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云内动力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1页
浅析云内动力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2页
浅析云内动力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3页
浅析云内动力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4页
浅析云内动力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云内动力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法众多且花样百出,惯用的手段之一是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调节企业当期利润,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则中给盈余管理留存的空间,通过大额计提和转回资产减值准备来实现操纵企业当期利润和达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的。由此可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日益增多说明了资产减值准则确实存在缺陷。在此背景下研究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深入剖析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有利于发现现行资产减值准则中的漏洞,有助于完善资产减值准则,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本文研究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的理论意义也正在于此。本文以云内动力为例,重点分析该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关键词:资产减值;盈余管理;上市公司;云内动力

目录一、相关概念及概述 3(一)资产减值 3(二)盈余管理 3二、云内动力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 3(一)云内动力公司背景 3(二)云内动力进行盈余管理的具体行为分析 6(三)云内动力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 9(四)云内动力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的原因分析 9(五)云内动力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分析 10(六)云内动力资产减值盈余管理行业对比分析 10三、云内动力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 11(一)资产减值准则中存在人为可操作领域 11(二)禁止非流动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对抑制盈余管理的效果不显著 11(三)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工作中的失职 11(四)资本市场监管制度的缺陷 12四、解决云内动力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12(一)针对资产减值准则的对策 12(二)转回资产减值仍然有必要性 13(三)加强外部审计监督 13(四)针对资本市场监管的对策 13五、总结 14参考文献 15一、相关概念及概述(一)资产减值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这里的资产,除了特别规定外,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二)盈余管理盈余管理主要具备这样一些涵义:第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它包括经理人员和董事会。尽管经理人员和董事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并不完全一致,但他们对企业会计政策和对外报告盈余都有重大影响,企业盈余信息的披露由他们各自作用的合力所决定。第二,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即会计收益)。在雪珀的定义中,盈余管理不仅仅指对会计收益的调整和控制,而且包括对其他会计信息的披露的管理,但是对会计收益以外的财务数据的操纵并不具有普遍的意义,它所具有的经济后果相对而言要小得多。如果将其纳入盈余管理的范畴反而会影响对盈余管理本质的把握。第三,盈余管理的方法是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综合运用会计和非会计手段来实现对会计收益的控制和调整,它主要包括会计政策的选用,应计项目的管理,交易时间的改变,交易的创造等。第四,盈余管理的目的是盈余管理主体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中又包括管理人员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董事会成员所代表的股东利益的最大化。综上所述,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GAAP(或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二、云内动力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一)云内动力公司背景1.云内动力公司简介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地处云南省昆明市北市区,毗邻风景秀丽的世博园和金殿风景名胜区。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由云南内燃机厂作为独家发起人改制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属国家大一型企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520户企业之一,具有五十年从事柴油机开发生产的历史,开发和生产能力居国内同行业前列。公司拥有成都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和达州汽车有限公司两个子公司,为国内多缸小缸径柴油机生产、销售量最大的企业,具备了年产40万台柴油发动机和3万辆载货汽车的产能。截至2009年底,公司总资产43亿元,净资产25.7亿元。2.云内动力公司的经营现状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多缸小缸径柴油发动机生产企业之一,除本部外拥有昆明雷默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成都云内动力有限公司、云内动力达州汽车有限公司等子公司。2009年中国机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百强企业中公司名列第87位,截至目前公司总资产45亿元,净资产27亿元。多年来,公司始终坚持走技术创新之路,同时把管理创新作为发展的保障条件。通过自主创新、合作开发、引进消化、院所合作等多元化方式开展工作,使主导产品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并成为欧Ⅲ、欧Ⅳ水平先进柴油机的重要研发基地,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实力。