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2023级高考一轮复习纲要下
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雅尔塔体系:二战后期,反法西斯联盟的三巨头(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在德黑兰、雅尔塔等地方举行了国际会议。这些国际会议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即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两极世界格局的框架。一、冷战与两极格局1.冷战的含义: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发起者)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特点)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2.冷战的原因(2022·江苏高考·16)下表反映的是1959年美苏两国依据文化交流协议,举办国家展览的情况。这表明()A.美国的物质文化更具吸引力B.美苏借助文化交流渗透冷战C.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D.苏联的重工业实力远超美国展览国展览地点主要展品美国莫斯科食品、服装、体育用品、书籍、音响设备苏联纽约喷气式飞机、拖拉机、汽车、水力发电装置问题一:美苏在二战时是什么关系?二战宣传漫画《绞死希特勒》问题二:美苏为什么会反目为仇?反法西斯同盟盟友根本原因:国家利益美国最大利益是领导世界,全球扩张p111【史料阅读】
罗斯福的话反映了美国什么样的战略意图?
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身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不应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
——《罗斯福在美国外交政策协会发表关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说》1944年p111【学思之窗】
材料表明了苏联战后的什么意图?
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因为苏维埃国家一些极为重要的战略问题都与波兰有关……波兰问题对苏维埃国家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斯大林1945年在雅尔塔会议上的讲话美国确立全球扩张战略,希望称霸世界(全球扩张的国家大战略)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的影响力(保障国家安全的大战略)美国全球扩张战略和苏联保障国家安全战略之间发生激烈碰撞在1945年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指出,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波兰问题对苏维埃国家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这反映出当时(
)A.波兰是美、苏两国争夺的焦点 B.美苏两极格局已经正式形成C.苏联西部边界面临严重安全问题 D.苏联努力扩大在东欧的影响D纲要下P109:(学思之窗)斯大林为什么这么说?历史上苏联几次受外敌入侵,皆取道波兰,如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1941年希特勒实施巴巴罗萨计划突袭苏联等,西部安全对苏联至关重要。据图比较二战前后,波兰领土的变化?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影响?波兰东部领土并入苏联,引起美国的不满,加速两极格局的形成。苏联扩大东欧影响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全球扩张美国要当世界领袖资本主义国家苏联保障国家安全美苏冷战的背景①.消灭共同敌人后,战时同盟基础不复存在;
(直接原因)②.战后美苏实力增强,美国全球扩张战略和苏联发生激烈碰撞;③.美苏两国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根本原因)(2)冷战的原因“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亚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我们要考虑的是……尽速在一切国家为自由和民主创造条件的问题。
——1946年3月,丘吉尔演说“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1947年3月,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1946.2.21乔治·凯南“长电报”1955.5华约成立1947.3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冷战开始的标志)1946.9.27诺维科夫“长报告”1947.9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9.5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123456781949.1经互会成立1949.4北约成立美苏···1948.3马歇尔计划1949.10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冷战是美国率先发起,苏联予以反击,美苏双向互动的结果。910(3)冷战的表现归纳概括:完成美苏冷战措施表格冷战措施美国苏联政治经济军事1947.9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9.1经互会1955.5华约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947.3杜鲁门主义1947.6马歇尔计划1949.4北约冷战开始于政治割裂两大经济体系两极格局正式形成(3)冷战的表现地缘政治联邦德国民主德国标志冷战开始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加速了大英帝国的解体过程,到1947年初,英国已经陆续从亚洲撒离,从希腊的撒退也不可逆转。由于希腊和土耳其在战略上的重要性,英国希望美国来填补政这一“地缘政治真空”地区。1947年2月21日,英国政府向美国提交照会,大意是英国到3月31日便无力再对希腊和土耳其提供援助,希望美国从4月1日开始把这个负担接过去。美国立刻意识到,这是英国拱手将“世界领导权”交给美国,是美国实现自己战略目标的极好机会,美国应该当仁不让地把这个任务接过来。杜鲁门主义政治上材料二: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要求美国援助“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世界已分为“自由制度”和“极权政治”两个阵营。并公开宣称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杜鲁门国会咨文目的:抑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内容:从“孤立主义”到“全球扩张”;以“两极思维”看待世界影响:标志这冷战的开始
