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传统功利主义思想比较_第1页
中西传统功利主义思想比较_第2页
中西传统功利主义思想比较_第3页
中西传统功利主义思想比较_第4页
中西传统功利主义思想比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西传统功利主义思想比较

一、功利主义思想我国的功利主义伦理思想是在儒家经典对应的伦理价值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的代表是以正义和利益的名义出现的。而西方功利主义思想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学说,但真正系统的功利主义理论则是以英国近代功利主义为代表,并经历了一个完善、沉寂和复兴的发展过程。在西方伦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义利观是功利主义。比较中西功利主义思想,可以发现它们存在以下共性:1.两者都认为利益是道德的基础,主张以利来规定义。中国儒家在处理道义与功利的观点上,主张重义轻利、以义取利,这种义利观的实质是重精神、轻物质,认为道德价值高于物质利益,精神需求比物质需求更重要。他们强调谋利时,个体应该以正当手段获取利益,即合乎道义,这应该说有合理之处。但在道德与利益之间,有忽视利益的偏向。故有儒家“耻言利”之说。与此相反,以功利主义著称的墨家学派重视利益存在,主张以利益去规定道德,认为利人为义,不利人为不义,所以,“义,利也”。在墨子看来,有利才真正称得上义,否则义就没有基础,因此义是以利为真实内涵的。这种强调利益对道义的重要性,以实利为义的载体的功利主义思想,也是西方功利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近代西方功利主义继承了英国经验传统,认为判断行为是否合乎道德,应当重视行为后果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加人们的快乐或是减少痛苦。正如边沁所指出:“唯一能使人们清楚地看到自己所追求的行为的性质的方法,就是向他们指出这些行为的功利或祸害。”(P115-116)它根据对人是快乐还是痛苦的效用来判断道德上的善恶,即能给人带来利益和幸福的行为就是善,反之为恶。中西传统功利主义者都把是否给当事人带来利益作为判断行为的道德标准:即判断行为善恶的尺度不是依据某种道德准则,而是以外在的功利为基本规定。2.两者都具有利他主义色彩,把增进最大多数人的幸福视为道德的最高理想。我国先秦墨家强调贵义重利、义利合一,认为义的价值是通过利之得来体现的,而墨家所言之利并非是损人利己的极端利己行为或只为自己着想,而是强调利他利天下,这就是墨子所谈的“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在他看来,你爱别人,别人也会转过来爱你,你对别人有利,别人也会回报你,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兼相爱、交相利”,即一种互爱互惠的关系。北宋时期的王安石也提出了与墨家相类似的功利主义思想,提倡义由利来体现,而利的价值主体是国家和民众。可见中国传统功利主义把追求最大多数人的幸福和利益视为伦理的最高目标。而提倡利他,增进社会普遍幸福也是西方功利主义的道德标准。早期功利主义者认为道德是考虑到最大限度的普遍福利而确定的行为准则。一个人的行为如果善,而且服从公众利益,应该得到最高的道德赞许。近代功利主义创立者边沁强调感情体验是道德标准,并把道德标准的体验归结为快乐和痛苦,又以快乐计算方法来比较行为给最多的人带来快乐的总量。它提出功利原理在于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致使他的功利主义思想具有了普遍快乐主义的倾向。尽管它是以理性的自利为出发点,但它推崇的道德最高原则还是以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为意向的。密尔的功利主义思想虽然以幸福主义取代了快乐主义,但仍然认为,功利主义道德观赞美“能够为别人的幸福或别人幸福的工具而牺牲(别人指人类全体,或人的集团利益所规定范围内的人)”(P18)。从中可以看出西方功利主义思想持有的一种利他意识。3.两者都认为利己是人的本性,肯定了个体追求功利的合理性。我国传统功利主义十分强调整体利益,并以利民作为根本价值指向,但并不因此就否定个人逐利的正当性,而是同时肯定了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墨家认为“利所得而喜也”,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渴求幸福厌恶贫贱是人的本能,人的本性是自利自为的,个人正当利益是应当得到尊重和肯定的。物质利益不仅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且是精神生活的条件。先秦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个人利益即它所谓的“狭子为心”,“喜利畏罪,人莫不然”。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及其协调准则和应该与不应该的情感体验,都取决于人们的自利本性和求利目的。对个人追求功利行为的合理性的肯定,也正是西方传统功利主义的理论根基。西方早期功利主义认为,道德动机是为了增进一己的快乐和利益,只有自利的意识,对一己的快乐和利益的欲求,才为人们提供了德性的最终义务。近代西方功利主义代表边沁的个体道德理论是其思想的核心,他不仅肯定了人的趋利避苦的本性,而且确立了苦乐在人的行为中的支配地位。他指出:“自然把人类置于两个至上的主人——苦与乐——的统治之下,只有他们才能够指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以及决定我们将要怎样做。”