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日本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
日本的职业培训起源于明治维新时期。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它成为世界上职业培训最先进的之一,形成了一个特色鲜明、多样、开放的职业培训体系。先进的现代职业教育为日本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各级各类技术管理人才和熟练劳动力,不仅使日本由一个贫弱小国跃升为世界强国,也使日本经济在二战后依然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一、职业训练:为中小企业员工提供就业前的职业技术教育日本的职业教育体系大体上由学校内实施的职业教育和学校外实施的社会公共训练(可包括企业形式和社会形式的职业训练)两大部分构成。学校教育系统下的职业教育,其目标是为将来就业的青少年提供就业前的职业技术教育;企业职业训练,其目标是针对公司企业员工开展企业文化和岗位技能培训;社会形式的公共训练,其目标是为失业者和转换工作的人提供再就业培训。三者针对的教育培训对象基本上是“未就业者”、“就业者”、“失业者”。(一)日本文部省概况学校形式的职业教育可分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其管理统属文部科学省,2001年1月由原文部省及科学技术厅合并组成,是中央教育行政的执行机构,为日本内阁组成部分,其最高领导是文部大臣,掌管与处理国家教育行政事务,主管教育计划、教育标准、教育政策制定。1.主和综合大学日本中等职业教育主要体现在高等学校(即高中)的学习阶段和高等专门学校(前三年课程)。高中分为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综合高中三种。普通高中学生以报考大学升学为主;职业高中(即高中的职业学科)相当于国内的职业高中,学生毕业后以就业为主,涉及工业、农业、商业、水产、家庭、信息、福利、护理等30多种职业学科;综合高中(即高中的综合学科),包括普通学科和职业学科,兼顾升学与就业两个方面。普通高中和综合高中都要开设职业教育课程供学生选修,但最主要的职业教育职能是由职业高中来承担,三种高中在法律上地位是平等的。高等专门学校是专为培养日本工业骨干技术人员,实施工学、技术类的专门技能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养成实践操作能力为目标,而设立的五年一贯制职业学校,即相当于中专三年(前三年课程)和大专(后两年课程)两年,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就业率较高,学生毕业时可获得副学士学位。高等专门学校前期三年教育相当于国内中等职业教育,而后期两年教育相当于日本专修学校中的高职教育,类似于国内“五年制高职大专”。2.保育员、护理师等专业人才日本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后两年课程)、专门学校,这些学校相比大学低一层次,以大专学历为主。短期大学创立于1950年,学制为2~3年,学科设置偏向于人文类教育,家政类和教育、法律、商学、社会学等人文课程,主要培养幼儿教师、保育员、营养师、护士、护理师等专业,学生大多为女性为主,偏重教养以及特定职业资格的培训。高等专门学校于1962年创立,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把高中和短期大学连接起来进行五年一贯制教育,后期两年课程以工业为主,设立了机械、电器、工业化学、土木工业等学科,学生大多以男生为主,培养操作技术人员,重视实验、实习等实践教育,相当于短期大学二年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门学校(专修学校的专门课程)是1976年《专修学校设置法》中,日本政府把开设专门课程,学制为1~3年,学员人数在40名以上、每年授课总时数在800学时以上的专修学校统一规范为专门学校,招收高中毕业生及具有同等学力者,定位于短期高等职业教育,实施实践性职业技能教育,偏重满足第三产业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此外,与大学同等级别职业教育机构主要有技术科学大学、专业研究生院等机构,提供从本科、硕士乃至博士学历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层次。(二)企业职工培训企业职业训练由厚生劳动省主管,除了日本教育管理部门,企业、雇主组织等社会机构也越来越多地参与职业教育的管理和决策。日本政府特别重视不同社会部门间的合作,强调教育部门与劳动部门和产业界的合作,而通过职业教育立法的形式,明确了各教育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责和管理权限,实现管理过程的规范化、法制化、程序化、高效化。企业内的职业训练是日本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是日本企业提高员工素质,保持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日本企业职工按照工作性质可分为普通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三类,每一类人员都有相应的培训内容和具体要求,企业职工从录用到退休的整个职业生涯过程中始终在接受企业化的职业训练和教育,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全员培训。