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试题专项专题训练带答案解析_第1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试题专项专题训练带答案解析_第2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试题专项专题训练带答案解析_第3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试题专项专题训练带答案解析_第4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试题专项专题训练带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精选文言文练习试题专项专题训练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青文胜为民请命

青文胜,字质夫,夔州①人。仕为龙阳典史④。龙阳濒洞庭④,岁罹水患,逋赋⑤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文胜慨然诣阙⑥上疏⑦,为民请命。再上,皆不报⑧。叹曰:“何面目归见父老!”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帝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⑨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⑩,定为额。邑人建祠祀之。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万历⑾十四年诏有司⑿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注释]①夔(kuí)州: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内。②龙阳:古县名,在今湖南境内。③典史:县令的属官。④洞庭:指洞庭湖。⑤逋赋:拖欠赋税。⑥阙(què):宫殿外的望楼。此指宫门外。⑦疏:给皇帝的奏章。⑧不报:不答复。⑨诏宽:皇帝下令宽贷。⑩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⑾万历:明神宗年号。⑿有司:官吏。(1)解释词语:①仕________

②濒________

③具________④悯________

⑤邑________

⑥祀________(2)选择题:①“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中的“诣”,解释为:(

)A.上告;B.到;C.登上;D.责骂。②“妻子贫不能归”中的“归”,是指(

)A.回到娘家;B.回到故乡;C.没有住房;D.不能耕种。(3)翻译句子:①岁罹水患________②死者相踵________③遂自经于鼓下________(4)理解:这则故事除赞扬青文胜为民请命外,还说明什么?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1)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停顿处用“/”画开,(限断两处)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①昔有愚人:________②食之,甚美:________(3)翻译下面的句子。①主人既闻,乃益盐。②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4)这则短文有何寓意?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走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ìa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①才美不外见________②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从文中第一段看,千里马如果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4)这篇文章的表现手法是________。千里马遇不到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________的社会现实。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入木三分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②其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日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③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jī)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④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⑤,工人削之,入木三分。【注】①旷:王旷,王羲之的父亲。②《笔说》:论书法的书。③幼令:幼年时美好的才华。④卫夫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少时,曾经跟她学习书法。⑤祝版:祭神的木板。(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①七岁善书________②恐不能秘之________③语太常王策曰________(2)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划线的“之”指代的对象。①窃而读之________②今日用之________③工人削之________(3)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一处)十二见前代《笔说》其父枕中窃而读之(4)文中王羲之成功的原因有哪些?(5)“入木三分”已成为一个成语,请你说出它现在的含义。5.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练习。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解释下列下划线的字。①所宝以百数________

②尾搐入两股间________(2)请用两条“/”给第①题句子划节奏,并翻译第②题句子。①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②处士笑而然之。(3)下列句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B.(戴嵩)常以自随C.(牧童)拊掌大笑D.(古语道理)不可改也(4)文章最后引用“古语”,意在阐明什么道理?6.课内阅读。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乎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①伯牙鼓琴

鼓:________。②汤汤乎若流水

汤汤:________。③巍巍乎若太山

巍巍:________。④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少选:________。(2)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①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②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3)“伯牙鼓琴”"这个故事赞扬了什么?7.阅读课外诗文,完成练习。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注释]①昔:以前,从前。②君:对对方的尊称。③抔(póu):量词,把,捧。(1)诗文中最能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诗文中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2)写一写你读了本诗文后的感受。8.学写古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1)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2)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3)志在春雨,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4)志在_______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9.课外阅读。

欧阳公①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③。太夫人④以⑤荻⑥画地,教以书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⑧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②孤:幼年丧父。③资:财务,钱财。④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⑤以:用……办法。⑥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⑦书:写。⑧闾(lǘ)里:街坊,乡里。(1)结合语境和注释,理解下列下划线字的含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孤:幼年丧父。