二战后西欧经济面临崩溃,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工人运动此起彼伏。这种状况使美国政府意识到,“共产主义是在贫困和不满的土壤里蔓延和滋长的”,为了“遏制”苏联全球扩张主义,防止西欧“变质”,无论如何也要稳定欧洲、复兴欧洲。于是美国政府出台了援助西欧的“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目的:复兴欧洲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以经济手段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达到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扩张,实现称霸世界战略。思考: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什么?经济上:马歇尔计划(1947.6提出,1948.2实施-1952结束)①“不对称”的: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②“不完全”的: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3)结合图片分析两极格局的特点4.两极格局的形成(1)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2)形成标志:1955年,“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大军事阵营的形成,也标志着两级格局的形成。(2023·全国甲卷·35)1952年,美国对菲律宾启动了蔬菜种子项目,次年升级为“民主种子”项目。该项目将募集或低价购买的蔬菜种子在菲律宾农村分发并给予种植指导,同时将西方观念传播给受助的菲律宾民众。美国“民主种子”项目的实施()A.反映两极格局形成后美苏对抗的升级B.旨在促进菲律宾经济发展与观念变革C.推动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独立与解放D.凸显了对第三世界地区的宣传与争夺D
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
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也有激烈的冷战对抗。美国处于优势;通过谈判解决危机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两极对峙的总体特征:②对抗:发生了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第二次柏林危机(1961年)危险信号北约成员国全面戒备,美国1627枚核弹准备就绪;驻守古巴的苏联军队加紧战备,苏联核导弹处于待发射状态。恐怖时刻联合国秘书长致信美苏,争取和平解决。赫鲁晓夫致信:如美国作出不入侵古巴的保证,并从土耳其和意大利撤出导弹,苏联就撤走导弹。肯尼迪回信:如苏联迅速撤出它在古巴的导弹,美国就不入侵古巴,但对赫鲁晓夫要美国从意大利、土耳其撤走导弹的要求不予理睬。危机解除肯尼迪最终回复:苏联立即作出答复,否则美国就不得不采取军事行动。苏联回信:接受美国的要求。古巴导弹危机西方阵营的分化欧洲共同体日本的腾飞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中苏关系破裂东欧反对苏联的控制中国“两弹一星”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1961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第三世界的登上国际政治舞台亚非拉国家不结盟运动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多极并起冲击
两极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尼克松这段讲话的背景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滞涨”,各国经济实力发展,国家结构力量对比变动结合所学概述尼克松提到的五大力量发展概况❶美国为首西方阵营逐渐分化❷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❸西欧成立欧洲共同体❹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力量❺日本经济起飞,谋求“政治大国”还缺少了哪一力量?1955年的万隆会议及由此诞生的体现和平共处原则的“万隆精神”,为不结盟运动的形成打下了基础(2022·山东高考·15)1967年,法国学者塞尔旺—施赖贝尔在其著作中宣称,如果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国家不迅速采取行动以重新确立对欧洲经济和社会的控制,欧洲也许会繁荣昌盛,但将在历史上第一次被更为发达的文明所摧垮并受它统治。该著作出版后在欧洲很快成为畅销书。这反映出欧洲社会()A.对美国发展模式的否定B.对战后世界秩序的不满C.对面临挑战和未来发展的担忧D.对苏联威胁下欧洲联合的反思(1)美苏敌对(1979---1985年)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再次加强对苏联遏制,同时大搞军备竞赛,提出并着手实施“战略防御计划”,企图拖垮苏联。星球大战计划1、美苏关系的变化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美国战略防御计划,又称“星球大战”计划。20世纪80年代初里根政府提出并开始实施的以空间定向能和动能武器技术为主的长远研究计划,是一种使核武器失效的反弹道导弹多层综合战略防御系统。1983年3月23日晚,美国总统里根在电视演说中首次提出。1984年,美国国防部建立战略防御计划局,全面负责此项计划的实施。1985年何时?苏联此时的战略收缩说明了什么?美苏争锋苏联处于劣势①对话: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②裁军:1987年,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1991年,两国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③苏联战略收缩: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宣布不再干涉东欧事务,同意两徳统一。(2020·山东·15)1969年美国出台了新的《出口管制法》,不再使用“共产党国家”与“非共产党国家”这一概念和划分方法,代之以“鼓励与美国有外交关系或贸易关系的国家进行贸易”,并要求商业部修订管制清单。这一调整主要是由于美国()A.同苏联关系缓和B.与西欧竞争加剧C.陷入侵越战争泥潭D.国家实力相对衰弱D纲要下P122: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过程1990年立陶宛率先独立→俄罗斯独立宣言,其他加盟共和国效仿→八一九政变失败,未能阻止苏联分裂→1991年《阿拉木图宣言》签署,标志苏联解体影响: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随之结束,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当今世界格局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目前是“一超多强”。
美苏争霸结束了,美俄关系依然紧张;冷战结束了,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国际格局的演变
材料二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是影响20世纪国际格局演变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因素,这些事件无不集中反映了大国与大国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这一历史时段的国际格局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
