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山东省桓台县第二中学化学高一上期中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某学生配制100mL1mol·L-1的硫酸溶液,进行下列操作,然后对溶液浓度作精确测定,发现真实浓度小于1mol·L-1,他的下列操作中使浓度偏低的原因是①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②量筒中浓硫酸全部转入烧杯中稀释后,再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烧杯未洗涤③容量瓶没有烘干④用玻璃棒引流,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时有溶液流到了容量瓶外面⑤溶液未经冷却即定容⑥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时,加入过快而使液面超过了刻度线,立即用滴管吸去多余的水,使溶液凹面刚好与刻度线相切⑦滴加蒸馏水,使溶液凹面刚好与刻度线相切,盖上瓶塞反复摇匀后,静置,发现液面比刻度线低,再加水至刻度线⑧定容时仰视读数A.①②④⑥⑦⑧B.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⑤⑥⑦⑧D.①②③④⑤⑥⑦2、某无色透明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a+、H+、SO42-、HCO3-B.Cu2+、K+、SO42-、NO3-C.Na+、K+、Cl-、NO3-D.Ba2+、K+、SO42-、Cl-3、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硝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B.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C.蒸馏操作时温度计应插入液体中以控制液体的温度D.分液漏斗中先从下口放出下层液体后,再另取一洁净烧杯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4、下列各项中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用明矾净水 B.工业上生产生石灰C.烧结粘土制陶瓷 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5、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3g金属钠变为钠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1NAB.在常温常压下、11.2L氢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C.32g氧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D.1mol·L-1CaCl2溶液中含有的氯离子数为2NA6、配制250mL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时,下列实验操作会使配得的溶液浓度偏大的是A.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就直接定容B.在容量瓶中进行定容时俯视刻度线C.带游码的天平称24gNaOH时误用了“左码右物”方法D.所用NaOH已经潮解7、新制氯水的成分复杂,但饱和氯水久置后,成分发生变化,下列粒子①Cl2;②H2O;③Cl-;④HClO;⑤H+,因饱和氯水久置而减少的是A.①②③B.①④C.②④D.①②④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配制5%食盐溶液时,将称量的食盐放入烧杯中,加适量的水搅拌溶解B.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滤纸上称量C.用10mL的量筒量取8.58mL浓盐酸D.配制0.1mol·L-1的硫酸溶液时,将量取的浓硫酸放入容量瓶中加水稀释9、下列关于离子的检验说法正确的是A.向某溶液中滴入足量盐酸,如观察到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即证明溶液中必定有B.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消失,无法证明溶液一定含有C.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少量稀氢氧化钠溶液后,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试纸不变蓝,则说明该溶液中无D.如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能够观察到紫色火焰,则一定有钾元素,一定不含有钠元素10、有Ba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aL,将它均分成两份。一份滴加稀硫酸,使Ba2+离子完全沉淀;另一份滴加AgNO3溶液,使Cl—离子完全沉淀。反应中消耗xmolH2SO4、ymolAgNO3。据此得知原混合溶液中的c(Na+)(单位:mol·L-1)为A.(y-2x)/a B.(y-x)/a C.(2y-2x)/a D.(2y-4x)/a11、分类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A.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分子组成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B.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大小C.溶液与胶体:本质不同的原因是能否发生丁达尔现象D.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有电子转移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离子键就是使阴、阳离子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B.氯化钠的分子式为NaClC.离子化合物受热熔化时可以导电D.离子化合物溶解时,离子键不被破坏13、标准状况下,相同质量的O2和O3相比较,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分子数目比为2∶3 B.原子数目比为3∶2C.体积比为2∶3 D.密度比为2∶314、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Na2CO3+2HCl=2NaCl+CO2↑+H2OB.2CO+O2CO2C.CaCO3CaO+CO2↑D.CaO+H2O=Ca(OH)215、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作用相同的是()①过滤②蒸发③向容量瓶转移液体A.①和③ B.①和② C.②和③ D.①②③1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硫酸滴在铜片上:Cu+2H+=Cu2++H2↑B.盐酸与澄清石灰水混合:2H++Ca(OH)2=Ca2++2H2OC.酸滴在大理石上:CO+2H+=CO2+H2OD.