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湖南省益阳六中初中部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一、单选题1、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 D.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3s 2、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叠放这甲、乙两个木块,甲木块用一根细绳拴在左边固定的竖直板上,现在用力把木块乙从右端匀速地抽出来,下列关于甲、乙两木块的运动情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以乙为参照物,甲是向左运动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甲是向左运动的C.以甲为参照物,乙是向右运动的 D.以竖直板为参照物,乙是向右运动的 3、汽车表盘上显示50km/h,这里指的是()A.汽车在行驶中的平均速度 B.汽车在行驶中的最快速度C.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D.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 二、多选题1、关于误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只要认真测量有时可能不会出现误差B.用同一测量工具进行多次测量同一长度时,每次产生的误差通常都一样C.误差与错误性质是不一样的D.人们读数时估测所产生的误差有时偏大而有时又是偏小的 2、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错误的是()A.“闻其声,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次声波传播很远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波可以传播能量D.“隔墙有耳”--固体也能传声 3、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只要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学校附近禁止鸣喇叭,是从防止噪声产生方面来控制噪声C.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歌曲,我们能根据音调分辨出所用乐器D.蝙蝠在飞行时靠超声波探测障碍物和发现昆虫,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4、如图所示,将一支盛水的试管插入足够多的冰水混合物中,那么试管中的水()A.很快就会结成冰 B.只要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水肯定会结成冰C.在短时间内水不会结成冰 D.时间再长水也不会结成冰 5、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小水珠。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无论冬夏,小水珠总是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B.无论冬夏,小水珠总是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C.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D.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6、夏天,把棒冰从冰箱里拿出来,棒冰表面立即结有小冰晶,它的周围会产生“雾气”,而“雾气”会消失在空气中,这三种现象的物态变化依次是()A.凝固,汽化,升华 B.凝华,液化,汽化 C.凝固,液化,汽化 D.凝华,汽化,升华 7、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①春天,冰雪融化成溪流②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③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④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8、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它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则该图象是()A.冰的熔化图象 B.松香的熔化图象 C.蜂蜡的凝固图象 D.海波的凝固图象 9、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公路上跑步,二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速度之比为5:4,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3,则甲、乙两同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A.5:3 B.4:3 C.15:16 D.5:4 10、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A与B B.A与C C.C与D D.B与C 11、《舌尖上的中国
2》聚焦于普通人的家常菜。如图所示,通过煎、炒、蒸、炖烹调的四种美食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认识正确的是()A.煎:煎食物一般用油而不用水,主要是利用油的熔点较高B.炒:翻炒菜肴时常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汽化现象C.蒸:是通过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食物煮熟D.炖:煲内的水沸腾后,炖盅内的水随后也沸腾 三、填空题1、如图1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cm;图2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2、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海底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1s收到回波信号,该处海水深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150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______。3、如图所示,甲、乙两图是某个同学做“水的沸腾”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其中能正确反映沸腾现象的是图______;图丙是他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水沸腾的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______,看图分析还可以知道,实验地的大气压比标准大气压______(选填“高”“低”或“相等”)。由下表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测温物质为______的温度计;测温物质凝固点/℃沸点/℃水银-39357酒精-117784、马拉松赛距离约21km,排名第一的选手用时约70min,这名选手跑完全程马拉松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赛前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有效减轻了赛事当天降雨量。人工降雨的方式之一是将干冰投撒到云层中,干冰______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成小水滴或______成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四、实验探究题1、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cm)、秒表、木块.(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_(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注:倾角指斜面与水平桌面的夹角)(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_(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______(填“大”或“小”).(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______2、探究声音的特征。(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上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能完成目的是______,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音体振动的______决定的。(2)在敲鼓时,用鼓锤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同时,还可看见鼓面上小纸团在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______产生的;用力越大,听到的鼓声越响,表明鼓面的______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3)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______(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振动慢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振动的频率低于______HZ.