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技术要点_第1页
玉米栽培技术要点_第2页
玉米栽培技术要点_第3页
玉米栽培技术要点_第4页
玉米栽培技术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一、玉米的生物学基础1、玉米的营养器官:根:玉米的跟属于须跟系,由胚根和节根构成。可分为初生根、次生根和气生根三种。茎:玉米的茎由节和节间组成。叶:玉米的叶着生在茎的节上,是互生排列。全叶可分为叶鞘、叶片、叶舌三部分。2、玉米的生殖器官雄花序:又称雄穗或天花。属于圆锥花序。雌花序:又称雌穗或玉米棒子。属肉穗状花序。玉米果穗的穗轴由侧茎顶芽发育而成。肥大的穗轴上着生许多纵行排列的成对小穗,成对的小穗为两个无柄小穗。每个小穗内有两朵小花,其中上花结实,下花退化,故果穗上籽粒行数呈偶行数。玉米属雌雌同株异化,是异化授粉作物。种子:玉米的种子是由种皮、胚乳和胚三部分组成。3、玉米的分类玉米属禾本科玉米属。通常有下列分类。按籽粒形状一般分为硬粒性、马齿形和半马齿形等。按生育期分为早熟种、晚熟种和中熟种。按用途分为食用、饲用和食饲兼用型三种。4、玉米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光、温条件:玉米属于短日照作物,具有喜高温的特性。玉米种子一般可在6—7℃时缓慢发芽,25—35℃发芽最为适宜。一般生产上以5—10厘米土壤温度稳定通过10—12℃时,做为春玉米播种的适宜时期。水分:玉米抽雄前后15天是玉米的需水临界期。如玉干旱、高温天气,对玉米的抽雄吐丝、授粉极为不利,生产上称“卡脖旱”现象,对产量影响很大。土壤:玉米可以生长在各种土壤上,但最适合种在土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高、渗水保水性能好的壤土或沙壤土上。一、玉米的生长发育对环境的要求日照:玉米是短曰照作物,喜光,全生育期都要求强烈的光照。出苗后在8一12小时的日照下,发育快、开花早,生育期缩短,反之则延长。温度:玉米是喜温的对温度反应敏感的作物。目前应用的玉米品种生育期要求总积温在1800—2800℃。不同生育时期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在土壤水、气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玉米种子在10℃能正常发芽,以24℃发芽最快。拔节最低温度为18℃,最适温度为20℃,最高温度为25℃。开花期是玉米一生中对温度要求最高,反应最敏感的时期,最适温度为25—28℃。水分:玉米需水较多,总的趋势为:从播种到出苗需水量少。出苗至拔节,需水增加,拔节至抽雄需水剧增,抽雄至灌浆需水达到高峰(是玉米的水分临界期)。二、玉米产量的潜力根据玉米的干物质生产特性和光能习性估算,在优越的自然和栽培条件下,配以优良的杂交种,玉米产量可望达到2055.6公斤/亩山东省李登海用自育的紧凑型玉米品种于1989年创造了1009.35公斤/亩的我国夏玉米高产记录2005年1402.9公斤/亩(按全田计算,去边行后为1289.8公斤/亩)我省2006年澄城县7户31亩春玉米超高产田亩产超过1000公斤平均亩收获穗数5149.4个,穗粒数为675.8粒/穗,千粒重374.9克,平均亩产量为1108.7公斤其中冯原镇迪家河村雷王伟3亩郑单958经现场实收,亩产达到1260.04公斤,创陕西省玉米单产最高纪录示范户面积(亩)品种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实产李安民5陕单9114888.2693.0369.51063.92006年玉米高产田产量因素构成地点:澄城县主推技术玉米“三项技术”: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营养钵育苗移栽规格间套技术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1、适宜范围。以海拔800米以上的阴坡地及1200米以上的玉米种植区为重点推广区域。2、选用适宜的优良品种。由于覆盖地膜后平均提高地温1.5-5.5℃,争取了15-20天的生长时间。所以在品种选择上可以选择较当地露地栽培生育期较长、增产潜力大的品种。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3、增施氮肥,科学施肥。地膜玉米按每亩400-500公斤的目标产量,亩施纯氮13-15公斤、五氧化二磷4-5公斤,氧化钾5—6公斤。50%的氮肥和全部磷、钾肥及有机肥2000公斤做底肥,在播种畦中间开沟深施。在拔节期(7-8叶)追攻杆肥,施肥量占追肥量的55%-60%,一般亩施尿素8-10公斤,在大喇叭口期(12-14叶)追攻穗肥,使用量占追肥量的40%-45%,一般亩施尿素5-8公斤,缺锌的地方播前进行锌肥拌种。