日本的企业教育培训与其终身雇佣、年功序列的企业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其最终目的在于充分挖掘企业员工的潜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员工与企业之间相互信任,共同发展。(三)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课程和安排日本职业教育除学校办教育和企业办教育外,还有社会办的公共职业训练,也由厚生劳动省主管,目的在对谋职人员进行职业技能训练或对转岗人员进行职业能力开发和技能提升的训练。根据日本1985年制定的《职业能力开发促进法》规定,公共职业训练课程主要有五种:养成训练、提高训练、能力再开发训练、对残疾人的职业训练、对职业训练指导员的训练。实施机构有专修职业训练学校,高等职业训练学校、职业训练短期大学,身心残缺者职业训练学校和职业训练大学等。社会形式的教育虽不是日本职业技术教育的主体,但它与学校教育和企业教育相互补充配合,为国民的终身教育提供了重要保障。二、日本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历史起源和现代发展(一)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建立和建立明治时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世纪20年代日本职业教育体系的演进日本职业教育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明治初期。1871年(明治4年),工部省在东京设立“工学寮”,这是最初的官立工业学校,也是日本的第一所职业学校。“设立了工学寮、修技所及传习所,训练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可看成是高职的起点或雏形”。1874年,东京开成学校内设立“制造学教场”,标志着日本中等程度职业教育机构设立的开始。1881年,日本设立农商省,以此为契机,于1883年制定《农业学校通则》,次年颁布《商业学校通则》,通则中分别对各属学校的目的、种类与课程设置等作了详细规定,此举动是职业教育开始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可以说1883年标志着日本职业教育制度的正式开始。明治后期,日本进入产业革命阶段,日益发展的工业需要大量技术人员,政府认识到发展职业教育重要性,开始大力推行“实业教育”。1893年,日本政府颁布了以发展初级职业学校为目的的《实业补习学校规程》等教育法令,并从国库拨款用来充实和兴办各类实业学校,推动了初等职业学校的迅速普及与发展。为适应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需要,明治政府于1899年正式颁布了日本第一部有关职业技术教育的系统、完整的法令──《实业学校令》,确认了中级职业教育与中等普通教育并行的教育制度,对实业学校统一分类,形成由工业学校、农业学校、商业学校、商船学校、实业补习学校等构成的实业教育体系,正式确立起中等职业教育制度。为解决职业中学毕业生进一步深造的问题,1903年日本政府又颁布《专门学校令》,规定凡是以实施职业教育为目的的实业学校都属于实业专门学校。为贯彻法令精神,政府成立了一批比实业学校层次高的实业专门学校,至此,日本职业教育系统由实业补习学校(初等)、实业学校(中等)和专门学校(高等)三级组成。在一系列法令推动下,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契机,日本经济得到飞速发展,1918年修改《大学令》,规定除帝国大学外,承认地方设立的公立大学和私人团体设立的私立大学,且容许设置各种单科性大学,《大学令》施行后,各种实业专门学校迅速增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学校教育被迫适应战争局势。1935年颁布《青年学校令》,将实业补习学校和1926年建立的带有浓厚军事训练性质的职业教育机构———青年训练所合并,改成了“青年学校”。1938年,政府颁布《国家总动员法》规定,为达到战争目的,必须实行以军需工业为中心的经济政策,整个社会都被纳入了战争轨道,职业教育也未能幸免于难,成为日本军国主义战争机器的一部分。1939年,改正后的《青年学校令》要求所有12~19岁的男青年都必须入青年学校接受训练,此时的“青年学校”已不再是职业训练的学校,而是训练战争工具的场所。1945年日本投降后,青年学校被全部改组。2.雇佣工人或雇员1911年颁布的《工厂法》是最早与职业训练有关的法律,但是以1916年《工厂法施行令》为标志才得以正式实施,在工厂、雇佣工人等方面作了规定。1921年颁布有《职业介绍法》,1938年进行再次修订,其中规定了职业介绍应由政府相关机构进行,任何个人或团体不得进行职业介绍,对于就业人员给予相关就业指导及协助办理保险手续等,且从事这项工作的组织是非营利性的,根据该法律日本开始成立职业介绍所。(二)职业技术学校的改革战后20世纪70年代1.日本职业教育体系的重建二战后,日本面临着严重经济衰退,急切需要恢复建立职业教育。