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释词》补校二则_第1页
《元曲释词》补校二则_第2页
《元曲释词》补校二则_第3页
《元曲释词》补校二则_第4页
《元曲释词》补校二则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元曲释词》补校二则

《八阳经》载于《原曲解读词》第一章第25页《八阳经》,《张相解释八阳经》是胡说八道的意思。疑为当时行院中浑语,出处待考。”《辞源》修订本301页列“八阳经”条,释云:“全称《八阳神咒经》。元曲中常作为讽刺别人说话噜苏的隐语。”按《辞源》修订本关于此词语源的说明当是。《佛学大辞典》72页“八阳神咒经”条:“经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为《八佛名号经》之异译。”《玄怪录》卷三《吴全素》条:“入第一家,其家复有灯火荧煌,言语切切。沙门二人当窗读《八阳经》。”亦可佐证。但释义则尚可斟酌。《对玉梳》剧二折:“因甚的闹炒炒做不的个存活?每日间《八阳经》便少呵也有三千卷,《五代史》至轻呵也有二百合。”《紫云庭》剧一折:“我唱的是《三国志》,先饶《十大曲》,俺娘便《五代史》,续添《八阳经》”。细味文意,都不是指说话噜苏,而是以唱曲比喻争吵,这种争吵往往是借题发挥、指桑骂槐式的。“胡闹”之解,施之句中亦嫌未尽贴切。宋代诸宫调存目中有《霸王》、《卦铺儿》、《三国志》、《八阳经》(见廖辅叔《中国古代音乐简史》87页),话本中则有“说三分”、“五代史”(见《东京梦华录》卷五)。可见上举2例中所谓《八阳经》已非实指佛教典籍,而是指说书或诸宫调中相应的名目,其比喻义是由此引申的。【俯】“俯”字不见于《说文》,《玉篇》人部:“俯,谓下首也。”即低头之意。唐宋诗文中“俯”往往可表示“靠近”、“接近”义。王勃《圣泉宴》诗:“披襟乘石磴,列籍俯春泉。”《全唐诗》卷五六注云:“籍,一作席”。按,作“席”字是,《文苑英华》录此诗正如此作。“列席俯春泉”意言靠近泉边设宴。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日观邻全赵,星临俯旧吴。”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云:“德州系齐北地,近赵,骆籍婺州,于三国时属吴,故曰‘邻全赵,俯旧吴’也。”“俯”与“邻”互文,均为接近义。杜甫《堂成》诗:“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义亦同。《全唐诗》卷一五八张巡《闻笛》诗:“岩试一临,虏骑附城阴。”“附”下注云:“一作俯。”按陆游《避暑漫钞》“张睢阳诗”条引此诗正作“俯”。可见“俯”与“附”通,均表贴近义。又《全唐诗外编》58页第二编《敦煌唐人诗集残卷》,中录马云奇一诗,题为“俯吐蕃禁门观田判官赠向将军真言口号”。有人作注以为“俯”在这里有蔑视吐蕃之意,实属误解。“俯吐蕃禁门”即靠近吐蕃禁门,以便看清壁上所题诗。又尹鹗《菩萨蛮》词:“陇云暗合秋天白,俯窗独坐窥烟陌。”宋自逊《蓦山溪》词(自述):“青山可买,小结屋三间。开一径,俯青溪,修竹栽教满。”义均同。末一倒即用杜诗之意。又“俯”之此义尚可征之同时代的散文与变文。《太平广记》卷一九六《宣慈寺门子》引《摭言》:“俄睹一少年跨驴而至,骄悖之状,傍若无人。于是俯逼筵席,张目引颈及肩,复以巨枨筑饮酒。”“俯逼”犹言“迫近”。