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册验收评价(一)~(二)_第1页
全册验收评价(一)~(二)_第2页
全册验收评价(一)~(二)_第3页
全册验收评价(一)~(二)_第4页
全册验收评价(一)~(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册验收评价一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第1~15小题每小题2分,第16~20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的增长率主要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B.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种群密度一定会增大C.种群都具有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数量特征D.依据同一地区某些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可推测种间关系解析:选D种群的增长率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A错误;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如环境巨变,或者遭遇传染病,其种群数量不一定增大,B错误;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雌雄同体的种群没有性别比例这一特征,C错误;不同的种间关系呈现特定的数量变化曲线,故调查研究同一地点各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可推测群落的种间关系,D正确。2.(2021·广东高考)“葛(葛藤)之覃兮,施与中谷(山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节选自《诗经·葛覃》)。诗句中描写的美丽景象构成了一个()A.黄鸟种群 B.生物群落C.自然生态系统 D.农业生态系统解析:选C分析题意可知,诗中描写的有葛藤、黄鸟、灌木等生物,同时山谷包括了生活在其中的所有生物及无机环境,故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自然生态系统。3.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可以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种群的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C.蜜蜂的集群分布反映了蜜蜂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D.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各种生物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解析:选B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其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错误;出生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B正确;种群的空间特征一般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三种类型,蜜蜂的集群分布反映了蜜蜂种群的空间特征,C错误;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各种生物的种群密度会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保持相对稳定,D错误。4.白菜上生活有蚜虫和菜青虫,它们与白菜的种间关系分别是()A.寄生、捕食 B.互利共生、寄生C.种间竞争、捕食 D.捕食、寄生解析:选A白菜上生活的蚜虫与白菜的种间关系是寄生;菜青虫以白菜叶子为食,和白菜的种间关系是捕食。5.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演替是环境与生物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的结果B.人类活动能决定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火灾过后草原上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是群落演替现象解析:选B群落演替是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群落内部因素中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协同进化,A正确;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但是不能决定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错误;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火灾过后的草原以及弃耕的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正确;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因此“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是群落的演替现象,D正确。6.2020年起源于东非的蝗灾使世界多国遭遇严重影响。邻国巴基斯坦从我国引入鸭子防治蝗灾,取得良好效果。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调查蝗虫虫卵的密度常用样方法B.引入鸭子防治蝗虫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C.蝗虫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巴基斯坦地区蝗虫数量激增的直接原因是出生率高解析:选D调查大多数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的密度常用的是样方法,A正确;鸭子捕食蝗虫,因此引入鸭子防治蝗虫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B正确;蝗虫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蝗虫的同化量,应属于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正确;巴基斯坦地区蝗虫数量激增的直接原因是迁入率高,D错误。7.结构复杂的生态系统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是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的特征之一B.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则恢复力稳定性越高C.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D.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解析:选B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是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的特征之一,A正确;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则恢复力稳定性越低,B错误;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C正确;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D正确。8.(2021·河北高考)烟粉虱为害会造成番茄减产。研究者对番茄单作、番茄玫瑰邻作(番茄田与玫瑰田间隔1m)模式下番茄田中不同发育阶段的烟粉虱及其天敌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的年龄结构改变B.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中成虫的空间分布类型改变C.由单作转为邻作,群落的水平结构改变D.玫瑰吸引天敌防治害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功能解析:选B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的若虫与成虫的比值由16.5∶26.7变为1.8∶1.7,年龄结构发生改变,A正确;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中成虫在番茄植株不同部位的分布比例并无变化,仍然是上部叶最多,中部叶次之,下部叶最少,所以空间分布类型没有改变,B错误;由单作转为邻作,群落中增加了玫瑰田,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改变,C正确;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发生在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或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玫瑰吸引天敌防治害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功能,D正确。9.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引入外来物种必定能增加物种数目,从而增加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B.生物多样性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动植物、基因及生态系统C.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生存环境的改变、掠夺式的开发利用等D.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易地保护,将保护对象迁到合适的地点生存解析:选C引入外来物种虽一开始能增加物种数目,但可能会影响本地物种,从而破坏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A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种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B错误;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生存环境的改变、掠夺式的开发利用等,C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D错误。10.