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稻草人》稻草人非常尽责任。要是拿牛跟他比,牛比他懒怠多了,有时躺在地上,抬头看天。要是拿狗跟他比,狗比他顽皮多了,有时到处乱跑,累得主人四处去找寻。他从来不嫌烦,像牛那样躺着看天;也从来不贪玩儿,像狗那样到处乱跑。他安安静静地看着田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赶走那些飞来吃稻穗的小雀□他不吃饭□也不睡觉□就是坐下来歇一歇也不肯□总是直挺挺地站在那里□1.该片段选自《》,作者是(),文中稻草人的眼泪让我们把同情的目光投向穷苦人。2.用“”划出这段话的中心句。3.这段话采用了对比的写法,把()和()对比。4.根据短文归纳总结。(3分)①牛的特点:②狗的特点:③稻草人的特点:5、在语段中的“□”内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6、这段话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稻草人?7、语段中画线的部分表明稻草人是怎样的?《二》稻草人看见主人就要走了,急得不得了,连忙摇动扇子,想靠着这急迫的声音把主人留住。这声音里仿佛说:“我的主人,你不要去呀!你不要以为田里的一切事情都很好,天大的祸事已经在田里留下种子了。一旦发作起来,就要不可收拾,那时候,你就要流干了眼泪,揉碎了心;趁着现在赶早扑灭,还来得及。这,就在这一棵上,你看这棵稻子的叶尖啊!”他靠着扇子的声音反复表示这个警告的意思;可是老妇人哪里懂得,她一步一步地走远了。他急得要命,还在使劲摇动扇子,直到主人的背影都望不见了,他才知道这警告是无效了。
除了稻草人以外,没有一个人为稻子发愁。他恨不得一下子跳过去,把那灾害的根苗扑灭了;又恨不得托风带个信,叫主人快快来铲除灾害。他的身体本来很瘦弱,现在怀着愁闷,更显得憔悴了,连站直的劲儿也不再有,只是斜着肩,弯着腰,成了个病人的样子。1、第一段中,两次写稻草人着急的句子是:(1)(2)。两次写稻草人摇动扇子的句子是:(3)(4)这样写表现了稻草人。2、主人走了之后稻草人变成了什么样子?3、如果老妇人懂得稻草人的心思,她会说些什么呢?3、《卖火柴的小女孩》节选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课文中提到“大年夜”是为了突出小女孩儿根据选文最后一自然段内容,将下面四个词语按小女孩儿心情变化的顺序重新排列。惊喜失望犹豫满足(1)→(2)→(3)→(4)4、“她终于抽出了一根”一句中的“终于”能否删掉?为什么?5、选文第二自然段,小女孩儿的现实处境与幻象中的生活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衬托了小女孩儿,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儿的6、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温暖()几乎()7、第二段中哪个词语点明了小女孩擦燃第一根火柴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的结果?画出来。《二》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没有(),也没有()的地方去了。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2、在短文中找出一组近义词和一组反义词。()—()()—()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近义词:美丽()快乐()反义词:寒冷()强烈()4、语段写的是小女孩第几次擦燃火柴?这一次,小女孩“看”到了什么?5、小女孩渴望留住奶奶的心情是非常急切的,请找出最能体现这一心情的两个词语:、。6、本文通过幻想与现实的对比,衬托出小女孩悲惨的命运。请用“﹏﹏”找出描写小女孩幻想的句子,并作旁注。7、用关联词语填空。小女孩儿的幻想()是美好的,()这个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她幻想的地方实际上并不存在,()她最后只能活活冻死在街头。8、你是怎么理解画横线的句子的?9、如果你当时就在小女孩的身边,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三》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儿坐在墙角里,两sāi()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儿坐在那里,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1、根据短文中的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文段中“多么美丽的东西”是指、、。3、“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中的“曾经”是什么意思?4、为什么说“谁也不知道”?这反映了什么?5、文段中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理解下面句子。①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儿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小女孩既然是冻死的,为什么还“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②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句中的两个“幸福”各是什么意思?)7、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8、《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对我们而言,这个节日意味着快乐和幸福、团圆和美满,但文中的小女孩儿最后却。全文以为线索,作者用快乐的节日气氛突出了,表达了作者。6、《开国大典》(一)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1.课文按()顺序,围绕开国大典描写了、、、场面。这一段话描写的是的场面。通过作者生动的介绍,你感受到来参加开国大典的人。2.第四自然段按()什么顺序,这段话的中心句是:3.解释词语:汇集:擎:直奔:4.