资:财务,钱财。B.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以:用……办法。

以:原因。C.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惟:只是。

务:致力,从事。D.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及:等到。

而:但是。(2)根据下面的句子,写出相关成语。①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②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3)“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这句话是什么意思?(4)欧阳修“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自幼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邻里街坊都有藏书,慷慨借给他阅读。D.他刻苦读书,心无旁骛。10.先按原文填空,再完成练习。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____________,此不为____________?”一儿曰:“日初出____________,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____________?”孔子不能决也。(1)按原文填空(2)解释下列字词。及:________

探汤:________(3)用现代汉语替第一个小孩儿说明他的理由。(4)两个小孩儿各持己见,是因为第一个小孩儿是从________的角度判断的,第二个小孩儿是从________的角度判断的。A.触觉

B.视觉

C.嗅觉

D.听觉(5)科学证明,两个小孩儿的观点都是错的,因为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与太阳看起来的大小和日出、中午时感受到的温度无关。“孔子不能决也”正应了《论语》中的名句(

)。A.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1.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弈秋,通国之______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____________?曰:非然也。(1)按原文填空。(2)解释文中加粗的字词。通国:________使:________援:________然:________(3)请你用自己的话分别说说两个学弈者的不同表现。①其中一个人:________②另一个人:________③第二个人的表现可以用________这个成语来形容。(4)两个人学习的结果怎样?在原文中找出来。(5)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用一句话阐述。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文中多次出现“度”。根据你的理解,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A.尺码,标准。B.刻度。C.量,计算。①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________②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________③曰:“宁信度,无自信也。”________(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及反,市罢,遂不得履。(3)根据情境,想象人物的表情或动作,填入句中横线上。人曰:“何不试之以足?”他________,说:“宁信度,无自信也。”(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3.课内阅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_____(chǔzhū)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_____(zhézhē)枝,诸儿竞

_____(jìngjīng)走取之,唯_____(wèiwéi)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阅读文言文,找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儿竞走取之(跑)B.唯戎不动(只有)C.人问之(它,指“道边的李子”)D.取之,信然(的确如此)(3)试着写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这句话的意思。(4)你一定能说出王戎不取道旁之李的原因吧!1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曩①有愚者,常于室外县履②为志③。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其妻收履。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妻见之,曰:“是汝家,何不入?”愚者曰:“无履,非吾室。”妻曰:“汝何以不识吾?”愚者审视之,乃悟。【注】①曩:从前。②履:鞋。③志:标志。(1)翻译下列划线词语。①及午________②至薄暮________③是汝家________④何不入________(2)翻译句子。①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②愚者审视之,乃悟。(3)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15.文言文阅读。王冕孝亲(节选)

安阳韩性①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②。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③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注释)①韩性:绍兴人,大学者。②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③被:披。(1)根据上下文,解释下面的字。闻:________遂:________亦:________(2)这篇文言文叙述了王冕的一件什么事呢?请简要概括。________(3)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做人要勤奋刻苦B.做人要诚实守信C.做人要孝敬长辈D.做人要顾全大局16.文言文阅读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日:“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1)下面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天雨墙坏。雨:下雨B.其邻人之父亦云。父:父亲C.暮而果大亡其财。亡:丢失D.其家甚智其子。甚:很,十分(2)朗读下面这句话,停顿正确的是(

)A.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B.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C.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D.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有富人,天雨墙坏。翻译:宋国有个富人,天下丽毁坏了墙B.暮而果大亡其财。翻译: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C.不筑,必将有盗翻译:不把它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D.其家甚智其子。翻译:他家的那个孩子十分聪明。(4)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

)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B.富人儿子非常聪明。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D.做人不要多管闲事。17.文言文阅读方鼓琴而____________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少选之间而__________,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1)按课文内容填空。(2)语段用“∥”分成了两层,两层的关系是(

