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次函数教学设计四篇
一次函数教学设计篇1一次函数与一次函数,这一节课把一次函数的学习推向高潮。是要探讨当同一个问题中出现两个一次函数时,怎么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还要进一步探索一次函数中的一些规律。我们看这样一个例子:
例1、一农民带上若干千克自产的土豆进城出售,为了方便,他带了一些零钱备用,按市场价售出一些后,又降价出售,他手中持有的钱数y(含备用零钱)与售出的土豆千克数x的关系如图所示,结合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农民自带的零钱是___元;
(2)试求降价前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降价前土豆价格是多少?与表达式有什么关系?
(4)降价后他按每千克0.4元将剩余土豆售完,这时他手中的钱(含备用零钱)是26元,试问他一共带了多少千克土豆?
名师讲解:在这个问题中农民销售土豆有两种不同的价格,先贵后贱,这就导致出现了两条倾斜程度不同的线段,表示了有两个不同的一次函数,前面这一段比较陡的是一开始价格比较高的时候售出的土豆量和他手中钱数之间的关系;而后面这一段比较缓的是他降价以后售出的土豆量和他手中钱数之间的关系。而这两条线段的交点就是他降价前后的分界点,我们看一下针对这个问题有哪些题等着我们去回答:
第一问:农民自带的零钱是多少元?
自带的零钱是多少元那就是还没有卖出土豆的时候他有多少钱,也就是当x=0时y等于多少?从图中不难发现当x=0时y=5,这就充分说明农民自带的零钱是5元;
第二问:试求降价前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那就是要求这条线段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我们可以利用待定系数法去求,先设y=kx+b,当x=0时y=5,当x=30时y=20,建立两个方程,通过解两个方程求出k和b的值,然后把k和b的值反代入刚才设的解析式中就可以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求得的结果是y=0.5x+5,这两问都很简单都是之前我们都学习过的,第三问就重要了
第三问:降价前土豆价格是多少?与表达式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可以通过图中的一些信息计算出降价前土豆价格,降价前卖出的土豆总共是30千克,由0到30,30千克,他手中的钱由5元变成了20元,那就可以计算出降价前土豆价格是(20−5)÷(30−0)计算的结果是0.5(元/千克);到这一问还不是太难,关键是后半句与表达式有什么关系?就是这个价格0.5元每千克与表达式有什么关系,不难发现价格等于表达式中的k,那这又能说明说明问题呢?我们再回头来研究下这个0.5我们是怎么计算出来的,0.5是(20−5)÷(30−0),20−5是因变量的变化量由5变成20了。而30−0是自变量的变化量由0变成30,用因变量的变化量除以对应自变量的变化量就是价格,就是一次函数中的k,那我们就可以归纳成:对一次函数而言k值等于因变量的变化量除以对应的自变量的变化量。只是对于这个问题而言是价格,如果推广开来研究的不是销售量和钱,而是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的一次函数,按照这个意思k值表示的应该是速度,对吗?因为你路程增加了多少对应的时间用了多少,一除不就是速度吗?如果我后面说的这个没太听懂可以先放一放,我们继续研究
第四问:降价后他按每千克0.4元将剩余土豆售完,这时他手中的钱(含备用零钱)是26元,试问他一共带了多少千克土豆?