公司采用直喷、增压中冷、电控共轨等技术的“90、95、100、102”系列商用车柴油机,排放达到国Ⅲ水平,具有优良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可靠性,各项性能指标处于国内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平。公司采用国际最新柴油机先进技术,开发出达到国Ⅳ排放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绿色节能环保型D16TCI、D19TCI及D25TCI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获得了39项专利,并先后与国内多家乘用车企业的SUV、MPV和轿车等车型配套。公司已成为首家产品跨乘用车、商用车领域的柴油机生产企业,“云内动力”成为中国内燃机行业知名品牌。公司拥有20余条生产线,公司已具备柴油发动机50万台的生产能力。3.云内动力公司财务状况简介表1云内动力公司财务状况2018-12-312018-09-302018-06-302018-03-31偿债能力分析流动比率1.19281.27941.27401.2111速动比率0.99231.01911.04870.9642资产负债率54.877252.803354.948354.0522流动资产率59.281459.512063.530361.8632应收账款周转率5.07843.15182.44201.2061应收账款周转天数70.890085.670073.710074.6200长期债务与营运资金比率0.54040.48380.37190.2757现金比率0000利息保障倍数4.65355.17688.243412.0710资本结构分析股东权益比率0.82150.89290.81890.8491长期负债比率0000股东权益与固定资产比率0000产权比率1.21721.11991.22111.1777长期资产与长期资金比率0.57660.64090.59680.6240资本化比率0000固定资产净值率0000资本固定化比率0000清算价值比率0000固定资产比重0000经营效率分析存货周转率4.78222.94052.13341.0993固定资产周转率2.48201.67711.19910.6644总资产周转率0.56530.39260.27650.1549存货周转天数75.280091.820084.370081.8700总资产周转天数0000流动资产周转率0.95640.66290.45060.2562流动资产周转天数0000股东权益周转率0000获利能力分析总资产利润率0000主营业务利润率0000净资产报酬率0000总资产报酬率2.87032.40322.00351.3983销售毛利率12.219013.838314.731116.3935销售净利率3.51464.26325.50717.0527成本费用利润率0000营业利润率3.97794.91856.37208.1309主营业务成本率87.781086.161785.268983.6065股本报酬率0000非主营比重0000主营利润比重0000三项费用比重7.69868.11428.67338.0891发展能力分析每股收益增长率-20.80545.43485.8824-5.8824每股股利增长率0000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10.552613.23439.467510.6995主营利润增长率0000净利润增长率0000净资产增长率0000总资产增长率14.30568.937613.852812.3491固定资产增长率0000每股资本公积1.18871.18871.18871.1887每股未分配利润0.46940.45990.45280.4723现金流量分析销售收现比率97.7189128.2381119.4513101.7769购货付现比率0000经营现金净流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13.470017.5555-4.0026-23.4348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0000经营现金净流量对净利润的比率0000经营现金净流量对负债比率0.13010.1252-0.0189-0.0635现金流量比率0.14360.1421-0.0208-0.0672投资收益分析股息发放率0000普通股获利率0000本利比0000市盈率市净率投资收益率0000(二)云内动力进行盈余管理的具体行为分析1.坏账准备的计提对净利润的影响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根据期末应收账款的账龄的长短来分析应收账款的回收金额,以此预计坏帐损失,按准则要求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坏帐准备的计提比例,为如实反映企业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企业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1)企业应向债务人实证应收账款,对应收款项的不回收性进行评价。(2)企业在确定计提比例时,对历史发生坏账损失的记录较少,且债务人的信用较好,企业仍可以在较低的水平上计提坏账准备。(3)企业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应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情况进行合理地估计。(4)有确凿证据表明某项应收账款不能收回,可全额计提坏账准备。通过以上方法如实合理地确定应收账款的计提比例,真实反映企业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企业是根据应收账款账龄的长短来设置计提比例的,当企业经济效益好的时候,企业可以将个别金额较大应收账款的账龄划分长一些,其计提比例较高;将有些金额较小应收账款的账龄划分为短一些,其计提比例较低,从而起到调整应收账款计提比例的作用,以增加坏账准备计提的金额,调减本期利润;反之,当企业经济效益差的时候,则将个别较大应收账款的账龄划分短一些使其计提比例较低;对个别较小应收账款的账龄则随意划分,因为份额较少,可省略不计,从而起到调整应收账款计提比例的作用,以减少坏账准备计提的金额,以调增本期利润。2.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对净利润的影响按照新的会计制度和新的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如由于存货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应按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准则规定,存货跌价准备应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量,如果某些存货具有类似用途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且实际上难以将其与该产品系列的其他项目区别开来进行估价的存货,可以合并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照存货类别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长期以来,存货是按照历史成本计价的,所谓历史成本是指存货按照取得的实际成本入账的,企业采用历史成本计价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过去我国是计划经济,商品的价格是稳定,一般不会出现跌价现象,二是历史成本计价提供的数据是客观的且于确定。