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长沙市第一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压轴难题测试卷及答案_第1页
长沙市长沙市第一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压轴难题测试卷及答案_第2页
长沙市长沙市第一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压轴难题测试卷及答案_第3页
长沙市长沙市第一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压轴难题测试卷及答案_第4页
长沙市长沙市第一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压轴难题测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沙市长沙市第一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压轴难题测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和是同位角 B.和是同旁内角C.和是内错角 D.和是对顶角2.下列各组图形可以通过平移互相得到的是()A. B.C. D.3.在直角坐标系中内点在第三象限,那么点在()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4.下列四个命题,①连接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间的距离;②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④线段的延长线与射线是同一条射线.其中说法正确的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5.如图,点在的延长线上,能证明是()A. B.C. D.6.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A.-9的平方根是-3 B.9的平方根是3 C.9的立方根是 D.9的算术平方根是37.一副直角三角尺如图摆放,点D在BC的延长线上,点E在AC上,EF∥BC,∠B=∠EDF=90°,∠A=30°,∠F=45°,则∠CED的度数是()A.10° B.15° C.20° D.25°8.如图,长方形BCDE的各边分别平行于x轴或y轴,物体甲和物体乙分别由点A(2,0)同时出发,沿长方形BCDE的边作环绕运动,物体甲按逆时针方向以1个单位/秒匀速运动,物体乙按顺时针方向以2个单位/秒匀速运动,则两个物体运动后的第2021次相遇地点的坐标是()A.(2,1) B.(-1,-1)C.(﹣2,0) D.(2,0)二、填空题9.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10.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3,﹣2),则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__.11.如图,已知△ABC是锐角三角形,BE、CF分别为∠ABC与∠ACB的角平分线,BE、CF相交于点O,若∠A=50°,则∠BOC=_______.12.如图,已知AB∥CD,如果∠1=100°,∠2=120°,那么∠3=_____度.13.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条折成如图的形状,若,则的度数为____.14.对于有理数x、y,当x≥y时,规定x※y=yx;而当x<y时,规定x※y=y-x,那么4※(-2)=_______;如果[(-1)※1]※m=36,则m的值为______.15.如果点P(m+3,m﹣2)在x轴上,那么m=_____.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1的等边△OA1A2的一条边OA2在x的正半轴上,O为坐标原点;将△OA1A2沿x轴正方向依次向右移动2个单位,依次得到△A3A4A5,△A6A7A8…,则顶点A2021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17.计算:(1)利用平方根意义求x值:(2)18.求下列各式中的的值:(1);(2).19.如图所示,完成下列填空∵∠1=∠5(已知)∴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已知)∴a//b()∵∠5+=180°(已知)∴a//b()2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O,A,B,C四点的坐标分别为O(0,0),A(0,3),B(-3,3),C(-3,0).(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O,A,B,C四点;(2)依次连接OA,AB,BC,CO后,得到图形的形状是___________.21.已知是的整数部分,是的小数部分,求的平方根.二十二、解答题22.(1)若一圆的面积与这个正方形的面积都是,设圆的周长为,正方形的周长为,则______.(填“=”或“<”或“>”号)(2)如图,若正方形的面积为,李明同学想沿这块正方形边的方向裁出一块面积为的长方形纸片,使它的长和宽之比为3:2,他能裁出吗?请说明理由.二十三、解答题23.已知:直线AB∥CD,M,N分别在直线AB,CD上,H为平面内一点,连HM,HN.(1)如图1,延长HN至G,∠BMH和∠GND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E.