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体中的放射性物质属于水体污染物B.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我国北方干燥地区进一步变干C.人类活动可能会破坏大气圈上层臭氧的自然平衡D.氟氯烃大量逸散到大气层中会直接导致酸雨形成解析:选D造成水体水质、水中生物群落以及水体底泥质量恶化的各种有害物质(或能量)都可叫作水体污染物,故水体中的放射性物质属于水体污染物,A正确。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北半球亚热带地区因副热带高压增强,可能降水减少,干旱加重,因此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我国北方干燥地区进一步变干,B正确。人类活动正在干扰和破坏大气圈上层臭氧的自然平衡,C正确。臭氧层的作用是吸收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氟氯烃会使大气圈上层的臭氧含量减少,使臭氧层遭到破坏;酸雨的形成与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氮、硫氧化物有关,D错误。11.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瓣海桑,无瓣海桑生长快,能迅速长成高大植株形成荫蔽环境,使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减少。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促进了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B.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不属于群落演替C.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无需考虑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解析:选C在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做到随机取样,若在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互花米草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数据偏大,A错误;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B错误;根据题干信息“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说明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正确;如果盲目引进外来植物,造成“生物入侵”,就会破坏生态环境平衡,甚至带来生态灾难,所以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D错误。12.在一段时间内,某自然生态系统中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乙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t1~t2,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大于乙种群B.t2时,甲种群的数量达到了环境容纳量C.t2~t3,甲种群和乙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相同D.t4后,乙种群基数增大,增长会越来越快解析:选C图示为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和乙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无法比较二者的增长速率大小,A错误;t2时,甲种群的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B错误;t2~t3,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大于零,种群数量仍在增多,乙种群的数量也在增多,其年龄结构都为增长型,C正确;由于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数量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死亡率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D错误。13.位于非洲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是非洲最高的山峰,其植被带分布为在海拔1000米以下为热带雨林带,1000~2000米间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000~3000米间为温带森林带,3000~4000米为高山草甸带,4000~5200米为高山寒漠带,5200米以上为积雪冰川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群落中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从而导致了动物也有类似分层现象B.因不同环境条件和生物自身生长的不同特点,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种群C.从山脚到山顶分布着不同的植被带,是由于海拔不同引起的D.从山脚到山顶在垂直方向上分布不同类型的植被带,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解析:选D群落中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可以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从而导致了动物也有类似分层现象,A正确;因不同环境条件和生物自身生长的不同特点,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种群,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正确;从山脚到山顶,海拔不同,环境条件(如温度)不同,使得从山脚到山顶在垂直方向上分布着不同的植被,体现了群落的水平分布,C正确,D错误。14.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实验中,检测员将1mL培养液稀释10倍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XB­K­25)观察到该计数室如图所示,其中a、b、c、d、e这5个中格共有酵母菌n个。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应对培养液进行稀释B.加样液时,先用吸管滴加样液,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C.计数一个样品要从两个计数室中计得的平均数值来计算D.上述培养液中约有酵母菌5n×105个/mL解析:选B若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应对培养液进行稀释再计数,A正确;加样液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滴加样液,B错误;为了减少误差,计数一个样品要从两个计数室中计得的平均数值来计算,C正确;根据题意可知,5个中格共有酵母菌n个,则25个中格有5n个酵母菌,25个中格的体积是0.1mm3,所以1mL样液中约有酵母菌5n÷0.1×1000×10=5n×105(个/mL),D正确。15.(2021·山东高考)某种螺可以捕食多种藻类,但捕食喜好不同。L、M两玻璃缸中均加入相等数量的甲、乙、丙三种藻,L中不放螺,M中放入100只螺。一段时间后,将M中的螺全部移入L中,并开始统计L、M中的藻类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实验期间螺数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螺捕食藻类的喜好为甲藻>乙藻>丙藻B.三种藻的竞争能力为乙藻>甲藻>丙藻C.图示L中使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种间关系是竞争D.甲、乙、丙藻和螺构成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解析:选A放入螺后,L中的甲藻数量大幅度减少,并减小到较低水平,此时间段L中乙藻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丙藻数量一直维持较低水平,并在甲、乙数量较少时,有一定在增长,说明螺在甲藻减少的情况下主要捕食乙藻,即螺捕食藻类的喜好为甲藻>乙藻>丙藻,A正确;据没有螺存在的M中三种藻类数量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出三种藻的竞争能力为甲藻>乙藻>丙藻,B错误;导致L中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种间关系是捕食,C错误;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和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甲、乙、丙藻和螺只是该系统中的部分生物,D错误。16.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b=h+c+d+e+f+i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C.“草→兔→狼”这一食物链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dD.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解析:选C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因此图中b=h+c,A错误;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两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之比,即c/a×100%,B错误;“草→兔→狼”这一食物链中,狼粪便中的能量未被狼同化,仍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即属于兔同化的能量的一部分,属于d,C正确;缩短食物链可以减少能量的损耗,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17.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序号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图示固定CO2的过程①可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如图各序号表示的过程中,碳以CO2的形式存在C.a的生物类群复杂,包括某些动物和微生物D.