而目前我国处于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存货的价格由市场决定,而不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产品的更新换代,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使老的存货面临着淘汰的危险,如果仍然以历史成本计价,显然不符合会计的谨慎性原则,也不能实事求是地反映企业存货的真实价值。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由于准则允许企业自行决定计提跌价准备,可采取单个计提、分类计提或全部计提,这样当一些企业当期利润实现较差时,同时,当期存货历史成本或多或低于可变现净值时,该企业就可以采用总额比较法,从而以较低的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以减少本期亏损;反之,一些企业当期利润实现好时,为了来年的经济效益,它就采用单个存货比较法,从而以较高的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以减少本期利润。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对净利润的影响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当出现了以上因素时,企业应于当期根据谨慎性原则要求,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发生的损失,并实事求是地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如实地反映固定资产价值的现状。但是,有些企业为了当期追求利润的需要,当企业经济效益好的时候,企业就将谨慎性原则抛在脑后,多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设置秘密准备,虚减企业资产和利润;而当企业经济效益亏损严重时,不提或少提以及冲回多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从而虚增企业的利润和资产,在上述情况下,企业就不能客观如实地放映企业的真实盈亏,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固定资产价值的增加和减少。固定资产发生损失,技术陈旧或其他经济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这种情况称之为固定资产减值,预计可收回金额通常可以按照市价确定。对于已经发生的资产价值的减值如果不予以确认,会导致资产的价值虚增,其结果是导致企业虚盈实亏,即不符合会计真实性原则,也有悖于稳健性原则。因此对那些已经没有经济价值,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固定资产必须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但不能随意地计提,企业一般要考虑以下因素:⑴资产的市价在当期大幅下跌,其跌幅大大高于因时间推移或正常使用而引起的下跌;⑵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因素、企业经营环境,或是资产的营销市场,在当期发生或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⑶市场利率或市场的其他投资回收率在当期已经提高,从而很可能影响企业计算资产使用价值时采用的折现率,并大幅度降低资产的可回收金额;⑷企业的净资产账面金额大于其市场化金额;⑸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实体损坏;⑹资产的使用或预计使用方式或使用程度已在当期发生或近期发生重大变化;⑺内部报告提供的证据表明,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或将要比预期的差。4.资产减值准备总额对净利润的影响投资准则要求,企业应当定期对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逐项进行检查,至少于每年年末检查一次。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变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应将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投资账面价值的金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企业持有的长期投资有的有市价,有的没有市价。对持有的长期投资是否计提减值准备,可以根据下列迹象判断。对于有市价的长期投资可以根据下列迹象判断是否应计提减值准备:市价持续2年低于账面价值,该项投资暂停交易1年或1年以上;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严重亏损;被投资单位持续2年发生亏损;被投资单位进行整顿、清算或出现其他不能持续经营的迹象。对无市价的长期投资可以根据下列迹象判断是否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影响被投资单位经营的政治或法律环境的变化,如税收、贸易等法规的颁布或修订,可能导致被投资单位出现巨额亏损;被投资单位所供应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因产品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被投资单位财务状况发生严重恶化;被投资单位所在行业的生产技术等发生重大变化,被投资单位已失去竞争能力,从而导致财务状况发生严重恶化,如进行清理整顿、清算等;有证据表明该项投资实质上已经不能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其他情形。这里所说的“判断”主要是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做出主观的职业判断。客观的说,由于每个企业实际情况的不同和每个会计人员的价值观的不同,可能会使判断的结果有所偏差,这也是在所难免的。但是,某些企业却利用这个空子为达到自身的目的,对资产减值在提与不提之间随意判断。当一些企业本期经济效益好,主营业务利润完成额高于本期利润计划指标时,则利用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调整当期利润指标。当企业投资环境已经恶化,从理论和实践上确认长期投资已发生减值,并大量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以减少本期利润实现额。同时也为来年利润的完成埋下伏笔。反之亦然,从而达到控制本期利润的目的。(三)云内动力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云内动力具有强烈的利用“资产减值准则”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体现在避免退市和为资产重组铺平道路两个方面:具体说来,根据云内动力的说明,由于执行新会计政策的需要,2015年其计提了大量的减值准备,由本可微盈,变为亏损9000多万元。面对这一既成事实,为避免退市风险,云内动力采取的应对策略是尽可能地将亏损集中到2006年,从而减少“关键年度”2007年计提减值准备的压力。简单计算可知,如果云内动力将2016年增加计提的2.13亿元的减值准备,少计提14%,即将约3000万元的减值计提放到2007年进行,则2017年云内动力净利润将由盈利2967万元变为亏损33万元,则其面临退市就仅有一步之遥了。很难想象,2016年的减值计提是纯属巧合,恰好使云内动力顺利地避开三年连续亏损,而没有任何人为规划。(四)云内动力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的原因分析云内动力是一家以柴油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为主业的企业。