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国美术史通关必备讲义(精讲+专题)_第1页
考研:中国美术史通关必备讲义(精讲+专题)_第2页
考研:中国美术史通关必备讲义(精讲+专题)_第3页
考研:中国美术史通关必备讲义(精讲+专题)_第4页
考研:中国美术史通关必备讲义(精讲+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美术史通关必备讲义目录中国美术史基础精讲第一编:史前美术及先秦美术..........................................2第二编:秦汉美术(共计32考点).....................................17第三编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共计43考点)...........................36第四编五代宋元美术(共计29考点)..................................75第五编明清美术(共计30个考点)..................................114第六编近代美术(共计14个考点)..................................146中国美术史专题精讲中国美术史专题...................................................156专题一、绘画艺术的发展综述专题.......................................157★专题二、中国山水画史(青绿山水画).................................162★专题三、中国花鸟画史(写意花鸟画发展史)...........................164★专题四、中国人物画发展史(中国仕女画发展史).......................166★专题五、中国画论发展史.............................................169★专题六、中国宫廷绘画史.............................................174▲专题七、秦汉画像砖、汉画像石.......................................182▲专题八、中国书法、篆刻发展史(先秦——明清).......................183▲专题九、中国建筑艺术史(寺庙与佛塔)...............................202▲专题十、中国壁画发展史.............................................208▲专题十一、中国雕塑发展史...........................................213▲专题十二、中国陶瓷工艺史...........................................219专题十三、中国版画发展史.............................................222▲专题十四、南宋四家、元四家、四僧、清初四王、吴门四家(明四家).....223专题十五、中国近代美术...............................................229专题十六、石窟美术...................................................231专题十七、中国文人画.................................................234专题十八、明清绘画流派大集锦(明、清画派及代表画家).................235专题十九、“最早、第一、首创”集锦...................................236专题二十、先秦青铜器239注:★号为重点考点、▲号为次重点、●号为一般考点(若复习时间较少,可以根据报考学校风格自行删减)第一编:史前美术及先秦美术一、知己知彼考点分析:第一编共计39个知识点、第一章24个、第二章15个。其中★9个、▲13个、●17个。二、常考考点抢先看:1.最古老的装饰品陶器2.最早的原始刻划艺术品3.陶器(彩陶、黑陶)4.《人面鱼纹彩陶盆》5.《鹳鱼石斧彩陶缸》6.《舞蹈纹彩陶盆》7.新石器时代文化序列8.最古老的壁画遗迹9.岩画三、“不过如此”考点攻略:第一章:史前美术(共计24个考点)共计考点24个,重点考点★7个、次重点▲7个、一般考点●10个。1·1●综述1·2●旧石器的造型与发展(大题)(制造与发展过程)1·3▲旧、新石器时代对比1·4▲最古老的装饰品1·5▲最早的原始刻划艺术品1·6●成熟的钻孔技术出现1·7▲新石器时代的标志1·8●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序列1·9●最早的可复原陶片实例:1·10★陶器1·11★彩陶1·12★黑陶1·13●玉器成为礼玉的时间1·14●迄今发现最早玉器1·15●髹漆工艺起源时代1·16★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1·17★《人面鱼纹彩陶盆》1·18★《鹳鱼石斧彩陶缸》1·19★《舞蹈纹彩陶盆》1·20▲最古老的壁画遗迹1·21▲岩画1·22●汉字起源1·23●最古老的玉石雕刻1·24▲碧玉龙●综述:中国史前时代即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属社会发展史的原始社会。石器时代的美术是我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特征是艺术和实用相结合。艺术起源于劳动,旧石器时代美术要从劳动工具——石器上考察,直到旧石器社会后期才出现美化生活为目的的装饰品。新石器时代转向器用,陶器、岩画、玉石雕刻是这一时期美术发展的代表。哪些启示?)旧石器时代:劳动工具是打制石器初期:1、呈现石器的原始形状——距今约200万年前四川巫山人遗址、云南元谋猿人等遗址发现打制石器,多是不规则刮削器、砍砸器,少有第二步加工。2、初步类型分化——距今约180万年山西芮城侯度遗址、陕西蓝田猿人遗址(距今80—65万年)出土的石器,有砍砸器、刮削器及三棱大尖状器等。3——距今约57.8万年北京猿人,制造单刃多边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两端刃器、雕刻器、以及似箭镞(zú)形器,单向打击法与交互打击法的运用。中期:类型显著分化,形式日趋稳定,多采用交互打击法——距今10—20万年,山西襄汾丁村人的石器有:刮削器、砍砸器、小尖状器、三棱大尖状器、舌形手斧、球状器。超越实用需要,显示了与泛灵论联系在一起的工具崇拜心理,体现了对造型的讲究脱离了实用目的。晚期:石器制作技术明显进步。1、注重修理石台面和间接打击石片法,产生长而薄的石片。2、类型丰富,形状更加对称,加工更精致。例:宁夏灵武水洞沟出土的尖状器,以造型周正对称而著称,加工益发精致。3、旧石器晚期石器在锐利实用的功利前提下,已经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1·3▲旧、新石器时代对比1、旧石器时代:劳动工具是打制石器,从事采集和狩猎活动,逐步培养了造型技能,萌发审美观念。时间:距今约200万年前2、新石器时代:主要劳动工具是造型规整的磨制石器,从事采集、狩猎、捕鱼外增加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时间:距今约1万年工艺领域:陶器(重点)、编织、纺织、玉雕、牙雕、髹漆造型艺术:彩陶造型与纹饰、岩画、陶塑等有成就时代特征(标志):磨制石器、陶器、农业与畜牧业的出现1·4▲最古老的装饰品: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2万8千年多年,山西朔县峙峪石墨装饰品,该物品呈扁平椭圆形,大小似鹅蛋,中央穿孔,可系绳佩挂。1·5▲最早的原始刻划艺术品:刻纹鹿角(赤鹿角枝):现知较可靠是1987年在河北兴隆发现的。距今约为13000年,用阴刻线条构成三组图案:12索花纹3、四组密集曲线构成对称性的图案,刻纹染成红色,其意义应该与狩猎的巫术仪式有关。●山西峙峪人和周口店山顶洞人的装饰品上呈现成熟的钻孔技术,在雕刻史上意义重大。1·7▲新石器时代的标志:磨制石器、陶器、农业与畜牧业1·8●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序列早期:(公元前1万年——前7千年)遗存不多,广西、湖南等遗址出土粗陶片7千年——前5在内蒙古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晚期:(公元前5千年——前3千年)农业、手工业出现分化,生产规模扩大;最后期手工业内部也出现分工。彩陶艺术十分流行,琢玉已成为独立的部门,私有制已经出现,社会处在剧烈动荡变革之中。长江中游地区:湖北屈家岭文化等长江下游地区: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等黄河上游地区:甘肃马家窑文化黄河中游地区:仰韶文化(半坡、庙底沟、西王村)黄河下游地区:泰安大汶口文化等末期:(公元前3千年——前2千年)也称龙山时代或称铜石并用时代,具有防卫功能的城堡大量涌现;良渚文化大墓随葬大量玉璧、玉琮等祭祀天地的玉礼器。