碳循环平衡被破坏而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①<②+④+⑤解析:选B绿色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固定CO2的,A正确;碳元素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在生物群落内(如图中③),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B错误;a应该属于分解者,生物类群复杂,包括营腐生的动物和微生物,C正确;碳循环平衡被破坏,释放的CO2大于植物固定的CO2,即①<②+④+⑤,会产生温室效应,D正确。18.请根据图判断,关于该生态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①该生态工程属于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②该生态工程属于湿地生态恢复工程③该生态工程属于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④该生态工程遵循的原理包括循环、自生等A.①②④B.②④C.①④D.①②解析:选C据图中信息可知,该生态系统具有养猪场、养鱼的稻田和鱼、蟹池,符合循环原理,属于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①正确,②③错误;该生态工程遵循的原理包括循环、自生等,④正确。19.下图表示在烧杯中加入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过几天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的数量增减情况如图中曲线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枯草杆菌与草履虫之间构成捕食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又构成种间竞争关系B.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的数量变化情况C.曲线丙在c~d段下降的原因是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争夺食物等资源D.曲线甲在a~b段下降的原因是大草履虫加入后大量繁殖,导致枯草杆菌减少解析:选B根据题干信息“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说明草履虫与枯草杆菌之间为捕食关系,两种草履虫有共同的食物资源枯草杆菌,故两种草履虫之间为种间竞争关系,A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三种生物先后加入的顺序为枯草杆菌、大草履虫、双小核草履虫,结合图示中三种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可知,甲表示枯草杆菌数量变化曲线,丙表示大草履虫数量变化曲线,乙表示双小核草履虫数量变化曲线,B错误;没有加入双小核草履虫之前,大草履虫的数量较稳定,加入双小核草履虫之后,大草履虫数量开始下降,原因是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争夺食物,前者占优势,后者被淘汰,所以导致曲线丙在c~d段下降,C正确;大草履虫和枯草杆菌为捕食关系,在a~b段由于大草履虫数量的增加,捕食枯草杆菌数量增多,导致枯草杆菌的数量减少,D正确。20.图中a、b、c、d为不同的生物学含义,M代表相关指标的相对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不同种类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易被淘汰的是b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不同生态系统,则a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弱C.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同种生物的四个种群,则b种群的种内竞争最激烈D.若M表示生物所含能量,a~d表示同一条食物链中的四个物种,则a同化的能量一般只有10%~20%传递给下一营养级解析:选D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不同种类植物,b的基因多样性最大,表示该种群的变异类型最多,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A正确;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不同生态系统,则a生态系统物种数量最少,营养结构最简单,抵抗力稳定性最弱,B正确;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同种生物的四个种群,则b种群的密度最大,种内竞争最激烈,C正确;若M表示生物所含能量,a~d表示同一条食物链中的四个物种,由于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a的能量最少,则a是最高营养级,a同化的能量不能传递给下一营养级,D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道小题,共55分)21.(11分)科研工作者为研究罗浮山自然保护区的黑桫椤(木本蕨类植物)的生态发展及生态保护的相关问题,展开了下列研究。(在该保护区中黑桫椤主要分布于一条溪流的两侧)请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人员选取了10m×10m的20个样方,记录数据如下:样带黑桫椤个体数平均值12345678910A717510616741569.3B196101481158549.0①研究植物种群时,样方的选取应遵循__________的原则,因此上表中的样带A和B应分别位于__________,样方位置的选取采用__________(填“五点”或“等距”)取样法。②表中数据反映的是黑桫椤的__________,测定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株·m-2。(2)在获得上述数据的同时研究者还对每株黑桫椤的高度进行了测量,并按高度划分为五组,具体划分方法及测量数据见下图。黑桫椤的生长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增加方面,因而以上数据主要反映的是黑桫椤种群特征中的__________,从结果可以预测该地黑桫椤种群密度将__________。(3)为对黑桫椤的种群变化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研究人员还对样方中其他植物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黑桫椤种群所在的森林群落中有蕨类植物14种,被子植物113种。①以上结果是通过对样方中所有植物______________(填“种类”“数量”或“种类和数量”)的调查,获得了该森林群落的物种__________数据。②进一步对调查结果分析发现,该群落中乔木层可分2个亚层,每个亚层优势物种有十几种;黑桫椤是灌木层中的绝对优势种,其下还有种类丰富的草本层。此数据反映出黑桫椤所处群落在空间上有较为复杂的________。解析:(1)①研究植物种群时,要使取样结果具有代表性,就必须保证取样是随机的,即样方的选取应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在该保护区中黑桫椤主要分布于一条溪流的两侧,因此上表中的样带A和B应分别位于溪流两侧,由于溪流两侧属于长方形的地段,则样方位置的选取采用等距取样法。②分析表格可知,表中数据反映的是黑桫椤的种群密度,由于样带A、B的平均密度分别是9.3×10-2株·m-2、9.0×10-2株·m-2,所以测定结果为(9.3×10-2+9.0×10-2)÷2=9.15×10-2(株·m-2)。(2)黑桫椤的生长主要体现在植株高度(茎高)增加方面,分析柱形图可知,图示数据主要反映的是黑桫椤种群特征中的年龄结构,该种群中年龄小的数量多,年龄大的数量少,因此属于增长型,可以预测该地黑桫椤种群密度将会增大。(3)①调查结果是黑桫椤种群所在的森林群落中有蕨类植物14种,被子植物113种,则以上结果是通过对样方中所有植物种类的调查,获得了该森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数据。②进一步对调查结果分析发现,该群落中乔木层可分2个亚层,每层优势物种有十几种;黑桫椤是灌木层中的绝对优势种,其下还有种类丰富的草本层,呈现出分层现象,此数据反映出黑桫椤所处群落在空间上有较为复杂的垂直结构。答案:(1)①随机取样溪流两侧等距②种群密度9.15×10-2(2)植株高度(或茎高)年龄结构增大(3)①种类丰富度②垂直结构22.(12分)(2021·河北高考)为探究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者将20个人工淡水池塘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保持环境温度,实验组始终比对照组高4℃回答下列问题:(1)池塘生物群落区别于湖泊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为______________,池塘生物群落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演替。(2)某种水生生物被投入池塘后,其种群数量将呈________形增长,若该生物种群密度在较长时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其种群数量已达到了____________。(3)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升温导致该生态系统总生物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碳在池塘生物群落中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传递,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要认识一个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池塘生物群落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2)某种水生生物被投入池塘后,由于池塘的空间和资源有限,其种群数量会呈“S”形增长。当该种群密度较长期的处于相对稳定阶段,表明其种群数量已达到了环境容纳量(或K值)。(3)分析题图可知实验组浮游植物生物量低于对照组,因此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升高温度后浮游植物的数量下降,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减少,生态系统总生物量降低。另外,升高温度可能会导致每一营养级生物自身呼吸消耗增加,分解者分解作用加快,也会导致生态系统总生物量降低。