氧化铁与稀盐酸混合:Fe2O3+6H+=2Fe3++3H2O17、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4.48L水中含有水分子的数目为0.2NAB.1molFe与足量水蒸气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NAC.0.2mol/LCaCl2溶液中含有氯离子的数目为0.4NAD.32gO2和O3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为2NA18、需2mol/L的Na2CO3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Na2CO3的质量分别是()A.1000mL,212gB.950mL,543.4gC.任意规格,572gD.1000mL,286g1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1.12LH2和O2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0.1NAB.标准状况下,22.4LCCl4含有的分子数为NAC.通常状况下,NA个CO2分子占的体积为22.4LD.0.5mol的MgCl2固体中,含有离子的总数为NA2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氢氧化铁与盐酸反应:H++OH-=H2OB.过量NaHSO4溶液与少量Ba(OH)2反应:2H++SO42-+Ba2++2OH-=BaSO4↓+2H2OC.铁与H2SO4反应:Fe+2H+=Fe3++H2↑D.NaHCO3溶于盐酸中:CO32-+2H+=CO2↑+H2O21、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实验①向晶体中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实验②向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中产生的,溶液变为黄色;实验③取实验②中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为蓝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B.上述实验中,共有两个氧化还原反应C.不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D.实验②证明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22、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48gO3所含的原子数为3NAB.1molNH3所含有的原子数为NAC.标准状况下,22.4L水中所含原子数为3NAD.0.1mol/LNaC1溶液中所含Na+数目为0.1NA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如图,反应①为常温下的反应,A、C、D中均含有氯元素,且A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介于C和D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之间,E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F是淡黄色固体,G为常见的无色气体。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G、A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4)已知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①将A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请写出A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②A可以制漂白粉,漂白粉在空气时间长了会失效,失效的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4、(12分)A、B、C、D、E都是前20号元素中的常见元素,且核电荷数递增。A原子没有中子;B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差等于电子层数;C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4.6gD单质与足量盐酸作用可产生2.24LH2(标准状态下);E的一价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Ar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B、D的元素符号:A______;B_____;D______。(2)C离子的电子式_______;E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3)写出电解D、E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4)工业上将E的单质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粉精,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漂粉精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某种物质,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25、(12分)学习化学应该明白“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道理,并加以实践。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工业上可用氯气制取漂白粉、有机溶剂等。(1)实验室中所用少量氯气常用下列方法制取:4HCl(浓)+MnO2Cl2↑+MnCl2+2H2O。请将该反应改写成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甲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氯气能否与水发生反应。气体X是含有少量空气和水蒸气的氯气。请回答下列问题:①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证明氯气和水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此实验装置还不够完善,应该在D处添加的实验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10分)甲、乙两同学分别用不同的方法配制100mL4.6mol/L的稀硫酸。