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与陶瓷的结合文房雅玩谈 (三十五) 文房摆件之陶瓷器 (上)_第1页
陶瓷与陶瓷的结合文房雅玩谈 (三十五) 文房摆件之陶瓷器 (上)_第2页
陶瓷与陶瓷的结合文房雅玩谈 (三十五) 文房摆件之陶瓷器 (上)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陶瓷与陶瓷的结合文房雅玩谈(三十五)文房摆件之陶瓷器(上)

在优雅的娱乐中,陶瓷是最不可或缺的。其实,从砚台一节我们就谈到过陶瓷砚,之后,瓷笔杆、水丞、水注、笔洗、笔舔、笔筒、砚屏、笔搁、墨床、笔格、笔架、笔山、笔插、镇纸、陶瓷印、印泥盒、香插、香炉、香熏、香盒、茶壶、茶杯、茶碗、茶叶罐、茶入、花瓶、花插、陶瓷仿奇石,等等,几乎是各种雅玩都有陶瓷制品。陶瓷是与书画并肩的大门类,其中的陶瓷文玩,只是陶瓷器物中很小的一部分。因此,对于陶瓷本身,无需展开叙述。关于陶瓷,有非常多的专门书籍介绍,在此只谈一下基本常识。陶与瓷有所区别。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经制作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陶器历史悠久,人类文明与陶器的发明创造是分不开的,因此,它可以说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很重要的一部分。根据考古发现,至少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烧制出了简单的陶器,距今已经有两万多年。陶器在古代绝大多数是生活用品,比如盛水的器具。最早的陶器经过捏制后在篝火上烧,时间、火的温度都没有具体讲究,温度偏低,所以,早期的陶器多数硬度不够,容易破碎,考古发掘的完整器具非常少。原始陶器,世界范围比较共通,器形、烧制方法也相近。我国古代的陶器,著名的有仰韶文化陶器(包括半坡文化)、龙山文化黑陶,马家窑文化彩陶,等等,最著名的莫过于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陶俑自古就有,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较多,秦汉达到了巅峰。从雕刻水平、烧制程度、硬度,都可以看得出,秦代陶器工艺已经非常成熟,且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古代陶器,除了锅碗瓢盆之类的实用器外,也依据律令,制作成器量(图一),这就要求陶器的精确性、稳定性,其烧制的工艺水平可想而知。还有各种仿青铜器制品,最重要的是制成陶范,即制作青铜器所使用的器范,各种钱范(图二)、镜范,等等。另外,还用作建筑材料,比如砖(图三)、瓦、瓦当(图四)等,工艺极其精美。由于陶制度量衡,各种秦砖汉瓦之上,都有使用当时的文字,因此,对于考古、文字学、书法艺术、历史考据等具有极大的文化意义。虽然说古代的彩陶、人物车马俑类中华早期文明器物,具有高古意趣,其中小型的适合文房摆设,但秦砖汉瓦等有文字的陶器则更符合文人取向,故向来为文人雅士所钟爱。春秋战国之后,出现了在釉中加铅的技术。铅能使陶器的釉面光滑度和平整度增加,还能使铁、铜等着色剂呈现美丽的绿、黄、褐等颜色(图五、图六),与此同时,早期原始瓷器也开始慢慢进化。汉以后陶瓷在交叉中发展。南北朝的人物、动物陶俑、陶塑是这个时期的亮点,之后就是著名的唐三彩。唐三彩是盛行于唐代的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的总称,在同一器物上,黄、绿、白或黄、绿、蓝、赭、黑等基本釉色同时交错使用,形成绚丽多彩的艺术效果。“三彩”是基本色调,也有多色或少于三色的。唐三彩自二十世纪初发掘以来,备受关注。因唐三彩属于冥器,因此我们能见到的都是出土品。唐三彩造型种类非常丰富,常见的有马、骆驼、人物、神兽、动物、碗盘、水器、酒器(图七)、文房用具等(图八),雕塑精美、造型生动且釉色绚丽斑斓。唐三彩在陶瓷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因为在唐以前,多为单色釉,到了唐代才有了这种多色釉综合运用。而且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辽代承继之,生产出了辽三彩(图九),之后还有明三彩,但已难与之媲美。日本奈良时期曾经仿制中国的三彩制作出来过三彩器物,当时被称为奈良三彩,朝鲜的新罗时期也仿造中国的三彩制作过三彩的器物,叫新罗三彩。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唐三彩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唐三彩虽为冥器,但深受大家的喜爱,是雅俗共赏之器,其中多文房用具,如水丞、茶具之类,皆属于文玩用品、摆件之列。这些在之前的相关文章中,我们曾做过一定的介绍。唐以后,陶器衰落,瓷器兴盛。在之后的历史中,唯紫砂陶异军突起。紫砂陶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江苏宜兴,明武宗正德年间以来紫砂开始制成壶,成为茶道必不可少的重要器具之一。紫砂壶名播内外,且五百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宜兴也因此被誉为陶都。我在“茶和茶道具”一节中写道:《长物志》云:“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供春’最贵,第形不雅,亦无差小者,时大彬所制,又太小。若得受水半升,而形制古洁者,取以注茶,更为适用。其‘提梁’‘卧瓜’‘双桃’‘扇面’‘八棱细花’‘夹锡茶替’‘青花白地’诸俗式者,俱不可用。锡壶有赵良璧者,亦佳,然宜冬月间用。近时吴中‘归锡’、嘉禾‘黄锡’,价皆最高,然制小而俗。金、银俱不入品。”尽管文震亨这么说,数百年之后的今日,能得一把供春、时大彬制壶已非易事。明人制紫砂壶名家,还有李仲芳和徐友泉。清代有陈鸣远、惠孟臣、陈鸿寿、杨彭年和邵大亨等。在当代如顾景舟,堪称紫砂壶制作的集大成者,受人追捧。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陈鸿寿和顾景舟。陈鸿寿(1768—1822)字子恭,号曼生,别号种榆道人、别署桑连理馆、阿曼陀室等。他身为书画篆刻家,其篆刻影响极大,为西泠八家之一。然而,陈鸿寿尤喜好制紫砂壶,多与杨彭年合作。陈鸿寿四十四岁,嘉庆十六年任溧阳知县,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找到杨彭年(1796—1850),与杨彭年一起参与紫砂壶的制作。由曼生出主意,造仿古式,述书画其上,号“曼生壶”。次年,他作花卉十二开,中有《壶菊图》,题曰:“杨君彭年制茗壶,得龚时遗法,而余又爱壶,并亦有制壶之癖,终未能如此壶之精妙者,图之以俟同好之赏。”(图十)传曼生壶有十八式,多有铭文。传世曼生壶多后世仿品,但考为真品的,基本上都是与杨彭年合作者,钤有曼生的“阿曼陀室”及彭年印章。铭文一如陈鸿寿书法,定是陈鸿寿所书,或为曼生亲手所刻。(图十一)这一文人刻铭文的风气,虽非陈曼生发明,但他发扬光大,且所制精美绝伦,铭文切合壶形,隽永雅致。影响到之后的宜兴紫砂陶艺,至今不减。近人顾景舟(1915—1996)是当代著名紫砂艺术家,与刘海粟、李可染、唐云等文人艺术家合作,是继曼生壶之后的又一次强强合作,把紫砂工艺与文人雅士、艺术名家书画艺术相结合,创造出众多的名作。因此,其作品虽近,却影响极大。作品为文人雅士所珍爱。明清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