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讲义)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1页
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讲义)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2页
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讲义)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3页
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讲义)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4页
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讲义)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03课把握世界的规律目录考纲考情1思维导图1知识梳理2考点精讲2考点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2考点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7考点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3典例精析18易混易错点21【考纲考情】课标要求备考策略1.描述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运动的,2.领会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的意义,3.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1.通过治理工程、精准扶贫、科技发明等背景材料,作为一般情境的呈现,考查联系的观点;结合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和引用古语,考查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2.以名人名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部署、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载人航天技术的进步等作为简单情境,考查发展的观点3.通过技术发展的担忧、漫画、史书、名人名言、精准扶贫、经济高质量发展等为背景,通过一般情境的呈现,考查矛盾的观点【思维导图】【知识梳理】1个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1个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1个焦点和根本分歧: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个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2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3种表现:矛盾特殊性的三种主要表现。3个看问题: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考点精讲】考点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⑴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⑵联系的特征:特征含义表现方法论普遍性(不存在孤立的事物)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①事物之间: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客观性(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二者都是客观的。①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离开事物真实联系,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多样性(形式不同)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拓展归纳】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只有条件存在,才会产生某种联系。②否定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主观臆造联系就会犯唯心主义的错误。③联系是客观的,联系的观点是主观的。▲三个角度全面理解“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的哲学依据唯物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论人类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辩证法是联系多样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要求【拓展归纳】(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的普遍性的主要表现:①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方法论】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避免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拓展归纳】(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拓展归纳】(3)联系的多样性(1)表现: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2)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有条件的。【方法论】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⑴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⑵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①区别:a.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b.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务和服从于整体。②联系:a.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b.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c.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3)全面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类别整体部分区别内涵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地位功能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联系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相互影响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4)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①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②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③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拓展归纳】①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②部分优化组合形成整体时,才能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③部分以无序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无法达到理想效果。(5)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②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③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6)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原理内容】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方法论】①我们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的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②我们应当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③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拓展归纳】整体与部分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但二者不完全相同。系统属于整体的一种情况,系统除了强调整体性外,还有层次性和有序性。要素只是部分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组成一个系统的相互作用着的部分。【典例分析】1.(2023·辽宁·统考高考真题)“春分之日,玄鸟至”(《逸周书·时训解》)。在周代,古人就已经靠观察燕子等候鸟春归的时间来确定节气、规划农时。中原地区的燕子多是在春分前后飞回筑巢育雏,周天子便在春分之日祭祀神灵,祈求子孙繁茂。由此可见(

)①人能借观察燕来与春到间的关系把握自然变化规律②依据对规律的认识去规划农时属于实际的农耕活动③将燕来与子孙繁茂相联系是对客观对象反映的结果④把握燕来与人活动的联系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详解】①:在周代,古人就已经靠观察燕子等候鸟春归的时间来确定节气、规划农时,说明人能借观察燕来与春到间的关系把握自然变化规律,①符合题意。②:错误,不能把对规律的认识作为依据,②排除。③:周天子便在春分之日祭祀神灵,祈求子孙繁茂,周天子将燕来与子孙繁茂相联系,是主观臆造的联系,也是对客观对象反映的结果,③符合题意。④:错误,把握燕来与人活动的联系是为了确定节气、规划农时,指导农耕活动,④排除。故本题选A。2.(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人见佳山水,辄曰‘如画’,见善丹青,辄曰‘逼真’。”清代画家王鉴的这句话道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审美体验。可见,“如画”与“逼真”(

)A.是对现实的描绘和升华,实现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B.表明事物的存在受到主体认识和体验的制约C.说明观念可以无限趋近于客观现实D.反映了山水与丹青的联系具有“人化”特点【答案】A【详解】A:人见佳山水,辄曰“如画”,见善丹青,辄曰“逼真”,大致的意思是,人们看到壮丽山水,会说像画一样美;看到美丽的画画,会说,画的跟真的一样棒,可见“如画”与“逼真”体现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是对是对现实的描绘和升华,实现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A正确。B:错误,事物的存在是客观的,不会受到主体认识和体验的制约,B错误。C:错误,观念可以反映客观现实,C排除。D:材料讲的山水和丹青都是客观事物,不涉及山水与丹青的联系,D排除。故本题选A。3.(2022·海南·高考真题)海南省坚持“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突出城乡一体、陆海统筹、山海联动、资源融通,把全岛作为一个整体来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积极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推动自贸港高质量发展。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海南整体发展服务于各区域高质量发展②人们可以根据自身意愿建立各个区域间的联系③坚持系统观,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海南的发展④区域协调发展有助于实现海南整体发展的最优目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详解】①:部分要服从和服务于整体,各区域协调发展要服务于海南整体发展,①错误。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而非自身意愿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②错误。③:“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突出城乡一体、陆海统筹、山海联动、资源融通,体现了海南省坚持系统观,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海南的发展,③正确。④:积极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推动自贸港高质量发展,体现了重视区域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海南整体发展的最优目标,④正确。故本题选D。4.(2022·辽宁·高考真题)2021年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的合浦汉墓群印证了史籍关于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记载,其中出土大量来自东南亚、南亚及地中海等区域的玻璃器。广西合浦作为航线东端起点,虽地处相对落后的边陲,其玻璃器制作水平却高于中原。可见(