对于这一类高新技术企业而言,研发力量和技术专利数量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延续的保障。此类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又是技术、知识密集型企业,人才对于这类型企业非常重要,优秀的人才通常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样的现象就使得本身就竞争激烈的行业之中,对于人才的争夺更加激烈。与此同时,高薪技术企业中的员工流失现象也是比较常见的。尽管企业可以通过吸收和培养新的技术人才,但是需要考虑到新人才与企业的适应性以及培养的成本。因此,企业要从内部入手,设法保留业务骨干,为企业发展助力。本次云内动力资产减值的实施,对于公司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很有帮助,也能够留住更多的优秀员工,吸引更多的优秀员工,增强员工的团结性,使得公司更具活力。(五)云内动力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分析应计项目操控是指企业对账面利润的调整,在利润发生改变的同时会伴随资产、负债项目的改变,而这会在利润表上体现出来。例如低估坏账准备会产生超额应计项目,增加当期会计盈余,而当应收账款不能收回时,企业确认为坏账损失,这时超额应计项目便发生了反转,降低了未来期间的会计盈余。因此,超额应计项目对当期收益的增加会被未来期间的反转效应所抵消。同理,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造成了当期利润计算偏低和期末存货成本减小,这将导致以后期间的销售成本偏低,因而企业的利润反弹。尽管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在时间上存在反转效应,操控能力此消彼长,但是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中应收、应付账款与存货等应计项目具有短期流动性,其操控是基于会计处理,没有改变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只影响企业短期业绩,而对其长期业绩没有作用。相反,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是企业直接对日常生产、交易活动的调整,主要有销售操控、生产操控和费用操控三种手段。销售操控通过在年末提高折扣刺激产品销售,增加企业收益;生产操控通过增大产品生产,降低单位生产成本;费用操控则通过削减研发、广告等开支降低企业费用支出。这些手段在短期内或增加收益或降低成本,最终在企业财务报表上体现为利润的提高。然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毕竟使企业经济行为偏离了最优决策,破坏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将影响企业的长期业绩。(六)云内动力资产减值盈余管理行业对比分析由于我国上市公司面临着诸多的监管,而这些监管又往往以较为单一的财务指标作为评价依据,因此上市公司管理层为了迎合管制,必然会利用各种手段来进行盈余管理。有关学者对资产减值准备通过不同的方法和视角进行了实证研究,较一致地得出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结论。向凯(2004)对我国配股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实证研究表明,资产减值与坏账准备项目和经营性应收项目等两个项目是以配股为动机的盈余操纵的主要手段。赵春光(2006)对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减值前亏损的公司会以转回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来避免亏损,减值前盈利的公司会以转回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来避免盈余下降。近几年,某些上市公司趋于自身利益的驱动,大玩“减值冲回”游戏,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熨平”企业业绩,从而达到保牌、摘帽、增发、配股目的的现象更是层出不穷。三、云内动力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一)资产减值准则中存在人为可操作领域在很多无法得知类似交易信息的情况下,还需要用其它的方法来协助判断,如评估。假定中介机构的公信力较高,我们可以请资产评估机构的资产评估师来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但是我国评估行业发展不够成熟和完善,评估方法和结果有很大弹性,执行中人为操纵的可能性也无法控制。这些都给公允价值的实际应用带来重重困难。(二)禁止非流动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对抑制盈余管理的效果不显著新会计准则规定某些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以后期间不得转回,这是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差异之一。从防止企业为调节利润秘密计提减值准备角度来看,新准则中的这一规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做法;但从会计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缺乏理论依据和可操作性,也与国际通行做法存在矛盾。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目的是为了使调整后的资产价值更符合客观实际,但如果减值恢复时不转回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也就不能真实地反映资产负债表日资产的真实状况。同时,这与新会计准则定位的“企业会计应当如实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有用信息,以满足有关各方的信息需要,有助于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并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这一会计目标相违背。新会计准则大都集中在长期资产不可转回的同时,又规定短期资产减值准备如存货、短期投资、应收款项等的减值处理由其他的准则来规范,递延所得税资产、金融资产等也排除在不可转回范围之外,即减值准备禁止转回只是关掉了一个窗口,企业在应用新准则后仍然可以继续利用短期资产减值准备来操控利润,如企业仍可运用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减值准备来进行盈余管理。(三)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工作中的失职新会计准则是按照资产种类进行减值准备计提,各项减值准备的计提只是作了原则上的规定,至于具体怎么计提、计提比例为多少,则完全由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判断,这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我国目前市场经济还不完善,各种资产信息、价格市场机制尚不健全,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算也因为预计现金净流量、资产使用年限、折现率均比较难确定;对其确认和计量已超出目前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使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缺乏依据,甚至需要请用外部的专业评估机构才有可能估算。