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4、适期早播,足墒播种。地膜玉米适宜播期应比当地露地玉米最佳播期提早7-10天,在我市一般海拔千米左右在3月26-4月2日,海拔1200米在4月1—5日,1400米左右在4月7-12日。适墒是地膜玉米一播全苗的关键,适墒的标准是,土壤水分达田间持水量的70-80%,即手握成团,落地及散的程度。如播种时地墒不足,可灌溉尿水造墒播种,也可先播种不覆膜等雨后适墒盖膜;如土壤表墒好,也可采取先覆膜后播种的播种方式。5、规格做畦、合理密植。按畦间距4-4.5尺,畦面宽2-2.1尺(80㎝宽地膜)。畦高0.2—0.3尺(阴坡潮湿地将畦沟加深到0.5尺左右),每畦种两行,两行间距1.2尺,窝距0.6—0.8尺,每亩种植3300—3500窝。如选用紧凑型品种,密度可加大到4000—4500株。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6、加强田管。一是及时放苗,播种7—10天后,当幼苗叶片变绿顶膜时,及时破膜放苗。二是间苗定苗,三叶期间苗,五叶期定苗。三是适时追肥,大喇叭口期重施深施穗肥,在抽雄前后培土防倒。四是虫害防治,重点是地老虎和玉米螟。在地下害虫危害比较严重的地方,每公斤种子用50%辛硫磷2毫升拌种防治;玉米螟危害较重的地方,每亩用杀虫双水剂0.5公斤兑水40公斤喷灌心叶防治,也可以用Bt乳剂300—400倍液喷雾防治。五是及时收获。当苞叶变黄、籽粒变硬时,应及时收获,并将残膜拣拾干净,集中处理,避免污染土壤和影响后茬作物。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玉米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玉米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1、适宜范围:适宜在我县海拔800——1200米的中山区推广应用。玉米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2、配料制钵按一亩地制钵4000个算,共需营养土1400公斤,其中腐熟细碎有机肥300——400公斤,过筛熟土1000——1100公斤,过磷酸钙10——20公斤,尿素1——1.5公斤,硫酸钾2公斤,硫酸锌200克。充分混合后用制钵器打制。玉米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3、做好苗床常用的有地槽苗床和地面苗床两种。高海拔地区宜采用地槽苗床,用80宽的地膜,挖坑道深25㎝(8寸左右),底宽45㎝,口宽50厘米。在低海拔地区地面苗床,用2米宽的农膜,做苗床120厘米苗床四周做埂,埂高10——15厘米,宽20——25厘米。一个苗床的长度以不超过10米为宜。苗床面积按栽一亩大田,育苗14——16平方米计算。玉米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4、适时育苗当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8℃时或当地终霜期前10-15天即可播种。在我县海拔800米左右的地区一般3月20-25日播种为宜,海拔升高100米播期向后推迟4天。将营养钵靠紧排在苗床上,并分次洒水使营养钵和苗床湿润。播前先进行侵种催芽,待露白后晾芽播种,每钵一粒,胚根向下。播后用细土填满钵间空隙,并盖2厘米厚的细土。然后用竹片搭好拱架,盖上薄膜,压牢四周,并开好排水沟。玉米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5、苗床管理苗床一般不浇水,若床土表面发白干裂,幼苗叶片有萎焉时,可用淡尿水湿润表土。在两叶期前高温高湿促出苗;两叶期后控温蹲苗,以20℃左右为宜,若中午棚内温度过高,可将两端揭开散热。三叶期移动钵体,移栽前再移动一次,以蹲苗促根。栽前3—5天揭膜炼苗,前一天下午给钵体浇透“送嫁水”。玉米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6.移栽移栽时间以叶龄三叶一心,苗龄30——35天为宜。移栽密度按品种和地力情况灵活掌握,在我县一般套种每亩2800——3500株。要求按行距开沟移栽,沟深8厘米左右,大、小苗分级移栽。玉米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玉米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玉米规格间套技术根据作物确定合理带型:以能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发挥边际效应,减轻作物共生期矛盾,使之相互协调生长为原则。目前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间套模式越来越多,有粮粮间套、粮经间套、经经间套等。

