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作为虚构的文学_第1页
论作为虚构的文学_第2页
论作为虚构的文学_第3页
论作为虚构的文学_第4页
论作为虚构的文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作为虚构的文学

诺斯罗普费尔霍夫从宏观角度上对文学进行了高度概括的评论,他以其在神话原型研究中创造的神话形象获得了世界声誉。同时,他被批评为“充分的神话民族主义框架”。(1)但事实上,由于这一理论有着巨大的包容性,它恰恰成为诸多后现代理论的生长点。同样,他关于文学虚构的论述,也因其包容性而构成强大的内在张力和阐释力。一文学虚构世界的构成在谈到文学的“真实感”时,弗莱指出,真实感(reality)不同于真实性(realism),它更为宽泛,诸如幻想作品、浪漫故事等,都可以具有真实感。文学的结构原则是神话和隐喻,二者都违反常理及逻辑规则,而它们同时又让人“相信”。文学的真实感实际上包含着悖谬:一方面,它在文学中明确地表达“这件事的确发生了”;另一方面,又含蓄地提醒人们“这件事根本没有发生过”。你不得不同时相信这两句话。“在文学中,只有当事物变成真伪莫辨的幻觉时,我们才能见到它们,因为唯有这样方可用主观经验去取代客观经验,不过它是一种受节制的幻觉,这时人们对事物感受之强烈不是日常生活中所能体验到的。”(2)这就是说,文学是建立在幻觉的基础上的,它似乎真实地存在着,真切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可是又并非实际存在的事,在现实世界中它从未发生过。就如哈姆雷特和福斯泰夫那样,“既不存在又并非不存在,看似空幻无所有又确实地有名姓有处所。”(3)文学是幻觉,是虚构,却又是一种独特的虚构,是受到节制的具有真实感的虚构。因为文学具有真实感,它才能深入人心,打动人心,引起共鸣;又因为文学讲述的故事并非实际发生的现实生活,而是处在幻觉和虚构世界,人们才有可能解脱现实世界的种种压力、干扰和利害关系,全身心投入到这个世界之中,深入体验文学世界所提供的经验,终于获得日常生活中未曾有过的强烈感受。那么,这一具有真实感的文学虚构世界是如何构成的?对此,弗莱有着独特的理解。在弗莱看来,文学作品是多义的,它本身是一个象征系统,不同的现代批评流派往往从其中选择某一层面或某些独特的象征,来对作品做出解释。可是,文学作品作为一个象征系统,它是一个整体存在,并整体地发挥作用的,因此,文学批评最好不要单独考虑作品某一层面的意义,而应该将文学置于一系列关联域,也即“相位”(phase)中加以整体考察。弗莱认为,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它首先包含文字和描述相位。从这个相位看,语辞同时有着“向心”与“离心”两个相互对立的倾向:它向外表述或描述外在的客观对象;向内则成为较大的意义的组成因素,成为语辞结构的构成单位,从而建构起一个相互关联的母题的结构,而不再是独立的表述外在对象的符号。文学是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文学中,对客观事实或对象的表述,从属于为作品自身创造一个语辞结构这个基本目标,象征的符号价值从属于它们作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母题的结构的重要性,由此构成一种“自足的语辞结构”。尽管阅读过程中,读者的注意力可能同时向两个方向移动并产生两种理解模式,但是,文学的语辞结构则决定其意义的最终方向是向内的,向外的意义只能是第二位的。当文学的语辞“向内”将自身结构作为关注的核心,这个语辞结构就与现实世界疏离开来,而建构起另一想象的虚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已无所谓真假,它不仅成为“自足的”,而且它的声韵、意义和母题结构的价值也得以实现,一个美的世界于是显现了。所以弗莱说:“向内的意义和能自我包容的语辞布局,是与快感、美、兴趣相关的反应领域。