1947年日本国会通过《教育基本法》,随后颁布《学校教育法》,正式确立“6334”新学制,在义务教育的初中增设了必修或选修有关职业教育课程。战前负责职业教育的实业学校、实业专门学校大部分改为新制高中和新制大学。在旧制学校和高等学校中实施的普通教育和在实业学校中实施的职业教育统一由新制高中来承担,高中分为普通科和职业科两种,此后,职业教育地位得以提高,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进一步密切。当时一部分旧制专科学校,尤其一些女子专门学校,由于校舍、师资等条件达不到设置要求,难以升格为新制大学,日本政府被迫采取临时性措施,参照美国二年制初级学院,将这类学校暂定为2~3年制“短期大学”。1949年建立的短期大学适应了产业结构变化,得到迅速发展,为战后日本产业发展和经济复苏培养了大批中级技术人员。为适应日本产业结构由轻工业向重化工业转变,1951年日本政府制定颁布了一部在日本职业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法案《产业教育振兴法》,对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国家的任务、地方性职业教育审议会的组织、权限及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财政补助等均作了具体规定,要求对初中、高中、大学的职业教育提供财政支持。在中等教育采取职业高中的多样化政策,增设新学科,并大量增加职业高中学生数量,在整个60年代,大约有700万高中毕业生到各产业部门工作,第二产业(建筑业和制造业)和第三产业(商业、家政和护理类)学生数持续增长,为战后初期陷于停滞的日本职业教育带来了转机。从日本战败到1955年是日本战后职业教育的重建时期,建立起了新的职业教育制度,社会公共职业训练也开始恢复,职业教育主要由职业高中和短期大学来承担,财政资助支持为职业教育的恢复提供了重要动力。1962年日本创建高中和短期大学五年一贯制的高等专门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这是一种贯通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新型职业教育机构,此举打破战后单一的高等学校制度,形成独立职业教育系统。而1964年修改的《学校教育法》也从法律上明确了短期大学是高等教育体系组成部分。“二战”后初期,学校职业教育体系仅仅包括职业高中和短期大学,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已经形成了职业高中、招收初中生的高等专门学校、招收高中生的短期大学为主的较为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专修学校是1976年(《专修学校设置法》)在各种学校的基础上成立的一种实施职业技术教育和训练的专门机构。专修学校开设三级课程:专门课程、高中课程和普通课程。设有专门课程学校称为专门学校(专科学校),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一般为两年,毕业生可获得等同于短期大学毕业资格。设有高中课程的专修学校称为专修高中(高等专修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修业三年毕业生授予高中毕业资格。设有普通课程的专修学校称为普通专修学校,入学资格不限,是实施终身教育的场所。专门学校的成立满足了产业结构变化而引起的对职业技术人才多样化的需求。为提升职业教育规格和层次,1976年日本还成立长冈和丰桥两所技术科学大学。大学设有学部和研究生院,实行本科和研究生院一贯制,学科设置仅限工学一类。学部以高等专门学校毕业生和工业高中毕业生为招生对象。研究生院以本校学部本科毕业生为主要招收选拔对象。技术科学大学的建立是一种新型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门机构,使得职业技术教育的层次结构更趋合理。20世纪70年代,日本形成了职业高中、专修学校、高等专门学校、短期大学、技术科学大学构成的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2.企业内职业训练制度的确立二战后,在学校职业教育制度建立的同时,包括社会公共训练也开始恢复。1947年《劳动基准法》规定了对徒弟学习技能权利的保护。同年颁布的《职业安定法》通过对人们进行技能培训,为有技能人员提供就业机会。还放宽了对职业介绍所的限制,规定除政府机构的职业介绍所以外,其他机构可以创办以赢利为目的机构,并对机构设立条件进行了规定,根据这部法律,日本的职业介绍所更名为公共职业安定所,职业辅导所改称为“公共职业辅导所”,制定了全国统一的辅导标准。1958年颁布的《职业训练法》将战后职业训练制度统合为由公共职业训练制度、企业内职业训练制度、职业训练指导员制度、技能鉴定制度四部分组成的一个整体,确立了战后日本职业训练体制。这也标志着二战后日本劳动力政策发生了质的变化,摆脱了以往的劳动力保护和失业救济性质,将培养劳动力、促进劳动力流动作为产业政策的重要环节,促动了社会和企业化培训的开展。随后,在日本企业中逐渐出现学校形态的企业内教育机构,为规范企业内培训,1969年、1978年日本政府先后对《职业训练法》进行修改,确认企业主为其雇员提供职业训练方面承担主要责任,明确公共职业训练和企业内职业训练的分工,并分别提出终身训练的基本理念。