(1)配制溶液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称量或量取②计算③溶解或稀释④摇匀⑤转移洗涤⑥定容⑦冷却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甲同学: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浓硫酸,小心地倒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用少量的水将烧杯等仪器洗涤2~3次,每次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小心地向容量瓶加入水至刻度线定容,塞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①实验所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量筒和容量瓶外还有_______、________;②若用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应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___mL,(3)乙同学:用100mL量筒量取所需体积的浓硫酸,并向其中小心地加入少量水,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再向量筒中加水至100mL刻度线,搅拌均匀。指出其中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处)。27、(12分)某同学通过以下装置测定M样品(只含Fe、Al、Cu)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取两份质量均为mg的M样品,按实验1(如图1)和实验2(如图2)进行实验,该同学顺利完成了实验并测得气体体积分别为V1mL和V2mL(已折算到标准状况下)。(1)写出实验1中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1装置中小试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于实验2,平视读数前应依次进行的两种操作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4)M样品中铜的质量的数学表达式为(用V1和V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1进行实验前,B瓶中水没有装满,使测得气体体积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下同);若拆去实验2中导管a,使测得气体体积___________。(6)该实验需要0.50mol·L-1的NaOH溶液470mL,请回答下列问题:①配制时应称量______gNaOH,称量时需要托盘天平、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②配制NaOH溶液时,NaOH固体中含有Na2O杂质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7)该实验中所用稀硫酸是用98%的浓硫酸(ρ=1.84g/cm3)配制的,则该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28、(14分)(1)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约20g已研磨成粉末的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2O],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3~4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再加入约10gNH4Cl晶体,并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使Ba(OH)2·8H2O与NH4Cl充分反应。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该反应是___________热反应,这是由于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2)将Fe+2FeCl3=3FeCl2设计为一个原电池,则该电池的负极材料为__________,正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恒温下,将amo1N2与bmolH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g)+3H2(g)2NH3(g)。若反应进行到时刻t时,nt(N2)=13mol,nt(NH3)=6mol,则a=__________。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16.8L(已经折算为标准状况下),其中NH3的体积分数为25%。则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29、(10分)(1)按要求写出方程式:①HNO3(电离方程式)_____②Fe2(SO4)3(电离方程式)_____③硫酸钠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____④二氧化碳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2)①0.4molCH4分子中所含原子数与__gHCl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相等,该HC1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L;②等物质的量O2和臭氧(O3),其质量之比为_______;若O2和O3质量相等,则其原子数之比为__。(3)以下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几种物质:①二氧化碳②熔融KC1③NaHSO4固体④铜⑤稀硫酸⑥澄清石灰水,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有____(填编号)。(4)高铁酸钠(Na2FeO4)(铁为+6价)是一种新型的净水剂,可以通过下述反应制取:2Fe(OH)3+4NaOH+3NaC1O=2Na2FeO4+3NaCl+5H2O①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后同),______元素被氧化,还原物为__________;②用单线桥在方程式中标出电子转移的情况:_______________③当反应中有lmolNaFeO4生成,转移的电子有_________mol;④实验室欲配制250mL0.1mol•L-1NaOH溶液,除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为__________,下列操作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__。A.称量NaOH时,将NaOH放在纸上称重B.配制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C.配制时,NaOH未冷却直接定容D.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有液滴洒在容量瓶外面E.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A【解题分析】
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影响,根据C=nV进行误差分析,凡是使物质的量n偏小或者使溶液体积V偏大的操作都会导致溶液浓度偏低,反之溶液浓度偏高,据此解答【题目详解】①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导致量取浓硫酸体积偏小,溶质硫酸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①选;