求证:2∠MEN﹣∠MHN=180°;(2)如图2,∠BMH和∠HND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E.①请直接写出∠MEN与∠MHN的数量关系:;②作MP平分∠AMH,NQ∥MP交ME的延长线于点Q,若∠H=140°,求∠ENQ的度数.(可直接运用①中的结论)24.如图1,E点在上,..(1)求证:(2)如图2,平分,与的平分线交于H点,若比大,求的度数.(3)保持(2)中所求的的度数不变,如图3,平分平分,作,则的度数是否改变?若不变,请直接写出答案;若改变,请说明理由.25.在中,射线平分交于点,点在边上运动(不与点重合),过点作交于点.(1)如图1,点在线段上运动时,平分.①若,,则_____;若,则_____;②试探究与之间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点在线段上运动时,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与射线交于点.试探究与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6.已知,如图1,直线l2⊥l1,垂足为A,点B在A点下方,点C在射线AM上,点B、C不与点A重合,点D在直线11上,点A的右侧,过D作l3⊥l1,点E在直线l3上,点D的下方.(1)l2与l3的位置关系是;(2)如图1,若CE平分∠BCD,且∠BCD=70°,则∠CED=°,∠ADC=°;(3)如图2,若CD⊥BD于D,作∠BCD的角平分线,交BD于F,交AD于G.试说明:∠DGF=∠DFG;(4)如图3,若∠DBE=∠DEB,点C在射线AM上运动,∠BDC的角平分线交EB的延长线于点N,在点C的运动过程中,探索∠N:∠BCD的值是否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化,请直接写出比值.【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解析:B【分析】根据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以及对顶角的定义进行解答.【详解】解:A、∠1和∠2是同旁内角,故本选项错误;B、∠2和∠3是同旁内角,故本选项正确;C、∠1和∠4是同位角,故本选项错误;D、∠3和∠4是邻补角,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以及对顶角的定义.解答此类题确定三线八角是关键,可直接从截线入手.对平面几何中概念的理解,一定要紧扣概念中的关键词语,要做到对它们正确理解,对不同的几何语言的表达要注意理解它们所包含的意义.2.B【分析】根据平移的定义逐项分析判断即可.【详解】解:A、不能通过平移得到,故本选项错误;B、能通过平移得到,故本选项正确;C、不能通过平移得到,故本选项错误;D、不能通过平移得到,故解析:B【分析】根据平移的定义逐项分析判断即可.【详解】解:A、不能通过平移得到,故本选项错误;B、能通过平移得到,故本选项正确;C、不能通过平移得到,故本选项错误;D、不能通过平移得到,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平移,正确掌握平移的定义和性质是解题关键.3.D【分析】根据第三象限内点的坐标符号判断出a、b,再根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解答.【详解】解:∵点M(a,b)在第三象限,∴a<0,b<0,∴-a>0,那么点N(-a,b)所在的象限是:第四象限.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4.B【分析】利用直线和射线的定义、以及线段的性质和两点之间距离意义,分别分析得出答案.【详解】解:①连接两点的线段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故此选项错误.②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故此选项正确.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此选项正确.④线段的延长线是以B为端点延长出去的延长线部分,与射线不是同一条射线故此选项错误.综上,②③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和两点之间距离意义,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定义.5.D【分析】由题意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对四个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详解】解:A.,能证AD∥BC,故此选项错误;B.,不能证明,故此选项错误;C.,不能证明,故此选项错误;D.,能证明,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正确区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同位角、内错角及同旁内角.6.D【分析】根据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定义逐一进行判断即可.【详解】A.负数没有平方根,故A选项错误;B.9的平方根是±3,故B选项错误;C.9的立方根是,故C选项错误;D.9的算术平方根是3,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等知识,熟练掌握相关概念以及求解方法是解题的关键.7.B【分析】由∠B=∠EDF=90°,∠A=30°,∠F=45°,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出∠ACB=60°,∠DEF=45°,由EF∥BC,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出∠CEF的度数,结合∠CED=∠CEF-∠DEF,即可求出∠CED的度数,此题得解.