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_第1页
2022年北京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_第2页
2022年北京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_第3页
2022年北京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_第4页
2022年北京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编辑年北京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2022年北京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一、综合性学习

近日,学校准备开展主题为“请党放心,抗疫有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你所在的班级要求每人出一期手抄报。

1.下面是你为手抄报的第一版块找的文字和图片材料。在与病毒对垒的关头,各种社会资源都十分宝贵,人心稳定与否更是直接影响大局。“传谣-辟谣-传谣”怪圈循环,搅得人心不安,还浪费了许多传播资源。正因如此,我们必须让科学权威的信息跑在前面,回应社会大众的关切,对冲谣言生存的空间。面对各种“小道消息”,切莫未经思考就随手转发。多查一查来源,多问一问真相,谣言的“底细”必会显露。当治理越来越精准,公众媒介素养也越来越高,谣言才能真正失去生命力。

(1)下面是四幅抗疫广告宣传截图,请从中选出一则你最喜欢的公益广告词,并说明理由。

我选______中的广告词,理由是:_________

(2)在《古汉语词典》中“底”的义项有:①最下部,底层。②至,引申为止,停滞。③何,什么。④的。根据文段内容及词典释义,你认为文中“底细”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手抄报第二版块的内容,请进行修改。回溯起来,抗疫一年多时间,各类谣言始终如影随行),“病毒变异疫苗无效”不过是捕风捉影、断章取义的又一例。涉疫谣言为何屡禁不绝)传播学中有个著名的谣言公式,即谣言流通量=问题的重要性×信息的不确定性。疫情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全球经济的兴衰,而且关系到每个人健康与否。另一方面,这一话题又涉及医学知识,带有一定的专业门槛,即便专家反复以大白话科普,信息的鸿沟也很难悉数消弭。这就给不法分子借“疫”发挥提供了机会,尤其当下,媒介技术高度发达,一张截图一段视频分分钟就会传遍社交网络,而每一则谣言背后,可能都是一笔流量生意。

(1)对文中方框中依次应填入的标点符号,最正确的是()

A.问号逗号B.问号顿号

C.破折号省略号D.破折号句号

(2)有同学认为画线词语中有错别字,对加点字的读音也有疑问。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回溯”的“溯”应读为“shuò”B.“门槛”的“槛”应读为“jiàn”

C.“如影随行”应写为“如影随形”D.“屡禁不绝”应写为“屡禁不决”

(3)根据语境,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修改。(2分)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

3.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语文李老师还要求你们对各类报刊中关于抗疫报道的文字进行词语使用正误的校对。下列各项加点的成语或词语,其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4.一位同学以对联形式表达对逆行者的赞美。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灭疫除瘟,钦也!国家忠士;

下联:

A.《新闻早报》:有些人总是担心新冠疫情会成为常态,成为人类一大劫难,天天失眠,真是杞人忧天。

B.《都市报》:抗疫这段时间,虽然很多店铺没有开门,万人空巷,但为了战胜疫情,这都是值得的。

C.《青年报》:最近,我市对防控工作不利的7名干部予以免职,问责党员干部232人。

D.《X市日报》: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们停课不停学,坚持做好线上教学,保证网课质量。

二、句子默写

5.默写。

(1)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解说词,引用了中国唐代诗人李白《北风行》中一句诗“燕山雪花大如席”。这一句因为其描写雪景的独特魅力,深受人们的喜爱。请从古诗文中选择两句描写雪景的句子,你选择的是“(①)______,(②)______”。(本试卷中出现的句子除外。每句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三、诗歌鉴赏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包含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简要概括两点。

A.起笔“新”“旧”对比,表达出景物依旧而光阴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惆怅。

B.“几时回”三字折射出词人内心那种企盼西下夕阳返回又知其难返的复杂心态。

C.“独徘徊”的“独”意为“独自”,道出词人独享徘徊于小园香径的欣喜之感。

D.整首词将瞬间的感受与久久的思考熔于一炉,既敏锐,又不乏深沉,耐人寻味。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邹忌讽齐王纳谏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唐雎不辱使命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8.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翻译: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讽刺我过错的人,得上等奖赏。

理解:齐王敢于直面问题,敢于接受批评指责,悬赏求谏,令人敬佩。

【乙】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翻译:几个月以后,每时每刻仍有人来进谏。

理解:齐王奖励进谏的措施收到了奇效,“时时而间进”也说明齐国内忧外患,问题很多。

【丙】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翻译: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因此穿丧服,今天的情形就是这样了。