②量筒中浓硫酸全部转入烧杯中稀释后,再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烧杯未洗涤,导致溶质损耗,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②选;
③容量瓶没有烘干不影响溶液的配制,故③不选;④用玻璃棒引流,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有溶液流到了容量瓶外面,导致导致溶质损耗,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④选;⑤溶液未经冷却即定容,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高,故⑤不选;⑥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时,加入过快而使液面超过了刻度线,立即用滴管吸去多余的水,使溶液凹面刚好与刻度线相切,导致溶质损耗,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⑥选;⑦滴加入蒸馏水,使溶液凹面刚好与刻度线相切,盖上瓶塞反复摇匀后,静置,发现液面比刻度线低,再加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故⑦选;⑧定容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大,则浓度偏小,故⑧选。综合以上分析,应选①②④⑥⑦⑧。
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2、C【解题分析】A.因H+、HCO3—可以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Cu2+有颜色,与无色溶液的条件不符,故B错误;C.Na+、K+、Cl-、NO3-都没有颜色,且互相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所以可以大量共存,故C正确;D.Ba2+和SO42-可以反应生成BaSO4沉淀,所以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答案选C。【名师点睛】明确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有: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Fe3+和SCN-)等;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H+或OH-;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溶液是否有颜色的限制等,试题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检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3、B【解题分析】
A.氯化钡能与亚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或银离子结合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其中硫酸钡、氯化银不溶于硝酸,亚硫酸钡遇硝酸会被氧化为硫酸钡沉淀,所以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硝酸,沉淀不消失,原溶液中可能含有银离子、亚硫酸根离子,不一定含有SO42-,故A错误;B.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该气体为氨气,原物质中一定有NH4+,故B正确;C.蒸馏操作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控制的是被蒸馏出蒸气的温度,故C错误;D.分液时,应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下层液体后,再另取一洁净烧杯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故D错误;4、D【解题分析】
A.明矾在水中可以电离出两种金属离子:KAl(SO4)2=K++Al3++2SO42-,而Al3+很容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铝Al(OH)3胶体:Al3++3H2O⇌Al(OH)3(胶体)+3H+,氢氧化铝胶体的吸附能力很强,可以吸附水里悬浮的杂质,并形成沉淀,使水澄清,涉及化学反应,故A不符合;B.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反应,故B不符合;C.制陶瓷的原料是粘土,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硅酸盐产品,涉及化学反应,故C不符合;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只是改变物质的外形,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反应,故D符合;故答案为D。【题目点拨】考查物质变化的判断,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解题关键,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生成气体,颜色改变,生成沉淀等,而且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5、A【解题分析】
A.2.3g金属钠的物质的量是0.1mol,0.1mol金属钠变为钠离子失去0.1mol电子,失去电子数目为0.1NA,故A正确;B.不是标准状况下,不能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公式计算11.2L氢气的物质的量,故B错误;C.32g氧气的物质的量为n(O2)=32g32g/mol=1mol,则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D.此选项中没有给出溶液的体积,无法用n=cV公式计算CaCl2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出氯离子的数目,故D错误。答案选A。【题目点拨】解答本题关键注意几点:①金属钠变成钠离子失去一个电子,②根据n=mM6、B【解题分析】
根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操作误差分析;【题目详解】A.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就会有一部分溶质没有转移到容量瓶中。若直接定容,则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故A错误;B.若在容量瓶中进行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则所配制的溶液的体积偏小,由于溶质的物质的量没有变化,所以溶液的浓度就偏大。故B正确;C.将砝码放在左盘,被称量物放在右盘,使用游码,会导致所称取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少,导致溶液的浓度偏低,故C错误;D.所用NaOH固体已潮解,称取一定质量的NaOH时,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低,故D错误。故选B。【题目点拨】本题应以溶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及溶液的体积变化为突破口,只要会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及溶液体积变化,即可推断出配制溶液的浓度的大小变化。7、D【解题分析】