而人耳的听觉范围是______HZ之间。______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和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速度。某同学想探究蒸发快慢和液体表面积的关系,他拿两件一模一样的衣服充分湿透后,在保证两件衣服所处的环境温度和湿度相同的情况下:(1)他应该将两件衣服______(选填前面的字母),观察衣服干的快慢;A.都撑开,都放在通风处B.都撑开,一件放在通风处,另一件放在不通风处C.一件撑开,一件团在一起,都放在通风处D.一件撑开,放在通风处,另一件团在一起放在不通风处(2)蒸发过程是一个______(选填“吸热”、“放热”)过程。______4、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如图所示:(1)实验时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性质制成的。(2)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明应选用______(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3)如图丙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__℃,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__min;在BC段,试管里的物质处于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混合态”)。(4)通过实验可知,冰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但要继续______热。______五、计算题1、小明家住在高层建筑的21层,他放学回家坐电梯上楼,电梯从1楼运行到5楼用4s,因上下乘客在5楼停了10s,接着又用16s运行到21楼,则:(1)电梯全程上升的高度?(设每层层高为3m)(2)电梯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______2、某汽车以54km/h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陡峭的高山,司机按了一声喇叭,经4s后听到回声,则这4s内:(1)声音传播的路程?(2)汽车行驶的距离?(3)司机听到回声时车距前面高山多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声=340m/s)______
2018-2019学年湖南省益阳六中初中部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选题第1题参考答案:B解: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5m/s不符合实际,故A错误;B、2B铅笔长约18cm符合实际,故B正确;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23℃,故C错误;D、中学生脉搏跳动一分钟大约70次,所以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1s;故D错误;故选:B。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也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第2题参考答案:B解:A、以乙为参照物,甲的位置向左发生变化,故甲是向左运动的,故A正确;B、以地面为参照物,甲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故甲是静止的,故B错误;C、乙甲为参照物,乙的位置向右发生了变化,故乙是向右运动的,故C正确;D、以竖直板为参照物,乙的位置向右发生了变化,故乙是向右运动的,故D正确;故选:B。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就看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有变化则是运动的;没有变化则是静止的。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决定于选择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不同,这叫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第3题参考答案:C解:汽车速度计上显示的速度50km/h,是指汽车在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的速度大小为50km/h,即为瞬时速度的大小为50km/h,不是显示的平均速度,不是最快速度,也不是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正确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平均速度粗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对应于一段时间或一段路程;瞬时速度是物体通过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对应于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判断速度是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关键看速度是表示一段时间或位路程内的速度,还是表示一个位置或时刻的速度。二、多选题---------------------------------------------------------------------第1题参考答案:A解:A、误差是客观存在的,认真测量也会出现误差,故A错误;BD、用同一测量工具进行多次测量同一长度时,由于每次估计的数字是不一样的,有时偏大而有时又是偏小的,故每次产生的误差都不一样,故B错误,D正确。C、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而错误是不按操作要求测出的结果是可以避免的,因此误差与错误性质是不一样的,故C正确。故选:AB。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此题考查学生对误差及其减小误差方法这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训练学生正确认识误差,以及误差产生的原因,减小误差的途径等一系列知识点。---------------------------------------------------------------------第2题参考答案:B解:A、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音色不同,该选项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说明的是回声,与次声波没有关系,该选项不正确,故B符合题意。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该选项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D、隔墙有耳,墙是固体,说明固体也能传声,该选项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2)次声波是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波。(3)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本题考查音色、回声和声音的利用,同时要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一特点。---------------------------------------------------------------------第3题参考答案:B解:A、物体只要振动就能发出声音,但不是所有的声我们都能听见,声音响度很小或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我们是听不到声音的,故A错误;B、学校附近禁止鸣喇叭,是从防止噪声产生方面来控制噪声,故B正确;C、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歌曲,我们能根据音色分辨出所用乐器,不是利用音调,故C错误;D、蝙蝠在飞行时靠超声波探测障碍物和发现昆虫,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而不是传递能量,故D错误。故选:B。(1)只有达到一定响度且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的声音,人才能听得到;(2)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3)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此题考查了声音有关的多个问题,要结合声音的应用、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及声音的特征进行分析解答。---------------------------------------------------------------------第4题参考答案:D解: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在这个温度下水无法结冰.因为晶体凝固的条件时,温度达到晶体凝固点,并能使晶体温度下降.故选D.晶体凝固时温度要达到凝固点,并且不断放热.水的凝固点是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此题考查了晶体的凝固条件,温度要达到凝固点,并且不断放热.