写出下列字的拼音:擎着:()直奔:()5.写出体现群众范围广词语:参加大典人多的词语:群众热情高的词语:6写出近义词:挺立()汇集()预定()7.比喻句:把比作,把比作。说明参加开国大典的人8.第四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二)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1、“两股红流”指:。这样比喻写出了,“光明”指,象征。2、将句中加“”的“流”改为“走”好不好?为什么?。(三)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这段表明了,所以,全中国人民一齐欢呼起来。2、“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这句话是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3、“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句中的“一齐”说明了4、语段中“投”的意思是什么?“投票”“投篮”“投入战斗”中的“投”各是什么意思?5、短文最后一段中的几个句子结构相似,意思相关,这是采用了的修辞手法。6、“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从这句话中,我们能感受到9、《山海关》节选先说那城楼吧:它是那么雄伟,那么坚固。那高高的箭楼,巍(wēi)然耸立于蓝天白云之间;那“天下第一关”的巨大匾额,高悬于箭楼之上,特别引人瞩目,从老远的地方,就看得清清楚楚。这五个大字,笔力雄浑苍劲,与那高耸云天、气势磅礴(pánɡbó)的雄关浑然一体,无比壮观。但是,最壮观的还是它形势的险要。顺着那城门左侧的台阶拾级而上,走到城墙之上,站在箭楼底下,手扶着雉堞(zhìdié)的垛口,昂首远眺,你会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又惊又喜的赞叹:“嗬(hē),好雄伟的关塞,好险要的去处!”北面是重重叠叠的燕[yān]山山脉,万里长城像一条长龙,顺着那连绵断起伏的山峦,由西北面蜿蜒(wānyán)而来,向着南面伸展开去。南面是苍茫无垠的渤(bó)海,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向渤海岸边的老龙头。山海关,就耸立在万里长城的脖颈之上,高峰沧海的山水之间,进出锦(jǐn)西走廊的咽喉之地。1、.根据题目要求写词。(1)用文中的两个词语概括山海关的特点:、(2)写山海关雄伟的四字词语:、、。(3)城楼的特点:(4)体现上海关险要的词语:2、写作者站在山海关的感受的句子:3、用横线在文中划出过渡句。4、解释词语。浑然一体:名不虚传:无与伦比:情不自禁:5、写近义词。瞩目()蜿蜒()《二》站在这雄关之上,人的精神顿时感到异常振奋,心胸也倍加开阔。我真想顺着那连绵不断的山峦,大踏步地向着西北走去,一路上去登临那一座座屏藩(fān)要塞,烽(fēng)台烟墩(dūn)。从山海关、喜峰口、古北口、居庸(yōnɡ)关、雁门关,一直走到那长城的尽处——嘉峪(yù)关口。我又想返回身来,纵缰(jiānɡ)驰马,奔腾于广袤(mào)无垠(yín)的塞外草原之上,逶迤翻腾的幽燕群山之间。我还想随着那婉蜒南去的老龙头,纵身跳进那碧波万顷(qǐng)的渤海,去一洗那炎夏酷暑的汗水,关山万里的风尘……
我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古战场之上,身披盔(kuī)甲,手执金戈,站立在这威武的雄关之上。一股慷慨悲歌的火辣辣的情感,涌遍了我的全身。1、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A、转折B、声音的延长C、解释说明2、文号省略号的作用是()。A、语言未尽B、说话断断续续3、用“﹏﹏”画出作者想象的句子。4、站在雄关上,人的精神感到,心胸。5、第一段运用了的修辞手法,主要写了什么?《三》在我们那古老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上,在那些干戈扰攘(rǎnɡ)、征战频仍的岁月里,这雄关巍然屹立于华夏的大地之上,山海之间,咽喉要地,一次又一次地抵御着异族的入侵,捍(hàn)卫着神圣的祖国疆土。这高耸云天的坚固城墙上的一块块砖石,哪一处没洒落过我们英雄祖先的殷[yān]红热血?这雄关外面的乱石纵横、野草丛生的一片片土地,哪一处没埋葬过入侵者的累累白骨?把文中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给下列字选择正确读音:殷红(yānyīn)咽喉(yānyè)埋葬(máimán)苍劲(jìnjìng)写近义词。屹立()捍卫()抵御()坚固()读了本段你体会到:第三单元11、《永远的歌声》节选(1)第二天,我们背着书包在东河边聚齐了,除了我和二牛,还有二兰和石花。我们沿着曲曲折折的小路往山里走。在山阴处溪边一块潮湿的地上,我们挖到了好几棵烟袋锅花;而眼尖的二兰忽然又发现溪里有小鱼,她说老师是南方城里人,爱吃鱼,让我们抓。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摸呀□捉呀□追呀□堵哇□一条条小鱼被甩上岸□二兰和石花就用柳条把它们一条一条地穿起来……1、本段写的人物有。2、这段文字中等动词生动地写出了抓鱼的情景,充分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之情。3、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4、在文中的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标点符号。《二》放学的路上,二牛拽住我,悄悄地问:“是男子汉吗?是,明天就跟我进东山去!我知道东山石沟里有样草药叫烟袋锅花,专治咳嗽,老师一吃准好。”我马上想起大人告诫(jiè)的东山不能去,山里有狼,可还是立即使劲地点了点头。找出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的句子抄下来。语言:神态:动作:2、从人物的、、的描写中表达了。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三》在大人的责骂和追问声中,我们委屈地向老师献上了草药和小鱼。老师一下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泪水一滴一滴掉在我们脸上……我们为什么感到委屈?2、老师为什么哭了?3、这里没有写老师说话,如果老师说话,她会说些什么呢?