对一种超然的布局的沉思,不管是不是语词的布局,显然是美感和随之而来的快感的主要来源。”(4)语辞的描述相位由于向外表述客观对象,它和对象及其语境相关联,其意义也就相对稳定和明晰;语辞结构则因其向内而与外部世界相脱离,与具体的现实语境解除了关系,其意义就变得含混多义了。“含混”作为文学、特别是诗歌语言的特点,赋予语辞多种功能和多种力量,使语辞具有更为丰富深厚的审美意涵。文学的文字和描述相位同时存在着向内和向外两种倾向,它们以假设性因素和论断性因素构成了一种内在张力感。当象征系统的描述方面得到强调,文学在其叙述上就倾向于现实主义,而在其意义上则倾向于教诲。自然主义文学走得更远,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现实生活的表征。而一旦向外的倾向越过界限,文学就会因虚构因素消失而转化为丧失美感的文献。与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相对,浪漫主义文学则注重内向性,强调富于想象的创造。象征主义却又趋向另一极端,它强调语辞结构方面的意义,把它视作向心的语言布局,成功地把文学的假设的萌芽剥离出来。弗莱通过对文学的文字和描述相位的阐述,让我们看到,诸文学流派是在由向内与向外、假设性因素与论断性因素所构成的张力中不断地移位的。在弗莱提出的形式相位中,“形式”指连接文字意义和描述意义并将对立双方相融合的方式。“‘形式’(form)的常用含义似乎将这些明显对立的方面联结了起来。一方面,形式包含了我们称之为文字意思或结构的统一性的东西;另一方面,它又意指像内容和事件这样的补充性的术语,用以表达它与外部自然共享的东西。”(5)这种融合对立双方的主要方式就是意象、意象系列和意象结构,它存在于接近自然与强调虚构、事例与训诫之间。如果不是孤立地看待单独一部作品,而是将作品与文学整体联系起来,从宏观上做出考察,那么“文类”“程式”就成为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在弗莱看来,文学并非由一部部独立的作品共同聚集而成的,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程式化了的,程式是文学共同的东西。文学可以具有自身的生命,可以模仿自然和社会现实,可以再现经验、表达思想,等等,但是文学本身却并非由这些所构成的。诗歌只能产生于其他诗歌,小说只能产生于其他小说。文学形成自身,它从内部而不是从外部形成,其共同财富就是程式。程式使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成为可交流、可传承的,程式将作品聚合为文学。可是在文学作品中程式不是作为抽象的东西存在,它是一种典型的或重复出现的意象,这个可交流的单位,弗莱称之为“原型”。正是由于存在文学原型,文学创作和接受才有可能正常进行。从这个意义上说,诗人不是他的诗作的父亲,“他充其量是助产婆,或更确切地说,是自然母亲的子宫:可以说,她以他为自己的私处”。诗歌则“焦急地摆脱诗人,哭喊着割断诗人自我的脐带和食管”。(6)从原型方面来看,文学叙述是象征交流的一种重复进行的行为,其实质即“仪式”;文学的有意义的内容是意愿在现实中尚未实现且同现实相冲突的结果,这正是梦的工作机制。仪式和梦幻在语辞交流形式中的统一,就是神话。因此,神话说明仪式和梦幻,神话不仅为仪式提供了意义,为梦幻提供了叙述,它还是仪式和梦幻的同一性的体现。这就是弗莱所说的神话相位。神话作为人类经验的结晶,它源自自然的节律和生命的循环,这些周而复始的运动塑造着人的心灵,构建了人的经验模式,并成为人感知世界和实现交流的结构原则。文学就是通过神话的结构原则来讲述故事的,所以弗莱说:“文学是一种有意识的神话,因为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它的神话故事渐渐地变成了讲故事时的结构原理,而其神话观念、太阳神等,便变成了思维中惯用的隐喻。在一种充分成熟的文学传统中,作家们都生活在一个传统的故事及形象的系统之内。”(7)弗莱进而认为,在所有的文化环境中,神话都不知不觉地渗透于文学之中并和文学融合一体。