《敦煌变文集》227页《叶净能诗》:“五百人一时举剑,俯临净能。净能思心作法,即变身入殿柱中,英睹踪由。”亦“靠近”、“逼近”义而非低俯义。【忽如】蒋绍愚《唐诗语词札记》“忽如”条云:“义同‘正如’或‘犹如’。”举例限唐诗。(《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80年3期)按“忽”也是“如”的意思,这是一个同义复词,解作“犹如”较为准确。又此词使用时代可大大提前,汉魏之际已有如此用者。《古诗十九首》之三:“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曹植《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蔑死忽如归。”张协《咏史》诗:“达人知止足,遗荣忽如无。”张华《游猎篇》:“人生忽如寄,居世遽能几?”均为“犹如”义。末一例徐仁甫《广释词》120页谓“忽”与“遽”互文,“忽”为“奄遽”义。其说可商。二句一脉相承,并非对仗,“忽”与“遽”不能构成互文,“忽”作“遽”解纯属无意义的重复。又“忽如”可与“忽然”同义,“如”、“然”一声之转,彼此相通,自古而然。《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1031页《晋诗》卷十八《安帝义熙初谣》:“芦橙橙,逐水流。东风忽如起,那得入石头?”赵冬曦《酬燕公出湖见寄》诗:“芳景恣行乐,谪居忽如忘。”此例下句犹言“忽然忘谪居”。《全唐诗》卷一九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四部丛刊影明刊本《岑嘉州集》“忽然”作“忽如”。两者相较,孰优孰劣?现代各家选本取舍不一。今谓作“忽如”于义较长,因“忽如”二句紧承上文“胡天八月即飞雪”一句而取譬,以梨花喻雪,故字作“忽如”解作“犹如”,文气较为连贯;作“忽然”除文气不够连贯外,尚易滋读者误解,以为后二句实写季节变化。【浪包娄】《黑旋风》剧四折:“我想那一个滥如猫,这一个淫如狗,端的是泼无徒贼子更和着浪包娄。”“娄”或作“搂”,见《村乐堂》剧二折;或作“喽”,见《两世姻缘》剧一折。宋商《元曲词语札记》该条云:“疑应作‘浪抱搂”,‘浪’就是放荡,不顾一切,‘抱搂’就是拥抱。”(《中国语文》1982年第6期)《元曲释词》第一册317页该条谓“未详其取意”,但又引或说与上说同。按《孤本元明杂剧·雷泽遇仙》剧楔子:“风月荡开诗布袋,湖山装入酒包娄。”“包娄”与“布袋”对文,与宋商所说凿枘。今谓“包娄”应出南方方言,字当作“篓”。《说文》:“篓,竹笼也。”《龙龛手镜》:“篓,力主反,小筐也。”唐彦谦《蟹》诗:“扳罾拖网取赛多,篾篓挑将水边货。”过去南方产竹地区凡远销外地之油、酒、醃菜等物,除以陶瓮包装之外,往往另加一宽眼篾篓保护,以防途中破碎,是为包篓。“浪包娄”之取义当与今所谓“破鞋”、“烂货”之类略同,均出借喻。【捞凌捞铃】《衣袄车》剧三折:“眼张狂手似捞凌,行不动一丝无力。”“捞凌。或作“捞菱”“捞铃”。朱居易《元剧俗语方言例释》292页“捞铃”条以“菱”为正字,其说云:“因为菱上有棱,捞时刺手,引伸为发抖、抖战的意思。《元曲释词》第二册317页“捞菱”条承此。今谓朱说未确,字当以“凌”为正,“菱”、“铃”均为借字。“凌”即冬凌、冻凌。《酷寒亭》剧四折:“冻的他两手似冬凌块。”《太平乐府》六朱庭玉《夜行船》套(悔悟):“千金废,火上弄冻凌。”俱指冰块。今山西稷山话尚称冰块为冬凌,称冰雹为凌子。