【详解】解:∵∠B=90°,∠A=30°,∴∠ACB=60°.∵∠EDF=90°,∠F=45°,∴∠DEF=45°.∵EF∥BC,∴∠CEF=∠ACB=60°,∴∠CED=∠CEF-∠DEF=60°-45°=15°.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平行线的性质,牢记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8.B【分析】根据题意得:矩形的边长为4和2,物体乙是物体甲的速度的2倍,时间相同,∴物体甲与物体乙的路程比为1:2,可得到物体甲和物体乙第一次相遇点为(-1,1);第二次相遇点为(-1,-1);解析:B【分析】根据题意得:矩形的边长为4和2,物体乙是物体甲的速度的2倍,时间相同,∴物体甲与物体乙的路程比为1:2,可得到物体甲和物体乙第一次相遇点为(-1,1);第二次相遇点为(-1,-1);第三次相遇点为(2,0);由此得出规律,即可求解.【详解】根据题意得:矩形的边长为4和2,物体乙是物体甲的速度的2倍,时间相同,∴物体甲与物体乙的路程比为1:2,由题意知:第一次相遇物体甲与物体乙运动的路程和为,物体甲运动的路程为,物体乙运动的路程为,此时在BC边相遇,即第一次相遇点为(-1,1);第二次相遇物体甲与物体乙运动的路程和为,物体甲运动的路程为,物体乙运动的路程为,在DE边相遇,即第二次相遇点为(-1,-1);第三次相遇物体甲与物体乙运动的路程和为,物体甲运动的路程为,物体乙运动的路程为,在A点相遇,即第三次相遇点为(2,0);此时甲乙回到原出发点,则每相遇三次,两点回到出发点,∵,故两个物体运动后的第2021次相遇地点的是:第二次相遇地点,即点(-1,-1)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变化规律,以及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通过计算发现规律就可以解决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找出规律每相遇三次,甲乙两物体同时回到原点.二、填空题9.3【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解答即可.【详解】解:,0.09的算术平方根是0.3.故答案为:0.3.【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解题的关键是化简后再求算术平方根.解析:3【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解答即可.【详解】解:,0.09的算术平方根是0.3.故答案为:0.3.【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解题的关键是化简后再求算术平方根.10.【分析】直接利用关于y轴对称点的性质得出P点坐标,再利用关于原点对称点的性质得出答案.【详解】解:∵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点,则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关于y轴对称点的性质得出P点坐标,再利用关于原点对称点的性质得出答案.【详解】解:∵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点,则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求法、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求法,牢记相关性质是解题关键.11.115°【详解】因为∠A=50°,∴∠ABC+∠ACB=180°−∠A=180°−50°=130°,∵BE、CF分别为∠ABC与∠ACB的角平分线,∴∠OBC=∠ABC,∠OCB=∠ACB解析:115°【详解】因为∠A=50°,∴∠ABC+∠ACB=180°−∠A=180°−50°=130°,∵BE、CF分别为∠ABC与∠ACB的角平分线,∴∠OBC=∠ABC,∠OCB=∠ACB,∴∠OBC+∠OCB=(∠ABC+∠ACB)=×130°=65°,在△OBC中,∠BOC=180°−(∠OBC+∠OCB)=180°−65°=115°12.40【分析】过作平行于,由与平行,得到与平行,利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得到,,即可确定出的度数.【详解】解:如图:过作平行于,,,,,即,.故答案为:40.【解析:40【分析】过作平行于,由与平行,得到与平行,利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得到,,即可确定出的度数.【详解】解:如图:过作平行于,,,,,即,.故答案为:40.【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13.55°【分析】依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折叠的性质,即可得到∠2的度数.【详解】解:如图所示,∵∠1=70°,∴∠3+∠4=180°-∠1=110°,又∵折叠,∴∠3=∠4=55°,解析:55°【分析】依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折叠的性质,即可得到∠2的度数.【详解】解:如图所示,∵∠1=70°,∴∠3+∠4=180°-∠1=110°,又∵折叠,∴∠3=∠4=55°,∵ABDE,∴∠2=∠3=55°,故答案为:5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题时注意: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14.