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重庆市南开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重庆市南开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重庆市南开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重庆市南开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重庆市南开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重庆市南开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是()A.CuO+H2Cu+H2OB.Fe2O3+3CO2Fe+2CO2C.2KMnO4K2MnO4+MnO2+O2↑D.NaOH+HCl=NaCl+H2O2、把NaHCO3和Na2CO3·10H2O混合物6.56g溶于水制成100mL溶液,测得溶液中Na+的浓度为0.5mol/L。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将溶液蒸干后,所得固体质量为()A.2.925g B.5.85gC.6.56g D.无法确定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①将硫酸钡放入水中不能导电,硫酸钡是非电解质;②氨溶于水得到氨水溶液能导电,氨水是电解质;③固态氯化氢不导电,液态氯化氢可以导电;④硫酸氢钠电离出的阳离子有H+,硫酸氢钠是酸;⑤电解质放在水中一定能导电,非电解质放在水中一定不导电。A.仅①④ B.仅①④⑤ C.仅②③ D.①②③④⑤4、有Fe、H2、Ba(OH)2溶液,K2CO3溶液,NaOH溶液,稀硫酸等六种物质,在常温下两种物质间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最多有A.4个B.5个C.6个D.7个5、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B.胶体和溶液一样,其分散质可透过滤纸C.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D.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氯化钠水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出Na+和Cl−B.硫酸钡难溶于水,但硫酸钡属于电解质C.二氧化碳溶于水能导电,故二氧化碳属于电解质D.硫酸钠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Na2SO42Na++S6++4O2−7、工业上常用氨气来检测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发生漏气,其原理为3Cl2+8NH3=6NH4Cl+N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Cl2发生氧化反应B.氯气为氧化剂,氮气为还原产物C.未被氧化的NH3与被氧化的NH3物质的量之比为3:1D.氯气的氧化性比氮气的氧化性弱8、0.5L1mol/LFeCl3溶液与0.2L1mol/LKCl溶液中的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5:2 B.5:2 C.3:1 D.1:39、标准状况下,质量相等的下列物质中体积最大的是A.N2 B.Cl2 C.H2 D.CO210、以下是对某水溶液进行离子检验的方法和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先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足量的HNO3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SO42-B.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CO32-C.加入足量浓NaOH溶液,产生了带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NH4+D.先加适量的盐酸将溶液酸化,再加AgNO3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Cl−11、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A.萃取 B.渗析 C.干馏 D.蒸馏12、以下各组物质所具有的性质依次为只有氧化性、只有还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A.Na、H+、H2O B.Cl2、KClO3、FeC.Na+、K、Fe2+ D.KMnO4、CO、H2O13、1911年,卢瑟福根据粒子散射实验结果提出了A.近代原子论 B.原子结构的葡萄干面包模型C.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D.核外电子排布规则14、下列实验操作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①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②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进行搅拌③把鼻孔靠近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④将试管平放,用纸槽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然后竖立试管⑤倾倒细口瓶里的液体时,瓶上的标签对着地面⑥将烧瓶放在桌上,再用力塞紧塞子⑦用坩埚钳夹取加热后的蒸发皿⑧将滴管垂直伸进试管内滴加液体A.④⑤⑥⑧B.①②⑤⑦C.①③⑤⑦⑧D.①④⑦1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原子B.0.012kg12C