黄河中游地区:河南陕县庙底沟二期文化及河南龙山文化等长江中下游地区:浙江余杭的良渚文化等1·9●最早的可复原陶片实例:湖南道县玉蟾岩出土的釜形陶器残片,距今1万年,新石器时代早期。1·10★陶器:用途:饮食器:敞口(盆、钵、碗、杯、豆、勺);炊煮器:便于移动、烹烧(鼎、鬲、簋guǐ、釜、灶)储藏器:多呈球形、半球形,容量大(壶、罐、瓶、瓮);陶质:红、白、黑、灰器表装饰:素陶、彩陶、印纹陶、拟形陶装饰纹样:动物、植物、人形、几何纹样(彩陶居多)1·11★彩陶: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这样的陶器通称为彩陶。1·12★黑陶: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碳而成的,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山东龙山文化以轮制技术制成的薄胎蛋壳黑陶以器形别致、工艺精巧而著称。1·13●玉器成为礼玉的时间:新石器时代玉器从装饰品和生产工具的模仿中逐渐脱颖而出,具有越来越丰富的精神象征含义,终于成为礼玉。1·14●迄今发现最早玉器:新石器时代,辽宁阜新出土玦、锛、匕等玉器,距今约8千年1·15●髹漆工艺起源时代:新石器时代,河姆渡出土木胎圈足漆碗、江苏常州马家浜文化的原始漆器1·16★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彩陶杰作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仰韶文化(陕西西安)对比项目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出土地陕西西安半坡、临潼等河南陕县庙底沟、陕西华县遗址等器形细颈瓶等大口小底曲腹盆花纹位置陶器的口沿、器肩、上腹等,或敞口盆的内壁多施于大口小底曲腹盆外壁的上半部分,风格轻盈挺拔多用弧线描绘、鸟、鱼、蛙等动物图形,纹饰特征宽带、三角、斜线、波折等几何纹样及动物图案最流行的纹饰母题是圆点、弧边三角、垂幛、豆荚、花瓣、花蕾等,植物纹明显增加,多数图案采用二方连续的方式构图,具有虚实相生之妙代表作品《内彩四鹿纹盆》《人面鱼纹彩陶盆》《鹳鱼石斧图彩陶缸》马家窑文化:石岭下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场类型马家窑文化(甘肃、青海)对比项目石岭下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场类型器形多壶、罐、瓶等器形多瓮、瓶、盆、罐等器形多小口鼓腹双耳壶、单耳瓶等器形器形与半山类型基本相同,惟壶、瓶、罐的口沿外移、双耳增大流行变形鸟纹、装饰面积大,纹样以流行红黑相间流行四大圆圈的布局,纹饰特征弧边三角纹、圆旋涡纹、波浪纹、弧的锯齿纹及漩圈纹边三角纹居多涡纹波折及变体人形等纹样构图繁密、回旋多变之特色造型稳重大方,色彩和谐热烈风格特征构图简洁疏朗格调庄重刚健1·17★《人面鱼纹彩陶盆》:1耳旁画双鱼,嘴边衔着两鱼。两种人面图案或大小鱼并列,或与网纹相伴;2、陕西西安半坡出土;义的解释各不相同;或崇拜鱼图腾说、祈求捕鱼丰收说、祈求生殖繁盛说;3、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杰作;4、通高16.5厘米,口径39.5厘米,细泥红陶质地。盆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1·18★《鹳鱼石斧彩陶缸》1、彩陶缸为红陶砂质,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底径19.5厘米。器腹外壁的一侧就3744彩和谐、古朴优美,极富意境。2、陶画内容分为两部分,分别表现了捆绑在木棒上的石斧和鹳鸟叼鱼的形象。右侧一有的学者认为它是中国画的雏形。(如考题分值较大,请把以下文字加入)时期的艺术风格,呈现出华夏文化的光辉,体现了中国史前陶画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1·19★《舞蹈纹彩陶盆》1、青海出土属于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彩绘陶盆,盆高14厘米,腹径29厘米,底径10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2、其内外壁均有彩绘:主题纹样由三列相同的舞蹈场面组成。3、马家窑文化彩陶中罕见的描绘人物形态的作品。在盆内沿壁上,用流畅的笔法勾出个队形有强烈的运动感。周围轻松而流畅的笔法,透露出韵律欢乐的气氛。4、这个图案,可能与某些巫术礼仪活动有关。但在原始社会中,这些活动是很难从人略细节等等,正是中华民族造型艺术中特有的审美情趣的雏形。1·20▲最古老的壁画遗迹: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出土的壁画残块以及宁夏齐家文化遗址发现的几何纹装饰壁画。1·21▲岩画:迹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求逼肖物象,画面上的动物多处于急剧的动态之中,奔跑跳跃,具有野生动物的鲜明特点;还有表现部落战争的内容,画面粗犷、质朴而生动,生活气息较浓厚。有浪漫的精神倾向。不论是写实风格还是抽象风格的岩画,画面形象都是经过高度提炼的、形象充分自由,因此画面空间处理也显得随心所欲,基本是平面布置,并无远近透视。1·22●汉字起源:统。1·23●最古老的圆雕石刻:内蒙古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的石刻女神像1·24▲碧玉龙: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第二章先秦美术(共计15个考点)共计考点15个,重点考点★2个、次重点▲6个、一般考点●个。2·1●先秦美术综述2·2▲青铜器2·3★青铜器的制作方法2·4▲焊接法2·5▲青铜器形制及纹饰发展2·6▲商代晚期雕塑2·7●商代圆雕类型人物和动物玉石雕刻特点2·8●玉石雕刻风格的演变2·9★战国帛画2·10▲战国肖像画特点2·11●缯书2·12●书法篆刻2·13●工艺美术(略)2·14▲陶器与瓷器的比较2·15●建筑工艺(略)2·1●综述:故称“青铜时代”。商周的宫殿庙堂壁画及遗存的战国帛画也很重要。2·2▲青铜器:108315%—25%960—800类不同铜锡比例不同。2·3★青铜器的制作方法:饰效果。焊接法:器身和附件分别铸成后焊接成整器,可做出复杂的器形。锡比例,这就是《周礼·考工记》所谓的“六齐”,即六种不同性能的铜锡配制比例。马器。礼器(炊煮器):鼎、鬲等;食器:簋、豆等;酒器:觚、尊等;水器:盘、鉴乐器:铃、铙、鼓、钟等;兵器、工具及车马器:炉、灯、马衔等;2·5▲青铜器形制及纹饰发展(大题):2070—1600器形较小,质地单薄,纹饰不发达,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兽面纹饰。1600—1046重结实、纹饰繁丽雄奇的特征。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奴隶社会鼎盛时期,青铜工艺沿袭商代后期凝重典雅簠(fǔ)、盨(xǔ)、钟等新品种,形制与纹饰日趋简率,饕餮纹不多见,带状花纹增加,流行顾首的夔纹、分尾的鸟纹、窃曲纹、重环纹、波带纹及瓦纹长篇铭文见习。陕西毛公鼎。770—前476失蜡铸造法等新工艺,流行繁缛的蟠螭纹与蟠虺huǐ纹;河南新郑出土的莲鹤方壶,盖顶莲代的艺术特色。475—前221铸业,以制造精致灵巧的日用器为主;鎏金、镶嵌、镂刻、金银错等装饰技法的广泛运用,泛流行。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大型铜编钟。2·6▲商代晚期雕塑:四川三星堆青铜立人像、青铜神面像、猛虎食人卣2·7●商代圆雕类型人物和动物玉石雕刻特点:1、造型简洁,讲究对称,结构紧凑,体积感很强2、圆雕、浮雕通常与线刻紧密结合3、若干装饰花纹主要体现时代习尚,与特定物象无必然联系4、题材多种多样,风格庄重威严,富有神秘色彩2·8●玉石雕刻风格的演变:新石器时代出现史前玉雕作品——碧玉龙西周:基本沿袭商代风格,圆雕作品锐减,片状平雕作品增多。春秋战国:向精细方向发展,神秘色彩减弱;夔龙纹玉佩多数饰蟠虺huǐ纹及涡云纹,战国雕刻已突破商代追求左右对称的造型方式。2·9★战国帛画:长沙楚墓出土《人物御龙帛画》、《人物龙凤帛画》《人物龙凤帛画》:战国时期,出土于湖南长沙,质地为平纹绢,高31CM、宽22.5CM,象。37.5CM28CM天国飞升的景象,龙尾立一鹤,龙身下画一尾鲤鱼,表示龙正在天河中进行。2·10▲战国肖像画特点:拔,设色采用平涂与渲染兼用的方法,格调庄重典雅。2·11●缯书:38.7CM47CM写两段共约900字,排列方向互相颠倒,论述天象与灾异的联系,涉及四时、昼夜形成的神话及伏羲、炎帝、祝融等传说人物。帛书四周共绘12个奇形怪状的月神像,每边绘3个,每玮的艺术风格。2·12●书法篆刻(略)(如出题学校方向较偏,请自行整理笔记)甲骨文的内容是商王室利用龟甲兽骨进行占卜时刻写的“卜辞”。