(P210)对快乐或是免除痛苦的期待是驱动人们行为的动机,也是人类行为的最终目的。功利主义把人们追求个人的利益和幸福视为道德的前提。4.在义与利的关系上两者都认为德行是服务于功利的。中国传统功利主义者,不仅以利来规定义的实质和内容,而且认为义的存在是为了利的目的。这在理论上是与康德的为义务而义务的道义论相悖的。它使得伦理道德的经济意义和物质指向得以体现,道德的功能不只是为了把人们导向更高尚的境界,协调人际关系,而是以彰显生命价值,促进社会进步为根本旨趣。北宋王安石吸收和发展了墨家功利思想,认为“利者义之和,义固所为利”,也强调了义、伦理是手段,利、财富才是目的。它从手段论的角度解释了义和伦理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直接体现了它以功利为目的义利观。这种以事功来剖析义利的效果决定论,亦是西方传统功利主义的重要特质。按照功利主义者的观点,道德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工具,道德的价值在于它是获得幸福的最佳途径:“如果爱美德没有利益可得,那就没有美德。”(P475)德行概念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体系中是一个核心的概念,而在密尔的理论中,德性只是从属于幸福概念的,是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为人所欲望。以上说明中西传统功利主义的共识是,道德源于保护人类利益的需要,一言以蔽之:德行是为了人们更好地追求幸福。二、中西传统功利主义思想的个性特征作为人类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哲学思想成果,中西传统功利主义在思想观点上存在着许多共性之处。然而,由于中西传统功利主义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经济政治制度以及物质水平方面的差异,这必然造成人们在伦理思想上的不同反映,这种不同又反映在中西传统功利主义有着各自的个性特征。经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有以下方面的学术分歧:功利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人人的利己目的尽管中西传统功利主义都具有利他的情愫,然而,由于两者的出发点不同,我国传统功利主义具有更多的利他主义品格,而西方功利主义则是以合理利己主义为心理基础的。我国墨家把“兼相爱”和“交相利”作为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普遍伦理原则,提倡人与人之间的互爱互利。一方面他反对只爱己利己,而不爱人利人的利己主义思想,痛斥利己而恶人的极端行为;另一方面,又主张人我两利的对等互报原则。墨子功利主义思想的中心不在利己,而是倾向利己与利他的结合。墨子的“兼爱”虽不是公而无私,也不能归结为利他主义,但它不是把利己作为行为的准则,而是把利人视为道德的价值尺度。这表明墨家是崇尚一种富有牺牲精神的贵义尚利的功利主义。而西方传统功利主义虽然提倡利他,但利他只是利己的手段,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利己,即所谓“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它始终强调自我利益为原点,反对个人应当为他人利益或社会幸福而牺牲个人利益。因此个人利益才是唯一现实的利益,因为在他们看来,不能增加幸福总量的自我牺牲是不值得称赞的行为,西方功利主义追求的是合理利己主义的境界,未能从根本上跳出利己主义思想的窠臼。社会利益社会幸福的实质我国传统功利主义虽然肯定了追求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但把利天下作为义的最高标准,其实质是以社会为本位的功利价值观。即个人利益服从天下之利,社会功利具有至上性,因为“天下莫贵于义”,义为天下之良宝,就在于可以利民,这是至善的标准。尽管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这种功利主义理想带有空想成分,然而提出以社会利益的实现作为道德的价值追求是具有理论意义的。相反,西方功利主义在把最大多数人的幸福作为最高道德原则的同时,强调了个人利益的至上性,是以个人为本位的功利价值观。因为社会只是“一个虚构的团体,有被认作其成员的个体所组成”,社会利益社会幸福不过是“组成社会之所有单个成员的利益之总和”,每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时,自然而然地就增加了社会整体利益。因此西方功利主义者以个人苦乐和个人利益作为功利原理的基础,然而同样值得怀疑的是:社会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否就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这是西方功利主义者无法解决的内在矛盾。动机/效果性我国先秦墨子把义利统一的功利主义原则贯彻于道德评价上,提出了志功合一的主张。志即行为的动机,功即行为的功效,志功合一在于评价一个人或一种行为的正当性,是以结合动机与效果为原则。所谓“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吾愿主君,之合其志功而观焉”(P65)。正契合了动机与效果相统一的道德评价特点。而西方功利主义在道德评价的根据上主张效果论,将行为的道德评价建立在行为的后果之上,以行为后果是否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当事人的快乐的增加或是痛苦的免除来判断行为的正当性。认为动机是中性的,只有行为结果才具有道德性。这是西方功利主义的一个鲜明特点。