)①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存在着跨区域的文化与技术交流②合浦所处的地理位置构成了其与外界联系的不利条件③海上丝绸之路是人们出于需要基于实际建立的人为联系④合浦玻璃器制作水平提高表明海上丝绸之路目标的实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详解】①:在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东端起点的合浦汉墓群出土大量来自东南亚、南亚及地中海等区域的玻璃器,这说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存在着跨区域的文化与技术交流,①符合题意。②:材料反映了合浦地处相对落后的边陲,但它能成为航线东端起点,这说明材料并不是在说明合浦所处的地理位置构成了其与外界联系的不利条件,②排除。③: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海上丝绸之路是人们出于需要基于实际建立的人为联系,③正确切题。④:合浦玻璃器制作水平提高有利于海上丝绸之路目标的实现,但并不是海上丝绸之路目标已经实现,④排除。故本题选A。考点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⑴发展的普遍性: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中。人类社会:人类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一些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类还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而共产主义社会仍将继续发展。人的认识:每个人的认识都经历着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发展具有普遍性,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2\*GB2⑵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3\*GB2⑶新事物:①含义: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物②为什么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③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4\*GB2⑷为什么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①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②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③因此,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发展的实质原理【原理内容】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补充:发展与联系的关系联系发展区别内涵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侧重点侧重于事物之间以及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侧重于事物运动、变化的方向联系世界既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在运动和变化的过程中实现的⑴事物发展的形式或状态:量变和质变①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生活中的统一、相持、平衡、静止、连续性、稳定性都属于量变)。②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同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都是质变)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质变区别含义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呈现状态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意义事物的根本性质没有改变,仍然是这个事物是事物的根本性质的改变,是由一种性质的事物向另一种性质的事物的根本转变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形①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方面的变化引起的质变。②事物在总体数量上不变,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比如田忌赛马实现了从输到赢的质变)⑵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世界观(辩证关系)决定方法论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①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反对急于求成)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②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反对优柔寡断)③当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时,必需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不能随意促成事物质变,坚持适度原则。③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3\*GB2⑶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原理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a.事物发展的过程: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b.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通过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c.辩证否定的地位: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特别提醒]1.哲学上的肯定和否定指的是事物自身的存在和灭亡。2.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收、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方法论:①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②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为什么?)a.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b.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有一个过程。c.旧事物在开始时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③事物发展的途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a.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方法论】a.我们要对未来从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b.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c.反对两种错误倾向:既要反对把事物的发展看成是一帆风顺的盲目乐观主义;又要反对看不到光明前途的悲观失望思想。区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道路、途径类别内容事物发展的总趋势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事物发展的道路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途径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典例分析】5.(2022·湖南·高考真题)人类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任何艰难曲折都不能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面对重重挑战,我们决不能丧失信心、犹疑退缩,而是要坚定信心、激流勇进。这表明(

)①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敢于超越事物发展的规律②面对挫折与考验,我们要懂得冷静思考、量力而行③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④我们要树牢底线思维,勇敢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挑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详解】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超越规律,故①错误。②: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要勇于挑战,坚定信心,尽力而为,战胜困难,而不是量力而行,故②错误。③:人类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说明世界历史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那些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故③正确。④:任何艰难曲折都不能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面对重重挑战,我们决不能丧失信心、犹疑退缩,而是要坚定信心、激流勇进。说明了面对挫折与考验,我们要勇敢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挑战,④正确。故本题选D。6.(2021·山东·统考高考真题)1956年2月,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为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题词:“作始也简,将毕也巨。”中国共产党在一大召开时只有50多名党员,在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迎来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辉煌历程中,发展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由“简”到“巨”的事实证明了(

