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受损林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_第1页
地震受损林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_第2页
地震受损林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_第3页
地震受损林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_第4页
地震受损林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震受损林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震受损林地的分级、植被恢复基本要求、植被恢复技术措施、管护措施和成效验收等技术要求。本规程旨在为地震受损林地植被恢复的设计、施工提供技术参考。本标准适用于地震受损林地的植被恢复。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6141豆科草种子质量分级GB6142禾本科草种子质量分级GB7908林木种子质量分级GB/T18247.4主要花卉产品等级第4部分花卉种子GB/T15163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GB/T16453.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50433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1018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LY/T1607-2003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2812-2009林地分类DB51/T705—2007XX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DB51/T706—2007XX省林木种子质量分级DB51/T1806-2014林业治山调查规划设计技术规程DB51/T2633-2019受损泥石边坡植被恢复技术规程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地震受损林地Earthquakedamagedforestland因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落石)导致地表植被(乔木、竹类、灌木、草本)部分或全部受损的林地。植被恢复Vegetationrestoration运用生态学和林学原理,通过建植以木本植物为主的人工植被,或通过适度人工干预修复被毁坏的林草植被,恢复其生态系统功能的过程。受损林地清理Cleanupofdamagedwoodland清除受损林地上损毁的树木、危石、浮石等杂物,或移动坡面不稳定的倒木、泥土、石砾、石块填补坡面低洼处,使坡面XX、整洁、稳定的过程。生物措施Biologicalmeasures选用整地、客土、播种、植苗、灌溉、封育等措施或其组合恢复林草植被的技术。辅助工程措施Auxiliaryengineeringmeasures为防止受损坡面堆积物滑坠,拦挡土石或消减侵蚀而在受损林地上修筑的辅助性简易工程设施,如挡土墙、水平阶台、生物栅栏、排水沟、蓄水池等。基本要求受损林地植被恢复应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草)适法和快速恢复的基本原则。