2·13●工艺美术(略)(如出题学校方向较偏,请自行整理笔记)2·14▲陶器与瓷器的比较:1、原料不同,陶器用普通黏土,金属杂质含量多,瓷器是高岭土,质地纯净得多2、烧成温度不同,陶器在600—800,瓷器1200度以上,瓷器胎体烧结致密,吸水性大大低于陶器3、陶器是素胎烧成,瓷器表面挂有人工配制的玻璃质釉,与胎体一起烧成2·15●建筑工艺(略)(如出题学校方向较偏,请自行整理笔记)补充:最早风俗画:《漆画人物车马出行图》(央美版)考学校风格自行删减)第二编:秦汉美术(共计32考点)(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画、画像石与画像砖、书法篆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一、知己知彼考点分析:第二编共计3272792个、第六章5个。其中★有7个、▲9个、●16个。二、常考考点抢先看:1.汉代马王堆T型帛画2.画像石与画像砖:画像石的代表作及特点、画像砖艺术的代表作。简答或论述题。3.秦始皇陵兵马俑4.霍去病石雕群:种类、技法及其象征意义、对后世的影响5.马踏匈奴6.马踏飞燕7.击鼓说唱俑8、长信宫灯三、“不过如此”考点攻略:第一章绘画艺术(7个考点)共计考点7个,★1个、▲3个、●31·1▲秦、西汉、东汉三朝绘画艺术综述1·2▲秦汉时代宫殿壁画的特点1·3●秦宫车马仪仗壁画遗迹1·4●西汉宫殿壁画1·5●东汉宫殿寺观壁画1·6▲简述汉墓室壁画的发展1·7★汉代帛画1·1▲秦、西汉、东汉三朝绘画艺术综述:秦、西汉(含新莽)、东汉三个朝代,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与巩固时期,也是我国民族艺术风格确立发展的重要时期。秦: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大帝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对社会发展具有进步作用。2、秦朝的统治者高度重视造型艺术,使其为宣扬统一功业、显示王权威严的政治目的服务,在建筑、雕塑、绘画等方面,都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西汉:西汉初期1、经济:轻徭薄赋、安抚百姓等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社会经济获得恢复和发展。2、政治:景帝三年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中央集权制得到巩固与加强。3、意识形态:汉初尚沿袭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余波,流行黄老神仙之说:武帝时期,为了维护帝时期,视美术为表彰功臣的有效方式,在大型纪念性雕塑、宫殿壁画等方面,建树颇多。西汉晚期1、经济:土地兼并加剧,东汉时期,豪强地主的大庄园经济恶性发展。2、意识形态:故事。作为“尚方画工”的美术创作题材。度与深度显著增强。彩。1·2▲秦汉时代宫殿壁画的特点:秦汉时代宫殿衙署,普遍绘制壁画:1、以精美的图案和阔绰的画面,显示封建统治的威严;2、以借物寄情的手法,标榜吏治的“清明”;3、图绘历史故事,作为成败得失的鉴戒;4、绘制本朝功臣肖像,作为广大臣僚励志的楷模。1·3●秦宫车马仪仗壁画遗迹:发现于陕西咸阳市(东郊窑店镇牛羊村北塬)1、第1号秦宫遗址:发现彩绘流云纹及菱格几何纹壁画残块,当是秦宫锦绣被墙习俗的反映。23稍显粗犷稚拙,但总体气势颇为壮观。1·4●西汉宫殿壁画:西汉统治者提倡绘画为政教服务,宫殿壁画逐渐兴盛。1明”。2、汉初,同姓诸侯王绘制宫殿壁画,其中以鲁恭王刘余营建的鲁灵光殿壁画内容最为丰富。3、武帝时,在甘泉宫诏画教子有方的金日磾(日音“mì”,磾音“dī”)肖像壁画。4、宣帝甘露三年,在麒麟阁绘制包括霍光、张安世、赵充国、苏武等11人的功臣图壁画。麒麟阁功臣图壁画影响深远。1·5●东汉宫殿寺观壁画:东汉明帝“雅好图画”,绘制宫殿寺观壁画之风尤盛。1、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在洛阳南宫云台绘制“云台二十八将”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图绘开国功臣的壁画创作。2、东汉明帝派使臣赴西域寻求佛法,于洛阳西门外建白马寺,寺壁曾绘千乘万骑群象绕塔图,乃为中国佛教寺院壁画之肇始。3、东汉郡尉府舍及学堂亦有壁画。1·6▲简述汉墓室壁画的发展:个阶段。一、西汉墓室壁画西汉前期:————石室墓,构筑于汉武帝初年。1—龙长约5米,形态矫健,色彩绚丽,十分壮观,还绘有灵芝、荷花、云朵、菱形等图案;2、广州象岗山—南越王墓:前室顶部及四壁有朱墨彩绘的卷云纹,图案卷曲缭绕,装饰效果颇佳。两幅壁画都鲜明的体现了升仙的主题。西汉后期:1、在洛阳、西安、武威等地共发现六座此期壁画墓。2、洛阳发现的四座最重要,皆用大型空心砖和小砖混合构筑而成,除“八里台汉墓”因盗掘而缺乏墓型资料外,卜千秋墓、浅井头墓与烧沟61号墓皆坐西朝东,平面略呈“六”驱鬼逐疫及历史故事等。①洛阳市面粉厂内——卜千秋墓:由20块空心砖砌筑的主室脊顶,绘男墓主持弓乘龙、方相氏及青龙白虎等神怪。③洛阳烧沟61号西汉壁画墓:保存着精美豪放的历史故事画而著名,前室脊顶绘天象,61脱。二、新莽墓室壁画1、新莽时期壁画墓共五座:洛阳金谷园、偃师辛村、山西平陆、陕西千阳、咸阳龚家湾。2、特点:chèn星象与四神。面初露端倪。三、东汉墓室壁画墓东汉前期1máng)2、特点:壁画题材沿袭西汉晚期以来的传统,仍以日月天象、四神、祝祷升天为主。值得注意的是出现门卒属吏、车骑出行、男墓主家居宴饮等新内容,生活气息明显增强。①洛阳邙山石油化工厂——月,墓门旁边绘冠帻(é)门吏,线条流利劲健,色彩鲜艳明快,绘画功力甚佳.②辽宁金县营城子前牧城驿——噬蛇的强梁及神虎,室内门洞上方绘辟邪的魌(qī)头,门洞两侧画执刀拥彗或持棨戟(qǐjǐ)的门吏,主室后壁绘巨幅的祝祷墓主升天图,画面包括羽人、方士、仙鹤、苍龙、祥形貌威武,笔法豪放。东汉后期1、遗例极为丰富,在河北、河南、内蒙古、辽宁、江苏等省区共发现20多处。2、特点:大型多室墓颇流行,反映了封建贵族生前拥有“连栋数百”的情景。壁画题次要地位。①河北望都1号汉墓着重描绘死者生前的僚属形象。不同身份的属吏有不同的姿态和表情,如地位较高的主簿悠闲自在,而小吏谦卑恭谨等,表明人物画已经比较成熟了。②河南偃师杏园村汉墓壁画车骑出行图,场面宏大,构图富有节奏,赋彩鲜丽典雅。1·7★汉代帛画:湖南长沙马王堆、山东临沂金雀山汉墓出土的几幅西汉帛画,有的用作殡仪中的旌幡,表现引魂升天的场面;有的则描绘了迎宾、祭神、健身体操等景象。一、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T字形旌幡帛画分三段描绘了天上、人间、地下的景象。上段:描绘日、月、升龙及人面蛇身的始祖神,象征天上境界;中段:描绘墓主人出行等人间生活;下段:描绘神怪、龙蛇、大鱼、大龟等地下(阴间)的生物;主题思想:引魂升天在艺术处理手法上具有鲜明特色:1、在构图上,通过穿璧的蛟龙,将人间、地下两部分联成一体,又通过昂扬的龙首与迎候在天门的司阍(h),构成升天的气氛,使画面的三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2、墓主画在旌幡中心部位,并且通过跪迎与随从婢仆的衬托,显示出墓主人的高贵身份;墓主形象或画成正侧面,或画成五分之三的半侧面,形貌服饰皆刻画得惟妙惟肖;3、各种神禽异兽,姿态矫健活泼,奇诞夸张的造型中体现了严谨细腻的写实技巧。4、画法:先以淡墨起稿,设色,最后再墨勾轮廓线。设色以平涂为主,辅以渲染,颜料石色为主,鲜艳华丽厚重。展示了西汉绘画的卓越艺术水平。二、临沂金雀山的长条形西汉帛画属旌幡性质,上部画日、月及仙山琼阁:中部画宴乐、迎宾、纺绩、校武等人间生活;映了汉画技法的多样性。三、新莽至东汉的旌幡帛画呈现出简化趋势甘肃武威磨嘴子5423人物画面。第二章画像石和画像砖(共计2个考点)共计考点2个,★2个、▲0个、●02·1★汉画像石2·2★秦汉画像砖2·1★汉画像石: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1、时间画像石萌发于西汉武帝时期:新莽时期有所发展。东汉时期鼎盛;2、分布画像石分布地区扩大,形成四个中心区:①山东、苏北、皖北区;②豫南、鄂北区;③陕北、晋西北区;④四川地区。3、代表作:东汉后期画像石——代表作:山东嘉祥武氏石祠一、西汉晚期画像石1——画面为阴线刻成的两只简率的凤凰。2、河南南阳赵寨砖瓦厂——画像石:雕造于昭、宣时期,墓石门扉与石门柱上雕刻的楼阁、门阙图像,题材比较单调,技法属凹面阴线刻。3、山东汶上县新莽——天风三年画像石:亦称“路公食堂画像”画面为阴线刻成的车骑出行图。二、东汉前期画像石1、山东长清孝堂山石祠:石祠为南向的单檐悬山顶两开间房屋,内有游人题刻多则,的风格特点。2、南阳唐河针织厂——画像石墓。画面内容丰富,有范雎受袍、晏子见齐景公、二桃点。3、陕北、晋西北地区的画像石:多属东汉中期,画像主要刻在门楣、门框及门扇上,内容较单纯,有牛耕、放牧、车骑出行及东王公、西王母等。三、东汉后期画像石——代表作:山东嘉祥武氏石祠(武梁祠)1、武梁祠为面北的单檐悬山顶单开间石结构房屋,由东、西山墙、南墙及屋顶前后两坡等五块石材组成。绝大多数人物故事画面有隶书榜题。2、武梁祠屋顶前后坡,皆刻祥瑞图案。3、武氏祠石刻画像皆用减地平雕加阴线刻的技法雕成。作者擅长抓取历史故事矛盾冲出色。如《闵子骞失棰》等;四川地区的汉画像石艺术风格受到南阳画像石的影响。2·2★秦汉画像砖画像砖:是秦汉时代的一种建筑装饰构件,与画像石类似。1、制作流程:将加工好的泥坯放入木模中制成砖坯,待半干后去掉木模,用刻有图案2、类型:有空心砖和实心砖两种。