看着图就明白就是让我们来求这个a呢,我想我们还是用函数去解决这个问题,要求a就是要求当y=26的时候x等于多少,要求当y=26的时候x等于多少,关键是要求出这一段的解析式,这一段的解析式是个一次函数,那就牵扯到要设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两个参数k和b有没有知道的呢?刚才咱们研究过了价格就是k,那这个问题人家已经告诉了你价格是0.4元每千克,那就说明要求的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k值是0.4,所以我们可以设它的解析式是y=0.4x+n,只要把n求出来这个式子的解析式就出来了,怎么求n呢,还是用待定系数法,还有一个条件我们没用,就是这个点,这个点也在后面这条线段上,说明x=30时y=20,那我们就可以将(30,20)代入,代入以后可以获得一个方程20=0.4×30+n,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n=8,进而明确了它的解析式是y=0.4x+8,解析式求出来了,现在问当y=26时x等于多少,把y=26代入就可以得到一个方程26=0.4x+8,解得x=45,下来就可以答了,
这个题就讲完了。那这个题主要想说明一个什么问题?主要想说明的问题就是在:一次函数中k值等于因变量的变化量除以对应的自变量的变化量。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在这个问题中是价格。我们再讲一道题。
如图2,l1反映了某公司产品的销售收入与销售量的关系,l2反映了该公司产品的销售成本与销售量的关系,根据图像填空:意,当x=2吨时,赢利=______元。
t代表吨
(1)当销售量为2t时,销售收入是______元,销售成本是______元:
(2)当销售量为6t时,销售收入是______元,销售成本是______元:
(3)当销售量等于______时,销售收入等于销售成本;当销售量等于______时,销售收入等于销售成本:
(4)当销售量等于______时,该公司盈利(收入大于成本);当销售量等于______时,该公司亏损(收入小于成本):
(5)l1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____________,l2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____________.
名师讲解:对这个公司而言它要关注两个一次函数:一个是收入与销量之间的关系一个是成本与销量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个图不难看出收入随着销量的增加,增加的速度要快一些,因为他的图像陡吗,成本随着销量的增加,增加的速度要慢一些,因为他的图像缓吗,还没有销售的时候收入是0,但是成本已经是2023了,但是收入随着销量的增加,增加的速度快终究有那么一刻收入就超过了成本使得这个公司盈利了,我们看一下有哪些题等着我们回答:第一问:当销售量为2吨时,销售收入是多少元,销售成本是多少元,很简单x=2让我们就在l1上找对的是2023让我找成本我就在l2上找对的是3000
第二问:当销售量为6吨时,销售收入是多少元,销售成本是多少元,也简单x=6让我们就在l1上找对的是6000让我找成本我就在l2上找对的是5000,线不够长的可以自主延长。前两问很简单,是为后面服务的!
第三问:当销售量等于多少时,销售收入等于销售成本刚才第一种情况是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现在让我们来找什么时候销售收入等于销售成本,那你就得理解什么叫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那就是在同一个自变量的情况下因变量要相等,自变量也相等,因变量也相等,那就是x和y都相等是同一个有序实数对反映到图像上是同一个点那对于l1和l2而言不就是这个交点吗就是交点能满足x也相等y也都相等,想到这一层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有了,当售量等于4吨时,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看更难的第四问。
第四问:当销售量等于多少_时,该公司盈利(收入大于成本);当销售量等于多少时,该公司亏损(收入小于成本),这肯定是一个范围,我得从刚才的问题中寻找答案刚才已经有一个盈利的了第二问就盈利对吧第二问就盈利了当x=6的时候收入大于成本收入6000成本5000体现在图像上是收入的点高成本的点低我把这个发现扩展开来那就是说只要在同一自变量的情况下对应的因变量的点比成本的点高就是盈利了是这样吗由此我可以看到5好像也是盈利的因为收入的点高成本的点低我再把我的这些发现归纳一下只要是盈利就得收入的点高成本的点低收入的点比成本的点高如果把很多的点或者说无数个点放在一起不就是线吗对吧那就归纳成了只要收入的线比成本的线高就说明盈利这下我就会看图了我就要在图中看那一个区域收入的线高成本的线低,那当然是4右侧的了4右侧你看收入的线在这儿成本的线是不是在这儿比它高吧所以当销售量x>4t时盈利(收入大于成本),那亏损就和它意义相反了收入的图像低然后成本的图像高很显然是4左侧4左侧的那就是x
一次函数教学设计篇2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函数关系式,探索并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
(2)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函数图象和一次函数图象的位置关系;
(3)探索一次函数的图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由一次函数的图象来揭示函数性质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师生共同探讨,体现数学学习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共同合作取得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
教学难点:通过图形探求性质以及分析图形的位置特征。
课前准备:
本节课为了帮助同学们能正确理解函数的增减性,更清楚、快捷地通过图象探究函数的某些特征。教师在课前准备好多媒体课件,并选择在多媒体教室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导探究
(1)复习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一次函数图象,并学习了图象的画法。同学们能画出函数y=2x+4和y=-x-3的图象吗?说说看,如何画?