受损林地植被恢复应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恢复为辅,尽可能减少人工干预。受损林地植被恢复方式有封山育林、直播造林、植苗造林和工程造林,应以生物措施为主、简易工程措施为辅,以尽快恢复受损林地植被为重点。应选用乡土植物,采取乔、灌、草、藤相结合,科学配置,体现“多样性、近自然”的生态修复理念。辅助工程是受损林地植被恢复的配套措施,主要适用于重度受损林地,其工程材料应符合生态环保要求。应按受损林地分级和立地条件将受损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独立单元,分区规划、设计和施工。受损林地上的原有植被必须实行严格保护,严禁破坏原有乔木、灌木及草本植被。受损林地分级受损林地等级划分因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导致林地受损,应根据受损林地植被损毁现状及恢复难易程度,将受损林地划分为轻度受损林地、中度受损林地、重度受损林地和极重度受损林地。轻度受损林地地震崩塌产生的滚石等灾害造成少量林木折断、倒伏,或树干、树冠一定受损,或地表出现裂缝产生局部滑坡,致使林地森林植被的盖度或郁闭度略有降低(下降20%以内),出现零星林窗,林地内折断木、倒伏木少于15%,滚石较少,石块、石砾盖度低于25%,地表土壤轻微受损、稳定性较好,天然更新幼苗幼树保存较好。中度受损林地地震崩塌、滑坡产生的滚石、泥石流、滑坡堆积物造成林木折断、倒伏或树冠严重受损,林地森林植被盖度或郁闭度明显降低(下降20%~50%),林地内滑坡堆积物、滚石较多,盖度25%~50%,地表土壤受损较严重,片状剥离、滑落或母质层裸露,但总体上坡体稳定,具备一定土壤条件,天然幼树、幼苗受损50%以上。重度受损林地地震引发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致使林地XX木成片倒伏、折断、掩埋,林地森林植被盖度或郁闭度显著降低(下降51%~75%),林地上岩石裸露、巨石众多,滑坡堆积物厚度1m以上,盖度51%~75%,地表土壤严重受损或乱石覆盖,坡体极不稳定,种植条件基本丧失,林地功能基本丧失。极重度受损林地地震引发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致使林地上乔灌植被基本消失,植被总盖度低于15%;受损后林地为连片全裸岩石,裸岩面积占林地面积75%以上,坡体或坡面堆积物极不稳定,安全隐患大,种植条件完全丧失。植被恢复技术轻度受损林地植被恢复技术基本条件(1)受损灌木林地:灌木盖度下降5%~20%,或堆积物(石块、石砾、泥夹石)盖度10%~25%;(2)受损疏林地:受损乔木株树3%~15%,或林下灌木盖度下降5%~20%,或堆积物(石块、石砾、泥夹石)盖度10%~25%;(3)受损有林地、未成林地:受损林木株树3%~10%、出现林窗,或堆积物(石块、石砾、泥夹石)盖度10%~25%。受损乔木株树小于3%的有林地、疏林地,或受损灌木林地植被盖度下降低于5%的,或保存植被盖度≥50%的灌木林地可不实施人工干预。植被恢复方式轻度受损林地植被恢复主要方式为封山育林,较大林窗(≥8m)区域也可采用补播(直播造林)或补植(植苗造林)等育林措施。封山育林技术措施应按照GB/T15163执行,补植、补播应按照GB/T15776执行。封山育林措施实施对象a)植被盖度<60%的受损灌木林地,且林地上具有能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较强的乔木每公顷30株或灌木225株以上;b)符合6.1.1要求且符合GB/T15163“封育条件”的受损疏林地、乔木林地、竹林地。封育目标a)受损灌木林地:乔灌型、灌木型、灌草型;b)受损疏林地:乔木型、乔灌型;c)受损乔木林地:乔木型、乔灌型;d)受损竹林地:竹林型。