(4)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的各类生物体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大气中的CO2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所以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答案:(1)物种组成次生(2)“S”环境容纳量(或K值)(3)升温后浮游植物数量下降,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减少(或生物自身呼吸消耗增加,分解者分解作用加快)(4)含碳有机物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大气中的CO2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23.(11分)“粮桑渔畜”生态农业系统是江浙平原水网地区典型的高效农业系统,下图表示这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分析,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举出两个例子),沼气池中的生物属于______________(填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2)该农业生态系统基本模式的建立,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种即可)等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3)与传统生态系统相比,图示生态系统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生态工程建设中,鱼塘中每一种鱼苗的投放量都不宜超过____________________。(5)请根据下列物质交换关系补充方框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解析:(1)生产者是能够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的生物,如水稻、油菜、小麦、桑树、池塘中的浮游植物等。沼气池中的生物通过分解秸秆、残枝败叶等中的有机物制造沼气,属于分解者。(2)图中的模式实现了物质的分层分级利用,即利用了循环原理;该模式种植不同的植物,饲养多种畜禽等动物,体现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该生态系统把很多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体现了整体原理;这一生态工程模式主要适用于江浙平原而不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这是因为在建立生态工程时还需要遵循协调原理。(3)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图示农业生态系统具有的优点是促进了物质的多级利用,提高了对能量的利用率,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4)生态系统中的每个种群都有一个环境容纳量(K值),因此鱼塘中每一种鱼苗的投放量都不宜超过K值。(5)根据物质流动方向可以判定方框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如答案图所示。答案:(1)水稻、油菜、小麦、桑树、池塘中的浮游植物等分解者(2)循环、自生、整体、协调(答出两种即可)(3)促进了物质的多级利用,提高了对能量的利用率,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4)环境容纳量(或K值)(5)24.(10分)图1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2表示在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图1碳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______________(填生理过程),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非生物环境的途径有图1中的__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等过程。(2)图2中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可以用____________表示。B比A能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食物网如图3所示。其中丙同化的能量有1/2直接来自乙,则要使丙同化akJ能量,甲至少需要同化的能量是__________kJ。(3)如果图2中的初级消费者为蛾类害虫,可利用性引诱剂迷向法防治害虫,具体做法是在田间释放过量的人工合成性引诱剂,使雄虫无法辨认雌虫的方位,不再对雌虫有反应。性引诱剂属于__________信息,迷向法并不能直接杀死害虫,而是通过干扰雌雄虫的正常交尾,使害虫种群的__________下降,从而降低种群密度,减少对作物的危害。由此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解析:(1)碳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生产者的光合作用,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非生物环境的途径有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烧,即甲图中的②④等过程。(2)分析图2可知,图2中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可以用B表示。由于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有一部分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故B比A的能量少。若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食物网为甲→乙→丙,甲→丙,已知丙同化的能量有1/2直接来自乙,则有1/2直接来自甲,故要使丙同化akJ能量,甲至少需要同化的能量是a×1/2÷20%÷20%+a×1/2÷20%=15a答案:(1)生产者的光合作用②④(2)B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有一部分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15a25.(11分)生态学家对某海岸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综合整治之前,该地区工业园区密布,入海排污口数量多,有机和无机污染物集中排放,造成局部区域水质恶化。科学家对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1)该海岸湿地生态系统中群落的演替是________演替;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图中所示外,还应该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植食动物固定的能量是__________J·cm-2·a-1,该食物链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植食动物固定的能量除图中所示能量去路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去路。(3)排入海岸湿地生态系统污染物不多时,不会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能力,而这种能力通常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呈正相关。(4)由图中数据可知,该生态系统很大一部分能量流入________________成分。解析:(1)该海岸湿地生态系统中因为有一定的繁殖体,所以其上的群落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由图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图中所示以外,还应该包括流入该区域的污水中的有机物中能量。(2)植食性动物的粪便量属于生产者的同化量。已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2.31×107J·cm-2·a-1,流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3.27×105-1.31×105=1.96×105(J·cm-2·a-1),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3.2-0.84)×104=2.36×104(J·cm-2·a-1),故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36×104)÷(1.96×105)×100%≈12%。植食动物固定的能量除图中所示的流向下一营养级和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去路外,还有呼吸消耗的能量和未利用的能量。(3)排入海岸湿地生态系统污染物不多时,不会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这种能力通常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4)由图中数据可知,该生态系统很大一部分能量流入分解者。答案:(1)次生流入该区域的污水中的有机物中能量(2)1.96×10512%呼吸消耗(和未被利用)(3)自我调节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4)分解者[备选题]1.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植物和动物的种群密度分别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B.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同种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种间竞争C.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能反映喜鹊种群的年龄结构D.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结构解析:选D调查大多数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是样方法,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常用标记重捕法,具体方式需要根据调查对象的特点选择,A错误;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同种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种内竞争,B错误;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喜鹊种群的年龄结构,C错误;年龄结构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所以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结构,D正确。