或.【分析】根据新定义规定的式子将数值代入再计算即可;先根据新定义的式子将数值代入分情况讨论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4※(-2)=;(-1)※1=[(-1)※1]※m=解析:或.【分析】根据新定义规定的式子将数值代入再计算即可;先根据新定义的式子将数值代入分情况讨论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4※(-2)=;(-1)※1=[(-1)※1]※m=2※m=36当时,原式可化为解得:;当时,原式可化为:解得:;综上所述,m的值为:或;故答案为:16;或.【点睛】本题考查了新定义的运算,读懂新定义的式子,将值正确代入是解题的关键.15.【分析】根据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等于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点P(m+3,m﹣2)在x轴上,∴m﹣2=0,解得m=2.故答案为:2.【点睛】此题考查点的坐标,熟记x轴上的点的纵解析:【分析】根据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等于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点P(m+3,m﹣2)在x轴上,∴m﹣2=0,解得m=2.故答案为:2.【点睛】此题考查点的坐标,熟记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等于0是解题的关键.16.(1346.5,).【分析】观察图形可知,3个点一个循环,每个循环向右移动2个单位,依此可求顶点A2021的坐标.【详解】解:是等边三角形,边长为1,,,,…观察图形可知,3个点一个循解析:(1346.5,).【分析】观察图形可知,3个点一个循环,每个循环向右移动2个单位,依此可求顶点A2021的坐标.【详解】解:是等边三角形,边长为1,,,,…观察图形可知,3个点一个循环,每个循环向右移动2个单位2021÷3=673…1,673×2=1346,故顶点A2021的坐标是(1346.5,).故答案为:(1346.5,).【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的规律,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找到规律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7.(1)或(2)【分析】(1)由平方根的定义可得答案,(2)先化简二次根式,求解立方根与绝对值,再合并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1),是的平方根,或(2)【点睛解析:(1)或(2)【分析】(1)由平方根的定义可得答案,(2)先化简二次根式,求解立方根与绝对值,再合并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1),是的平方根,或(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方根的定义,实数的运算,求解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绝对值的化简,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8.(1);(2).【分析】(1)先将原式变形为形式,再利用平方根的定义开平方求出答案;(2)把先看作一个整体,将原式变形为形式,再利用立方根的定义开立方求出答案.【详解】解:(1),,,解析:(1);(2).【分析】(1)先将原式变形为形式,再利用平方根的定义开平方求出答案;(2)把先看作一个整体,将原式变形为形式,再利用立方根的定义开立方求出答案.【详解】解:(1),,,;(2),,,解得:.【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方根以及立方根的定义,正确把握相关定义解方程是解题关键.19.b,∠5,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分析】准确的找出“三线八角”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然后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进行求解.【详解】解:∵∠1=∠5,(已解析:b,∠5,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分析】准确的找出“三线八角”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然后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进行求解.【详解】解:∵∠1=∠5,(已知)∴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5,(已知)∴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5+∠4=180°,(已知)∴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故答案是:b,∠5,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正确识别“三线八角”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正确答题的关键.20.