封育方式与封育年限受损林地的封育方式为全封,封育年限按GB/T15163规定的上限执行。封育措施(1)封禁设施:根据封育区实际情况设置围栏、哨卡、标志牌、界桩等封禁设施,设置要求按GB/T15163执行。(2)保护措施:封育区的保护措施按GB/T15163执行。(3)育林措施1)基本原则a)对于坡度≥25°的受损林地,应适度进行受损林地清理,清除林中的倒伏木、折断木、浮石及杂物,将清理物就近沿等高线堆放(堆埋)于坡面平缓处或低洼处。b)应坚持在确保封育成效前提下,按照自然恢复为主、适度人工干预的原则实施育林措施。育林措施主要包括平茬、断根、松土、除蘖、间苗、补播、补植、灌溉以及清理覆盖物(堆积物)、扶正树木(幼苗、幼树)等。2)乔木型育林措施a)具有较强天然下种能力的乔木林(有林地、疏林地),因滑坡堆积物覆盖面积较大或覆盖较厚影响种子萌发出土,或因灌木密集、林地枯落物较厚影响种子萌发的,可采取带状或小块状清除堆积物、割灌、除草、破土整地等营林方式,实行人工促进更新;b)乔木母树数量不足或天然下种能力不足,或幼树幼苗数量过低、分布不均的地块,可根据植被恢复成效的要求实施补播或补植,补播、补植的树种应以乡土植物为主,具体措施按GB/T15776执行。c)受损有林地、疏林地封育区因乔木株树少、分布不均、郁闭度低,可采取林冠下、林窗、林中空地补播补植乔木的方式恢复植被,补播补植按GB/T15776执行。3)乔灌型育林措施a)有较强天然下种能力的乔木、灌木,因滑坡堆积物覆盖面积较大或覆盖较厚影响种子萌发出土,或因灌木草本密集、林地枯落物较厚等影响种子萌发的,可采取带状或小块状清除堆积物、适度除草、破土整地等营林方式,实行人工促进更新;b)乔木、灌木自然繁殖能力不足,或幼苗、幼灌分布不均匀,可根据植被恢复成效的要求实施补播或补植,补播、补植的树种(乔木、灌木)应以乡土植物为主,具体措施按GB/T15776执行。c)可根据需要,对萌芽能力较弱的灌木进行平茬或断根复壮,增强灌木的萌蘖能力。4)灌木型育林措施a)有较强天然下种能力的灌木,但因植被受损或被堆积物覆盖,或因草本较密集而影响种子萌发,可进行带状或小块状清理堆积物、适度除草、破土整地等营林方式,实行人工促进更新;b)灌木自然繁殖能力不足,或幼苗、幼灌分布不均匀,可根据植被恢复成效的要求实施补播或补植,补播、补植的树种应以乡土灌木为主,具体措施按GB/T15776执行。5)灌草型育林措施a)有较强天然下种能力的灌木,或自然更新能力较强的草本植物,但因植被受损或堆积物覆盖,可进行带状或小块状清理堆积物、适度破土整地,实行人工促进更新;b)在干旱半干旱区、高原高寒区,以及岩溶石漠化区、干热河谷区,经过封育难以达到灌木林的,可撒播或种植草本植物增加植被盖度。播种或种植的草本植物应以乡土草种为主。6)竹林型育林措施a)有较强繁殖能力的散生竹或混生竹,但因竹株团状或片状受损或堆积物覆盖,可进行团状或带状清理堆积物,促进竹鞭生长和发笋;b)对于丛生竹竹林,因竹株(丛)受损或堆积物片状、块状覆盖,应逐丛清理受损竹株和竹丛篼盘,并疏松篼盘土壤,促进竹丛自然恢复;c)对于篼盘严重受损的丛生竹或竹鞭受损严重的散生竹、混生竹,应在受损区域带状或块状清理堆积物和受损竹蔸、竹鞭,破土整地,使用母竹进行竹林补植,具体补植措施按GB/T15776执行。(4)补植补播要求a)封山育林补植补播的树草种类型应与封育目标相一致,补植补播树种可以1~3个,草种为混播草种(2~4个)。b)乔木型、乔灌型应以形成混交林为目标,以针阔混交、阔阔混交为主,伴生树种株数比应不少于3成。中度受损林地植被恢复技术基本条件(1)受损灌木林地:灌木盖度下降21%~50%,或堆积物(石块、石砾、泥夹石)盖度26%~50%;(2)受损疏林地:受损乔木株树16%~50%,或林下灌木盖度下降21%~50%,或堆积物(石块、石砾、泥夹石)盖度26%~50%;(3)受损有林地、未成林地:受损林木株树11%~50%、出现较大林窗或片状损毁,或堆积物(石块、石砾、泥夹石)盖度26%~50%。