2.下列关于光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A.光能够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B.植物向光生长是植物对光刺激的反应C.对植物来说,光只是起提供能量的作用D.光可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解析:选C光能够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A正确;植物向光生长是植物对光刺激的反应,B正确;对植物来说,光不只是起提供能量的作用,还能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C错误,D正确。3.亚洲鲤鱼是美国人对青鱼、草鱼、鲫鱼及鲤鱼等原产亚洲的鲤科鱼类的通称。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自中国引进亚洲大鲤鱼,目的是控制池塘里过多的浮游植物和微生物,改善水质。亚洲鲤鱼的适应性较强,随着数目的增多,已危害当地生态环境。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引进外来物种就会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B.亚洲鲤鱼在美国天敌稀少才造成灾害,所以引进外来物种时要同时引入它的天敌C.亚洲鲤鱼跟美国南方池塘的原生鱼类争夺食物和空间,造成本地物种的大量死亡D.解决外来物种入侵最好的办法就是充分发挥当地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解析:选C很多时候引入外来物种是必要的,但在引入以前对其利弊要充分评估,对其带来的生态影响要做好充分的防范,避免盲目引入,A错误;亚洲鲤鱼在美国泛滥的原因主要是其适应性强,当地几乎没有天敌也是重要原因,但引入外来物种的天敌要考虑其可能不只捕食引入的物种,也可能捕食当地的原有物种,会带来更大的损失,B错误;外来物种的危害主要是跟当地物种争夺食物和空间,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破坏生物多样性,C正确;解决外来物种入侵的办法,是充分发挥当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等,D错误。4.(多选)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表中是b、a、e种群的能量(单位:J/hm2·a),下列针对图表的分析,错误的是()bae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2.45×10119.9×1085.5×1085.15×1087.44×1077.35×1077.08×107A.种群a粪便中的能量为4.4×108J/hm2·aB.种群e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7.35×107J/hm2·aC.种群a到种群e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3.2%D.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2.45×1011解析:选BC种群a粪便中的能量等于摄入量-同化量=9.9×108-5.5×108=4.4×108(J/hm2·a),A正确;种群e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等于同化量-呼吸量=7.35×107-7.08×107=2.7×106(J/hm2·a),B错误;种群e的能量既来自种群a,也来自种群d,并且e从种群a、d获得的能量比值未知,因此不能算出从种群a到e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b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为2.45×1011J/hm2·a,D正确。eq\a\vs4\al(全册验收评价二)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第1~15小题每小题2分,第16~20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关于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波动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B.种群的非周期波动现象主要发生在比较单调的高纬度环境中C.我国伊春林区棕背鼠平的非周期波动与“四年两头熟”的红松球果产量有关D.种群密度越大,病源物和寄生物抑制增长的作用力越强解析:选D大多数种群呈非周期性波动,少数种群呈周期性波动,A错误;种群周期性波动主要发生在比较单调的高纬度环境中,B错误;我国伊春林区棕背鼠平的周期性波动与“四年两头熟”的红松球果产量有关,C错误;病源物和寄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是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种群密度越大,抑制增长的作用力也就越强,D正确。2.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都会提高B.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都能形成森林阶段C.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山区大火过后所进行的演替为初生演替解析:选C群落演替过程中,若条件适宜,物种丰富度会提高,否则不会提高,A错误;一般森林阶段是群落演替的顶级群落,若环境比较干旱,则不能形成森林,B错误;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C正确;山区大火过后所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D错误。3.下列关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因此研究种群密度变化是研究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的基础B.箭竹林中竹笋、幼竹、成竹高矮错落,这种结构提高了群落充分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C.水葫芦随水流进入某小型湖泊后,会导致该湖泊群落结构由简单向复杂的方向进行演替D.在喀拉喀托火山喷发后,在裸岩上发生的群落演替过程中,草本植物的优势被灌木代替解析:选D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故研究种群密度变化不是研究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的基础,A错误;箭竹林中竹笋、幼竹、成竹属于一个种群,不是群落,故不能体现群落的特征,B错误;水葫芦属于入侵物种,故水葫芦随水流进入某小型湖泊后,可能不会导致该湖泊群落结构由简单向复杂的方向进行演替,C错误;在喀拉喀托火山喷发后,在裸岩上发生的群落演替过程中,草本植物的优势被灌木代替,D正确。4.农业生产上,可采取某种措施,诱杀某种性别或具有某种特性的昆虫,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从而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对下列实例的分析,错误的是()A.利用音响设备吸引鸟类捕杀害虫属于机械防治B.黑光灯诱杀金龟子利用的是其具有趋光性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性别的菜粉蝶,通过破坏性别比例降低种群密度D.田间释放性引诱剂干扰昆虫交配,可降低出生率解析:选A利用音响设备吸引鸟类捕杀害虫属于生物防治,A错误;金龟子具有趋光性,可利用该特性对其进行诱杀,B正确;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性别的菜粉蝶,通过破坏性别比例降低种群密度,C正确;田间释放性引诱剂干扰昆虫交配,可降低出生率,进而降低种群密度,D正确。5.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将蚕粪喂鱼,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海洋捕捞时在鱼群数量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捕捞,能够保持鱼群数量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D.引进物种一定能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并提高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解析:选A建立自然保护区,减少人为干扰,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的环境容纳量,A正确;“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将蚕粪喂鱼,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海洋捕捞时,应该使捕捞后鱼群数量保持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才能使得鱼群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C错误;引进物种可能造成外来物种入侵,本地物种减少甚至灭绝,D错误。6.某生物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乙表示该生物的种群数量呈指数形式增长B.a~b段,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不再发生变化C.若该生物种群为农业害虫种群,则在a点时对其进行捕杀效果较好D.若b点时环境发生变化,则形成曲线丙的环境更适合该生物种群生存解析:选D曲线乙表示该生物的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A错误;a~b段,种群数量处于波动状态,故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在不断变化,B错误;若该生物种群为农业害虫种群,则在K/2之前(低密度时期)对其进行捕杀效果较好,而a点表示K值,C错误;一般K值越大,相应的环境越适合种群生物生存,所以若b点时环境发生变化,则形成曲线丙的环境更适合该生物种群生存,D正确。7.某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呈“S”形曲线,K值为环境容纳量,下图为该种群的(K值-种群数量)/K值随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设K值为200)。下列相关分析合理的是()A.该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与种群数量呈负相关B.(K值-种群数量)/K值越大,影响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小,种群增长速率越大C.