---------------------------------------------------------------------第5题参考答案:D解:酷暑的夏天使用空调,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窗户玻璃比室外空气温度低,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为小水珠凝结在玻璃外表面。寒冷的冬天使用空调,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窗玻璃比室内温度低,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小水珠凝结在玻璃的内表面。故选:D。夏天,室外温度高,室内温度低,室外的水蒸气液化,小水珠在外面;冬天,室内温度高,室外温度低,室内水蒸气液化,水珠在内表面。当室内温度高室外温度低时,室内水蒸气液化;当室内温度低室外温度高时,室外水蒸气液化。不应弄混了。---------------------------------------------------------------------第6题参考答案:B解:小冰晶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棒冰凝华而成的小冰粒,雾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棒冰液化成的小水珠,雾气”会消失在空气中是小水珠受热汽化了。故选:B。分析物态变化时,首先分析生成物的状态,然后看是由什么状态的物质形成的,根据我们对物态变化的了解分析是什么物态变化。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的判断,这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需要掌握。---------------------------------------------------------------------第7题参考答案:B解:①冰雪融化成溪流,是固态变为液态的熔化现象,熔化吸热,不符合题意;②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符合题意;③雾散去,是液态小水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汽化现象,汽化吸热,不符合题意;④霜是固态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快速放热凝华形成的,符合题意。故选:B。(1)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2)吸收热量的物态变化过程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出热量的物体变化过程有:凝固、液化和凝华;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掌握各种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属于基础知识。---------------------------------------------------------------------第8题参考答案:D解:(1)由图象可以看出,该物质不断放出热量,有一段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故是晶体的凝固图象,故AB错误;(2)蜂蜡是非晶体、海波是晶体,故C错误、D正确。故选:D。通过图象中是否有不变的温度,首先可判断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根据物态变化之前温度逐渐上升还是逐渐下降判断是熔化还是凝固。根据图象是否有不变的温度判断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然后根据温度不变之前的温度升高还是降低判断是熔化图象还是凝固图象。此题主要考查了晶体的凝固图象,要学会从图象中找出与晶体有关的信息。---------------------------------------------------------------------第9题参考答案:B解:由题意可知,甲、乙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_{甲}:v_{乙}=5:4,s_{甲}:s_{乙}=5:3,由v=\dfrac{s}{t}可得,甲、乙两同学所用的时间之比:\dfrac{t_{{甲}}}{t_{{乙}}}=\dfrac{\dfrac{s_{{甲}}}{v_{{甲}}}}{\dfrac{s_{{乙}}}{v_{{乙}}}}=\dfrac{s_{{甲}}}{s_{{乙}}}×\dfrac{v_{{乙}}}{v_{{甲}}}=\dfrac{5}{3}×\dfrac{4}{5}=\dfrac{4}{3}。故选:B。由题意可知,甲、乙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知道速度之比和路程之比,根据v=\dfrac{s}{t}求出甲、乙两同学所用的时间之比。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灵活应用,要注意各量之间的关系,不要颠倒。---------------------------------------------------------------------第10题参考答案:D解:如果是s-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因速度不变,s与t成正比,所以图象是过点O的射线,如图C。如果是v-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因速度不变,所以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射线,如图B。故选:D。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的图象有两种表示方法:s-t图象和v-t图象。一定要分清楚其本质的不同。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如何通过图象来表示。图象能很直接的反应物体的运动规律,对于图象题,首先看清两个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再顺着图象看随横坐标轴变化,纵坐标轴如何变化,找到物体的运动规律。---------------------------------------------------------------------第11题参考答案:C解:A、煎食物一般用油而不用水,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故A错误;B、翻炒菜肴时常冒出大量的白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B错误;C、蒸是通过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食物蒸熟,故C正确;D、沸腾需要的条件是液体温度达到沸点,同时还要继续吸热;将炖盅浸在大煲的水中,而且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大煲内水由于火的持续加热,温度达到沸点而沸腾,经过一段时间的热传递,炖盅中水的温度也会达到沸点温度,这样炖盅内外温度相等,没有温度差,不会发生热传递,炖盅中水不能继续吸热,则里面的水只能是达到沸点温度而不能沸腾,故D错误。故选:C。(1)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2)“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吸成的小水珠;(3)水蒸气液化放热;(4)液体要沸腾需要达到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本题以中华美食为背景考查相关的物理知识,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是中考的热点。三、填空题---------------------------------------------------------------------第1题参考答案:3.00
-4
;解:由图知:(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4.0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4.00cm-1.00cm=3.00cm;(2)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显示的温度低于0℃,则温度计的示数为-4℃。故答案为:3.00;-4。(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和温度计,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第2题参考答案:750
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解:(1)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t=\dfrac{1}{2}×1s=0.5s,由v=\dfrac{s}{t}可得该处海水的深度:s=vt=1500m/s×0.5s=750m;(2)月球上是真空,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超声波不能到达月球,更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故答案为:750;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1)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速,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水的深度。(2)超声波属于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月球表面是没有空气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本题关键:一是求出超声波单趟(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二是知道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第3题参考答案:乙