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碳原子C.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时,应指明粒子的种类D.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们已知道了107种元素,即已经知道了107种原子B.互为同位素的原子,它们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一定不相等C.40K和40Ca原子核内的中子数相等D.质子数相同的微粒,核外电子数一定相同,但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短周期主族A、B、C、D、E、F六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由A到F依次增大。A的某种原子核内只有质子,B元素的某种原子可用于测定文物的年代,C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是原子半径最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D的单质在高温下与C的单质充分反应,可以得到与E单质颜色相同的淡黄色固态化合物。D与F形成的离子化合物DF是常用的调味品。试根据以上叙述回答:(1)E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F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B元素形成的氢化物中氢元素质量百分含量最大值是___________%。(4)D2C2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同周期元素性质从左往右呈现递变性的本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1)A、B、C三种无色可溶性盐分别是由Na+、Ag+、Ba2+、Cl-、NO、CO中不同的阴、阳离子组成。经实验验证知:A溶液、B溶液均可以与盐酸反应,其中A产生白色沉淀,B产生气泡。则A为_______、B为_________。将B和C的溶液混合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2)有一包固体粉末,由CaCO3、Na2SO4、KNO3、BaCl2、CuSO4中的三种物质组成,取样品进行如下实验:从实验可以判断,该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它的组成可能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19、Ⅰ、实验室需要0.1mol/LNaOH溶液450mL。回答下列问题。(1)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A.使用容量瓶前检验是否漏水B.容量瓶用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洗涤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固体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接近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D.配制溶液时,若试样是液体,用量筒取样后用玻璃棒引流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E.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倒转多次,摇匀。(2)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的质量为_______g。在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若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所得溶液浓度______0.1mol/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Ⅱ、下图是铁粉和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仪器A、C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中所装药品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先加热A还是B处?____________。20、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A.萃取分液B.过滤C.重结晶D.蒸馏(1)_______,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物;(2)_______,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获得硝酸钾;(3)_______,分离CCl4(沸点76.75℃)和甲苯(110.6℃)的混合物(4)_______,分离出碘水中的碘21、化学实验有助于理解化学知识,形成化学观念,提高探究与创新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实验室用食盐晶体与浓硫酸在微热条件下反应制取氯化氢气体。(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氯化氢气体的发生装置应该选择装置___________(填装置的编号,下同)。由于氯化氢气体有害,所以实验室用装置D来收集氯化氢,收集氯化氢时,气体从________管(填“a”或“b”)进入。用水吸收多余的氯化氢气体时,应该选择装置__________,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要得到干燥的氯化氢气体,还需要在制取和收集装置之间插入一个装置D,此时D中装入的液体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气体发生在装置的选择要考虑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等因素。实验室制取氧气(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都不用装置B,其原因分别是制取氧气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二氧化碳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标准状况下的200体积HCl气体溶于1体积水中,得到密度为1.12g/mL的盐酸,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B【解题分析】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u和H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B.Fe和C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任何一种,故B正确;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Mn和O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B。【题目点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与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2、A【解题分析】

溶液中钠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将溶液蒸干后,所得固体为氯化钠,由钠的守恒可知,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其质量为:0.5×0.1×58.5=2.925g;答案选A。3、D【解题分析】

①将硫酸钡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离子浓度太小,溶于水的硫酸钡能完全电离出离子,硫酸钡是电解质,①错误;②氨溶于水得到氨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生成的一水合氨电离出离子,一水合氨是电解质,氨气是非电解质,氨水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②错误;③固态氯化氢不导电,液态氯化氢不导电,也不导电,氯化氢溶于水可以导电,③错误;④硫酸氢钠溶于水电离出的阳离子有钠离子和H+,硫酸氢钠是酸式盐,不是酸,④错误;⑤电解质放在水中不一定能导电,例如难溶性电解质,非电解质放在水中也可能导电,例如氨气溶于水,⑤错误。答案选D。4、B【解题分析】

常温下铁只能与稀硫酸反应,氢气与其他物质均不反应,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钾和稀硫酸反应,碳酸钾能与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氢氧化钠只能与稀硫酸反应,所以在常温下两种物质间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最多有5个。答案选B。5、C【解题分析】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大小不同,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属于胶体,故A正确;B.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较小,可以通过滤纸,故B正确;C.用平行光线照射Fe(OH)3胶体时,产生丁达尔效应,NaCl溶液不具有丁达尔效应,因此现象不同,故C错误;D.