)①符合历史前进方向的事物充满旺盛的生命力

②凡是拥有强大力量的事物前途必定是光明的③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④量变向质变的转化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详解】①③:中国共产党由“简”到“巨”的事实证明了符合历史前进方向的事物充满旺盛的生命,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事物是不可战胜的,①③符合题意。②: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前途是光明的,判断新事物的标准是看它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而不是力量的强弱,②不符合题意。④:事物发展由量变向质变的转化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更重要的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材料强调的不是量变引起质变,而是强调的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生命力,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7.(2021·浙江·统考高考真题)长三角一体化是我国一项重要的长远发展战略,决不是一日之功,因此,要有历史耐心,要谋划长远。这里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质变以数量增减为必要前提②质变以统一物解体为呈现状态③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④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发生质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详解】①: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情况,一是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会引起质变,另一种是总量不变,但排列结构和次序发生变化也会引起质变,故①不选。②: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都是质变过程中呈现的状态,同时该说法不合题意,故②不选。③:决不是一日之功,这体现了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故③入选。④:要有历史耐心,要谋划长远,这体现了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注重量的积累,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发生质变,故④入选。故本题选D。8.(2023·全国·校联考模拟预测)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把重点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要加强顶层设计,抓紧研究制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做好整体谋划和系统安排,分阶段扎实稳步推进,做好规划衔接。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正确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是认识和有效利用事物的前提②事物发展的实质在于对事物的整体谋划和稳步推进③坚持不断吐故纳新,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生命力④加强顶层设计体现了着眼于事物整体性的系统优化方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详解】①:文件强调从五个方面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体现了正确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①符合题意。②: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不是整体谋划,②说法错误。③:材料未体现吐故纳新的发展观点,③不符合题意。④:乡村振兴要做好整体谋划和系统安排,分阶段扎实稳步推进,做好规划衔接,这体现了办事情着眼于事物的整体,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考点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⑴矛盾的含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⑵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同一性(统一属性)斗争性(对立属性)含义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特点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矛盾的斗争性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口诀法巧辨相互依赖:“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相互贯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转化:“你变成我,我变成你”相互排斥:“你离开我,我离开你”;相互对立:“你不是我,我不是你”联系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与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②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重要提示】:正确理解矛盾概念要澄清的几种错误观点。=1\*GB3①不能将对立和统一分别理解为矛盾的双方。事物包含两个方面,是指事物的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不应称为矛盾,两个因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才称为矛盾。而“对立”和“统一”则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不能认为“统一”是矛盾的一方,而“对立”就是矛盾的另一方。=2\*GB3②不能把具体矛盾等同于矛盾概念。矛盾概念是对万事万物所具有的对立统一关系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矛盾则是矛盾的具体表现。两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3\*GB3③不能把哲学上的斗争等同于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斗争”,这两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总结: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及方法论(或对立统一关系原理或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原理内容】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即对立统一)。②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即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③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④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统一是对立中的统一,是包含差别的统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⑤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方法论】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即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使矛盾向有利方向转化(趋利避害)。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⑴矛盾的普遍性:①地位: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②含义(原理内容):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空间维度、横向角度);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时间维度、纵向角度)。③方法论:a.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b.我们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盾。C.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拓展归纳】理解矛盾普遍性要注意几点①不能把“普遍性”理解为每一事物同周围其他各种事物之间都有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才构成矛盾关系)②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矛盾作出科学解析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③人们不易觉察的矛盾,不等于矛盾不存在。⑵矛盾的特殊性①含义:矛盾具有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②表现:a.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b.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区别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c.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③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时,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别提示】矛盾特殊性的标志词:根据当地实际,根据…的特点;优势、特色、特征;因地(因时)制宜;因人而异;针对;量身定做;因材施教;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对症下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3\*GB2⑶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①矛盾问题的精髓是什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下可以相互转化。③方法论意义: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b.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特殊规律的过程,它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⑴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复杂事物中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区别含义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地位处于支配地位处于从属地位作用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联系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方法论①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办事情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⑵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单一矛盾中矛盾主要方面矛盾次要方面区别含义是指在某一矛盾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是指在某一矛盾中,处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地位处于支配地位处于被支配地位作用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不起主导作用联系相互对立:二者相互区别、相互排斥。相互统一:矛盾主、次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主要方面与矛盾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方法论①矛盾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看问题要全面,要分清主流、支流,着重抓主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b.矛盾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不能忽视次要方面、忽视支流【拓展归纳】①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②区别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存在于复杂事物中,主要矛盾=1,次要矛盾≥1。存在于一个矛盾中,主要方面=1,次要方面=1。标志性词语:关键、重点、中心、重心、根本任务、核心、重中之重、牵牛鼻子、突出任务、核心问题、首要地位、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好钢用在刀刃上、打蛇打七寸等标志性词语:抓主流、识大局、全局意识、主体、主题、本质、辨方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等作用: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进程。作用: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适用情况:一般“做事情”时使用适用情况:一般“看问题,判断事物性质”时使用=3\*GB2⑶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①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矛盾次要方面辩证关系②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③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④两点论与重点论是密切联系的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拓展归纳】正确把握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两点论重点论含义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认识某一矛盾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反面一点论均衡论联系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理论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4\*GB2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分析方法的精髓①什么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②哲学依据:矛盾的特殊性原理③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b.作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④怎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a.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b.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对不同事物的矛盾作具体分析;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对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的特点作具体分析;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对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作具体分析。【拓展归纳】如何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防止片面性。(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要求我们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分析问题)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分析问题)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5.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分析)6.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主次方面)7.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5、6、7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的原理分析问题)【典例分析】9.(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三湘巨变,时光为证。一秒钟,“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可完成20亿亿次高精度运算。一分钟,“潇湘二号”卫星绕地球百分之一圈。一小时,湖南可下线12台挖掘机。……每一秒,每一分,每一个日夜,构筑湖南“时间”,成就中国力量。这表明(