受损林地清理主要清除受损林地上有安全隐患和火灾隐患的折断木、倒伏木及坡面上的危石、浮石等杂物,将清理出的损毁树木、树桩、树冠及危石、浮石等杂物就近沿等高线堆放于低洼处。植被恢复方式中度受损林地植被恢复主要方式为直播造林和植苗造林。应在保护原生植被的基础上,选择抗逆性强、生长快的乡土树种,通过人工植苗造林或直播(点撒播)造林等措施快速恢复受损林草植被。具体技术按GB/T15776执行。植被恢复措施直播(点撒播)造林1)实施对象:降水量丰富、鼠害较轻且交通不便的受损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2)树(草)种选择:受损有林地、疏林地采用乔木树种,受损灌木林地采用乔木或灌木树种,在乔灌木直播造林的基础上,均可撒播草种。树草种应以乡土植物为主,可兼顾生态、经济、景观等多重功能。具体树种参见附录A。3)整地方式:穴状整地,原则上沿等高线挖种植穴,顺坡方向错位,形成“品字形”。4)整地规格:种植穴长15cm~25cm×宽15cm~25cm×深6cm~12cm。5)初植密度:直播造林的初植密度视造林树种特性、立地条件而定,一般为1667株/hm2~3333株/hm2。6)种子处理:主要包括浸种、拌种和催芽,种子应与肥料、土壤拌和;小粒种子须提前处理增重;对于深休眠种子、强迫休眠种子要进行催芽处理。7)播种方式:乔木、灌木种子实行点播,播种后细土覆盖,覆土1cm~3cm;草种实行撒播,播种后适度扒土,尽可能使种子接触土壤。8)播种量:视种粒大小、种子发芽率和造林密度确定播种量,一般乔木种子要求成苗数不低于3株/穴,灌木种子成苗数不低于5株/穴,草本成苗数不低于500苗/m2。9)抚育管护:管护包括理苗、除草、除杂、培土,穴状抚育。从直播造林当年起安排5次抚育,即3年内按2-2-1安排。植苗造林1)实施对象:适用于所有中度受损林地。2)树种选择:应选择乔木或灌木作为植苗造林树种,坚持乡土植物为主、外来树种慎用的原则,提倡营建混交林,伴生树种比例应不低于3成,兼顾树种的生态、经济、景观等功能。具体树种参见附录A。3)整地方式:采用穴状整地,沿等高线挖种植穴,顺坡方向错位排列,形成“品字形”。4)整地规格:种植穴长40cm~60cm×宽30cm~50cm×深30cm~40cm。5)初植密度:一般为1667株/hm2~2500株/hm2,即:株行距2.0m×2.0m~2.0m×3.0m。6)苗木规格:原则上使用Ⅰ级苗造林,道路两侧、重要区域可以采用大苗造林,干旱半干旱区、岩溶石漠化区、干热河谷区提倡使用容器苗造林。7)栽植方法:视林地受损程度、立地条件确定栽植方法,原则应做到深浅适度、栽紧压实、苗正根伸、细土覆盖。8)抚育管护:抚育管护包括扶苗、除草、除杂、培土,穴状抚育。从造林当年起安排5次抚育,即3年内按2-2-1安排。重度受损林地植被恢复技术基本条件(1)受损灌木林地:灌木盖度下降51%~75%,或堆积物(石块、石砾、泥夹石)盖度51%~75%;(2)受损疏林地:受损乔木株树51%~75%,或林下灌木盖度下降51%~75%,或堆积物(石块、石砾、泥夹石)盖度51%~75%;(3)受损有林地、未成林地:受损林木株树51%~75%、出现较大林窗或片状损毁,或堆积物(石块、石砾、泥夹石)盖度51%~75%;(4)受损林地坡度≤45°。受损林地清理主要清除受损林地表层上的折断木、倒伏木、树(竹)蔸、枝丫以及坡面上的危石、浮石等杂物,清理出的损毁树木、树桩、树冠、树(竹)蔸、枝丫等应移出受损林地,危石、浮石及极不稳定的滑坡堆积物等就近安置于坡面平缓或低洼处,同时“削凸填凹”原则整理坡面上的石质或泥石堆积物。植被恢复措施重度受损林地植被恢复主要采取工程造林。工程造林包括辅助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两个部分。辅助工程措施技术按DB51/T2633-2019执行,生物措施技术按GB/T15776执行。