)。A.并列B.转折C.因果D.递进(3)你想到了哪些关于知音的名言?请写出其中的一两句。18.文言文阅读

①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②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③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1)这个故事后来演化为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________。(2)先解释句中加点的字,再写出句意。①子无敢食我也!食:________。句意:________。②)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走:________。句意:________。(3)这篇文言文讲了狐狸和老虎的故事,你会怎么评价这只狐狸?19.文言文阅读,完成练习。伯牙鼓琴

文《吕氏春秋·本味》原文: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资料: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期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吕氏春秋》《列子》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孟浩然《示孟郊》中这样写道:“锺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志在流水________

巍巍乎若太山________(2)根据选文内容填空,只写字母序号。A.伯牙

B.巍巍乎若太山

C.善哉乎鼓琴

D.破琴绝弦

E.汤汤乎若流水F.钟子期文中的________与________互为知音,钟子期赞叹伯牙高超的琴技曰________,伯牙鼓琴志在太山,锺子期曰:________;伯牙志在流水,锺子期曰:________。锺子期死,伯牙________。(3)下面哪些诗句表现了“知音”可贵:(

)A.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B.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C.流水高山心自知(4)根据选文内容,结合资料,说说什么是“知音”?20.阅读《伯牙鼓琴》,回答问题。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巍巍乎若太山:________汤汤乎若流水:________(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________。(3)这个故事是个美好的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________”这个成语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21.文言文阅读。勉谕儿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①。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②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③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注释】①费用:花费钱财。②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③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①由俭入奢易:________②可办粗饭几日:________(2)翻译。①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②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3)在经济繁荣的今天,商品供应充足,我们还需要“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吗?说说你的看法。22.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芳容至孝

周孝子名芳容,华亭人。其父文荣,弱冠游楚,楚中移文至华亭,客死归州官舍矣。芳容十四岁,祖父母相继死,临终抚芳容叹曰:“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负骨归葬之念。芳容自顾年已及壮,可跋涉险阻,乃自奋曰:“天下岂有无父之人战!”乃焚香告家庙曰:“此去不负骨,誓不归矣。”自出,芳容日行风霜雨露中,寒燠失度,饥饱无时。投止旅店,头晕目昡,遍身焦灼如火。次日,病不能起。主人见芳容病状,惧不敢留,欲徙只邻庙。芳容乃曰:“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且吾有大事未了,为吾招里正,当告以故。”"未几里正至,闻言色动,邀医至。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麻鞋短服,日行三四十里。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或赤脚行山溪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终至归州,赖老役指迷,获父骸。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竟达里门。葬父于祖墓旁,得报祖父母遗命于地下。【注】①里正:古代地方官吏名。(1)下列语句中下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父文荣,弱冠游楚

弱冠:二十岁B.客死归州官舍矣

客死:死在异乡C.寒燠失度,饥饱无时

寒燠:极其寒冷D.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

步履:行走(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①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②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3)全文表现了芳容哪些美好的品格?请概括作答。23.文言文阅读。

邴原少孤①,数岁时,过书舍②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③学者,有亲也。一则愿④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⑤感伤,故泣耳。”师恻然⑥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注】①少孤:年少失去父亲。②书舍:书塾。③得:能够。④愿:羡慕。⑤中心:内心。⑥恻然:怜悯、同情的样子。(1)解释下列句中下划线的词。数岁时:________过书舍:________有亲也:________故泣耳:________(2)翻译句子。①孤者易伤,贫者易感。②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3)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从邴原身上学到些什么呢?24.课内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解释文中划线的句子。(2)为什么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效果却不同?(3)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示?25.文言文阅读。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②株,折颈而死,因③释其耒④而守株,冀复⑤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注释:①株:树桩,即露在地面的树根。②触:撞到。③因:于是。④耒lěi:古代指耕地用的农具。⑤复:又,再。)(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下划线的词。①兔走触株

________②释其耒而守株

________③冀复得兔

________④而身为宋国笑

________(2)找出文中作者发表议论的句子,并翻译这个句子。(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________。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________26.课内阅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日:“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是(