种群的年龄结构在S2点时是增长型,在S4点时是衰退型D.为获得最大的持续捕捞量,应在S3点对应的时刻捕捞解析:选A图中的种群数量变化为自然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变化,该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即增长率与种群数量呈负相关,A正确;据图可知,(K值-种群数量)/K值越大,种群数量越小,影响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小,而种群增长速率不一定越大,种群增长速率在种群数量等于K/2(100)时最大,B错误;种群的年龄结构在S2点和S4点时均为增长型,因为此时的种群数量还在K值之下,C错误;S3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此时的增长速率最大,为获得最大的持续捕捞量,应在种群数量高于S3点时进行捕捞,捕捞后的数量保持在K/2,这样可以使种群数量快速增长,D错误。8.如图所示为某池塘内鲤鱼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点和b点,鲤鱼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相等B.O~d时间段内,曲线最低点鲤鱼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小于零C.a~b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D.b~c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数量逐渐减少解析:选B据图可知,a、b两点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相等,但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不一定相等,A错误;O~d时间段内,曲线最低点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小于1,出生率小于死亡率,鲤鱼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小于零,B正确;a~b时间段内,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大于1,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鲤鱼种群的数量会增加,该鲤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错误;b~c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D错误。9.地表枯落物是指由植物地上部分产生并归还到地表的所有有机质的总称,覆盖在地表的枯落物可以影响土壤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的演替不会影响枯落物的形成量B.同一纬度条件下不同地点间枯落物的形成量会存在显著差异C.陆地生态系统枯落物的形成量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多D.调查某地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时,应选择枯落物多的地方,否则结果会偏低解析:选B地表枯落物是指由植物地上部分产生并归还到地表的所有有机质的总称,群落在演替的不同阶段,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同,因此群落的演替会影响枯落物的形成量,A错误;同一纬度条件下,由于海拔或水分、土壤特性或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点分布的植物类型不同,因此同一纬度条件下不同地点间枯落物的形成量会存在显著差异,B正确;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生物越少,因此陆地生态系统枯落物的形成量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少,C错误;调查某地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时,应随机取样,不应该选择枯落物多的地方,否则结果会偏高,D错误。10.《孟子·梁惠王上》提到“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数罟:细密的渔网)。已知某池塘中某种鱼的环境容纳量为K。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该种群在某一环境中的最大种群数量且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B.“数罟不入洿池”的意义是为了保证该种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桑基鱼塘”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D.鱼塘中不同的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解析:选A环境容纳量是指该种群在某一环境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A错误;“数罟不入洿池”是指细密的渔网不入池塘,其意义是为了保证该种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正确;“桑基鱼塘”的生产模式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C正确;鱼塘中不同的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正确。11.自2020年4月起,科考人员在复旦大学利用红外相机采集数据调查了校园野生动物,结果发现,其中有小灵猫、黄鼬、刺猬等哺乳动物,多种鸟类,大量昆虫,还有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等。其中小灵猫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采用标记重捕法可以估计小灵猫的种群数量B.保护小灵猫最有效的措施是将其迁入动物园C.研究小灵猫的摄食行为,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科学研究价值D.复旦大园内众多种类的动物体现了物种多样性解析:选B小灵猫活动范围广,活动能力强,调查其种群密度用标记重捕法,A正确;对动物进行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等,B错误;研究小灵猫的摄食行为,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中的科学研究价值,C正确;众多种类的动物是不同的物种,体现了物种多样性,D正确。12.《四千年的农民》一书中记载了中国农民几千年来的耕作方法:积极种植能够固氮的豆科作物,以及收集一切可能的有机物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残羹剩饭、河泥、炕土、老墙土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中。这种做法的优点是()①改善了土壤结构②培育了土壤微生物③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④改善了土壤酸碱性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②③④ D.②③④解析:选A“无废弃物农业”能够改善土壤结构;种植能够固氮的豆科作物,收集一切可能的有机物质等措施能够培育土壤微生物;“无废弃物农业”实现了土壤养分如氮、磷、钾的循环利用。①②③都属于我国传统耕作方法的优点。“无废弃物农业”不能改变土壤酸碱性,④不属于我国传统耕作方法的优点。13.长江江豚是全球重要的珍稀淡水鲸类物种之一,有“水中大熊猫”之称。近期有报道长江江豚出现在赣江,这得益于赣江生态环境的改善。假设赣江生态环境保持良好,长江江豚能够在赣江顺利适应环境并实现种群增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长江江豚前期种群数量衰减与人类活动无关B.种群增长初期较为缓慢,种群年龄结构始终保持增长型C.建立长江江豚繁育中心是对长江江豚最有效的保护D.一般从上一营养级最多获得20%的能量解析:选D长江江豚前期种群数量衰减与人类过度捕捞有关,A错误;种群增长初期较为缓慢,其种群年龄结构可能是稳定型,B错误;保护长江江豚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C错误;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一般是10%~20%,因此一般从上一营养级最多获得20%的能量,D正确。14.某大坝在河流上游建成后,河流下游的洪水脉冲消失,导致三角洲植被的迅速变化,众多鸟类栖息的湖泊和池塘迅速萎缩。下图为大坝建成前(图1)后(图2)下游湿地生态系统发生的变化。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中不同植被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据图可知长期的水位波动,会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图1和图2比较可知,影响植被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水位波动D.图示所有的动植物和非生物环境构成了湿地生态系统解析:选C由图可知,不同地段植物的不同是由于其离河流的远近不同,即水分的多少,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虽然有水位波动,但植物仍然在生长(草本和湿草甸),群落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因此生态系统稳定性没有降低,而是提高了,B错误;由图可知,由于水位的波动,不同地段的植被种类不同,所以影响植被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水位波动,C正确;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及其非生物环境组成,生物群落包括其中的所有动植物和微生物,D错误。15.研究者用种植过本地植物的土壤培育外来物种,实验设计以及结果如图。该实验可以初步得到的结论是对外来生物入侵抵抗力强的植物群落的()A.物种多样性较高 B.物种多样性较低C.物种丰富度较低 D.物种的均匀度较低解析:选A最右边的土壤混合了种植四个物种的土壤,外来植物生长速度最慢,说明混合的土壤种类越多,对外界的抵抗力越强,因此对外来生物入侵抵抗力强的植物群落的物种数目多,即物种多样性高,或群落物种丰富度高,与物种均匀度无关。16.研究者对大豆和禾草进行单种和混种实验。每个盆中种植的禾草个体数为0~4株,大豆为0~8株。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豆和禾草在同一个盆中种植构成了生物群落B.接种根瘤菌能够显著提高单独种植的大豆产量C.接种根瘤菌显著减少混种的两种植物之间的竞争D.