因此,计提是否合理不易确认。资产减值准则规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但存货可变现净值、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其结果会因人而异,导致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弹性过大。又使得不同的企业根据不同的需要而作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这些都给企业管理当局粉饰财务报表和经营成果提供进一步的可能。(四)资本市场监管制度的缺陷由于资产减值准备项目性质的特殊性,资产减值审计也一直都是难题。一方面,它本身就属于容易产生错报、漏报的会计项目,审计过程中涉及的资产及其明细种类繁多、金额巨大,主观因素和不确定性因素较大,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转回、核销等计算较为复杂。如管理当局动机不纯,蓄意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会计利润,那么往往是经过周密策划和多方掩饰,注册会计师很难通过一般测算得知或常规检查所能发现,导致资产减值准备审计风险具有潜隐性。另一方面,资产减值准备再确认缺乏权威性。客观地讲,企业外部人员对企业的资产性态、使用价值知之甚少。企业原来的资产哪些已不再是会计定义的资产,哪些已严重贬值,他们很少有发言权。对资产减值准备的外部审计监督存在较大难度。四、解决云内动力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一)针对资产减值准则的对策1.减少资产减值准则中人为的可操作空间我国会计制度对资产减值确认和计量的规定较为原则化,国际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的规定比较具体和全面,操作性相对较强。我们可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资产减值的会计规范,制定操作性比较强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具体指南或具体标准,以指导企业会计的实践操作能力。2.减少会计人员主观判断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和计量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如对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的判断,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存货可变现净值及长期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定等都需要会计人员有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反映,它不仅需要会计人员对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的准确理解和掌握,也需要对企业客观经济环境和经营目标进行全面深入了解。而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职业判断能力不强,因此,会计理论界和有关部门既要大力宣传和解释新制度、新准则的要点,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又要完善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加大对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和指导的力度。同时,会计人员要有自己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主动、积极、努力学习,大胆探索,注重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判断能力。3.改革短期资产减值的计提方式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这样规定的初衷是为了防止企业通过在当期过度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在下一期转回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的规定不仅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不相符合,也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很可能偏离实际情况,是谨慎性原则的滥用。并且单独规定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也并不能防止企业通过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因为包括存货、应收账款在内的短期资产的减值准备是可以转回的。因此,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固定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当原计提减值的原因消失时,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当可以转回,只有这样才符合计提资产减值的本质,也使固定资产的期末账面价值更接近其市场价值。(二)转回资产减值仍然有必要性虽然会计准则限制了部分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但企业仍可利用存货、金融资产等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和转回来操纵利润。因此,完善资产减值损失相关准则,对该部分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条件加以限制性是非常必要的。(三)加强外部审计监督由于资产减值准备目前已成为有些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重要工具,这样发生错报的风险越来越大。极大地增加了注册会计师和会计事务的审计风险,也增加了注册会计师的工作难度和审计成本,因此应尽快制定相关的独立审计准则,明确各项减值准备的具体审计程序。可以通过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遏制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的操纵,当然,审计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经验和专业判断,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计划来实施审计工作,如有必要应当利用专家工作,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评价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否合理、披露是否充分。加强以独立审计为核心的外部监督,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作用,以确保资产减值会计的合理运用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四)针对资本市场监管的对策1.