3、时间:一般认为画像砖始于战国,盛于两汉,东汉时鼎盛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继续流行。4、分布:以河南和四川两地出土最多。5、制作方法:分模印和刻划两种。6、艺术特色:秦至西汉初:白虎等四神画像砖;西汉中后期:持戟武士、迎宾拜谒、骑士射猎、扶桑、朱雀等。东汉:塘渔猎画像砖等。第三章书法篆刻艺术(共计7考点)共计考点7个,★0个、▲4个、●33·1▲秦代书法特点3·2●汉代书体演变3·3▲蚕头燕尾3·4▲汉碑3·5●草书3·6▲“飞白”书3·7●最早的书法理论3·1▲秦代书法特点:小篆的典型面貌。李斯是小篆的整理者,程邈对隶书的规范作过贡献,被传说为隶书的创造者。3·2●汉代书体演变:通用的楷书字形相差不大,草书的出现则是书法艺术走向个人风格阶段的开端。3·3▲蚕头燕尾:动的境界。3·4▲汉碑:浑厚,有的柔和秀雅,有的横扁张开等,具体到每一通名碑,都有自己的风格。《张迁碑》3·5●草书:阶段。崔瑗与杜操以章草知名,后人并称“崔杜”;3·6▲“飞白”书:yō3·7●最早的书法理论:草书》是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书法的完整论著。第四章雕塑艺术(共计9考点)共计考点9个,★3个、▲1个、●54·1★秦始皇陵兵马俑4·2●西汉陶俑4·3▲东汉陶俑4·4●两汉的陶塑动物:4·5★霍去病墓石刻4·6●东汉石人4·7●东汉石兽4·8●东汉佛教雕刻遗迹4·9★青铜铸像——代表作:马踏飞燕4·1★秦始皇陵兵马俑:俑—是古代用来陪葬的塑像,主要有陶塑、木雕、石雕以及铸铜俑。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地点、规模、创作主题思想、艺术成就及历史价值:1、出土地点时间:1914年在陕西秦始皇陵东发现了大型陶兵马俑从葬坑。2二号坑为弩兵、战车、骑兵穿插组成的混合部队;三号坑是统领一、二号坑的军事指挥部。3、艺术成就及历史价值: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显示出泥塑艺术的顶峰,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4、秦俑的艺术特点是: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4·2●西汉陶俑1、“汉承秦制”,西汉前期,某些军功显赫的将领、诸侯王或贵戚,亦用陶塑兵马俑随葬,以炫耀其生前地位与权力。2、西汉陶俑长于刻画动态,艺术手法趋向简洁概括。西安东郊姜村白鹿原——西汉陶塑侍女俑:娴静俊美;西安白家口——舞女俑:长袖飘拂,舞步轻盈,体态极为洒脱;济南无影山西汉墓——乐舞杂伎陶俑盘,以塑造欢快热烈气氛而见称。4·3▲东汉陶俑1、特点:题材扩大,形象生动传神。2、代表:四川成都天回山——击鼓说唱俑、郫(pí)县——立式说唱俑:左手抱鼓,右足高跷,眉飞眼笑,塑造了一位兴高采烈地一边拍鼓一边说唱民间艺人形象。击鼓说唱俑:洗练,形象之生动,神态之活泼,可谓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汉代人物雕塑之代表)立式说唱俑:的神情,刻画得维妙维肖,令人过目难忘,堪称东汉陶塑之杰作。高采烈、自我陶醉的神情,刻画得维妙维肖,令人过目难忘,堪称东汉陶塑之杰作。4·4●两汉的陶塑动物:陕西咸阳——陶牛、猪、羊、狗、鸡等家禽陕西兴平马嵬坡——西汉釉陶狗及陶马;广州大元岗——西汉陶卧牛;四川乐山斑竹湾——东汉陶马驹;河南辉县百泉——东汉陶母子羊,都是极富生活情趣的优秀遗例。4·5★霍去病墓石刻装饰雕刻上。霍去病墓石雕群为汉代陵墓雕刻中最杰出的作品。1、背景:和气势宏伟的石雕群建成一座纪念碑式的墓冢。2、作品:牛舔犊、卧牛、人与熊、野猪、石蟾等14件,另有题铭刻石2件,全部用花岗岩雕成。3、艺术风格:体感与力度感。堪称“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杰出代表。4、马踏匈奴石刻:168来赞颂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仰面朝天的失败者手握弓箭作挣扎欲起之势,西汉纪念碑雕刻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5.总结:而形成的阳刚之美,显然更有利于表现西汉帝国朝气蓬勃的时代风貌。4·6●东汉石人1、艺术风格:凝重雄健、形象活泼。2、代表作(1)四川都江堰——建宁元年雕刻的李冰石像:作立姿,高290厘米,形貌雍容大度。(2)石翁仲——东汉安帝元初五年用方柱形石材雕成的登封中岳庙前两件石人:原存120厘米,用砂石雕成,双手叠置胸前,作站立姿态。(3)东汉石俑——河北望都二号墓——骑马俑:通座高79厘米,表现某位买鱼沽酒、庆、四川峨眉、芦山等地的东汉石俑,以表现题材多样为特色。4·7●东汉石兽(1)大型石辟邪:造型劲健,姿态雄健豪迈。(2)陕西咸阳沈家村——石兽,于雄健中蕴含着秀丽灵动的格调。4·8●东汉佛教雕刻遗迹(1)山东滕县画像石——六牙白象,沂南画像石——顶有头光,手施无畏印的佛像。(2)四川乐山麻浩崖墓享堂——浮雕坐佛像,连头光高39厘米,头顶有高肉髻,身着通肩袈裟,右手施说法印,左手执襟带状物,结跏趺坐。(3)乐山柿子湾崖墓——浮雕坐佛像,风化较重,形象不清晰。4·9★青铜铸像——代表作:马踏飞燕工无比精良。西汉后期,如茂陵东侧出土的鎏金铜马等。马踏飞燕:品通高34.5誉为古代青铜雕塑的奇葩。第五章建筑艺术(共计2考点)共计考点2个,★0个、▲1个、●15·1●都城与宫殿5·2▲建筑装饰5·1●都城与宫殿不规整形状向规整性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征。5·2▲1、建筑实物遗存:长城、东汉石阙2、建筑装饰加丰富,有四鹿纹、四兽纹、子母凤纹等圆瓦当,也开始出现吉祥文字瓦当。瓦当——是指屋顶檐头简瓦前面的陶片圆形遮挡物,俗称瓦头。同时又是一种装饰物。瓦当主要有图案纹和文字纹两种,瓦当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部分。汉代瓦当:两汉最流行卷云纹瓦当和吉祥文字瓦当。西汉末年到新莽出现青龙、白虎、12时代的“单于和亲”瓦当,体现了当时汉族与匈奴的和睦关系。第六章工艺美术(共计5考点)共计考点5个,★1个、▲0个、●46·1●秦代陶瓷特点:造型庄重、纹饰艳丽6·2★汉代青铜工艺的代表器物6·3●汉代铜镜的特点6·4●匈奴族及滇族的金属工艺6·5●漆器工艺及铜、陶器绘饰6·1●秦代陶瓷特点:造型庄重、纹饰艳丽。黄褐色和棕红色。秦汉青铜器朝着世俗日用的方向发展,铜镜与铜灯具有当时最有代表性的实用工艺。6·2★汉代青铜工艺的代表器物汉代青铜工艺雕塑的代表是长信宫灯。(1)汉代铜灯①汉代铜灯的种类有:盘灯、虹管灯、筒灯、行灯、吊灯。妙,捧灯宫女作跪地侍奉状,人物性格鲜明,是工艺雕塑的典范。③东汉的铜牛灯、青铜辟邪灯等是此期的杰作。(2)长信宫灯典范。6·3●汉代铜镜的特点①西汉前期的铜镜,继承战国铜镜的传统,云雷纹地的蟠螭纹镜继续流行;镜铭产生,镜、夔凤镜、兽首镜,以及直行铭文双兽镜,通常有铭文。汉代铜镜的特点是体薄、平边、圆钮、装饰程式化。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1)前期(西汉时)铜镜用平雕手法,镜面较平,镜边简略或用连弧纹做边饰。(2)中期(西汉末到王莽时期)主要流行规矩镜。规矩镜:因镜纹有规则的TW形装饰格式而得名。在这类铜镜上,一般都用青龙、白虎、一个优美的图案结构。实际上是古代六博的棋格,是汉代铜镜的一大特点,流行时间较长。(3)后期(东汉时期)此期的镜面微凸,便于照出人面的全部,圆钮大并多柿蒂纹钮座。6·4●匈奴族及滇族的金属工艺代表作:西汉时期内蒙古准格尔旗西沟畔4号墓——卧羊包金饰牌,新疆阿拉沟——浮雕虎纹圆金牌及虎纹金箔带。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的青铜贮贝器上表现祭祖场面的群雕。6·5●漆器工艺及铜、陶器绘饰秦汉时代,漆器、铜器、陶器上都有装饰性绘画,以漆绘为著。章法或疏或密,格调自由奔放,蕴含着蓬勃的生机。(央美版)考学校风格自行删减)第三编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共计43考点)(公元220—907年)一、知己知彼考点分析:第三编共计43个知识点,★有11个、▲9个、●23个。第一章6个、第二章5个、第三章9个,第四章个、第五章个、第六章个、第七章个。二、常考考点抢先看:1.第一位有记载的画家2.最早的职业画家3.“秀骨清像”4.“密体”、“疏体”、“张家样”、“曹家样”、“曹衣出水”5.《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6.最早的山水理论文章,最早的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最早的传记体画史著作。7.阎立本《步辇图》《历代帝王图》、尉迟乙僧;8.画圣吴道子(吴家样、吴带当风);9——);10.青绿山水:展子虔《游春图》、大小李将军(李思训、李昭道父子);11墨”之法);吴道子(“山水之变始于吴”);12.唐花鸟画的发展:薛稷与边鸾的花鸟画;曹霸、韩幹的鞍马画、最早的纸本作品;13.绘画史论著作的发展:现存最早的一部绘画著录;中国最早的绘画断代史;中国最早的绘画通史;14.