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试以“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为主题,叙述这一演变的过程。“一战”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二战”,欧洲世界中心地位结束;冷战的发生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两极格局;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发展趋势;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演变过程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根据所学归纳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的具体表现?国家的宏观调控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社会结构的新变化“福利国家”建立社会运动发展思考1:请从不同角度,分析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调整的原因?如何调整?经济危机时的美国人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社会主义的冲击与影响二战后的欧洲废墟经济危机暴露自由放任的弊端1.背景五年计划时期苏联的繁荣材料2: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经济达到辉煌的顶峰。当时,无论英、法等战胜国,还是德、日等战败国,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对美国都处于依附地位,美国在实力上处于压倒性优势地位。——朱文辉《改变世界——解读美国新经济》材料1:由于没有制度性的协调平台,各国以邻为壑的危机对策不仅大大加深了危机,而且也成为导致新的世界大战的重要因素。——章百家《对20世纪战争与和平的思考》缺乏协调机制造成国际经济秩序混乱战后美国崛起和欧洲衰落形成对比国家宏观调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自由放任国际协调以邻为壑一、国家的宏观调控(1)国内——国家干预经济2.措施:材料一:美国联邦政府在战后对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进行大量的投资。比如美国政府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至1970年共计175亿美元;对宇航工业的投资,从60年代末起每年投入50多亿美元。材料二:为了引导经济发展,日本政府积极制定了一系列经济计划,如1955年的《经济自立五年计划》、1957年的《新长期经济计划》和1960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等,引导全社会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有效的推动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A.加大政府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B.制订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C.利用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信贷利率税收)特点: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基本确立了市场与国家干预相结合的混合机制国家调控经济的能力加强思考3:请从数据分析宏观调控的影响?以英国为例,撒切尔政府如何调整这一政策?①积极:战后50-70年代初经济增长,进入“黄金时期”。材料:撒切尔政府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让市场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朱汉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②消极:70年代,出现“滞胀”现象。政策再调整: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2023·广东高考·16)针对下图
所示问题,西方主要国家采取的措施是()A.适当减少对经济的干预B.巩固布雷顿森林体系C.缓和与苏联的关系D.恢复自由放任政策西方七国消费品价格增长率和失业率(2019·全国Ⅲ卷高考·35)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
)A.加剧了经济恶化B.实现了物价下降C.推动了通货紧缩D.放弃了经济自由A自由主义重商主义新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16—18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主张扩大贸易顺差,从他国获取金银。18—20世纪30年代,取自亚当.斯密《国富论》。减少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完全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20世纪30年代—70年代,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扩大政府开支、调节社会生产等。中间路线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缩减福利开支
拓展提升: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原始积累形成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1947年1945年1945年思考4:请给以下国际组织分类,结合【历史纵横】分析它们的共同特点?建立:1945年宗旨: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解决贫困和发展问题(救贫组织)建立:1945年宗旨:稳定国际汇兑,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平衡(救急组织)建立:1947年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建立:1995年宗旨: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公平贸易原则,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世界货币体系世界贸易体系以美元为中心,以美国为主导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②大国协商,市场干预,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①确立美国的主导地位思考5: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有何作用?2.措施——从国际看一个中心,两大体系,三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③世界经济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推动经济发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概况1945年成立,总部设在华盛顿宗旨稳定国际汇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收支不平衡