不变
低
水银
;解:甲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所以甲图是水沸腾前的现象;乙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增大,所以乙图是水沸腾时的现象;从温度--时间图象可以看出,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水沸腾的特点是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同时还可以看出,此时水的沸点是98℃,低于100℃,所以当时不是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高于酒精的沸点,故酒精温度计不能用,而水银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即可判断选用的是水银温度计;故答案为:乙;不变;低;水银。(1)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水沸腾时的现象: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并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增大,到达水面破裂。(2)同时要掌握水沸腾时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3)知道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4)通过比较水与水银和酒精的沸点,即可判断选用的温度计。此题是水的沸腾实验,主要考查了水沸腾时的特点、水沸腾时的现象。知道水在沸腾过程中,产生大量气泡,并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增大,最后破裂。同时考查了水的沸点与大气压之间的关系,知道气压越高,沸点越高。---------------------------------------------------------------------第4题参考答案:5
升华
液化
凝华
;解:(1)半程马拉松距离s=21km=21000m,所用时间t=70min=4200s,这名选手跑完半程马拉松的平均速度:v=\dfrac{s}{t}=\dfrac{21000km}{4200s}=5m/s;(2)人工降雨是将干冰投撒到云层中,在常温下就可以升华为气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故答案为:5;升华;液化;凝华。(1)已知路程和时间,利用v=\dfrac{s}{t}计算他全程的平均速度;(2)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吸热;物体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和人工降雨的原理,人工降雨就是利用物态变化的知识来工作的,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四、实验探究题---------------------------------------------------------------------第1题参考答案:时间
大
大
0.25
解:(1)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所用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斜面坡度应小些;(2)小车在斜面上加速运动,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大;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所用时间越短,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3)小车长15.00cm,所以两个车长的距离:s=15.00cm×2=30.00cm=0.3m,小车的平均速度:v=\dfrac{s}{t}=\dfrac{0.3m}{1.2s}=0.25m/s.故答案为:(1)时间;(2)大;大;(3)0.25.(1)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大,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3)由小车通过全过程走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本题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考查了实验注意事项、运动状态问题;“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计算出平均速度.---------------------------------------------------------------------第2题参考答案:AC
频率
振动
振幅
钢尺
响度
20
20~20000
解:(1)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可以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能完成目的;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能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C、用塑料尺子在梳子齿上快慢不同的滑动时,梳子齿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可以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能完成目的;D、用不同的力敲击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不能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在敲鼓时,用鼓锤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同时,还可看见鼓面上小纸团在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产生的;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用力越大,听到的鼓声越响,表明鼓面的振幅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
(3)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变大,响度变大;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振动得很慢,即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因为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所以人耳听不到。故答案为:(1)AC;频率;(2)振动;振幅;(3)钢尺;响度;20;20~20000Hz。(1)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低;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能正确区分声音的三要素并能够搞清影响它们的因素: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第3题参考答案:C
吸热
解:(1)要探究蒸发快慢和液体表面积的关系,应控制液体的温度和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速度相同,改变液体的表面积,因此,应一件撑开,一件团在一起,都放在通风处。故只有C符合要求。(2)蒸发属于汽化现象,是一个吸热过程。故答案为:C;吸热。(1)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这三个方面;在探究时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2)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的探究过程以及对蒸发吸热的认识,难度不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酒吧财务预算计划范文
- 小学假期安全工作
- 康复科护理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
- 2025年度广告公司短期派遣创意执行合同
- 2025版防火卷帘门供货与消防设施定期维护合同
- 2025版离婚协议中房产赠予合同范本编制指南
- 二零二五年度房产交易合同担保责任与合同终止条款条款
- 2025房屋基建承包合同范本:钢结构房屋建设合同
- 小学数学学科家长指导减负增效措施
- 二零二五年度高新技术产业抵押担保借款协议
- 小讲课阑尾炎(课件)
- 公务员考试之图形推理课件
- 古诗五代史伶官传序翻译赏析
- 机械设备供货、培训及售后服务方案
- ISO45001-2018新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 贝伐珠单抗联合 FOLFIRI 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效果
- 格林巴利综合征(课件)
- (双减背景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题研究结题总结报告(结题报告)
- 纺织工中级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1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计量时间教材分析
- 上海闵行区小学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