氯气溶于水,部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部分以氯气分子形式存在,次氯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据此解答。【题目详解】氯气溶于水,部分以氯气分子形式存在,部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氯化氢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次氯酸为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出氢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所以新制氯水中含有:所以新制的氯水中含有三种分子:Cl2、H2O、HClO,四种离子:H+、Cl-、ClO-及少量OH-;次氯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2HClO═2HCl+O2↑,促使Cl2+H2OHCl+HClO平衡向正向移动,HClO分解导致了Cl2的不断反应,最后变成了HCl溶液,所以减少的是①Cl2、②H2O、④HClO;答案选D。【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新制氯水和久制氯水的区别,明确氯水的成分与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积累。8、A【解题分析】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时,只需将计算称量好的溶质溶于一定量的溶剂中即可;氢氧化钠易潮解,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容器中称取;量筒的精度是0.1mL;容量瓶不能用来稀释溶液。【题目详解】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时,只需将计算称量好的溶质溶于一定量的溶剂中即可,故A正确;氢氧化钠易潮解,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容器中称取,故B错误;量筒的精度是0.1mL,可以用10mL的量筒量取8.6mL浓盐酸,故C错误;配制0.1mol·L-1的硫酸溶液时,将浓硫酸加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稀释,冷却后移入容量瓶,故D错误。9、B【解题分析】
A.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溶液中不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可能含有亚硫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等,A选项错误;B.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盐酸后沉淀不消失,不能判断该白色沉淀一定是硫酸钡,可能是氯化银,所以无法证明溶液一定含有,B选项正确;C.因为加入的氢氧化钠少量,且未加热,即使产生氨气也不会逸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所以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蓝色,不能证明原溶液中不含,C选项错误;D.蓝色钴玻璃片可以滤去黄光,所以观察到火焰为紫色时可以证明含有钾元素,但不能证明一定不含钠元素,D选项错误;答案选B。10、D【解题分析】n(Ba2+)=n(H2SO4)=xmol,n(Cl-)=n(AgNO3)=ymol,根据电荷守恒:2n(Ba2+)+n(Na+)=n(Cl-),n(Na+)=(y-2x)mol,c(Na+)=(y-2x)mol/0.5aL=(2y-4x)/amol·L-111、D【解题分析】
A.根据酸电离出的氢离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而不是根据酸分子中的氢原子个数,错误;B.根据电解质在熔融状态或在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错误;C.分散系的分类依据是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而不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错误;D.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正确。【题目点拨】丁达尔效应可以用来区分溶液和胶体,但不是分散系区分的本质区别;溶液导电能力与溶液中可移动电荷总浓度有关,与电解质强弱无关。12、C【解题分析】
离子化合物是由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受热熔化和溶解时,破坏离子键,电离产生能自由移动的来离子,能导电。【题目详解】A项、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为共价键,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为离子键,故A错误;B项、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化学式(或实验式)为NaCl,离子化合物中不存在分子,故B错误;C项、能导电的化合物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离子化合物受热熔化时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可以导电,故C正确;D项、离子化合物溶于水时电离生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离子键被破坏,故D错误。故选C。【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离子化合物的特点,明确物质构成微粒及微粒之间作用力,要根据物质的构成微粒判断离子化合物是解答关键。13、D【解题分析】
A.根据N=nNA=NA知,相同质量时,其分子数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的反比,则相同质量的O2和O3的分子数目比=48g/mol∶32g/mol=3∶2,故A错误;B.根据A知,其分子数之比为3∶2,一个氧气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一个臭氧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所以原子数目之比=(3×2)∶(2×3)=1∶1,故B错误;C.同温同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相等,根据V=nVm=Vm知,相同质量时,其体积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的反比,因此相同质量的O2和O3的体积比=48g/mol∶32g/mol=3∶2,故C错误;D.根据ρ==知,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因此O2和O3的密度比=32g/mol∶48g/mol=2∶3,故D正确;故选D。14、B【解题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标准是有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题目详解】四个选项中只有B选项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碳的化合价升高,氧的化合价降低。故选B。15、A【解题分析】