“二王”与东晋南朝书法15.“魏碑体”16.“颜筋柳骨”17.张旭与怀素18.“颜筋柳骨”19.张旭与怀素20.新疆地区石窟寺院艺术21.甘肃地区石窟艺术: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22.中原地区石窟艺术:云冈石窟(昙曜五窟)、龙门石窟23.安济石桥24.中国现存的最早的砖塔——河南登峰嵩岳寺塔25.唐三彩26.鎏金舞马衔杯银壶三、“不过如此”考点攻略:魏晋南北朝历史背景概况:(一)社会1、阶级和民族矛盾尖锐,政权分裂,战争频繁不断。3、魏晋时期发展了汉末的察举制度形成曹魏九品官人制,进一步确立了士族制度的特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文学家、艺术家。(二)思想意识1、玄学的产生与发展促进了逻辑思辩的发展和理论探索的自由空气,影响了文学艺术的创作面貌。2、随着文学创作的发展,文学理论的探讨迅速得到开展。人物品题的风气以及文学理代画史、画论的发展道路。3、佛教的传播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尤其是大量寺院的兴建和造像的盛行,推动了建筑艺术和绘画、雕塑创作的发展。至今保存下来的一些建筑遗址和大量泥塑、铜、石造像,特别是遍布北方的佛教石窟,集中了古代雕塑、绘画创作中的大量艺术珍品。4、魏晋以来,少数民族对北方的侵袭,虽然在社会经济上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但由于了中原固有的文化传统,从而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新特色。(三)经济使其经济势力繁盛起来。北魏统一北方后,特别是孝文帝采取汉化的进步措施以来,经济、文化也有了发展。隋唐历史背景综述:(一)社会、经济1、隋唐采取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缓和社会矛盾,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稳定了社会秩序。手工业商业发达,各民族接触密切,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具有高度文明的大国。2、长安与洛阳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国际交流中占有重要位置,都城建筑已形成完整的体系,宫殿建筑风格雄伟壮丽。3、城市手工业的发达推动了唐代工艺美术的创造和提高。(二)文化1、隋唐时期道教、佛教为统治阶级所提倡,大规模的石窟造像不断涌现,与此相关的佛教艺术得到充分发展。2、唐代重视发展边疆各民族和邻近国家的关系,在对外交往中吸收大量其他民族有益因素,丰富唐代美术的种类和表现形式。3、唐代帝王重视绘画“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皇家贵族对美术的需要增加。后代美术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而且在世界美术史中也展示出辉煌灿烂的水平。第一章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6个考点)共计考点6个,★2个、▲2个、●21·1▲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概况1·2★魏晋南北朝著名画家8人:曹不兴、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梁元帝萧绎、曹仲达、杨子华1·3●魏晋南北朝绘画遗迹1·4▲已知最早出土的纸本绘画1·5●《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绘画史上最早的理论专著——宗炳《画山水序》、王微《叙画》1·1▲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概况更是达到空前水准,出现了一批技能高超的大画家。一、魏晋南北朝美术的发展状况:1、专业画家出现,人才辈出。2、民间美术活动与专业创作相互促进。3、美术作品作为艺术创作而独立,一方面发挥“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作用,一方面成了使人可以得到美感享受的艺术品。4、与西方交往的扩大促进了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和国外的交流,更丰富了传统的表现技法,孕育着唐代绘画新面貌的产生。二、绘画艺术发展特点:1、绘画风格:呈现出多样化,显露出表现当代生活的兴趣,在表现人物面貌、精神气质上有着“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的区别。2、绘画形式:以长卷式为主。构图技巧有了提高。3、表现技法:顾恺之、陆探微“笔迹周密”的密体,也有张僧繇“笔才一二,象已应衣出水”。4、形象创作:陆探微创造的“秀骨清象”概括了同时代社会名流的类型。三、绘画理论著作与山水画、花鸟画影响。魏晋南北朝是山水画和花鸟画的萌芽时期:1、花鸟画处于孕育阶段,发展得要比山水画晚。山水多作背景和环境的衬托而出现,较为古拙。2著述是探讨山水画起源的重要依据,山水画真正的出现当在隋、唐时期。1·2★魏晋南北朝著名画家8人:1、曹不兴:(三国吴人)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他的画被列为吴国“八绝”之一。(1)传说他画屏风时落墨为蝇,致使孙权误以为真的故事,说明他具备着一定的技巧表现能力。(2)他的作品主要是人物画,也是记载中最早的佛像画家。2、卫协:(西晋)作品被谢赫列为六品中的第一品:“古画皆略,至协始精”(1)创作多是人物、故事以及道释题材的作品。(2)顾恺之认为他的画“伟而有气势”、“巧密于情思”,推崇他善于表达对象的内在气质。卫协对六朝重气韵画风的形成最有影响。3、★顾恺之(1)艺术特色:东晋最伟大的一位画家,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顾恺之的绘画注重表现人物精神面貌,尤其重视眼神的描绘。他认为绘画中人物形体的美丑对于绘画的意义不是最要紧的,而传神的关键是描绘眼睛。在绘制表现“七贤”的诗句中他体会到“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他也擅长于以绘画艺术的语言来着意刻画对象的心理特征与精神风貌,他画过大量同时代人物的肖像,都悉心体验,以细节衬托出人物的个性、风貌。(2)成就及影响:(补充)①曾画过道释画和山水画,最突出的是他创作了不少力求摆脱礼教束缚、主张流露本真性情、如表现嵇康等魏晋以来的名士生活和肖像的作品,体现了他对于那些敢于蔑视虚伪的封建伦理的名士们的赞赏和崇仰。②明确地提出了绘画表现对象的要求。绘画表现对象在塑造人物的形象时并不单纯满足于外表的肖似和姿态动作的生动自然,从而提出了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和内在深度的新要求:传神。这一要求从理论上明确提出,标志着作为画家对生活的认识和在艺术表现上进入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新高度。③在刻画人物性格特征中他也注意到其他一些有关因素,如为谢鲲画像时,利用岩壑作背景,鲜明地揭示了对象曾引以自豪的志趣;画西晋名士裴楷像,以加强面颊上的三根毫毛的细节刻画,助成其形象高度传神的效果。还强调绘画技巧的重要性,认为临摹时要对原作进行深刻理解,才能准确深刻地再现。④顾恺之是“笔迹周密”的密体。线描作为中国绘画的重要表现手段,在顾恺之的笔而且与艺术形象的风度神采相适应。他被后人形容为“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紧劲联绵,循环超忽”的线描法,正与他所创造的艺术形象的内心世界相统一,成为与内在心绪、精神面貌水乳交融般的整体。将“高古游丝”描发展到完美无缺。⑤顾恺之论画的功绩在于把对绘画的一般性论述提高至独立的理论认识高度,从而开创了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研究的领域,是继卫协以后极重神韵的画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著有《画云台山记》、《论画》两篇画论。(3)代表作:绘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传·仁智图》等。理论:《画云台山记》、《论画》、《魏晋胜流画赞》三篇。《女史箴图》(唐摹本):展露出她们的风采。图卷中的一系列动人的形象,注重用线造型来创造绘画形象是其主要的特征。线条以连绵不断、悠缓自然的形式体现出节奏感的,用线的力度略有控制,正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一样。顾恺之已将自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完美无缺的境地。《列女传·仁智图》:内容为汉代刘向《列女传》人物故事。据宋人题跋原有15段,至南宋已不全,现存10段,共28人。每段都有人名和颂辞。