Fe(OH)3

胶体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杂质,达到净水的目的,故D正确;故选C。【题目点拨】胶体可以通过滤纸,但胶体中的分散质不可以通过半透膜。6、B【解题分析】

电离的条件是溶于水;硫酸钡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二氧化碳自身不能电离;硫酸钠在水中电离出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题目详解】氯化钠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Na+和Cl−,故A错误;硫酸钡难溶于水,但硫酸钡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所以硫酸钡属于强电解质,故B正确;电解质是自身电离出的离子导电,二氧化碳自身不能电离,所以二氧化碳属于非电解质,故C错误;硫酸钠在水中电离出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是Na2SO42Na++SO42−,故D错误。7、C【解题分析】

根据反应3Cl2+8NH3=6NH4Cl+N2分析,氧化剂为Cl2,还原剂为NH3,氧化产物为N2,还原产物为NH4Cl。【题目详解】A.Cl2为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A错误。B.氯气为氧化剂,氮气为氧化产物,B错误。C.根据反应可知,每8molNH3参与反应,只有2mol为还原剂,6mol不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未被氧化的NH3与被氧化的NH3物质的量之比为3:1,C正确。D.氯气为氧化剂,N2为氧化产物,氯气的氧化性比氮气的氧化性强,D错误。【题目点拨】本题考查氧化还原的综合应用。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中计量数之比不一定等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8、A【解题分析】

0.5L1mol/LFeCl3溶液中n(FeCl3)=1mol/L×0.5L=0.5mol,n(FeCl3):n(Cl-)=1:3,则FeCl3溶液中n(Cl-)=1.5mol,0.2L1mol/LKCl溶液中n(KCl)=1mol/L×0.2L=0.2mol,n(KCl):n(Cl-)=1:1,则0.2L1mol/LKCl溶液中的Cl-的物质的量为0.2mol,0.5L1mol/LFeCl3溶液与0.2L1mol/LKCl溶液中的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mol:0.2mol=15:2,故A正确;故选A。9、C【解题分析】

氮气的摩尔质量是28g/mol、氯气的摩尔质量是71g/mol、氢气的摩尔质量是2g/mol、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是44g/mol,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是22.4L/mol,根据可知,相同质量的不同气体,其体积与摩尔质量成反比,摩尔质量最小的气体其体积最大,所以气体体积最大的是氢气,本题选C。【题目点拨】质量相等的气体,摩尔质量越小,物质的量越大,相同条件下的体积也就越大。10、C【解题分析】

A、可以和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可以是硫酸钡或者是氯化银,所以该澄清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Ag+、SO32-或HSO3-等,A错误;B、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溶液中可能含有大量的CO32-、SO42-或Ag+或SO32-等,B错误;C、加入足量浓NaOH溶液,产生了带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NH4+,C正确;D、先加适量的盐酸将溶液酸化,溶液中引入了氯离子,再产生白色沉淀,无法说明氯离子的来源,D错误;答案选C。11、D【解题分析】

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由信息可知,蒸令气上,则利用互溶混合物的沸点差异分离,则该法为蒸馏,答案选D。12、C【解题分析】

A项,Na元素化合价只能升高,钠只有还原性;H+化合价只能降低,H+只有氧化性;H2O中氢元素化合价可以降低,氧元素化合价可以升高,所以水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A错误;B项,Cl2中Cl元素化合价即可升高又可降低,所以Cl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KClO3中Cl元素化合价可以降低,O元素化合价可以升高,所以KClO3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Fe元素化合价只能升高,Fe具有还原性;B错误;C.Na+化合价只能降低,只有氧化性;K元素化合价只能升高,K只有还原性;Fe2+化合价既可以升高,又可以降低,所以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C正确;D.KMnO4中Mn元素化合价可以降低,O元素化合价可以升高,所以KMnO4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CO中碳元素化合价既可以升高,又可以降低,所以CO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H2O中氢元素化合价可以降低,氧元素化合价可以升高,所以H2O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C。13、C【解题分析】