①过滤、③向容量瓶转移液体,需要玻璃棒引流;②蒸发需要玻璃棒搅拌、防液滴飞溅,玻璃棒作用相同的是①和③,答案选A。【点晴】玻璃棒在很多操作中被用到,不同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也不相同,在溶解中,玻璃棒起搅拌作用、加速溶解;在过滤中,玻璃棒起引流作用;在蒸发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因局部受热而飞溅;配制溶液转移液体时玻璃棒起引流作用。16、D【解题分析】
A.稀硫酸与铜不反应,A不合题意;B.澄清石灰水在离子方程式书写中要拆成离子,故盐酸与澄清石灰水混合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B不合题意;C.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CaCO3是沉淀,故酸滴在大理石上:CaCO3+2H+=Ca2++CO2↑+H2O,C不合题意;D.盐酸是强酸,故氧化铁与稀盐酸混合:Fe2O3+6H+=2Fe3++3H2O,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7、D【解题分析】
A.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所以4.48L水的物质的量不是0.2mol,故含有水分子的数目不是0.2NA,故错误;B.1molFe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转移的电子数目为8/3NA,故错误;C.0.2mol•L-1CaCl2溶液没有说明溶液的体积,不能计算其中含有氯离子的数目,故错误;D.32gO2和O3的混合气体含有的是氧原子,所以氧原子物质的量为32/16=2mol,则所含原子数为2NA,故正确。故选D。18、A【解题分析】
因为容量瓶没有950mL规格,应用1000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然后根据m=cVM进行计算。【题目详解】容量瓶没有950mL规格,应用1000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则m(Na2CO3)=cVM=2mol/L×1L×106g/mol=212g,
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19、A【解题分析】
A、氢气和氧气均为双原子分子;
B、标况下,四氯化碳为液态;
C、通常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
D、MgCl2是由Mg2+离子和Cl—离子构成,1mol的MgCl2固体中含有1molMg2+离子和2molCl—离子。【题目详解】A项、标况下1.12L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5mol,而氢气和氧气均为双原子分子,故含0.1mol原子即0.1NA个,故A正确;B下、标况下,四氯化碳为液态,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故B错误;C项、通常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故NA个二氧化碳即1mol二氧化碳的体积大于22.4L,故C错误;D项、MgCl2是由Mg2+离子和Cl—离子构成,1mol的MgCl2固体中含有1molMg2+离子和2molCl—离子,则0.5mol的MgCl2固体中,含有离子的总数为1.5NA,故错误。故选A。【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物质的状态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20、B【解题分析】
A、氢氧化铁难溶,不能拆开;B、氢氧化钡不足生成硫酸钡、硫酸钠和水;C、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D、碳酸氢根离子不能拆开。【题目详解】A、氢氧化铁难溶于水,应该用化学式表示,则氢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OH)3+3H+=3H2O+Fe3+,A错误;B、过量NaHSO4溶液与少量Ba(OH)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硫酸钠和水,因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42-+Ba2++2OH-=BaSO4↓+2H2O,B正确;C、铁与H2SO4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C错误;D、碳酸氢根离子不能拆开,应该用化学式表示,则NaHCO3溶于盐酸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CO2↑+H2O,D错误;答案选B。【题目点拨】掌握相关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化学反应以及物质的拆分是解答的关键。判断离子方程式正确与否时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即检查反应能否发生,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检查是否符合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等),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等。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21、A【解题分析】
提取题目信息,如表所示:序号反应物产物①氧化剂:还原剂:HCl氧化产物:②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③氧化剂:还原剂:KI氧化产物:A.依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以判断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正确。B.上述实验中,3个反应均是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C.氯气氧化性强于单质碘,因此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C错误。D.为中间价态,确实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是在实验②中它只做还原剂,只体现还原性,D错误;答案选A。22、A【解题分析】A正确;B错,1molNH3所含有的原子数为3NA;C错,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D错,无溶液体积无法计算;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O2Cl2Cl2+2NaOH=NaCl+NaClO+H2O2Na2O2+2H2O=4NaOH+O2↑紫色试液先变红色,后又褪色Cl2+H2O⇌HCl+HClO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2HCl+O2↑【解题分析】