构图及人物形态都比较古朴。此图不但铁线描的线条表现出一定的立体感,女子眉毛多染朱色。此卷无款,原作不存。背景:汉成帝沉湎于酒色,宠信赵飞燕姐妹,朝政大权旁落于外戚手中,危及刘氏政宠姬等资料,编辑成《列女传》一书呈送汉成帝,希望他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维护刘氏政权。全书按妇女的封建行为道德准则和给国家带来的治、乱后果,分为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辩通、孽嬖七卷,此即其中“仁智卷”部分。这一时期《列女图》的大借以维护封建秩序。内容:仁智卷共收集15“曹僖氏妻”、“孙叔敖母”、“晋伯宗妻”、“灵公夫人”、“晋羊叔姬”7个故事保存完整。“齐灵仲子”、“晋范氏母”、“鲁漆室女”3个故事只存一半,其余5个故事则全丢失,又错将“鲁漆室女”之右半与“晋范氏母”之左半拼接在一起,使人误以为是一个故事。特色:此卷多处保存了汉代的衣冠制度,如男子头戴进贤冠,身着曲线大袖袍,腰结绶带并配挂长剑;女子梳着垂髾髻,身着深衣,特别是眉毛涂以朱色,是模仿赵昭仪的新妆,这些都表现了特定时期的风俗和时尚。根据《列女仁智图》中保存有较多的汉代风俗,以及其构图形式的古朴。其人物线条粗犷流畅,造型准确。特别是对妇女的描绘,体态轻盈,婀娜多姿,尤为绝妙。构图布局则与汉画像石一脉相承。《列女仁智图》在宋代有多本,此是被保留下来的惟一的一本,尤为珍贵。剔除后世在反复传摩中所附加的痕迹,仍然能透视二千年前汉代宫廷绘画的艺术光辉。《洛神赋图》:为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现存画卷多为宋摹本),是根据曹植著名的诗篇《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画卷为连续图画形式的长卷,全卷分为三个部分,通过反复出现的曹植和洛神的形象以及对他们之间的情感动态的描绘,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画中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画云台山记》和《论画》《画云台山记》:是一篇绘画创作构思性笔记,主要内容是描述一幅分为三段的云台570多字,阐述为何创作《云台山图》,由于内容与道教天师张道陵有关,所以有人称之为《神仙山水图》,既略举山水画的画法,并交代这卷人物与山水景色的特色。画记叙述了画面总的部署,还有人物、鸟兽在山水中的安排,更点出该画要画三段山,即“西4世纪至5取势与造势、反映时空的表现很有特色。《论画》:由于唐《历代名画记》征引,得以流传至今。前面是画评,后面是摹写要法。通过对汉末魏晋以来的画家和作品的评论,阐述了他的艺术主张,文章的后半部分虽主要讲临摹方法,但表达了他对画人物画的要求。顾恺之提出了“迁想妙得”,“以形写神”“悟对神通”等观点,成为他艺术理论和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明确提出了绘画表现对象的要求,继承了战国时期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特别注重的是人物画的“传神”。(2)阐明了绘画技巧的重要性,认为临摹时要对原作深刻理解,才能自然而准确地再现,又强调了形象的准确和人物相互之间的关系,提出“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顾恺之论画的功绩在于把对绘画的一般性论述提高到独立的理论认识高度,他在《魏晋胜流画赞》中提出“迁想妙得”。他认为艺术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画家必须通过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才能达到“以形写神”的艺术效果。从而开创了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研究的领域,是继卫协以后极重神韵的画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他的画论意义重大,还在于给谢赫“六法”论奠定了理论基础。4、★陆探微(1)是南朝刘宋时期最杰出的画家,擅长人物画,画过帝王和当代功臣、名士肖像,也画过一些风俗画与佛教图像。(2)他创造的“秀骨清象”的人物形象,清秀隽永,是对崇尚玄学、重清谈的六朝士人形象的生动概括,此人物样式在当时流行并影响到雕塑的造型。(3)运用草书的体势,形成气脉连绵不断的“一笔画”的笔法,画人能做到“精利润媚”、“笔迹劲力如锥刀焉”。陆探微的风格是“笔迹周密”的密体。5、★张僧繇(1)萧梁时期最活跃的画家,是最受梁武帝器重的佛教绘画创作者。生平的艺术创作以绘饰佛寺壁画为主。因为他创造的形象独具风格,被称为“张家样”,是古代寺庙中影响最大的式样之一。(2)他曾吸取天竺晕染画风在一乘寺画凹凸花,因其强烈的立体感吸引观众,以致时人称一乘寺为凹凸寺。(3)他有较高的写实能力,曾为梁武帝摹写居于各地的诸王画像,达到“对之如面”的效果。(4)张僧繇是“笔才一二,像已应焉”的疏体。6、梁元帝萧绎《职贡图》,描绘前来朝贡的外国使节,人物写实笔法简练。画面按各国使节形象分段排列,书旁介绍该国的风土人情的文字,是难得的文献材料。7、★曹仲达被誉为“北齐最精工”的画家,以画梵像著称,其风格被称为“曹家样”。曹衣出水:“曹衣出水”是形容北齐画家曹仲达的绘画风格,他以画天竺风格的佛像著称,其所“曹家样”概括了佛教艺术在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8、杨子华是北齐的宫廷画家,他的特色主要表现在描绘当代题材的人物画和贵族生活。其画风对唐代人物画影响较大。《北齐校书图》是他极少的流传下来的传世作品之一。《北齐校书图》:画中人物形象特点鲜明,面形较长,发际较高,额圆颐方略成鹅卵形,显示出北齐高水准的人物画风格。1·3●魏晋南北朝绘画遗迹魏晋时期最早的绘画遗迹主要是考古发掘的材料。(1)甘肃省嘉峪关的砖室墓中的墓砖上绘有砖画,多为一砖一画,多达数百幅。这些作品用色鲜明、风格清新、画面豪放感人,富于生活气息,通过坞壁生活的描绘,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征。(2)甘肃酒泉丁家闸墓室壁画(五号墓),内容丰富,构思完整,描绘天、地、人间三种境界,是十六国时期难得的绘画遗物。(3)高句丽墓中绘有精美壁画,其中如集安舞俑墓、角牴墓等是其代表作。壁画题材内容与中原文化有密切联系而又具民族色彩。1·4▲已知最早的出土纸本绘画:吐鲁番晋墓出土的《地主庄园图》。1·5●《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1)出土地:江苏南京、丹阳等地的南朝墓室中多见有拼镶于墓壁的模印砖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最具特色,同样题材砖画的南朝墓发现了4、5处之多,据推断应属于南朝王侯贵族墓。(2)人物:竹林七贤是指魏晋名士嵇JIRUAN荣启期则是战国时期的隐士。是当时士族乐于标榜的人物,也是美术作品中常见的题材。(3)画面特点:砖画作者用简洁的情节与动作来描绘不同人物的性情与特征,力求揭示人物内在精神气质,使画面具有了肖像画特征。(4)构图:画面描绘七贤最具性格特点的动作神态和以树作隔断的分截画面的长卷式构图。这类题材在社会上层人物陵墓中反复出现。1·6★绘画史上最早的理论专著——顾恺之的《论画》和谢赫的《画品》1、顾恺之《论画》的前面是画评,后面是摹写要法。通过对汉末魏晋以来的画家和作品的评论,阐述了他的艺术主张,文章的后半部分虽主要讲临摹方法,但表达了他对画人物画的要求。顾恺之在此文中提出了“迁想妙得”,“以形写神”“悟对神通”等观点,成为他艺术理论和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明确提出了绘画表现对象的要求,继承了战国时期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特别注重的是人物画的“传神”。(2)阐明了绘画技巧的重要性,认为临摹时要对原作深刻理解,才能自然而准确地再现,又强调了形象的准确和人物相互之间的关系,提出“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顾恺之论画的功绩在于把对绘画的一般性论述提高到独立的理论认识高度,从而开创了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研究的领域,是继卫协以后极重神韵的画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2——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1)谢赫是南齐前后的画家,理论家,以时妆人物和肖像画为题材进行创作,但主要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在绘画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十分准确地概括出绘画创作与政教密切相关的理论主张。1)气韵生动:生动的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作为艺术表现的最高准则。