A.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故A错误;B.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逊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最早提出了葡萄干蛋糕模型又称“枣糕模型”,也称“葡萄干面包”,1904年汤姆逊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西瓜式”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故B错误;C.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带正电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还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行星模型,故C正确;D.核外电子排布规则是指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主要有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洪特定则,不是由卢瑟福根据粒子散射实验提出的,故D错误;答案选C。【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人们认识原子结构发展过程中,道尔顿的原子论,汤姆逊发现电子,并提出葡萄干面包模型,卢瑟福的原子结构行星模型内容。使学生明白人们认识世界时是通过猜想,建立模型,进行试验等,需要学生多了解科学史,多关注最前沿的科技动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14、D【解题分析】

①试管夹是一种专门用来夹持试管的挟持器.需要注意的是在夹持时应该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故①正确;②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失,故②错误;③不能把鼻孔靠近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要用手轻轻闪少量气体进入鼻孔,故③错误;④将固体粉末倒入试管中时,把试管平放,用纸槽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然后缓慢竖立试管,故④正确;⑤倾倒液体时,瓶上的标签对着地面,流出的液体将会腐蚀标签,故⑤错误;⑥烧瓶放在桌上,用力塞紧塞子,将会压碎瓶底,故⑥错误⑦用坩埚钳夹取加热后的蒸发皿,故⑦正确;⑧将滴管垂直伸进试管内滴加液体,将会污染药品,污染胶头滴管,故⑧错误;综上,正确的有①④⑦,答案选D。15、A【解题分析】

A.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微粒,可能是分子,也可能是原子,故A错误;B.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把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所以0.012kg12C

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碳原子,故B正确;C.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时,应指明粒子的种类,故C正确;D.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故D正确;故选A。16、B【解题分析】

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种类,同种元素可能有多种核素;B、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原子,互为同位素;C、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D、质子数相同的微粒,可能为原子或离子。【题目详解】A项、人们已知道了107种元素,同种元素可能有多种核素,则原子的种类远大于107种,故A错误;B项、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原子,互为同位素,则互为同位素的原子,它们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一定不相等,故B正确;C项、40K和40Ca原子中的中子数分别为21、20,故C错误;D项、质子数相同的微粒,可能为原子或离子,如Na、Na+、NH4+等,质子数均为11,但核外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第三周期ⅥA族252Na2O2+2H2O=4Na++4OH-+O2↑从左至右,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减弱,得电子能力增强【解题分析】分析:短周期主族A、B、C、D、E、F六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由A到F依次增大。A的某种原子核内只有质子,则A为氢元素;B元素的某种原子可用于测定文物的年代,则B为碳元素;C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C为氧元素;D是原子半径最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则D为钠元素;D的单质在高温下与C的单质充分反应,可以得到与E单质颜色相同的淡黄色固态化合物,是E为硫元素。D与F形成的离子化合物DF是常用的调味品,则F为氯元素。详解:(1)硫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ⅥA族。(2)氯离子结构示意图是。(3)碳元素形成的氢化物中氢元素质量百分含量最大的是甲烷(CH4),其氢元素质量百分含量为25%。(4)Na2O2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4OH-+O2↑。(5)同周期元素性质从左往右呈现递变性的本质原因是:从左至右,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减弱,得电子能力增强。18、AgNO3Na2CO3Ba2++CO32-=BaCO3↓CuSO4CaCO3、Na2SO4、KNO3CaCO3、BaCl2、KNO3【解题分析】