(1)见解析;(2)正方形【分析】(1)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找出各点的位置即可;(2)观察图形可知四边形ABCO是正方形.【详解】解:(1)如图.(2)四边形ABCO是正方形.【点睛】解析:(1)见解析;(2)正方形【分析】(1)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找出各点的位置即可;(2)观察图形可知四边形ABCO是正方形.【详解】解:(1)如图.(2)四边形ABCO是正方形.【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性质,能够准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找出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21.【分析】先进行估算的范围,确定a,b的值,再代入代数式即可解答.【详解】解:∵,∴的整数部分为2,小数部分为,且.∴的整数部分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解析:【分析】先进行估算的范围,确定a,b的值,再代入代数式即可解答.【详解】解:∵,∴的整数部分为2,小数部分为,且.∴的整数部分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估算的范围.二十二、解答题22.(1)<;(2)不能,理由见解析【分析】(1)分别根据圆的面积和正方形的面积得出其半径或边长,再分别求得其周长,根据实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可得答案;(2)设裁出的长方形的长为,宽为,由题意得关于解析:(1)<;(2)不能,理由见解析【分析】(1)分别根据圆的面积和正方形的面积得出其半径或边长,再分别求得其周长,根据实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可得答案;(2)设裁出的长方形的长为,宽为,由题意得关于的方程,解得的值,从而可得长方形的长和宽,将其与正方形的边长比较,可得答案.【详解】解:(1)圆的面积与正方形的面积都是,圆的半径为,正方形的边长为,,,,,.(2)不能裁出长和宽之比为的长方形,理由如下:设裁出的长方形的长为,宽为,由题意得:,解得或(不合题意,舍去),长为,宽为,正方形的面积为,正方形的边长为,,不能裁出长和宽之比为的长方形.【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在正方形和圆的面积及周长计算中的简单应用,熟练掌握相关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二十三、解答题23.(1)见解析;(2)①2∠MEN+∠MHN=360°;②20°【分析】(1)过点E作EP∥AB交MH于点Q,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性质、邻补角和为180°,角与角之间的基本运算、等量代换等即解析:(1)见解析;(2)①2∠MEN+∠MHN=360°;②20°【分析】(1)过点E作EP∥AB交MH于点Q,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性质、邻补角和为180°,角与角之间的基本运算、等量代换等即可得证.(2)①过点H作GI∥AB,利用(1)中结论2∠MEN﹣∠MHN=180°,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性质、邻补角和为180°,角与角之间的基本运算、等量代换等得出∠AMH+∠HNC=360°﹣(∠BMH+∠HND),进而用等量代换得出2∠MEN+∠MHN=360°.②过点H作HT∥MP,由①的结论得2∠MEN+∠MHN=360°,∠H=140°,∠MEN=110°.利用平行线性质得∠ENQ+∠ENH+∠NHT=180°,由角平分线性质及邻补角可得∠ENQ+∠ENH+140°﹣(180°﹣∠BMH)=180°.继续使用等量代换可得∠ENQ度数.【详解】解:(1)证明:过点E作EP∥AB交MH于点Q.如答图1∵EP∥AB且ME平分∠BMH,∴∠MEQ=∠BME=∠BMH.∵EP∥AB,AB∥CD,∴EP∥CD,又NE平分∠GND,∴∠QEN=∠DNE=∠GN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MEN=∠MEQ+∠QEN=∠BMH+∠GND=(∠BMH+∠GND).∴2∠MEN=∠BMH+∠GND.∵∠GND+∠DNH=180°,∠DNH+∠MHN=∠MON=∠BMH.∴∠DHN=∠BMH﹣∠MHN.∴∠GND+∠BMH﹣∠MHN=180°,即2∠MEN﹣∠MHN=180°.(2)①:过点H作GI∥AB.如答图2由(1)可得∠MEN=(∠BMH+∠HND),由图可知∠MHN=∠MHI+∠NHI,∵GI∥AB,∴∠AMH=∠MHI=180°﹣∠BMH,∵GI∥AB,AB∥CD,∴GI∥CD.∴∠HNC=∠NHI=180°﹣∠HND.∴∠AMH+∠HNC=180°﹣∠BMH+180°﹣∠HND=360°﹣(∠BMH+∠HND).又∵∠AMH+∠HNC=∠MHI+∠NHI=∠MHN,∴∠BMH+∠HND=360°﹣∠MHN.即2∠MEN+∠MHN=360°.故答案为:2∠MEN+∠MHN=360°.②:由①的结论得2∠MEN+∠MHN=360°,∵∠H=∠MHN=140°,∴2∠MEN=360°﹣140°=220°.∴∠MEN=110°.过点H作HT∥MP.如答图2∵MP∥NQ,∴HT∥NQ.∴∠ENQ+∠ENH+∠NHT=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MP平分∠AMH,∴∠PMH=∠AMH=(180°﹣∠BMH).∵∠NHT=∠MHN﹣∠MHT=140°﹣∠PMH.