)。A.所宝以百数(宝贝)B.拊掌大笑(拍手)C.今乃掉尾而斗(翘起尾巴)D.处士笑而然之(认为……是错的)(2)翻译下面的句子。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有(

)和(

)。A.艺术电是源于生活的,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B.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所以可以不符合实际C.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凶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D.知错就改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品质27.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日:“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令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好书画”中“好”的读音是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杜处士最爱的是________,从文中的“________”的表现可以看出来。(2)杜处士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一个词评价,并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作为评价的依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杜处士:________

依据:________(3)结合下面短文,完成练习。

黄筌①画飞鸟,颈足皆展。或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验之信然②。乃知观物不审③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乎④?君子是以务⑤学而好问也。

[注释]①黄筌:西蜀著名画家。②信然:确实如此。③审:细密。④况其大者乎:何况做大事的人呢?⑤务:致力。①《书戴嵩画牛》和《书黄筌画雀》中的“书“的意思是________(相同

不同)的。②黄筌画雀出现错误是因为“________”(用原文回答)③“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与“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中的“问,,告诉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________。28.文言文阅读(一)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注: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像木叉。(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①兔走,触株

走________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释________③而身为宋国笑

身________

④冀复得兔

冀________(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________。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9.第二部分阅读文言文阅读: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②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④犯在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①始折旋疾徐________

