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登泰山记》第二课时+高一语文上学期同步备课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1页
【高中语文】《登泰山记》第二课时+高一语文上学期同步备课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2页
【高中语文】《登泰山记》第二课时+高一语文上学期同步备课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3页
【高中语文】《登泰山记》第二课时+高一语文上学期同步备课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4页
【高中语文】《登泰山记》第二课时+高一语文上学期同步备课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泰山记作者:姚鼐

本文题为《登泰山记》,自然重点写“登泰山”,可为何记述登泰山的过程不是从泰山脚下,而是从京师出发开始写?对京师到泰安过程的描述,是何用意?①“乘”“历”“穿”“越”“至”五个动词,把作者从京师去泰安的季节、路程交代得清清楚楚。②一连串的动词的背后,表现旅途之遥远和艰难,意志之坚定,内心之急切。既然选择了诗和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讨论:作者描写山顶上的景色时,描写了几幅图景?运用了什么手法?苍山负雪图泰山夕照图半山居雾图“苍山负雪”可否换成“苍山覆雪”?“明烛天南”可否换成“明照天南”“半山居雾”能否换成“半山有雾”呢,为什么?苍山负雪明烛天南①“负”VS“覆”。负”字以动写静,显出雪的厚度,又以拟人手法,使雪山奕奕传神。②“烛”VS“照”。“烛”字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雪光的亮度,写出日光和雪光相映的奇景。半山居雾③“居”VS“有”。“居雾”以动写静,写出雾的轻,呈停聚不动的状态。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chūpú数十立者,山也。戊申日正是十二月的最后一天,五更时,我和朱孝纯坐在日观亭上,等着看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迷漫,渐渐地看到云中几十个小白点像摴蒱一样立在那里,都是远山。1.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五鼓:五更。2.漫:弥漫。3.稍:逐渐。4.摴蒱:一种掷具,长形末端尖锐,立起来像山峰。定语后置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jiàng皓驳色,而皆若偻。天边云彩上有一线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太阳升起来了,纯正的红色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那就是东海。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红白色杂,又都像弯腰曲背的样子。1.极天:天边。采:同“彩”。2.丹:朱砂。3.承:托着。4.或:有的人5.得日或否: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6.绛:大红;皓:白;驳:杂。7.偻:脊背弯曲的样子。

描写泰山顶上的日出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物变化的?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待日出——日将出——日正出——日出后,展现出一幅泰山日出迅速变化的图画。

运用哪些修辞手法?“白若摴蒱”、“正赤如丹”用比喻写色彩;“而皆若偻”以拟人手法,烘托出日观峰凌驾于群峰之上的雄伟气势。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庙。皇帝的行宫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天看见途中路两旁刻写的石碑,是从唐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磨灭不清了。至于偏僻不在路边的石碑,都没来得及去看。1.是日:这一天2.漫失:模糊或缺失。3.当道:在路边。4.不及:赶不上第四段写了哪些人文景观?有什么作用?表现泰山的古老风貌和悠久的历史,突出其作为文化宝库的作用。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道中石刻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整、方正的,很少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到处是冰雪,没有瀑布溪水,也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到日观峰几里以内没有什么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苍:深青色。平方:古今异义。古:平整方正。今:数学名词。圜:同“圆”。罅:石缝。从第五段中找出泰山“三多三少三无”的自然景观。“三多”:多石、多平方、多松;“三少”:少土、少圜、少杂树;“三无”:无瀑水、无鸟兽、无树紧扣时令特点,写出了泰山有别于其他山脉的特征段落小结第1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为后文作铺垫)。第2段:记登山经过。(历经艰辛,意志坚定)。第3段:重点描写泰山日出的动人景象。(激动喜悦)第4段: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心有遗憾)第5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决意弃官)思考1姚鼐的《登泰山记》将“义理、考据、词章”融会于一体,成功地实践了他的文学主张。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①行文以时间和游踪为序而展开,依次记述了作者的登山经过、所览风景以及泰山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逻辑严谨,这是姚鼐“义理”的创作思想。②“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引用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中的“又合环水,水出泰山南溪”作注解,这体现了他“考据”的创作思想。③在“观日出”的描写中,采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瞬时变幻日出的景象描写得十分壮观,使人如身临其境,达到了极高的艺术高度。且文辞清丽,给人如诗如画的感觉。思考2本文仅仅是一篇普通的游记散文吗?一奇乾隆三十九年(1774),姚鼐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颍)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既是养亲,本该快马加鞭回城,作者却选择在除夕这个极其重要的日子登顶泰山,是否矛盾?幼嗜学,伯父姚范授以经文,又从刘大櫆,学习古文。20岁考中举人30岁第六次应礼部试,中进士,1773年,清廷开四库全书馆,因学识渊博被破格举荐入馆担任纂修官。(41岁)1774年,《四库全书》初编成,44岁借病辞官。卷入漩涡姚鼐误入和珅纪晓岚政治斗争,他又想到《四库全书》中有的史料改得面目全非,恐遭后人斥骂,所以就提出了以疾告退。由于姚鼐知道《四库全书》内容太多,为了防止《四库全书》修改内幕外泄,不能立刻把他放回,乾隆采取了怀柔政策,以让姚鼐养病为由,把他留在京师,还加四品官衔外加二级,直到十二月才允许姚鼐南归。全新人生除夕是除旧布新,既是旧年之收尾,也是新年之开始,选择除夕前后登泰山、赏日出,于作者来说,正预示着全新生命旅程的开启。其后生平经历正是如此。据史书记载,姚鼐此次辞官后再也没有出仕为官,而是以教书授徒为业,专心研究古文创作,终成一代古文大家。二奇哪怕养亲为名是假,登顶泰山为真,但为何他在风雪恶劣天气下登山?豪情壮志大风雪后,泰山才有“苍山负雪,明烛天南”雄奇之景。“大风扬积雪击面”的孤寒之境下,姚鼐独与友人共赏泰山红日生,这份卓然傲然的情怀足令人感佩,而穿过风雪登上泰山之巅的姚鼐油然心生一种视群山“若樗蒱”的壮志豪情。三奇为何不走寻常路?无畏艰险文中说“古时登山,循东谷入”,但姚鼐从中谷入,再由西谷至其巅峰。他选择的登山旅途实则比前者艰难数倍。东谷是众人常走之路,无论地形地貌,登山者都已熟悉便行;而从中谷到西谷则较为罕僻,“世皆谓之天门”,足见其险峻。但他仍然选择此路,不正是为了体验不同寻常的登山之旅,欣赏那奇雄壮丽的泰山之景?反过来说,选择险僻的登山之路,正显见登山者无畏艰险的阔大心胸。总结如果说《赤壁赋》表现的是苏东坡的精神突围,那么《登泰山记》则展现了姚鼐精神救赎的历程。全文虽只写泰山之景,无一字提情,但在字里行间我们却能读出一个文人离开京城、决意放弃仕途转向归隐治学的勇敢与坚定。教师寄语登顶观日情满山,意溢岱宗志决然文言知识1.通假释义:1,须臾成五采2,多平方,少圜“圜”同“圆”,圆形“采”同“彩”,色彩文言知识2.古今异义。横至于泰安古义:动词“至”和介词“于”连用,到,到达。今义:介词,表示另提一事。文言知识3一词多义其阴,济水东流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阴相与谋

阴(名词,山的北面,水的南面)(名词,阴天)(副词,暗中,暗地里)文言知识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