理解:唐雎针锋相对以“布衣之怒”奋起抗争,挺剑而起以死相拼,最终迫使秦王屈服。

9.根据两篇短文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齐宣王见颜斶①,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简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②垄五十步而樵采者,罪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愿请受为弟子。”——《颜斶说齐王》(节选)

材料二晋毕阳之孙豫让③,始事范中行氏而不说,去而就知伯④,知伯宠之。及三晋分知氏,知伯死于赵襄子⑤手,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仇矣。”乃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涂厕,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者,则豫让也。刃其曰:“欲为知伯报仇!”左右欲杀之。赵襄子曰:“彼义士也,吾谨避之耳。且知伯已死,无后,而其臣至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之。——(节选自《战国策·赵策》,有删改)

【注】①颜斶(chù):齐国隐士。②柳下季:即展禽,鲁国人,又称柳下惠。③豫让: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人,知伯的家臣。④知伯;春秋末期晋国卿大夫。⑤赵襄子:春秋末叶晋国卿,战国时期赵国的奠基人,谥号为“襄子”。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并未直接讽谏,而是以小见大,运用(①)______的方式劝谏;材料一中颜斶则以(②)______的方式使人信服。

(2)《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唐雎与材料二中的豫让都体现了“士”的精神,但有所不同。唐雎“士”的精神体现为:不畏强暴、(③)_______,豫让“士”的精神体现为:知恩图报、(④)_______。

A.诚知不如帝感其诚诚至金开诚惶诚恐

B.虽欲言虽我之死虽死犹生故余虽愚

C.以头抢地以衾拥覆述以文者以一当十

D.长跪谢之闭门谢客千恩万谢负荆谢罪

五、名著阅读

10.名著阅读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A,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1)语段节选自____________,文中的A是________(人名)。

(2)在笔下,A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废玻璃是一种生活垃圾,它的存在既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增加环境负荷,造成大量的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又会带来环境污染,还容易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伤害和不便。【A】据统计,每生产1吨玻璃制品,约消耗700—800千克石英砂、100—200千克纯碱和其他化工原料,合计每生产1吨玻璃制品,要用去1.1~1.3吨原料,而且还要消耗大量煤、油和电。更麻烦的是,废玻璃是一种无法通过焚烧、无法在填埋中自然降解且无法采用一般的物理、化学方法加以分解和处理的废弃物。有研究表明,玻璃及其制品的自然降解时间可长达4000年。对于人类社会来说,这种降解速度实在是太过漫长。【B】另外,玻璃容易破碎,一旦有人或动物试图吞下或舔食玻璃碎片上残存的食物或饮料,就有可能受到严重伤害。【C】由于玻璃制造和加工等原因,废玻璃中一般含有锌、铜等重金属,如果处理不当,可能还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材料二①废玻璃根据其来源可分成日用废玻璃(器皿玻璃、灯泡玻璃)和工业废玻璃(平板玻璃、玻璃纤维)。回收利用废玻璃有什么好处呢?废玻璃加以回收利用,能产生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每回收利用1吨废玻璃,可以节约0.58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1.26吨,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1.16吨。采用这种处理方式主要集中在包装玻璃容器方面,如啤酒瓶、饮料瓶等。如果在有效期内提高它们的重复使用次数,不但可以提高利用效率,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以啤酒瓶为例,重复使用一个啤酒瓶所节省的能源可以使)(40)瓦的灯泡持续亮)(4)个小时)。据了解,目前,占玻璃包装容器产量1/3的包装瓶能够被重复使用,我们必须清楚当前所面临能源紧缺问题,如果玻璃厂能充分利用来自各方面的废玻璃这一原料资源,不仅可节约能源及纯碱,而且对改善环境也能起到一定作用,计算显示,当所用碎玻璃含量占配料总量的60%时,可减少6%—22%的空气污染,并节约6%的能源。②对于绝大多数废玻璃来说,若要在“来生”重新以玻璃的面目现身,并不像那些废啤酒瓶或是汽水饮料瓶一般“幸运”,它们需要下大力气“洗心革面”,甚至还要回炉“锻炼”一番。