神话用其特有的语言所勾勒出的天地,也就是文学想象的天地。由于原型是人类交流的基本单位、神话结构是交流的结构原则,因此,它也就成为文学最核心的决定因素。即便作家具有独创性,他也无法脱离这些因素。所谓独创其实只是对这些因素“比较深刻的模仿”;种种对新颖、新奇的尝试,结果只能产生“隐蔽或复杂的原型”。甚至对于文学的描述层面来说,表面上它是外向地描摹现实,而实际上则是按照神话结构来建构“现实”,现实已不再是原有的自然状态,它被神话的结构原则重塑重组了。因而文学的描述并非对外部现实的如实反映,而是遵循着神话的语辞结构,“认为排列顺序的形式是来自词语的外部乃是一种心理投射的错觉”。(8)这就是说,文学作品所讲述的故事,其实质并非从观察人类生活及行为所得到的,它“通统都是讲故事的手段。文学形式不可能来自生活,而只能源自文学传统,因而归根结底来自神话”。(9)神话相位从深层影响并决定着其他各相位。正是这一决定性因素将文学世界与现实世界分隔开来,成为一个“假设的创造实体”,一个独成体系的虚构世界,一个现实中并不存在而存在于人类经验深处且连接着经验秩序的活生生的世界。对于现实来说,它是虚构的;而对于人的经验来说,它更具真实感,更有可能深入人心,打动人心,震撼人心。二梦的世界和象征文学建基于各种原型。一方面,文学讲述的故事离不开神话结构,作家的种种创造只能是神话的不断“重构”或“移位”,神话为作家提供了一个十分古老的现成框架;但是,正因为神话结构是所有文学作品的结构原则,它也就转而成为无意识,成为一种自然的东西,不再具有激动人心的力量了。因而另一方面,一部伟大的作品就需要重新寻找途径返归心灵底层,从人类原始经验中汲取力量和激情。“伟大的经典作品仿佛存在一种总的趋势,要回归到原始形态去……寓意深邃的文学杰作却宛如将我们吸引到一种境界,此时我们发现大量的具有含义的原型汇成浑然一体。”(10)这就是说,作家不应该如本尼迪克特所指出的“阿波罗”文化那样,仅仅被动地服从于神话仪式;而应该以“狄俄尼索斯”文化所具有的“预言的心智”,主动、紧张地去感受神灵的显现。要进入这样一种创作状态,作家只能借助于柏拉图所说的“心智清醒时的梦幻”和弗洛伊德所说的“白日梦”。弗莱认为,人类苏醒与睡眠之循环和自然界光明与黑暗之循环是密切对应的,并且这种对应是相反的:白昼,人实际上受到黑暗的控制,陷于挫折和虚弱境地;黑夜,人的里比多,也即有征服力的英勇的自我便觉醒过来。文学创作则通过“白日梦”来解决这种对立关系,将白昼的太阳与黑夜的英雄视为一体,构建一个内心欲望和外部环境相互融合的世界。梦幻让作家逃脱了白昼的控制,把他那原先备受压抑的自我欲望和潜在的创造力解放出来。这一想象展开的过程,既是神话的再创造,也是隐喻的降生,瞬息间,主观与客观在梦幻世界中契合了。神话与隐喻总是联袂而至的,太阳神话与太阳神(英雄和自我愿望的隐喻)密不可分,它们一同滋生于人类思维的源头,共同表达了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同一性。“隐喻在我们心目中唤起的世界,不是靠夸张类比串联起来的许多事物,而是一股股漩涡迭起、充满活力的潜流,它们在主观与客观之间不断地潺潺流动。这样的隐喻可能引发或转变成更加持续不断或更属理性的思维,但遇这类情况时,隐喻并不被理性思维所取代,而是潜伏在背后,成为灵感的不竭之源。”(11)梦幻和想象打开了被意识所遮蔽的心灵黑箱,这里潜藏着人类经验的丰富资源和无限的创造力量。相反地,在弗莱看来,活跃的理性仿佛雇用了“思想警察”作为自己的助手,追捕并消灭每个非法的冲动;或如聘任了“洗脑的教官”来压制这类冲动。因此,作家越是彻底地破除意识的蒙蔽,他的创造力就得到越加充分的发挥。在谈到诗人叶芝的创作时,弗莱指出,叶芝总是尽力让自己深深沉降到意识之下,进入“世界之灵气”的潜流中,让它转化成创造力的媒质。这种创造力扎根于世代相传的传统,它不属于个人,而属于自己的种族,并从种族回忆的潜流中为我们带来始祖神祇及神话。这就是说,真正的文学杰作既非现实生活的反映,也非个人凭空创造,而是归属于种族,它返回到种族的原始经验之中,种族的经验通过个人得到表达。由此观之,弗莱的文学虚构世界具有多重虚构性。在文字和描述相位,虽然同时存在向心与离心两种倾向,但离心从属于向心,从而将文学作品与现实世界相疏离而构成另一与现实没有直接关联的独立的世界。