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教学设计_第1页
《儒林外史》教学设计_第2页
《儒林外史》教学设计_第3页
《儒林外史》教学设计_第4页
《儒林外史》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PAGE1讽刺作品的阅读——《儒林外史》【教材分析】《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辛辣的笔触对社会现状和儒士命运进行批判揭露的讽刺小说。小说形象地刻画了在科举制度下,普通士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境界。它透过人生百态揭示了士人功名利禄的观念、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风气。通过描绘这幅土林的“群丑图”,展现了金钱权势对人的品格的毒害,清楚地表明作者否定功名富贵的基本立场,通过书中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的贤者奇人,寄托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并结合时代背景,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2.理清情节,把握人物形象,领会科举制度对古代知识分子的毒害。3.学习小说夸张、对比、细节刻画的辛辣讽刺手法。【预习提示】1.日积月累(1)我搜集的资料(作者情况)(2)科举制相关知识的搜集(创作背景)2.思悟发现(1)小说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哪些是反面形象?哪些是正面形象?(2)通过哪些方法塑造这些形象的?(3)作者想表现什么呢?(4)读完全文,我的阅读感受是:3.学贵有疑阅读中,我遇到的困惑是:

【教学过程】激趣导入故事导入:两根灯草话说有个乡绅叫严监生,胆小又有钱。严监生老了临死的时候,卧房里挤满了子女后代,老人家卧在床上话也说不出,就只是伸出两根手指,众人不知其意。侄子问严监生的意思是不是有两个亲人还没见面,老人摇头。侄子又问严监生是不是有两笔银子不曾交代家人,老人摇头摇的厉害。老奶妈又问是不是他两个儿子不在眼前,老人还是摇头,两个手指伸着不动。待到其妻子赵氏擦擦眼泪对老爷子说:“我知道,你是看那灯里有两根灯草怕费了灯油。”然后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严监生看了随即点点头,手一垂,人就挂了。世界文学画廊中有四大吝啬鬼,我们中国也有,《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就是一个让人发笑的此类文学形象。这部作品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内容。对于这样一部讽刺作品,我们应该如何来阅读呢?(二)阅读指导讽刺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阅读这些作品,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体会批判精神。讽刺作家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揭露某种社会现象背后的荒谬本质,从而间接地表达对理想的向往。(2)欣赏讽刺笔法。讽刺作品的笔法是多种多样的。变形的夸张、传神的细节、鲜明的对比等透露出作者对讽刺对象的感情、立场和观点。(3)联系现实,深入思考。二、了解内容,整体感知(一)作家背景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移家南京后自号秦淮寓客,因其书斋署“文木山房”,晚年又自号文木老人。他看透了当时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通过写作《儒林外史》,对丑恶现实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有力批判,显示出民主主义思想色彩。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采用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笼士人,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二)主要内容及主题《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性作品,作品以十多个既独立又有联系的故事,展示了一幅18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而揭露科举制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入手,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抨击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写出它的腐败与不合理。(三)小说结构共有56回。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可以看做是总纲,点明主题和创作意图;第56回则借“幽榜”回应“楔子”,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第一部分,自第二回起至三十回,主要描写科举制度“贯索”下的文人图谱,以二进(周进、范进)、二王(王德、王仁)、二严(严贡生、严监生)、二娄以及蘧公孙、鲁编修、马二先生、匡超人、牛浦郎等人为代表,暴露科举制度下文士对于“功名富贵”的痴迷和无聊名士攀附权贵、附庸风雅的无耻行径。第二部分,自三十一回起到四十六回,主要写作者设想的理想人物。