12、《秋天的怀念》节选(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养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1、照样子,写词语。捶打(两个动词)、动静(一对反义词)、2、从文中找到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的歌声()的腿()地注意()地进来我的暴怒无常表现在:4、选择正确的答案。(1)当“我”摔东西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是因为()A、母亲怕东西砸到自己身上。B、母亲理解“我”的心情,但又关心“我”,怕“我”做傻事。C、“我”的脾气已经无法控制,母亲想等“我”能控制自己时再出来。(2)母亲推“我”去看花是因为()A、她想让“我”通过看花来散心。B、她爱花,可是身体不好,想让“我”陪她一起去。C、北海的菊花很漂亮,不看可惜。《二》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按要求摘取相关信息。景物描写:母亲的神态:母亲的动作:从母亲的神态、和的描写中,可以体会到母亲。母亲为什么“挡在窗前”?你从“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体会到什么?为什么母亲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比我还敏感?《三》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从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第二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第二段话在课文中起到的作用。4、读语段中画线的语句,仔细体会母亲这句话的意思。5、“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作者为什么作了这一番景物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含义?6、联系全文回答:全文以“情”字贯穿,读完后,你体会最深的是什么?请把你的感受写出来。1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节选现在,我已经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详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肃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谨慎()慈祥()精彩()枯燥()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当初”是指什么时候?3.母亲的爱是的爱,父亲的爱是的爱。这两种爱对我起到什么作用?
4.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这两种声音指和。“糟糕透了”是的评价。“精彩极了”是的评价,前一种评价是对作者创作的,而后一种评价则是的源泉,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的共同出发点是。在生活中,你面对的是“精彩极了”多,还是“糟糕透了”多?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7、文中加横线的“这个”是指“警告的力量”指“生活的小船”指8、文中加【】的句子用了修辞手法,句中的本体是,喻体是。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不被哪一股风刮倒”的具体含义是9、谈谈你对文中画线部分句子的理解。10、按要求写句子。(1)在()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我的诗写得很糟糕,()母亲仍一如既往地鼓励我。()母亲一直在鼓励我,()我还一直在写作。我们()要有来自母亲的爱的力量,()要有来自父亲严格的要求。(2)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改为陈述句)(3)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改为肯定句)(4)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改为被字句)17课詹天佑片段一詹天佑()困难,也()嘲(cháo、zhāo)笑,()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学生和工人,()标杆、经纬仪,在峭壁上()。塞(sàisāi)外常常是狂风怒号(hàoháo),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zhuìduì)入深谷的危险。詹天佑不管条件怎样恶劣,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还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1、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用波浪线把它划下来。2、用“——”划出排比句,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什么?3、想一想作者围绕勘测线路,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4、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1)这句话表现了詹天佑的精神。(2)选词填空。精密周密()的仪器()的计划()的观察()的勘测5、用“——”划出具体描写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的句子。6、詹天佑这样做的力量源泉是什么呢?在书中划出相关语句。7、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8、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嘲笑()精密()9、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10、用“”画出描写野外条件恶劣的句子。11、在文中找出一个中心句,用“”画出来,并在中心句中找出一个词作为这段话的小标题,写在括号里。()12、在空白处加上标点。13、语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正确的选项是()。A、具体行动——思想动力——接受任务B、思想动力——接受任务——具体行动C、接受任务——具体行动——思想动力片段二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1100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两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这样一来,六个工作面可以同时施工,大大缩短了工期。给短文加上小标题。2、用“”把这段分为三层,并写出层意:2、居庸关采用(),原因是(),好处是()八达岭采用()的原因是(),好处是()3、詹天佑根据不同的地势采用不同的开凿方法,这表现了他()。