在神话相位,文学不仅受制于神话结构,而且只有深深扎根于传统,返归原始经验,重新回忆起始祖神祇及神话,才具有真正的文学价值。这些神话讲述的不是现实世界中真实发生的事实,它属于另一个虚构的世界,并且这种对神话世界的回归又必须通过想象和梦幻才有可能。上述两个层面是相互影响的:文字相位的结构特点,它的向心倾向将读者引向一个独立的世界,一个语辞构筑的世界;神话相位则以神话世界跟现实世界相分离,正是它将语言从现实语境中剥离出来,悬浮于想象的虚构世界,成为一种“为了它自己而存在的言词结构”,(12)成为含混多义的隐喻,因此,神话相位也就决定着文学的文字和描述相位只能以向心作为主导倾向。文学说的是神话的语言而不是事实的语言,它是取消了真假值的假设性语辞结构。但是,弗莱所说的神话并非抽象的缺乏历史内涵的东西,在《批评之路》中,弗莱进一步赋予神话以历史性。他认为,神话故事不仅形成一个神话群,而且它们植根于特定的文化之中。一方面,当神话在一种文化的中心具体化时,那种文化的周围就会被罩上一个神奇之圈,一种文学就会在一个有限的,由语言、参照、典故、信仰和传统等构成的范围之内历史地形成。另一方面,“随着一种文化的发展,它的神话倾向于包罗各个学科、扩展成一个总的神话,它包括一个社会对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看法,与它的诸神和邻里之间的关系,它的传统,它的社会和宗教责任,以及它的最终归宿”。(13)因此,神话不仅仅是一种原始经验,它虽扎根于人类原始经验,却又是与特定社会文化密切联系,并随文化发展而演化。这些不断得到重构的神话既承袭了原始经验,又与特定的社会历史相适应,并对社会历史发挥重要作用。其中,得到充分发展或百科全书式的神话包含着社会要了解的一切东西,弗莱称之为“关怀的神话”。关怀神话的存在是为了凝聚社会,关怀神话的语言倾向于变成信仰的语言,关怀的权威本身是一种社会既定权力机制的权威,它包含并塑造着人对过去、现在和将来及种种关系的看法,因此,关怀神话实际上就是意识形态或类似于意识形态的东西。与关怀神话相对,还存在另一种自由神话。自由神话是关怀神话的一部分,却强调文化中的非神话因素,它不直接诉诸关怀而诉诸更能自我确证的标准,如论证的逻辑性或非个人的证据和检验。由它演化出一种社会心理态度,包括客观性、判断推理、容忍和尊重个人等。对这些态度的文字表达,弗莱称之为“自由神话”。自由神话产生于关怀,它不能取代关怀而只能与关怀相依存,并由此形成一种张力,赋予关怀神话以开放性、多样性。文学的虚构世界就存在于这种张力之中。文学既是关怀的“伟大编码”,它在整体上又不是超级的关怀神话,它所包含的内容比所有现存的关怀神话的总和还要多,它同时言说两种语言,即自由的语言和关怀的语言,因为文学的中心生活是人和人性。如果我们看到,弗莱所说的关怀神话所具有的意识形态功能,那么,文学一方面无法逃避意识形态控制,同时,又不等同于意识形态,它坚执于人、人性和生命本身,所以弗莱说:“想象的世界部分地是一个假日和安息日的世界,在那里我们可以休息,脱离信念和承诺,充满超出一切可以系统阐述和表现而接受的更大神奇。”(14)弗莱的关怀神话已经具有意识形态的特征和功能,在《有力的词语》中,弗莱则明确提出意识形态问题,并将“意识形态”与“修辞”两个概念交替使用。他认为,修辞就是说话者采用话语技巧意图令读者俯首帖耳,诱使读者不自觉地接受其观点。而意识形态正是通过话语修辞,隐秘地对读者施加影响或迫使读者不知不觉间受到思想掌控,“其目的是说服,并令读者心悦诚服地产生相应的反响。修辞的根本目的是令作者、语言和读者相互认同”。(15)弗莱所说的“有力的词语”正源自言语行为理论。言就是行,它具有言外之力,能产生言后效果,而修辞恰恰是话语实施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在弗莱看来,意识形态是神话在特定社会文化中的具体应用,它改编和重构了的神话,就是我们处于意识形态内部时必须相信或表明自己相信的神话。这种被改编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