辅助工程措施主要包括修筑挡土墙、排水沟、水平阶台、生物栅栏、客土及草帘铺设等。1)挡土墙适用条件:边坡缓于1:1的土石边坡或岩石边坡,或有泥土、岩石滑落,或有流水冲击的坡面。挡土墙类型:主要包括铅丝笼挡土墙和浆砌挡土墙。浆砌石挡土墙:一般规格为底宽1.0m~1.8m,顶宽0.4m~0.6m,高2.0m~2.6m;浆砌挡土墙技术要求参照GB/16453.3标准执行。铅丝笼挡土墙:采用石块装在标准规格铅丝笼中,堆砌成铅丝笼挡土墙,适用于地形易变动和背面有涌水的地方;通常铅丝笼挡土墙沿等高线设置1~4层,总高不超过2m;铅丝笼挡土墙技术要求参照DB51/T1806标准执行。2)排水沟适用条件:受损林地具有汇水面的边坡,或有流水冲击的坡面。排水沟类型:包括浆砌石排水沟和石笼网排水沟。浆砌石排水沟:做法按照GB50433或GB51018中的相关规定执行。铅丝笼排水沟:做法按照DB51/T1806中的相关规定执行。3)水平阶台适用条件:适用于坡度比1:1至1:1.5的受损边坡。水平阶台类型:包括石坎水平阶和土石水平阶。设置方式:应按一定距离沿等高线布设,阶梯之间水平间距为3m~6m。水平阶台参数:石坎水平阶用片石砌台,高度40cm~60cm,宽度30cm~50cm;土石袋水平阶用土石袋(编织袋或麻袋装填土石,土壤占比50%以上)堆砌,高度50cm~80cm,宽度30cm~60cm。技术要求:土石袋水平阶纵向可采用钢筋插入坡体进行固定,袋间可采用钉爪、钉板、铅丝或钢筋进行链接。4)生物栅栏适用条件:适用于坡度≤45°且坡面较为稳定、堆积物较少的受损泥夹石坡面,主要为拦蓄泥土,保障植物生长。设置方式:沿等高线布设,带间距3m,高度0.5m。技术要求:采用圆木或圆竹做墙体材料建成栅栏,插入土壤后形成水平阶。将圆木(竹)沿水平线放置并用铅丝梆扎固定在木桩上,一般木桩长度1.3m~1.5m,直径8cm~10cm,埋深0.8m~1.0m,地XX度0.5m~0.6m。栅栏捆扎横木(竹)直径8cm~10cm,长度2m以上。5)客土客土条件:无土壤条件或石砾含量较高的受损地块,分为面状客土和穴状客土,客土量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面状客土厚度应不小于10cm,穴状客土量应不少于0.05m3/穴。土质要求:客土的质地应为壤土,腐殖质含量不低于30%,疏松透气,石砾小于5%。生物措施1)植物选择应优先选择乡土植物,无入侵性的非乡土植物可适当采用;具体可按附录A的规定执行。应根据坡面立地条件选择覆盖能力强、根系发达、抗逆性强的植物。应优先选择种子、苗木容易获取、商品化程度高的植物品种。植物种子质量应符合GB6141、GB6142、GB7908、GB/T18247.4等的要求。栽植苗木质量应符合GB6000、DB51/T705—2007、DB51/T706—2007等的要求。2)灌草撒播实施对象:实施完成工程造林的受损地块,或因坡面不稳定不能实施工程造林的受损地块。灌草比例:灌木草种重量比为2:8~4:6,灌木一般1~3种,草种种类2~3种(1年生与多年生混合)。种子处理:主要包括浸种、拌种和催芽,种子应与肥料、土壤拌和;小粒种子须提前处理增重;对于深休眠种子、强迫休眠种子要进行催芽处理。播种方式:先清除点播穴四周的石块、倒木及其他杂物,清理范围60cm×60cm,清理出的石块杂物应放置在平稳处。撒播后用细土覆盖种子,覆盖深度大粒种子1cm~2cm,小粒种子0.5cm~1.0cm。播种量:灌木用种量0.5kg/亩~1kg/亩,混播草种2kg/亩~4kg/亩(含补播量)。撒播时间:一般在3~5月进行。3)植苗造林实施对象:完成辅助工程措施的受损地块。树种配置:应采取针阔搭配、乔灌(藤)搭配方式营建混交林,伴生树种比例应不低于3成,兼顾树种的生态、经济、景观等功能。具体树种参见附录A。苗木规格:为裸根苗或营养袋苗(容器苗),道路、沟谷等区域可采用大苗造林。初植密度:一般为1.5m×2.0m~2.0m×3.0m,即1667株/hm2~3333株/hm2。