E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应为H2O,F为淡黄色粉末,应为Na2O2,则G为O2,B为NaOH,A、C、D均含氯元素,且A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介于C与D之间,应为Cl2和NaOH的反应,生成NaCl和NaClO,结合物质的性质作答即可。【题目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Cl2,G为O2,故答案为:O2、Cl2;(2)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Cl2,B为NaOH,所以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故答案为:Cl2+2NaOH=NaCl+NaClO+H2O;(3)反应②为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故答案为:2Na2O2+2H2O=4NaOH+O2↑;(4)①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发生Cl2+H2O⇌HCl+HClO,盐酸具有酸性,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可使溶液褪色,故答案为:紫色试液先变红色,后又褪色;Cl2+H2O⇌HCl+HClO;②氯气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漂白粉,有效成分为Ca(ClO)2,在空气中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次氯酸,次氯酸见光分解,涉及反应为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2HCl+O2↑,故答案为: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2HCl+O2↑。【题目点拨】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题目难度不大,本题的突破口在于物质的颜色和状态,注意常温下氯气与碱反应生成次氯酸盐。24、HCNa2NaCl+2H2OCl2↑+H2↑+2NaOH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Ca(ClO)2+CO2+H2O=CaCO3↓+2HClO【解题分析】
A、B、C、D、E都是前20号元素中的常见元素,且核电荷数递增。A原子没有中子,说明A是H;B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差等于电子层数,假设有两个电子层,次外层电子数为2,则B原子的K、L层依次排有2、4个电子,B为碳;C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C为O;4.6gD单质与足量盐酸作用可产生2.24LH2(标准状态下),D为金属,2.24LH2物质的量为0.1mol如果为金属镁,则Mg——H2,则镁为2.4g,如果是金属铝,则2Al——3H2,则铝为1.8g,如果是金属钠,则2Na——H2,则钠为4.6g,故D为金属钠;E的一价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Ar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说明E为非金属元素氯;【题目详解】⑴根据前面分析得出A为H,B为C,D为Na,故答案为A:H;B:C;D:Na;⑵C离子为氧离子,其电子式,故答案为;E的离子为氯离子,其离子结构示意图,故答案为;⑶D、E形成化合物为NaCl,电解D、E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NaCl+2H2OCl2↑+H2↑+2NaOH,故答案为2NaCl+2H2OCl2↑+H2↑+2NaOH;⑷工业上将E即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粉精,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故答案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漂粉精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某种物质,即漂粉精溶于水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次氯酸,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lO)2+CO2+H2O=CaCO3↓+2HClO,故答案为Ca(ClO)2+CO2+H2O=CaCO3↓+2HClO。25、MnO2+4H++2Cl-Cl2+Mn2++2H2O干燥氯气B中有色布条不褪色,C中有色布条褪色盛有氢氧化钠溶液得小烧杯2NaOH+Cl2=NaCl+NaClO+H2O【解题分析】
(1)离子方程式中氧化物、单质用化学式表示;(2)要验证氯气和水能否反应,应该先干燥氯气,然后通过盛有干燥的有色布条B,有色布条不褪色说明氯气无漂白性,然后通过湿润的有色布条,若有色布条褪色就可以说明氯气和水反应生成了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注意尾气中含有未反应的氯气;【题目详解】(1)离子方程式中氧化物、单质用化学式表示,4HCl(浓)+MnO2Cl2↑+MnCl2+2H2O改写成离子方程式是MnO2+4H++2Cl-Cl2+Mn2++2H2O;(2)①气体X是含有少量空气和水蒸气的氯气,浓硫酸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干燥氯气;②氯气通过盛有干燥的有色布条B,有色布条不褪色说明氯无漂白性,然后通过湿润的有色布条,若有色布条褪色就可以说明氯气和水反应生成了具有漂白性的物质;③尾气中含有未反应的氯气,所以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应该在装置C后面添加盛有氢氧化钠溶液得小烧杯,除去氯气,装置D中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l2=NaCl+NaClO+H2O。【题目点拨】本题考查氯气的化学性质,明确氯气没有漂白性、氯水的漂白性是溶液中的次氯酸表现的性质;氯气有毒,实验时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尾气处理。26、②①③⑦⑤⑥④玻璃棒胶头滴管25.0不能用量筒配制溶液,不能将水加入到浓硫酸中(任写一种)【解题分析】(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计算——量取(因为硫酸为液体,只要量取)——溶解(即浓硫酸的稀释)————转移洗涤(溶液要冷却至室温,烧杯和玻璃棒要洗涤2——3次)——定容——摇匀;故顺序为②①③⑦⑤⑥④。(2)①依据实验步骤思考所需仪器:量取一定体积有浓硫酸需要量筒和胶卷滴管,稀释时需要烧杯和玻璃棒,转移到100mL的容量瓶中,定容时需要胶卷滴管,所以还需要定容用的胶头滴管,加速溶解、转移溶液引流用的玻璃棒。