(救急)提供长期贷款,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救穷)运行机制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帮助维持黄金与美元基本固定的汇率;1976年被浮动汇率所取代资金来源主要来源于成员国的认缴,美国因认缴资金最多而获得最大投票权作用协调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贷款主要用于稳定国际汇兑,保证各国汇率的稳定;而世界银行提供的贷款主要是用于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是短期贷款,是一个调节机构;而世界银行提供的是长期贷款,是一个发展机构(贷款主要投向基础设施、能源开发、农业、文教等)。③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促进自由贸易,解决国际贸易纠纷。前者没有法律约束性的强制手段,仅为临时性多边贸易协定,后者体现了世界贸易的体系化和制度化,决议对成员国有约束性。上述国际组织的职能选2第9课纲要下P135:1995年GATT与WTO共存一年,1996年GATT不在存在。左侧图标发布于哪一年?与哪一事件有关?2011年发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0周年纪念选2P16纲下P135国际金本位制(1816——1929经济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1971)(1976——)牙买加体系标志: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标志: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以美元为中心,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等同于黄金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标志:1976年IMF在牙买加首都通过协议,采用浮动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21世纪IMF的货币篮子中,五国货币成为国际贸易结算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思考4:为什么经过宏观调控之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仍旧周期性爆发?3.实质调整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国家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是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只能触及统治的手段和方法,不能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属性、基本矛盾和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的根本目标。(2020·海南高考·18)1950年以后的20年里,大多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持续的高增长率使经济定期波动的特点大为改观。西欧在1952年和1958年出现两次衰退,但每次衰退的程度都很轻,衰退后都继之以更高的增长率。这主要得益于()A.“自由放任”政策推行B.“福利国家”的规模缩小C.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D.“新经济”增长模式出现C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普朗克的量子理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思考:二战后的科技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原子能开发利用空间技术海洋技术②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①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1.带来生产力的巨大飞跃选2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史料阅读】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现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可以说,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2015年12月16日)思考1:结合材料,概括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有哪些表现?2.改变生产方式与社会生活3.文化生活出现新的模式4.促进人类视野的新变化(1)经济方面①生产力: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②劳作方式: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社会生产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利润增长依赖技术革新。粗放型方式与集约型方式的对比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机械手、机器人等自动化装置应用于生产③企业管理方式:以市场为导向、重视创新意识和发挥技术优势、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步发展。(2)社会方面①人类文化生活:A、方便沟通:了解社会动态,沟通更加方便。B、丰富生活:各种应用程序的开发,丰富了文化生活,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全媒体发展,汇集信息,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不同视角思考4:现代科学技术进步使人类的视野产生新的变化?1.带来生产力的巨大飞跃2.改变生产方式与社会生活3.文化生活出现新的模式4.促进人类视野的新变化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地球成为“地球村”。网络的普及促进信息交流,大大丰富人类的知识,推动社会进步。大大提高人类的实践能力,人们要学会转变思维,进行多学科、多门类协同合作、以系统性、整体性方式认识问题。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现代技术应用--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1、食物生产的现代化:1930年美国培育出玉米新品种;1941年墨西哥培育出小麦新品种;20世纪60年代菲律宾培育出杂交水稻;2014年袁隆平杂交水稻亩产突破1000公斤。2、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1950年代,美国使用机械通风储量技术;1970年代,中国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21世纪以来,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广泛应用。3、消除饥饿与食物安全:①世界:1945年成立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制定粮食安全行动计划;②中国:1996年颁布《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粮食自给的方针;制定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2023·06浙江高考·14)历史上的技术变革层出不穷,人类社会生活也因此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下列项中,关于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生活变化的对应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铁犁耕作技术——从迁徙过渡到定居B.钢筋混凝土技术——创造了城市新的夜生活方式C.杂交育种新技术——一年四季都能买到生鲜食品D.移动通信技术——与外界沟通更加便捷(2023·01浙江高考·17)观察下图,解读正确的有()①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下降②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③美国大量劳动力从生产线上退下来缘于它最先建立“福利国家”④两国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得益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023·湖南高考·16)对下图的合理解释是()A.