②乃四顾胆落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遂以为尽操舟之术:________

②椎鼓径进________(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30.阅读徐孺子赏月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①,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②?”徐曰:“不然,譬如③人眼中有瞳子④,无此必不明。”(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注释:①戏:玩耍,嬉戏。②邪:疑问词,在这里相当于“啊”。③譬如:好比,就好像。④瞳子:眼睛的瞳孔。(1)结合注释,说一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2)阅读短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徐孺子认为月亮特别干净所以明亮。B.徐孺子是举瞳孔的例子来反驳对方。C.从文中能看出徐孺子观察能力很强。D.徐孺子与王戎的特点与年龄都相同。(3)结合短文,说说徐孺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1)做官;靠近;准备;同情;县;祭(2)A;B(3)每年遭遇水灾;;死者接连不断;;便在登闻鼓下上吊自杀(4)统治阶级横征暴敛,不顾百姓死活。【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析:(1)做官;靠近;准备;同情;县;祭(2)A;B(3)每年遭遇水灾;;死者接连不断;;便在登闻鼓下上吊自杀(4)统治阶级横征暴敛,不顾百姓死活。【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2)要求学生结合词语境理解字义。“文胜慨然诣阙上疏”青文胜看到后痛心疾首,冒着越级告状的罪名,向洪武帝连上三到奏折。“诣”是上告。“妻子贫不能归”意思是妻儿因贫不能回到故乡。“归”,是指回到故乡。(3)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4)考查概括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故答案为:(1)做官、靠近、准备、同情、县、祭(2)A;B(3)每年遭遇水灾;、死者接连不断;、便在登闻鼓下上吊自杀(4)统治阶级横征暴敛,不顾百姓死活。【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2)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词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4)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的能力。2.(1)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2)从前;十分、非常(3)①主人听罢,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②愚人不停地吃盐,口味败坏,反而被盐所祸害。(4)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解析:(1)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2)从前;十分、非常(3)①主人听罢,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②愚人不停地吃盐,口味败坏,反而被盐所祸害。(4)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成了谬误。所以,凡事均有度,过犹不及。【解析】【分析】(1)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节奏。(2)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3)文言句子,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准确理解关键字词,翻译后疏通语句。(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故答案为:(1)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2)从前;十分、非常(3)①主人听罢,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②愚人不停地吃盐,口味败坏,反而被盐所祸害。(4)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成了谬误。所以,凡事均有度,过犹不及。【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停顿的能力。平时注意多读多练,养成熟练地语感。(2)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3.(1)同“现”,显现。;怎么。(2)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3)①不按照千里马的喂养方法喂养它。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托物寓意;封建统治者(解析:(1)同“现”,显现。;怎么。(2)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3)①不按照千里马的喂养方法喂养它。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托物寓意;封建统治者(封建社会)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统治者愚妄无知(浅薄无能);有才能的人怀才不遇(不被赏识)【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字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方面归类,考纲中规定的常见文言词语,解答此类题目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①才美不外见: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见:同“现”,显现。②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安:古义:怎么。(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4)本题考查对文本主题的理解与把握.通过平时对文学常识的识记与积累,经常进行课外文言文训练,重视国学积累.故答案为:(1)同“现”,显现;怎么(2)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3)①不按照千里马的喂养方法喂养它。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托物寓意;封建统治者(封建社会)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统治者愚妄无知(浅薄无能);有才能的人怀才不遇(不被赏识)【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2)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首先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其次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然后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最后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根据题干要求,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内容即可。(4)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和主旨的理解能力。参考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4.(1)擅长;恐怕,担心;告诉,对……说(2)指《笔说》;指《笔说》;指王羲之写字的祝版(3)十二见前代《笔说》其父枕中/窃而读之(4)他天资聪颖、洗好书法、自己认真努力,同时长辈教导有方。解析:(1)擅长;恐怕,担心;告诉,对……说(2)指《笔说》;指《笔说》;指王羲之写字的祝版(3)十二见前代《笔说》其父枕中/窃而读之(4)他天资聪颖、洗好书法、自己认真努力,同时长辈教导有方。(5)用来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用来形容议论、见解深刻。【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2)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3)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节奏。