向盆中施加氮肥对混种的两种植物均无促进作用解析:选B生物群落是指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A错误;分析题图可知,单独接种了根瘤菌的大豆的干重明显增加,则接种根瘤菌能够显著提高单独种植的大豆产量,B正确;据图可知,未接种根瘤菌,大豆不能生长,接种根瘤菌有利于大豆生长,会增加两种生物之间的竞争,C错误;向盆中施加氮肥对大豆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大豆生长需要大量的氮肥,D错误。17.某校学生开展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结果,图1是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2是将某阶段的培养液稀释10倍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实验结果来看,酵母菌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B.图1中a点时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内竞争最激烈C.计数时先加培养液,待酵母菌细胞沉降后再盖盖玻片D.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密度是1.44×107个/mL解析:选D呈“S”形增长的种群数量的变化特点是先增加后相对稳定,增长速率是先增大后减小直到为0,图1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速率是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出现负数,意味着后期种群数量在减少,不呈“S”形增长,A错误;种群数量达到最大时种内竞争最激烈,图1中a点时增长速率最大,但种群数量没有达到最大值,图1中曲线与横坐标轴的交点所代表的时间酵母菌种群数量最大,此时种内竞争最激烈,B错误;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盖盖玻片,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等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进行观察计数,C错误;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图乙是16(中格)×25(小格)的计数板,应计四个角的4个中方格中的酵母菌数目(对于边界线上的酵母菌要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因此,这4个中方格中酵母菌数量=9(左上)+9(右上)+8(左下)+10(右下)=36(个),则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为36÷100(4个中方格的小方格总数)×400(计数室的小方格总数)÷10-4×10(稀释倍数)=1.44×107(个/mL),D正确。18.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来固定CO2的B.b能将生物群落中的碳释放到非生物环境C.d和c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能被a再利用D.在食物链中,碳主要以CO2的形式流动解析:选Da为生产者,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固定大气中的CO2,A正确;b为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能将生物群落中的碳释放到非生物环境中,B正确;d和c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能被a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所利用,C正确;在食物链中,碳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错误。19.如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部分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部分营养级的部分能量值(单位:J·m-2·a-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草→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①→肉食性动物②是一条食物链B.在能量流动和碳循环中X分别代表热能和CO2C.肉食性动物①属于次级消费者,由草食性动物到肉食性动物①的能量传递效率是3%D.肉食性动物①同化的能量中只有约3.11%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解析:选A草食性动物与肉食性动物都不止一种,因草→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①→肉食性动物②不止一条食物链,A错误;在能量流动和碳循环中X分别代表热能和CO2,B正确;肉食性动物①属于次级消费者,由草食性动物到肉食性动物①的能量传递效率是2.25×107÷7.50×108×100%=3%,C正确;肉食性动物①同化的能量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量-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量=2.25×107-2.18×107=7×105,占同化量的比例为7×105÷(2.25×107)×100%≈3.11%,D正确。20.研究人员调查了生态果园及对照果园中某些害虫及害虫天敌的密度,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昆虫种类害虫害虫天敌蚜虫/(头/枝)蝴/(头/叶)小花(头/枝)蝽/瓢虫/(头/枝)盲蝽/(头/枝)生态果园39.30.340.470.290.33对照果园79.12.580.150.160.02A.调查果园中蚜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B.蚜虫所同化的能量中恰有7.38%流入了瓢虫C.生态果园流入害虫及其天敌的总能量比对照果园少D.害虫与害虫天敌之间的数量变化是通过反馈调节实现的解析:选B果园中蚜虫的体积小、活动能力弱,调查其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A正确;由题目中的数据无法计算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相比对照果园,生态果园中害虫明显减少,所以生态果园流入害虫及其天敌的总能量比对照果园少,C正确;害虫与害虫天敌之间存在反馈调节,D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道小题,共55分)21.(10分)红树林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某地红树林生物资源量丰富,其中螃蟹以滨螺为食,滨螺每年4月进入繁殖期,主要以藻类为食,特别喜食竞争力较强的小型绿藻浒苔。滨螺种群密度与藻类种数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滨螺的种群密度时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根据__________预测滨螺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滨螺的种群密度和生物量[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干重)(包括生物体内所存食物的重量)总量]均在12月达到最高值,但4月种群密度增加明显,生物量的增加速度却不大,最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滨螺种群密度小于220个·m-2时,随滨螺的种群密度增加,藻类种数也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滨螺和藻类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滨螺并不能得到藻类的全部能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文字和箭头构建滨螺和藻类两者数量变化的负反馈调节模型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红树林具有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等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由于工业发展,红树林破坏问题日趋严重,甚至有些红树林变成荒地,这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因为滨螺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所以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年龄结构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4月滨螺进入繁殖期,种群出生率升高,但新出生个体较小,所以生物量增长速度远慢于种群密度增长速度。在藻类中,浒苔的竞争能力强,比其他藻类数量多,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较多的种群,滨螺捕食浒苔后,使浒苔竞争力下降,为其他藻类腾出更多的生存空间,从而增加藻类的多样性,所以滨螺种群密度小于220个·m-2时,随滨螺种群密度的增加,藻类种数也增加。(2)滨螺以藻类为食,两者是捕食关系。藻类的同化量去路包括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和未被利用。滨螺与藻类是捕食关系,两者数量存在负反馈调节。藻类数量增加促进滨螺数量增加,滨螺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又会抑制藻类数量增加,具体图示见答案。(3)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是红树林对生态系统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人类活动可使群落演替朝着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答案:(1)样方法滨螺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年龄结构4月滨螺进入繁殖期,种群出生率升高,但新出生个体较小在藻类中,浒苔的竞争能力强,滨螺捕食浒苔后,使浒苔竞争力下降,为其他藻类腾出更多的生存空间,从而增加藻类的种数(2)捕食藻类的能量除流入滨螺外,还会流入其他消费者体内,还用于自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利用,以及未被利用的部分(3)间接使其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22.(11分)微生物是土壤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释放多种酶类参与土壤有机质降解、腐殖质合成和养分循环等生物化学过程。