2)骨法用笔: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3)应物象形:是指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形,是应对描绘对象的外形再现形象。4——5)经营位置:是指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构图,是构思和构图的谋篇布局。6)传移模写:临摹和复制,学习前人的优秀作品,向古代优秀艺术遗产学习。(2)谢赫的“六法”是在总结前人及当时的绘画创作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将之前散乱、模糊的思想系统化、明确化,确定了批评的准则,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的画品专著。(3)“六法”本是人物画的品评和创作准则,由于这些准则的包容性、概括性,后来成为所有题材绘画的普遍指导原则,也成为整个中国画的品评标准。3、孙畅之的《述画》——第一部传记体画史著作是第一部传记体画史著作,原书不存,现存文字是经《历代名画记》一书转述得以部分保存。书中记述了汉代至南朝宋、齐各代的画家传记,杂以评论。这种以画家传记为记述主线的编写体例在唐代通史体画史著作中得以发扬。4、宗炳《画山水序》“卧以游之”、“神思”、“畅神说”是中国绘画历史上最早的山水画理论文章(1)宗炳是南朝刘宋时期画家、理论家、佛学家。《画山水序》是山水画论。认为山水形象以其外形体现“道”,因而图绘山水形象可以领悟虚无之道。(2)提出创作构思方法“应会感神、神超理得”,可理解为有感于物而在内心引起反响,从而激起创作激情,充分表明了他的审美意识。(3)文中提到绘画创作的规律、方法、对形象再现和创造的认识,以及对具体的表现方法、透视原理的精辟概括。(4对后世追求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有着一脉相承的关联。5、王微《叙画》1、指出了山水与地图的区别。2、并强调山水画创作的“致”和“情”,其“畅神”说反映了当时的画家对自然山水娱情作用的认识。抒发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艺术家的审美理想。总结: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概况;魏晋南北朝著名画家:曹不兴、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梁元帝萧绎、曹仲达、杨子华;魏晋南北朝绘画遗迹;已知最早的纸本绘画:吐鲁番晋墓出土的《地主庄园图》;《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绘画史上最早的理论专著——顾恺之《论画》、谢赫《画品》;孙畅之《述画》、宗炳《画山水序》、王微《叙画》。第二章隋唐的绘画艺术(5个考点)共计考点5个,★4个、▲1个、●0个。2·1▲隋唐绘画艺术概况2·2★唐人物画:初唐:道释人物画——阎立本《步辇图》《历代帝王图》、尉迟乙僧;盛唐:画圣——吴道子(吴家样、吴带当风);盛、中唐:仕女画——张萱《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周昉(“周家样”《挥扇仕女图》);2·3★隋唐山水画:青绿山水:展子虔《游春图》、大小李将军(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水墨山水:王维(“破墨山水”)、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王洽(创“泼墨”之法);吴道子(“山水之变始于吴”);2·4★唐花鸟画的发展:薛稷与边鸾的花鸟画;曹霸、韩幹的鞍马画、最早的传世品纸本作品;2·5★绘画史论著作的发展:现存最早的一部绘画著录;中国最早的绘画断代史;中国最早的绘画通史;2·1▲隋唐绘画艺术概况一、隋——呈现向新的高峰发展的迹象1、承上启下的画家——郑法士、董伯仁、杨契丹、展子虔2、擅宗教壁画,也从事现实生活题材的创作,大多是描绘上层社会的生活,创作初步表现出个人的专长。画风多属于“属意温雅、用笔调润”的绵密一体。二、唐——绘画走向成熟的时期1、初唐画坛呈现着集南北传统画风与外来风格争相辉映的局面(1)人物画获得了重大的发展——初唐阎立本。(2)少数民族画家尉迟乙僧与康萨陀以画外族人物、佛像及奇禽异兽而负盛名。(3)墓室壁画展现了初盛唐之际的绘画——伟的气魄。李贤墓出行图画面宏大,在较为单一的动态中,成功地组成流畅奔放的构图;李重润墓仪仗图突出庄重气氛。2、盛唐是唐代美术最光辉灿烂的时期(1)吴道子在道释画方面富于变革精神,影响深远。(2)表现以上层社会生活的贵族美术受重视,以此为题材的仕女画的盛行,张萱、周昉是具有代表性的画家。(3)唐代的宗教美术明显地世俗化:一方面绘画形象和表现技巧经过不断地探索而更为广大观众所接受;另一方面题材的现实性因素增多也曲折地表明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热爱。(4)绘画有了明显的分科,山水画、花鸟画分科独立。山水画呈现多样态特色,作为分科独立的鞍马绘画在唐代倍受重视。2·2★人物画一、初唐道释人物画——阎立本、尉迟乙僧1、阎立本:(1)阎立本工于写真,取材多是贵族、官宦以及宫廷历史事件,曾画《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职贡图》等。(2)技巧特征:健劲的线描加以深沉的设色,人物动态较为拘谨而重视面部特征的刻画,都反映了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创作影响十分深远。(3)代表作:《历代帝王图》、《步辇图》等。《步辇图》(宋摹本):①内容:为中国唐代画家阎立本人物画代表作,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事件。画幅右面是坐在步辇上的唐太宗,被九名肩抬步辇和掌扇的宫女簇拥着,画幅左面是身着小团花衣、拱手致意的吐蕃使者禄东赞,他被典礼官引见给太宗皇帝。禄东赞及其随从的举止、相貌特征有着强烈的高原民族特色,容貌神情恰当地刻画出其睿智聪颖而又谦和的性格特征。太宗的形象表现出其深沉谦和的外表和雄才大略的非凡气度。②意义:忠实地表现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友好交往,至今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的成功塑造表达出唐代肖像画创作的成就。③艺术特色:作品构图均衡,人物主次分明,形象生动,线条匀细挺拔,富有弹性。设色深沉并适度晕染,效果单纯而明朗,人物动态描绘较为拘谨而重面部特征的刻画,反映了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历代帝王图》(宋代摹本):①内容:为中国唐代画家阎立本人物画代表作,此图描绘从西汉至隋朝十三个皇帝的形象。画家力图通过对各个帝王不同相貌表情的刻画,揭示出他们不同的心态、气质和特征。②艺术特色:画家用画笔评判历史,褒贬人物,扬善抑恶。那些开朝建代之君,在画家笔下都体现了“王者气度”和“伟丽仪范”;而那些昏庸或亡国之君,则呈现委琐庸腐之态。从画像来看,虽仍有程式化的倾向,但在人物个性刻画上表现出很大的进步,不落俗套,个性分明;画中按等级森严的封建伦理观念,遵从“主大从小,尊大卑小”的人物安排原则来处理人物的大小和前后。以重色晕染衣纹,色彩效果凝重,人物造型准确,用笔舒展,用线多为粗细均匀的铁线描,体现出初唐人物画的特征,有别于南北朝时人物创作类型化的技法,使肖像创作达到新的水平。2、初唐:尉迟乙僧——西域画风:(1)尉迟乙僧与阎立本同时代,擅长描绘佛像和外国人物著称。其父是由西域入居长安的外族画家。(2)他画“外国鬼神,奇形异貌,中华罕继”他也在慈恩寺画凹凸花、千手千眼菩萨和千钵文殊等。(3他用铁线描、设色重晕染相结合而又突出立体感的表现方法,使人们耳目一新。二、盛唐画圣——吴道子(吴家样、吴带当风)吴道子(1吴道子的风格也被称为“吴装”,他的画风在宋代仍为很多画家所追逐向往。;吴道子画山水笔迹豪放,山水之变始于吴。(2)技法特点:早年学顾、陆,中年后创造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其描绘人物的衣袖、飘带具有迎风招展的动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他的人物设色“敷彩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可见他不仅吸收了西域画的明暗立体感,使其融合民族绘画的色彩中,又还保留传统绘画的以线条为主的民族特色。吴道子的宗教绘画风格被誉为“吴家等。(3)“吴带当风”:是形容唐代最负盛名的画家之一吴道子的绘画风格。吴道子的创作成就首先表现在宗教绘画上,吴道子独创的宗教图像的样式,称为“吴家样”。他以旺盛的精力和不平凡的创作热情绘制壁画300奏感,有着“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下笔有神”的效果,这种风格被形容为“吴带当风”。“吴家样”与曹仲达的“曹家样”有显著的区别,被宋代评论家用“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概括。