(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5)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故答案为:(1)①擅长。②恐怕,担心。③告诉,对……说。(2)①指《笔说》。②指《笔说》。③指王羲之写字的祝版。(3)十二见前代《笔说》其父枕中/窃而读之(4)他天资聪颖、洗好书法、自己认真努力,同时长辈教导有方。(5)用来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用来形容议论、见解深刻。【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2)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正确理解字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3)此题考查文言文停顿的能力。平时注意多读多练,养成熟练地语感。(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5)此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5.(1)珍藏;大腿(2)①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②处士笑笑,认为牧童讲得对。(3)B(4)耕种的事要问农民,纺织的事要问织工。遇事要向内行请教,要尊重常识和经验,而不应闭门造车,凭空臆解析:(1)珍藏;大腿(2)①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②处士笑笑,认为牧童讲得对。(3)B(4)耕种的事要问农民,纺织的事要问织工。遇事要向内行请教,要尊重常识和经验,而不应闭门造车,凭空臆想。【解析】【分析】参见例文(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2)①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节奏。这句话的意思是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②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3)A、C、D正确。B:(戴嵩改杜处士)常以自随;(4)本题考查语句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理解语句,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故答案为:(1)珍藏、大腿;(2)①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②处士笑笑,认为牧童讲得对。(3)B;(4)耕种的事要问农民,纺织的事要问织工。遇事要向内行请教,要尊重常识和经验,而不应闭门造车,凭空臆想。【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2)①此题考查文言文停顿的能力。平时注意多读多练,养成熟练地语感。②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3)分析省略成分,要结合上下文。(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译文】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尤其珍爱。他用锦缝制了画套,用玉做了画轴,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感到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6.(1)弹;水流大而急的样子;高大的样子;一会儿,不久(2)伯牙弹琴,锺子期在一旁欣赏。弹琴弹得好极了,(我好像听到)浩浩荡荡像(江河)流水样。(3)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友情。【解析解析:(1)弹;水流大而急的样子;高大的样子;一会儿,不久(2)伯牙弹琴,锺子期在一旁欣赏。弹琴弹得好极了,(我好像听到)浩浩荡荡像(江河)流水样。(3)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友情。【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2)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3)这道题是对课文主题的考查。分析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要联系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故答案为:(1)①弹。②水流大而急的样子。③高大的样子。④一会儿,不久。(2)伯牙弹琴,锺子期在一旁欣赏。弹琴弹得好极了,(我好像听到)浩浩荡荡像(江河)流水样。(3)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友情。【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7.(1)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2)我体会到了伯牙失去知音后悲痛欲绝的心情。【解析】【分析】(1)考查对诗句理解及运用,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解析:(1)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2)我体会到了伯牙失去知音后悲痛欲绝的心情。【解析】【分析】(1)考查对诗句理解及运用,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诗句即可。(2)谈自己的感受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故答案为:(1)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2)我体会到了伯牙失去知音后悲痛欲绝的心情。【点评】(1)要求学生要理解诗句的含义。(2)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8.(1)徐徐乎若清风(2)皎皎乎若明月(3)潇潇乎若春雨(4)波光;粼粼乎若波光【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解析:(1)徐徐乎若清风(2)皎皎乎若明月(3)潇潇乎若春雨(4)波光;粼粼乎若波光【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故答案为:(1)徐徐乎若清风(2)皎皎乎若明月(3)潇潇乎若春雨(4)波光、粼粼乎若波光【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模仿时言之有理即可。9.(1)B(2)画荻教子;废寝忘食(3)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4)D【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解析:(1)B(2)画荻教子;废寝忘食(3)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4)D【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2)此题是根据句意写出相应的成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成语及意思。(3)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故答案为:(1)B(2)画荻教子;废寝忘食(3)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4)D【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10.(1)如盘盂;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沧沧凉凉;近者热而远者凉乎(2)到,到了;把手伸到热水里去。这里指天气很热(3)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盂,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解析:(1)如盘盂;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沧沧凉凉;近者热而远者凉乎(2)到,到了;把手伸到热水里去。这里指天气很热(3)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盂,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4)B;A(5)C【解析】【分析】(1)这道题是按课文原文填空,平时要做到熟读并背诵课文,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2)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3)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4)了解常用的观察方式(A.视觉:物体的影像刺激眼睛所产生的感觉