机械投入减少反映农业集约化程度降低B.农业技术变迁呈现出节约劳动力的倾向C.化学品广泛使用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D.劳动力的减少意味着农业逐步走向衰落美国农业的投入使用量(以1967年指数为10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经济部门年份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农业1950年12.2%23.2%50.7%1990年2.8%5.1%7.2%工业1950年34.7%42.2%22.2%1990年25.8%40.5%33.6%服务业1950年48.9%32.4%26.6%1990年71.4%54.4%59.2%思考1: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结构上的主要变化及原因?【知识拓展】中间阶层,是来自社会分层理论的一个概念。自20世纪40年代起,西方几个主要的现代化国家的社会分层结构中,均先后出现了以管理人员和公职人员为主的阶层,亦称“中产阶层”、“新中产阶级”、“新中间层”,约占社会职业/就业人口的40%左右,已成为推动现代化社会发展、引导社会消费、稳定社会形势、定型社会规范及主流社会价值观的社会结构的主体力量。①产业结构变化②“中间阶层”增加原因: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结构多层次化现象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上的反映1.新变化(第三产业兴起)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阶级关系变化)三、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一)“福利国家”——
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2、福利保障的历程1、福利国家的含义
早期发展状况
(1)17世纪初,英国颁布《济贫法》。此后,欧洲各国纷纷建立济贫制度。 (2)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社会保险制度。 (3)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最终确立。建立与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结合选必1P106P117学思之窗:过去对穷人的援助计划已经失败,这些计划使穷人堕落,使纳税人受骗。家庭援助计划代表了近40年里我们在社会福利改革方面所做出的最广泛、最深远的努力。……家庭援助计划是以四个基本原则为基础的:鼓励工作和训练的强烈动机;公平地对有工作的贫困家庭提供援助;尊重个人的选择与家庭的责任;并且提高行政效率以博得纳税人的信任。——《尼克松总统关于扩大福利改革建议的声明》(1970年6月10日),
二战后,美国的社会福利政策不断发展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美国社会的贫富差距,稳定了社会秩序,使公民的社会公平感得到增强,但随着福利项目的不断扩大和福利开支的不断增加,美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弊端逐渐显现,如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等。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进一步加重了政府负担,故尼克松政府要提出新的社会福利改革计划,使福利制度更为合理。为什么尼克松政府要提出新的社会福利改革计划?思考4:福利国家的评价进步性和必要性: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改善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实质: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再分配局限:加重国家财政负担;导致人的惰性。提高社会效率维护社会公平新平衡,更合理【学思之窗】过去对穷人的援助计划已经失败,这些计划使穷人堕落,使纳税人受骗。——《尼克松总统关于扩大福利改革建议的声明》(2022·湖北·高考真题)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政府调整社会保障政策,推迟养老金随工资增长而提高的时间,同时严审申请养老金的条件,增加个人交纳额度。上述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减轻公共财政负担 B.减缓老龄化进程C.提高劳动者积极性 D.缩小贫富间差距A材料8:到1976年,占美国人口1%的美国最富有的人所拥有的财产总和占国家总财富的20%,但到了90年代中期,这1%的最有钱人已占有了49%的国家总财富。
——《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功者》思考5:下列历史现象出现的根源是什么?这些运动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怎样的发展特点?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学生反对侵略越南战争②社会运动兴起加强国家干预能够缓解社会矛盾,但不能触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各类社会矛盾仍然长期存在。(2023·浙江高考·15)阅读下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美国()A.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B.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受到触动C.政府建立起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贫困问题D.社会福利开支增加的同时贫困状况并没有缓解2、社会运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造成的不平等和贫困问题仍然存在。(2)表现迫使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为了争取自己的平等权利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①美国黑人民权运动背景: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仍广泛存在目的:结果:民权、女权、学生运动(1)背景2、社会运动五、社会运动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①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民权、女权、学生运动(2022·全国真题.35)1951年,美国黑人团体民权大会向联合国发起请愿活动,指控美国政府对黑人犯有种族灭绝罪行。美国政府指责请愿活动是共产主义的宣传,并寻找支持政府的黑人来驳斥这些指控。这反映出当时()A.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B.民权大会的指控缺乏事实依据C.美国对待种族问题的态度受冷战意识影响 D.美国政府对国内的种族平等问题漠不关心C五、社会运动②妇女运动资本主义国家对妇女的歧视长期存在;战后妇女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些国家建立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机构。争取妇女与男子平等的政治、经济、社会权利。目的:原因:结果: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2、社会运动民权、女权、学生运动五、社会运动②妇女运动③学生运动,反对越南战争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2、社会运动民权、女权、学生运动①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建立“福利国家”第三产业(服务业)兴起国家宏观调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7.社会运动4.产业结构