作者着重塑造了杜少卿、迟衡山、庄绍光、虞育德、萧云仙等真儒名贤的形象。第三部分,自四十七回至五十五回止,社会风气更加恶劣,一代不如一代。三、品读课文,师生探究(一)专题一:故事大赛(整体感知、表达简要、重点突出人物个性)1.方法指导(1)梳理你想讲述的故事情节,准备一个简要的提纲。(2)讲述时既要抓住故事梗概,也要注意一些生动的细节,让自己的讲述更有吸引力。(3)注意体会故事中包含的作者的情感态度努力在自己的讲述中体现出来。2.示例(1)周进(腐儒的典型)周进原本是个教书先生,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有一回,他和姐夫来到省城开科取上的考场贡院,触景生情,伤心欲绝,竟头撞到木板上,晕了过去。醒来以后,他满心悲怆无法排解,索性号喝大哭,满地打滚。这一幕被几个商人见到了,他们出于怜悯,凑钱帮这个可怜的老头儿捐了个监生。周进欣喜不已,向他们叩头谢恩。后来,借着监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举人,接着又中了进土,到广东为官。(2)王惠(贫官污吏的典型)南昌太守王惠,也是一个贪官的典型。他念念不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通例,他一到任,衙门里就满是“战子声,算盘声,银子声,衙役百姓一个个被他打得魂飞魄散,合城的人,无一个不知道太守的厉害,睡梦里也是怕的”。(3)匡超人(由淳朴善良的青年,变成卑鄙恶劣的文痞)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对父亲的一片孝思亦令人感动。在流落他乡时,他受社会环境影响逐步发生了变化。在杭州,国超人遇到了马二先生,并受马先生的影响,把科举作为人生的唯一出路考上秀才后,又受一群斗方名士的“培养”,以名士自居,追名逐利。他吹牛撒谎,钻取功名,卖友求荣,忘恩负义,步步走向堕落,变成一个衣冠禽兽。(4)少年王冕元朝末年,诸暨县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少年叫王冕,因家境贫寒,他从小替人放牛,聪明颖悟,勤奋好学,他画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并且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他不愿意接交朋友,更不愿意求取功名利禄。县令登门拜访,他躲避不见;朱元璋授他“咨议参军”的职务,他也不接受,心甘情愿的逃往会稽山中,去过隐姓埋名的生活。(二)专题二:《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探究(精读:关注细节刻画)1.对比的讽刺艺术对比是这部小说为了突出讽刺效果常用到的手法。如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的对比。中举前称他为“现世宝”“癞蛤蟆”。中举后称他为“贤婿老爷”“天上的文曲星”;对他外貌的描述也不同,中举前说他“尖嘴猴腮,不三不四”,中举后夸他“才学高,品貌好”;两次的贺礼也不同,中举前是“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中举后是“七八斤肉,四五千钱”;离开范进家的动作神态也不同,中举前离开时是“横批了衣裳,腆着肚子去了”,中举后离开时是“千恩万谢,低着头,笑咪咪地去了”。通过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形象跃然纸上。还有对众乡邻的对比:范进中举前对范家揭不开锅,在死亡线上挣扎而不闻不问,范进中举后赶紧送酒送肉,搬桌拿椅。作者对他们嫌贫爱富的心态,进行了强烈的讽刺。对比之中写出人性淡薄和世态炎凉,极富讽刺意味。正面人物有王冕、杜少卿、虞育德、庄绍光、迟衡山等,反面人物如前面提到的胡屠户以及众多贪污腐败的官僚们。这一鲜明的美丑对比,大大地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效果。2.夸张的讽刺艺术示例当范进面对突如其来、从天而降的大喜时,他那颗因饱经辛酸折磨而变得麻木的心灵,承受不住这强烈的刺激。于是,“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了!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作者从范进几十年的辛酸悲苦来写这极度兴奋的一瞬,把看似荒唐的现象表现得如此合乎生活的逻辑,将当时的读书人热衷“科举”,一旦功名到手就如醉如痴,惊喜若狂,乃至发疯这种社会现实加以夸张的描写,从而达到了尖锐的讽刺效果。(三)专题三:续写故事1.要求(1)打开思路,天马行空,尽情想象,不妨设置一些悬念,让故事更吸引人。(2)人物刻画和情节设计要符合其性格特征,不能脱离原著。(3)《儒林外史》特别善于通过富有意味的细节来塑造人物,揭示主题,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学习这种笔法。2.提示:先选择人物,然后在了解人物主要故事的基础上,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合理想象。3.示例:续写《范进中举》话说那范进中举之后,和张乡绅结交,成了方面大耳的“老爷",后来又当上了知县。范进成天带着家丁招摇过市,强征保护费。有一次,一个穿着褴褛的读书人说没钱交保护费,范进刚走过去,那个读书人就抓住范进的袖子说:“范进,我是你乡试那年的同案啊,还记得我吗?”范进一把甩开他,一脸鄙夷地说:“这是哪的贱民,我可不认得,给我打。”几个家丁上前摁住那人,那人挣扎着说:“当年要不是我借钱给你去乡试,你能有今天吗?你个忘恩负义的东西!”一个家丁见范进恼怒的脸色,上前就恶狠狠地扇了他一个巴掌:“你敢诋毁我们家老爷,给我狠狠地打。”家丁们见状,对那人就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