∴∠ENQ+∠ENH+140°﹣(180°﹣∠BMH)=180°.∵∠ENH=∠HND.∴∠ENQ+∠HND+140°﹣90°+∠BMH=180°.∴∠ENQ+(HND+∠BMH)=130°.∴∠ENQ+∠MEN=130°.∴∠ENQ=130°﹣110°=2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邻补角,等量代换,角之间的数量关系运算,辅助线的作法,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综合性较强.24.(1)见解析;(2)100°;(3)不变,40°【分析】(1)如图1,延长交于点,根据,,可得,所以,可得,又,进而可得结论;(2)如图2,作,,根据,可得,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角之间的关系,再解析:(1)见解析;(2)100°;(3)不变,40°【分析】(1)如图1,延长交于点,根据,,可得,所以,可得,又,进而可得结论;(2)如图2,作,,根据,可得,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角之间的关系,再根据比大,列出等式即可求的度数;(3)如图3,过点作,设直线和直线相交于点,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定义可求的度数.【详解】解:(1)证明:如图1,延长交于点,,,,,,,,;(2)如图2,作,,,,,,平分,,,,,,,平分,,,,,设,,比大,,解得的度数为;(3)的度数不变,理由如下:如图3,过点作,设直线和直线相交于点,平分,平分,,,,,,,,,由(2)可知:,,,,,,.【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25.(1)①115°,110°;②,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①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CAG=∠BAC=50°;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DG=∠C=30°,∠FMD=解析:(1)①115°,110°;②,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①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CAG=∠BAC=50°;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DG=∠C=30°,∠FMD=∠GAC=50°;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得∠AFD的度数即可;已知AG平分∠BAC,DF平分∠EDB,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CAG=∠BAC,∠FDM=∠EDG;由DE//A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DG=∠C,∠FMD=∠GAC;即可得∠FDM+∠FMD=∠EDG+∠GAC=∠C+∠BAC=(∠BAC+∠C)=×140°=70°;再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得∠AFD=110°;②∠AFD=90°+∠B,已知AG平分∠BAC,DF平分∠EDB,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CAG=∠BAC,∠FDM=∠EDG;由DE//A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DG=∠C,∠FMD=∠GAC;由此可得∠FDM+∠FMD=∠EDG+∠GAC=∠C+∠BAC=(∠BAC+∠C)=×(180°-∠B)=90°-∠B;再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AFD=90°+∠B;(2)∠AFD=90°-∠B,已知AG平分∠BAC,DF平分∠EDB,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CAG=∠BAC,∠NDE=∠EDB,即可得∠FDM=∠NDE=∠EDB;由DE//A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DB=∠C,∠FMD=∠GAC;即可得到∠FDM=∠NDE=∠C,所以∠FDM+∠FMD=∠C+∠BAC=(∠BAC+∠C)=×(180°-∠B)=90°-∠B;再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AFD=∠FDM+∠FMD=90°-∠B.【详解】(1)①∵AG平分∠BAC,∠BAC=100°,∴∠CAG=∠BAC=50°;∵,∠C=30°,∴∠EDG=∠C=30°,∠FMD=∠GAC=50°;∵DF平分∠EDB,∴∠FDM=∠EDG=15°;∴∠AFD=180°-∠FMD-∠FDM=180°-50°-15°=115°;∵∠B=40°,∴∠BAC+∠C=180°-∠B=140°;∵AG平分∠BAC,DF平分∠EDB,∴∠CAG=∠BAC,∠FDM=∠EDG,∵DE//AC,∴∠EDG=∠C,∠FMD=∠GAC;∴∠FDM+∠FMD=∠EDG+∠GAC=∠C+∠BAC=(∠BAC+∠C)=×140°=70°;∴∠AFD=180°-(∠FDM+∠FMD)=180°-70°=110°;故答案为115°,110°;②∠AFD=90°+∠B,理由如下:∵AG平分∠BAC,DF平分∠ED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