材料三①英国、丹麦、瑞典、瑞士等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在玻璃生产企业和城市居民区,以及其他社会公共场所设置废玻璃回收集装箱,进行废玻璃的回收与利用。英国于1997年底建立了玻璃再生中心,以增大废玻璃的利用率。在德国的城市居民区,公园、商店、工厂、酒吧和其他地点,共设置5000多个回收集装箱。瑞士在1100多个大小城镇进行定期的废玻璃回收工作。②几十年来,欧洲多国实施的废玻璃回收计划成效显著。2022年,欧盟对65%的玻璃包装进行了回收,共有255亿个玻璃瓶和玻璃罐被回收,且回收率稳步增长,比利时和瑞士的玻璃包装回收率接近100%、欧盟对废玻璃的回收远远领先于其他材料。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甚至出现了一种能自动分拣各色玻璃的智能玻璃回收箱。如按2022年的回收量推算,西欧每年节省46%以上的玻璃原料,在能源节约方面相当可观,因为每回收1吨废玻璃,可节约100千克燃料,而且可减少石英砂的用量,促进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选文有删减)11.选出下列对以上三则材料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12.材料一中A、B、C三处说明顺序不合理,请排列出合理的顺序并说明理由。

13.材料二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A.废玻璃是一种无法通过焚烧、无法在填理中自然降解且无法来用物理、化学方法加以分解和处理的废弃物。

B.废玻璃的回收利用没有时间限制,我们可以提高它们的重复使用次数,有效提高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C.面临能源紧缺问题,如果对废玻璃加以充分利用,就可以节约能源及纯碱,对改善环境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D.几十年来,欧盟的玻璃包装回收率接近100%,对废玻璃的回收远远领先于其他材料,促进了环境保护。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新年出行①年初一,鸡叫头遍,尽管天还未亮,财叔便从被窝里钻了出来,揉了揉睡意惺忪的眼睛,急急忙忙穿好衣服,点燃香烛,诚惶诚恐地敬过先人,准备出行。②本来财叔是不打算新年出行的,孤零零一个人,屋里穷得叮当响,哪有那么多讲究?③年前,眼镜三毛来送年货,怂恿他说:“财叔,新年只要你第一个出行,包你捡到宝贝。若打空转身回来,我封个大红包赔你!”三毛说这话时紧盯着财叔,镜片后那双小眼睛闪闪发亮。灶台上焙的那挂满地红的万字鞭,就是那天他带过来的。按照老祖宗留下的规矩,新年出行,鞭炮要一炸到底,万万不可中间熄火,炸哑。④他们这儿至今仍保留着新年出行的习俗。沿着村边转个圈,惊喜中捡回件颇具象征意义的物件,也有预先藏好的,讨个好彩头,求得一年的好兆头。⑤财叔打开门,炸响鞭炮,一股冷风扑面而来,让他打了个寒颤。这要下雪又不下雪的鬼天气,贼冷。财叔伸长的颈脖赶紧缩了回去,手连忙插进大衣里,身子一趔趄,心里打起退堂鼓:自己几斤几两算得清楚,能有甚好兆头?⑥但一想到三毛那双闪闪发亮的眼睛,若是看到他并不领情,出个行都畏缩不前,不知会有多失望。⑦财叔走出屋场坪,见前方影影绰绰中有两个黑影立在路中间,吓了一大跳,这么早谁会站在寒风中等他?莫非是传说中的小鬼挡道?硬着头皮走近一端详:两捆半大小子高的棍子柴。估摸着是三毛弄的,“柴”“财”谐音,愿他今年发大财,过上好日子。⑧去年财叔走背字,养猪猪瘟,养鸡鸡死,养鱼,一场山洪掀个底朝天,倒霉透顶!虽说这些都是三毛捣鼓来的,但他却从此一蹶不振,打不起精神。希望的火苗在心里也一点点熄灭。财叔叹气说:“命里只有八升米,无论如何不满斗。”索性打起懒主意,反正现在政策好,干脆等着吃低保。三毛多次来劝他:“穷不能穷志气,输不能输信心。”三毛就是说破天,财叔也不为之所动。⑨三毛是大学生,读了一肚子的书,却把人读呆了。这些年村里人像中了邪似的往城里跑,财叔要不是小时得过小儿麻痹症,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也会跟着跑的。三毛却从城里踅回了村里,看到财叔没起色,总想帮一把。⑩这两捆哑巴柴棍,未必就是三毛所说的宝贝吧?这也太平常了吧,鬼才稀罕!诓他来吹北风,就这宝贝?黑暗中财叔鼻子眼里重重地哼了声,一脚将其踹倒在路旁,心中十分恼火,恨不得就转身打道回府。⑪新年出行,要的是一路顺风走到底,切忌打转走回头路,风架着财叔只有继续前行,浑身冷得筛糠。⑫再往前走是眼山塘,更是个大风口,无论是顺时针出行还是逆时针出行,想绕都绕不过去。⑬走在山塘的堤坝上,果然风更大,呜呜地叫。凛冽的寒风如割肉的刀子,一刀一刀割在财叔脸上,辣痛。如今村里人少,山塘无人管理,堤坝上的灌木丛长成了小树林。风刮得路旁的树枝像拿着无数根鞭子,毫无情面地死劲抽打他,抽得他抱头鼠窜,样子十分狼狈。⑭突然眼前掠过道白色的弧线,如同沉沉黑夜里的一道闪电,一条白练从水中一跃跳到了堤坝上,刺亮。猝然惊愕,定睛一看:树枝下一条大鱼摇头摆尾活蹦乱跳。顿时财叔只觉得血往上涌,心咚咚咚地都快跳到了嗓子眼儿,不顾一切地扑了上去,手忙脚乱中抱住这条大鱼就往家跑。兴奋得一路狂奔,大声喊道:“我抓到大鱼了!年年有余!年年有余!”⑮财叔高一脚低一脚地刚跑到屋场坪里,还没进屋,朦胧中只见三毛匆匆赶来。老远就冲他道喜:“恭喜财叔!贺喜财叔!鲤鱼跳龙门,好兆头啊!好兆头!”⑯阴云密布的天空终于绽开道缝,泻下一线亮光。就着熹微财叔看清楚这是条金丝鲤,翕动的腮帮上还系有一截被扯断的细线……抬头再看三毛,镜片后那双小眼睛里有两颗亮亮的泪珠滚动。财叔再也控制不住,破天荒头一次当着小辈的面痛哭起来。⑰这时天已大亮,静谧的山村里,出行的鞭炮声渐次响起,此起彼伏,如阵阵春雷……14.根据提示,填写表格。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准备出行看见柴棍②明晓真相打退堂鼓①兴奋③