马铃薯与玉米套种模式:马铃薯与玉米的规格间套带型167厘米,双行马铃薯的小行距35-40厘米,预留空带127-132厘米,开春后套种双行玉米,小行距40厘米。马铃薯株距23厘米左右,玉米株距30厘米左右。玉米规格间套技术适时播种,规格播种: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精细整地。间套玉米和其他作物均要严格按行距要求播种。播种时间按上面讲的适时早播进行。玉米规格间套技术科学施肥配方施肥,及时施肥

N:P2O5:K2O=1:0.5:1

实行间作套种后,单位面积产出增加,相应施肥量也要增加。一般玉米全生育期亩施总氮(N)15-18公斤、磷(P2O5)4-5公斤、钾(K2O)4-5公斤,马铃薯套玉米的田块要加大钾肥用量,亩施钾(K2O)5-7公斤。需肥规律:苗期少拔节期显著增加孕穗到抽穗期达到最高峰科学施肥施肥特点:

1.基肥①占施肥总量的50%~60%左右②选用测土配方肥,有机无机肥合理使用③35%含量的配方肥毎亩用量25~30kg

④与农家肥配合使用,耕翻深施,深度10~15cm科学施肥2.种肥①少量农家肥配合适量的氮、磷肥在播种的同时深施、穴施、条施均可②施于种子侧下方,与种子相距5厘米,深3厘米科学施肥3.追肥

“前轻后重”打孔或挖窝深施①拔节期施入追肥的1/3,每亩追尿素5~10kg②大喇叭口期施入追肥的2/3,每亩追尿素10~15kg,满足玉米穗花的分化以及籽粒形成阶段对养分的需求③打孔或挖窝深施,在玉米杆侧10cm,深6~8cm。结合中耕锄草。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防治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充分利用品种抗性为基础采用合理的栽培措施如果遇到爆发,药剂防治是必要的

病虫害防治(一)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和地老虎3类。危害特点都是在玉米苗期,幼虫在茎附近地下面昼伏夜出,咬食玉米种子、幼苗的根或茎基部,造成种子不能发芽出苗或出苗后死亡,田间出现缺苗断垄病虫害防治防治方法:一是农业防治:深耕细作,合理倒茬。铲除地梗杂草,清洁地坎。合理施肥,不施未腐熟的肥料,减少产卵量。二是物理防治:及人工捕捉。玉米幼苗期,早晚在田间发现有地老虎为害时,可在被害株根际扒土捕捉幼虫,或在被咬植株附近灌水,幼虫很快会爬出土面,即可捕捉。利用黑光灯诱杀。三是化学防治:药剂拌种;土壤处理。用5%杀虫双颗粒剂1-1.5公斤加细土15-25公斤,或50%辛硫磷乳剂100毫升拌细炉渣15-25公斤,在耕地前撒在地面,耙入地中,可杀死蛴螬和金针虫;喷药灭杀。用2.5%敌杀死乳油30~40毫升加水75公斤于日落后作常规喷洒,茎叶要喷湿,喷施1~2次,可有效杀死地老虎。毒饵诱杀。用0.5公斤敌百虫+0.5公斤辛硫磷+少量红糖+20公斤米糠制成毒饵,撒施在玉米苗周围,可防治多种地下害虫。病虫害防治(二)玉米螟

又叫玉米钻心虫。危害特点:前期幼虫钻蛀叶片,啃食叶肉,形成花叶,影响光合作用;穗期为害常使穗部发育不全,茎秆折断,造成玉米减产。病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