生:能。因为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直线,所以,我可以过(1,6)和(0,4)两点画直线y=2x+4。过(1,-)、(0,-3)两点画直线y=-x-3。
师:很好。还有不同的取点法吗?
生:有,可经过(-2,0)和(0,4),画直线y=2x+4;经过(-2,0)和(0,-3)画直线-x-3。
师:大家说说看,哪一种取法更好呢?
众:乙的方法好。
师:对。我们可以针对函数中不同的k和b的值,灵活取值。
教师要求学生画出这两函数的图象。
【设计说明】:通过对两函数图象画法的讨论,引导学生得出简捷画法,并为后面新知识的研究作一些伏笔。
(2)探究一次函数的增减性
师:教师用多媒体呈现给大家一幅画面。图画上有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而背景是一座山,两一次函数的图象正好对应着背景图中的上山和下山的路线,教师在课件中设计一个人从左边上山顶,并继续下山到右边山脚,并把这一活动来回放两遍给学生看,继而引导学生思考。
师: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某人从左边上山和下山的过程。
师:仔细想想看,在这一过程中,有哪些量发生了变化?
学生此时会说出各种不同的答案,比如路程变化了,比如高度变化了,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上山时越走越高,下山时越走越低,再作进一步引导。
师:能把你的观察结果同对应的两个一次函数图象联系起来吗?再联系到我们刚开始画的两一次函数的图象,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生:在y=2x+4图象中,y随x增大而增大,在y=-x-3图象中,y随x增大而减小。
师:很好。我们能否把这一结论推广到一般情况。
(教师此时可用多媒体展现出前一节课所画过的各种一次函数图象,并逐步把图象按k>0,k0和k0时,图象从左向右是上升的,此时y的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
k二、师生互动,合作交流
(1)一次函数图象平行的特征
师:在前面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我们已知道,函数中k的正负,可决定图象上升和下降,那么如果几个函数的k相同,图象会怎样呢?(教师作呈上启下的引导,此时学生必定很想去探究这一问题。)
师:我们一起来研究一次函数y1=2x,y2=2x+3,y3=2x-3的图象。
①指导大家填写下表,并观察表中数值的变化。
x
1
2
3
4
5
…
y1=2x
y2=2x+3
y3=2x-3
师:对应于同一自变量的值,三个函数的值有什么关系?
生:y2比y1大3,而y3比y1小3。
②师:我们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3个函数的图象,作进一步的观察,并互相交流一下。
师:你们画出的图象有什么位置特征吗?
众:三条直线平行。
师:因此,我们可以如何得到一次函数y2=2x+3和y3=2x-3的图象呢?
生:是把y1=2x的图象向上或向下平移三个单位得到的。
师:很好。能否把这二结论推广到一般情形呢?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各自的结论,然后用多媒体展现这一结论。
(2)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交点的位置特征。
师:教师作如下问题引导,并重新展现y=2x+4和y=-x-3图象。
我们画图时,所取的点有什么特点?
生:都在坐标轴上,都是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
师:很好。那么,你们能从中得出来一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的方法吗?
生:我可以。当x=0时,求出y的值,得出与y轴的交点。当y=0时,求出x的值,得出与x轴的交点。
师:非常正确。
师:以下面的图象为例,继续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互相交流。
师:图象被交点A分成了几部分?它们的变量有哪些不同的取值?
教师引导学生画出三部分图形,并分别找出它们每部分为x>0,x=0,x0,在x轴上的B点y=0,在x轴下方的部分y-2时,y>0;x=-2时,y=0;x三、练习巩固
(1)教师用多媒体展现下列一组填空题:
1.K=
时,一次函数y=kx-3中,y随x的增大而减小。
2.下列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中,k0的是(
)。
3.直线y=kx-3与y=5x平行,则k
,此时y随x增大而
。
4.函数y=mx-m的图象过(2,1)点,则m=
。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
,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
。
5.一次函数y=kx+b中,k
0,b
0时,图象不过第一象限。
(2)课本第193页,练习1,2。
【设计说明】教师通过这组题目的训练,可帮助学生对本节课所探究的问题作一回顾,同时也检验学生观察图形,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理解了哪些一次函数的有关内容呢?