整地方式:沿等高线进行水平带状,并略向内切斜以拦水保墒;对于地形破碎,土层较薄,不能采用带状整地的坡面,采用穴状或鱼鳞坑整地。整地规格:灌木为20cm~40cm×20cm~40cm×20cm~30cm,乔木为50cm~80cm×50cm~80cm×30cm~50cm,竹类为50cm~60cm×30cm~40cm×25cm~30cm。栽植方法:营养袋苗应先除去塑料袋(或容器),栽植深度一般为苗高的1/3,栽紧压实,表层覆盖细土,或再捡小石片覆盖在种植穴上(保湿)。抚育管护:幼林抚育包括培土、正苗、补植、清除病株等内容。从造林当年起安排5次抚育,即3年内按2-2-1安排。配套措施1)灌溉应根据受损地块的坡度和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灌溉方式,一般采用浇灌、喷灌方式,在坡度较大和土壤粘性较大的坡面,宜采用滴管和微灌。2)覆盖实施时间:苗木栽植、灌草撒播并浇足定根水后,及时进行覆盖保湿。覆盖材料:根据区域气候条件,可选用草帘、稿杆、无纺布、遮阳网、农膜等材料进行遮盖,草帘、稿杆等覆盖材料应进行消毒灭菌。灌、草萌发出土后,应及时疏散、破开或揭除覆盖材料。极重度受损林地植被恢复技术基本条件地震引发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致使林地上乔灌植被基本消失,植被总盖度低于15%;受损后林地为连片全裸岩石,裸岩面积占林地面积75%以上,坡体或坡面堆积物极不稳定,安全隐患大,种植条件完全丧失。植被恢复措施极重度受损林地难以采用生物措施和辅助工程措施实施植被恢复,应采取全面封禁措施,适度采取撒播乡土灌草方式,以自然恢复为主,逐步恢复受损地块植被。管护措施管护原则依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植被恢复措施,制定适宜的管护方案。遵循“三分造、七分管”,加强管护工作,确保植被恢复成效。管护要求管护措施包括巡护、监测、灌溉、补植(补播)、简易工程措施修复、封禁、消防、有害生物防治和其他措施。应排查和维护坡面防汛设施,确保排水设施正常运行。应做好坡面及周边区域保洁工作,及时清除影响植被生长的杂物。及时清理坡面区域内各种易燃物,消除火灾隐患。管护定额一般应控制在100hm2/人以内,管护期限按GB/T15163、GB/T15776执行。成效验收成效验收时间总体成效验收应于管护期满后进行。工程造林中的辅助工程措施可于初验合格后1年进行单项工程竣工验收。成效验收指标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符合本标准和相对应行业检验要求的规定。检验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检验指标项目检验指标检验方法不合格合格栽植苗木(乔木、灌木)成活率不符合设计要求,或<75%符合设计要求,或≥75%每1000株检査5处,每处检查20株,不足1000株检査不少于3处,取其均值(灌草)植被覆盖率不符合设计要求,或<60%符合设计要求,或≥60%每1000m2检査5处,每点面积为20m2,不足1000m2检査不少于3处,取其均值栽植苗木规格不符合设计要求符合设计要求每100株检查10株,每株为1点,少于20株全数检查栽植苗木数量不符合设计要求,或<95%符合设计要求,或≥95%每100株检查10株,每株为1点,少于20株全数检查辅助工程措施不符合设计要求符合设计要求,或完好率≥70%每1000m辅助工程措施检查5处,每处长度为20m,不足1000m检查不少于2处档案管理应建立植被恢复工程技术档案,竣工后及时归档。归档内容包括调查资料、设计资料、监理资料、施工资料。归档内容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