类、鱼虾等,进一步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并产生毒素,水质持续恶化。人们通过种植香蒲、芦苇等挺水植物改善水质,使池塘生态系统得到恢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受污染后,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B.受污染后,池塘的水质持续恶化可能与生态系统的正反馈调节有关C.香蒲等挺水植物与藻类争夺阳光和无机盐,可抑制藻类的大量繁殖D.香蒲、芦苇等挺水植物能改善水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解析:生活污水中含大量有机物,池塘受污染后,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A错误;池塘受污染出现水华现象,藻类大量繁殖,鱼类等动物死亡,水质变差又导致鱼类进一步大量死亡、污染程度再加剧,水质恶化,池塘的水质持续恶化可能与生态系统的正反馈调节有关,B正确;香蒲、芦苇等挺水植物能遮盖水体,与藻类争夺阳光和无机盐,抑制藻类的大量繁殖,C正确;香蒲、芦苇等挺水植物能改善水质,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的调节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6.(2022·江苏南京月考)对垃圾填埋场进行生态修复的主流方案是将其改造成公园。在进行植被重建前,需对土壤含氧量、垃圾渗液浓度、重金属含量等环境因素进行评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垃圾填埋场土壤中富含有机物,微生物代谢旺盛,土壤含氧量高B.垃圾渗液浓度过高会导致植物根细胞渗透失水,发生“烧苗”现象C.某些分解者体内重金属含量较高,这是重金属沿食物链富集的结果D.公园植被重建宜选用单一的本地物种,以保证观赏性B解析:垃圾填埋场土壤富含有机物,微生物需氧代谢旺盛,因此土壤中含氧量低,A错误;垃圾渗液浓度过高会导致植物根细胞渗透失水,植物因缺水而产生“烧苗”现象,因而垃圾场的生态修复需要改造土壤环境,B正确;重金属吸收后不能利用、不能分解、不易排出,因此某些分解者体内重金属含量较高,但这不是重金属沿食物链富集的结果,C错误;在保证观赏性的同时,注意公园植被重建宜选用多种本地物种进行种植,这样可加速土壤改良过程,同时物种丰富度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高,D错误。7.(2023·广东广州模拟)古诗文反映古代社会生活的同时也体现很多生态学现象,下列古诗文与生物现象对应错误的是()选项古诗文生态学现象A“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捕食现象B“踧踧周道,鞫为茂草”群落的初生演替C“彼泽之陂,有蒲与荷”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B解析:“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鹿以苹为食物,属于捕食关系,A正确;“踧踧周道,鞫为茂草”,即道路变得杂草丛生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B错误;“彼泽之陂,有蒲与荷”,说明了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蓄洪防旱和涵养水源的间接价值,C正确;由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说明渔网网目不能过小,即不用密网捕捞,应避免捕杀幼年个体,这样有利于种群年龄结构成为增长型,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8.下图为一富营养化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曝气可增加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B.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提高了净化效果C.植物浮床有吸收水体氮、磷的能力,可减少富营养化D.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草生长是该修复工程的目标之一A解析:结合题图分析,曝气孔通入的是空气,空气中的氧气会降低厌氧微生物的分解能力,A错误;图中吸附基质由多个碎块堆叠而成,会增加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增大微生物的附着量,从而提高对河水的净化效果,B正确;植物能够利用水体中的含氮、磷的无机盐进行生长,从而减少水体的富营养化,C正确;该修复工程通过微生物对河水中有机物的降解功能、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功能,降低了水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