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装结构设计-衣身结构设计_第1页
女装结构设计-衣身结构设计_第2页
女装结构设计-衣身结构设计_第3页
女装结构设计-衣身结构设计_第4页
女装结构设计-衣身结构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衣身结构设计第一局部省道的转移和变化第二局部分割、褶裥设计第三局部门襟、袋的结构设计第一局部省道的转移和变化

省、褶、裥形成的原理及分类省道变化的原理及方法省道变化的应用省道转移和变化的延伸练习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和实践认识省、褶、裥变化对女装设计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和实践能在省道变化时正确理解人体、原型、款式及三者的关系;通过学习和实践能省道转移和变化的灵活运用,从而为女装结构设计奠定根底。本节重点:省道的分类及造型表现;省道转移和变化的原理;省道转移和变化的灵活运用。本节难点:省道变化时正确理解人体、原型、款式及三者的关系;省道转移和变化的灵活运用。省、褶、裥变化是衣身合体性结构设计、女装造型肌理设计、展现女性具有曲线美的重要手段。

平面状的布料为了符合复杂的人体曲面,收省、抽褶、打裥是服装结构处理的主要方法。塑造美观贴体的造型。1.1省、褶、裥形成的原理1.2省道的分类钉子省〔上平下尖,如肩省、领口省〕开花省〔一端或两端均非固定的装饰性与功能性的省〕橄榄省〔上装的省〕弧形省〔省形为弧形〕按省道的形态分类钉子省锥子省开花省橄榄省弧形省按省道的所在服装部位分类袖胸省腰省腋下省〔侧省〕2省道转移的原理及方法2.1省道转移的原理2.2省道转移的方法量取法旋转法剪开法

3.省变化的应用省道的转移

3.1省道转移•单省转移1〕先分解款式图;确定前中线及胸乳点的位置;AA2〕省道转移的位置、数量、形状结合领形、前后中线〔是否连裁〕设计3〕根据原型与人体的对应关系及款式图要求定点、划线;4〕按新设定线路剪切至BP点;5〕合并根底省道实现省道的转移。6〕如需修正那么修正新省道。AA'A

3.1省道转移•单省转移分析:省道转移的位置、数量、形状结合领形、前后中线〔是否连裁〕设计BAA'AB省道转移综合运用省道转移的位置、数量、形状结合领形、前后中线〔是否连裁〕设计重要提示省道转移综合运用省道转移的位置、数量、形状结合领形、前后中线〔是否连裁〕设计重要提示

A'AABB'BB省道转移•单省转移

AA'A重要提示:省道形状可灵活设计3.2省道转移•直单省转移曲单省

3.3省道转移•单省转多省单省转多省〔续〕

省道转移•单省转多省二次转省的综合应用

重要提示转省单转多设计塔克线切展一次转省二次转省省道转移•单省转多省延伸练习

全省道转

全省分解转移

省道转移•单省转多省第二局部分割、褶裥设计常见的款式设计方案有:〔1〕公主线设计;〔2〕直线或曲线缝骨设计;〔3〕排褶、生褶、碎褶设计;〔4〕综合设计。1、公主线

曲线

直线1、公主线直线a、描出原型纸样,转省至肩部和腰部;b、用曲线连接袖窿省和腰省并修顺结构线;c、分别画出各衣片纸样;d、标出布纹号及对位点等;1、公主线曲线a、描出原型纸样,转省至袖窿和腰部;b、用曲线连接袖窿省和腰省并修顺结构线;c、分别画出各衣片纸样;d、标出布纹号及对位点等;2、育克曲线直线直线a、描出原型纸样;b、画出直线分割线;c、转省至分割线;d、画出各衣片纸样;e、标出布纹号及对位点等符号;2、育克2、育克曲线a、描出原型纸样;b、画出曲线分割线;c、转省至分割线;d、画出各衣片纸样;e、标出布纹号及对位点等符号;