土壤酶是土壤中各类酶的总称,土壤酶活性是指土壤催化物质转化的能力。实验小组研究了某烤烟种植区的几种轮作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相对丰富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种植模式微生物相对丰富度土壤有机质含量/(mg·kg-1)土壤酶活性(iu)烤烟—休闲—玉米(T-F-M)3.245039.05烤烟—油菜—玉米(T-C-M)3.7511236.07烤烟—油菜—水稻(T-C-R)3.5312138.26烤烟—苕子—水稻(T-V-R)4.2116973.41(1)土壤中的各种微生物占有不同的生态位。研究某种土壤微生物的生态位时,通常要研究它的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2)不同深度的土壤分布的生物类群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不宜用样方法或标记重捕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表格分析,____________的轮作方式最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生长,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种轮作种植模式最有利于提高烤烟的产量和品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研究某种土壤微生物的生态位时,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2)不同深度的土壤分布的生物类群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故采用取样器取样法。(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在烤烟—苕子—水稻(T-V-R)的轮作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土壤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丰富,最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该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酶活性最高,酶催化分解有机质产生的无机盐和CO2最多,有利于烤烟的生长,从而有利于提高烤烟的产量和质量。答案:(1)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答出两点即可)(2)垂直结构土壤中许多小动物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3)烤烟—苕子—水稻(或T-V-R)该轮作方式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最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该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酶活性最高,酶催化分解有机物产生的无机盐和CO2最多,有利于烤烟的生长23.(9分)“种群存活力”分析可用于研究一些因素如何影响到种群灭绝的可能性。这种研究方法目前已被用来评价秦岭大熊猫现有种群的存活能力,并借此探讨相应的保护措施。请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秦岭大熊猫种群动态,常需要调查其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对秦岭大熊猫进行种群存活率分析时,得到如表所示的依据。初始种群规模/只1020252830405070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0.4120.1320.0760.0650.0410.0100.0020若以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小于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种群维持存活所需最小规模的范围为________只。(3)若以环境质量下降、自然灾害以及人类的偷猎和捕捉等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阻力为限制压,如图为不同限制压下(以小数表示)种群的存活力数据。由图可知,若以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5%为标准,当限制压增到0.02时,初始种群规模为_____只,种群才可维持存活。随着限制压的增大,种群灭绝的可能性会________,维持种群存活的最小初始种群规模会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请你提出2个针对秦岭大熊猫的保护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2)根据表格分析可知,初始种群规模在28只时,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为6.5%;初始种群规模在30只时,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为4.1%,而以小于5%的灭绝概率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因此该种群维持存活所需的最小规模范围是28~30只。(3)若以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5%为标准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则根据曲线图分析,当限制压增到0.02时,最小存活种群的规模为160只。随着限制压的增大,种群的灭绝率升高,即种群的灭绝可能性会增加,维持种群存活的最小规模会增大。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影响种群存活的因素有初始种群规模、限制压,因此针对秦岭大熊猫的保护建议:保证现有的环境状况不恶化(或逐步恢复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将偷猎和捕捉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答案:(1)种群密度(2)28~30(3)160增加增大保证现有的环境状况不恶化(或逐步恢复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将偷猎和捕捉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24.(12分)图1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图2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常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D和E的信息传递是________(填“单”或“双”)向的,该信息传递的意义在于能调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1中E是________级消费者,它用于捕食、飞翔等生命活动的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图中的________(用字母作答)。若E数量减少,则D的数量________,C的数量_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调节机制。在水体富营养化的水域后来出现恶臭气味,使水中鱼类大量死亡,污染加重,这是一种________调节机制。(3)图1中F是________,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图2分析,对a、b两个生态系统施加相同强度的干扰,若ya>yb,则这两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为a________b(填“>”“<”或“=”);对同一生态系统来说,x和y的关系为________。解析:(1)D和E是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它们之间存在信息传递,并且信息传递是双向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由图1可知,E是次级消费者。在图1所示的食物链中,E减少,则捕食D减少,即D增多,进而捕食C增多,则C减少,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而在水体富营养化的水域后来出现恶臭气味,使水中鱼类大量死亡,污染加重,这是一种正反馈调节。(3)F是分解者,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排出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并释放其中的能量,因此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4)在相同强度的干扰下ya>yb,表明a生态系统受到的影响更大,其抵抗力稳定性低。偏离正常范围越大,恢复需要的时间就越长,故x和y呈正相关。答案:(1)双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次A增加(多)减少负反馈正反馈(3)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排出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并释放其中的能量(4)<正相关25.(13分)水体富营养化是我国湖泊所面临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为研究河蚬对富营养水体的改善效果和机理,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河蚬通过滤食水中微小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2)研究人员设计了不同河蚬密度的野外实验,实验期间测量不同处理组水体叶绿素a浓度与底栖藻的叶绿素a浓度变化情况,结果如图1、图2所示。注:水体叶绿素a浓度反映浮游藻类密度,底栖藻的叶绿素a浓度反映底栖藻类密度。①图1所示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组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图2所示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对照组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3)苦草是一种常见的沉水植物,是修复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物种之一。研究人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