完善资本市场监管制度目前有些企业采用资产减值会计手段调节会计数据,进行所谓“盈余管理”来调节利润,这样不仅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诚信度,而且也使会计的信誉受到挑战。对于参加会计资料造假的相关违法主体,不仅要明确其法律责任,还要提高法律责任的威慑程度。因此,就需要有关部门对企业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财务检查。对于查出的违规、违法的会计行为,必须追究相关人员和企业法人的法律责任,提高法律的威严和严肃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只有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执法必严,才能真正规范企业会计的行为,打击利用会计手段造假行为,保证企业正常运作,维护投资者利益,才能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2.强化减值信息披露和提高信息透明度由于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均以公允价值为基础,所以进一步完善资产信息和价格体系十分必要。在进行资产减值判断时,企业除了依靠内部有关信息外,外部信息也是减值迹象判断的重要条件。目前除上市公司股票投资及上市债券投资以及部分商品在市场上有价格信息外,大部分商品、股权等难以确定其可收回金额。随着我国市场体系的逐步建立,建立公开的市场价格体系,同时建立全国联网的价格体系查询平台,有利于各种价格的查询,完善市场资产的估值体系,使估值接近公允价值,以减少资产减值会计中的主观判断因素;同时我国应出台相应的指导性法规,使信息市场规范化,使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有可靠的依据,提高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可操作性,增强资产减值信息的公允性和客观性,从而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五、总结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和企业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逐渐增多。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中存在资产“泡沫”,并且由于计提和转回资产减值的条件是模糊的,而上市公司在净资产收益率等方面要符合有关法律的规定,因此还存在较多问题。国内外学者对盈余管理的研究越来越多,但研究的内容大都比较笼统,没有深度,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第一,内容方面:大多偏重于理论和概念的分析,缺乏对现实问题解决方案的思考;第二,表达形式方面:大多偏重于文字描写与叙述,缺少对某个公司或者某种行业具体数据的分析;第三,分析范围方面:大多偏重对整个盈余管理动因及手段进行分析,缺乏对盈余管理某一动因或手段的具分析。同时,对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这一手段国内外学者所做的研究相对较少。由于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经营特点,因此我们需要立足于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具体情况,来分析和研究资产减值盈余管理。

参考文献[1]翟玲玲,吴漩,张丹尼.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政策的研究[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4(4):15-22.[2]王培,邵君品.万损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4(2):88-91.[3]赵盈盈.八项计提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报.2015(3):14-19[4]赵业佳、柳岚芳、李俊静.避免万损的盈余管理程度: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比较[J].会计研究,2015(2):44-51[5]谭燕.资产减值准备与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管制一来白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8(11):129-142[6]王欣.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应去道德化种规范分析[J].会计研究,2016(3):47-53[7]钱晓岚.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成因.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策[N].2012(5):119-123[8]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策[J].会汁研究,2013,9:25-35[9]孙铮,王跃堂.资源配置与盈余操纵之实证研究策[J].财经研究,2014,4:3-9[10]陈建岐.当谈盈余管理对策[J].财会月刊,2015,18:26-27[11]顾兆峰.论盈余管理策[J].财经研究,2014,3:33-38[12]张永奎,刘峰.制度安排与会计信息质量策[J].会计研究,2016(7):7-15[13]秦荣生.财务会计新课题:盈余管理策[J].当代财经,2014(2):55-60[14]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评述策[J].会汁研究.2015,9:37-42[15]吴江涛.盈余管理的原因及其抑制剖析策[J].财会月刊,2014,1:21-22[16]宁亚平.盈余管理的定义及其意义研究策[J].会计研究,2015,9:62-66[17]陈冬华.论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应去道德化种规范分析的路径策[J].会计研究,2013,3:[19]Schipper.Shaw.Wr;te-offasAccountingProcedurestoManageProcedures[J].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2012(26):91-120[18]Edward.TohnR.Meyer.AssetWritedDowns:ManagerialIneentivesandSeeurityReturns[J].TheJournalofFinanee,2013(42):64-68[20]Paul.GWilson.LDeAngelo.EvidenceofEarningsManagementfromtheProvisionforBadDebts[J].JournalofAccountingRwsearch,2014(26):1-33[21]Jordan.ThepoliticaleconomyofSMEfinancingandJapan'sregiproblems[J].Pacific-BasinFinanceJournal,2015,(15):353-367.[22]RanZhang,ZhengfeiLu,KangtaoYe.Howdofirmsreacttotheprohibitionoflong-livedassetimpairmentreversals?EvidencefromChina[J].JournalofAccountingandPublicPolicy,2010,29(5).

AnalysisontheProblemsan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