所以,从上世纪70年代起,企业和市场逐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既有办学的动力,也是办学的主体,而且培养的职业人才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职业教育紧贴产业和企业的需求,促进了日本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日本战后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通过不断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以及强有力的执行落实,终于在1966~1968年间,使得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先后超过了法国、英国和德国(西德),在明治维新100周年(1968年)之际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为世人所瞩目。(三)职业技术学校的繁荣时期1980年至今年1.学位、荣誉制度改革,促使日本走向多样化、终身化方向发展20世纪80年代,日本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制造业比重停止上升,而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加,特别表现在信息服务业的迅速兴起。在这个时期,高中职业教育改革主要集中在课程改革方面。1994年新设了与普通学科和专业学科相平行的综合学科,即综合高中。高中职业教育以农业、工业、商业、水产、家庭、看护、信息、福祉等专业高中为中心,在培养大批企业及医疗、福利专业技术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991年,日本文部省对《学校教育法》和《短期大学设置基准》、《高等专门学校设置基准》做出修改,决定在短期大学和高等专门学校内设立专攻科。专攻科是专门针对短期大学和高等专门学校的毕业生以及拥有同等以上学力的人员所开设的更为高深的教育和研究课程,修业年限为1年以上,修完课程且满足一定要求者可以获得学士学位,专攻科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提供了机会。同年,新修改的《学校教育法》中对短期大学和高等专门学校的毕业生授予“准学士”称号,2005年,《学校教育法》再次修改,将短期大学准学士称号改为“短期大学士”学位,以实现其与国际教育接轨。1994年,文部省对《专修学校设置基准》做出了修改,并颁布了《关于对专修学校的专门课程修完者授予专门士称号的规程》,作为专修学校种类之一的专门学校(专科课程)毕业生只要符合修业年限为2年以上,总授课时数在1700学时以上,成绩考评合格后就可获得“专业士”称号,满足一定条件者可以编入大学三年级继续学习。2005年又增设“高度专门士”,成为与学士学位同等的称号,为专门学校毕业生直接进入研究生院学习创造了条件。学位、称号制度改革,进一步提升了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和专门学校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机构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度,促使日本向着多样化、终身化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专业研究生教育制度开始建立并获得很大发展,1999年日本政府开始设置高级专门职业硕士课程,一方面积极采取特别选拔制度、夜间研究生院、昼夜开课制度等一系列措施为社会成人接受高等教育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于2003年创建了专业研究生院(专门职大学院)制度,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培养规格。2003年4月修改了《学校教育法》,颁布了专业研究生院的设置基准。此外,2006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厚生劳动省、经济产业省和内阁府共同出台《职业教育综合计划》,提出了推行以中小学学生为对象的“新职业教育计划”及以大学生、研究生为培养对象的高度专业能力人才“职业教育提升计划”,进一步系统的规划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实施方案。2..发展企业社会1985年日本修改《职业训练法》,并更名为《职业能力开发促进法》,该法强调在倡导终身职业训练的同时,要积极培养员工的自主意识,更加重视企业内职业训练在终身训练体系中的作用。90年代以后,日本开始在社会教育领域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2001年修改《职业能力开发促进法》,提出“设计职业生活”理念,规定企业要对劳动者自发的、有计划的能力开发意愿有支持的责任和义务。2006年《职业教育综合计划》中提出“无固定职业者再教育计划”,整套计划不仅覆盖了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而且重视不同社会部门间的合作,强调教育部门与劳动雇用部门和产业界的合作。2007年提出“成长力基础战略”,实施人人通过参加职业教育培训发挥自身能力,实现“发挥能力的社会”目标。2008年内阁提出“新雇佣战略———全员参加的能力开发的实现”,进一步重视和支持职业能力开发。