(1)一次函数的增减性;
(2)一次函数图象的位置特征。
五、布置作业
课本P198,习题5.3
2,4,6
课本P197,练习3
六、课后反思
1.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力求引导学生从事观察,善于分析、交流、归纳等探索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对一次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的认识和理解,感受到图象的变化规律与表达式中的常数k,b的关系,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具主动性。
2.在学生探索性质的过程中,教师要作恰当的引导,这样才能帮助同学们从对不同图象的比较、分析中,得出一些具有实质性内容的结论,并能在探索中提高识图、用图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乐于自主解决问题,并发表看法的习惯。同时,通过在图象中探索一次函数y=kx+b(k≠0)性质和位置特征,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一次函数教学设计篇3一、目的要求
1.使学生能画出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
2.结合图象,使学生理解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性质。
3.在学习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
二、内容分析
1、对函数的研究,在初中阶段,只能是初步的。从方法上,是用初等方法,即传统的初等数学的方法,而不是用极限、导数等高等数学的基本工具,并且,比起高中对函数的研究,更多地依赖于图象的直观,从研究的内容上,通常,包括定义域、值域、函数的变化特征等方面。关于定义域,只是在开始学习函数概念时,有一个一般的简介,在具体学习几种数时,就不一一单独讲述了,关于值域,初中暂不涉及,至于函数的变化特征,像上升、下降、极大、极小,以及奇、偶性、周期性,连续性等,初中只就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效的升降问题略作介绍,其它,在初中都不做为基本教学要求。
2、关于一次函数图象是直线的问题,在前面学习13.3节时,利用几何学过的角平分线的性质,对函数y=x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做了一些说明,至于其它种类的一次函数,则只是在描点画图时,从直观上看出,它们的图象也都是一条直线,教科书没有对这个结论进行严格的论证,对于学生,只要求他们能结合y=x的图象以及其它一些一次函数图象的实例,对这个结论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就可以了。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是一次函数什么是正比例函数
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描点画出以下三个函数的图象:
y=2xy=2x-1y=2x+1
新课讲解:
1.我们画过函数y=x的图象,并且知道,函数y=x的图象上的点的坐标满足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的条件,由几何上学过的角平分线的性质,可以判断,函数y=x,这是一个一次函数(也是正比例函数),它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再看复习提问的第2题,所画出的三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从直观上看,也分别是一条直线。
一般地,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前面我们在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时,采用先列表、描点,再连续的方法.现在,我们明确了一次函数的图象都是一条直线。因此,在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时,只要在坐标平面内描出两个点,就可以画出它的图象了。
先看两个正比例项数,
y=0.5x
与y=-0.5x
由这两个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不难看出,当x=0时,
y=0
即函数图象经过原点.(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
除了点(0,0)之外,对于函数y=0.5x,再选一点(1,0.5),对于函数y=-0.5x。再选一点(1,一0.5),就可以分别画出这两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了。
实际画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一般按以以下三步:
(1)先选取两点,通常选点(0,0)与点(1,k);
(2)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点(0,o)与点(1,k);
(3)过点(0,0)与点(1,k)做一条直线.
这条直线就是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
观察正比例函数y=0.5x的图象.
这里,k=0.5>0.
从图象上看,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再观察正比例函数y=-0.5x的图象。
这里,k=一0.5<0
从图象上看,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实际上,我们还可以从解析式本身的特点出发,考虑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先看
y=0.5x
任取两对对应值.(x1,y1)与(x2,y2),
如果x1>x2,由k=0.5>0,得
0.5x1>0.5x2
即yl>y2
这就是说,当x增大时,y也增大。
类似地,可以说明的y=-0.5x性质。
从解析式本身特点出发分析正比例函数性质,可视学生程度考虑是否向学生介绍。
一般地,正比例函数y=kx(k≠0)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2、讲解教科书13.5节例1.与画正比例函数图象类似,画一次函数图象的关键是选取适当的两点,然后连线即可,为了描点方便,对于一次函数
y=kx+b(k,b是常数,k≠0)
通常选取
(o,b)与(-两点,
对于例l中的一次函效
y=2x+1与y=-2x+1
就分别选取
(o,1)与(一0.5,2),
还有
(0,1)—与(0.5.0).