4、用简笔画画出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和隧道的示意图并写出特点。居庸关八达岭5、文中画线的部分,你想到了哪些四字词语或成语?至少写两个。6、这段话的意思可以概括为7、从一座大山的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怎样才能保证隧道在中间准确无误地接通呢?说说你的想法。片断三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dóupō()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chàdào()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多了。1.这段话在“人”字上加引号起什么作用?2.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将划有横线的两部分连成一句话。3.“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方法。有何好处?詹天佑设计了“人”字形线路解决了坡度大,火车上山难的问题。你能不能想出另外的一个办法?5、请你从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这件事中,评说一下詹天佑的创新精神。6、在原文的()里填上正确的词语。7、画一个“人”形线路的示意图,再用箭头表示火车的走向。8、詹天佑为我国铁路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我们要记住他的名字。我国还有许多人的名字也深深印在我们心里,你最想向别人提起谁的名字?为什么?片段四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jùn)①工了,比原计划提早两年。这件事给了(miǎo)②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那就是詹天佑的塑像。1、写出与下面的词意思相近的词。(3分)jùn工()miǎo视()反击()2、在这段文字①②处拼音后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字,然后再解释词语。①jùn工:②miǎo视:3、“赞叹不已”中“已”的意思是()。4、文中的“这条铁路”指的是从到的一段铁路,简称,这是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5、“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一句中的“这件事”指的是。6、“有力的回击”指什么?为什么说给了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7、面对詹天佑的铜像,眼前不由得浮现出他所做的一切,你会怎样称赞他呢?8、“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jùn)①工了,比原计划提早两年。”朋友自豪地说:,外国人赞叹说:。19课怒吼吧,黄河片段一第二年初春,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赴吕(lǚ)梁山抗日根据地。当他们经过黄河时,光未然深深地被黄河的气势所():只见()黄河水,()向东流。()扑面而来,()之声()。船工们光着膀子,在滔天巨浪中喊着震天动地的号子,竭尽全力与河水拼搏。所有的一切,让诗人():那降隆的巨响,不正是轩辕黄帝披荆斩棘、所向无敌的战车轰鸣吗?那壶口瀑布的百丈云烟,不正是与洪水搏斗、杀出生路的大禹精神吗?他脑诲里突然闪过一个想法:他要写一首长诗,来()祖国的母亲河,来()写民族的苦难,()斗争与光明!
1、在()里填上词语。2,用“”画出反问句,并改为陈述句:3、这段话的主要内容。4、联系上下文解释:竭尽全力:惊涛骇浪:5、用波浪线画出被震撼的句子。6、用“∥”把这段话分为三层。7、找出描写黄河水壮观气势的四字词语。、、8、找出描写船夫与巨浪搏斗的词语。、9、作者的心情用一个词语来概括:10、光未然目睹船夫们与巨浪搏斗的情景,联想到和。11、《黄河大合唱》是由光未然写的词,谱的曲。12、根据意思写词语。(1)凶猛而使人害怕的波涛。()(2)形容人的名声很大。()(3)比喻扫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4)所指向的地方谁也挡不住。()13、诗人光未然为什么要定《黄河大合唱》?片段二1939年3月11日晚上,皎(jiǎo)洁的月光柔和地洒在大地上。在一间宽敞的窑(yáo)洞里,光未然正在为大家朗诵他刚写完的《黄河大合唱》歌词。他坐在靠窗户的土炕上,面前摆了—张桌子,上面几盏油灯的火焰照亮了他手里的歌词稿。他的声音时而(),充满激情,如同喷薄而出的朝阳;时而(),无比哀伤,如同暴风雨中折翅的小鸟;时而(),欢快流淌,如同黎明中穿过雾霭(ǎi)的林间小溪;时而(),苍凉悲壮,如同那浊浪排空的怒吼中的黄河……抗敌演剧队队员们的每一颗心,都随着抑扬顿挫的诗句节奏跳动着。当听完最后一句“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整个窑洞一片寂静。随即,掌声响彻窑洞。在()填上合适的词语。2、用波浪线划出文中的排比句。这个排比句由()个分句组成,读了第一个分句,我仿佛身临其境,看到了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读了第二个分句,;读了第三个分句,;读了第四个分句,。3、仿写句子()时而(),如();时而(),如();时而(),如()。4光未然为什么要写《黄河大合唱》歌词?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1课《奇异的琥珀》在那块(晶莹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推测)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活动),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想象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1.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2.文中的琥珀是什么样子?3、“我们可以(想象推测)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活动)”的原因是4.从这段话中可知,那块琥珀的科学价值有两个方面:一是:;二是:。在这两点中重点是第点,从“”一词中可以看出。5、科学家想象它们当时的情形的根据是,这句话前后是因果关系,从“”一词体现出来。6.“纤毫毕见”可以用来形容本段的()。7、这段话中有包含“可以看见”“可以想象”“可以推测”和“可以知道”这些词组的句子,仔细想一想:“看见——想象——推测——知道”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8、联系全文,简要写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9、从这块琥珀中,你会得到怎样的信息?10、用“﹏﹏”画出能说明琥珀奇异的句子。11、给本段分层,并写出层意。23课《自然之道》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1、我和同伴的心情是(),向导的心情是()。2、这段话说明了(),向导的话在文中起了()作用。《二》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海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鱼贯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保餐一顿了。“天啊!”我听见同伴说,“看我们做了什么!”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鱼的口中之食。我们的向导赶紧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多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的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我和同伴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1、照样子写词语。气喘吁吁(ABCC):______________