6.社会政策
1.经济政策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解放运动、反战运动2.国际经济构建国际经济体系(国货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3.科学技术
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时代5.阶级结构
中间阶层人数增加赫鲁晓夫1953196419821991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东欧二战后,社会主义从一国扩展到多国,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包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8个东欧国家和中国、蒙古等4个亚洲国家在内的社会主义阵营。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材料1:1947年,苏联取消了粮食、日用品的配给制,随着食品供应紧张状况的缓解…城市和工人修建住房1亿多平方米,农村建房270多万所。…职工的实际工资和集体农民收入均有所提高,教育也获得发展。——《教师教学用书》思考1:斯大林给后继的苏联领导人留下了哪些“遗产”?这会给苏联发展带来何种影响?苏联模式的弊端(农轻重比例不协调)1.变革之因材料2:“我不知道苏联的宴会为什么要搞这么长?吃也没什么好吃的,看也没什么好看的,鼓了一晚上掌,手都鼓痛了。”——毛泽东参加斯大林七十寿辰庆典后个人崇拜的弊端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①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②原子弹和氢弹相继爆炸③人民生活和教育水平提高改革势在必行!二、改革苏联方案
19531964198519911982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僵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没了。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内容结果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年)(1)政治: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2)农业: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3)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4)思想:苏共二十大,打破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1)作用:注入某些市场经济成分,推进农业发展,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有所增加;1957年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2)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未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造成严重的后遗症.材料:赫鲁晓夫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到处提倡种植玉米,很多地区因日照量不够,玉米不能成熟,造成这些地区的饲料严重短缺,导致牲畜大量减少。他下令开展的垦荒运动不仅没有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反而使许多土地成为荒漠。——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思考:从图1和材料来看种植玉米运动效果如何?结合所学分析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改革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赫鲁晓夫的墓碑材料6: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俄国史》思考:赫鲁晓夫的墓碑有何象征意味?积极: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消极: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却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5)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勃列日涅夫:1964年10月14日,参与推翻赫鲁晓夫的政变,继任苏共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1964-1982前期
内容工业:推行
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重点仍在
)评价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后期“新经济体制”重工业①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专断作风日趋严重。②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2、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1982年11月-1984年2月)(1984年2月-1985年3月)老人政治,改革步履维艰戈尔巴乔夫1985-1991前期经济内容承认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结果后期
政治内容结果市场调节成效甚微①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②在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元化”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离主义兴起。3、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直接借用“人道”、“民主”这些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口号反映了前苏联资产阶级与其他各国资产阶级在本质上的契合。
——陈立旭:《“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评析》从根本上否定科学社会主义背离社会主义方向(2)苏联解体:苏联解体1990.03立陶宛率先独立1990.06俄罗斯发布主权宣言,其他加盟共和国纷纷效仿1991.12.23苏联解体1991.08.19几位苏联领导人发动政变,试图阻止苏联分裂,失败(2)解体的含义