B.听觉:由耳朵对声音的感受,听神经的传递,听觉中枢的整合共同完成的。

C.嗅觉:鼻腔粘膜对气味的感觉。

D.触觉:皮肤、毛发等与物体接触时所产生的感觉。)做题多读,细读句子,理解句子意思,进步去分析判断。(5)此题要在理解名句的基础上解答。A:“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意思: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是许多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能当我老师的人。三,泛指多数。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谓知道也可以理解为有自知之明不能不懂装懂。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故答案为:(1)如盘盂;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沧沧凉凉;近者热而远者凉乎(2)1、到,到了。2、把手伸到热水里去。这里指天气很热。(3)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盂,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4)B、A(5)C【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的背诵情况。书写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和形近字。(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4)考查学生对观察方式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5)此题主要考查对名句的理解及运用能力。11.(1)善弈者;专心致志;其智弗若与(2)全国;让;引,拉;这样(3)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鸿鹄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示例:心不在焉(4解析:(1)善弈者;专心致志;其智弗若与(2)全国;让;引,拉;这样(3)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鸿鹄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示例:心不在焉(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5)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解析】【分析】(1)这道题是按课文原文填空,平时要做到熟读并背诵课文,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2)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3)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5)这道题是对课文主题的考查。分析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要联系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故答案为:(1)善弈者;专心致志;其智弗若与(2)1、全国2、让3、引,拉4、这样(3)1、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2、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鸿鹄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3、示例:心不在焉(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5)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的背诵情况。书写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和形近字。(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5)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12.(1)C;A;B(2)等到回来,集市已经散了,于是买不到鞋子了。(3)表情很严肃(4)不要总是机械地处理事情而是要随机应变。【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解析:(1)C;A;B(2)等到回来,集市已经散了,于是买不到鞋子了。(3)表情很严肃(4)不要总是机械地处理事情而是要随机应变。【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2)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3)提示语是指对话中除人物说的话之外的启示说明性的文字,包含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语调、神态、心理等细节,读者凭借提示语可以想象出人物的各种情态,体会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表达要结合语境来分析。(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故答案为:(1)C、A、B(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3)表情很严肃(4)不要总是机械地处理事情而是要随机应变。【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⑶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3)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提示语的把握能力。(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13.(1)zhū|zhé|jìng|wéi(2)C(3)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朋友们一起玩耍(4)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的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解析】【分析】(1)解析:(1)zhū|zhé|jìng|wéi(2)C(3)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朋友们一起玩耍(4)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的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2)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3)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4)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故答案为:(1)zhū、zhé、jìng、wéi(2)C(3)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朋友们一起玩耍(4)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的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点评】(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4)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14.(1)等到;到了,接近;你;为什么(2)①他没有看见鞋子,惊讶地问:“我家搬迁了吗?”来回走动却不进去。②愚蠢的人仔细观察了他的妻子,这才恍然大悟。(3)讽刺了那些只迷信教条而不求实际,死板教解析:(1)等到;到了,接近;你;为什么(2)①他没有看见鞋子,惊讶地问:“我家搬迁了吗?”来回走动却不进去。②愚蠢的人仔细观察了他的妻子,这才恍然大悟。(3)讽刺了那些只迷信教条而不求实际,死板教条的人。【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2)文言句子,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准确理解关键字词,翻译后疏通语句。(3)考查概括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故答案为:(1)①等到。②到了,接近。③你。④为什么。(2)①他没有看见鞋子,惊讶地问:“我家搬迁了吗?”来回走动却不进去。②愚蠢的人仔细观察了他的妻子,这才恍然大悟。(3)讽刺了那些只迷信教条而不求实际,死板教条的人。【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3)此题考查对中心思想的能力。【参考译文】从前有个愚蠢的人,经常在门外悬挂鞋子作为标志.一天他到外面去,等到了中午,忽然下起了雨.他的妻子把鞋子收了进来.到了接近傍晚时分,愚蠢的人回到了家,他没有看见鞋子,惊讶地问:“我家搬迁了吗?”来回走动却不进去.他的妻子看见了他,问道:“这是你的家,为什么不进去呢?”愚蠢的人说:“没有鞋子,这就不是我的家.”妻子说:“你难道不认识我了吗?”愚蠢的人仔细观察了他的妻子,这才恍然大悟。15.(1)听到;就;也。(2)王冕的父亲去世后,王冕把母亲接到越城奉养,后来用牛车送母亲回故乡。(3)C【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解析:(1)听到;就;也。(2)王冕的父亲去世后,王冕把母亲接到越城奉养,后来用牛车送母亲回故乡。(3)C【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3)这道题是对课文主题的考查。分析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要联系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故答案为:(1)听到、就、也。(2)王冕的父亲去世后,王冕把母亲接到越城奉养,后来用牛车送母亲回故乡。(3)C【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2)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3)此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主题的把握能力。16.(1)B(2)B(3)D(4)C【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解析:(1)B(2)B(3)D(4)C【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A、C、D正确B其邻人之父亦云。父:老头。(2)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节奏。(3)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A、B、C正确D错误;改为:他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4)这道题是对课文主题的考查。分析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要联系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故答案为:(1)B(2)B(3)D(4)C【点评】(1)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2)此题考查文言文停顿的能力。平时注意多读多练,养成熟练地语感。(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译文:宋国有个富人,有一天下雨那个富人家的墙被毁坏。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会有盗贼进来。”