在例1之后,顺便指出,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习惯上也称为直线)y=kx+b
结合例1中的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就可以得到与正比例函数类似的关于一次函数的两条性质。
对于一次函数的性质,也可以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分析得出,这与正比例函数差不多。
课堂练习:
教科书13.5节第一个练习第l—2题,在做这两道练习时,可结合实例进一步说明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有关性质。
课堂小结:
1.正比例函数y=kx图象的画法:过原点与点(1,k)的直线即所求图象.
2.一次函数y=kx+b图象的画法:在y轴上取点(0,6),在x轴上取点,0),过这两点的直线即所求图象.
3.正比例函数y=kx与一次函数y=kx+b的性质(由学生自行归纳).
四、课外作业
1.教科书习题13.5a组第l一3题.
2.选作教科书习题13.5b组第1题.
一次函数教学设计篇4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定义,根据实际情况求函数的定义域,并能利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最值问题。
2、渗透函数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初步建立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到数学的抽象性和广泛应用性。
教学重点:
1、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运动变化的规律,建立函数关系式。
2、通过函数的性质及定义域范围求函数的最值。
教学难点:
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运动变化的规律,建立函数关系式
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例1、A校和B校各有旧电脑12台和6台,现决定送给C校10台、D校8台,已知从A校调一台电脑到C校、D校的费用分别是40元和80元,从B校调运一台电脑到C校、D校的运费分别是30元和50元,试求出总运费最低的调运方案,最低运费是多少
(1)几分钟让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
(2)由题意可知,一种调配方案,对应一个费用。不同的调配方案对应不同的费用,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调配方案决定了总费用。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呢?需要我们建立数学模型,将之形式化、数学化。
解法(一)列表分析:
设从A校调到C校x台,则调到D校(12―x)台,B校调到C校是(10―x)台。B校调到D校是[6-(10-x)]即(x-4)台,总运费为y。
根据题意:
y=40x+80(12-x)+30(10-x)+50(x-4)
y=40x+960-80x+300-30x+50x-200
=-20x+1060(4≤x≤10,且x是正整数)
y=-20x+1060是减函数。
∴当x=10时,y有最小值ymin=860
∴调配方案为A校调到C校10台,调到D校2台,B校调到D校2台。
解法(二)列表分析
设从A校调到D校有x台,则调到C校(12―x)台。B校调到C校是[10-(12-x)]即(x-2)台。B校调到D校是(8―x)台,总运费为y。
y=40(12–x)+80x+30(x–2)+50(8-x)
=480–40x+80x+30x–60+400–50x
=20x+820(2≤x≤8,且x是正整数)
y=20x+820是增函数
∴x=2时,y有最小值ymin=860
调配方案同解法(一)
解法(三)列表分析:
解略
解法(四)列表分析:
解略
例2、公司试销一种成本单价为500元/件的"新产品,规定试销时的销售单价不低于成本单价,又不高于800元/件。经试销调查,发现销售量y(件),与销售单价x(元/件)可近似看作一次函数y=kx+b的关系
(1)根据图象,求一次函数y=kx+b的表达式
(2)设公司获得的毛利润(毛利润=销售总价―成本总价)为s元
试用销售单价x表示毛利润s;
解:如图所示
直线过点(600,400),(700,300)
∴400=600k+b
300=700k+b
k=-1,b=1000
∴y=-x+1000(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会计手工实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春理工大学《医学微生物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大连财经学院《CoreDraw图像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影视文学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海洋大学《材料与加工工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石家庄科技信息职业学院《流体传动及控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现代职业学院《农业相关政策培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我是什么》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2025年血液透析机(人工肾)合作协议书
- 2024-2025年中国锂电池隔膜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及投资规划建议研究报告
- 软件系统项目实施方案(共3篇)
- 2025年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恩施市福牛物业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滚动轴承-》课件
- 2025年中国CAR-T免疫细胞治疗行业市场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妊娠期用药安全课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
- 《环境影响评价》全套教学课件
- XX小学法治副校长(派出所民警)法制教育课讲稿
- (2024年)肺栓塞的护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