3、缩褶

胸褶悬垂褶3、缩褶胸褶a、描出原型纸样;b、画出曲线分割线;c、转省至分割线;d、画出各衣片纸样;e、标出布纹号及对位点等符号;3、缩褶悬垂褶a、描出原型纸样,转省至前中线;b、画出新领口,画出形成悬垂褶的分割线;c、剪开分割线,固定肩线并张开每一片至第一片与前中线成直角;d、标出布纹号及对位点等符号;晚礼服上衣

a、描出原型纸样,转省至腰部;b、胸点至前胸分割线加一个省;c、侧缝处修入;d、合并后片腰省;e、标出布纹号及对位点等符号;实际应用〔一〕实际应用〔二〕实际应用〔三〕第三局部门襟、袋的结构设计主讲人:石荣玺一、口袋的设计1.口袋的放手、装物功能:袋口的尺寸设计应按掌围来计算,但也考虑其功能。2.口袋的位置设计:口袋位置设计应考虑二方面,首先口袋位置设计应利于放物、装手、取东西方便;其次口袋位置应与服装的整体造型协调,见图。大袋的设计上下位置:一般设计在腰节线以下7~10cm的地方。前后位置:以胸宽线前移1~2cm为大袋的中点;袋口大:男装一般采用15cm,或采用公式1/4B+4.5cm;女装一般采用14cm,或采用公式1/4B+4cm;袋盖宽:男装一般采用5.5cm;女装一般采用5cm。口袋1.小袋的设计:上下位置:一般设计在胸围线附近。前后位置:由胸宽线前移3cm左右为袋口的后端。袋口大:男装一般采用10cm,或采用公式B/10-0.3cm;女装一般采用9cm,或采用公式B/10-0.7cm。2、上装挖袋①胸袋:0.05B+4②大袋:0.1B+43、下装口袋①前袋0.1H+4②后袋0.1H+2

4、胸袋位置①袋口水平②袋口倾斜5、大袋位置二、门襟及纽位的设计门襟是为服装穿脱方便而设置开口形式,门襟可以设置在任何部位,也可以有各种形式来装饰服装。

〔一〕门襟的分类

1.按叠门量的大小分:门襟或里襟止口线至扣位中心的距离称叠门量。

〔1〕对合襟:没有叠门量的门襟。

〔2〕对称门襟:有叠门量的门襟。一般男装扣眼锁左襟,女装扣眼锁右襟上。

〔3〕非对称门襟:叠门量从上到下是变化的,并且有时两侧叠门量是不同的。露拉链牙的门襟不露拉链牙的门襟连裁门襟装门襟2.按钮扣排列的排数分双排扣:叠门较宽,一般6~10cm。单排扣:叠门较窄,一般按D+0~0.6cm(D为纽扣的直径)。见图。双排扣门襟3.从门襟止口的线型上分:

有直线襟、曲线襟、斜线襟,见图。不对称门襟4.从门襟所在的部位分:

可分为前开襟、后开襟、肩开襟、腋下开襟,见图。5.从装扣的形式分:

可分为暗门襟、明门襟。暗门襟是在服装外表看不到钮扣;明门襟是服装外表能看到钮扣。见图。

6.按门襟的长度分:

可以分为半开襟、全开襟。半开襟是指开口只开到服装的一定高度,全开襟是指开口一直开到服装的底边,如图。〔二〕门襟的设计:1.叠门量设计:对合襟在净粉结构图设计中不设叠门量。但为了美观,在工艺制作时,参加一个里襟,装拉链的对合襟可以加里襟,也可以不加里襟,或外加盖襟,盖襟在净粉结构制图中应画上。单排扣的叠门量根据面料的厚度及钮扣大小、受力的大小综合考虑,依据以下公式确定:叠门量=D+0~0.6cm,D是钮扣直径,一般面料厚、受力大,考虑调节数的上限。双排扣叠门量设计6~10cm,一般夏季衣服,钮扣小、面料薄、面料强力小,应取调节数的上限,冬季服装或大衣,因钮扣大、面料厚而取调节数的上限。2.曲线型的非对称门襟的结构设计,可按类比方法确定其位置,按仿形法绘出止口线形态,叠门量依自己选择设计,而且左右襟还可以不对称。对于直线型的偏门襟,应先在原型上确定偏门襟偏离中心的位置,然后再画好其叠门线,参加叠门量,绘出左右止口线。止口线的形态在结构制图中,应按仿形法绘出。3.门襟的开口设计何处,就在服装衣片上按款式要求在何处确定位置,然后参加叠门量,绘出止口线。门襟开口的高度依款式在结构图上确定。钮位在叠门处的排列间距通常是等分的,也可以不等分,也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