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他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17.(1)志在太山;巍巍乎若太山;志在流水;汤汤乎若流水(2)A(3)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解析】【分析】(1)这道题是按课文原文填空,平时要做到熟读并背诵课文,答题时注意题目解析:(1)志在太山;巍巍乎若太山;志在流水;汤汤乎若流水(2)A(3)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解析】【分析】(1)这道题是按课文原文填空,平时要做到熟读并背诵课文,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2)解答是要整体感知语段内容,分析两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确定答案。(3)考查对诗词、名句的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诗词、名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故答案为:(1)志在太山;巍巍乎若太山;志在流水;汤汤乎若流水(2)A(3)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的背诵情况。书写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和形近字。(2)此题只要考查对语段的理解能力。(3)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词、名句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18.(1)狐假虎威(2)吃;您不敢吃我啊!;逃跑;老虎不知道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以为是害怕狐狸。(3)狐狸采用狡诈的手法虽能蒙蔽老虎一时,但终有被揭穿的一天。【解析】【分析】(1)在理解析:(1)狐假虎威(2)吃;您不敢吃我啊!;逃跑;老虎不知道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以为是害怕狐狸。(3)狐狸采用狡诈的手法虽能蒙蔽老虎一时,但终有被揭穿的一天。【解析】【分析】(1)在理解文意的前提下筛选恰当的成语。(参见译文)(2)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3)这道题是对课文主题的考查。分析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要联系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故答案为:(1)狐假虎威(2)1、吃2、您不敢吃我啊!3、逃跑4、老虎不知道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以为是害怕狐狸。(3)狐狸采用狡诈的手法虽能蒙蔽老虎一时,但终有被揭穿的一天。【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对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对成语的运用能力。(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译文: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19.(1)心志,情志;像大山一样高峻(2)A;F;C;B;E;D(3)A,C(4)伯牙将自己的情操和志向融入琴声,钟子期每次都能快速、准确地听出来。伯牙琴技高超,钟子期能真正懂得琴声表现出的情怀解析:(1)心志,情志;像大山一样高峻(2)A;F;C;B;E;D(3)A,C(4)伯牙将自己的情操和志向融入琴声,钟子期每次都能快速、准确地听出来。伯牙琴技高超,钟子期能真正懂得琴声表现出的情怀,钟子期知其“音”,更知其“志”,这就是“知音”;后世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常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者乐曲高妙。【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志在流水: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志:心志,情志。巍巍乎若太山:就像那巍峨的太山。巍巍:像大山一样高峻。(2)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3)此题要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解答。A:“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意思:锺子期死了以后,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B:“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意思:老朋友准备了饭菜,邀请我到他的乡村家里。C:“流水高山心自知”意思:你我之间一曲高山流水,现在也就只有我自己心里是最清楚的啊!(4)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及材料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故答案为:(1)1、心志,情志2、像大山一样高峻(2)A、F、C、B、E、D(3)AC(4)伯牙将自己的情操和志向融入琴声,钟子期每次都能快速、准确地听出来。伯牙琴技高超,钟子期能真正懂得琴声表现出的情怀,钟子期知其“音”,更知其“志”,这就是“知音”;后世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常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者乐曲高妙。【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2)这道题是按选文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选文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3)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及运用能力。(4)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太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20.(1)高大的样子;水流大而急的样子(2)认为世上在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3)高山流水【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解析:(1)高大的样子;水流大而急的样子(2)认为世上在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3)高山流水【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巍巍:高大的样子;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2)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知识拓展。故答案为:(1)曾经、争着跑过来、的确如此(2)、许多孩子都争相恐后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3)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要多想一想,多思考其中的道理,不要盲目跟从。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3)在平时学习中要多积累知识。21.(1)节省,不浪费。;用来做成。(2)①饮食和衣服,如果想一想得到这些东西的艰难,就不敢轻易地花费钱财了。②只要不饿着、不冻着就够了,何必要贪图吃好的穿好的?(3)我认为今天也需要“常解析:(1)节省,不浪费。;用来做成。(2)①饮食和衣服,如果想一想得到这些东西的艰难,就不敢轻易地花费钱财了。②只要不饿着、不冻着就够了,何必要贪图吃好的穿好的?(3)我认为今天也需要“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并发扬这一优秀传统。虽然商品供应充足,但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厉行节约,不能浪费。【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意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