一是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变化,不再是社会主义制度.二是同时伴随着瓦解,分裂为15个国家.材料9: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及戈尔巴乔夫以前的苏联其他领导人虽然也在局部领域进行过这样或那样的改革,但都由于教条主义的束缚,而只限于浅层次的调整与变革,没能触动原有经济体制的根基。结果是,传统的体制弊端非但没能得到消除,反而不断加强。——《世纪末的思考》讨论:结合图片和两则材料,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苏联的变革中的“常态”又是什么?材料10:对于苏联来说,最大的危险之一,就是他们的思想和我们的思想之间的接触。这种接触……播下不满的种子,这些种子有朝一日将结出和平演变之果。——尼克松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社会主义,发生根本方向性错误根本原因: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外部原因: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苏联境内各独立国家(1990年3月11日—1991年12月26日)“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普京对苏联的三次不同评价》(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5)表1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表1可以说明当时苏联()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类别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1970年实际产量钢1.45亿1.15亿煤3.9亿3.35亿肉2500万1230万蔬菜与瓜类4700万1300万(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一、建设
1、国家建立:二战胜利前后,东欧各国人民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2、经济发展:恢复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3、苏联模式:东欧各国大多采取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思考1:二战之后东欧国家为什么进行改革?波兰模式在政治上实行一元化领导,产生了个人崇拜等。在经济上依靠强迫集体化、加速重工业化等手段,来追求物质指标。1956年6月波兰发生波兹南事件(大规模罢工)。此后波兰顶住了苏联的压力,选举了主张走波兰式社会主义道路的哥穆尔卡为第一书记。1947年以后,匈牙利领导人拉科西·马加什不顾本国的历史传统与现实,一味照搬苏联模式,并且大搞个人崇拜和集权政治。引发匈牙利十月事件(由群众和平游行而引发的武装暴动)。在苏联的两次军事干预下,事件被平息。此后,匈牙利开始进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移植苏联模式阻碍各国发展国家50-70年代的改革或成效70-80年代的实际情况直接后果南斯拉夫经济滞缓、失业增多、罢工闹事;“国家集体元首制”、“议会代表团制”捷克斯洛伐克民众要求为“布拉格之春”平反;出现捷克共产党的反对派,政局不安波兰经济恶化;全国罢工浪潮;反对派“团结工会”提出“政治多元化”匈牙利财政赤字剧增、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社会不稳定民主德国民众要求统一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权力下放,调动人民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建设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独立制定对外政策(布拉格之春)国民经济五年计划,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稳步增长,居东欧之首地方主义民族问题国家分裂陷入经济政治困境思考2:结合教材指出东欧各国早期改革的措施和成效,为什么改革最终走向失败?国民年收入递增,消费水平提升,人民满意度较高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后期迷失社会主义方向东欧国家各不相同的结局命运的共同点思考3:请概括东欧各国改革结局的异同点?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相对平稳流血冲突合并统一国家分裂国家解体社会主义变为资本主义讨论:你如何理解20世纪末“东欧剧变”这一历史现象?变—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剧—时间短,范围广,速度快1989-1992年东欧国家的变化形势示意图苏联镇压“布拉格之春”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夫妇被枪毙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确立改革建设新时代1949:建国1954:政治1956:经济曲折开创性奠基性十一届三中全会①国民生产总值②基础设施③农业现代化④创新型国家十九大深化认识重大贡献重大意义参考答案:在经济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很困难的,没有先例可循,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并不断改革,才能取得成功。我们要辩证地看待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挫折,从中吸取教训,促使社会主义更加健康发展。P122思考点:苏联的改革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P124学思之窗:你怎样理解这段话?任何无产阶级政党都要坚持独立自主,把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执政的首要任务来抓,同时,还要注意自身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并且警惕西方发达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2021年6月浙江选考)(2)“历史是邓小平上述判断的最好见证”。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苏联搞社会主义”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启示。从经济角度分析“这个模式在苏联也不是很成功的”主要表现。(5分)(2)启示:苏联模式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必然选择。表现:长期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严重影响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指令性计划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经发展失去动力。纲要下第八单元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课标要求】了解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过程与原因;认识二战后第三世界的主要建设成就及面临的问题。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过程新航路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暴力掠夺原始积累殖民体系开始形成炮舰政策商品输出殖民体系初步形成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19C末20C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第16课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探究:二战如何促使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选3第五单元第三课两次世界大战的消耗使原来作为资本主义中心区域的西欧创伤累累,实力大为削弱,在原有基础上已不可能继续主导世界体系,也无力继续维持庞大的海外殖民帝国。