②用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配制100mL4.6mol/L,因稀释时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4.6mol/L×0.1L==V×1.84g/cm-3×98%/98g/mol,V=25.0mL。(3)错误之处有:因只要量取25.0mL的浓硫酸,故只需要25mL或50mL的量筒;不能在量筒配制溶液;不能将水加入到浓硫酸中;应将冷却后的溶液沿玻璃棒转移到100mL的容量瓶中;烧杯和玻璃棒要洗涤2—3次,并将洗涤液一起转移至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下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100mL刻度线等。27、2Al+2OH-+2H2O=2AlO2-+3H2↑液封,避免氢气从长颈漏斗中逸出;控制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来控制反应的快慢;节省药品。冷却到室温调整BC液面相平mg-28V2-19V111200g无影响偏大10.0小烧杯(或称量瓶)药匙偏大【解题分析】
据题意,M只含铁、铝、铜三种金属中的两种或三种,其中铝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铁只能溶于强酸,不溶于强碱;铜既不溶于氢氧化钠,也不溶于稀硫酸,依据实验装置、实验原理和题干中的问题分析回答。【题目详解】根据题意,M只含铁、铝、铜三种金属中的两种或三种,其中铝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铁只能溶于强酸,不溶于强碱;铜既不溶于氢氧化钠,也不溶于稀硫酸。则(1)实验1中氢氧化钠溶液只与铝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2)实验1的装置中使用的是长颈漏斗,不是分液漏斗,无法控制液体流量,则小试管的作用是对长颈漏斗起到液封作用,防止氢气逸出,控制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来控制反应的快慢,节省药品;(3)由于气体的体积受温度影响大,则对于实验2,平视读数前应等到冷却到室温,并上下移动C量气管,使B、C液面相平,其目的是使B管收集的气体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这样读得的读数才准确;(4)根据V1结合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可知样品中铝的质量为V122400mol×23×27g/mol=V133600mol×27g/mol,铁和铝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根据V2(5)如果实验前B瓶液体没有装满水,不影响实验结果,因为理论上B管收集的气体体积等于排入C管里液体的体积;若拆去导管a,加入液体时,排出锥形瓶中部分空气,导致测定的气体体积偏大;(6)①要配制0.50mol•L-1的NaOH溶液470mL,所用容量瓶应为500mL,所以配制时应称量0.50mol•L-1×0.5L×40g/mol=10.0gNaOH,称量时氢氧化钠要放在小烧杯(或称量瓶)中进行,用药匙取药品;②NaOH固体中含有Na2O杂质,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使得溶液中氢氧化钠偏多,所以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大;(7)根据c=1000ρω/M可得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00×1.84×98%)/98mol·L-1=18.4mol/L。28、拿起小烧杯发现玻璃片粘到烧杯底部,感觉小烧杯很凉吸小于FeFe3++e-=Fe2+1650%【解题分析】分析:化学上把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吸热反应,把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称为放热反应。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原电池的负极材料通常是电池反应中的还原剂,而正极材料通常是活泼性不如负极的导电物质。化学反应中各元素的原子种类和原子数目保持不变。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中,各组分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详解:(1)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约20g已研磨成粉末的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2O],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3~4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再加入约10gNH4Cl晶体,并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使Ba(OH)2·8H2O与NH4Cl充分反应。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拿起小烧杯发现玻璃片粘到烧杯底部,感觉小烧杯很凉,说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这是由于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2)将Fe+2FeCl3=3FeCl2设计为一个原电池,该反应中,铁是还原剂、氯化铁是氧化剂,故该电池的负极材料为Fe,正极可以选用碳棒或铜等材料。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Fe3++e-=Fe2+。(3)恒温下,将amo1N2与bmolH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g)+3H2(g)2NH3(g)。若反应进行到时刻t时,nt(N2)=13mol,nt(NH3)=6mol,由N原子守恒可知,a=13+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绿化带杂草管理协议样本
- 2024年适用租车服务协议综合范例
- 2024年工程项目食堂供应承包协议
- 2024年土建工程协议示范文本
- 2024在线支付安全规范SET协议
- 2024年个人贷款协议模板大全2
- 医生聘用合同的岗位职责
- 2024年师徒合作协议范本下载
- 2024年度西安二手房销售协议模板
- 2024年金融领域反担保协议参考样式
- XX学校学生“周清”实施方案
- 卫生间维修方案
- 小儿脑瘫的护理课件
- 高二数学期中考试的复习计划
- 螺纹连接的装配教案
- 腹腔穿刺术(仅供参考)课件
- SYB(全)新版最新课件
- 刀具寿命管理规定
- DB43∕T 412-2008 烟花爆竹企业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 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执法检查评分表
- 5.2电动汽车上电与下电功能控制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