(见陈庆延《山西稷山话所见元明白话词汇选释》,《语言学论丛》第七辑)。捞凌者,谓冬日弄冰畏寒,双手颠来倒去,引申为无所措手之意,不一定是战抖。且菱为南方水生植物,北方罕见,杂剧作者取以为譬的可能性当较冰块为小。又“凌”当为去声字,《集韵》音里孕切,而《南吕梁州第七》之十二句、《牧羊关》之第三句、《商调集贤宾》之第五句均要求平声韵,故在此位置上之“凌”字,曲作中多以“铃”、“菱”为代。【世情势情】“世情”除用作名词表示“世态人情”一义以外,还可用作形容词表“世故、势利”义。罗邺《赏春》诗:“芳草和烟暖更青,闲门要路一时生。年年点检人间事,唯有春风不世情。”意谓春风于芳草等物均平等对待,不世故、势利也。“世情”前加否定副词“不”,其词性可知。《佩文韵府》卷二三,八庚“情”字下引黄庭坚诗:“窗外青山不世情”。范成大诗:“天无寒暑无时令,人不炎凉不世情。”用法亦同。又《玉镜台》剧二折:“想天公是怎生这世情,教他独占人间第一等。”此温峤盛赞其表妹刘倩英容貌出众之言,意谓天公怎么这般势利,集众美于一身也。曾瑞《集贤宾》套(宫词):“唯嫦娥与人无世情,可怜咱孤另,透疏帘斜照月偏明。”“与”犹“对”也,“世情”义同上。刘庭信《一枝花》套(春日送别):“觑不的献勤的仆、势情的奴,声声催道误了程途。”其字作“势”,用法并同。【无何】在上古汉语中,“无”习见者为“无故”、“无事”、“不久”等义,具见《助字辨略》、《辞源》、《辞海》诸书。降至唐宋,“无何”于此外尚可表“无奈”义。王昌龄《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诗:“本家蓝田下,非为渔弋故、无何困穷耕。且欲驰永路。”意言无奈为生计所迫,不得不长途奔波。“何”一作“才”,当系不知此义而妄改。白居易《新丰折臂翁》诗:“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圣代无征战,惯听梨园歌管声,不识旗枪与弓箭。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诗中“天宝”二字已点明时间。“无何”承上文而作语气转折,表示事出意外,诚不得已。或仍释为“不久”,则有语意重沓、语气不协之弊。杜荀鹳《怀庐岳书斋》诗:“是境皆游遍,谁人不羡闲。无何一名系,引出白云间。”此既言“一名系”,则“无何”不得以“无故”义为解。范成大《胡孙愁》诗:“仆夫酸嘶诉途穷,我亦付命无何中。”其义亦同。按“无何”此义诗词中不经见,尚可证之以同时代散文。《太平广记》卷二八六《画工》引《闻奇录》:“剑才及颜室,真真乃泣曰:‘妾南岳地仙也。无何为人画妾之形,君又呼妾名,既不夺君愿。君今疑妾,妾不可住。”又卷一八三《房珝》条引《摭言》:“房珝,河南人,太尉之孙,咸通四年垂成而败。先是名第定矣,无何写试之际,仰泥土落,击翻砚瓦,污试纸。”《夷坚志》三补《负御客赴水》条:“及至城陷,(王)禀引疲乏之兵欲出西门,无何西门插板索断,不能出。”亦并表事出意外无可奈何之义。【消详】消详。犹斟酌、思量,多用为不及物动词。陈亮《汉宫春》词(早梅呈吕一郎中郑四监岳):“都缘是、此君小异,费他万种消详。”又《秋兰英》词:“浅源饶间新妆,那陶令,漉他谁酒,趁醒消详。”均犹言“万种思量”、“趁醒斟酌。”《全金元词》王哲《菊花天》词:“更便真言推妙诀,诸公仔细消详。”义亦同。又同书202页同名作者《五更出舍郎》词:“奉报那人如惺悟,好商量。五更里,细消评。”“评”字失韵,当为“详”字之误。另散文中亦有类似用法,可为参证。