2、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沙滩一()球帽一()海岛一()幼龟一()蠢事饱餐一()
3、在第2自然段中,用“___”标出向导的动作词。
4、写出近义词。迅速()欢乐()补救()过错()
5、读句子,说说用上加【】的词语,句子意思有什么变化。
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6、按要求写句子。
小绿龟爬来爬去,一刻不停。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文段,你明白了什么?(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8、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鱼贯而出:气喘吁吁:9、请你说说“成百上千的幼龟鱼贯而出”的原因。10、结合全文,说说“我们”到底做了些什么,“我们”的做法对吗?11、“终于,向导发出了他的悲叹”,能否把“悲叹”换成“感叹”?为什么?12、从片段中找出四字词语:形容声音大的词是(),形容数量多的词是(),请从所填的词语中选择一个来造句。13、“补救”在文中指的是14、谈谈你对“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这句话的理解。15、你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24课《一个这样的老师》上怀特森老师的课,每一节都是不寻常的探索。比如,有一次他说小轿车是活的生物,让我们反驳。我花了整整两天时间写小论文,说明小轿车和生物不一样。他看了后说:“勉强及格,你总算知道了什么是生物,什么不是。”
逐渐地,我们懂得了,书本上写的,老师说的,并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谁是一贯正确的。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而且应当有坚持真理的毅力。同学们把这种学习方法称为“新怀疑主义”。
我们把“新怀疑主义”带进了所有的课堂。每堂课我们都十分注意听讲。有时老师讲着讲着,下面就会有同学清清嗓子,说:“凯蒂旺普斯,”接着他站起来,①正视着老师的眼睛,说出怀疑的理由。这样做是很有趣的。当然,多数的时候,我们怀疑错了,但老师在纠正我们的错误时,就加深了我们对事物的理解;有时我们的怀疑是正确的,它又促使老师去纠正错误。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认识到这里面的价值。有一次,我把怀特森老师的事讲给一位邻居,他惊讶极了:“那位老师不该这样捉弄你们。”我②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不,你错了。”
1、在()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嗓子纠正()注意()加深()2、“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而且应当有坚持真理的毅力。”这句话中的“时刻”一词,有怎样的作用?
3、“我们懂得了,书本上写的,老师说的,并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谁是一贯正确的。”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4、如果你的老师不相信“新怀疑主义”,你会怎么办?5、用"____"画出描写"新怀疑主义"的句子。这个"新怀疑主义"其实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_6、文中加“”的词语“①正视”表明了什么?“②正视”又表明了什么?7、从文中找出“新怀疑主义”的作用并给句子画上“﹏﹏”8、读文中画“”的句子,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6课《将相和》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控制电机及其驱动合作协议书
- 2025-2030防脱生发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趋势前景与投融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钨钢行业投资机会及风险投资运作模式研究报告
- 2025-2030自动药丸机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空气净化器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趋势前景与投融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矿泉水产业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白酒行业投资机会及风险投资运作模式研究报告
- 2025-2030特种养殖产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沙发茶几组合产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机械设备市场前景分析及投资策略与风险管理研究报告
- GB/T 6433-2025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
- 服装吊挂系统培训
- 2019版 浙科版 高中生物学 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
- 【MOOC期末】《介入放射学》(东南大学)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医疗器械公司规章制度与管理条例
- 2025年航空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春新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件 第九章 浮力 第四节 物体的浮与沉 第1课时 物体的浮沉条件
- 城市更新专题培训
- 灯谜文化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西安交通大学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
- 文化行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