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课件:组合变形-_第1页
材料力学课件:组合变形-_第2页
材料力学课件:组合变形-_第3页
材料力学课件:组合变形-_第4页
材料力学课件:组合变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组合变形

目录2基本要求1.掌握组合变形杆件强度计算的基本方法——外力分解和应力叠加,掌握危险截面和危险点的判定方法。2.掌握双对称弯曲变形的应力和强度计算。3.掌握拉(压)弯组合变形杆的应力和强度计算。4.掌握圆轴在弯扭组合变形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3§10.1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在外力作用下,构件若同时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基本变形的情况,称为组合变形。请看实例拉弯组合弯扭组合压弯组合4拉扭组合5组合变形问题的基本解法是叠加法条件是:(1)小变形假设。(2)载荷和位移成线性关系:比例极限内。其基本步骤是:(1)将载荷分解,得到与原载荷等效的几组简单载荷,使构件在每组简单载荷作用下只产生一种基本变形。(2)分别计算构件在每种基本变形情况下的应力。(3)将每种基本变形情况下的应力叠加,然后进行强度计算。当构件危险点处于简单应力状态时,可将上述应力进行代数相加;若处于复杂应力状态,则需要按照强度理论来进行强度计算。6解组合变形的一般步骤(见框图)7平面弯曲:①外力作用平面必须通过截面的弯曲中心(S)。②外力作用平面必须通过或平行截面的任一主形心惯性平面。(一)平面弯曲与斜弯曲的区分§10.2

双对称弯曲(斜弯曲)

8斜弯曲:①外力作用平面必须通过截面的弯曲中心(S)。②外力作用平面不通过也不平行截面的任一主形心惯性平面。③外力作用平面与中性轴不垂直。9(二)斜弯曲时的强度条件a.中性轴与z轴的夹角10以下图为例,此时中性轴位置的表达式为:11

从上式可看出,只要,则,即荷载作用平面与中性轴不垂直,这是斜弯曲与平面弯曲的区别之一。对于圆截面,正方形截面及正多边形,形心主惯性矩Iz=Iy,此时,说明是平面弯曲,荷载作用面与中性轴垂直。b.强度条件12例1矩形截面的悬臂梁受荷载如图示。试确定危险截面、危

险点所在位置;计算梁内最大正应力及AB段的中性轴位

置;若将截面改为直径D=50mm的圆形,试确定危险点

的位置,并计算最大正应力。13解(一)外力分析

梁在P1作用下绕z轴弯曲(平面弯曲),在P2作用下绕y轴弯曲(平面弯曲),故此梁的弯形为两个平面弯曲的组合——斜弯曲。受力简图如图示。例1图受力简图14(二)内力分析受力简图

分别绘出Mz(x)和My(x)图如图示。两个平面内的最大弯矩都发生在固定端A截面上,A截面为危险截面。15解得:(见图)应力分布图16(三)应力分析和最大应力

绘出A截面的应力分布图,从应力分布图可看出a、b两点为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点,即为危险点。应力分布图17(四)计算中性轴位置及最大正应力AB段中性轴与z轴的夹角为:(坐标原点可设在C截面处)

从上式可看出,中性轴位置在AB段内是随x的变化而变化的。在A截面处(x=1m),中性轴位置为:18A截面中性轴确定后可绘出总应力分布图(见图)。最大和最小正应力为:

如以合成后的总弯矩以矢量表示,中性轴与M的矢量不重合,说明荷载作用平面与中性轴不垂直,这是斜弯曲的特征之一。应力分布图19(五)改为圆截面时的计算合成后总变矩为:

矩形截面改为圆截面后,受力图不变,内力图也不变。此时对于圆截面来说,不存在斜弯曲问题,两个平面弯曲合成后,还是一个平面弯曲的问题。危险截面A截面上弯矩的合成由矢量来表示(见图)。总弯矩的矢量方向与中性轴重合,说明总弯矩是绕中性轴弯曲(荷载作用平面与中性轴垂直)离中性轴最远的两点(c,d)是正应力最大和最小的点。A截面应力分布图20

此时式中Mz引起的应力在图中a点;My引起

的应力在图中b点,显然不能将不同点处的应力进

行相加,作为该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容易出现的一种计算错误:A截面应力分布图ab21§10.3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在任一横截面的任意点处:k点的应力为:总应力为:或22最大拉应力为:最大压应力为:强度条件为:23偏心拉伸偏心压缩拉伸与弯曲的组合变形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

偏心拉伸(或压缩),实际上就是弯曲与拉伸(或压缩)的组合变形24例1如图所示的短柱,已知a、P,求开槽部分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与未开槽时的比值。解:(1)未开槽时的正应力(2)开槽后的正应力所以:25例2图示杆件,同时承受横向力与偏心压力作用,试确定F的许用值.已知许用拉应力[σt]=30MPa,许用压应力[σc]=90MPa.解:故F的许用值为4.85kN。26§10.4扭转与弯曲的组合可以忽略不计剪力弯矩扭矩27所以:由第三强度理论:28由第四强度理论:29如图所示一圆轴,装有皮带轮A和B。两轮有相同的直径D=1m和相同的重量P=5kN。两轮上的拉力大小和方向如图。设许用应力[σ]=80MPa,试按第三强度理论来求所需圆轴直径。例3解:(1)分析载荷如图b所示(2)作内力图如图c、d、e、f所示30按第三强度理论得:因此,得:31求图示杆在P=100kN作用下的σt数值,并指明所在位置。例4解:最大拉应力发生在后背面上各点处32图示偏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