)①三湘巨变凸显出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②三湘巨变蕴含着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趋势③湖南“时间”反映了世界的永恒变化和发展④湖南“时间”到中国力量是共性到个性的转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详解】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①错误。②③:一秒钟,“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可完成20亿亿次高精度运算。一分钟,“潇湘二号”卫星绕地球百分之一圈。一小时,湖南可下线12台挖掘机。体现了三湘巨变蕴含着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趋势,湖南“时间”反映了世界的永恒变化和发展,②③正确。④:湖南“时间”到中国力量,是个性到共性的转化,④排除。故本题选C。10.(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书写新篇章。三场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看中国的京津冀,看京津冀里的中国。

2014年第一次座谈会召开之际,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座谈会提出要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9年第二次座谈会召开之际,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了事关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此次座谈会重点指向的正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2023年第三次座谈会召开之际,新时代进入新征程。此次座谈会明确“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时代变迁,认识发展,生产方式和社会发展是精神运动的载体②因时而动,循势而往,京津冀规划与国家发展进步同频共振③规划引领,区域协同,运用创新精神推动规划与发展的矛盾转化④先行示范,服务全局,以局部的大胆探索服务于整体的统筹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详解】①:人脑是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①说法错误。②:因时而动,循势而往,强调京津冀规划能根据国家发展进步而定,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结合,因此京津冀规划与国家发展进步同频共振,②符合题意。③:规划与发展不是矛盾关系,③不符合题意。④:先行示范,服务全局,以局部的大胆探索服务于整体的统筹发展,京津冀的发展服务整个中国式现代化发展,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1.(2022·辽宁·高考真题)漫画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欲借风力须顺风势

②任运自在随风飘荡

③驾伞乘风去我所向

④逆势而动方得如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③:漫画中文字“所谓借风,只是顺应了风的方向”其主旨重点在于顺应大势,借风而行,说明欲借风力须顺风势,驾伞乘风去我所向,①③正确。②④:“任”“自在”“随风”“逆势”均不体现借风而行,与漫画主旨不符,②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B。12.(2022·湖北·统考高考真题)下图漫画描绘了插秧的劳动场景。该漫画表明(

)①“后退”与“前进”没有明确的界限②“后退”的表象蕴含着“前进”的规定③“后退”与“前进”相互排斥相互对立④“后退”与“前进”具有相互联结的属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详解】①:“后退”就是“后退”,“前进”就是“前进”,二者有明确的界限,故①错误。②④:“看似后退,实为前进”,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后退”的表象蕴含着“前进”的规定,“后退”与“前进”具有相互联结的属性,故②④符合题意。③: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材料主要体现矛盾的同一性,没有体现矛盾的斗争性,故③错误。故本题选D。【易混易错点】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解析】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有条件的,联系的普遍性并不等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2.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因而是无条件的。【解析】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但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3.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解析】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尽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但仍然是客观的。4.事物的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解析】整体功能不等于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只有当部分以有序、合理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5.人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解析】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6.要着眼于事物的要素进行系统优化。【解析】应着眼于事物的整体进行系统优化。7.立足关键部分,充分发挥其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解析】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8.联系具有多样性,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解析】联系具有多样性,条件性,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联系具有客观性,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9.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