(1)由离子共存可知,Ag+只能结合NO3-形成硝酸银、剩下的离子中Ba2+只能结合Cl-形成氯化钡、最后的离子结合形成碳酸钠,然后根据A、B能够与盐酸反应的现象判断A、B组成,从而明确A、B、C的名称,书写B和C的溶液混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固体粉CaCO3、Na2SO4、BaCl2、CuSO4溶于水有沉淀、无色溶液,则能排除CuSO4,因为CuSO4溶于水显蓝色;难溶物溶于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说明一定含有碳酸钙,硫酸钠和氯化钡不会同时存在。【题目详解】(1)A、B、C为三种无色可溶盐,则Ag+只能结合NO3-形成AgNO3、剩下的离子中Ba2+只能结合Cl-形成BaCl2,另一种物质则为Na2CO3;A溶液、B溶液均可与盐酸反应,其中A产生白色沉淀,则A为AgNO3;B与盐酸产生气泡,所以B为Na2CO3,C不与盐酸反应,则C为BaCl2,将B和C的溶液混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CO32-=BaCO3↓;故答案为AgNO3;Na2CO3;Ba2++CO32-=BaCO3↓;(2)有一包固体粉末由CaCO3、Na2SO4、BaCl2、CuSO4中的两种物质组成,取样品加水,出现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能够溶于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则该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且硫酸钠与氯化钡不会同时存在;得到无色溶液,该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有CuSO4,因为CuSO4溶于水显蓝色,根据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不存在CuSO4,该固体粉末含有的三种物质可能为:CaCO3、Na2SO4、KNO3或CaCO3、BaCl2、KNO3,故答案为CuSO4;CaCO3、Na2SO4、KNO3;CaCO3、BaCl2、KNO3。【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未知物的检验,注意掌握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明确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反应现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9、B、C、D2.0小于3Fe+4H2O(g)Fe3O4+4H2圆底烧瓶干燥管CaCl2(碱石灰)吸水干燥A【解题分析】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操作步骤:

计算(溶质质量或体积)、称量或量取、溶解、降至室温、转入容量瓶中、洗涤(2~3次,用玻璃棒再次移入)、定容(加水到刻度线下2~3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至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相切)、摇匀、装瓶(注明名称、浓度)。【题目详解】Ⅰ(1)A、容量瓶在使用前必须检验是否漏水,故A不符合题意;B、容量瓶用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洗涤,会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故B符合题意;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固体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接近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故C不符合题意;D、配制溶液时,若试样是液体,用量筒取样后用玻璃棒引流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故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应选B;(2)配制0.1mol/LNaOH溶液450mL溶液,需要选用500mL容量瓶,则n(NaOH)=0.1mol/L×0.5L=0.05mol,则m(NaOH)=0.05mol×40g/mol=2.0g;在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若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导致加入的蒸馏水体积超过容量瓶刻度线,配制的溶液体积偏大,根据c=n/V可知,溶液的浓度偏小,即c小于0.1mol/L。Ⅱ(1)铁在高温下与水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3Fe+4H2O(g)Fe3O4+4H2;(2)仪器A为圆底烧瓶、C为干燥管;C中应装干燥剂如CaCl2或碱石灰;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水蒸气;实验开始时应先加热A产生水蒸气,赶尽装置中的空气,然后再加热B装置。20、BCDA【解题分析】

物质分离与提纯的物理方法通常有结晶法、过滤法、萃取分液法、蒸馏法。物质的溶解性或沸点不同,分离提纯的方法不同。A.萃取分液是利用溶质在与原溶剂不互溶的萃取剂中溶解度的不同,将溶质从原溶剂中转移入萃取剂中的过程;B.过滤是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操作;C.重结晶是利用两种溶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差异,将二者分离开来的操作;D.蒸馏是利用沸点的差异,将液体混合物分离的操作。【题目详解】(1)沙子不溶于食盐水中,所以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物的操作为过滤,故选B。答案为:B;(2)硝酸钾和氯化钠都易溶于水,但随温度升高,硝酸钾的溶解度迅速增大,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所以溶液浓缩后,通过降低温度,可以获得硝酸钾,此分离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