15.文中有多处伏笔暗示了财叔新年出行是三毛策划的,请找出来并简要概括。(答出两点即可)

示例:第③段写三毛怂恿财叔新年出行,保证财叔能捡到宝贝。

16.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章最后一段。

17.阅读下面材料,了解本文创作背景,然后做题。

材料一: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这一概念,国务院制定出台了《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由此在全国范围内拉开了精准扶贫工作的序幕。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苦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这两者是“精准扶贫”必备要素。“贫穷”本身并不可怕,精神上的贫穷比物质的贫困更可怕。贫困群众是一个主体,只有帮助他们彻底扶起“志气”和“智气”,才能激发他们脱贫的动力。

(1)小说主要是围绕①_________________这一矛盾冲突展开故事情节的。

(2)结合材料二可知,三毛极力怂恿财叔“新年出行”是为了②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多少汉语表达的滋味泯灭于动辄“死去活来”的流行语徐默凡①近来,不少简单粗暴型的网络流行语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视野,一点点小成果就是“yyds(永远滴神)”,一点点小激动就是“awsl(啊我死了)”,一遇到困难就是“大无语”,稍有点起色又“杀疯了”,不管是赞叹还是嘲讽说一句“绝绝子”总没错……至于“笑死”“美爆”“丑哭”之类更是天天见面,不绝于耳。这样的流行语背后有什么共性?它们为什么会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语言潮流?它们会怎样影响汉语表达?②上述流行语的语义共性都是极度夸张,语不惊人死不休,靠极致性表达实现大众广泛传播的效应。其实,日常语言中的高程度表达也很常见,汉语中的相关词语就有“很”“非常”“特别”“极其”“厉害”等,但是网络语言呈现出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极致表达大量涌现,带有浓烈的夸张色彩:二是随意使用最高级,导致语义贬值严重。③网络交际中的极致表达形成势不可挡的流行趋势,主要根源在于语言使用和传播方式的巨大变化。④极致词语的泛滥使用,固然是网络传播的特点应运而生的,但显然会对我们的语言表达产生一系列影响。⑤首先,不管什么情况都是最高程度,也就失去程度表达的价值。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事件是纷纭复杂的,人物是性格异的,事物是千姿百态的,如果都用一句“奥利给”或者“yyds”来概而言之,在失去表达丰富性的同时,也就失去了表达的精确性。⑥其次,大量极致词语不仅语义泛化缺少明确的语义特征,而且在语形上也往往“粗制溢造”,没有语言美感和语言智慧。言之无文,行之不远。⑦更值得警惕的是,滥用极致词语会对我们的思维活动产生深远影响。滥用极致词语会诱导简单化的思方式。我们观察对象、思考问题依靠的语言,语言简单粗暴,思维也就简单粗暴,如果下意识之间跃出脑海的都是极致性词语,就会使我们不再去辨析对象之间的精细差别,不再去体会事物之同的复杂关系,语言把简单的表达模式强加给我们,我们不知不觉就成了语言的奴隶。我们不再精益求精,不去追求炉火纯青、游刃有余、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的各种境界,因为“yyd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