三、盛、中唐——仕女画(张萱、周昉)仕女画在初唐就受到重视。盛唐时期的张萱和由盛、中唐的画家周昉代表了其后的高度成就。1、盛唐——张萱(1)张萱为宫廷画家。擅长人物画,尤工仕女题材,常以宫廷游宴为题作画,题材有贵公子、宫苑等。(2)着意描写宫廷妇女被遗弃、冷落的寂寞之情,取得很大成功。从事宫怨题材的绘画有着重大的社会意义。(3)代表作有《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捣练图》。《捣练图》:①系唐代画家张萱所绘,此图描绘了唐代贵族妇女从事制练劳作的生活场景。全卷用三段描述捣练、络线、缝制、扯直、熨平的劳动过程。②画中的贵族妇女大都具有曲眉丰颊、体态肥硕、服装头饰繁缛华丽的突出特点,故被称为“绮罗人物”。人物动作神情自然、细节生动,如扯绢者用力时的微微后仰,熨练其线条工细遒劲,设色富丽,其“丰肥体”的人物造型,表现出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虢国夫人游春图》:①系唐代画家张萱所绘,是以盛唐宫廷贵族妇女生活为创作题材,描绘的是杨贵妃姐妹三月三日游春的场景。②画面上马的步伐轻快,人的形态从容,符合郊游的愉快主题。作品不依靠背景,仅以一组人物的配置、马的跑动和色彩运用衬托出春天的气息。③通过人物的主从关系,构图的前疏后紧,突出了主人公的地位,线条简劲而流动,赋色艳丽鲜明,人物体态丰满华贵,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这一骑从行列对表现当时豪贵生活的骄纵有概括意义。2、中唐——周昉(“周家样”)(1)时代背景:周昉所生活的年代是唐代社会危机日趋严重、阶级矛盾日趋尖锐的阶段。周昉绘画作品中体现出对社会现实与人物心理状态的深刻理解。(2皇骑从图》、《杨妃出浴图》、《宫骑图》、《游春仕女图》等。(3)仕女画:多为浓丽丰肥之态。(4)肖像画:刻画人物形象准确,能通过画笔揭示出人物的心理特征和情性。(5)宗教画:周昉继承并发展了张萱的绘画,在宗教画方面也形成独特风格,创造了“水月观音”之体,他的佛画风格被称为“周家样”(6)代表作《挥扇仕女图》长卷描绘了宫中嫔妃生活的哀怨,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心理特征。《挥扇仕女图》:(1通过四组人物的活动,刻画了宫廷生活的某些侧面,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心理特征。(213环境(如纨扇、素琴、铜镜、梧桐等)将情节穿连起来,有衬托画面喻意的作用。作品以表情为衬托,将人物安排在秋日桐叶飘零、凄清哀婉的气氛中,情景交融,达到完美的境地。(3)画中妇女形象体现出周昉所创浓丽丰腴的样式。2·3★隋唐山水画:盛唐时,出现笔法工致、赋色浓丽、笔迹豪放、水墨简淡等风格迥异的两种流派,形成中开创金碧山水一派;吴道子画山水笔迹豪放,“山水之变始于吴”。王维以诗入画创“破墨”山水,抒写文人情怀。王洽画松石山水疯癫狂放,创“泼墨”之法。他们的绘画造诣为后世宫廷绘画及民间宗教画所继承,对文人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主张从另一个侧面道出了艺术家对山水画创作的追求与理解。一、青绿山水——展子虔、大小李将军(李思训、李昭道父子)1、展子虔(1(2)绘画特点:人物画画法属细密一体,更擅长山水画。(3)传世作品《游春图》: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出朴拙而真切地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展示出山水画已由六朝以近山川,咫尺千里”的效果。游乐于山川中的人物以及画面所呈现出的春天的气息,显然是在追求“画外有情”的艺术境界。②以前只在理论上探讨过的山水画技法,这时已能部分地做到了,这正反映出作者观察与认识自然景物的能力提高了。③《游春图》设色浓丽,从画面呈现的风格特点与技巧能力可以明确看出这一时期山水画的成就与面貌,给予后世以深重的影响,开创了青绿山水的端绪。2、“大小李将军”——李思训、李昭道山水画发展到唐代,开始改变了以往大都还处于为人物画作背景的状况,脱颖而出为一门独立画科,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金碧青绿山水画具代表性。明代董其昌称李氏父子的画为“北宗”山水画创立者。用笔工致严整,赋色浓烈、沉稳,画面格局宏伟、堂皇、华丽,装饰性很强,确立了山水画‘青绿金碧’一派的风格风貌,被后人推为‘北宗’或青绿山水画派之祖。李思训:(1)唐,曾任左羽林卫大将军等职,史称“大李将军”,唐朝人推崇其作品为“国朝山水第一”(2)继承并发扬了展子虔的画法,能通过致密描绘,勾勒出动人的意境。他对山水画的追求尚未脱离六朝以来求仙访道的范围,但其绘画着眼于山川景色和画面中寄寓的情怀。(3)代表作《江帆楼阁图》,成功地表现了作者追求特定的季节效果,波澜壮阔的江流、岸边林间的院落以及悠闲人物的畅游。李昭道:(1)唐,李思训之子李昭道,史称小李将军。他在画山水楼阁上,设色用笔稍变其父法,被认为是“变父之势,妙又过之”。(2)现存《明皇幸蜀图》表现安史之乱时,唐明皇避难入蜀的故事。二、水墨山水——王维、张璪(zǎo)、王洽、吴道子(盛唐期间,出现有异于青绿山水的吴道子笔迹豪迈和王维水墨减淡)1、王维:著名诗人,山水画家、。明代董其昌称其为“南宗”之祖,首创“破墨”山水技法,大大的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意境,对山水画的变革作出重大贡献。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诗入画,创造出简淡抒情的意境。2、张璪:唐中期画家、书画理论家,以水墨作山水松石。他的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要通过摹写自然山水来传达人物的主观性情,对绘画中主客观关系作了深刻的概括。至唐代,山水画自立门户,形成中国古代绘画独特的发展体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含义是什么?出自唐朝画家张璪,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不朽名句。“外师造化”指画家从客观事物汲取创作原料,忠实于他所描绘的对象。进而对他所表现的物象作分析研究、评价,在头脑中加工改造,即为“中得心源”。“外师造化”与“中得心源”有机结合,才可创作出好的作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了通过摹写客观物象来传达人的主观性情,对绘画中主客观关系作了深刻的概括。3、王洽:画松石山水疯癫狂放,创“泼墨”之法。4、吴道子:画山水笔迹豪放,“山水之变始于吴”。2·4★花鸟画的发展:花鸟形象出现在艺术品上的时代大约在新石器时期,直到唐代才发展为独立画科并走向成熟阶段。初唐,中亚的尉迟乙僧、康萨陀不仅擅长佛教人物,还擅长花鸟画,尉迟乙僧用独特的线描和晕染发展张僧繇的凹凸画法;康萨陀对物象一日四时的观察和表现更为细腻,画“初花晚叶,变化多端”。鞍马画在初盛唐之际受到了上层社会的重视。盛唐,才出现了薛稷、边鸾等花鸟画名家。中晚唐,花鸟在边鸾后,形成宫廷富丽与民间野趣的分野,至五代形成“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不同发展方向。1、薛稷与边鸾的花鸟画(1)薛稷:是盛唐时最受人称颂的花鸟画家,尤善画鹤。(2)边鸾:花鸟画设色鲜艳,浓艳如生,能“穷羽毛之变态,夺花卉之芳妍”,唐太宗十分看重。边鸾突出的特点:善写生活禽,山花园蔬,以牡丹第一、折枝第一、正面孔雀第一、成名画坛。2、曹霸、韩幹的鞍马画、最早的传世品纸本作品(1在画中又美称为曹将军。他的画笔墨沉着,神采生动。他修补的《凌烟阁功臣图》以及御马,多次受到杜甫的称赞。(2遍画宫廷御马,受人称颂。他画的马,体态骠悍肥壮,精神饱满,生机勃勃,是典型的唐代风格。其代表作有《牧马图》、《照夜白图》等。(3结构略施晕染,可据此了解当时的造型能力以及笔墨技巧。★绘画史论著作的发展:(中晚唐之际,中国古代画学史论著述体例完备,史论兼善的画学体系渐已确立)1、现存最早的一部绘画著录——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录》《贞观公私画录》于贞观十三年成书。裴孝源,初唐人,有机会看到宫廷收藏。《贞观公私画录》是现存最早的一部绘画著录,它记录了画家姓名、作品名、题识、印记,并对画的来源、本别(真迹、摹本、官本)等做了简单的鉴别,初步形成了绘画著录的体制,开创了绘画史料学的先例。2、中国最早的绘画断代史——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又称作《唐画断》,开创了中国绘画断代史的体例,在中国绘画史籍的编写上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为五代两宋乃至明清时期的列传绘画断代史的编写提供了发展的基石。对采录入书的画家,既记载画家的生平事迹、师承和画作,又对画家的艺术特点、艺术成就进行论述,所提供的许多绘画史料真实可靠,对画家的品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