日本职业技术教育经过百年的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贯通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和社会职业教育之间的封闭,形成了由学校职业教育(包括专业高中、综合高中、专修学校、高等专科学校、短期大学、技术科学大学和专业研究生教育机构)和社会公共训练(包括社会职业训练和企业内职业训练)构成的多层次、多类型、高效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三、中国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构建(一)基于成的教育培训融合日本职业技术教育是由学校职业教育系统和社会职业教育系统构成的适应经济发展、开放贯通、形式灵活的多层次、多类型的职业教育体系,这一体系是日本在不同社会时期,随着经济发展,在国家教育主导作用下,结合学校形式的职业教育与企业培训、社会公共训练,三者之间相互补充,一步一步发展完善而成的。国内职业教育体系相比较而言,虽然起步的时间并不晚,但前行的道路却是一波三折,至今还依然处于一个初级阶段,我们应借鉴日本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贯通、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做法,以政府为主导,实现国内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社会培训的均衡发展,建立起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社会培训相互补充,相互贯通的多层次职业教育体系,在不同学习阶段设置相应职业文凭、职业资格,将学校与社会、行业企业紧密结合起来。(二)改革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增加了高职学生与学校的合日本的学位制度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经过历次改革后日益成熟,1991年始,授予两年制短期大学和五年制初中起点的高等专门学校毕业生以“准学士”学位,1995年始授予修完专门课程者“专门士”学位(相当于“准学士”),2005年将短期大学准学士称号改为“短期大学士”学位,又增设“高度专门士”称号(相当于“学士”),这些学位称号设置为高职学生继续深造提供了向上的渠道,架起了各类教育、各级学位之间的“立交桥”,而且在应聘国家公务员等方面也赋予了同等待遇,提高了高职学生的社会地位。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种类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高等教育学位体系中,高职教育却严重缺位,目前针对高职教育而言,还没有设置学位的任何举措,学位制度的缺失导致高职教育与各级教育层次之间的割裂,严重影响职业院校的社会认同和学生毕业后的进一步学习深造。所以,国家应从满足高等教育多样化需求,促进高职学生就业、学习角度出发,设置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副学士、专业学士,乃至硕士和博士的学位制度。可以尝试在国家示范性和骨干高职院校专业中开展“副学士”学位的试点,以此来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扭转社会上对职业教育偏见,促进高职教育与国际学校接轨,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三)职业资格制度不完善日本专修学校的产生发展与职业资格制度密不可分,由于职业资格与就业的密切联系,如今短期大学和高等专门学校也把职业资格教育作为发展的重点,而且职业资格教育不仅只限于学校教育,许多企业自身也设有职业资格培训考核部门,日本企业行业参与职业资格认定,对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行起到了重要作用。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的紧密融合确保了日本高职教育与市场的紧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三亮三评三比心得体会(3篇)
- 酸碱烫伤应急处置方案
- 【培训】 氨酚氢可酮产品培训
- 天然气开采业的市场竞争与合作发展考核试卷
- 搪瓷制品的特殊工艺和技术考核试卷
- 未来产业的重要引擎新材料新技术的杰出贡献考核试卷
- 旅行社导游聘用合同细则
- 武汉市计划生育管理残联行业应用
- 农业科技创新策略
- 低碳住宅交易特别约定
- 第三章_配位化学
- 缠论基本概念图解(推荐)
- 海瑞克英文翻译
- 培训师经常用到的七大培训方式及操作方法
- 鲁教版美术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 电力施工现场应急预案
- 模具斜与蚀纹关系对照表
- 环氧自流平工程质量验收单
- 大豆栽培技术PPT课件
-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
- 销售手册(共33页).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