《韵府拾遗》卷二二,七阳引《书苑》:“欧阳率更书,三十六法皆言其大略,又在学者能以意消详,触类而长之。”《夷坚志》支癸八《徐谦山人》:“……然无策能致败露,坐不安席。再和之,徐再消详曰:‘此去五日,定有信。’”按龙潜庵《宋元语言词典》785页收此词,释作“端详、审度”。“审度”义近是而“端详”义非,“消详”未见有表“细看”义之例。再者“消详”可与表“舒缓貌”之“从容”同义,形容词、副词两用。据笔者目前掌握的材料看,此种用法仅见于汤显祖剧作。《六十种曲·紫钗记》三十九出:“待不信有个人儿传示也,慢消详寻问咱。”同书《还魂记》二十出:“算来人命关天重,会消详直恁匆匆。为着谁侬,俏样子等闲抛送?”又三十二出:“靠边些听俺消详说,话在前教伊体害怯。”【悠扬】悠扬,唐诗中可径作动词,表“飞扬”义。刘禹锡《和令狐相公九日对黄白二菊花见怀》诗:“晴云遥盖覆,秋蝶近悠扬。”意言蝶傍花飞。吕温《夜后把火看花南园招李十一兵曹不至呈座上诸公》诗:“应是梦中飞作蝶,悠扬只在此花前。”命意与上例同,亦犹言飞扬总在此花之前也。韦庄《思归》诗:“暖丝无力自悠扬,牵引东风断客肠。”用法亦同。按《辞源》修订本1129页“悠扬”条列“飞扬’义,但所举例不够典型,故为补充如上。又“悠扬”作为形容词,含义往往与“悠悠”同,“悠悠”可表“深思”、“遥远”、“安闲貌”等义(亦见《辞源》修订本1129页“悠悠”条),“悠扬”亦然。薛逢《咏柳》诗:“弱柳惊风急自伤,暮来翻遣思悠扬。”温庭筠《春愁曲》:“蜂喧蝶驻俱悠扬,柳拂赤栏纤草长。”黄滔《旅怀寄友人》诗:“鸣蝉似会悠扬意,陌上声声怨柳衰。以上“悠扬”均可代之以“悠悠”,为深思或忧思之义。权德舆《斗子滩》诗:“斗子滩头夜已深,月华偏照此时心。春江风水连天阔,归梦悠扬何处寻?”李商隐《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悠扬归梦唯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均犹言归梦悠悠、归梦遥远。刘沧《洛神怨》诗:“心寄碧沈空婉恋,梦残春色自悠扬”此犹言春色无限,亦遥远义之引申。罗隐《赠渔翁》诗:“叶艇悠扬鹤发垂,生涯空托一纶丝。”于《巫山高》诗:“何山无朝云,彼云亦悠扬。何山无暮雨,彼雨亦苍茫。”王建《簇蚕辞》:“神蚕急作莫悠扬,年来为尔祭神桑。”以上为安闲义。末一例犹言莫要怠慢,亦安闲义之引申。[周旋]周旋,与“周全”同,有“赈济”或“作成”义,仍为动词,但与常表“应对、应酬”之义者有别。《六十种曲,玉环记》二十五出:“若是旅中有些欠缺,小姐自当周旋。”此例“周全”义观上文自明,无烦疏释。又同书《蕉帕记》十二出:“为周旋少年,怎辞劳倦?”此乃白狐精为成全龙骧亲事亲往窃珠时所唱,“周旋少年”即作成龙骧亲事之义。《水浒记》十一出:“怜孤寡仗义周旋,又何心谐缱绻,又夫意气原非浅。”此系宋江唱词,“周旋”义亦同。“周旋此义尚可征之散文。《春渚纪闻》卷三《孙道人尸解》:“道人举手告众曰:‘我今年九十岁矣,荷郡人周旋。今当小别,各勉力事善。”按“周旋”在变文中可表“完备”义。《丑女缘起》:“毁谤阿罗汉果业,致令人貌不周旋。(详见拙文《敦煌变文词义补笺》,(《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88年第1期)“成全”及“赈济”义当由此引申而来。【作养】作养,本义为“抚养”,《元曲选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