功利主义追求幸福的最终标准我国传统功利主义的代表墨子尚义重利,体现义利并重,讲道义而不是空谈道义,不是在精神意义上谈道德,而是认为道德必须以实实在在的利益为根本,因此利益作为行为道德价值的标准,是一切道义的归宿和目标。这是重利的表现。同时,墨家亦用义来规定利的行为路线。“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即善与恶的标准不在于利己,而在于利人。利人利天下是义的真实内涵,这样,既追求功利效果又以义的实现为目的,我国功利主义将义利做到了辩证统一,崇尚追求整体利益为主旨的道德精神。与此相反,西方功利主义主张以快乐作为所有行动的法则和生活之目的,以幸福作为道德的最终标准。幸福是目的,是可欲的,并且只有幸福才是因它是目的而可欲的,一切别的东西之因它是取得幸福的工具而成为可欲。功利是唯一的目的,而道德只是处于从属地位。由于西方功利主义从来不把道德作为目的看待,因此最大幸福实际上成为追求个人幸福的粉饰和道具。“个人道德与立法都同属一般的道德,用以指导人们行为的艺术,又以使那些盼望利益的人产生最大的幸福。”(P348-349)由此可见,中西功利主义的思想旨趣、思维方式相迥异,前者体现全民性、普遍性特征,后者则与特定的阶级特性相关联,而中国这种极具特色的功利主义思想更显弥足珍贵。功利主义的营利原理与快乐幸福的联系我国墨家以功利作为伦理道德的价值取向,充分重视了人对物质欲望的需求,但对这种外在的利益最终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满足,产生什么影响是不关心的。这种功利思想与快乐享受没有因果性的必然联系。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以苦为极、以苦为乐,这是我国传统功利主义具有超功利的一面。他们在尚利的同时,主张节用并认为这本身也是义之实现。由此说明墨家功利主义思想是主张节约而反对享乐主义的。而西方功利主义的功利原理是与快乐幸福相互依存的。边沁对功利原则的界定是:“任何行动中导向幸福的趋向性我们称之为功利,而其中的背离的倾向则称之为祸害。”“功利原则:就是以该行为增进或者违反当事者的幸福为准。”(P211-212)他们的快乐计算方法则是西方功利主义力图将行为的评价建立在更为客观的普遍的标准之上。它把所有的价值都归结为快乐和幸福,这可以看出西方功利主义蕴含的快乐主义或幸福主义特征。三、义利并重的时代意义比较中西传统功利主义思想的异同,可以发现它们各自的合理性和局限性,这对我们扬弃和超越传统功利主义思想是颇有启迪的。这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功利主义观为指导,确立合乎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义利观。首先,倡导重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义是指合理的思想和行为准则,社会主义倡导的义,作为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导向和伦理规范,它是以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价值取向的。现阶段重义意味着坚持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价值导向,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既不损人利己,又不唯利是图,而是在合法合义的前提下实现个人的正当利益。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客观上为义利的真正统一提供了可能,促进共同富裕就是社会主义主张的大义。义是以正确理解的利益为基础的,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表达,它内蕴一种崇高的道德理想、高尚的精神追求。它代表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方向,代表人类的正义,体现社会公正、政治民主以及个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重义是因为社会主义国家是一个伦理实体,个体重义是因为人是道德的存在,因此重义包含了在追求自我功利的同时,对法律与道德的敬重、对人性的高扬和对他人利益的关切。其次,合法取利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手段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物质文明发展。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实现经济主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运行模式。市场经济产生讲效率重效益的思想和行为,是由价值规律所决定的。选择市场经济,就是确认追逐利益的合法性。这正如小平同志指出的:“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P146)马克思主义正是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理出发来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正是利益机制提升了人的主体性,满足了人的内在需求。市场经济发展了人的需要,也为人们的功利追求注入了强大动力。再次,义利并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性选择。义利并重作为一种应然的价值追求,在今天有着新的时代内涵,它不是狭隘的功利主义,而是以我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克服了道义论与功利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