……各殖民地的人民,在反法西斯侵略的斗争中,极大地增强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主义意识,这种觉醒了的民族主义在打败法西斯后自然地转化为争取民族独立的思想武器。——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1.瓦解的原因③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从政治理论上进一步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与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明确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②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民族民主意识更为广泛的传播,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席卷殖民地和半殖民地。①二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实力思考:为什么说二战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是什么?②英帝国迅速解体(1947年印巴分治;1956年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1962年3月18日签订《埃维昂协议》后,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民族独立和拥有全面主权,法国从阿尔及利亚撤军。①朝鲜独立,中国收回台湾③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1954年阿尔及利亚成立民族解放阵线,反抗法国殖民者;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2.瓦解的表现思考:举例说明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具体表现。1947年印度与巴基斯坦分别独立1953年埃及共和国成立1956年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1962年法阿签署《埃维昂协议》,阿尔及利亚独立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殖民时代终结古巴反美,1961年卡斯特罗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1999年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印度独立后,东南亚各国纷纷独立;亚洲殖民体系瓦解1960年被称为“非洲年”(17国独立)20C60年代,英法比葡等在非洲殖民帝国彻底崩溃二战后的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浪潮席卷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土崩瓦解。3.瓦解的结果二、谋发展——发展中国家的成就毛泽东同志在1974年2月22日同赞比亚共和国总统卡翁达谈话中曾提出:“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除了南非,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比(1998年)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国家数量20多个150多个占全球人口比重20%80%占全球GDP比重78%22%工业情况以生产高新技术产品为主以初级加工制成品为主农业情况以大规模机械化为主以手工生产为主,机械化程度不高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布示意图1、发展中国家
又称“第三世界”,是指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后建立的拥有完整主权的新兴民族国家。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代表性国家或地区
取得的成就新加坡、韩国(“亚洲四小龙”)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中东石油输出国)非洲国家拉丁美洲国家抓住西方产业结构升级机会,利用本国劳动力资源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出现“石油繁荣”和经济腾飞经济一度发展较快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多数属于中等收入国家选2人口的迁移:非洲→中东;亚非→日本及亚洲新兴国家地区
面临问题导致结果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的共性发展最不平衡,脱贫斗争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①不公平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②殖民遗留下来的边界和民族等矛盾;③自身政策失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近一半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欠下巨额外债——发展问题出现的原因(2023·山东高考·14)1961年,加纳领导人克瓦米·恩克鲁玛在其著作中指出,非洲许多地区在文化、语言和思想上确实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我们都是非洲人,这是基本的事实。……语言、文化和政治体制不同所带来的困难并不是不能战胜的。”他力图()A.实现非洲各国的独立B.建立非洲国家的联合C.保持非洲地区文化的多元性D.解决非洲内部发展的不平衡B(2022·辽宁高考·16)表21980~2000年部分非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出口占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班级外语学习氛围的营造计划
- 三生教育课件
- 公司操作员站全部失控现场处置方案
- 护理人员三基理论试题+答案
- 医院垃圾管理与处理
- 医院人事工作总结与经验分享
- 肿瘤科护士年终总结
- 餐饮服务流程培训课件
- 呼吸减痛(分娩)法理论考核试题及答案
- 少先队建队日环保活动方案
- 期末综合素养评价一(试题)-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 (新版)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取证考试题库(浓缩500题)
-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梅岭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 2023年考研英语二真题(含答案及解析)【可编辑】
- 打桩工岗位风险告知卡
-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中标分类CCS)
- 风险调查表(企业财产保险)
- 农业信息技术 chapter5 地理信息系统
- 浅谈新形势下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对策研究
- 必看!设备管理必须要懂的一、二、三、四、五
- 空冷岛专题(控制方案、谐波及变压器容量选择)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